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老外鼓掌看安全文化
从老外鼓掌看安全文化
笔者在乘坐某国际航班时发现,每当飞机成功着陆后,飞机上的一些外国乘客都会以鼓掌的形式表示庆祝,同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在一场演唱会或报告会上,观众们的鼓掌表示对演者的喜爱和尊重;在新人加盟一个组织时,组织成员会对新人的到来鼓掌表示友好和欢迎……然而,面对所乘飞机安全着陆而鼓掌,这却是我们未曾预料的,当时飞机上的其他中国乘客可能也是如此感受。
“鼓掌”是一种行为文化。面对飞机安全着陆,外国乘客们用鼓掌的方式庆祝此次飞行旅途平安顺利,用鼓掌的方式与朋友、家人和身边的人相互慰藉,把飞机的着陆并不简单看做是达到目的地,其根本上围绕的是安全,包括自己的安全、别人的安全和飞机的安全,从根本是一种文化,一种安全行为文化的体现。
然而,与老外相比,国人要“沉稳”得多,表现比较含蓄,大家对安全文化的表现相互感染力较弱。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宣传和倡导企业文化,目的是将企业所倡导的宗旨和理念塑造成一种文化,慢慢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去,使员工自觉接受它、执行它。然而一些企业在文化的宣传和执行上还停留在形象墙、横幅等口号上,比如说,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上,安全管理部门常常是苦于企业既强调安全很重要,但实际上工作不太好抓。那么,我们从老外们的鼓掌中是否可以得到启示呢?在塑造安全文化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事情上运用类似的方法形成一种行为文化,切实使大家自觉感受安全与己息息相关,安全不仅是为别人而且是为自己,这样一来是否更为有效呢?
第二篇:『广告人』从阿迪和耐克广告看老外做品牌确有一套
现代意义的品牌精神和市场经济一样,都是西洋的舶来品
所以,要想了解品牌建设,你只需要看那些大品牌是如何演变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耐克就很有意思
早期的耐克,张扬的是一种个人精神,倡导自立自决的独立意识
JOST DO IT(想做就做!)
是上个世纪最生动表达年轻人内心躁动的一句话语
俘虏了很多刚刚走出校门或仍在宿舍里幻想有一天能干点大事的年轻人
作为经典,JOS DO IT延用了很多年,直到家喻户晓
2005年,耐克签约了小皇帝詹姆斯,这个被广泛认为是篮球之神乔丹的接办人
耐克又非常恰当的提出了自己的新主张
“不做下一个谁,做第一个自己”
把代言人的个性和产品个性很好的结合一起
再一次渲染了个人主义色彩,也延续了以前的品牌调性。
但是,最新的耐克广告,却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
在“青出于兰“广告片中,耐克通过广告歌词告诉他的大部分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忠实消费者
“一个脱离家庭的人必将陨落
所以说我们肩并肩必定胜利,而分道扬镳必将失败作者
我们联合起来就能组成坚不可摧的力量并击倒一切„„”
呵呵,从让“年轻人想干就干”,到“要联合起来,不要离开家庭”
耐克的变化何其大,他不仅仅满足于充当年轻人叛逆的精神导师,更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的合作者,开始劝导年轻人要团结,要回家,要尊重长者,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我行我素。
耐克的品牌价值观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仔细品味,耐克这样做其实大有深意:
第一,中国是耐克最庞大的市场,耐克知道,现在他的消费者大多是80年后,这群独生子消费者,由于没有同胞的兄弟姐妹,他们大多非常自我,甚至自私,缺乏与同龄人协调沟通的能力,内心和意识比较孤独。他们渴望有兄弟般友情(这是深藏在人性深处的感情),但苦于又不知如何团结他人。因此,耐克大张旗鼓的说出他们心里话:团结可以带来胜利的和力量。鼓励年轻一代更多合作,更多参与。以期引发消费者群体的共鸣。
第二,耐克知道,作为一个价格昂贵的运动品牌,耐克的使用者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年轻人,而品牌的购买者或决策者却是他们的家长,耐克必须考虑家长们的感受,让他们接受耐克品牌。如果耐克还继续鼓吹以前那种独立行的个性,会引起家长的排斥,并且和社会文化教育格格不入。所以,耐克非常聪明的改变以前的策略,提出了新的主张迎合家长的价值观。因为没有一个家长不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团结友爱的一份子的。
第三,我认为,耐克的这一转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背景,NBA电视转播从1987年引入中国,这几年吸引了大批的中国学生群体的眼球,几乎快超过了足球在中国的影响力。NBA心里清楚,要想在中国发展,就要迎合中国中间阶层的欢迎。就如NBA为了在美国讨好中产阶级家庭喜欢,对球员的着装和采访做了很多硬性规定一样。NBA最大的两个赞助品牌,阿迪和耐克,两者的品牌个性原来差异很大,但今年同时提倡团结篮球。或许是受了NBA联盟的敦促。虽然,阿迪的广告要讥诮一点。但核心也是,篮球不是一个人的,是五个人的,这和耐克要联合团结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本的死对头,现在竟然联手提倡同一精神。从营销角度上,其实犯了定位雷动的大忌。是不应该的。可能的解释是,要么两家英雄所见略同,要么两家共同协商,为了某一种目的做大市场。
不管怎么说,对耐克和阿迪品牌所倡导的团结精神,我非常欣赏,在商业文化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强势品牌就仿佛公众人物,对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耐克和阿迪的新品牌主张,是正面和向上的,也是有趣味的。相比之下,国内很多企业和品牌,对品牌形象和内涵的塑造,往往失之粗糙和低俗。缺乏长远的意识和眼光,更不懂得从社会文化和心理方面去着手。在这方面,国际品牌确实比我们更了解人性、社会和品牌之间的奥秘。
第三篇: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造福当代,福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发展观,特别是建设创新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地需求大量人才。所以更要将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学改革的工作放在首位。
我所在的高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近些年来学校推进了“重课堂、抓实际、求实际”教学改革活动,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学校还突出了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集中力量对优秀的教师、党员进行表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一;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根本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的的合法权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是社会对教师的合法权益的承诺以及保证。目前,我国已经通过相关的法律及制度对教师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权益有了保障。
我所在的高中在对教师的保障下足了功夫,严格落实各种保障制度,比如福利的发放,带薪休假等。。无不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关怀。而且学校还定期组织环境轻松愉悦的茶话会,让教师可以和校领导面对面交谈,说出心中的疑惑,说出心中的建议,这种活动对青年教师尽快融入这个群体有着巨大作用。
教师的“出身”在学校的发展中有巨大的变化,从留校任教到师专,到现在的全国重点师范院校甚至是研究生,教师层次的提升显示着国家对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而且免费师范教育的回归体现了我国教师培养体系的多元化。拥有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富有务实创新精神,拥有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真正的财富。所以,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所在的高中为每一个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制定了成长计划,并且制定有经验有能力,业务素质高师德出众的老老师进行传帮带,定期组织领导听课。加速了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了教师养成的质量。
二,教育思路的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只研究教师的教法而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究是不正确的。要重视学生学法的探究。
(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毋庸置疑是一个人才必备的能力
(二),教师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三),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篇: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谈流程管理、执行力和持续改进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4.20”地震已造成四川雅安等13个市(州)69个县150余万人受灾,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在灾难面前,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在华夏大地展
开了一场有力、有序、有效地、举国参与的生死大营救,这是对中国强 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物质保障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大检阅、大展示。
雅安地震灾害发生后,笔者高度关注并深切感受到:无论是政府层面的地震灾害救援机制的及时启动,还是民间志愿者的及时介入,都要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反应速度更快、更有秩序,也更加理性和高效。
笔者以为:基于汶川、玉树地震建立起的应急流程体系,为此次雅安地震实施有效救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结合企业管理,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有几点想法愿与大家共享。
一、救援有序---流程管理是基础。
雅安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当地驻军等,都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部门在第一时间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确保了抢救的黄金时间,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稳定。笔者认为:从上到下,各个系统、各个部门,都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流程行事是关键。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时,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提出“多难兴邦”,安排各相关部门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建立抗震救灾的救助机制。在雅安地震时,完善的救助机制发挥了关 1
键的作用,这是对我们以前工作的检验,实践证明:我们做到了。
日出东方也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启动了公司的应急预案,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笔者认为:除了日出东方的爱心与责任外,还要归功于公司内部的程序化管理。
二、执行力----发自内心的“爱”!
“快速反应,效率为先。”是日出东方的企业作风。
在雅安发生灾难后,公司董事长徐新建在第一时间:
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发起“抗震救灾,万人献血大行动”,组织救援队抵达灾区一线,开展现场援助,为灾区筹备10万支医用易折消毒棉棒套装及帐篷、手电筒、衣物、水、食物等救援物资运抵雅安灾区,广大经销商也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的活动中,公司各基地、各部门员工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为灾区遇难者同胞默哀,„„
上述行为,体现了公司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这也是日出东方“爱”的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徐董事长年会提出“日行一善”倡议的具体落地,笔者不止一次讲过:发自内心的“爱”,才是最有威力的!
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爱”,遇到事情就会萌生出智慧!就会发自内心的喊出:“我愿意„„”的声音!
三、持续改进----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总书记在就职演说时的一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爱的奉献”是需要实力的!
我们要勤奋学习、顿悟智慧、努力工作,把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好,造福于更多的芸芸众生。我们要从“一”做起:
近期,公司从关爱员工的角度出发,开展了消防演练;
将在全公司进行地震逃生演练,保证在突发事故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体系办也制定了《重大事故处理流程》,保证在遇到突发事故时,有章可循„„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对于各级管理者来讲,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真正沉下心去,深入第一线,主动参与流程管理,才是优秀的管理者,才能做到“有效执行”。
朋友们:
在新阶段,日出东方提出了新的战略,用时髦的话讲就是“日出东方梦”,而要实现“日出东方梦”的关键词就是:
流程管理
就是发自内心的“爱”
打铁还需自身硬
„„
“爱”要表现出来,但是“爱”不是动辄挂在嘴皮子上。“爱”的体现就是要做出自己的灵性,就是要把工作做好;今天,我们再好好领悟一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词的涵义吧!这个“为”字,就是“做出来”的意思;“己”就是指自己的天性、灵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词的涵义就是: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天性、灵性做出来,天地不容。
此时,笔者顿悟:“爱”是一个人固有的天性啊!„„
一个人的爱心有多大,他的成就、事业就会有多大„„
朋友:你说对吗?!
云南部昆明大区
李发林
2013-5-29
第五篇:从高考作文看教育改革
又是一年高考过去了,关于语文作文题,最乍眼的应该说是陕西‘中国的发展’,有一些专家说‘陕西太空’。如果说陕西的目大,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是空,也许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这个题目也许考前不会有人想得到,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或者说在近些年中国各个级别的考试中,这种题目是不多见的,这也就反衬出了中国教育的空虚,说得深一些,也是中国人内心的空虚。
冠冕堂皇的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是什么?是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但如果对于陕西这样的题目,也许我就不能‘畅所欲言’了吧,如果我写,‘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假象,因为中国依靠的是商品经济,而依靠商品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又非常落后,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这样的论调会在高考作文中拿到高分么?也许不给零分就是好事了吧。但如果某某专家在某个访谈节目中这样说的话,大家就会一味的追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说是‘冠冕堂皇’了吧。
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的高考作文题: 法国(任选其一):、文科:
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
1、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2、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3、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这就是国外的作文题,以一个还没有定性或者很有争议的事件为作文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些作文题是我在网上查到的:文章的标题为‘看看国外雷人的作文题’
今年辽宁的作文题就提到了实事‘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这看似是一大进步,但这种事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争议,更谈不上什么‘各抒己见’了,只能是千篇一律,更谈不上教育部门所说的‘有思想内涵’了。
这就是中外教育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为什会存在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形态的束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学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就成了中国人做事的标准,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想法,一旦提出了反对的思想就立刻抹杀,久而久之,中国人的思想就统一了。即使现在‘言论自由’了,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这里的言论自由仅指说‘错话’不会被杀掉)。也正因为这种思维,中国的教育很难改革。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倍感压力,于是不得不进行改革,并‘力争若干年后取消高考’,但我想以现在的改革措施上看,这是不切实际的。数据表明今年大学招生的比率依然在增加,现在之所以大学生就业困难就是因为大学生太多,因为当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所以大家一窝蜂的去考大学,大学扩招后,就业困难了,于是现在呈现出一种‘考研热’的趋势,也许几年后考研会取代如今高考的地位,于是人们欢呼‘高考制度改革了,中国教育进步了’。可笑!可悲!
换一个角度说,由于中国人保守的心态,高考制度一天不取消,我们就死读一天书,取消高考前的措施我就不会听,于是要想取消高考,一步一步的改似乎并不现实。
那还要怎么改呢?谁知道呢?从国外回来后才知道中外各方面的差距有多大,任凭他们去慢慢‘改革’吧,直到连博士都满大街跑找不着工作的时候再后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