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青岛工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研报告
调 研 题 目:关于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姓 名 学 号: 邓炜坚201201105427 年级专业班级:2012级英语4班 所 在 学 院:外语学院 撰 写 时 间:2014年2月28日 指 导 教 师: 王芳
关于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 要:此次调研以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展开,对周边养猪场和村民进行随机采访和调查,对猪场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建沼气池等的方案。以促进猪场和环境的和谐。关键词:高洞村;沼气池;养猪场
引言
调研目的:了解村民对猪场的意见,猪场对周边坏境的污染,以及针对该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调研时间:2014年1月13号——1月25号
调研地点:高洞村周边的三个猪场,吴猪场、邓猪场、陆猪场 调研人员:邓炜坚
调研手段:随机采访、问卷调查,与村民和猪场主交流
调研背景:猪场已存在多年,对周边的小溪、河流、空气、饮用水、土壤造成污染,甚至危害到了人的健康。
一、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总体概括
(一)调研过程
前一周,我先采取调查走访的形式,前往高洞村周边的三养猪场与猪场主们进行有关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交流,看看他们对此有什么反应。后一周,我带着做好的问卷调查表去高洞村对村民们进行实地考察。
(二)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总体概括
在对高洞村三个养猪场的调查中发现猪场大都选址不恰当,大都安置在靠近小溪和河流的山坡上,并且这三个猪场都有一条大水管用于排放猪的排泄物。由于养殖户环境意识差,猪的粪便随处摆放,对当地的土壤造成了过度的营养富积,对农作物产生了毒害作用。猪的排泄物对该村周边的小溪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影响到了该村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此外,猪粪便随处摆放,在经过一系列的发酵作用后,产生了恶臭的气体,有些还会影响村民的健康。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猪场主堆放猪粪在田里,造成土壤过度肥沃,对农作物有毒害作用
目前高洞村的三个猪场产生了大量粪便,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由于以往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猪的粪便过多的堆放在田里。因此,农田里土壤过度肥沃,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因此,猪的排泄物便成为高洞村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猪饲料中通常含有较高剂量的微量元素,经消化吸收后多余的随排泄物排出体外。猪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播撒到高洞村的农田中去,长期下去,将导致磷、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在农田中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
(二)猪场主环境意识差,随意排放污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高洞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粪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三个养猪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成群。并且由于猪粪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造成更为广泛的污染,致使公共水系中的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河流严重污染。磷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河,可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江河池塘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进一步危害环境。养猪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猪场主没有及时清理猪的粪便,猪粪经过长期发酵,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在养猪过程中,由于这三个猪场对粪便处置不当,一般经过5天左右的发酵就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高洞村的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该村村民的健康。
这三个养殖场周围紧靠公路、高洞村,猪的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严重影响了高洞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此外由于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是集约化养猪高密度饲养,猪舍内潮湿,粪尿及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激发出恶臭,其臭味成分多达168种,如果不及时清理排泄物,产生的有害气体不但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而且排放到大气中会危害高洞村村民的健康。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环保意识,科学选址,高效利用粪便
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的养殖户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猪场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在规划上,猪场应当建到远离高洞村和周边的主要河道,设置在远郊农业生产腹地;在选址上,猪场要远离高洞村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有些国家明确规定,猪场应距居民区2km以上;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为了更好的利用猪产生的粪便,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都应该建一个沼气池;不要把猪粪总是堆在农田,应该合理的把猪粪分配在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及时利用。这样既不会造成农田的土壤过于肥沃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又可以高效率的解决猪的粪便污染问题。
(二)增强环保意识,科学设计,减少污水的排放
在高洞村的猪场建设中,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既要考虑先进的生产工艺,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国内外对于大中型猪场粪污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二: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对于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广阔土地的单位,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否则,只有采用“污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才能确保养猪业长期稳定的生存与发展。
高洞村的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在生产工艺上,既要采用世界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又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比如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水资源相对反乏,在规模猪场建设上可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设计,将猪粪便单独收集用于制作沼气,不采用水冲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冲洗用水,继而减少污水的排放总量。
如深圳市农牧公司采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对年产20000头猪的规模化猪场排放的污水先经上流式厌氧污泥过滤器处理,然后进人生物氧化塘。鱼塘及土地处理系统,使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建立起猪、鱼、农果、牧草的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及时清理猪的粪便,建沼气池;改善猪饲料,减少氮排放,以减少空气污染
因为猪粪一般在堆放超过5天就会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会对环境和人造成伤害。所以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我建议应每一天打扫猪的粪便。猪场定期透风,保持空气流畅。清理的猪粪放入沼气池,从而减少氮的排放,以减少空气污染。按“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采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50%左右。有试验证明:猪饲料的利用率提高0.l%,养分的排泄量可下降3。3%;选择消化率高的日粮可减少营养物质排泄5%;猪日粮中的粗蛋白每降低1%,氮和氨气的排泄量分别降低9%和8.6%,如果将日粮粗蛋白质含量由18%降低到15%,即可将氮的排泄量降低25%。欧洲饲料添加剂基金会指出,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25%。除此之外,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通过调节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自仿生长繁殖,对提禽饲料的利用率作用明显,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
结语
通过近两个星期的调研,我知道了高洞村猪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粪便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猪场的选址应该要猪场要远离村庄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等。大中型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首先要控制猪的饲料譬如采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
参考文献:
[1] 丁以俊,金辉.邳州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2)[2] 王俊峰,路强,张慧霞.浅谈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1年(07)[3] 张志强,刘学.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9)[4] 李天峰,何行吉,杨宏卓.畜牧养殖企业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对策[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5] 张长锋,许若菱,李耿森.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A].2011猪免疫抑制病防控与营养保健技术专题论坛会刊[C].2011
第二篇:洞上村调研报告
洞上村调研报告
洞上村位于西营镇中部,距镇政府约3.5公里路程。本行政村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大多以农业与外出务工为生产生活手段。本行政村交通不便,地理环境以丘陵为主,水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一、村情民生
截止2009年10月,全村共有40余户,150多口人;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多务工在外,人均收入4400余元。
全村有11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其中女性党员2名。
得益于去年洞上村的“五项工程”,村主干道铺上了长约1.5华里的水泥路,连接村外的西龙线;村民普遍用上了干净便捷的自来水,免去了每日挑水的麻烦。
本村共有困难户11户,其中低保户5户,五保户3户,残疾户3户,占到本村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五。
本行政村耕地面积约622.5亩,人均4.15亩,在现实生产劳动中,村民多以老年夫妻为生产单位耕种10-15亩土地,且机械化程度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村集体中存在着各种老问题与新问题,但归结起来就是民生和发展,以及村民的思想解放问题。
(一)、村级经济组织发展落后,村民思想较为保守 我村的村级经济组织只有一个养鸡合作社,是由赵显
宏同志牵头,两户村民加入组成的。该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以土鸡蛋生产为经营方向,由于产品营养价值高,受到批发商的青睐,一有一定数量的鸡蛋,就销售一空。但是,土鸡蛋的销售有季节性的特点,母鸡产蛋旺季时,收购价格较低;冬季需求旺盛,且价高,但母鸡产蛋较少。所以,鸡蛋的保鲜成为瓶颈。
本村比较适宜养牛业的发展,但由于大多数村民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村民
一、两户又缺乏实力,致使该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搁浅。洞上村与辘轴凹村之间有一块面积较大,地形较为平坦的土塬,土塬上的作物多为玉米,秋收后会留下大量的玉米秸秆供肉牛食用。总之,场地,食物均具备,只差村民解放思想、放手创业。
(二)、人口流失严重,耕种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多数村民在农闲时缺少经济来源,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其次,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是村民选择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青壮年大量进城后,本村流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青壮年进城后,留下大量无人耕种的土地,常住的中老年农村劳动力多选择租种这部分土地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一来,常住本村的农户户均耕种土地可达10-15亩,但由于农村严格的土地流转制度,致使土地很难成片耕种,实行机械化。以此次秋收为例,无论是谷子还是玉米均以人工收割为手段,即使运输环节仍有农户不得不采用手提肩挑的办法搬运,村里仅有的两台三轮农用车很难满足运输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荒坡绿化程度低
本村学校没有老师任职,没有小卖部供应生活必需品,卫生所也名存实亡。这一系列设施的缺失,不仅给本村村民带来诸多不便,也是造成大量人口流失的负面原因。
村集体有一些闲置的荒坡,绿化程度低,若能绿化改善,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
三、对策与合理化建议
(一)、解放思想,引进项目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经济的具体形式。由于本村的养鸡合作社规模还很小,效益还不明显,所以大多村民对发展项目,投入资金仍处于观望状态。可以预料,在土鸡蛋市场前景看好的未来几年,洞上村加入养鸡合作社的村民必将增多。但是,我们不能静待村民自己觉悟,村委会应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引导,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从而促使村民解放思想、放手创业。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村应积极筹建养牛合作社。秸秆还田虽然这几年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但在洞上村施行很不现实,但传统的焚烧既污染环境,同时又给防火工作带来隐患,若有一个50头规模以上的肉牛合作社的话,就可使玉米秸秆变废为宝,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按照支部书记赵显宏同志的设想,发展养牛合作社前期,牛粪可以作为无公害肥料使用;合作社壮大后,可以建立大型沼气池,产出沼气供应村民可造福洞上。如此,一个生态产业链就基本完善了。
村里有了相关产业后,村民可在家门口做一些零工,同时又可兼顾家庭,这样既留住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又可维持村里的社会稳定。
(二)、创新土地使用权制度,发展规模化种植
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如今农村生产力发展迅速,联产承包制已不适应农村的发展,虽然不少外出务工农民将土地租种给村民种植,但不允许进行连片改造。一些本可改造成连片土地实行大规模种植的土地却无法施行。究其原因,无非是租种合同期限较短,合同规定权利义务模糊。
如果政府农经部门可以发挥组织优势,推行制度创新,引导村民签订格式合同,并宏观统筹,通过引导村民置换土地的方式使租种农户的土地尽量连成片,形成一定规模。可以预见,农民靠种地可以过上小康生活的话,必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涌进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三)、绿化荒坡,建设生态洞上
洞上村人口少,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不现实,但花费少量资金绿化洞上的荒坡还是可行的。
我认为,村集体完全可以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表决是否每年花一些精力在绿化上,改善自己的人居环境。洞上村面积小,投入少量精力就可见到成效,可为全镇的其它新政村起到示范标杆作用。
第三篇:水银洞村调研实况报告
调研地点:贵州省贞丰县小屯乡水银洞村
调研对象:水银洞村全体村民
调研时间:2011年10月2号至2011年10月5号
调研方式:抽样调查
我的家乡----’水银洞村’坐落在贵州省一贫困的山区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利用这次国庆回家的机会,在村里做了一个为期4天的调研活动,并准备通过这次的调研反映家乡的真实现状,以好刚相关人士为村民们解决些实际问题。
四天的切身体验使我对家乡有了一个更全面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次活动主要以调研的方式进行,每天我都根据熟悉的小路步行到一个个分散的村寨,在寨小孩伴同走访村民和进行务农。四天里我一共走访了18个小寨的36户村民,并对村支书李勋祥,村长苏代兵,村秘书王进文;陶秀景、张青、龚教贵、曾孝平、聂家胜等五保户;麻满元、龙继英、麻辉、等个体户;百岁老人郭英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2户村民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村地理人文、人口结构、经济和生活状况、医疗与保险现状、其他及现有困难。以下便是这次调研的大致内容:
1水银洞村的地理人文
水银洞村,是贞丰县小屯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同时水银洞村是贞丰县最典型的贫困村,水银洞村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东西长10公里,组通公路率达100%。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距离县城32公里。是我乡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村全村国土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村辖大沟边组、赵家坪组、大土组、竹山凼组、玩龙坡组、矮煤洞组、岩上组、三家寨组、三岔河组、山望坡组、桃子湾组.....全村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200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0元。此后从在家乡开发金矿后,村得到了较好的、较快的发展,如今,水银洞村路通了、水通了、电话通了;村里有了公话超市、小商品超市、农贸市场;40%的村民住上了小洋房……这是贞丰县小屯乡水银洞村党支部以贵州紫金有限公司贞丰水银洞金矿(以下简称公司)落户该村为契机,村企携手,以“以企兴村、村稳促企、村企共赢”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积极引导村民从事运输业和劳务输出,鼓励村民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矿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结果。但几乎只是在水银洞起到了大推动作用,在村的其他寨还很欠引导。
2、水银洞村人口结构
通过与村委会各领导的交谈我了解到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1063户4300余人,党员56人,居住有汉、布依等民族,村管理人员12人,拥有村委会﹑妇联﹑保卫部﹑民兵营﹑财务部等10个部门。各年龄层次大致是老年人20%,中年26%,青年30%,儿童24%,留守儿童3%。在这里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超生问题,从走访他们家里我发现这里80后前的每家的孩子至少是2个,多的家庭甚至达到7个。挺大程度因为此许多家庭无法照料好每个孩
子,只能满足孩子们的温饱问题,至于教育方面许多家庭则几乎全部靠学校。从人口结构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水银洞村还是一个严重欠发展的村庄,这种欠缺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观念,还需要有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关注。
从村民交谈我得知无论是村委还是政府真正实实为家乡生计和留守儿童考虑的事情正在逐渐增多,但在村上海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交通、医疗、学校-----最难于接受的是相关官员还拖欠了村民们一年的国家农业补贴,平均每户有600多元。当这些情况反映到县政府时只是用层层相护的方法把村民们挡回了家,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转而上村委出面调解则是不了了之。当听到村民们说起这些,看到的是他们眼中的无奈和气愤,在感激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又难免不对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嗤之以鼻!从这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有的是一种寒意袭人的感觉:当自己处于弱势当知识与财力物力存在限制,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做无谓的挣扎!站在我们的角度作为一个被看重大学生我们已经有责任担当起维护正义的武器,我们应该用行来将这种不良的行为改变,可以用社会的舆论用法律的武器还可以用相关人士的帮助,当然最好是与当事人谈判直接将事情解决。可以想象的是这种事情存在的远不止一个地方,什么才是真奏效的长久之计?在个人看来唯独人心改变,只有管理者真正的把心思放在了排困解忧上,也就无所谓发生这种事。当然这将是个常远,当下最有效的是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尽可能的使人们直接享受自己应得的利益而不是同多多级传递。
3、水银洞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
水银洞村的温饱问题直到XX年才真正全部解决,现今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村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祖辈延续下来的种地耕田,现有耕地每户3-4亩,大多是山地,平山造地而成,村里的山地现已承包到户,且非常地分散。主要的经济作物为玉米、水稻、谷子和油菜等。由于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水源少、缺乏蓄水设施和灌溉设备,村里的耕地还是以原始的看天吃饭的方式,水稻的种植收成全部依赖于雨水,到了耕种季节只要一有雨水,无论黑夜白昼刮风下雨都外出耕作,以防误了农时和雨水流失,如果遇到干旱天气,村民们只能唉声叹气。但这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现在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是靠外出务工,这在人均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致使现在村里的人口结构相对畸形化,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水银洞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已从2001年的7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元。公司每年出资20万元给村集体用于发展种植、养殖业,扶持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并对村民的农副产品按高于市价进行回收。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公司党组织和水银洞村党组织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做群众工作、加强村企沟通、引领矿区群众发展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企业党组织从无到有,村企之间化矛盾为融洽,村民由阻挠变为积极支持,村民由穷变富,村集体经济由“空白”变为年增收2万多元。2002年起,公司投资700多万元修通了赵家坪至岩上至三家寨、三家寨至七甲村(长田乡)、赵家坪至回龙镇(兴仁县)的公路,但公路修的还只是个表面工程,如今还有很多公路未进行路面硬化。
第四篇:自动化养猪场调研报告
自动化养猪场调研报告
队 长:陈东彦 20111982 队 员:陈崇任 20111980 班 级:电气201102班
目录
摘要:......................................................................................................................................2 现状分析:.............................................................................................................................3
一、猪舍的主要环境因数...................................................................................................4
1.1温度................................................................................................................................4 1.2 湿度...............................................................................................................................4 1.3 空气质量.......................................................................................................................4 1.4 光照...............................................................................................................................4
二、自动化养猪场的结构部分附图.................................................................................5
2.1自动给料系统................................................................................................................5 2.2猪舍通风温控系统........................................................................................................6 2.3猪舍空气净化自动清洗猪圈系统................................................................................6 2.3猪舍视频监控系统........................................................................................................7
三、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7
四、具体改进方案................................................................................................................8
五、调研心得.........................................................................................................................9
六、参考文献:....................................................................................................................9 摘要:
自动化养猪场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标志之一,在畜牧业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套养猪场自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自动化给料系统、自动化清洗猪圈、通风恒温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养猪场自动视频监控、种猪厂房自动温湿度调节、育种厂房自动恒温保温调节及信息化管理功能。养殖户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了解到猪舍环境参数变化并根据具体环境参数控制相应执行机构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及控制。对养猪生产过程中主要环境参数进行自动的精确监控,不仅能改善猪舍环境,利于猪群健康成长,加速猪群生长,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结合现代科技,运用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提供最适宜猪生长的外部环境,保障了猪在生长过程中的成活率及营养价值。现代养猪场一般采用半自动化控制方式或全自动化的控制方式。
关键字:猪舍,自动化,调研 现状分析: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养猪业发展很迅速,并且形成了从养猪的饲养到猪舍设备和饲养管理模式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建有针对猪群性能的自动化测定系统,猪舍中安装有自动给料系统,当耳朵上装有电子感应器的猪走进食槽附近时,识别器就会迅速辨识其耳号,并输送到监控中心,记下其耳号,记录该猪每天的进食次数、进食量、时间、体重增重情况等,并由监控中心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而在我国的养猪业中,不管是城市郊区的集约化养猪,还是总体数量较大的农户散养和专业户饲养,均难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养猪越多越亏本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养猪业的科技水平较低,大量的生猪饲养还是沿袭传统的离散农户小规模饲养方式,猪舍卫生条件比较差,传统的人工喂养方式,人工清洗猪圈栏,产猪效率低。但是,人们对动物蛋白质特别是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猪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无公害、高瘦肉率的猪肉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发展标准化、自动化养猪顺应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一、猪舍的主要环境因数
通过去养猪场调研及查阅网络上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和相关管理员的交谈。了解到,我国养猪业主要采用高度封闭式饲养模式,多头猪共同生活在一个封闭区域内,加上天气、季节变更、风力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猪舍内的环境复杂多变。猪舍内的生长环境对猪的繁殖、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猪肉产量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现有大多数猪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缺陷和不足: 1.1温度
温度是猪群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猪群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前提条件,是能够打造猪群正常免疫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温度也是控制病原体的最好屏障。可是,现有大多猪舍是采用燃烧燃料为猪舍提升温度和开窗通风降低温度。对于温度的控制无法精准,效率也不高,还会造成舍内燃烧废气的堆积,影响猪的健康生长。1.2 湿度
猪舍内湿度的来源有很多途径,比如猪呼吸时呼出的水汽、猪舍内饲养管理用水、猪的粪尿中含的水汽、进入猪舍内的外部水分等。潮湿的环境会促使细菌、致病性真菌和寄生虫的繁殖滋生,降低猪的抵抗力。而现在的养殖技术是定期通过人工对猪圈进行冲洗,然而冲洗猪舍后带入大量的水造成空气中的湿气加重,仅仅依靠经验鼓风除湿,效率不高,还会造成猪舍内温度偏低。1.3 空气质量
由于养猪场大都采用密闭式的饲养模式。在相对潮湿密闭的环境中,猪的粪尿及其发酵分解物,会产生相当多的氨气、硫化氢、甲烷等对猪群生长不利的气体。对于这些不利气体的排放完全是依靠人工经验来进行通风排气,由于猪舍较大通风时间较长,从而降低了舍内温度,直接影响到猪的生长,而没有从根本上、源头上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1.4 光照
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对猪群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光照可 促进猪体的蛋白质、脂肪及矿物质的沉积,有利于健康快速生长,还可以提高猪的繁殖能力。可是,大多数的猪舍是半封闭或全封闭的狭小空间,光线比较暗,不利于猪个体的生长。
二、自动化养猪场的结构部分附图
2.1自动给料系统
该给料系统主要由计量筒、料线、驱动器、料塔等组成。该系统通过调节钮调整每头猪供料的数量,方便观察记录每头猪的供料情况。
给料系统附图 2.2猪舍通风温控系统
通风系统主要由电控箱、变速换气扇、进气口、温度感应器等组成;温控系统包括降温和加热两个子系统.降温设备主要由水帘降温装置和风机组成.加热设备主要由智能化地暖设施组成。该系统可按需设置舍内温度和风速并自动运行,保证猪舍内的温度适宜和空气清鲜。
通风温控系统附图 2.3猪舍空气净化自动清洗猪圈系统
该系统由传感器、排风扇、可移动的清粪装置等组成,若传感器检测到有害气体浓度一旦超过阈值,控制中心立即控制清粪装置使其及时清粪,同时启动排风扇进行换气保证猪舍里的空气环境清新。
空气净化系统附图 2.3猪舍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摄像头、电源装置、报警系统、监视显示器、光纤接入等组成,该系统能使管理员在办公室通过监视显示器清楚地看到猪舍内猪只的活动情况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可方便对生猪养殖的科学管理。
视频监控系统附图
三、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3.1节能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养猪场为半敞开式,空气流动量大,保温性能差,为了达到温度稳定,需要消耗较多电力。应尽可能的采用密封环境,实时检测空气质量,定时定量通风模式能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或结合太阳能与普通电源供电,节能、安全、环保。
3.2水帘降温装置受环境温度、适度条件限制,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采用地表循环储水降温范围变小。可采取地下储水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循环水温度,提高降温效果。
3.3猪舍内的监控节点与监控中心的布线过多,而且其环境比较潮湿。当时间久了电线容易老化,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结合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满足猪舍特殊的环境要求,方便养殖场的扩展和维护。
四、具体改进方案
改进的系统主要由若干个监控节点和监控中心组成。监控节点是组成养猪场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单位,分布在每个猪舍中,负责监测猪舍内的环境信息并执行相应的控制输出驱动命令,完成猪舍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每几十平方米的猪舍中放置一个这样的设备。监控中心可以和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监控节点进行双向通信,并具有实时显示环境信息、声光报警、远程发送报警信息,接收用户发送来的控制命令等功能,该设备放置在猪场办公室中作为监控终端。系统还采用了模糊控制推理算法,根据人的经验编写模糊规则实现猪舍环境的智能控制。
自动化养猪环境监控系统的改进方案设计描述如下:
4.1采集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氨气、H2S气体等猪舍环境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并刷新控制信息。
4.2控制中心能够实时显示当前的环境信息及当时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并且能够保存到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和科学的管理。
4.3控制中心收到的环境信息后与设定值相比较,若超限则在启动声光报警装置的同时向用户手机发送报警信息,用户可以发送预编辑好的信息向监控中心发送控制命令,再由监控中心无线发送到监控节点,从而启动相应的执行机构。4.4猪舍内的控制输出驱动可以接收监控中心发来的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执行机构。
4.5每个监控节点发送完数据后进入休眠状态,以此来节约监控节点的能耗消耗,一段时间后自启动,监控中心按照猪舍编号顺序依次接收监控节点的数据。4.6监控系统应该尽可能的做到低功耗,低成本,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结合太阳能与普通电源供电,节能、安全、环保。
改进系统总体结构附图
五、调研心得
通过调研我们对现代畜牧业有了一定的的了解。养猪场的各个方面的设计,都会影响到猪个体的生长,因此都要以猪个体生长生殖的规律作为依据,为猪个体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减少生产成本。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我国现在养猪场的设计和生产效益还存在比较多的缺陷,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很大差距。个体养猪户较多,规模较小,小型养猪场往往面临着资金、技术支持、环境保护等难题。所以,要推动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国家应该加大对养猪业的投入,特别是技术的支持,对于养猪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养猪场的调研和查看相关资料,我们收获颇丰。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应该仅仅从书本或者是课堂学习,我们应该结合实践和调研,这样才能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用处和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
六、参考文献:
1、曹进,张铮.封闭猪场内氨气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控制实验[J],2003,23(4):56-57.2、王朝炜.王卫东.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静杰.猪场环境条件对猪群健康的影响[J],养殖技术顾问,2009,10(3):45-46.4、刘敬顺,施景橙。精确性饲养技术在现代化养猪业中的应用。www.xiexiebang.com,2006.5、刘继军.我国养猪生产的发展方向 [ J].农业工程学报,1997, 13(增): 28-31.6、朱能武, 邓昌彦, 熊远著.我国工厂化养猪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J].湖北农业科学, 2000(6):56-58.7、李锦玉.论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 [ J].家畜生态, 2001(22): 16-22.
第五篇: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本站推荐)
藏高原隆起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
一、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科学中最重要事件之一,南极、北极和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构成了影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个关键地区。青藏高原是一个全球独特的地质、地理单元,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把钥匙,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人们从实践中早已认识到,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甚至对北半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演变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直接影响我国的旱涝等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对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的关系
东南多雨、西北干旱,中国的这种气候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影响东亚和南亚20多亿人口乃至整个人类环境的亚洲季风气候,又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同纬度分布的大都是戈壁沙漠,而唯独中国却出现了水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多年来,科学界、新闻界一直关注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物理学院教授魏文博带领的科研小组首次准确揭示了世界屋脊的地下奥秘,西藏底下蕴藏着超级油气田、地热田和金、银、铜等多金属矿床,国际地学界为之哗然。最近,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确认早在260万年前我国气候格局就已经大势已定。
青藏高原在过去千万年里的隆升,成为地球上的一大景观,但是这种隆升仅仅是改变了地球的地貌吗?多年来,我国学者就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不懈研究,研究中发现,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季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和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缘何屹立于此,何时屹立于此?和冰芯、海洋沉积一样,黄土也是历史的最好记载。近年来,安芷生与美国著名的气候学家约翰•库茨巴赫、海洋地质学家沃伦•普瑞尔以及第四纪地质学家斯蒂芬•波特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以及印度洋、北太平洋大洋沉积等地质生物证据进行分析,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
根据模拟的结果,过去1000万年以来,印度次大陆一直向亚洲挤压,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并使得青藏高原上升大约2000米。科学家指出,这个挤压作用不仅仅改变了地球的地貌格局,山体的隆升很可能在800万年前开始了亚洲的季风,并对开始于约250万年前的几个冰期有贡献。换句话说,距今1000万至8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亚洲季风的出现,距今360万至260万年青藏高原的加速隆升则奠定了亚洲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
三、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东南多雨、西北干旱气候格局的形成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汤懋苍研究员认为,强大季风出现之前的青藏高原是一片祥和的世界:不见崇山峻岭,不见严寒雪冰,不存在因高原上升而起的强大季风,和煦的西风吹拂着大地,普天之下几乎是一样冷暖,气候宜人,动物们都在向超大型体态发展:蝗虫长1米,蜻蜓翅长2米。但是,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世界无法再平静:青藏高原上升到千米高度时,浅薄的季风与全球第一次大降温一道发生在3700万年前,此后,一次次造山运动、一次次冰期降临,季风逐渐强盛,世界越来越冷。季风的出现,使地球发生了为数众多的革命性改变:全球性变冷、北极冰盖发育、非洲变干、人属始现、黄土高原堆积,等等。亚洲季风区的形成,使北半球亚热带高原荒漠带北移,在高原北部地区形成塔克拉玛干等中亚沙漠,西北变成温带、暖温带干旱荒漠区。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我国现代自然环境由东南向西北自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出现了东南潮湿、西北干旱的基本格局,都与青藏高原隆起密切相关。在夏季,高原就像一个深入到大气层中的火炉,使得高原表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由此而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高原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块,将其上的空气冷却下来,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引来了北方的冷空气频频南下。
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喜马拉雅山的存在导致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降雨的增加,并进一步解释了季风为什么这么强,青藏高原邻近地区为什么有的干旱,有的却保持湿润。科学家说:“如果把山体移走,季风也将随之而去”。山体和高原的隆升还加剧了亚洲内陆的干旱化,形成了一望无垠的戈壁和沙漠。同时,干旱化的趋势有利于粉尘向东传输,从而在我国西部形成巨厚的黄土堆积,也就是屹立至今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就像一本书,可以从中读取过去气候变化的历史。”长期从事黄土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国地质学家安芷生说,这些粉尘堆积的底部的最早年龄,现在已经确定为800万年前,因而也就提供了一个独立于构造模拟所获取的、反映高原隆升、亚洲季风时间的证据。另外,黄土堆积表明,在360万至260万年之间,盛行的西风环流,以及可能加强的冬季风携带了更多的粉尘。这可能在另外一个角度指示了一个地球大气圈多尘的阶段及其冰期的旋回的加强。研究者们说,尽管其他的因素尚不确定,但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可以导致大气粉尘载荷的增加。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季风的形成和演化一直备受众多科学家的关注。以我国为主的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青藏高原[1]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米,喜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内部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怒江(下游称萨尔温江)、森格藏布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称布拉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错,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50℉),无绝对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圆根、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条件好,春夏温度偏低,延长了小麦生长期,拉萨冬小麦亩产有1,638斤的纪录。高原上近年新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随著工业发展,新的工业城市如西宁、拉萨、格尔木、林芝、日喀则等不断形成。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青藏铁路也通车。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地区、昌都地区。
整个青藏高原(含中国以外部分)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
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编辑本段]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喜马拉雅现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横断山现代冰川、唐古山现代冰川、冈底斯山现代冰川、羌唐高原现代冰川、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有黄河、长江(金沙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
湖泊
有班公错、郭扎错、鲁玛江冬错、拉昂错、玛旁雍错、昂拉仁错、扎布耶茶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孜错、格仁错、错鄂、阿牙克库木湖、色林错、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羊卓雍错。
[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斯拉夫 2010-01-06 12:44:18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喜马拉雅现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横断山现代冰川、唐古山现代冰川、冈底斯山现代冰川、羌唐高原现代冰川、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有黄河、长江(金沙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
湖泊
有班公错、郭扎错、鲁玛江冬错、拉昂错、玛旁雍错、昂拉仁错、扎布耶茶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孜错、格仁错、错鄂、阿牙克库木湖、色林错、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羊卓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