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

时间:2019-05-14 01:1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

第一篇: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

关于印发《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的通知(京民老龄发[2010]188号)

区县民政局、残联、老龄办,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已经市民政局、市残联、市老龄办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市残联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京政办发„2009‟104号)精神,为规范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以下简称养老(助残)券)的管理使用,制定本规定。

一、印制

养老(助残)券由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老龄办)根据全市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的需求量提出印制方案,由政府公开招标印制,由市老龄办和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监制。

二、样式 养老(助残)券正面分为正券和副券。正券印有“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年月、区县编码(使用区县名称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标注,如东城为:DC)、编号、二维条码、盲文,面值1元的为颐和园佛香阁图案、面值2元的为天安门图案、面值5元的为故宫角楼图案、面值10元的为华表图案、面值20元的为长城图案。正券和副券之间印有“北京市老龄工作会员会办公室”骑缝荧光防伪章。副券印有“副券”、面值、年月、区县编码、编号。

背面印有使用须知和“北京市老龄工作会员会办公室”荧光防伪章。底色分为粉色和蓝色两种,粉色为老年人专用券、蓝色为残疾人专用券。

三、发放

(一)政府每月为16至59周岁无工作重度残疾人、60至79周岁重度残疾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符合条件的市民,提前一个月到户籍地或居住地居(村)委会提出申请[人户分离人员,在户籍地申请的80岁以上老年人须提交现居住地出具的居住证明;在居住地申请的须提交未在户籍地申领养老(助残)券的证明。入住福利机构的,该福利机构所在地视为其居住地,由该地居(村)委会办理有关手续)。区县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意见(特殊情况可顺延10个工作日),并于批准之日起开始发放养老(助残)券。具体申请、审批程序由区县制定。

(二)主管部门应以季度为单位,在每季度末发放下季度的养老(助残)券。(三)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残联负责向本级主管部门提供辖区内符合发放条件的残疾人员名单,并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养老(助残)券的发放和结算工作。

四、使用

(一)养老(助残)券用于在全市居家养老(助残)签约服务单位和指定服务单位购买服务,经区县主管部门批准也可支付家庭保姆费用,不得购物或兑换现金。

(二)签约服务单位指与各级主管部门签订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居家生活服务的单位;指定服务单位包括各级养老机构及其分设机构(如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民办养老机构等)、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服务机构等。

(三)养老(助残)券年度有效。特殊情况,需跨年度使用的,根据财政年度预算、结算制度的要求,要在下年度1月31日前使用。

五、结算

(一)签约服务单位和指定服务单位及家庭保姆收取的养老(助残)券,在其所在的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主管部门结算。

(二)区县主管部门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20日前,完成辖区内上季度养老(助残)券的结算汇总工作,并报市老龄办、市残联。市老龄办根据区县结算汇总情况核拨福利彩票公益金;市残联根据区县残联核报的结算情况,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30日前提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平衡方案,资金结算由区县残联具体实施。

(三)区县主管部门每年要对辖区内养老(助残)券的结算情况进行年度决算,并报市老龄办。

六、管理要求

(一)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养老(助残)券的管理制度、服务单位管理制度和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结算制度。

(二)各级主管部门要指定专人保管养老(助残)券,提供专门存放、保管的场所和设备,确保养老(助残)券的安全。对养老(助残)券的接收、下发要进行登记备案,接收时要有专人签字,发放时要填写《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发放登记表》,须有领取人签收。

(三)各级主管部门每季度要统计、公布签约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区县主管部门每季度要汇总本地的签约服务单位情况(标明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联系方式等),并上报市老龄办。

(四)养老(助残)券回收后(保管一年),区县主管部门报经市老龄办批准后到指定地点统一销毁。

(五)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养老(助残)券监管,对流通中的养老(助残)券定期抽查,对回收的养老(助残)券严格辨别真伪,发现伪券立即报主管部门。

(六)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查处采取虚报、伪造、倒买倒卖等非法手段骗取或变现养老(助残)服务补贴的行为。服务单位出现上述行为的,不予结算养老(助残)券并取消其养老(助残)签约服务单位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要加强对从事养老(助残)券审批、发放和结算工作人员的管理。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养老(助残)服务补贴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规定于下发之日起执行,释。

北京市残联负责解由北京市老龄办、

第二篇: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办法[小编推荐]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办法

为切实解决我市养老与助残问题,构建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完善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养老服务模式,促进老年人、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国老龄办等10部委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要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制定本办法(简称“九养政策”)。

第一条 建立万名“孝星”评选表彰制度。政府倡导并鼓励子女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孝敬老人并关注老年人精神和物质需求。以城乡社区(村)为基础,广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活动,以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从2010年开始,每年重阳节期间,在城乡社区(村)开展推荐评选“孝星”活动,全市命名表彰10000名“孝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第二条 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多种方式的养老(助残)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老年人(残疾人)可通过养老(助残)券购买社区和社会各项养老(助残)服务。具体标准是为60至79周岁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16至59周岁无工作的重度残疾人参照本办法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为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对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发生的,且符合本市有关医疗报销规定的医疗费用中的个人按比例负担部分给以补助。

第三条 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桌。利用城乡社区公益性用房、单位内部设施、居民空闲房屋等社会资源建立养老(助残)餐桌。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租金、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由各级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主管部门,选择有资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提供社区餐饮服务。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具备条件的城乡社区(村)建立养老(助残)餐桌,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

第四条 建立城乡社区(村)托老(残)所。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职业康复中心等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建立社区托老(残)所。不足部分可利用社区居民空闲房屋及家庭空间开办。社区托老(残)所的维护运营采取政府适度补贴和个人承担部分费用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将托老(残)所基本覆盖至全市城乡社区(村)。

第五条 招聘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在全市各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和城乡社区(村),根据实际需求聘用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通过对高龄独居老人和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巡视探访、了解需求,反馈信息,组织、监督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等形式,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居家养老(助残)做好协调、监督服务工作。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优先从“4050”人员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资质且符合本市就业特困认定标准的人员中招聘,纳入公益性岗位。

第六条 配备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由市政府统一为每个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配发一辆具有无障碍功能、带有全市统一标识的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用于组织老年人、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等。

第七条 开展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心理咨询专业组织作用。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电话咨询、上门服务。动员和组织城乡社区(村)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居家开展精神关怀服务。

第八条 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按照自愿的原则为有需求的老年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给居家生活的老年残疾人提供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的便利。

第九条 为老年人(残疾人)配备“小帮手”电子服务器。向有使用需求并具备使用能力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16至64周岁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就医、交通、购物、社交等电子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残疾人)有计划地提供便携式“小帮手”电子服务器,由个人自愿申请购买,政府按前端价格给予适度补贴。

本办法由各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所需资金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失业保险金承担,不足部分由财政予以补足。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助残)事业。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民政局、市残联负责解释.3

第三篇: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范文模版]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市残联

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9〕10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北京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北京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民政局、市残联制订的《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

(北京市民政局 市残联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为切实解决北京市养老与助残问题,构建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完善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养老服务模式,促进老年人、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国老龄办等10部委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要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制定本办法(简称“九养政策”)。

第一条 建立万名“孝星”评选表彰制度。政府倡导并鼓励子女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孝敬老人并关注老年人精神和物质需求。以城乡社区(村)为基

础,广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活动,以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从2010年开始,每年重阳节期间,在城乡社区(村)开展推荐评选“孝星”活动,全市命名表彰10000名“孝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第二条 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多种方式的养老(助残)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老年人(残疾人)可通过养老(助残)券购买社区和社会各项养老(助残)服务。具体标准是为60至79周岁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16至59周岁无工作的重度残疾人参照本办法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为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对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发生的,且符合本市有关医疗报销规定的医疗费用中的个人按比例负担部分给以补助。

第三条 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桌。利用城乡社区公益性用房、单位内部设施、居民空闲房屋等社会资源建立养老(助残)餐桌。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租金、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由各级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主管部门,选择有资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提供社区餐饮服务。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具备条件的城乡社区(村)建立养老(助残)餐桌,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

第四条 建立城乡社区(村)托老(残)所。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职业康复中心等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建立社区托老(残)所。不足部分可利用社区居民空闲房屋及家庭空间开办。社区托老(残)所的维护运营采取政府适度补贴和个人承担部分费用相结

合的方式解决。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将托老(残)所基本覆盖至全市城乡社区(村)。

第五条 招聘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在全市各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和城乡社区(村),根据实际需求聘用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通过对高龄独居老人和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巡视探访、了解需求,反馈信息,组织、监督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等形式,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居家养老(助残)做好协调、监督服务工作。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优先从“4050”人员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资质且符合本市就业特困认定标准的人员中招聘,纳入公益性岗位。

第六条 配备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由市政府统一为每个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配发一辆具有无障碍功能、带有全市统一标识的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用于组织老年人、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等。

第七条 开展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心理咨询专业组织作用。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电话咨询、上门服务。动员和组织城乡社区(村)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居家开展精神关怀服务。

第八条 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按照自愿的原则为有需求的老年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给居家生活的老年残疾人提供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的便利。

第九条 为老年人(残疾人)配备“小帮手”电子服务器。向有使用需求并具备使用能力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16至64周岁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就医、交通、购物、社交等电子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残疾人)有计划地提供便携式“小帮手”电子服务器,由个人自愿申请购买,政府按前端价格给予适度补贴。

本办法由各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所需资金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失业保险金承担,不足部分由财政予以补足。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助残)事业。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民政局、市残联负责解释。

第四篇:深圳市居家养老消费券管理暂行规定

深圳市居家养老消费券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深圳市居家养老消费券(以下简称 “消费券”)的发放、使用和结算,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根据《深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区居家养老补助资金以消费券形式发放。消费券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象(以下简称 “受助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的凭据。

第二章 印制和发放

第三条 消费券的基本式样及面额(见附件1)由深圳市民政局设计制定。各区民政部门按照规定样式及面额种类,并结合实际需要,自行印制所需的消费券,样式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四条 消费券的设计、印制、管理费用,由各区民政部门负责。

第五条 消费券的发放应当以有序、便民、高效、可控为原则,具体的印制、发放制度由各区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三章 使用

第六条 消费券仅限于受助人本人向深圳市居家养老消费券定点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定点服务机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使用,不得转让。

受助人应当选择服务范围能覆盖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定点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消费券不得变现或用于其他用途。

第七条 受助人经常居住地指深圳地域范围内的,受助人本人在当地拥有自有房产或租用房产;或本人配偶、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在当地拥有自有房产或租用房产,本人跟随配偶或该名亲属在当地居住。

受助人经常居住地证明材料由经常居住地所在社区工作站出具。

受助人选择向经常居住地的定点服务机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时,应当向定点服务机构提供受助人经常居住地证明材料。

第八条 消费券由各区民政部门按季度发放,补助对象需当季用完消费券,逾期作废。

第九条 受助人应当妥善保管消费券,消费券遗失不补。

第十条 受助人向定点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应支付相应面值的消费券。如果消费券的面值不足以支付服务费时,受助人应用现金补足。

第十一条 消费券的支付,应当以足量提供约定的服务为前提。定点服务机构未能及时足量提供约定的服务,受助人可拒绝支付消费券。

第十二条 定点服务机构不得用现金兑换受助人的消费券。

第四章 结算

第十三条 定点服务机构应向消费券所属的各区消费券结算部门进行现金结算业务。

第十四条 各区消费券结算部门由各区民政部门具体确定,可为消费券所属各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或各区民政部门指定机构,各区民政部门应将本辖区消费券结算部门、联系电话等信息及时报市民政局备案。市民政局通过民政局网站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更新上述信息。

各区民政部门负责及时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更新下列内容:本辖区消费券结算部门、联系电话、结算期限、具体结算程序。

第十五条 消费券结算部门应当明确规定消费券的结算期限。定点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消费券结算部门规定的结算期限按时结算。

对于超过结算期限的消费券,应视为定点服务机构放弃结算,消费券结算部门对这部分消费券不再进行结算。

第十六条 定点服务机构进行消费券结算时,必须提供《深圳市居家养老消费券定点服务机构服务协议书》、消费券、深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记录本、合法有效的结算票据以及消费券结算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定点服务机构进行非本辖区消费券结算时,还应当向消费券结算部门提供相关受助人经常居住地证明材料。

消费券结算部门可根据结算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结算规范,明确定点服务机构结算时提供所需资料的清单等内容。

定点服务机构未能提供结算所需资料时,消费券结算部门应拒绝与其结算,同时书面告知定点服务机构所缺的资料或不予结算的理由。

第十七条 消费券结算部门在正常工作程序内,必须保证定点服务机构的居家养老服务费及时结算。

消费券结算部门不得无故拒绝、拖延定点服务机构的居家养老服务费结算。

第十八条 消费券结算部门每季应当编制消费券发放业务报表和消费券结算业务报表,并于下一季度第二个月上报区民政部门。各区民政部门汇总后每半年报送市民政局。

消费券发放业务报表应当按照受助人补贴种类不同,列明当月发放的消费券金额、各类票面发放额,从当年1月起的累计发放额、各类票面累计发放额(样式详见附件2)。

消费券结算业务报表应当按与之结算的定点服务机构不同,逐一列明当月的结算额、结算票据类型、各类票面的结算额,从当年1月起的累计结算额、各类票面累计结算额(样式详见附件

3)。

第十九条 消费券结算完毕,或因故终止使用,应由各区消费券结算部门统一收回保存备查,保存期超过两年后,可视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报区民政部门批准后予以销毁。

第二十条 定点服务机构就消费券结算部门无故拒绝结算的,可向市民政局提出异议调处。

第二十一条 受助人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的,经区民政部门核实,可取消受助人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0年2月8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意见

  来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日期:2009-12-29

京民老龄发〔2009〕504号

各区县民政局、残联、老龄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规划分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卫生局、社会办、地税局、精神文明办、团委:

为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市残联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京政办发〔2009〕104号),做好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策保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为方向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完善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老年人、残疾人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最迫切的服务需求出发,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帮助老年人、残疾人解决居家生活困难。

坚持城乡一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城乡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点及需求,把适度普惠和困难帮扶有机结合起来,使城乡居民均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步形成城乡一体、覆盖全体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体系。

坚持 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促进养老(助残)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养老工作与助残工作,兼顾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公共资源,发挥城乡社区(村)的自治优势,做好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村)依法自治的有效衔接,共同将辖区内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万名“孝星”评选表彰制度。

为弘扬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开展万名“孝星”评选表彰活动。活动采取基层初选、逐级上报和两级表彰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选出10000名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孝星”,对既能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又能体现关爱老人、共建和谐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推广,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凡北京市辖区内,孝敬赡养家中老人、帮扶照顾孤寡老人、在为老服务工作岗位上有突出贡献、关心老年人精神生活、积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热心老年公益事业等方面事迹突出的社会各界人员,均可参加“孝星”评选。每年一、二季度进行城乡社区(村)推荐和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初选,三季度完成区县评选、表彰、上报,四季度完成市级审定,并于重阳节期间进行全市表彰和奖励。

(二)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

为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券。具有本市户籍的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60至79周岁重度残疾人(持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的视力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以及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下同)、16至59周岁无工作重度残疾人(由居委会、村委会提供未就业证明)均可在居住地申请每月100元的居家养老(助残)券,人户分离人员须提交未在户籍所在地享受居家养老(助残)服务补贴的证明。领取养老(助残)券后,居住地变更时,凭原居住地证明和养老(助残)券到现居住地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主管部门进行变更登记。试点区已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民福发〔2008〕335号)享受补贴的人员继续按原标准执行,补贴标准低于本办法的按本办法执行。居家养老(助残)券由市老龄办统一印制;由区县主管部门组织发放、回收,确定申请程序、使用范围和使用期限,并制定保管、存放的安保措施。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补贴经费由福利彩票公益金、区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分担;16至79周岁残疾人的补贴经费由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承担。区县相关主管部门每季度分别向市老龄办、市残联申报和备案。

为进一步提高百岁老人的医疗福利待遇,由区县老龄办向具有本市户籍的100周岁及以上人员发放市老龄办统一印制的《北京市百岁老人津贴和医疗补助领取证》,老年人凭证享受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待遇。凡享受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征地超转人员医疗等报销待遇的百岁老人,在上述各项制度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发生的符合医疗报销规定的医疗费用中的个人按比例负担部分,由政府给予补助。按相关医疗制度规定报销后,由负责报销的有关部门出具医药费分割单(结算单),个人持分割单到户籍所在地区县老龄办报销个人按比例负担的费用(不含起付线以下费用)。市老龄办每季度审核拨付补助经费,所需资金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

(三)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桌。

为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的用餐困难,利用城乡社区公益性用房、单位内部设施、居民空闲房屋等社会资源建立养老(助残)餐桌。由各级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餐饮企业承担服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用3年左右时间将养老(助残)餐桌基本覆盖至全市具备条件的城乡社区(村)。市民政局和市残联将有计划地对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和城乡社区(村)中的部分养老(助残)餐桌给予补贴。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向区县主管部门提出补贴申请,区县审核合格后报市老龄办,市老龄办会同市残联每半年审批一次,补贴资金由福利彩票公益金与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2:1的比例分担。区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养老(助残)餐桌运营补贴政策,对运营较好的餐饮企业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建立城乡社区(村)托老(残)所。

为解决老年人、残疾人日间生活照料困难,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站)、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职业康复中心等服务场所和社会空闲房屋及家庭空间建立社区托老(残)所(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总床位在5至29张之间,人均使用面积5平方米以上),利用社区居民家庭空间开办以生活互助、文体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互助点(参加人数在5人以上),提供老年人、残疾人的日间托管服务。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将托老(残)所基本覆盖至全市城乡社区(村)。对运营满半年的托老(残)所和互助点给予补贴:对月服务18天以上、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托老所床位每月补贴100元;对月活动时间18天以上的互助点每月补贴100元。区县主管部门和区县残联分别受理补贴申请。已享受运行经费补贴的残疾人职业康复机构,不再重复享受社区托老(残)所床位补贴。市老龄办和区县残联每半年审批、拨付补贴经费。补贴资金由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承担。

(五)招聘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

为推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区县根据实际需要,在全市各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聘用5至7名养老(助残)员;每个城乡社区(村)至少聘用1名,高龄独居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较多的城乡社区(村)可按30:1的比例增聘。养老(助残)员优先从“4050”人员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资质且符合本市就业特困认定标准的人员中招聘,纳入公益性岗位。养老(助残)员负责宣传居家养老(助残)政策;对老年人、残疾人进行巡视探访,了解服务需求,收集、汇总、整理、反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信息及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信息;组织、监督服务工作;负责养老(助残)券的发放、回收、结算,以及老年人优待卡、高龄津贴的发放。区县老龄办负责养老(助残)员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日常管理、调度,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在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劳动人事管理和经费保障。

(六)配备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

为方便组织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统一为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配发一辆具有无障碍功能、带有全市统一标识的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区县制定管理和使用办法,做好与已配发车辆使用办法的衔接,主要用于社区托老(残)所、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站)、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职业康复机构和扶贫助残基地开展活动。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

(七)开展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

为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开展精神关怀服务。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负责整合和开发辖区心理咨询服务资源,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充分发挥各类心理咨询专业组织和社区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的作用,组织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相关知识培训。动员和组织城乡社区(村)志愿者、特别是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聊天、读书(报)等志愿服务。

(八)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为给居家生活的老年残疾人提供在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的便利,逐步对有需求的老年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市残联和市老龄办负责设备、器具的招标采购。区县残联和区县老龄办负责组织施工和检查验收,一季度进行调查摸底,二、三季度完成施工,四季度组织检查验收。该项工作纳入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工程,所需经费由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承担。

(九)为老年人(残疾人)配备“小帮手”电子服务器。

为使老年人和残疾人享受生活、就医、交通、购物、社交等电子信息服务,在个人自愿申请、购买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前端价格适度补贴方式,由市老龄办负责统一招标采购,有计划地向具有北京市户籍、有使用需求并具备使用能力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16至64周岁重度残疾人提供便携式“小帮手”电子服务器。个人在户籍所在地社区(村)提出申请,并交纳自付费用。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审核,区县老龄办、区县残联核准后分别报市老龄办、市残联审定,区县老龄办、区县残联组织发放。65周岁以上老年人由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补贴,16至64周岁重度残疾人由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补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各区县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形成政府统筹协调、业务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区县政府负责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落实“九养政策”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工作机构,确定业务主管部门,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有关部门要把居家养老(助残)工作纳入部门职能,加强调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要建立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机构和服务队伍,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组织工作。城乡社区(村)要充分发挥自治优势和社会成员的主体作用,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人。所需资金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足的,由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转移支付)、失业保险金承担,不足部分由财政予以补足,工作经费分别列入市、区县财政部门预算。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助残)事业。

(二)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站)、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职业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156”社区服务热线等公共服务资源(挪作它用的一律收回),实现全方位服务、精细化管理;开发利用企事业单位、商业服务网点、各类社团组织和福利机构等社会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机制,不断推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各种专业组织的作用,对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家庭成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照料技能,以适应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的需要。要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有关管理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配齐、配强专业服务人员;引进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工作者投身于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动员社会各界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居家养老(助残)服务。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对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的导向激励功能。大力宣传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事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从事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尊老敬老、养老助残的传统美德,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下载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