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时间:2019-05-14 01: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第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沧州市新华区嘉泰幼儿园

庞欣

一.不同年龄阶段适合开展的区域

二、科学建设活动区

三.一次完整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 四.观察记录

五.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各年龄段适合的区域与活动材料

一)小班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开设的区域不要过多、过难,侧重缓解幼儿分离焦虑,以养成习惯、培养社会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

可以开设:美工区、图书区、角色区、益智区、建构区、生活区。二)中班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泼好动,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已养成了良好的活动区常规。所以应以提升能力,培养幼儿尝试探索的兴趣以及创造力。

可以开设的区域有:美工区、语言区、自然角、建构区、表演区、科学区、益智区等。

(各个区仍以小班为参照,逐渐加深难度)。三)大班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有主见,应侧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积极性、创造性。

可开设的区域:美工区 益智区 图书区 建构区 表演区 自然科学区

(一)美工区

小班:

适合投放活动与材料:印章画(水果、蔬菜、果壳、果冻壳)签画、涂色练习、添画(糖果、小乌龟身上的花纹、小鱼身上花纹、小雨点、毛线团)、拼贴画(图形)剪纸(一刀剪直线可以叫剪面条、有控制的一刀剪直线剪门帘、剪曲线、剪螺旋三角、剪螺旋线、)捏橡皮泥(团圆、团圆压扁、搓条、搓水滴)折纸(对边折小被子、对角折小猪头小狗头)手指印画、对印画等等。

中班

适合的活动与材料:纸杯(纸杯娃娃、纸杯花、纸杯小动物)、蛋壳娃娃、水果娃娃、树叶创意粘贴、种子创意粘贴、彩笔屑创意粘贴、撕纸画(碎纸创意粘贴)橡皮泥(运用各种基本手法进行组合创作)小手印画、对称剪纸(窗花、蝴蝶、蜻蜓)、刺绣、运用各种绘画基本手法自由创作主题画、折纸、拓印(硬币、砂纸 大班:

大班以创意绘画为主,学习各种绘画技巧,如直线、曲线、斜线、点的结合运用。增加水粉画,制作一些民间流传的工艺品如玉米包编织、柳条编织、刺绣、其他的活动可以保留。数字、钥匙)、沙画、搓纸条盘画、创意花瓶、纸盘画等。

(二)图书区

小班:

适合投放的材料:适合小班年龄的图书,图大字少,颜色和图画能吸引孩子,并且不易撕破。注:数量要有控制,一次投放不要太多 定期更换。中班:

适合的活动:自制故事书(把一些废旧的书投放进去,让孩子自己用剪刀剪下喜欢的动物或人物,粘贴在事先定好的本子上,并配上自己的想象画,由成人帮他把他想描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做成自己的小人书)、看图讲故事、续编故事。

大班

增加拼音读物,期刊(如:幼儿画报)、我为小朋友当导读员活动。

请幼儿与家长共同挑选适合幼儿的图书,并制作自己图书的海报,推荐给班上的孩子们,请幼儿挑出自己喜欢的图书,并为他贴小花,一个月选出一本最受欢迎图书,选出一名优秀小导读员,颁发奖状。以此激励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读书的习惯。

(三)角色区

小班:

适合投放的材料: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为幼儿提供各种角色的服装、道具。

中班:

把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幼儿园、银行、菜市场等场所一起呈现给孩子,让他体验一个完整的社会化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各种职业的体验。如:医生、护士、超市理货员、超市收银 员、银行小姐或先生、幼儿园老师等各种各样的角色。大班:

进行情景表演练习,为幼儿挑选适合的剧本,提炼出角色,请幼儿出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请家长帮助幼儿熟悉剧本、台词并进行包装,最终挑选出该剧本合适的演员,确定一个该剧的剧组,留待年终汇报时可以直接拿出来不用再排练。这样每月一个故事,一学期就是五个,年终汇报时就不愁没有东西拿给家

长了。(也可以从五大领域挑选适合的故事,这就做到了区角与教学的结合)。

(四)益智区

小班:

拼图、套筒、万花筒、串珠(按几何图形分类、颜色分类、按规律排序配合提示卡)、扑克牌(与小班不同之处可以玩一些扑克游戏了,如:拉火车、比大小、钓金龟呀)、多米诺骨牌、接龙游戏、迷宫、魔方、九宫格游戏等。中班:

拼图、套筒、万花筒、串珠(按几何图形分类、颜色分类、按规律排序配合提示卡)、扑克牌(与小班不同之处可以玩一些扑克游戏了,如:拉火车、比大小、钓金龟呀)、多米诺骨牌、接龙游戏、迷宫、魔方、九宫格游戏等。

大班:

拼图、套筒、万花筒、串珠(按几何图形分类、颜色分类、按规律排序配合提示卡)、扑克牌(与小班不同之处可以玩一些扑克游戏了,如:拉火车、比大小、钓金龟呀)、多米诺骨牌、接龙游戏、迷宫、魔方、九宫格游戏等。除保留以上孩子感兴趣的以外还可增加五子棋、跳棋、旅行棋等。

(五)建构区

小班:

适合的材料:积木、积塑、胶垫、小汽车、娃娃、小动物

模型等等。教师可以建议幼儿为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为小娃娃建一所幼儿园。中班:

适合的材料:积木、积塑、胶垫、小汽车、娃娃、小动物模型等等。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建筑图纸,如画一个小区,让幼儿按小区里的建筑去搭建,让学会看图纸 大班:

适合的材料:积木、积塑、胶垫、小汽车、娃娃、小动物模型等等。

在幼儿看图建构的基础上,可以请幼儿规划小区、规划城市、然后自己进行创意搭建。

(六)生活区

小班:

适合的材料:衣饰架(拉拉锁、系扣子、系鞋带)、倒水、浇花、扫地、擦桌子、叠餐巾、给豆子分类(二指捏)、使用夹子夹糖果、花生、用梳子给娃娃梳头。使用勺子喂小鸡、小狗。

小班可开的是这几个,但在一个班里不一定都开,可以开三个或四个都可以,根据自己班幼儿的情况而定。侧重于角色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

(六)自然观察区(自然角或自然区)

中班:

种植一些植物,养殖一些小鱼小虾或乌龟,让幼儿学习

照顾花草动物并观察,学习做观察记录。也可以在自然角里,放置气象预报牌,播报当天的天气情况。

中班把生活区改成自然区,并且一些活动是在原来的基 础上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同样是根据自己班的情况来决 定是开几个区。

(六)自然科学区

把自然观察区与科学区合并在一起。投放一些科学实验,比如水的实验、磁铁的实验、空气实验、造纸实验、颜色变化的实验。可以种植一些植物,如小麦,进行光、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的实验,并学习记观察记录。

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挖掘延伸各种科学实验。

二、科学建设活动区

一)区域划分的原则

1、自然性原则

(1)在有效的空间里,利用桌子、椅子、移动玩具柜将活动室分为几个区域,幼儿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能够使幼儿专注游戏,减少喧哗和干扰。

(2)用不同的铺设物来暗示区域的划分。如地毯、泡沫板等,这样既能区分区域,又可增加互动。

(3)各区域间幼儿的走动要有清楚的走动线路,而不能随意的穿插,以免影响别人的正常游戏。

2、融合性原则

我们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使幼儿之间能够产生互动。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乐表演区相邻,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给孩子观赏,还可以送到表演,给幼儿穿戴。益智区和建筑角相邻,使幼儿动手动脑结合,激发创意。

3、多样性原则

在每一个区域中,都提供分类架和游戏筐,使幼儿便于取放和整理。在一个区域中,有几类活动材料。如,益智区中,我们把拼图、计算、分类、走迷宫放在一起。在美劳区中,有撕纸、剪纸、纸条编织、泥工、做纸浆、装饰瓶子等等。

4、整合性原则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即班级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相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5、互动性原则

(1)区域环境都是幼儿能直接操作,直接游戏的同时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师幼共同收集材料,为活动提供开放式的环境。(2)鼓励幼儿制定规则,随时改变区域人数。如我们在科学角投放了一盒磁力棒,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幼儿

和教师一起找到了答案:可在每个区域边上贴上几个小口袋,让幼儿插牌,如果口袋插满了红牌,说明人满了,这样幼儿在“满员”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等待或先到其他区域活动,通过环境的暗示改变了原来的拥挤现象。

(3)让环境具有动态性。如在科学探索区中,我们将曲别针、螺丝钉和扣子、塑料管等混放在一个筐里,让孩子们体验磁铁的磁性,幼儿从亲自操作中得到游戏的乐趣。

6、其他因素的参考原则 1)合理调配动静区域

动态区域:表演区 建构区 角色区

静态区域:科学区 益智区 阅读区 2)光源与水源

靠近光源:图书区 自然区

靠近水源:科学区 生活区 3)安全性

教具的安全性,场地的安全性,橱柜的边角。

7、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

除了班级的小环境,幼儿园外部的大环境的创设 使幼儿的情绪、情感得到释放和满足。因此也是至 关重要的。

二)小区域环境的创设

1、区域小环境的四大原则

· 规范:风格 方式 色调统一

· 便利: 便于幼儿操作

便于教师管理

· 凸显本班特色

· 温馨童趣

2、区域要制作标识

制作标识目的:区分区域,规范行为。

1)区域牌

2)进区卡

3)物品标记

区域牌要求:区域牌与区域颜色、标记统一。

卡:是进入区域的凭证,起着调控区域人数的作用

物 品 标 记:

目的:便于材料的收纳管理。

类型:数字标识、数量标识、三)活动区规则的建立

1、一般性规则:

在开展活动区时,除了做好物质的准备,还要有规则的准备。如:入区前要排队取卡,进入活动区不要大声喧哗,不能争抢玩具,按时收回玩具,物回原处,收回进区卡等。

可以在活动的进行中,随时发现问题,并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制订相应的奖惩制度。也可以把规则编成儿歌的形式,幼儿既喜闻乐见,又便于操作。

2、游戏本身的规则

指游戏本身的玩法,或操作要求。

良好的活动区常规是活动区成功的的前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责任感等.四)如何让幼儿掌握一般性规则?

1、建立规则——让大家知晓并认可

·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

·用孩子明白的方式,如:图文结合照片示范

2、体验规则——用孩子喜欢的方式

·在儿歌中愉快体验

·在视频中真实体验

·在评价中反思体验

3、内化规则——让规则成为习惯

·关注细节—细节表现习惯

·长期坚持—21天理论

·持续强化—让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 三、一次完整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

一)、发起游戏

二)、过程指导

三)、整理评价

流程图示

一)发起游戏

1、把握开始:

1)

让孩子心中有数——今天哪些区域开放?今天的主题是什么?

2)让孩子有所期待——投放了哪些新材料?有哪些新玩法?

3)让孩子形成规则——什么时候活动?什么时候结束活动?

材料怎样按要求操作?同伴之间怎样合作?

2、确立游戏主题

3、游戏发起内容之一:介绍活动区内容

介绍区角的名称

回顾以往经验

认识区角环境

简介区角材料用途

介绍区角的规则

游戏发起内容之二:介绍活动材料

加强对材料的认识

介绍材料的玩法

演示玩法的过程

布置分享任务

游戏发起内容之三:介绍活动区规则与要求

指出上次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请幼儿想办法解决

共同制定规则

提出要求

二)、过程指导(有效)

(一)、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与指导的作用

1、游戏的观察

观察游戏活动的现象、动态,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把握情况。

2、幼儿的观察

观察幼儿的情绪,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与游戏之

间关系,游戏中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材料的观察

材料是否对幼儿起到了发展的作用,过易还是过难。幼儿

是否对材料感兴趣。需何时更换材料。

(二)游戏中的介入指导 介入指导的意义:发挥游戏的作用

1、介入指导的方法:

直接指导——垂直介入

介入时机:1)需要传授新规则和新玩法。

2)幼儿发生激烈争执

(尽量不适用)

间接指导——平行介入、交叉介入

平行介入

介入时机:1)遇到困难时

2)科学探索时

3)美工制作指导

交叉介入

介入时机:适合角色游戏过程中发生停滞。三)、整理评议

活动区的讲评是提高幼儿区角活动水平的关键,通过讲评,不但可以使幼儿活动的结果得到同伴的理解,同时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也因表达、交流而更加 深刻。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因势利导,从而完成了通过活动区完成幼儿全面发展 的目标要求。

1、对不同的活动区,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讲评方式。

不同的活动区的活动方式是不同的,活动的目标、侧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讲评时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游戏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进步。

1)作品展览式讲评

适合建构区、美工区、操作区等动手型区域。

把作品摆放成一排,可以请作者自己先来介绍作品的由来,创作的意义后请其他幼儿进行点评,评出幼儿认为好的,并说出理由。这样既锻炼了幼儿自己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培养了幼儿的欣赏水平,促进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创作和表现的欲望。

2)分小组评价

适合表演区、角色区。

这是一种相互进行的双向讲评,一般是同一区的幼儿进行。教师用引导式的语言启发幼儿思路。如:你认为你们去里谁玩的最好?为什么?你做的怎么样?还需要注意什么?请医生谈谈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病人谈谈对医生是否满意? 3)、发现式讲评

适合科学区、益智区、自然角。

一般问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他与之前有什么不同?或你今天发明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发现、比较,探索不同事物的规律,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开拓创新的意识。4)、讨论式讲评

这类讲评适合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从中寻求正确答案的方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结论。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自主寻求正确答案,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发表独立见解、辩论是非的机会,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反映式讲评

适合于各活动区。

他是教师通过幼儿对现实的反应,有目的的加以引导的方法。一般问:你今天进了那个活动区?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加以肯定和引导。

2、教师以玩伴的形式参加幼儿活动,以平等身份进行评价,幼儿更易于接受。

3、抓住游戏中的闪光点加以评价,使游戏更能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观察记录

作用:有利于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把握活动区对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的需求。方法:书面法、图表法、抽样法、影像法。

五、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意义

1、能让幼儿在社会情境中与其他幼儿产生互动,激发社

会行为。

2、提供幼儿扮演各种人物角色的机会,了解各行各业的角色、行为。

3、能让幼儿抒发情绪、表现情感。

4、能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各种游戏活动。

教师可依据实际的空间条件(面积大小、格局、形状等)、幼儿人数、年龄层次、经费的多少等客观条件来综合考虑。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学习时间:2013年12月18日

学习地点:笑笑班

主 讲 人:王淑杰

学习内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区域创设的重要目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区域,使区域环境更富有新意,更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呢?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的感悟。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的种类:科学发现区、益智操作区等七个区域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 1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其主要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特征和教师活动的特征两大方面。

1、幼儿活动的特征。

A、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由于幼儿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

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做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做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孩子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B、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

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多种活动区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满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在表现出区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层次性,小、中、大班通过区域设置的不同、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宜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学习节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C、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

幼儿在同一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聚拢起来的小组活动。可以说,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关注同伴的言行成为存在于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此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进而促进自己不断地在活动区中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D、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他们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持续不断地实践活动是幼儿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1、教师活动的特征

A、活动的动机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学会观察,注意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进而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活动事件,灵活地执行自己预定的活动计划,机动地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指导程序方式。有效地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

B、活动的应答性。

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动发起者,但对幼儿的活动要做出有针对性的特定应答反应。一是对幼儿活动的支助式应答,即根据幼儿在活动事件中出现的矛盾、疑难、困惑,给以适合、适时、适度的支助,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线索和思维步骤,促使幼儿活动持续与发展,帮助完成幼儿活动计划;二是表现为对幼儿活动的认同式应答,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按幼儿活动计划共同活动,认同幼儿活动方式,分享幼儿成果;三是表现为对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引导性应答,即挖掘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潜在意义,抓住可利用和有生成意义的教育价值,诱导幼儿改变活动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积极开展。

C、活动的非权利性。

教师主要以幼儿的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不是以组织者和指挥者者的身份领导活动,主要以建议、商量的口吻支持活动,而不是指令、要求的口吻控制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活动,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允许幼儿坚持自己的活动计划,保留自己的意愿、意见。教师不应以教师的权利干预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D、活动的隐蔽性。

在区域活动中,为了不让幼儿觉察到教师的控制,保证幼儿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师往往作为游戏伙伴进行隐性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同时教师应将自己的活动计划、要求通过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所展示的范例和榜样行为等隐蔽性方式间接影响幼儿,而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活动计划与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活动事件的指导方式也应采取隐蔽的材料暗示法、行为影响法、情绪渲染法等方式暗示幼儿,让其轻松自如的、有选择的、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影响,获得发展。如: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但又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把娃娃丢在一旁顾及不到,老师发现后,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娃娃,遇到幼儿说:“哎呀,宝宝妈妈(爸爸)好久不见你们宝宝了,她好吗?”然后幼儿就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娃娃了。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技能等相对缺乏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

第三篇: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模版]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区域活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它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自由选择活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活动区正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在这类活动区中,幼儿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来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在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已有经验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呢? 我认为主要应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从这几方面来思考: 1.区域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各不相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是要满足各层次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发展。根据《纲要》要求,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在创设各区域时要注意:(1)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兴趣、季节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与幼儿探讨来设置区角。创设的区角,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要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活动区域成为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片沃土。

环境的创设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为基本条件,尊重幼儿的经验创设与他经验相符合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比如对于小班的环境创设,由于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是就家,接触最多的是家人,我们就为小班孩子创设了温馨的,色彩鲜艳的家的环境。(2)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现有的活动空间,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教室里面的位置: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科学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3)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小班幼儿正处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因此各区域的建立应该要相对独立而不封闭。2.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故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进程。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

(1)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质材料。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才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只有在这样的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的,幼儿才可以自主选择,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索。

(2)根据班级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特别要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

比如小班孩子,根据其年龄特点,就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材料。在小班时,我们用废旧的大纸箱、大纸盒、牛奶盒、各种瓶子等制作了形象逼真的床、灶台、饮水机、冰箱、衣柜等家具及厨房用具,投放了各种绒毛动物玩具及一些小服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娃娃家。孩子们一进入到这里,很自然的就模仿起爸爸妈妈,来照顾这些小动物们。当它们的爸爸妈妈,给小动物们穿衣服,喂食物,带它们出去玩,生病了带着去看病等等。3.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比如有一次,娃娃家里新投入了扣纽扣的操作材料,我向孩子们做了说明,介绍了新增材料应该如何操作。有几个孩子摆弄了一会儿就走了。只剩下桐桐小朋友还在继续扣,可是也没有把纽扣扣上。于是我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和桐桐一起玩。并手把手的教她扣好了几颗纽扣。这时桐桐说:“我自己来扣一下好吗?”漫漫地,桐桐扣上了一颗,两颗„„

还有一次在益智区里新投入了走迷宫、连线等操作卡。我逐一将操作方法给孩子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在活动中,我发现林林小朋友在迷宫图上乱画。于是我蹲下来轻声告诉她这样操作是不对的。接着请她看我是怎么玩的,并强调要往没有线条堵住的地方走。最后,林林终于帮小猴子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以上实例中我觉得自己在指导策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当桐桐扣不上纽扣时,虽然通过我的指导,孩子及时学会了扣纽扣,但是由于我介入过早,没有寻找她扣不上纽扣的原因。当发现林林乱画时,没有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就盲目指导,针对性不强。而且使用手把手教的方法和示范法太直接,致使孩子失去自己领会摸索正确方法的机会,还会造成幼儿对老师形成依赖。如果在指导幼儿时,先寻找该幼儿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孩子的用意,这样对孩子的指导就会更有针对性,而且给孩子留下了思考领悟的时间,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兴趣,我能根据需要在活动区里投入相应的操作材料。在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当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不良操作行为时,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与指导,使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但是对幼儿的指导策略是值得我深思的。我认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以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关注幼儿。要更好地指导幼儿区域活动,首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幼儿喜欢玩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观察的情况, 在幼儿探索问题难以深入时,发生纠纷、缺少材料、有破坏性行为等情况下,教师才能及时给予指导。在以上案例中就有体现,通过观察我发现桐桐遇到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指导,看到林林乱画的现象给予了纠正。让孩子及时学会扣纽扣、走迷宫的窍门,使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更喜欢这个活动。

(2)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如以上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我只注重了参与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操作困难及不良操作行为时,只是单一的示范、教授。而忽略了应该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幼儿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活动,给予的指导应是间接指导而不是直接代劳。

(3)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孩子们对区域活动里出现新的新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以上第一个实例中就有体现,虽然教师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但是时机把握的还不够好。由于没有及时引导,几名幼儿就对新事物失去探索和尝试的欲望。如果当这几个孩子摆弄纽扣没有扣上时,教师及时介入,教幼儿学会扣纽扣,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这几个幼儿就不会无趣的离开游戏。所以教师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来时,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当游戏无法深入时,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及时介入,给予指导。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更符合《纲要》精神。它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活动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教师如何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使每位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仍是我们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区域活动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平台,让活动区切实的成为孩子们的又一位导师。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4-11 5:55:13 发布人:lsy1chj2wdh3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论文内容摘要:

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活动形式单

一、较重视正规的科学活动忽视非正规的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对幼儿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幼儿缺乏主动性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狭隘课程观的影响,致使许多幼儿园至今仍只重视上课,忽视其他教育形式,即便是在课改浪潮的冲击推动下,也常发生“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虽设置了区域,但物质材料缺乏,或只按教师的意图,不能引起孩子参与的兴趣,教师的指导策略不能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把区域当成自己的“讲台”,把活动材料当成自己讲的“道具”„„

为充分发挥区域这一活动模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从目标的科学制定、材料的适宜投放、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活动后及时的交流评价四方面介绍我园课题组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区域

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

《纲要》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满足和成功”,“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强求一律”等要求,而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集体教育的模式,已越来越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不利于幼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区域活动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因而被重新得到了审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研究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材料按教师的意图投放,但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去说明,把活动区当成自己“教”的舞台,把孩子操作的材料当成了自己讲的道具„„

为了使区域活动这一新模式能有效地服务幼儿、服务教育,一年来,我们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下面就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谈些做法、体会:

一、目标的设定

目标是创设科学区域活动环境、选择活动内容、投放材料的依据,也

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虽说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严谨的集体教育活动,但也应有目标,只有在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主动的摆弄、操作去发现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在设置科学区目标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课程的需要拟订区域目标。要注意的是,科学区域目标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应更宽泛些、更长远些。其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和操作水平,及时、不断地加以调整,使活动设计,材料的投放更好地定位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上。

在制定目标时应淡化静态的知识要求,应定位于培养幼儿喜欢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幼儿学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幼儿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二、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可以说科学区活动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那怎样投放适宜的材料呢?

1、材料应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实施主题活动“有趣的种子”为配合完成目标“帮助幼儿区分周围环境中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获得一些关于种子的概念,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的方法”,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生长位置的种子,并提供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种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还提供百科全书、光碟丰富幼儿的知识,提供花盆、塑料格、铲子等让幼儿做实验,使幼儿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构建关于种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观察、思维、动手实验、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

2、材料应有趣味性

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

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 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3、材料应有层次性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投入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行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大班探索“斜坡与球”的活动,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精心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之初,教师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鼓励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接着提供不同长度的斜面,让幼儿操作观察,再提供不同材料的斜面(磨擦程度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比较其中的秘密,再提供不同弧度的轨道让幼儿观察,球在不同弧度轨道上滚动会产生不同速度的现象,还可以提供不同球体如大而轻、大而重、小而轻、小而重等球体。

4、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5、材料的暗示性

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如,让幼儿观察蛋在不同

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让幼儿按步骤去试一试,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

再如主题:“有趣的昆虫”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昆虫的外形,教师一开始提供一种昆虫如蚱蜢的标本、放大镜、笔纸让幼儿记录,在表格的暗示下幼儿便可以进行观察了,在幼儿对蚱蜢有了认识后,我们又添加了蜻蜓的标本让幼儿进行比较观察,孩子们经观察、记录、比较后发现了昆虫的共同点。

此外,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选择玩具时的“抢手货”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区域中。

二、进行有效的指导

1、&nb sp;建立必要的规则

科学区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也会出现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讲话,女孩子们则喜欢将多种玩具混在一起玩„„,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针对孩子区域学习时出现的现象,我们组织班级小主人——幼儿讨论制定区域学习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建议他们用绘画标记的方式,画出来贴在区域内,提醒大家规范自己的行为。由于这些规则的制定,尊重了幼儿的需要,也是他们自己制订的,故他们都很乐于接受。这些规则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孩子们还不断地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2、实施隐性的指导

首先教师细致的观察是关键,通过观察,教师能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身心水平的新发展,判断幼儿的发展与自己预想的步骤是否吻合?确定所设的目标是否适宜?每个幼儿需要因人而异地给予哪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预设的材料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难易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添加辅助材料等等,通过观察获得了准确的信息后,便可以选择指导的行为,进行适度的指导。

适度的间接指导的行为有:

(1)、教师积极与材料互动发挥榜样的作用。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当幼儿活动有所停顿或有放弃迹象、或

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产生对操作的兴趣,并做出较规范的与材料进行互动、积极探索的榜样。

(2)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导

实践中我们发现,提问引导过早,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引导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那么,何时介入最合适呢?我们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准时介入。

适度就是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因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总比别人“倾注式”告诉的要记得清、记得牢。

(3)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以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还可发展幼儿间的交往、合作能力。应培养幼儿乐于展示自己才能,耐心指导同伴的品质。多问孩子“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和谁一起

发现的?”等,鼓励幼儿相互指教,体验与同伴互动学习的乐趣。作为教师也应尊重幼儿、理解

幼儿,甚至向幼儿学习。将自己置于幼儿的伙伴地位,甚至有意创设操作失误,营造师生同步学习的氛围。那种师幼间、幼儿间互动探究、积极表达创造的美景将自然呈现。

(4)努力激发、维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学习常有“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教师在科学区增设“小问号专栏”和“小发现专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

三、注重科学区学习后的交流

在科学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经验、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使之分享同伴的快乐。

科学区的交流评价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对幼儿探索过程进行评价

幼儿探索过程从某种上讲就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对过程的评价就是对思维的评价。一般可通过组织幼儿交流(结合图画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发现?有时幼儿往往集中于材料的表面特征,在描述材料的动态过程时则有一

定的难度。教师可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表述操作材料的过程。例如教师问:“你看到什么啦?”幼儿:“我有时看见三个天线宝宝,有时看见很多个。”“那你什么时候看见三个,什么时候看见很多个?”这会让幼儿明白三面镜子摆放的角度不一样,映出的物体个数就会不一样,这样可以提高孩子表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欲望。

(2)对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可通过评一评谁和谁合作得最好,那个最能克服困难,谁观察得最仔细等。培养幼儿从事科学探索的良好品质。

(3)对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探索、操作材料而获得知识经验是粗浅的、感性的,需要教师的归纳与评价,以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知识结构。如孩子们记录出蝌蚪的生长过程后,引导孩子总结出蝌蚪的生长过程。当然对孩子知识经验的归纳要以孩子的操作结果为基础,因为有时知识不一定是确定无疑的。如我班孩子记录的青蛙生长过程就多一个细节,那就是两条后腿不是同一时间内长出来的。的确我也在孩子们发现后看到了这一事实。如有疑问时可采用设疑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使探索活动深入下去,对孩子共同关注的探索内容可机智地将之转化为正规的科学活动,发挥正规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互补的作用。

四、组织交流讨论的方法

1、因年龄而异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开展

何谓区域活动

欧美称之为“兴趣中心”或“学习中心”。

在我国区域活动也称之为自选游戏或自选活动。即把活动室划分为各个供幼儿自选游戏的区域,教师通过对活动区投放材料的控制来影响幼儿,幼儿则通过,自选活动、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区域活动的特点

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的.既可以适合以幼儿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使教育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活动实现教育促进发展的目的.自主性与潜在性的统一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和自主支配行为的条件和机会,活动中教育的影响是潜在的,教育目标是物化于环境材料之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为什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内容

语言区 数学区 科学区 操作区 美工区 音乐区 角色区 表演区 结构区 各年龄班区域内容的不同

大班:以语言区、数学区、音乐区、美工区、科学区、棋类区、操作区为主。中班:以语言区、数学区、音乐区、美工区、科学区、操作区为主。

小班:以角色区(含语言区)、结构区、数学区、科学区(也可合并为一个区)、美工区、音乐区、操作区为主。区域活动的规划

从活动室的面积与班级人数考虑设置几个区 从阶段教育目标与任务考虑设置什么区

区域活动的空间安排

根据区域活动内容的需要安排空间位置 安静的区与活动性强的区应分开设置 有内在联系的区可以相邻安排 各个区之间要有畅通的通道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依据月目标分周投放

依据幼儿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 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投放 区域活动材料的基本要求

材料提供要体现目的性

材料投放要体现层次性 材料提供要体现趣味性

材料提供要体现针对性 材料提供要体现有序性

材料提供要体现多样性 材料提供要体现具有多功能性

三、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喜欢玩和会玩 教师观察的重点

各个区使用的频率

玩具材料的数量及难易程度

幼儿参与的情况

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和交往方式

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程度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孩子的活动合作者 教师是孩子活动和帮助者。教师是孩子活动的指导者。

五、幼儿活动规则的有效性。

建立良好的区域活动规则是幼儿有效活动的保证。区域活动规则的内容:

●一般性活动规则:

———进区规则;

———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的规则;

———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的规则;

———不把玩具拿走的规则.●各区域的活动规则 娃娃家

-----人数:4人。

-----进入娃娃家前要把鞋子放在鞋印上。

-----游戏时爱护玩具,不大声讲话。

-----游戏结束后,要把娃娃、餐具送回家。认知区:

-----人数:4人。

-----请在有 标志位置上游戏,每次只能取1种玩具,并自己玩。

-----玩的时候要专心,不大声 讲话,要爱护玩具。

-----游戏结束后,要把各种玩具、材料、工具送回一样号数的位置。阅读区

-----人数:3人。

-----进入前要将鞋子放在鞋印上。

-----看书要认真,不 大声讲话。

-----看完书,要把书送回原位。美工区

-----人数:6人。

-----使用水粉颜料画画时请先穿上衣服和袖套。

-----节约用纸,要爱护各种辅助工具。

-----离开时,要把桌面整理干净。结构区

-----人数:4人。

-----进入前要将鞋子放在鞋印上。

-----每次游戏,只能拿1-2种玩具。

-----游戏时 要 爱护玩具,不大声讲话。

-----游戏结束后,要把各种玩具送回原位。

-----离开时,要把手环放回原来的位置。

六、优化组合, 实现最佳效益。

区域活动与领域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活动目标落到实处。

由于每个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接受能力的个性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以集中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其活动目标往往难于落实到每一个幼儿的身上。比如在数学活动中,活动结束了,但一些孩子仍然未能达到本次活动的教学要求。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活动区的小组教学或个别的指导;

又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不理解故事内容或不会讲述故事,可以延伸到阅读区中继续进行。所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进行,有利于全体幼儿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主题活动的有效实施。

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区域活动恰好为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提供了场所和机会。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主题活动的有效实施。

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区域活动恰好为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提供了场所和机会。例一:大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

语言区:提供有关春天秘密、春天的动植物,春天里人们的活动等图书、图片,供幼儿阅读。

美工区:提供美工素材,让幼儿里把自己对春天的认知、感受表现出来。

科学区:提供显微镜,让幼儿观察探索食物发霉腐烂的变化等。例二:大班主题活动——“桥”。

语言区:提供有关桥的图书、图片供幼儿阅读。

美工区:提供各种废旧纸盒、铁罐、纸板等材料,供幼儿制作桥的模型;提供图纸、彩笔,引导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桥。

科学区:提供一些实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有关桥的小实验,如“纸桥”、“汽车过桥”等。

结构区:提供各种积木、积塑供幼儿搭建各种桥。(有场地的可设结构区,场地不过的可以不设,在下午的游戏安排建构游戏)

音乐区:提供有关“桥”的音乐,例如《伦敦桥》、《小熊过桥》等歌曲的音乐磁带、节奏普等等音乐或歌曲让幼儿尝试用唱、跳、打击乐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达表现。

区域活动与创造性游戏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创造性游戏的开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与幼儿直接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技能储备是分不开的。区域活动的开展,能为创造性游戏的开展积累必备的经验和必要的技能。

幼儿平时在结构区用小型的积木、积塑拼插,为主题性建构游戏的开展积累了建构的技能;

小班幼儿在角色区“娃娃家“的游戏,为参加全班性的角色游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幼儿在语言区的看书、阅读和手偶的表演等活动,为表演游戏的开展积累了表演素材。

区域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

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

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一切都在变》等。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

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综上所述,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活动环节,区域活动的开展,可以你补集中教学中人数、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不足的不足,使幼儿园一日活动更加科学、合理,使幼儿的个性、自主性、主动性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因此,建议各位园长要重视区域活动有效的开展,善于挖掘区域活动这一特有的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使每一个幼儿均能达到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目标。

下载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

    浅议幼儿园开展体育区域活动合理性

    浅议幼儿园开展体育区域活动合理性 【摘 要】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教结合的基础上,使幼儿在体、智、德、美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放在首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体......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巧”投放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

    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全文5篇)

    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

    幼儿园中班开展区域活动总结(集锦9篇)

    篇1: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总结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

    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合集)

    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 一、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科学投放材料 在当前学位紧张的情况下,多数公办幼儿园在满负荷运作。面对这一现实制约,本着节约的精神,幼儿园可......

    幼儿园开展区域创设观摩活动总结

    小区角 大精彩——xxxxxx中心园开展区域创设观摩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开展区域活动,使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更好地发挥教......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情况调研报告(2009-2010学年)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情况调研报告2010-2011学年度[摘 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新型教育活动,它是一种自由游戏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探索性的活动。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