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1: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第一篇: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杨凌农村专业合作社摸底调查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农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调研的紧急通知》精神,现将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一、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1、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特别是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成,大批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据统计,截止2011年末,我区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92家,注册资本13875.26万元,入股农民1741户,全部为农户入股,无企业入股,占本区农户总数的8.7%,正常经营的合作社约50家。

2、正常经营的合作社组织方式种类大体可分四大类: 模式一 能人牵头的“合作社+农户”。其特点是由当地农村种植果蔬大户、贩销大户等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牵头发起组建,依托带头人的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等优势进行联动。杨凌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此类型,该模式是绝大多数合作社采用的模式,占总合作社的93%。

模式二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其特点是由企业(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长期形成的经营网络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 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4%。模式三 专家+合作社+基地+农户。其特点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教授长期稳定合作,进行技术指导,如陕西**果蔬专业合作社。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2%。

模式四 公司化的合作社。其特点是按照公司制的标准要求建设的合作社,如杨凌**果蔬合作社、陕西杨凌**专业合作。该模式占合作社总数的1%。

3、前三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渠道。

陕西杨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2010年12月29日,我行以农业设施抵押(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方式贷款150万元,利率8.367%,期限1年,现已还清,没有民间借贷。

杨凌**果蔬合作社创建于2010年2月,注册资本700万元,2010年11月1日,我行以大棚抵押(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方式贷款180万元,利率8.5%,期限3年,没有民间借贷。

陕西**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没有对外借款。4、2011年经营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约4100万元,10家盈利,盈利额350万元,由于所有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初期。都没有分红。**、**及**三家合作社实现产值分别为700万元、600万元、600万元,盈利额分别为70万元、60万元、60万元。5、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从业7000人,各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各类名优品种,为农户提供农化服务,技术指导,实现并建立一套体系(标准化体系)形成了多个龙头,打造品牌,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对杨凌及周边县、市进行技术服务、农资配套、有机认证、果品销售。

6、杨陵区政府出台《杨陵区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实施方案》,对创建省级百强示范社的合作社,由区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并协助争取省上有关项目予以扶持;对创建为区级示范社的奖励1万元;鼓励合作社在区内建立农产品直销点,对建立5个以上直销点的合作社,区财政补助1万元。**及**两家合作社已是省级百强示范社的合作社,并得到相关项目扶持,**合作社今年争创省级百强示范社合作社。

二、合作社发展情况

1、不能正常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242家,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为:能人牵头型合作社大部分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补助,如杨陵区政府规定:对建设设施大棚且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每棚补助建棚资金2000元,这类合作社虽已成立,但从未规范运作,仍是单干,不能正常运行。

2、经调查,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民对合作社普遍存在模糊的认识,缺乏了解,行动不积极,从入股农户占全县农户的比重可以看出;二是部分 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规范,设立的理、监事会有名无实,重大事务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三是合作社农户大多只看到“利益共享”而不愿接受“风险共担”,合作社章程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容易激起合作社内部的矛盾。

三、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满足情况:

1、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要业务品种有:“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公仆情”公职人员担保贷款、“蔬宝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

2、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有:“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公仆情”公职人员担保贷款、“蔬宝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基本满足规范合作社的资金需求。

3、出台“及时雨”、“公仆情”、“蔬宝通”信贷产品管理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4、杨凌**加大信贷支持合作社力度,促进了合作社快速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杨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加大,辖区运作规范的合作社金融服务基本得到满足,挂名合 作社相对不能得到相对支持。

2、合作社不能顺利获得**支持的原因:一是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大多数合作社只是有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实际仍是单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二是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指导和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发照,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以农业局为主,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具体,造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指导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甚至缺位,出现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差,特别是能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尤其缺乏。

3、合作社经营效果不明显,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运营差,在增加合作社农民收入上不明显,使得没入社的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多数处在观望状态,造成合作社发展一度滞缓。

4、对于规范的合作社,**直接以合作社为承贷主体,对于管理松散的合作社,**以合作社会员为承贷主体,基本符合当前合作社发展现状和要求。

5、外部融资情况。有10家合作社有银行贷款,共计金额478万元,贷款用途为经营周转。我**对合作社成员按每棚贷款1万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累计发放贷款3214万元,受惠农户821户;现有合作社依靠自身积累及政府贴息的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没有民间借贷。6.内部融资情况。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初期,内部管理部规范,没有内部筹措资金的方式。

7.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在于自身管理不规范,处于发展初期,较难获得融资。

8.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融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部管理不规范,管理不民主,较难获得内部融资。

五、工作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作社只有规范运作,加快发展,才能得到更多的信贷支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其参与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管理民主、服务全面、分配公平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2、相关部门积极与**协调配合,发挥支持整体作用。一是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区政府应重点培养多家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运行效率高、作用发挥好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区政府成立农民专业 合作社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对合作社的运行进行指导、监督、检查,随时纠正运行当中存在的违章违规问题,确保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使合作社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金融管理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发展力度,促使**持续支持合作社。

4、**要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经营理念,强化服务,更大地支持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5.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理顺合作社管理,逐步严格市场准入,改全面支持为重点支持,重点支持管理规范、市场运作良好的合作社,真正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融资方面,希望政府成立合作社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无法收回合作社贷款给予代偿。

**

二0一二年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县成立以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组织县政府办、县农经总站、各乡镇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屯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根本途径,经过几年来的扎实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截止2011年6月末,全县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人,其中:种植业社员**人,养殖业社员**人,农机社员**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万元。据统计,截止**年末,全县合作社经营实现盈利**万元,二次返利**万元,平均每位社员返利**元。

(一)组建方式多元化。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一是大户创办型。合作社由种养大户牵头发起,依托种养大户的管理经验、资金、技术优势带头创办合作社。我县**合作社是在**的带动下,于**注册登记。目前,社员已由注册之初的6户发展到24户。2010年合作社**。二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合作社

1由村集体组织发起,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三是企业带动型。合作社由企业(公司)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技术、资金及市场优势,在连接社员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我县**专业合作社就是由**牵头创办,**,安置就业100余人,有力拉动了我县**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部门牵头引办型。由农、林等涉农部门牵头发起,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是在原甘南县葵花协会的基础上,于2007年11月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始终致力于**。

(二)产业布局区域化。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已形成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局域分布较为明显。我县**合作社结合本村农民种植红谷的传统,联合本村农户通过统一种植品种、规范种植流程、兴建精深加工企业、注册品牌商标等措施,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社员增收,带动了本村农民从事**种植的热情,社员已有创建之初的8户发展到11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另外,我县**等合作社都依托本地种养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地域优势带动了本村及邻近村屯的农户从事本合作社经营项目,使社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整村推进”的趋势,有力的促进了我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趋势,加速了我县农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

(三)合作空间开放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了农村区域的局限,形成跨区域的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地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县的**等合作社社员分布都呈现这一特点。**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共计336户,本地成员主要分布******7个乡镇16个村,外地成员主要分布在**等地。各地社员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根据各种植物的花期、品质,分类生产各种蜂蜜,集中到我县**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使社员间合作空间更加宽广,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四)技术服务专业化。我县部分成立较早、发展较为规范的合作社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经营体系。如***。

二、发展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我县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种养品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中,采用统一品种引进、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的模式。既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另外,对一些符合地方特色、具有市场前景,单个农户无法做大做强的产业,在农户组成合作社后,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了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三)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能否与大市场成功对接,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好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领“小生产”进入“大市场”,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对规范成员行为、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强大的组织支撑作用。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大力组建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升了我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初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建筑、经商、餐饮、加工等服务行业,加快了我县第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通过调研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能力较弱。我县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能力仍然较弱,对社员生产技能培训不系统,经营领域拓展空间不够大,品牌建设步伐不够快等。另外,我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周转资金困难、公积金积累不足、公共服务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二是运营不够规范。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另外,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部分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比例较小;有些合作社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三是社员素质偏低。合作社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从我县情况看,合作社社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懂科技、擅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四是业务指导薄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知识性和业务性,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业务指导队伍。我县合作社建设的业务指导人

员配置不足、业务指导不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运作。

四、几点想法

(一)抓宣传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全面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合作社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设立专项培训资金,有针对性的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出一批管理人才、理财能手、种养能人以及中介经纪人等实用人才。

(二)抓政策落实,扶持合作社加快发展。制定并落实符合我县实际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加速器。设立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将各种支农资金优先向典型示范社、特色产业社及优势产业社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扶强壮大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对示范社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认真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合作社解决实际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三)抓服务体系,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发挥县农经总站作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部门的职能,承担起合作社的指导作用,保障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合作社围绕加工、销售等环节兴办经济实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的全程化、全方位服务。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和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尤其要精心准备好我市绿博会的参展工作,加大合作社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为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开拓创造条件。同时,优先对合作社提供农、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抓典型示范,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是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催化剂。结合我县产业特点及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通过表彰奖励,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

(五)抓协作配合,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特别是注重各部门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建立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意见。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指导、考核及奖惩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第三篇:巴林左旗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巴林左旗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农业组织化建设,强调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我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按照旗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旗委党校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苏木乡镇,对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巴林左旗是一个拥有20多万农业人口,100多万亩耕地的农业旗。近年来旗委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旗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日趋增多,规模不断壮大,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效益不断提升,遍及粮食、瓜果、蔬菜、家畜等10多个产业。截至2011年8月末,巴林左旗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50家,入社社员3100多人,未经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十几家,上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旗农牧户总数已达13500多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逐渐取代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成为新型的市场主体。其成效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综合效益。合作社把从事优势产业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从种植到销售的系列化服务,使社员生产有计划、技术有指导、产品质量有保证、销售有渠道,提高了优势产业的生产效益,促进了“一村一品”的形成。巴林左旗北方笤帚制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形成了稳固的12万亩原苗生产基地,并辐射周边地区种植笤帚苗60万亩,规模较大的加工厂已发展到5家,10万把以上的加工厂20家,1万把规模加工户1000多家。合作社由原来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和购销服务,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目前,已形成4大系列,50多个花样品种的加工流程,年加工销售笤帚3000万把,其中:精品笤帚加工500万把,通过自行出口、挂靠外地企业已全部销往韩国、台湾、日本等地。另外为了提高产品增加值,又组建了东傲清洁制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笤帚加工企业,带动一万多农户从事笤帚制品加工,形成了“服务推动、龙头带动,大户带小户、户户搞加工”的生产格局。笤帚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8%,成为十三敖包镇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是创立本土品牌,培育特色产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逐渐创立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品牌。截至2011年8月末,巴林左旗共办理涉农商标27枚。如林东镇土龙岗村蔬菜合作社为做强蔬菜产业,从种植技术和营销两方面为社员提供服务,现在该村已有9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产地被内蒙古农牧业厅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工商局注册的“上京”牌蔬菜畅销周边城市和地区,该村年人均蔬菜收入达30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0%左右。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及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发挥桥梁作用,打造经营格局。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上联农畜产品销售市场,下联农牧户和产业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打造“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格局。巴林左旗兴民马鹿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养殖户组织起来,经营模式逐步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合作社协调健元鹿业公司与多家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成功研发出了市场前景广阔的鹿产品,现已形成六大产品系列,除定点供应国内200多家连锁店以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目前,该社拥有社员262人,遍布全旗9个苏木镇,并辐射到周边旗县区,扶持发展养鹿户上千户,存栏马鹿6000多头,形成了“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销售市场”的生产基地化、产品科研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足,对合作社发展方向模糊。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比较踊跃,但总的来说是无序发展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登记合作社初衷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享受国家的扶持和补贴。所以在组建时,随便拉几个人凑数,甚至是家庭朋友式的合作社,而实际中并没有以合作社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出现典型的合而不作现象。另外我旗大部分合作社成员素质偏低,不少社员受短期利益驱动,期望合作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对合作社发展的方向模糊不清。有的农民仅仅盯着年终的分红,而对于如何从自身加强合作社的抗市场冲击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缺乏必要的意识和紧迫感,同时对于如何使合作社发展壮大缺乏长远眼光。因此,做大做强的理念缺乏,导致了合作社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目的不明或缺乏经验而无法占领市场,驾驭市场能力较低。

2、多数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旗多数合作社尚处初级阶段,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差。部分合作社没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理事会、监事会名存实亡,没有开展活动。部分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和管理办法,但流于形式,理事会、监事会活动很少,有的一年内没有召开过理事会和监事会,没有形成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大多数农民对会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知之甚少,决定权往往掌握在个别人手中,导致既不能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又缺乏合作意识,参与管理程度不高。另外大部分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成员账户和交易量记录,没有形成共同参与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

3、经营规模偏小,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就在于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真正能起到上述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很少。目前我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入社成员多数在20户以下,注册资金也不高,大多在50万元以下。自身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4、经营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大。由于农业信贷风险较大,而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资产规模小,担保抵押能力有限,目前我旗以合作社名义贷到款的很少,大多是依靠个人关系,以合作社理事长个人名义贷款,或者靠朋友或单位、企业担保,方能贷到少量资金。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对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力度又小,使得各合作社运作仅靠自有资金解决。贷款难,融资难,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几部分:成员出资;公共积累;国家扶持补助资金;他人捐赠;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等。由于我旗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几年内新成立的,起步较迟,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只是极少数,因此多数合作社可用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入社的股金。而不少合作社当初为了不影响农户入社的积极性,股金定的都比较低,有些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一些会费。目前我旗合作社投资总额多为100万元以内,有的只有几万元,致使已成立的这些合作社多数因资金短缺,运转艰难。对于那些已有一定基础的赢利合作社,提取的公积金数额也不大。低投入、低积累、高分配,“两低一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应有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

5、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欠缺,合作关系不稳定。全旗合作社普遍规模小、实力差,绝大多数没有实行二次返利,没有与成员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关系。多数合作社是通过对农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优惠供应生产资料、提供种苗等形式,与成员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有的合作社尽管与菜农和客商签订了合同,确定了最低保护价和定期供应价,但由于缺乏规范管理,一方面合作社在商定收购和供应价格时没有经过科学预算,不敢放价,另一方面菜农和客商违约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当产品市场价高、产品畅销时,农民往往违背合同,不愿将产品卖给企业,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市场价低、产品滞销时,农民愿意把原料都卖给企业,但企业又不愿意按原定合同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经常压级压价,导致农民利益受损。这种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的松散合作方式,使三方利益均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建议及对策

1、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农村合作社性质、特征及作用。大力宣传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意义,介绍合作原则,弘扬合作精神,努力培养农民合作意识,使更多农民了解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参加合作社。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各级行政组织资源,通过会议形式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合作社知识深入人心,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二是有关职能部门结合业务工作,对先进地区农民可看、可学,章程比较规范,组织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利益连接比较好的合作社,通过观摩交流、开现场会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加入到合作社中来。三是通过党校、农业院校及相关涉农培训机构开设合作社专业课程,通过举办培训班,向农民宣传普及合作知识,四是新闻媒体要对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发展比较好的组织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培育典型,增强示范效应。通过树立典型,形成鼓励,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通过以上渠道和形式,定期的对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农户代表进行培训,及时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合作社的理论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经济合同、信贷和投资等,引导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提高带头人带领社员致富的能力,从而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

2、加强引导,规范运作。由于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自发搞起来的,缺乏规范化的指导,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指导合作社建立高效可行的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要求合作社按照有一个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个利益分配机制“四个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增强合作社的组织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另外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深入合作社,积极指导合作社落实好章程和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重点包括: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内部人事、财务、营销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成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积累发展机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连续性,提高化解风险能力。

3、要加大金融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树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支持农业和农民”的观念。要尽可能满足专业合作社合理的贷款需求,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一是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限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无设备担保,产品多数属鲜活产品而无法作为担保物。因此,建议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各级政府应拨出专门经费用于合作社的宣传和培训,对组织化程度高、带动性强的骨干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奖励,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三是要增强合作社自我提升能力。各专业合作社要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自身积累上下工夫,用足用活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扶持政策,合法规范地融通民间资金。通过自身努力逐步扩大规模,增加规模效益,拓宽服务收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指导同产业、同行业合作社联谊联合,形成规模化经营,提升服务功能。目前我旗大部分的合作社规模偏小,比如在种植业,虽然合作社多达几十家,但真正形成规模,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仅有几家。有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已经成立了5年以上,但是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尤为突出。缺乏必要的仓储、保鲜、加工等硬件措施,只能出售初级产品和原材料,没有任何产品附加值,这对于农民的增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以宏伟庄为例,虽然原上京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了林东镇辖区七个村子的蔬菜种植产业,但仅仅是种植业,缺乏与种植业相关产业的开发和拓展。因此我们要鼓励优强合作社逐步兼并同类合作社,从规模到效益逐年放大。另一方面,指导同类合作社按照产业、行业和地区不同,组建联谊联合社,扩大联合范围、增加联合内容、增强联合力度,统一品牌、扩大规模、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走联合发展之路。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强化监管力度 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的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我们在通过对姜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伴生着一些问题,凸显出工商部门的监管盲区。

一、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的虚假问题。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很小,有的则纯粹就是家庭作坊式的,这种以家人为成员,实质上是家庭经营的种养殖户,并不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条件,属于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其目的是为了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是虚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显示,这类虚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数不少,占总数的近30%,它们的存在,扰乱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不和谐因素。

从事重热点行业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律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涉及的重热点行业主要为食品经营和农资经营。姜堰市61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实际从事食品经营和农资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18户,占总数的35.73%。我们在调查中发现,218户从事食品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在设立时按规定领取了相关许可证外,没有1户能够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台帐,食品安全和农资质量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范围经营的问题。根据《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其成员销售农资的,可以不办理营业执照”。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向成员以外的农民销售农资。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特殊性,特别是农药的销售涉及前置许可,这种向成员以外的农民销售农资的行为实质上已构成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所指的无照经营行为。

二、大胆探索,强化监管,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并没有明确赋予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检验和日常监管职能,再加上不少工商干部认识偏差,认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讲服务和扶持,不能讲监管,从而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监管的盲区,工商部门陷入只登记不监管的“尴尬”地位。

那么,工商部门应该如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监管呢?我们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是对一般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类似于企业检验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无须申报检验,工商部门无法通过年检对其实施监管,我们认为应当建立起一种类似于检验的定期检查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每年至少1次的定期检查,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实地检查,也可以是书面检查。检查的重点除看合作社是否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第26条至28条所列的7项违法行为外,还应包括合作社经营是否正常、盈利亏损情况、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各个方面。通过定期检查,规范合作社经营行为,收集合作社发展的一手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是对从事食品、农资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重点行业进行特殊监管。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的重点行业主要是食品经营和农资经营两种。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属于这两个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根据这两个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起相应的自律制度,工商部门对涉及这两个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按照省局《经济户口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特殊监管,除了每年的定期检查外,还应当实施不少于1次的实地检查,检查的项目、要求参照省局对食品经营者、农资经营者检查的规定。

三是用行政指导来弥补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管手段的单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赋予工商部门的监管手段只有责令改正、撤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3种,一般违法行为是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就要吊销营业执照,监管手段过于单薄,容易陷入非左即右的监管误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承载着国家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对这样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我们的监管手段应当更加柔软、更加人性化,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而行政指导因为具有很强的行政性、鲜明的导向性和显著的非强制性,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要求,能够很好的弥补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管手段的单薄,应当成为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对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情节严重的,当然要吊销营业执照;对一般违法行为,在责令改正的同时,尽量采取提示、提醒、建议、告诫等柔性的行政指导手段,指导其规范经营,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五篇: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XX镇农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为深入研究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专人,于3月18日至3月21日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全区10多个合作社,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方法,对合作社发展情况、运行机制、面临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合作社发展状况。截至今年三月底我镇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共有15家,主要涉及优质稻、杨梅、中药材、蔬菜、畜禽等骨干产业。有社员 286人,带动农户1375多户。其中农民社员268人,占社员总数的93.7%,非农民社员18人。合作社平均社员19人,xxxx专业合作社有社员83人,是全镇社员最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合作社规章建设。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均结合实际制定了章程和制度,如财务管理与监督、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社员产品销售、开支审批、财产物资管理、学习培训等。章程制度规范全面的合作社占90%,章程内容完善,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的合作社占60%,重视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并认真执行的合作社占40%.(三)合作社资金规模。全镇15家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588.4万元,其中现金20.15万元,实物折款568.25万元,注册资金最多的XX景源谷专业合作社146.4万元,最少的为3万元,平均39万元。大多数合作社的社员是以资产作价入股,现金资产量小,难以开展经营活动。

(四)合作社类型。全镇有15个专业合作社,其中种植业8个,(XX市XXX利民水稻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黄村杨梅专业合作社,XX市太平岗沙糖桔专业合作社,XX市西巷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XX市日成辉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卿罡水果专业合作社,XX市XXX文明种植业合作社)占总数的53%,养殖业4个(XX市XXX镇新塘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景源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新塘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XXX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6%,农机有偿服务业3个(XX市XXX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XXX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石梯农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1%。

(五)财务管理情况。15个合作社制定有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兼职财会人员,但合作社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只做了现金流水账,有的做帐不及时,报表质量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近年来合作社发展较快,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9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15家,影响和带动周边 1375农户。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的新生事物。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之间的联合,集中整合了分散农户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源和要素,有力的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和商品意识,解决了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商品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低的问题,提高了市场占有地位,降低了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XX市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统一商标,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科学管理、精心

指导、集中防虫治病,生产无公害产品。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有扶持政策,可以让参加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得到更大的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走向富裕又增添了一条新途径。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加速了产业化经营进程,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产供销链条般的密切,是带领农户闯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 “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降低了众多分散农户直接交易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农户得到了各部门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低价购进生产资料、农产品出售有保障、出售价格高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合作社成了政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有效载体,解决了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直接与千家万户小生产者有效衔接出现的各种困难。如XX市XXX利民水稻专业合作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销售经验不丰富,多数合作社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收入不明显。如我镇的XX市日成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还是黄栀子苗木培育和定植阶段,还要两年才能获得收益。

(二)部分农户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农户有盈的起,亏不起的心态,怕承担风险。二是合作社发起人威信不高,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了解不多,理解不深,有的农户仍然担心领头人打着合作社的牌子,个人盈利,损害他人利益,还有历史原因,农户怕上当,有观望心态。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成本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才能从事具体业务,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机制还不健全,自身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一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有的农户不够富裕,有的对合作社信任度不高,大部分以资产作价入股,现金出资不多,导致开展经营活动困难。二是合作社是个新组织,生资企业往往只认区域代理商,合作社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只能按市场价购进,在降低成本形成利润方面空间比较小。

(四)合作社的领办人才贫乏,专业合作社缺乏活力。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流向城市,有一腔热血、无私奉献、甘愿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品德好和具有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高的带头人少。有的有品德但缺乏能力,有的有才干但缺乏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

(五)合作社不具发展规模,带动作用有限。一是入股社员大多数自发形成,整体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服务功能有待增强。二是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农业生产用电,水利设施,田间机耕道基础设施投资过大,合作社无力解决,影响合作社的规模发展。

(六)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低、效益不高。由于农民种养殖水平低,加之农技网络不健全,科技普及不到位,新品种更新慢,品质较差,没有品牌效应,合作社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互相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诚信度不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现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都是以能人带动性设立的,说白了就是为了争取政策的个体户,没有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有关制度去运作和规范。

四、促进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宣传《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提高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认识,增强入社积极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应以强烈的改革精神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极大热情,将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议事日程。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纳入专项预算,支持合作社扩大规模和运用科技成果。二是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大规范性合作社奖励力度,对发展好的合作社在物质上给予更大的激励。

(三)注重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好产品、好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策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建立销售信息网络。在这次调研中,对规模较大、市场认同程度较高的产品,一要大力发展,二要进行注册商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四)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一是选拔一批年轻合作社骨干进行培训,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合作社理事长、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农户的培训,着重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使他们尽快掌握合作原则、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强势推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三是农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的科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四是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运作,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外出考察,学习示范型合作社的先进经验。通过典型引路,振兴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批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莒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合集)

    莒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膨胀发展的趋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增效......

    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XX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关系到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统部的重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典型引路规范培育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6月)按照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统一安排,近期我办和区农牧局有关工作人员深入有......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谋求共同利益开展专业合作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

    盐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1

    盐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局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推动和促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运行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工作部位于**东南部,音 ― 江公路 27 公里 处。共有 9 个村, 3800 户, 1.7 万人;党支部 14 个,党员 387 名;个体工商户 106 户,私营企业 3 家。我工作部个体私营经济党支部和合作......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从XXXX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X个: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

    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途径思考近年来,浙江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6月底,全市登记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拥有生产基地8万亩,入社农户1万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