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宗教及修持内容的变化看西藏文化

时间:2019-05-14 01: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本土宗教及修持内容的变化看西藏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本土宗教及修持内容的变化看西藏文化》。

第一篇:从本土宗教及修持内容的变化看西藏文化

从本土宗教及修持内容的变化看西藏文化

08表演 李冬玮

“清晨我站在清清的牧场,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2005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韩红的歌曲《天路》唱响了全中国,也让全国人民对“天路”的尽头——神圣而美丽的青藏高原产生的极大地兴趣。作为一个在历史上长期政教合一的特殊民族地区,她的宗教文化不得不令人深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宗教如此吸引着藏区二百七十万藏民虔诚的信奉?

藏传佛教是指一种主要在我国西藏,内蒙古地区流传的佛教,在公元7世纪印度密教传入藏区后,掺入本地固有宗教“苯教”而形成的佛教分支,又称藏语系佛教,喇嘛教。

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对当时的吐蕃王朝是影响深远的。据藏文史籍记载,苯教曾是西藏吐蕃王朝的国教, 从吐蕃第一世赞普聂赤赞普起至赤脱杰赞共27代藏王,皆以苯教治其国。苯教亦称笨波教,俗称黑教。苯教崇拜日月、星辰、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兽等神鬼精灵和自然万物,注重祭祀、跳神、占卜、禳解等活动。苯教尊丹巴辛饶为始祖,并在历史上出现了笃苯、恰苯、觉苯等三种形态,即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个阶段笃笨出现在第一至六世藏王统治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万物。第二个阶段恰笨大约出现在第八世藏王贡赞普时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出现了代替神灵说话、与神鬼打交道、并脱离体力劳动的职业巫师(或称咒师);二是出现了祖先崇拜;三是在其发展的后期逐渐从原始宗教演变为人为宗教,成为为吐蕃统治服务的工具;四是苯教巫师内部开始有了一定的分工。在《西藏王臣记》等一些藏文史籍中将这些巫师分为“天苯波”、“地苯波”、“神苯波”和“大苯波”,“天苯波”一般主持祭天仪式,“地苯波”主要主持葬礼仪式,“神苯波”和“大苯波”则与盟誓仪式有关。可见此时的苯教已发展成一个体系较完整,分工明确的宗教组织。“觉苯”大约形成于吐蕃王朝的中后期,是苯教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佛教化的苯教,是苯教在与佛教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其重要特征就是将佛教中的一些经典、仪规加以改变成苯教的经典和仪规。此时的苯教已遇到了佛教的极大冲击,不得不加入一些佛教教义来延迟自身的衰亡。

在公元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尊贵的释迦摩尼8岁,12岁等身像,并在两位公主的影响下皈依佛教。同时松赞干布又派遣十六位大臣去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不久创立了藏文并翻译了许多经典。到了8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迎请印度密教大士莲花生入藏,彻底折服了苯教,佛教自此在西藏地区传播开来。莲花生入藏之后,首先在后藏建立桑耶寺,度僧出家,并翻译经典。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可见当时佛教的盛行。这就是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前弘期”。到了9世纪,由于过度推崇佛教,影响到了藏族贵族的统治,时任藏王朗达玛全面禁佛,烧毁经典,摧毁寺院,大昭寺被改为屠宰场,这就是历史上的“朗达玛灭法”,佛教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许多经典不复存在。到了十世纪,佛教再度由西康地区传入,同时又迎请了印度高僧阿底峡大师入藏,开始大力传法,这之后就是藏传佛教史上的“后弘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 Khalji)入侵印度,那烂陀寺及超岩寺等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全部遭到毁坏,大批高僧来到西藏避难,同时带来的还有许多经典和佛像,西藏的传译事业很盛,藏文《大藏经》进六千部经典都是由梵文直接传译过来的。而且他们也带来了很多印度寺院的学风,当今西藏格鲁派僧人必修的辩经课就有很明显的古那烂陀寺学风。

如果把时间作为纵坐标,我们已经大略说完了藏传佛教的纵向发展历程,那横坐标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就是藏传佛教不同派别的产生与发展!在后弘期时,僧人们从印度迎请了大量的高僧入藏,传译,教授显密两宗的理论,佛教在西藏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从11世纪开始,开始出现不同的教派,至15世纪格鲁派形成,西藏佛教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它们是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因为该派的教义教规是从古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和其本土宗教——苯教有着直接的关系。公元8世纪,密宗从印度传入西藏,当时苯教仍有很大实力,而密宗的神秘性与苯教极其相似,所以二者加以了融合。该派僧人头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宁玛派的传承主要分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两部分。14世纪后,经典传承即不见史载,由伏藏传承取而代之。所谓伏藏,伏藏是指教徒在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就能将其涌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宁玛派的教法主要为九乘三部。九乘即声闻、独觉、菩萨等显教三乘,事续、行续、瑜伽续等外密三乘,摩诃瑜伽、阿鲁瑜伽、阿底瑜伽等内无上三乘。宁玛派最突出的教义就是“大圆满法”。该法主张“体性本静,自性顿成,大悲周遍”,即人的本性是纯洁的,不染尘垢的。通过修法是身心不受干扰,在空虚明静中把身体放置在一个理想境界,就能成就佛道。

噶当派是以所传教法的特征来命名的。“噶”意味佛语,即佛的教言。“当”即教诲,教授。和在一起就是佛的一切教言。噶当派在藏传佛教中是比较特殊的一派。它以显宗为主。显宗是相对密宗而言的,显宗为哲理,指通过明显的教理去修证,可向任何人传布。噶当派主张显、密二宗不应相互攻击,应相互补充。它对修习次弟的主张是:先显后密。在显宗的学习中,主要有《大乘经庄严论》,《菩提地》,《集菩萨学论》,《入菩提行论》,《本生鬘论》和《集法俱论》,成为“噶当六论”。加上噶当鼻祖,印度高僧阿底峡大师的《菩提道灯论》,又称“噶当七论”。在密宗的修习当中,则以《真实摄经》为指导。噶当派比较正统,与汉地佛教一样,既重“观”,也重“行”。所谓“观”,相当于哲学世界观,“行”指修持实践。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噶当派全部教法提供了概括性的依据。《菩提道灯论》把众生分成三类:一类曰“下士”,他们不求解脱,只求今生“利乐”,属“人天乘”;第二类为“中士”,这类人只求个人解脱,不想普度众生,属于“小乘”;第三类是“上士”,他们自求解脱,也救度众生,属于“大乘”。与此相应的修行次第也分下中上,合称“三士道”。“下士道”要求学者认识有生即有死,按业报法则,轮回无已。为了避免死后堕入“三恶趣”,求得“人”、“天”福报,就要皈依“三宝”,努力做止恶行善的事。即所谓“下士勤方便,恒求自身乐”;“中士道”要学者认识修待“下士道”,虽然能求得世间乐,但不能超脱流转苦,为了从世间诸苦中彻底解脱出来,就要遵循师长指导,进一步修持佛教规定的戒、定、慧“三学”,达到涅槃境界。是谓“中士求灭苦,非乐苦依故”;“上士道”要求学者发“大慈悲心”,决心自利利他,修“菩提行”,实践布施等“六度”。这样,既可度己成佛,又可度人永离诸苦,这才是大乐。故曰“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乐,及他苦永灭,以他为己故”。总体来说,与其他西藏佛教派别重密轻显不同,噶当派还是以显宗的理论为主,注重明理。西藏佛教诸教派普遍受到噶当教法的影响。15世纪格鲁派即是按噶当派的教义发展起来,原属噶当派的寺院都变成了黄教寺院,噶当派不复存在,而黄教则被称为新噶当派。萨迦”的意思是“灰白色的土”。该派祖寺建造的地方呈灰白色,遂称寺院为萨迦寺。并因该派寺院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图案,故又俗称“花教”。萨迦派由贡却杰布创始于11世纪70年代。1073年,他在后藏萨迦地方建造萨迦寺,遂成为此派创建的标志。贡却杰布在西藏佛教诸派中是第一个直接以世俗贵族身份成为教主的,他还决定法位的传承只能限在本家族内部,从而使政教二权都集中在一个家族之手。到了三世萨迦法王萨迦班智达时期,正值蒙古西征,萨迦班智达与成吉思汗之孙太宗窝阔台的二子阔端,商议了西藏归顺蒙古的事宜。并有萨迦班智达书信卫藏其他地区的僧俗,即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乌斯、藏、纳里僧俗诸首领书》。西藏开始归顺元朝。萨迦派也在元朝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在卫藏地区政治和宗教上的领袖地位。萨迦派的教义以“道果法”为主,认为只要断除烦恼,获得“一切智”,就是达到“涅槃”之“果”。按照这一思想修持,就形成了三个阶段,“首先破非福,次则破我执,后除一切见,知此则为智”。“首先破非福”,所谓“非福”,是指那些死后要得恶报的那些坏事,修法者应该破除“非福”,决心不做坏事,专行“好事”,由此求得来生“三善趣”(即人、天、阿修罗)的果报;“次则破我执”。“我执”,指关于“我”和实体实有的观念,这种观念被认为是一切苦恼的根源,必须破除,才能超脱。因此,要求修行者证悟诸法“皆非实有”、“一切皆空”的道理,由“无我”之空慧彻底断除“我执”,从而摆脱“轮回”之苦;“后除一切见”。这里的“一切见”,既指非佛教的认识,也指佛教自称的“正见”。那种认为宇宙万物一切实有的见解,叫做“常见”,固然应该破除;但认为“一切皆空”,甚至心识、涅槃、因果报应、善恶等也是当真空无所有,叫做“断见”,同样应该破除,如果修行者除掉“断、常”二见,就能获得“一切智”,成为“智者”,即真正悟到佛法的人。

噶举派,是一个注重口传的教派。“噶”,在这里特指师长的言教;“举”,意为传承,合译作“口传”,因为该派注重师徒口耳相传。又因该派始祖玛尔巴、米拉日巴等人修法时穿白色僧衣、僧裙,故又称“白教”。噶举派在西藏的三位著名祖师是玛尔巴、米拉日巴和塔波拉杰。其中米拉日巴被公认为一世修行成佛大成就者,在藏族百姓中至今仍享有极高的荣誉。其修行八年成佛的山洞至今仍在后藏山南地区被信徒供奉着。噶举派的教法以大手印法为主,显密兼修。噶举派历来注重密法的修炼,各个支系中都曾出现过教化一方、堪为楷模的成就师。他们在人迹罕至的雪山深处专心体验,以求证得果位。

格鲁二字的意思是“善规”,如果用通俗的语言,就是“好的教规”。因为在宗喀巴创立格鲁派之前,西藏僧人开始出现不守戒律,生活糜烂,僧人吞刀吐火,民间议论很多,因而宗喀巴大师提出僧人要严守戒律,凡是发誓要遵守戒律即受过戒的正宗僧人,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戒律,衣食住行都要符合戒规。因僧徒头戴黄色僧帽,俗称为黄帽派,汉文译为黄教,又因为它多沿袭噶当派教义,因而也称为“新噶当派”。格鲁派的僧人必须按部就班的学习五部大论,即《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算上相关的辅助经文,一名僧人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学完。之后僧人还可以自主决定考取格鲁派最高学位--格西。密宗方面,格鲁派有两个最高学院,即设在拉萨的上,下密宗学院,专修密法。格鲁派的教义继承了阿底峡大师流传下来的龙树菩萨的中观应成派思想,主张缘起性空。所谓缘起,即待缘而起,也就是说一切法的产生均有原因;性空则是自性空的略写,一切法均无自性,从缘而起,这便是缘起性空。修行上采取“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止观兼重,即主张止往修、观察修两种轮次修习。格鲁派认为,修止就是把心安住于一境,如果得到轻安之感,即是止的本体;修观就是通过思维而得到轻安之感,此为观的本体。修习应止观相互配合,由止到观,由观到止,而达涅。格鲁派显密并重,主张先显后密。该派僧人修行所依据的根本经典包括:《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地略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现观庄严论》,《量释论》,《入中论》,《俱舍论》,《十诵律》等。如此横纵观察下来,西藏宗教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见一斑。有人说过“在西藏一座寺庙就是一座高级学院,僧人的任务就是每天不停的学习经典,一刻也不敢倦怠”。了解西藏,了解雪域高原上神秘的宗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西藏社会的历史现状的理解加深,而且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让我们了解自己优秀的文化,让自己成为一个媒介,把千千万万的优秀传统文化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二篇:【实拍】西藏宗教文化圣殿:全方位看布达拉宫

【实拍】西藏宗教文化圣殿:全方位看布达拉宫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的西南边疆,平均海拔4000多米,号称“世界屋脊”,也称为“世界第三极”。西藏,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不仅有最美与最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是藏传佛教圣地,成为地球人一辈子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每年的7-8月暑假期,也是西藏旅游高峰期,尽管大部分人去西藏都有高原反应,但阻挡不了人们去西藏探秘的神往。去西藏,必去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不仅在藏人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堪比内地的故宫,也是我们汉人向往的圣殿。

西藏首府拉萨市,城市规模不大,建筑楼层不高,通常3-5层,因而在拉萨显得视野非常开阔。在拉萨市的大部分地方,抬头便可以看到一座宏伟的宫殿建筑,这就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整座宫殿具有显著的藏式风格。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布宫主楼有13层,高170多米,实际只有9层。布达拉宫海拔高度达37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布达拉宫集中体现了藏、汉、满族的建筑、绘画、宗教、艺术精华,尤其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文化色彩,不仅成为藏族信教群众的圣殿,也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是去西藏旅游观光必去之地。布达拉宫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相传,布达拉宫最初始于公元七世纪,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喇嘛又相继进行过扩建成为冬宫居所,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的规模。布达拉宫是我国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布达拉宫建筑风格独具一格,建筑技艺上独具匠心,是建筑学上的一朵奇葩。据布达拉宫管理处党委书记丁长征介绍,布达拉宫有坚实的地基、方块石头垒起厚厚的地垄墙,不计其数的地垄墙给布达拉宫支起了坚实的基础;布达拉宫深入岩层的墙基最厚处达5米以上,宫墙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1米,上百米的高墙平整如刀削,其精妙设计亦让建筑师叫绝;为确保布达拉宫坚实永固,其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注入了铁汁,且迄今为止未从开裂的墙体中发现铁块;最后,墙体使用的‘白玛草’也大大减轻了墙体的重量,“白玛草”富有韧性,还有隔热、通风、不被虫蛀的特性,被染料染成红色作为墙体的一部分。这些匠心独具的建筑设计与建筑工艺,使得布达拉宫稳如磬石,屹立世界屋脊狂风暴雨中不倒。至于布达拉宫有多少房间,到现在还无法统计,成为布达拉宫的一个秘密。在拉萨十几天的时间里,只要有空,我就步行去不远的布达拉宫,充分领略西藏这座圣殿的无穷魅力与藏族同胞对信仰的追求。六月的西藏,天气变化多端,十几天的时间里,既有蓝天白云,也有乌云密布,却从没有看到日出曙光与落日余晖,实属有些遗憾。本集分享从多角度、多种天气下拍摄的布达拉宫。花团锦簇的布达拉宫。在广场上月季花的装扮下,布达拉宫显得更加美丽动人。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去西藏的理由之一就是看蓝天白云,西藏的蓝天没有污染,是最逼真的蓝色。蓝天下的布达拉宫,是最常见的颜色,但也足够让人心旷神怡。从布达拉宫广场看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广场于1995年7月15日竣工,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广场的另一端就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可见广场的地理位置多么优越。布达拉宫广场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的一半。广场四周建有图书馆、儿童乐园、歌舞厅和露天市场,是拉萨市旅游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广场南端,建有音乐喷泉,有喷泉的布达拉宫夜景堪称最美夜景,可惜我没有遇到。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金顶。布达拉宫的金顶引起无数人的兴趣,据说这是用金箔做的。午饭后,开启我们的布达拉宫内部观光之行。旺季门票200元/张,在中国5A级景区及世界遗产地不算贵的。布达拉宫珍宝馆。珍宝馆是三层建筑,位于布达拉宫正面脚下的雪城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珍宝馆展出宫藏文物200件左右,珍藏中还有清朝皇帝的御赐匾额、明清中央政府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等,涉及西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

沿着石头路爬布达拉宫。布达拉宫高达170余米,相当于爬一座小山。在海拔3600余米的拉萨攀爬布达拉宫,还是比较吃力的,氧气供应不足。布达拉宫上面是红宫,下面是白宫,所以下面的建筑都是白色。不过,布达拉宫的石头台阶比较宽敞,不会出现拥堵的现象。回头看布达拉宫广场。爬到半山腰,布达拉宫广场及周边便一览无余。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拉萨建筑的高度,连远处的自治区政府大楼也不过8层而已。布达拉宫的核心建筑——红宫。红宫作为宗教核心之地,奇珍异宝必定数不胜数。而坐落在红宫六层的黎玛拉康——合金佛像殿,则被人们称为无价之宝。殿内藏有3700多尊佛像、佛塔。这些珍宝全部用多种合金炼制而成,因此就有了世间绝无仅有的红、黄、绿、白、紫色合金色。作品多出自印度、尼泊尔,也有西藏本土炼制,堪称佛像和佛塔的精品荟萃。也许是奇珍异宝太多,从红宫这里开始进入布达拉宫内部是禁止拍照的,一定要遵守这条规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冲突。我这几张是盲拍的。布达拉宫内部参观仅用45分钟。从红宫进入布达拉宫内部,到走出布达拉宫,仅花了45分钟。布达拉宫里面房间多得像迷宫,收藏的佛像也是多得数不清,但对游客开放的区域并不多。加上没有导游讲解,又不允许拍照,走马观花走一圈,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不过,布达拉宫里面的佛教文化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大饱眼福。从布达拉宫后门下山。这里是鸟瞰拉萨市区的最佳地点,放眼望去,拉萨尽收眼底。爬布达拉宫的时候是阴天,下山就是晴空万里了,可见高原天气变化之快。从进入布达拉宫到完全出来,全程仅需2个小时。布达拉宫后花园——龙王潭。龙王潭(藏语日鲁康)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建筑之一。园林中心有一面积较大的潭水,传说六世**仓央嘉措曾从墨竹工卡迎请墨竹赛钦和八龙供奉于北潭水中,所以称龙王潭。龙王潭潭水清澈见底,鸭子及水鸟游曳,也是看布达拉宫背面倒影的好地方。布达拉宫夜景。布达拉宫夜景瑰丽,更显神秘感。布达拉宫右前方有个药王山观景台,门票2元,是看布达拉宫夜景不错的地方。可惜就是太小了,想要去占个好位置拍夜景,就得老早去了。阴天看布达拉宫。晴天有晴天的颜色,阴天有阴天的氛围。不同季节、不同光影下的布达拉宫都是那么迷人。布达拉宫外墙上的壁画。

在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成就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它的绘画部分,主要表现在壁画,唐卡和其他装饰彩绘方面。布达拉宫壁画题材丰富,画工精细,色彩艳丽。主要展示了佛陀和菩萨以及各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藏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宗教源流、政治和历史人物传记、天文历算、医学、生产建设、风俗习惯、民间文艺、体育、科技等。整个壁画严谨庄重、规模宏大,体现了藏民族无限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布达拉宫,那些花儿。

第三篇:从《德伯家的苔丝》看英国的宗教文化

从迷你英剧《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宗教观

随着国产古装良心剧《琅琊榜》胜利收官,许多小伙伴纷纷表示:看完《琅琊榜》之后,韩剧、偶像剧神马的,现在完全看不下去!跪求舔屏好剧,今天新语君给大家安利一个迷你英剧《德伯家的苔丝》,拿走不谢。

我叫苔丝,是19世纪的英国一个小商贩家庭的女孩。我的父亲爱好酗酒,不务正业,生活愈加困窘。于是,父母让我去到一个富老太婆家攀亲戚,以便能改善家里的经济。没想到,这件事竟促成了我不幸的一生。

为了家里更好过,我就厚着脸皮地去了。我的堂哥亚雷克对我见色起意,最终在一片树林里诱奸了我。我怀着愤懑回到了家里,向父母诉说着这一切,可他们还妄想攀图富贵,让我嫁给可恶猥琐的亚雷克。不久,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出生了,这件事让父母觉得丢脸,他们不让我出门,孩子不能受洗,生病了不能看医生,可怜的孩子就这样夭折,我祈求教父给他一个基督教的葬礼,可是教父残忍地拒绝了,一个弱小的,从没有犯过任何罪孽的婴儿却只能和自杀的懦夫、臭名昭著的酒鬼和醉人胡乱地葬在一起,我发誓再也不会来这个教堂了。

我离开了家,找到了一份挤奶工的活,遇到了我的爱人安吉尔,他像一个天使,风度翩翩,对待生活充满热情。很快,我和他就订婚了,我很想把我的过去坦诚于他,结婚前我把往事写成长信塞到他的门里,却因为误塞到了地毯下面而没有达到。我以为我们的爱经得起原谅,新婚当晚,我把我的过去向安吉尔坦白,他竟决然地离开了我去往巴西。

从此,我没有了生活来源,生活陷入困窘,我在农场找了一份活糊口,却不想遇到了成为牧师的亚雷克,他依然那么伪善,自私,整天纠缠着对我说:我的爱人不会再要我了。后来,我的父亲病故,为了母亲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我被迫和亚雷克在了一起,可是我的心是那么地不快乐。

不久,安吉尔竟然从巴西回国找到了我,我对他的爱从没改变过,如果不是亚雷克,我和他一定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也会继续坚持等下去。一切都是亚雷克的错,如果没了他,我一定会幸福,想到这里,我就只想杀了他。一天,我趁着他在睡觉,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捅了他一刀,他就死了。我换好衣服去找安吉尔,告诉他我杀了亚雷克,我们可以在一起了。尽管只有和安吉尔在一起五天的幸福日子,我也死而无憾了。

我们已经听完了美丽的苔丝的悲惨命运,难道苔丝真的是命苦才会这么不幸嘛?其实,笔者觉得苔丝的不幸与当时的英国社会脱不开干系。

一、社会原因造成苔丝的悲剧

苔丝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大规模经济向农村发展,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苔丝作为小商贩的女儿,又作为一个最低层的雇佣劳动者,必然会受到暴发户亚雷克作为统治者的压迫与残害。随之,她的孩子无法受洗,就医,完成葬礼。后来她遇到正直善良的安吉尔,然而安吉尔也不能撇开当时世俗的偏见-女人一定要有贞操,而抛弃了她。即便苔丝敢于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是社会固有的偏见。最终复仇的火焰变成苔丝的杀人利器杀死了亚雷克,同时也将自己推入了悲剧的深渊。虽然亚雷克的毁灭平息了苔丝的仇恨,但此时的资本主义依然笼罩于英国社会顶端,这里依然有千千万万个“苔丝”遭遇着社会的迫害,并以悲剧的形式告终!

二、宗教的束缚

英国是信仰上帝的国度,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基督教。和中国的“人善论”不同的是,基督教认为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是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可以洗清人类原罪,而受洗就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用水滴在受洗人的额头,代表洗清原有的罪恶。苔丝是对于上帝是虔诚的,即便是牧师拒绝给她的私生子受洗和完成葬礼,她也只是说:“那我将憎恨你,憎恨你的上帝,而且我以后再也不会进入你的教堂了”。她的软弱也体现在后来又和作为牧师的亚雷克在一起。亚雷克作为牧师,承担着宣传圣教的重任,却违背教义逼迫苔丝作他的情妇,这是多么可悲的对比。安吉尔虽是牧师的儿子,却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没有阶级等级偏见,热爱农场生活。即便是这样,也依然不能接受有了污点的苔丝。

第四篇: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文革过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近35年了,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就有很大体现。

因当时物资缺乏,用票来控制购买,因此买衣服还要要布票,清一色的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际品牌,人们会更加注重着装,追求时尚,关注潮流,在衣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前买食物要粮票,白面馒头在当时都是好东西,北京方便面只能在过年过节吃,更不要说大鱼大肉了,如今人们连大鱼大肉都觉得不新奇了,开始变着各种花样吃,青蛙肉,蛇皮,蚕蛹,海豚肉,竟然还有人喝婴儿汤,当然享受新奇事物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人们吃果子狸,结果引发了非典。西餐也在中国越来越盛行,有的人喜欢西餐厅优雅安静的环境,不像中餐馆那么嘈杂,然而有的人喜欢中餐馆的热闹欢乐的氛围,不像西餐厅那么拘谨。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挑选用餐环境,饮食也更加多元化,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房价在当下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房价是世界上最高的,如今的房价比起从前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当然人民的住宿水平也提高了,从前住平房且十分拥挤,家里有好多口人,睡在一张大床上,现在楼房越盖越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出现,人民住宿水平也不断提高。

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从前公交车非常少,很多人都坐不起,人们都骑“二八大杠”,现在人们从海陆空都可以到达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反倒是开始提倡环保,鼓励人们骑自行车,限制汽车数量了。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改变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我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在国际上迅速提升。

2008年我国举行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演员们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历程,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回想男子自选手枪冠军许海峰在1984年为中国拿到第一枚金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如今中国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夺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获得45金,15银,21铜,中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迈向了体育强国。当然体现出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奥运会,还包括中国人在NBA打球,在英甲踢球,F1跑道修道中国等等。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如今也名列前茅,从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并由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人研制起,到今天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国家形象在电影上也有体现,从最早的皮影戏到黑白电影,再到如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也渐渐被关注,中国电影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外国人不再认为中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她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生气勃勃。中国演员也越来越多的进军国际,在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走红地毯,在好莱坞电影上也能够露露面,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

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从前被领国强占岛屿的忍气吞声,到如今对钓鱼岛的据理力争,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牢记”第二条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在和平的前提下,强硬表态,绝不做让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认识世界,接受世界,最终改变世界的大门,让中国也成为带动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么多,它更是让世界开眼看中国的窗口,因为改革开放,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大改变,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第五篇:从《德伯家的苔丝》看英国的宗教文化2

从迷你英剧《德伯家的苔丝》看英国宗教文化

随着国产古装良心剧《琅琊榜》胜利收官,许多小伙伴纷纷表示:看完《琅琊榜》之后,韩剧、偶像剧神马的,现在完全看不下去!跪求舔屏好剧!今天新语君给大家安利一个迷你英剧《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它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一位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2008年,被英国BBC制作成四集的迷你剧,用电影的语言向观众展示了苔丝的悲惨一生。

剧情概要:

苔丝生于一个英国农村的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以便改善家里的经济,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英俊正直的安吉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安吉尔坦白,安吉尔竟离开苔丝去往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亚雷克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亚雷克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苔丝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苔丝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英国是信仰上帝的国度,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基督教,宗教信仰有着家庭的氛围的影响。哈代来自典型的基督教家庭环境,是英国19世纪中期-20世纪早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经历了对基督教从虔诚到怀疑再到彻底放弃的复杂历程。《苔丝》正处于哈代所经历的对基督教的怀疑阶段,既包含着对宗教的影响,也有很多困惑与失望。

一、《圣经》原型在《苔丝》的体现

苔丝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大规模经济向农村发展,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苔丝作为小商贩的女儿,又作为一个最低层的雇佣劳动者,必然会受到暴发户亚雷克作为统治者的压迫与残害,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既是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同时也隐喻着基督教的内涵。

《圣经》是基督教的核心理论,比如原著中描写亚雷诱奸苔丝时把一颗猩红的草莓放到苔丝的口中,这跟撒旦引诱夏娃偷食禁果何其相似。

第二,在塔尔勃赛,苔丝被悠扬婉转的琴声深深地吸引,这跟《圣经》中一位美丽的姑娘被弹竖琴的天使迷住这一故事相吻合。

第三,当安吉尔和苔丝还不熟的时候,一个周末苔丝和三个挤奶女工在去做礼拜的路上,遇到一汪水滩而无法过去,而正好安吉尔路过此地,将他们四个分别抱到了水的对面。当时,安吉尔在抱苔丝的时候轻声说了一句:娶三个利亚只是为了一个拉结。利亚和拉结均是圣经中的人物,利亚是雅格的前妻,而拉结是雅格的挚爱之妻。

第四,将赴法场的苔丝问安琪他们死后是否会重逢的时候,这位现代主义宗教自由者默不做声。这一情节跟圣徒保罗坚信耶稣死后复活并与他们在天堂相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保罗坚定地说:“我们和主会在天堂相会并永远在一起。”

二、英国社会的宗教文化在《苔丝》体现 和中国的“人善论”不同的是,基督教认为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是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可以洗清人类原罪,而受洗就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用水滴在受洗人的额头,代表洗清原有的罪恶。苔丝被亚雷克玷污之后,生了一个孩子,却不能让教父受洗,孩子生病也不准出门看医生,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就这样夭折。

苔丝祈求教父给他一个基督教的葬礼,可是教父残忍地拒绝了。就这样,一个弱小的,从没有犯过任何罪孽的婴儿却只能和自杀的懦夫、臭名昭著的酒鬼和醉人胡乱地葬在一起。

后来,罪恶多端的亚雷克变成牧师,宣扬教义,可是却胁迫苔丝做他的情妇,完全与基督教义相违背,哈代在原著中写到:“罪过越大,越是大圣徒”。也显示了当时英国宗教被统治者利用,而来自社会底层的苔丝却成为基督教义下的受害者。鲜明的对比,也凸显了宗教的荒唐与无情。

苔丝的爱人安吉尔,安吉尔源于Angel,寓意着天使,他出生在牧师之家,却不信教,也是对当时宗教的暗讽。然而,即便安吉尔正直善良,也无法原谅苔丝有污点的过去,这个“天使”非但没让她的生活幸福起来,反而使抛弃了她,让她雪上加霜。如果说亚雷克从身体上玷污了苔丝,那么安吉尔却是从精神上摧毁了他。也可见当时的宗教对于底层弱者的强大摧残力量。

下载从本土宗教及修持内容的变化看西藏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本土宗教及修持内容的变化看西藏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辨证角度看伦理文化观和宗教文化观

    从辨证角度看伦理文化观和宗教文化观 摘要:和这两章作者分别从伦理的角度和宗教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并探讨了伦理以及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辨证的角度,在作者的研究......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 ,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

    从姓名看东西方文化

    从姓名看东西方文化 姓氏的源流 由起源来看,中国的姓始于人类的原始部落,开始于上古的母系社会。《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从女从生。」不同的母系后代......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 文化与国家关系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之间的经贸发展、政治互信、文明进步以及两国人民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中......

    从《生民》看祭祀文化

    从《生民》中我所接触的是中国的祭祀文化,或许,我所知道的祭祀文化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某些本质,看到文化中的缺陷。 中国的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黄帝时代便开始......

    从NBA看篮球文化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摘要: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篮球文化环境对篮球运动的影响,从中对中美篮球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发现中美篮球运动存在的差异,对中国篮球的发展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内容提要]:十里秦淮之地,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如烟如画的美景、美丽动人的传说爱情以及,凄凉感人的爱情以及千年的沧桑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宠儿......

    从军队文化看企业文化★

    从军队文化看企业文化 --------曹辉 最近在做烟草工业企业文化项目中,跟企业中很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访谈过,这家企业比较有意思,在我所访谈的8个中层领导里,有6个都不约而同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