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队伍必须绝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决贯彻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这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体到公安机关各队伍,就要切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提高鉴别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公安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
公安工作是政法工作的一部分,政法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公安工作同样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日益巩固,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在所难免,司法、行政意识形态领域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公安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否则,工作就会迷失方向。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公安工作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公安队伍的头脑。广大公安队伍要清楚地知道,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是公安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这是落实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思想保证。从而自觉把它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自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宣传党领导公安工作取得的成就,宣传人民警察的英勇事迹。
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和公安队伍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决反对那些打着依法治国和“司法独立”幌子否定党的领导、打着改革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利用个案炒作诋毁党和政府形象的错误言行,提高鉴别力,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二、提高执行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党在坚持对军队绝对领导权的同事,也实行了党对人民公安保卫工作绝对领导的原则,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党的组织原则决定的。我们党的组织是通过各级组织间的一定联系来体现和维护的,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就是维护党的统一性,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
(一)努力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广大人民警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和含义,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既不能仅当“收发室”,照搬照转上级的指示,也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自觉认真、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议、决定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公安队伍建设中,落实到各项公安执法活动中。
(二)自觉服从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党的领导是从党与公安队伍的整体关系来说的,而地方党委领导则是指公安队伍与各级地方党委的关系。一是牢固树立服从各级党委领导的观念。自觉服从党委领导,首先要求广大公安队伍牢固树立服从党委领导的观念,从思想上明确接受党委领导与接受党的领导是一致的。公安机关要经常向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汇报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当好地方党委的参谋,贯彻执行各个时期地方党委对公安工作的指示,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协调好与各部门的关系,发挥职能作用。对于涉及方针、政策的问题以及重大事件、重大举措,必须及时向各级党委请示、报告。反对任何削弱和破坏党委领导的倾向,绝对不允许把公安机关凌驾于地方党委之上。二是自觉接受各级地方党委的领导。服从领导与积极工作是一致的,凡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属于公安队伍个人的具体任务,都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
(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公安机关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是与党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的。服从党的领导,就要在行动上听从党的指挥,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党交给什么任务就要完成什么任务,每个人都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听党的话、让党放心的革命战士。
三、提高凝聚力,切实增强人民警察党性观念 共产党员的党性,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观念,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修课,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增强党性观念对广大公安队伍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永远终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法律。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行动自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动摇。广大公安队伍要时时处处事事都以党性原则来检查对照自己,反省修正自己,要将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贯穿于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切实增强党性观念,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必须理直气壮地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新的胜利,才能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材料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O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
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弄寻扶贫标准发福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系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材料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材料三: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裁减军队员额二十万任务顺利完成,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提高。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材料一和二来自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材料三来自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
从上面这三段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得同时,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审慎的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我们都知道,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回答中国现阶段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即在人类文明史上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础原则,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规定性。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
审慎的把握社会主义内涵以后,我们必须深刻的了解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从时间上说,从我国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尚示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我们或许会好奇为什么中国必须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他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社会。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即是说,我们应当从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定位问题,这样才能开阔视野,看得更清晰,认识更深刻,即跳出中国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我们明白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以及为什么出在这么一个阶段以后,那么就必须面对现实,利用从本国国情出发的理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认清了国情,就认清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形成,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结晶。所谓国情,就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基本状况的总体判断。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规定,比如,十二亿多人口,八亿多农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等。这是表次的认识。对国情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方面进行把握。这就是最基本的国情。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是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前进,寻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因而,毫无疑问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促进我们更加自觉地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寻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乃至生活方式,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获得显著提高。2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我们过去搞得“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组织形式,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组织形式,是对社会主义组织形式的一种曲解,是一个历史性误区,是在政治的高压下强制推行的一个“经
济乌托邦”。中华民族为此已经付了沉重的代价。3.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以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目前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有了巨大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而且外汇储备量居世界第二位,不宜在强调初级阶段了,在世界上应以强国的面貌出现,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究其根源,还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
不足,我国国民经济虽然生产总量不低,但人均收入却很少,居世界后列,我国生产力的水平确有很大的提高,从总体来看,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正如邓小平所告诫我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大约有上千年时间。而要实现共产主义,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奋斗。所以我们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三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就以解放全中国,全心全意为中国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宗旨。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才创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成为党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有力工具。这也就决定了我军是从属于我们党的,是从属于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利益的。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阶级属性才不会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不会动摇。相反,如果军队不坚持党的领导,那么它的阶级属性必然要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其他的阶级、政治集团或个人野心家的工具。这样,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因此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靠保证。
75年的岁月风风雨雨,75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实际上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
军队代表们讨论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的命根子。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既是我军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四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忠诚于党,是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我军官兵最重要的政治品格。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大肆鼓吹“军队非党
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挑拨和离间党与军队的关系,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进而颠覆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近来,有的人以西方国家体制为参照系,在涉及军队与政党、国家、人民等重大关系问
题上散布所谓“公器公用”和“文明社会规则”等观点,贩卖的还是“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
那一套。因此,有必要深入、系统地给予批驳,以正本清源,释疑解惑,进一步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净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环境。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三个为什么‟系列解答”。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引人注目的错误政治观点,也是敌对势力
对军队渗透破坏的一个纲领旗号。其中,“军队非党化”处于首要和核心位置,“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
家化”都是在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延伸。“军队非党化”否定军队与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内在关系,进而
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深入剖析和深刻认识“军队非党化”的实质及其严
重危害,对于坚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保持我军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队非党化”掩盖了政党与军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极其荒谬和虚伪的军队和政党都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军队必须接受政党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
历来认为,政党和军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的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组建的政治组织和武装组织
。政党是阶级的领导力量,军队是阶级的暴力工具,军队只有接受政党的领导,才能保持自己的阶级性质,并成为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有效工具。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不隐瞒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公开声明自己代
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明确宣示工人阶级政党在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中,必须建立和牢牢掌握自己的军队
。早在苏联红军创建时,针对当时资产阶级所宣称的武装力量应当是“独立的”、要“置身于政治之外”、实
行“非党化”等错误言论,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使军队不问政治,这是资产阶级和沙皇政府的伪善的奴仆们的口号,实际上他们一向都把军队拖入反动的政治中”。尽管随
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从
属于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党这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观察和认识政党与军队关系的基本思
想武器。
“军队非党化”是西方资产阶级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主张。
“军队非党化”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军队应与政党分离,不归某一个政党直接领导。在近代以来的政党政治中,资产阶级政党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但为了竞选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它们往
往以全民利益代表的面貌出现,不仅不愿承认其政党的阶级性,也不愿承认其军队的阶级性。由于资本主
义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治制度,执政党总是处在经常性的更替轮换当中,这也客观地决定了军队
不能为某一个党派所直接掌控。
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里,根本不存在所谓“非党化”的军队。政党政治是通过政党来掌
握国家政权、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不同,当今世界的政党政治有一
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等多种类型。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接
受执政党的领导,只不过对不同国家和政党政治类型来说,其具体的领导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实行一党制
或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国家,由于不存在其他党派的竞争和掣肘,执政党往往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而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尽管从表面上看军队不属于哪一个政党,执政党也不能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但实际上,不仅执政党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运用相应的行政权力对军队实施领导和指挥,就是那些
在野党,也可以通过议会等平台,通过参与有关军队的人事任用和政策制定等事务,来对军队施加一定影
响。因此,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执政党领导军队是一个普遍规律,军队与政党具有必然联系是一种
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不能被掩盖抹杀的事实。有人推崇美军的所谓“非党化”,殊不知美军的最高统帅——总统,就不是党外人士,仅有“驴”与“象”之分而已。
把“军队非党化”作为“文明社会规则”和“普世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错误和荒谬的。人类文
明发展多样性的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党政治模式,同样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党军关系模式。政治制度决定军事制度,政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党军关系的差异。不同的党情、国
情和军情,必然会派生出不同的党军关系模式,把“军队非党化”作为“普世规则”,用来衡量和评价不同国
家和民族的政党政治和党军关系,甚至试图把它强加给其他国家,不仅理论上极为荒谬,实
践上也是站不
住脚的。
宣扬“军队非党化”的实质和要害是要军队脱离共产党领导,最终目的是改变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所谓“军队非党化”,就是军人没有参加党派组织的权利,军队中不能建立任何党派组织,军队不对任
何党派负责,不接受任何党派的领导和指挥。在当代中国,针对我军宣扬“军队非党化”,直接目的就是要
“军队非共产党化”。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着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党创建了人民军队,并
依靠这支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党的正确领导,保证了我军不断发展壮大和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在军队各
级建立起严密的组织,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实现对军队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领导和
直接有效的指挥。除了中国共产党和她的助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外,不允许其他任何党派和团体在军
队中建立组织和开展活动。这些制度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军队的团结统一和纯洁巩固,保证了军队牢牢置
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形成了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国内外敌对势力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其指向性十分明确,那就是要军队中不能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能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说到底,就是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
从更深意义上分析,宣扬“军队非党化”,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政治模式决定
着党军关系模式,党军关系模式反过来又体现和影响着政党政治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实行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是我们国
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与这一制度相联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建军原则,党
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和直接指挥,是基本的党军关系模式。这一政治制度和党军关系模式,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各种敌对势力出
于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竭力鼓吹“军队非党化”,实质上就是要改变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这一根本制度,把西方那一套多党竞争的做法搬到中国来,在中国推行多党制,使中国丧失自己特有的政治优势,最终变成西方的附庸。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其特殊的国情、党情、军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近代以来,中国曾效仿西方实行过议会政治和多党制,但结果都以失败
而告终。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也是曾经饱受灾难和屈辱、又正在亲历国富民强的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在当代中国,不存在多党轮流
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军队非党
化”缺少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背离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没有任何推行的理由和价值。
“军队非党化”,将严重危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近代中国政权衰微、军权旁落、军阀四起、连年混战,给国家
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放弃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基
本原则,在失去军权的时候也丧失了政权,造成了令人扼腕的历史悲剧。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
国的国情条件和发展阶段,盲目引入西方国家包括“军队非党化”在内的政治制度,结果导致经济衰退和社
会动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尽管遇到了种种风浪考验,但始终巍然屹立,不断
走向繁荣昌盛。邓小平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这很重
要。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
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对此,我们应该有十分
清醒的认识。
第五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阳泉市城区人民检察院
孙美艳
进入新时代,适应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检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努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在学习领会时要做到“六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政法机关是政治机关的定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政法机关新时代的新使命,落实好“四大任务”,营造好“四大环境”;牢牢把握法治是政法工作的基本方式,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牢牢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原动力和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现代科技应用;牢牢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
十九大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检察机关要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吃透精神、把准方向,在新时代书写检察工作新篇章。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
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检察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要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落实到思想追求、党性锻炼、忠诚信仰和行动自觉上。二是围绕大局促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服务保障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坚决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惩治各种风险型经济犯罪,着力打击网络电信等新型犯罪;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着力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力度,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监督活动;积极服务精准扶贫战略,不断提高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做强做实法律监督主业。
积极适应检察职能重大调整后的法律监督新形势,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量和水平。继续坚持“两个转变”的监督理念,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和民事执行专项监督活动,积极加强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努力促进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强化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紧紧扭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切实强化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落实司法责任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严格执行检察官权力清单,着力强化员额检察官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规定,全面实施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着力打造专业化高素质检察官队伍。全面加强改革配套机制建设,着力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改革取得扎实成效。五是坚持从严治检,提升检察队伍形象。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检察人员,加强党的建设,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坚持严字当头,压实“两个责任”,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检察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着力营造检察机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着力培育检察队伍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职业操守。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守底线,不越红线,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现象,着力打造一支铁一般忠诚、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检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