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

时间:2019-05-14 03:0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

第一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

导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和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依法独立审判是不矛盾的。人民法院是由以法官为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组成,如同细胞对于人的肌体一样,以法官为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法院肌体的细胞,是组成人民法院最基本的因素。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依法独立审判决定了以法官为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也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依法独立审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是互相联系、互为依存、思想上一脉相承、组织上不可分割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 第二、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必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立足整体、统筹兼顾,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人民法院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法院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这首先要看到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人民法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法院所有的审判工作都必须按照党的方针和原则办事,必须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人民法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党对法院工作领导的司法理念是历史的使命,这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的关键,也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顺利进行和不断前进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认为坚持党的领导会导致法律属于党的权力,难以独立,不利于司法公正,这是错误的。正相反,人民法院只有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有效的行使审判权。所以我们每一位法官都要坚决防止借口依法行使审判权抑制和否定党对法院工作领导的错误倾向。因为我们的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又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过程,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是对法院工作路线、方针的领导,是对法院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是大政方针的领导,这不仅不会影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独立审判案件,实际上是对法院审判案件的保证。坚持党对人民法院的领导是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法院的领导和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都是宪法规定的根本原则,这二者是有机的统一。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在中国近代150多年间,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进行了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期间,先后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实体,包括各色各类政党,但最终大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顽强斗争,牺牲了2000多万革命先烈,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把一个贫困交加、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0年光辉历程,60载执政实践,贯穿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二、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是辩证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依靠人民而又要组织、动员人民前进,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我们党执政,就是要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选择了我们党,从此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削弱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还必须以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为基础。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之所以坚强有力,就在于全党的团结统一。我们党是一个有着7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如果没有统一意志,统一领导,各行其是,一盘散沙,不仅不能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而且党组织也会土崩瓦解。因此,党的团结统一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执政党,我们一定要倍加珍视党的团结,坚持维护党的统一。

三、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实践的科学结论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宪法和法律都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就是要善于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统一体现在法律中,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不仅要带头守法,而且要监督执法。这就是说,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同其他组织、其他公民一样,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由此可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不存在比高低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不但要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且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社会主义法治,从而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顺利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如何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注重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法制建设相统一,在创建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不幸的是,这一探索被“文化大革命”所打断。“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叫嚣“踢开党委闹革命”,践踏民主,破坏法制,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留下十分沉痛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逐步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规范了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各人民团体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以党代政、以党代法,践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或者削弱直至取消共产党领导,最后都丧失了政权。可以说是自酿一杯苦酒,落得一败涂地。例如,20世纪30年代,苏共领导人违背民主原则,滥用个人权力,破坏法制规范,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运动,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苏共领导人又开始走向另一极端,抛出了所谓“新思维”,刻意削弱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直至从宪法中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结果自掘坟墓,苏共被彻底搞垮,苏联迅速解体,法纪失去约束,治安出现混乱,经济大幅度倒退,人民痛苦迷茫。这些历史教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如果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做到三者有机统一,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盛衰兴亡的大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密不可分,两者不是对立的。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归根结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根本上明确了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决定自己命运的最高权力。我国所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使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我们说,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

四、人民法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司法体制改革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人民法官是人民法院重要职能的承担者和司法权力的执行者,必须按“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三个至上”要求,积极投身到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深刻认识到:人民法院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人民法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我们的人民法官应该忠诚于党的事业;我国的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法院,也应该忠诚于人民的利益;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是实施宪法法律的机构,同样应该忠诚于宪法法律。坚持“三个至上”就是体现了人民法官忠于党,忠于人民,真正实现人民法院的价值。“三个至上”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上。我们的国家是党领导的国家,党的事业十分重要;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利益更是重要;我们的国家是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法律同样十分重要。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个至上”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哪一个,都不利于国家建设。因此,必须同时坚持“三个至上”。

人民法官的信仰就是“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三个至上”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三个至上”,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完善司法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殊时期,而司法体制改革以及法治国家的建设都必须以实现司法公正为己任,所以必须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坚定改革方向,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基于中国现阶段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党的领导,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为此,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服务服从于党的绝对权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领导并主动争取党的领导,坚持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公正裁判才能得到保障,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全国大法官“大学习、大讨论”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自觉接受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是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政治觉悟和司法素质的重要体现。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怀疑,不能动摇,不能淡化,不能弱化,更不能虚化。”因此,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各项工作中体现、落实党的领导,要让党委了解法院工作,取得党委重视、支持,要始终将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法院工作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汇报,加强沟通,及时将法院在队伍建设、审判工作以及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向党委请示报告,遇有重大、热点案件,主动向党委汇报审理情况,寻求党委的理解与支持,确保案件依法公正判决。自觉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对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指示,坚决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委批转、交办的案件和其他工作,要及时办结和报告,坚决摒弃将党委及其负责人过问审判工作和具体案件视为干扰法院独立审判的错误思想。

当前人民法院在坚持党的领导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消除模糊认识,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行动上的盲目性导源于政治上的混乱,政治上的混乱导源于思想上的不坚定,思想上的不坚定导源于理论上的不清晰, 理论上的不清晰导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学说和中国当代特色创新理论学说的一知半解。中共中央政法委在编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时,开篇序言明确指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必须以正确的法治理念为先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些理念集中体现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显著特征。但是目前在审判工作实践中,人民法院内外部对坚持党的领导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一是“对立论”,认为坚持党的领导不可能独立行使审判权,独立行使审判权就难以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包办论”,认为审判机关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审判工作事无巨细都必须请示党委决定。三是“部分领导论”,认为有的工作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如重大人事安排;而有的工作无须接受党的领导,如审判业务工作,因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容易把它定位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认为只要能正确执行法律即为尽责,没有必要过多地强调党的领导。还有少数司法人员过高评价司法权在国家权力中定位,认为建设法治国家就是一切由法律说了算。这些认识都是很肤浅的,因为它对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准确和深刻的理解,要么否定党的领导,要么忽视了法律赋予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没有认识到现阶段审判工作必须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多部门配合下才能彻底解决,或者过分强调司法权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或者过分依赖于党的领导。这些错误认识容易导致部分干警在思想上出现抵触情绪,不愿接受党的领导、不愿接受监督,或者在思想上产生依赖情绪,不愿、不敢大胆公正司法,使司法工作脱离正确的轨道。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必须努力消除模糊认识,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认识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克服忽视党的领导重要性的倾向,坚持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指导审判工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衡量审判工作,将坚持党的领导与执法为民相结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落实审判工作任务与落实党委意图体现在各项审判业务工作中去。

2、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是现代法治的基石,而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因此,根据我国实际,人民法院必须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必须运用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审判的理论和基本原理来指导司法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具体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完善党对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领导的必要性。中国现阶段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党对审判工作的领导。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还不够健全,在具体运转过程中还需要党的理论对审判工作加以引导,需要党内执法监督对司法运作过程中造成的失误进行有效救济。同时独立行使审判权,要靠党的领导保障。法律是执政党主张的国家意志形态,既然法律明确规定了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党就必须通过自己的领导保障这种司法独立的实现。这种保障体现在党委支持、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支持人民法院排除来自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教育和监督司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惩治司法腐败,同时,还体现在党委对司法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司法装备、法院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大量投入。

二要在审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民法院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通过审判工作保证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人民法院必须处理好审判与政治的关系,防止埋头审判工作就案办案而忽视政治工作的倾向。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主动服务和热情服务,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做到“立党为公,司法为民”。

三要完善对独立审判的监督制约机制。强调人民法院和法官独立审判,并不意味着对独立审判不进行监督和制约,相反,还应当加强。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加强对司法权力监督、制约,防止法官滥用审判权与保障独立审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要自觉接受党内、权力机关、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司法机关及法官均得到监督和制约。

实践证明,人民法院只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主动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才以充分体现,公正裁判才能得到保障,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因此,人民法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地依靠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正确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努力为人民掌好、用好审判权,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办案质量和司法水平,开创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3、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是现代法治的基石,而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因此,根据我国实际,人民法院必须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必须运用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审判的理论和基本原理来指导司法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具体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完善党对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领导的必要性。中国现阶段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党对审判工作的领导。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还不够健全,在具体运转过程中还需要党的理论对审判工作加以引导,需要党内执法监督对司法运作过程中造成的失误进行有效救济。同时独立行使审判权,要靠党的领导保障。法律是执政党主张的国家意志形态,既然法律明确规定了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党就必须通过自己的领导保障这种司法独立的实现。这种保障体现在党委支持、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支持人民法院排除来自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教育和监督司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惩治司法腐败,同时,还体现在党委对司法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司法装备、法院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大量投入

二是在审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民法院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通过审判工作保证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人民法院必须处理好审判与政治的关系,防止埋头审判工作就案办案而忽视政治工作的倾向。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主动服务和热情服务,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做到“立党为公,司法为民”。

三是要完善对独立审判的监督制约机制。强调人民法院和法官独立审判,并不意味着对独立审判不进行监督和制约,相反,还应当加强。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加强对司法权力监督、制约,防止法官滥用审判权与保障独立审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要自觉接受党内、权力机关、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司法机关及法官均得到监督和制约。

实践证明,人民法院只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主动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才以充分体现,公正裁判才能得到保障,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因此,人民法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地依靠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正确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努力为人民掌好、用好审判权,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办案质量和司法水平,开创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人民法官要牢记“三个至上” 努力做“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的自觉实践者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必须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切实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发展规律,努力做到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与上层建筑其他方面发展相协调,自觉把人民法院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实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同发展;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势,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的高度统一。

转变服务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人民法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切实转变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观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必须切实转变被动服务、消极司法的观念,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提高政策执行力,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确定工作重点,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审判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必须切实转变重裁判、轻调解的观念,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充分运用综合协调的手段,采取教育、协商、疏导、救助等多种办法,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确保审判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

转变司法观念,树立为人民司法意识。要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为人民司法,真正做到司法公正为了人民,事业发展依靠人民,公平正义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为人民司法,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克服特权思想,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杜绝衙门习气,克服官僚作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推进司法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必须克服司法神秘主义、形式主义,增强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转变思维观念,树立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意识。要切实转变机械、教条的思维观念,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坚持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努力破解司法难题;切实转变因循守旧、封闭保守的观念,树立求真务实、尊重规律、改革创新的观念,加快推进人民法院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步伐,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转变政绩观念,树立正确的司法政绩意识。要切实转变重“显绩”轻“潜绩”的观念,不仅要提高结案率、执结率,而且要努力做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不仅要推出改革政策举措,而且要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要切实转变重当前轻长远的观念,不仅要做好稳控工作、减少非正常上访,而且要注重源头治理,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而且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转变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不仅要改善审判工作条件,更要提高干警素质和司法能力;不仅要优化诉讼物质环境,更要优化诉讼人文环境,从而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人民法官在本职工作中,要在“着力服务大局,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保障民生,着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中发挥好自已的主人翁精神

一是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上下更大的工夫。对人民法官来说,依法审理、执行好各类案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是义不容辞的重大职责。特别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的环境下,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受理案件数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案件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这对人民法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人民法官要充分认识当前“挑战确实严峻、机遇仍然存在”的形势,充分认识人民法官担负的繁重任务和神圣使命,聚精会神地抓好执法办案这个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二是紧紧围绕司法为民的要求,在关注和保障民生、维护人民权益上下更大的工夫。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坚持司法为民是人民法官的根本宗旨。人民法官必须努力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着力培养广大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从内心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公正高效地审判处理好涉及民生的各类案件,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三是紧紧围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一目标,在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上下更大的工夫。面对繁重艰巨的审判、执行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人民法官要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立健全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人民法官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在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司法保障等方面下工夫、做文章,切实解决好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要着眼于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人民法院自身科学发展,针对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不断提高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水平。

四是紧紧围绕确保公正廉洁的要求,在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上下更大的工夫。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能否实现人民法院自身的科学发展,关键在队伍。人民法官要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认识和把握大局、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认识和把握法律精神、认识和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严格落实好“五个严禁”的规定,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的高素质法官队伍。

五是紧紧围绕促进人民法院工作健康发展,勇于接受人大监督和其他监督。

结 束 语

人民法院是由以法官为主的特殊群体组成的,这个特殊群体的职责主要是以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为主的主导者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实践者。人民法院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组成部分以及其特殊群体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宪法规定,而宪法规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法官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才是衡量一个法官最基本的原则。在改革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关键时刻,人民法官只有坚持党对人民司法工作的坚强领导,审判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完成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要贯彻好党的大众线路,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良好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大众、发动大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大众的聪明才干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谈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

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同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谈扫黑除恶 ?

黑恶权势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腐蚀党的执政根基。要咬定 3 年为期目标不放松,分阶段、分领域地完善策略方法、调剂主攻方向,保持强大攻势。

要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权势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工夫、细工夫,确保获得实效、长效。

谈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

要优化政法机关职权配置,构建各尽其职、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工作体系。

要推动政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让运行更加顺畅高效。

要聚焦人民大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抓紧完善权利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坚决避免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乃至执法犯法、司法腐败。

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

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

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要加快构建海外安全保护体系,保障我国在海外的机构、人员合法权益。

谈政法队伍建设 ?

政法机关要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政法系统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专业化建设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法律政策应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大众工作能力、科技利用能力、论引导能力。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是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 ?

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由党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程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已被写入宪法。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政法单位各项职权是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的组成部份。政法工作作为党领导政法单位依法实行职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党行使领导权和执政权的重要情势,是党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护和发展党长时间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锋利武器。因此,把政法机关和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有重要的现实基础和坚实的法理根据。

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由政法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这是政法机关的政治属性。不管情势如何变化,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主旨不能变,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使命任务不能变。进入新时期,政法机关的重要职

能是捍卫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专政职能;其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管理职能;第 3是推出更多利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不断增能人民大众取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服务职能。当前,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保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每项工作都具有政治性,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条例》是党领导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总规范 ?

《条例》把我们党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明确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的 1 系列重大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明确了制定《条例》的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做好新时期党的政法工作,制定《条例》的根据是党章、宪法和有关法律,阐明了政法工作的性质、指点思想、主要任务和原则等重大问题。《条例》将领导主体具体化、职责任务清单化、工作运行机制化、保障措施制度化,是党领导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总规范。

党领导政法工作的领导主体及职责。《条例》规定党中央对政法工作实行绝对领导等重大职权,党中央决定和管理政法工作大政方针、重大举措、重大事项,明确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的领导职责和主体责任。在党中央集中统 1 领导下,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政法工作,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研究解决政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兼顾调和、督办落实等作用,全面实行“10 项职责任务”;政法单位党组(党委)领导本单位政法工作,实行好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的职责。

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主要内容。《条例》主要从政治领导、思想领

导、组织领导 3 个方面规定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来看,《条例》明确了党中央决定政法工作大政方针,确立政法工作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内容,为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提供了根本保证。从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来看,《条例》规定,坚持以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点,为政法工作坚持正确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从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来看,《条例》对各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加强党的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提供了组织保障。

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运行机制。《条例》规定了请示、报告、决策、履行等基本制度,构建了涵盖政法工作各方面和全进程的党领导政法工作运行体系。请示制度侧重从责任主体、请示对象、请示事项等方面,对政法领域重大事项请示工作作出了清单化的规定,明确了分别向党中央、中央政法委请示的内容、程序等,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报告制度对报告主体、报告对象、报告内容分别作出清单化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决策制度不但对决策主体、决策原则、决策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且对决策程序、决策环节、决策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履行制度分别明确了各级党委、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的履行责任和具体要求,有益于把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保障体系。《条例》从监督和责任制度,从监督制约、催促检查、考评考核、督导整改、责任追究等 5 个方面作出了规定,构建了党领导政法工作保障体系。

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法工作各领域全进程 ?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能仅停留在落实《条例》的程序规定上,更要落实到管方向、管原则、管政策、管干部等工作各环节,贯穿于决策、履行、监督等全进程,还要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永葆政法机关绝对虔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质。党中央对政法工作实行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决定和管理政法工作大政方针、重大举措、重大事项。政法单位在政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增强“4 个意识”、坚定“4 个自信”、做到“两个保护”,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 1 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时,政法单位必须主动接受各级党委及其政法委的领导、指点和调和。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____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重申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____总书记纪要求,要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 1 支党中央放心、人民大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____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政法事业发展擘画了雄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守。广大政法工作者要坚持以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点,把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树牢“4 个意识”、坚定“4 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保护”,着力保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优良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 1 切的。实践证明,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政法工作不断获得新成绩、赢得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党的 108 大以来,党中央把政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作出 1 系列重大决策,实行 1 系列重大举措,保护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增进了经济社会延续健康发展。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要把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的全进程和各方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 切工作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 1领导,政法工作固然不能例外。2015 年 1 月,____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唆使,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选好配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不断提高政法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培养造就 1 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2016 年 1 月,____总书记再次唆使,各级党委要深入分析社会稳定情势新变化新特点,担当起保护 1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加强和改良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选好配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要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实行职责,积极研究解决制约政法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全面做好政法工作创造条件。2018 年 1月,____总书记又 1 次强调,希望全国政法阵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109 大精神,强化“4 个意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工作预感性、主动性。

党的 108 大以来,____总书记就政法工作屡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政法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广大干部大众必须依照____总书记的要求,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同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加强政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法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打造 1 支党中央放心、人民大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关键。政法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抓好科学理论武装,自觉做学深悟透____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带头人,带动政法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矢志不渝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第三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就以解放全中国,全心全意为中国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宗旨。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才创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成为党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有力工具。这也就决定了我军是从属于我们党的,是从属于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利益的。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阶级属性才不会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不会动摇。相反,如果军队不坚持党的领导,那么它的阶级属性必然要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其他的阶级、政治集团或个人野心家的工具。这样,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因此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靠保证。

75年的岁月风风雨雨,75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实际上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

军队代表们讨论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的命根子。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既是我军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四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忠诚于党,是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我军官兵最重要的政治品格。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大肆鼓吹“军队非党

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挑拨和离间党与军队的关系,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进而颠覆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近来,有的人以西方国家体制为参照系,在涉及军队与政党、国家、人民等重大关系问

题上散布所谓“公器公用”和“文明社会规则”等观点,贩卖的还是“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

那一套。因此,有必要深入、系统地给予批驳,以正本清源,释疑解惑,进一步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净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环境。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三个为什么‟系列解答”。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引人注目的错误政治观点,也是敌对势力

对军队渗透破坏的一个纲领旗号。其中,“军队非党化”处于首要和核心位置,“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

家化”都是在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延伸。“军队非党化”否定军队与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内在关系,进而

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深入剖析和深刻认识“军队非党化”的实质及其严

重危害,对于坚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保持我军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队非党化”掩盖了政党与军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极其荒谬和虚伪的军队和政党都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军队必须接受政党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

历来认为,政党和军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的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组建的政治组织和武装组织

。政党是阶级的领导力量,军队是阶级的暴力工具,军队只有接受政党的领导,才能保持自己的阶级性质,并成为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有效工具。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不隐瞒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公开声明自己代

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明确宣示工人阶级政党在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中,必须建立和牢牢掌握自己的军队

。早在苏联红军创建时,针对当时资产阶级所宣称的武装力量应当是“独立的”、要“置身于政治之外”、实

行“非党化”等错误言论,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使军队不问政治,这是资产阶级和沙皇政府的伪善的奴仆们的口号,实际上他们一向都把军队拖入反动的政治中”。尽管随

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从

属于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党这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观察和认识政党与军队关系的基本思

想武器。

“军队非党化”是西方资产阶级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主张。

“军队非党化”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军队应与政党分离,不归某一个政党直接领导。在近代以来的政党政治中,资产阶级政党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但为了竞选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它们往

往以全民利益代表的面貌出现,不仅不愿承认其政党的阶级性,也不愿承认其军队的阶级性。由于资本主

义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治制度,执政党总是处在经常性的更替轮换当中,这也客观地决定了军队

不能为某一个党派所直接掌控。

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里,根本不存在所谓“非党化”的军队。政党政治是通过政党来掌

握国家政权、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不同,当今世界的政党政治有一

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等多种类型。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接

受执政党的领导,只不过对不同国家和政党政治类型来说,其具体的领导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实行一党制

或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国家,由于不存在其他党派的竞争和掣肘,执政党往往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而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尽管从表面上看军队不属于哪一个政党,执政党也不能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但实际上,不仅执政党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运用相应的行政权力对军队实施领导和指挥,就是那些

在野党,也可以通过议会等平台,通过参与有关军队的人事任用和政策制定等事务,来对军队施加一定影

响。因此,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执政党领导军队是一个普遍规律,军队与政党具有必然联系是一种

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不能被掩盖抹杀的事实。有人推崇美军的所谓“非党化”,殊不知美军的最高统帅——总统,就不是党外人士,仅有“驴”与“象”之分而已。

把“军队非党化”作为“文明社会规则”和“普世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错误和荒谬的。人类文

明发展多样性的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党政治模式,同样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党军关系模式。政治制度决定军事制度,政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党军关系的差异。不同的党情、国

情和军情,必然会派生出不同的党军关系模式,把“军队非党化”作为“普世规则”,用来衡量和评价不同国

家和民族的政党政治和党军关系,甚至试图把它强加给其他国家,不仅理论上极为荒谬,实

践上也是站不

住脚的。

宣扬“军队非党化”的实质和要害是要军队脱离共产党领导,最终目的是改变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所谓“军队非党化”,就是军人没有参加党派组织的权利,军队中不能建立任何党派组织,军队不对任

何党派负责,不接受任何党派的领导和指挥。在当代中国,针对我军宣扬“军队非党化”,直接目的就是要

“军队非共产党化”。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着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党创建了人民军队,并

依靠这支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党的正确领导,保证了我军不断发展壮大和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在军队各

级建立起严密的组织,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实现对军队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领导和

直接有效的指挥。除了中国共产党和她的助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外,不允许其他任何党派和团体在军

队中建立组织和开展活动。这些制度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军队的团结统一和纯洁巩固,保证了军队牢牢置

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形成了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国内外敌对势力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其指向性十分明确,那就是要军队中不能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能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说到底,就是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

从更深意义上分析,宣扬“军队非党化”,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政治模式决定

着党军关系模式,党军关系模式反过来又体现和影响着政党政治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实行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是我们国

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与这一制度相联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建军原则,党

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和直接指挥,是基本的党军关系模式。这一政治制度和党军关系模式,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各种敌对势力出

于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竭力鼓吹“军队非党化”,实质上就是要改变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这一根本制度,把西方那一套多党竞争的做法搬到中国来,在中国推行多党制,使中国丧失自己特有的政治优势,最终变成西方的附庸。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其特殊的国情、党情、军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近代以来,中国曾效仿西方实行过议会政治和多党制,但结果都以失败

而告终。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也是曾经饱受灾难和屈辱、又正在亲历国富民强的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在当代中国,不存在多党轮流

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军队非党

化”缺少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背离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没有任何推行的理由和价值。

“军队非党化”,将严重危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近代中国政权衰微、军权旁落、军阀四起、连年混战,给国家

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放弃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基

本原则,在失去军权的时候也丧失了政权,造成了令人扼腕的历史悲剧。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

国的国情条件和发展阶段,盲目引入西方国家包括“军队非党化”在内的政治制度,结果导致经济衰退和社

会动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尽管遇到了种种风浪考验,但始终巍然屹立,不断

走向繁荣昌盛。邓小平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这很重

要。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

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对此,我们应该有十分

清醒的认识。

第五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阳泉市城区人民检察院

孙美艳

进入新时代,适应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检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努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在学习领会时要做到“六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政法机关是政治机关的定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政法机关新时代的新使命,落实好“四大任务”,营造好“四大环境”;牢牢把握法治是政法工作的基本方式,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牢牢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原动力和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现代科技应用;牢牢把握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

十九大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检察机关要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吃透精神、把准方向,在新时代书写检察工作新篇章。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

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检察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要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落实到思想追求、党性锻炼、忠诚信仰和行动自觉上。

二是围绕大局促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服务保障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坚决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惩治各种风险型经济犯罪,着力打击网络电信等新型犯罪;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着力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力度,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监督活动;积极服务精准扶贫战略,不断提高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做强做实法律监督主业。

积极适应检察职能重大调整后的法律监督新形势,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量和水平。继续坚持“两个转变”的监督理念,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和民事执行专项监督活动,积极加强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努力促进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强化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紧紧扭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切实强化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落实司法责任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严格执行检察官权力清单,着力强化员额检察官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规定,全面实施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着力打造专业化高素质检察官队伍。全面加强改革配套机制建设,着力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五是坚持从严治检,提升检察队伍形象。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检察人员,加强党的建设,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坚持严字当头,压实“两个责任”,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检察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着力营造检察机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着力培育检察队伍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职业操守。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守底线,不越红线,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现象,着力打造一支铁一般忠诚、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检察队伍。

下载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官的历史使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绝对领导是永远不变的军魂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纪念日。我们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以及广大民兵、预备役部队官兵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军队离退休干部、转业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和烈军属致以亲......

    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学史明理,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省军区官兵重温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启示,深刻感受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

    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2019(精选合集)

    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摘要: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郭伯雄、徐才厚等流毒遗害对公安队伍......

    郭伯雄: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郭伯雄: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近日在驻云南部队调研时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大全5篇]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神圣军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党的十八......

    新时代怎样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新时代怎样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做好新时期的检察工作首先必须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一者,我国......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时间:2011年06月16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李继耐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中国......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学习辅导讲话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学习辅导讲话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学习辅导讲话 一 我们是驻“古田会议”遗址所在地的部队,新世纪之初站在这块土地上,回顾我们党所走过的80年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