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条”解读

时间:2019-05-14 01:3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十条”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十条”解读》。

第一篇:“水十条”解读

【解读】环保部告诉你为啥要出“水十条”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天(4月16日)上午,“水十条”发布,这将是中国近年治水的行动纲领,将深刻改变国家水治理格局。小编第一时间推出环保部的权威深度解读。管理篇

一、出台背景

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区域性、复合型、压缩型水污染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安全的最突出因素,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水环境质量差。目前,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负荷大,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远超环境容量。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仍有近十分之一(9.2%)丧失水体使用功能(劣于Ⅴ类),24.6%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比例为15.7%。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二是水资源保障能力脆弱。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局部水资源过度开发,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严重挤占生态流量,水环境自净能力锐减。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水生态受损重。湿地、海岸带、湖滨、河滨等自然生态空间不断减少,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5万平方公里减少至0.91万平方公里,海河流域主要湿地面积减少了83%。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由100多个减少至仅剩洞庭湖和鄱阳湖,且持续萎缩。沿海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衰退严重,自然岸线保有率不足35%。

四是水环境隐患多。全国近80%的化工、石化项目布设在江河沿岸、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仍有违法排污、交通线路穿越等现象,对饮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突发环境事件频发,1995年以来,全国共发生1.1万起突发水环境事件,仅2014年环境保护部调度处理并上报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因水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国内外反映强烈。

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也关系食品安全,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水污染宣战,拿出硬措施,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防止“反弹”的机制,以看得见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推进绿色生态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的工作任务。张高丽副总理多次作出相关批示,召开会议深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海洋局等部门,共同编制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称《水十条》)。

二、编制过程

起草工作自2013年4月起,主要经历了准备、编制、征求意见和报批4个阶段,先后6次征求中央及国务院34个部门和单位意见,两次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意见,3次组织专题调研,历时近两年,30易其稿。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水十条》,根据会议精神。2015年2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十条》。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向社会公开《水十条》全文。

三、重大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

(二)落实依法治国,推进依法治水的具体方略。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迫切需要。

(四)实施铁腕治污,向水污染宣战的行动纲领。《水十条》严格按照党和国家领导的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重拳出击、重典治污,确保各项措施稳、准、狠,取得实效;共提出6类主要指标,26项具体要求,并进一步明确了38项措施的完成时限。为确保任务目标的落实,《水十条》提出了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红黄牌”管理超标企业、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限批等238项强有力的硬措施。《水十条》的发布与实施,必将一扫生态环保领域的积疴陈弊,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推进水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路径平台。“九龙”治水是为了同一片“天”,这个“天”就是老百姓。《水十条》统筹兼顾各部门职责,各类水体保护要求,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发挥环保、发改、科技、工业、财政、国土、交通、住建、水利、农业、卫生、海洋等部门力量,开创“九龙”合力、系统治理的新气象。

(六)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必然要求。

四、主要内容

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水十条》确定的工作目标是:

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是:

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水十条》提出了10条35款,共238项具体措施。

除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外,可分为四大部分。1-3条为第一部分,提出了控制排放、促进转型、节约资源等任务,体现治水的系统思路。4-6条为第二部分,提出了科技创新、市场驱动、严格执法等任务,发挥科技引领和市场决定性作用,强化严格执法。7-8条为第三部分,提出了强化管理和保障水环境安全等任务。9-10条为第四部分,提出了落实责任和全民参与等任务,明确了政府、企业、公众各方面的责任。为了便于贯彻落实,每项工作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参与部门。

水十条浓缩版如下:

第一条,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针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港口等污染来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包括依法取缔“十小”企业,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推进配套管网建设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船舶污染防治水平。

第二条,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发展,既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是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手段。包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水质目标,严格环境准入;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以工业水循环利用、再生水和海水利用等推动循环发展等。

第三条,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超采地下水,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工业、城镇和农业节水;科学保护水资源,加强水量调度,保证重要河流生态流量。

第四条,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环保技术评价体系,加强共享平台建设,推广示范先进适用技术;要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发;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

第五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等收费政策,健全税收政策,发挥好价格、税收、收费的杠杆作用。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促进多元投资;通过健全“领跑者”制度、推行绿色信贷、实施跨界补偿等措施,建立有利于水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

第六条,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违规建设项目;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监督执法机制;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第七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要制定实施限期达标的工作方案,深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

第八条,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建立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机制,定期公布饮水安全状况,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对江河源头等水质较好的水体保护;重点整治长江口、珠江口、渤海湾、杭州湾等河口海湾污染,严格围填海管理,推进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第九条,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建立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地方政府对当地水环境质量负总责,要制定水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排污单位要自觉治污、严格守法。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逐年考核计划实施情况,督促各方履责到位。

第十条,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国家定期公布水质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依法公开水污染防治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邀请公众、社会组织全程参与重要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五、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深化改革,通过创新加以推进。《水十条》将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在238项具体治理措施中,有136项是改进强化的措施(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等),有90项是改革创新的措施(对超标企业实施“红黄牌”管理等),还有12项是研究探索性的措施(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等)。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的理念。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方针。为确保措施务实、管用,《水十条》具体治理措施,均针对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其中,65项是针对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措施(解决城市水体黑臭问题等),有55项是修复保护水生态的措施(保护生态空间等),有48项是防范环境隐患的措施(优化空间布局等),还有70 项综合措施(完善法律法规等)。

六、重要改革举措

一是在健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方面。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带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

二是在健全水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方面。严控地下水超采。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在黄河、淮河等流域进行试点,分期分批确定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

三是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方面。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要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到2020年,组织完成市、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四是在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方面。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2020年底前,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严重缺水地区试行退地减水。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严重,且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的五省(区),要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对3300万亩灌溉面积实施综合治理,退减水量37亿立方米以上。

五是在实行生态补偿制度方面。探索采取横向资金补助、对口援助、产业转移等方式,开展补偿试点。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六是在发展环保市场方面。废止妨碍形成全国统一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健全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七是在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方面。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

八是在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方面。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脱氮除磷升级改造、重点行业特征污染物防治、港口、码头、装卸站及船舶污染防治等。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

九是在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方面。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实施湿地修复重大工程,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制定实施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加大滨海湿地、河口和海湾典型生态系统,以及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力度。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流域、海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完善国家水环境监测网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要明显好转。

十是在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加大水质达标、饮用水安全、城市水体质量等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如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自2018年起,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饮水安全状况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综合考虑水环境质量及达标情况等因素,国家每年公布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

十一是在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方面。2015年底前,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地区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其他污染源于2017年底前完成。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选择对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纳入流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

十二是在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方面。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评领域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久试不验等违法建设项目。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实施《水十条》把握的原则

一是地表与地下、陆上与海洋污染同治理。

二是市场与行政、经济与科技手段齐发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动水环境管理从过去的以行政审批为抓手、由政府主导,转向以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标准等方面的规范引导作用。继续推进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拓宽政府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推进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更多利用市场手段激励约束环境行为。

三是节水与净水、水质与水量共考核。

四是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力争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修复制度,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着力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体现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把党政“一把手”的环保责任落实到位。

八、预期成效

(一)优化经济发展。《水十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完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力结构,为“稳增长”、“调结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实施《水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增加2.3%,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二)壮大环保产业。《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力度,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理顺体制机制。《水十条》的实施,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战略转型,推动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税收、价格等经济政策,第三方治理、生态补偿等市场机制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治污责任,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四)切实改善民生。到2020年,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进一步拓展,“节水洁水,人人有责”行为准则成为全社会的自觉遵循,老百姓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水污染防治行动之中。《水十条》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状况有所好转,“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二技术篇

一、运用系统思维解决水污染问题

一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二是协同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淡水与海水、大江大河与小沟小汊。

三是系统控源,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水十条》明确主攻方向,以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防治城镇生活污染等为重点,全面推动深化减污工作;通过划定禁养区等措施,提升规模化养殖比率,实现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等针对性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

四是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并举,切实落实治理任务。《水十条》提出的各类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辅相成,工程措施着眼于“以项目治水洁水”,管理措施着眼于“用制度管水节水”。不仅提出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节水等工作要求,还明确了70余项法规、政策、制度和机制等管理举措,全面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

五是部门联动,打好治污“组合拳”。《水十条》明确了发改、财政、工信、住建、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整合海洋、林业、水利等部门的行政工作,充分调动工商、国土、公安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将显著提升环保工作效率。

六是构建全民行动格局,落实政府、企业、公众责任。

二、把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三道关

一是强化源头控制,调整养殖布局。长期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单纯面向市场自由发展,导致了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水体面临养殖污染风险。《水十条》从优化布局入手,将“调整养殖布局、降低污染风险”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了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等任务和完成时限,从源头上防范畜禽养殖污染风险。

二是建设治污设施,促进清洁养殖。畜禽养殖业疫病风险高,疫病往往给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清洁养殖对防控疫病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养殖企业的环保意识差、经济基础不强,抵御市场波动和疫病风险的能力弱,清洁生产水平不高。《水十条》要求,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的要实施雨污分流,散养密集区要实施污水分户收集和集中处理利用。从而实现养殖场粪污清洁规范存储,既能提高养殖场清洁生产水平,又能改善水环境质量,还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种养结合,引导综合利用。畜禽粪污是天然的肥料资源。由于国家化肥补贴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畜禽粪肥种植业应用受到限制,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种养结合不足是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十条》强调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和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发电、制造有机肥等方式,促进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粪污,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三、保障生态流量,促进水质改善 生态流量是指维持江河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所需的水文情况,包括流量(水位)要求、不同水期消长要求等。与之相近的概念还有环境流量、生态需水量、生态基流等。

《水十条》明确提出要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一是科学确定生态流量。以河湖重要控制断面(点位)、生态敏感区等为关键节点,以纳污、生态、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功能协调为准则,“一河一量”确定生态流量。二是强化调度管理。将生态流量纳入水资源调度方案,区域水资源调配及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要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切实保障生态流量。

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实施《水十条》资金需求巨大。在积极发挥政府规范和引领作用的同时,必须用好税收、价格、补偿、奖励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一是健全税收政策,引导生产消费行为。《水十条》关注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的调节作用。

二是理顺价格机制,保护好资源环境。《水十条》要求,分期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涵盖居民、非居民以及农业用水等领域;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如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区征收标准应高于非超采地区;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树立行业标杆。《水十条》创新性地提出,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鼓励支持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及工业集聚区的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水治污等示范工作。

四是实施生态补偿,解决跨界污染。《水十条》提出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探索采取横向资金补助、对口援助、产业转移等方式,建立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并开展试点示范。

五、创新模式,为水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水十条》是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行动纲领,将为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指明了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促进相关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环保服务等模式,转变政府以投入环保固定资产为主的传统投资模式,促进相关产业向提供综合环保服务转变,提升产业规模。逐步健全投资回收机制、不断丰富社会融资工具、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将强化投资方、建设运营方的合作,完善投融资-建设-运行水环境整治综合服务模式。工业园区、畜禽、重点行业企业治污需求的释放,将推进环保企业服务向生产环节延伸,提供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服务。

三是提升相关环保产业发展水平。《水十条》重点工程内容包括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与再生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农村污水连片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金融与咨询、节水产品与管网建设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水十条》将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超过1.4万亿元,间接带动约5000亿元。随着投融资、建设管理等模式创新,将持续提升相关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相关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创新商业模式,建立综合环境服务和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综合治污的投资方式与回报机制。二是加强环保实体经济与金融合作。环保产业持续增长、高市盈率等特性,引导着社会资本投向。具备一定规模的环保企业应进一步强化上市融资、再融资,促进资本层面的整合与并购升级,打造行业龙头。中小环保企业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业务范围。三是注重技术研发引进与成果转化。水务是环保产业中最大也是发展最成熟的行业,环保企业应进一步研发核心技术、打造精品工程、创新商业模式、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行业典范,做领域内的“领跑者”。

六、前瞻谋划,打好融资三大战役

《水十条》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环境综合整治、节水、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污水再生利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领域,需要前瞻谋划,打好三大融资战役。

一是金融与环保融合。《水十条》提出,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将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消除金融资本进入环保领域的融资担保障碍,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环保事业。

二是开发经营权益捆绑。《水十条》提出,采取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环保投入。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湖滨河滨缓冲带建设、河流生态修复等项目公益性强,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收益。要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必须让其有利可图,如通过与周边土地开发、林下经济、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经营性较强的项目组合开发,即可创新捆绑经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三是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水十条》提出,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促进多元融资。市场主体以合同方式,向政府提供环境综合服务,并以环境效果为基础收取服务费,有利于建立基于绩效的政府环保支出方式,提升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期支付方式,降低财政一次性支出压力。

七、以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推进水质改善

《水十条》提出,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探索采取横向资金补助、对口援助、产业转移等方式,建立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开展补偿试点。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重点需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办法和技术指南,推进跨界水环境补偿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尽快制定和出台跨省界水环境补偿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建立补偿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指导协调。在完善新安江、九州江、渭河等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的同时,在引滦入津、东江等流域进一步开展试点,加大协调力度,明确上下游责任。三是研究建立补偿标准体系。考虑上游地区发展机会损失成本、污染治理成本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因素,完善跨界水环境补偿测算方法。四是推进长效机制建设。鼓励上下游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开展多元化补偿,采取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吸引市场资本投入流域环境保护,维护补偿机制长期有效运转。

八、重拳打击违法行为

《水十条》重拳打击违法行为,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对实行“红黄牌”管理,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零容忍。

积极推行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坚持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加大暗查暗访力度,研究建立常规监察、突击抽查、公众监督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监督环境违法。抽查并公布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强大震慑,形成“齐抓共管”排污企业的新局面。

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对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防治污染设施、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恶意违法行为,依法严厉处罚;对违法排污及拒不改正的企业按日计罚,依法对相关人员予以行政拘留;对涉嫌犯罪的,一律迅速移送司法机关。对超标超总量排污的违法企业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停业关闭等措施。

九、陆海统筹,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水十条》提出,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等要求,统筹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修复,健全污染物协同控制与区域联动机制,协同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陆海统筹的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环保协调机制,发挥环保、海洋、国土、水利等部门合力,联合开展环评会商、执法监督、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工作。二是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综合环保、国土、水利和海洋等部门监测断面(点位),定期共享和交换监测数据。三是健全规划体系,统筹重点流域、近岸海域、近海陆域等相关规划,以入海河流治理和海岸带保护为抓手,全面改善流域、区域、海域环境质量。四是建立陆海统筹的行动体系,重点整治黄河口、长江口、渤海湾、杭州湾等河口海湾,并在沿海城市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

十、编织环境管理的“天罗地网”

一是划分监管网格。针对违法排污屡禁不止、部分区域排污不降反增、部分小沟小汊污染加重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水十条》提出,各市、县应自2016年起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即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监管网格,逐一明确监管责任人,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划分监管等级,采取差别化监管措施,并向社会公开。

各地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河北省在172个县(市、区)、30个开发区、2千多个乡和5万多个行政村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上下级网格之间、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层层签订监管目标责任状。保定市发放了环境责任监督联系卡,确保任务到人、到污染源。湖北荆门市将漳河水库周边30多个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聘为义务监督员,组建了漳河流域生态环保村级网络。

二是明确水体单元。控制单元以自然水系控制断面为节点,统筹汇水范围内的各行政区,既能兼顾自然水系完整性,又能分清行政责任,避免了跨界纠纷,在我国淮河、海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任务项目统筹安排、资金及政策优化配制、工程分步实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表明,将控制单元断面水质与排污区域挂钩,可成为环境监管的强硬抓手。

十一、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重点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整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等工作成果,明确水体水质目标。二是逐一排查各水体单元水质状况,明确达标时限、措施任务、工程项目,并分解落实到责任主体。三是公开评估考核结果、达标方案、达标时限等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四是运用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等行政手段,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

十二、抓两头促中间,带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等要求。

为实现《水十条》提出的水质改善目标,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依法治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向水污染宣战;二是系统治理,坚持以山水林田湖为生命共同体,市场与行政、经济与科技手段齐发力,节水与洁水、水质与水量指标共考核。三是突出重点,将7大重点流域、9个重点河口海湾、3个重点区域、36个重点城市作为重中之重,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

十三、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市水体,通常指城市中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河流、河道和小型湖泊等景观水体。受规划不合理、排污集中、截污不够、流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城市水体普遍污染较重,有的甚至发黑发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也是新型城镇化绕不开的“伤疤”。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垃圾河、黑臭河共计1.2万公里,约占总长度的10%;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约占河道总数的20%;河南18个城市有34条黑臭河流,占河流总数的56.7%;广州市黑臭水体约135个,占河涌总数的58.7%。

水体黑臭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韩国首尔清溪川、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法国巴黎塞纳河等都有类似经历,但是经过整治,水质得到了改善。我国部分地区正在开展城市污染严重水体治理工作,江苏省公布了313条拟开展整治的河流名单,拟于2016年基本消除城市河流黑臭现象;浙江自2013年起,全面推进“五水共治”,逐一制定污染河道整治方案,实行“河长制”,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实践经验表明,城市污水截流及深度处理、初期雨水处理、生态堤岸建设等是主要的技术选择;开展多部门合作、依靠市场机制、加强监督执法、强化考核及信息公开等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水十条》提出,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一是坚持水质目标导向,落实截污优先、治理为本、开源增流、生态恢复、系统治理等要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建成区污水直排等瓶颈问题,制定实施“一河一策”。三是坚持工程建设与长效管理两手抓,将水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创新工程运营维护模式。四是严格考核,国家开展城市水环境状况排名,地方定期向社会公布城市黑臭水体清单与治理进程。

十四、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

当前,我国地表水及地下水复合污染事件频发,华北平原渗井渗坑污染、辽宁阜新“绿茶水”等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受污染的地表水影响了地下水;广西龙江镉污染、重庆千丈岩水库污染等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受污染的地下水影响了地表水。针对这些新情况,《水十条》创新思路,要求系统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打破“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局。

地表水与地下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影响。受水文地质条件、土壤岩石结构等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和转化,当满足水动力过程及水力梯度条件,地表水可通过河床渗漏、侧渗补给浅层地下水,并可以越流补给深层地下水,污染物也会同时进入地下水。反之,在特定条件下,地下水也可以补给地表水。

国际经验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科学有效。美国《清洁水法》要求同步改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状况,五大湖区要求每年同步提交湖泊及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欧盟充分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在《水框架指令》统一部署下,分别制定了地表水、地下水指令,要求避免彼此间的负面影响。经过治理,美欧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已得到改善。

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控制需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同步监控地表地下水污染状况,统筹环保、国土、水利等部门的地表水、地下水监测断面(井),提升环境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特别是傍河地下水开采,控制地表水污染物向地下的运移。三是在岩溶地区、京津冀等区域进行示范,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及影响,并试点开展修复。

十五、改革创新,构建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环境管理转型的总体要求,《水十条》提出,改革创新水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依法施策与市场驱动并举,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主体共治,推动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一是健全执法监管体系,锻造向水污染宣战的法治武器。构建“全覆盖、多层级、网格化、立体化”监管模式,切实提高环保部门履职能力。严格执法监督,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完善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监管体系,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严格环境司法,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完善案件移动、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建立有效保障环境权益的法治途径。

二是行政与经济手段并举,健全水污染防治约束和激励机制。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等重大制度,形成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完善价格、财政、税费、投融资等环境经济政策,培育、规范市场,壮大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因地制宜开展先行先试。

三是运用系统管理思维,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水环境质量改善涉及生产、生活各领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多方面,要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强化水环境的统一监管;要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探索实施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统筹水环境保护规划、执法、监督等各相关工作。

四是从政府一元管理走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元共治。除强调政府职责外,《水十条》要求企业严格守法、落实主体责任,并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强化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完善公众参与平台,全面激发全社会参与、监督环保的活力,优化社会治理方式。

十六、推进社会共治 水环境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有效且长效的水环境治理一定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我国水环境社会治理主要有三种形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政府治理,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治理,以社会舆论、社会道德和公众参与等为主要特征的公众推动。

政府与企业是水环境治理的博弈方。一方面政府掌握了绝大部分环境治理信息、资金及技术等资源,企业难以获得相关信息,导致发生水污染事件时,人们往往归咎于政府监管不力。另一方面事权界定不清,越位与缺位并存,本应由企业承担的治污责任过多地由政府承担,而应当由政府承担的公共需求又难以满足,导致公众不理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并产生抱怨。

《水十条》提出了“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一方面,强调政府、企业和公众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公众和企业不仅仅是“参与”和“配合”,更需要积极主动地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必然趋势。社会共治模式下,政府是“掌舵者”,重在倡导、规划、协调、监督;企业是污染物的主要产生者、治理者,重在开发和运用节水环保产品、技术;公众是参与主体,更是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者。

推进社会共治,一是推动环境服务第三方治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可将部分治理事务“外包”给社会或企业等第三方,政府制定规则、强化服务,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二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应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各级政府间、政府与社会间,政府、企业与公众间的参与机制。三是完善水污染防治信息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弱市场失灵,为企业环保治理、环保产业发展、社会公众参与提供支持,借助公众力量监督企业环境行为。三

国外案例篇

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整治案例:

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仅1987—1988年,总收入就高达6亿英镑,其中日常支出4亿英镑,上交盈利2亿英镑,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治理效果

泰晤士河水质逐步改善,20世纪70年代,重新出现鱼类并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无脊椎动物达到350多种,鱼类达到100多种,包括鲑鱼、鳟鱼、三文鱼等名贵鱼种。目前,泰晤士河水质完全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

二、韩国首尔清溪川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清溪川全长1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首尔市,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20世纪4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后来又实施河床硬化、砌石护坡、裁弯取直等工程,严重破坏了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流量变小、水质变差,生态功能基本丧失。50年代,政府用5.6公里长、16米宽的水泥板封盖河道,使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成为城市下水道。70年代,河道封盖上建设公路,并修建了4车道高架桥,一度视为“现代化”标志。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本世纪初,政府下决心开展综合整治和水质恢复,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疏浚清淤。2005年,总投资3900亿韩元(约3.6亿美元)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竣工,拆除了河道上的高架桥、清除了水泥封盖、清理了河床淤泥、还原了自然面貌。二是全面截污。两岸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送入处理厂统一处理,并截流初期雨水。三是保持水量。从汉江日均取水9.8万吨,通过泵站注入河道,加上净化处理的2.2万吨城市地下水,总注水量达12万吨,让河流保持40厘米水深。

(三)治理效果

从生态环境效益看,清溪川成为重要的生态景观,除生化需氧量和总氮两项指标外,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韩国地表水一级标准。从经济社会效益看,由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周边房地产价格飙升,旅游收入激增,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投资的59倍,附加值效益超过24万亿韩元,并解决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三、德国埃姆舍河

(一)水环境问题

埃姆舍河全长约70公里,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工业区,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其流域面积865平方公里,流域内约有230万人,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该流域煤炭开采量大,导致地面沉降,致使河床遭到严重破坏,出现河流改道、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况。19世纪下半叶起,鲁尔工业区的大量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水遭受严重污染,曾是欧洲最脏的河流之一。

(二)治理思路与措施

一是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流域内城市历史悠久,排水管网基本实行雨污合流。因此,一方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将城市污水和重度污染的河水输送至两家大型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直排现象。另一方面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单独处理初期雨水。此外,还建设了大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以及雨水净化厂,全面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

二是采取“污水电梯”、绿色堤岸、河道治理等措施修复河道。“污水电梯”是指在地下45米深处建设提升泵站,把河床内历史积存的大量垃圾及浓稠污水送到地表,分别进行处理处置。绿色堤岸是指在河道两边种植大量绿植并设置防护带,既改善河流水质又改善河道景观。河道治理是指配合景观与污水处理效果,拓宽、加固清理好的河床,并在两岸设置雨水、洪水蓄滞池。

三是统筹管理水环境水资源。为加强河流治污工作,当地政府、煤矿和工业界代表,于1899 年成立了德国第一个流域管理机构,即“埃姆舍河治理协会”,独立调配水资源,统筹管理排水、污水处理及相关水质,专职负责干流及支流的污染治理。治理资金60%来源于各级政府收取的污水处理费,40%由煤矿和其他企业承担。

(三)治理效果

河流治理工程预算为45亿欧元,已实施了部分工程,预计还需几十年时间才能完工。目前,流经多特蒙德市的区域已恢复自然状态。

四、法国巴黎塞纳河

(一)水环境问题

塞纳河巴黎市区段长12.8公里、宽30-200米。巴黎是沿塞纳河两岸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市区河段都是石砌码头和宽阔堤岸,三十多座桥梁横跨河上,两旁建成区高楼林立,河道改造十分困难。20世纪60年代初,严重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崩溃,仅有两三种鱼勉强存活。污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上游农业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二是工业企业向河道大量排污;三是生活污水与垃圾随意排放,尤其是含磷洗涤剂使用导致河水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四是下游的河床淤积,既造成洪水隐患,也影响沿岸景观。

(二)治理思路与措施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截污治理。政府规定污水不得直排入河,要求搬迁废水直排的工厂,难以搬迁要严格治理。1991-2001年,投资56亿欧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提高了30%。

二是完善城市下水道。巴黎下水道总长2400公里,地下还有6000座蓄水池,每年从污水中回收的固体垃圾达1.5万立方米。巴黎下水道共有1300多名维护工,负责清扫坑道、修理管道、监管污水处理设施等工作,配备了清砂船及卡车、虹吸管、高压水枪等专业设备,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进行管理维护。

三是削减农业污染。河流66%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化肥施用,主要通过地下水渗透入河。巴黎一方面从源头加强化肥农药等面源控制,另一方面对5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改造。但硝酸盐污染仍是难以处理的痼疾。

四是河道蓄水补水。为调节河道水量,建设了4座大型蓄水湖,蓄水总量达8亿立方米;同时修建了19个水闸船闸,使河道水位从不足1米升至3.4-5.7米,改善了航运条件与河岸带景观。此外还进行了河岸河堤整治,采用石砌河岸,避免冲刷造成泥沙流入;建设二级河堤,高层河堤抵御洪涝,低层河堤改造为景观车道。

除了工程治理措施外,还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一是严格执法。根据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不断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如2001年修订《国家卫生法》要求,工业废水纳管必须获得批准,有毒废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并开展自我监测,必须缴纳水处理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现象。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预算拨款外,政府将部分土地划拨给河流管理机构(巴黎港务局)使用,其经济效益用于河流保护。此外,政府还收取船舶停泊费、码头使用费等费用,作为河道管理资金。

(三)治理效果

经过综合治理,塞纳河水生态状况大幅改善,生物种类显著增加。但是沉积物污染与上游农业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说明城市水体整治仅针对河道本身是不够的,需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

五、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

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欧洲第二长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地处其中游。维也纳多瑙河综合治理开发,形成了一套现代化的河流综合治理和开发体系,即在传统治理理念基础上突出“生态治理”概念,并运用到防洪、治污、经济开发等各个领域。主要措施包括两方面:

一是建设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植物群落和储水带,是维也纳多瑙河治理和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在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模拟自然状态,建成无混凝土河堤或混凝土外覆盖植被的生态河堤。

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使用。维也纳周边山地和森林水资源丰富,其城市用水99%为地下水和泉水,维持了多瑙河的自然生态流量。维也纳严禁将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多瑙河,废污水由紧邻多瑙河的两座大型水处理中心负责处理,出水水质达标后,大部分排入多瑙河,少部分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此外,严格控制沿岸工业企业数量并严格监管。

第二篇:水十条解读

水十条解读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解读“水十条”。我将从:什么是水十条,它包括那些内容,由来及背景,它的影响,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关系,治理目标及对未来的展望对水十条做一个简略的解读。

一、什么是水十条

2015年4月16日上午,环保部官网头条推出“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这里提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水十条”共10条35款238项具体措施,明确了未来中长期的水体治理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它由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海洋局等部门共同编制。

二、水十条包括那些内容呢?

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造纸、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和水资源费等收费政策;健全税收政策;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促进多元投资等。

三、水十条的由来及背景

根据环保部提供的解读资料,首先是水环境质量差。目前,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负荷大,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远超环境容量。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仍有近十分之一(9.2%)丧失水体使用功能(劣于Ⅴ类),24.6%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比例为15.7%。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再者,水环境隐患多。全国近80%的化工、石化项目布设在江河沿岸、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仍有违法排污、交通线路穿越等现象,对饮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另外,突发环境事件频发,1995年以来,全国共发生1.1万起突发水环境事件,仅2014年环境保护部调度处理并上报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因水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国内外反应强烈。

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指出,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也关系食品安全,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水污染宣战,拿出硬措施,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防止“反弹”的机制,以看得见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四、水十条由此带的影响有那些?

1、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将增加污水处理设施

2、高污染企业及十小企业将被搬迁及关停

3、黑水臭水现象将明显改善

4、生产和推广节水器具

5、优先使用再生水

6、阶梯水价制度,多用水要加价,特别是工业、农业超额用水

7、污水处理费要涨价

8、城市饮用水安全信息向社会公开

9、清理饮用水污染源

10、举报水污染将给予奖励

五、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关系

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各市、县应自 2016年起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切实落实“一岗双责”。每年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作为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

六、水十条对未来的展望

实施《水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增加2.3%,根据环保部的分析,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将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超过1.4万亿元,间接带动约5000亿元,共计可以带动1.9万亿的环保投资需求。随着投融资、建设管理等模式创新,将持续提升相关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七、水十条治理目标

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八、存在的问题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分析,“水十条”彰显了新一届政府治理水体污染的更大决心和力度,在制定严格环保目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制约水体污染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

以上是对水十条的简略解读,谢谢大家!

2015年11月3日

第三篇:水十条解读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杨维汉、崔静、余晓洁、于文静)“大气十条”落地一年半后,“水十条”重磅来袭。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35项具体措施,把政府、企业、公众攥成一个拳头,向水污染宣战。

记者梳理出十大关键词,并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常纪文、副研究员张亮,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等专家,帮您速解“水十条”。

关——“十小”企业将全部取缔

【条文】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解读】“水十条”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问题看得透,症结把握得准。随着新环保法、“大气十条”、“水十条”的实施,地方和企业会发现污染环境的成本越来越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就会被重罚,甚至被取缔。

治——整治十大重点行业

【条文】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此外,“水十条”还对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和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等作出要求。【解读】在污染严峻的局面下,就得用“重典”。用最“强悍”的制度和机制,实现整治水污染的目标。十大重点行业的整治,表面看是治标,实际更是治本,是生态建设淘汰落后、污染产能,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除——清除垃圾河、黑臭河

【条文】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15年底前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于2017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解读】水体黑臭,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有的省垃圾河、黑臭河约占省内河流总长度的10%以上,有的城市黑臭水体能占到河流总数的58.7%。“水十条”就是要解决污水直排等瓶颈问题,并要求地方定期向社会公布城市黑臭水体清单与治理进程,将水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

禁——禁养区内不能有养殖场

【条文】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解读】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也由于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且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化肥、农药要减量使用,农膜、秸秆要做无害化处理。调——实施“阶梯水价”倒逼节约用水

【条文】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2020年底前,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

【解读】按通常使用的水费支出占比收入比这个指标衡量,我国城市普遍在0.5%至1%之间,而发达国家的比例约占1%至1.5%。必须加快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通过价格杠杆的手段,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倒逼节约用水。具体来说,要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逐步拉开一二三档水价的差距。水价调整要循序渐进,把握好调控幅度和节奏,不能影响居民生活。

保——从水源到“水龙头”无忧

【条文】定期公布饮水安全状况,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对江河源头等水质较好的水体保护;重点整治长江口、珠江口、渤海湾、杭州湾等河口海湾污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解读】人民群众对饮用水安全高度关注。“水十条”聚焦千家万户的水缸、水龙头,强调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将7大重点流域、9个重点河口海湾、3个重点区域、36个重点城市作为重中之重,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势必将使人民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水污染防治取得的实效。

责——因水可能被摘“乌纱帽”

【条文】国务院与各省区市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将考核结果作为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对未通过考核的,要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对有关地区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

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和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解读】“一岗双责”是对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的环保要求,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水污染防治尽职尽责。考核是对地方政府的强力约束,治水不利,轻则影响资金分配,重则会被约谈,甚至追究违法违纪责任。“水十条”规定很严厉: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会终身追责。

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条文】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严控地下水超采。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提高用水效率,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

【解读】新时期治水思路中首先就是“节水优先”。“水十条”特别对地下水超采进行部署。华北地区是最大的地下水超采区,引起天津等地地面沉降,必须大力整治。今后落实节约用水,应该在完善市场价格杠杆、完善取用水计量监测设施、加强公众水情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

晒——给排污企业和最差城市“亮牌”

【条文】加大执法力度,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同时,综合考虑水环境质量及达标情况等因素,国家每年公布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解读】近年来,违法排污事件屡见不鲜,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处于经济发展考虑,环保履责不到位,甚至充当排污企业的“保护伞”。“水十条”要求定期公布环保“红黄牌”企业名单,并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有利于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强大震慑,形成齐抓共管排污企业的新局面。

奖——“以奖促治”找到“领跑者”

【条文】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可给予举报人奖励。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

【解读】处罚是一方面,对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应当奖励,并且应该通过个人和单位树立“标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促进水污染的治理。(参与采写:吴晶晶、关桂峰)

第四篇:十八大精神解读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十八大精神解读

一、大会召开时间:2012年11月8日

二、大会主题: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大会议程:

审议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选举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四、过去五年成就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5、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6、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7、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8、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9、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10、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五、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3、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4、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六、主要贡献

十八大的18个关键词

1、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这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成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最突出的贡献。同时,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

2、收入翻番

《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这里强调的两个发展指标,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

3、生态文明

《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当前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以往可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

4、海洋强国

《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5、文化强国

《十八大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在文化生产力基础上的新思考。只有不断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才能有效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大国、强国。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6、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7、依法治国

《十八大报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解决,但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必须放在重点位置上来努力加以解决。

8、政治清明

《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里进一步强调,预防腐败、反对腐败,必须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但并不是加强了纪检工作就能防止腐败,还要从风气、文化、环境等方面综合治理,不能让环境的评价规则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应该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有责任感,都应该为建设清明的政治而努力。

9、建成小康

《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10、两个凡是

《十八大报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指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论述表明,今后我们党将进一步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这对于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同时,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这将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夯实我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们党的执政基础。

11、三个自信

《十八大报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里所强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日趋丰富成熟,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增强自信,同时保持时刻自省,才能在世界发展大潮中站得更稳、走得更好。

12、三个公平

《十八大报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13、四大危险

《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四大危险”是总书记同志继去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出的警示,并且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因为在取得巨大成绩的面前,部分党员干部容易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情绪,导致在工作中思想涣散、精神懈怠,发展下去,就会严重损坏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战斗力。

14、五位一体

《十八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要求。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15、百年目标

《十八大报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总书记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16、共享尊严荣耀

《十八大报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中指出:“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共享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中,共享荣耀,是成果、也是权利;共享尊严,还要讲责任、付出和承担,这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

17、代表提案制

《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保障党员主体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这是继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完善措施。今后,党代会代表对党的大政方针等,都可以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将促使党内民主向新的高度迈出坚实一步。

18、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十八大报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中央八项规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要求: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一、时间:2013年11月9日至11月12日

二、主题:全面深化改革

三、主要贡献: 21个关键词

第1个关键词:新起点和自信心。过去35年的改革开放,无论从思想认识、国家体制,还是从思维方式及现实举措,都已经遇到很多瓶颈和困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环境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都陷入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困扰之中。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强势突围”。因此,新一届中国执政集团,必将大胆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新起点,将从思想、体制和制度层面,优化并打造一个新的改革发展的平台,着眼于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断增强执政党领导改革开放及各项建设事业的自信心(三个自信)。

第2个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尽管近几年来,海内外民众,对于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多有责备,而且新一届执政集团也深

刻认识到作为执政党,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就目前中国客观局势而言,唯有中国共产党有条件、有资格、有能力统揽改革大局。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从改善和强化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角度强调: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执政党能够肩负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3个关键词:民主政治。近十多年来,中国公众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较长时间里,执政集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策略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因此导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各个方面。现在看来,这个问 题已经无法回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注入新的、既与时俱进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容和举措。不少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不会涉及“民主政治”问题,但有迹象表明,新一届执政集团可能会开明地正视这个问题,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方向和事宜的举措。

第4个关键词:社会活力。由于中国持久的经济改革,一致是党和政府强势领导和主导,而且改革开放带来的诸多成果,广大民众没有得到公平的分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很多方面极大低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导致广大民众,对于党和政府倡导的很多事情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活力,人民大众在很多时候要么麻木不理、要么袖手旁观。任何国家治理的伟大创举,如果失去民众的关注和参与,注定很难成功。因此,如何激发民众的热情和活力,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直面应对的一个问题。而最有效的举措则是:一方面“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设计和实施全新的改革,另一方面大幅度减少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通过完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实现民众创业、就业和发展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机会的公平均等,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各阶层民众的积极性。

第5个关键词:改革目标。既然要从新的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走出目前困局,步入新一轮健康的增长期,那么今后十来年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其实,“市场化”的大方向已经敲定,“到2020实现向康”的大目标也已明确,但是更加具体的实施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是什么呢?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公众展示的改革方案,提出了这样的基本思路:新一届执政集团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建议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即2013年至2014年的近期改革、2015年至2017年的中期改革和2018年至2020年的远期改革。这大致告白了十八届三 中全会的意图。

第6个关键词:行政审批。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政府贪权揽权,以“行政审批”代替了市场机制,才导致改革夹生饭越做越多;虽然自朱镕基主政开始,就一直强调要精兵简政和减少行政审批,结果却是越减越多过、越改越乱,其根本问题在于政府的权太大、钱太多。在旧的改革模式已经没有多大回旋余地的情况下,执政党和政府就必须跟自己玩狠的,真心实意地简政放权---只有把该交给市场的和民间的事情交出去,才能真正做到减少行政审批。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严肃地阐述减少行政审批问题,并可能确定“通过减事达到减员的目的”的思路,此举的最大好处是给政府卸载减压。可以预见,此次会议之后,以减少行政审批为起点的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将由表及里,自上而下地铺开。“抓住当前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各项职能转变,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运作透明度,尽快使依法行政取得实质性进展。”无疑体现了高层的基本思路。

第7个关键词:市场化。虽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已经敲定,但是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市场化”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有效举措是什么,人们还不大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不利已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将会逐步拆除,一切不利于市场化的毒素也会逐渐被排处。比如:在打破国有资本垄断、解除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减少政府过渡参与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提出原则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分步骤实施的改革举措。

第8个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无疑是今后十多年中国改革发展预案中的“重头戏”,虽然去年以来,社会各个方面对此议论和争辩颇多,意见很分散。可以看出,李克强政府内阁已经认识到城镇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会客观地权衡从利弊两方面权衡得失,但是稳健推动这项改 革的信心是坚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必然会对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阐述,并提出有效稳妥的改革思路、原则和意见。

第9个关键词:国企改革。一直以来,不少人总是把国有经济问题首先当做政治问题来看待,但任何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市场运行法则,否则,国民经济结构必然扭曲。在最高决策层已经敲定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大前提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必然要直面对待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和发展命运问题。但是,国有企业角色特殊且内在问题积存已久、十分顽固,只能采取渐进策略并逐步消解。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不会有过激的大尺度的举措,一方面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定方向、定调子、定策略,另一方面会提出审慎安全的改革要求,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可能是:改革方向市场化、国有资产资本化、管理运营公司化、公司股权多元化、股权交易市场化。当然,中央层面的国企与地方层面的侧重点不一样,真正关乎国家安全、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层面;而地方政府则是围绕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政府财政投入的肥差项目,掌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控着一批地方国企。因此,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

地方政府,其痛点不大一样。其实,李克强先生前不久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意味着,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第10个关键词:土地改革。中国35年改革开放,实际上一直没有破解或者说是回避了“土地产权”问题,由此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都根源于土地。土地是最核心经济资源,如果这一核心经济要素缺乏市场流动性,就谈不上市场经济。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就没有彻底的市场经济,也就没有健康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基础;没 有彻底的土地产权的确权与交易,城市产业资本和产业力量就不会“死心塌地”地流入农村,城乡经济发展的沟壑就很难被填平。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不得不直面应对土地产权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很显然,现阶段土地改革不大可能“一步到位”,但至少会在“回避土地私有化”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取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和有效配置的改革举措。比如:完善和优化土地产权制度,健全和优化规范、公平、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研究并审慎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登记及交易制度,研究出台能够化解基于土地的诸如“小产权房”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策略和政策,建立并实施基于土地财产税制度,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相得益彰”的土地资源管理与配置规则,完善土地立法,等等。

第11个关键词:劳动就业及社会养老。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民生与政务,如何有效解决劳动就业和构建运行好一个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已经成为困扰执政集团的一大难题;已经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和此类麻烦越来越大的美国,给中国最大的教训应当是:国民养老制度的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构架设计及运行机制建设,一旦预埋了隐患,必将为今后的国家治理事

务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为执政安全,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不能不客观对待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及现实困难,可能会采取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统筹考量的策略审慎对待。正如习近平前不久所言:“就业问题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现在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非常重视,正研究措施。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内容上要多样,财力上要倾斜,全社会一起努力。”

第12个关键词:反腐败及官员个人财产。虽然今年以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的反复策略,民众终于看到了新一届执政集团取信于民的决 心,但是海内外就“公开官员个人财产”问题言辞尖锐,甚至越来越多的民众“揪住”这个问题不放,认为不公开官员财产就不是真心反腐败;而相当一些而体制内中高层人士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争议。在不少人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恐怕不会触及这个问题,但是有迹象表明,此次全会将对这个问题作出阐述和要求,而且公布官员个人财产问题,将会与完善公务员收入及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阶层公务员的收入和“好处”放到明处,接受公众监督。同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岗位权责,减少政府官员自由裁量权,构建“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的防腐机制。可以预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官员公布个人财产的进程会逐步加快。

第13个关键词:生态文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失范无序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和世界造成的最大伤害,不仅破坏了中国城乡民众的生存生活环境,也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对此,全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经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给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伤害。因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可能的思路和举措将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是:确定中国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构架、思路和举措,一方

面从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入手,着眼于的生态机制生态机制建设,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和强制性处罚刑罚措施;另一方面,提高并逐步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从生态教育、行为习惯、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倡导约束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行为举措。

第14个关键词:勤俭节约。近年来,从官坊到民间,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司空见惯,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财富,也受到国内外民众的鄙视和责备。特别是官员和富豪阶层的奢靡之风,极大地败坏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央制定下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 例》,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严肃地重申这一问题。

第15个关键词:创新驱动。从长远看,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僵化的体制和诸多腐败因素,导致伪科学、假科技、劣质人才,以多种形式掩盖在科技进步的大旗下,偷食国家财力。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机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间机构,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机构,政府以多种形式和方式,投入到科技进步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大,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却非常稀少。说到底,中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创新驱动”的科技进步机制。对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进步及各项改革开放事业,并可能提出若干策略性建议。比如: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完善政策激励及考评机制,增强全社会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16个关键词:打破垄断。客观地说,现阶段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异常沉闷、喘不过气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资本垄断日益加剧而自身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竞争机能逐渐弱化的结果。如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不正视和设法逐步破

解这个问题,其他方面的改革将无从谈起。可以预见的举措将是:重新界定国有资本职能、并推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融合,使国有资本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一方面,强调国有资本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等领域的角色和运行方式;另一方面,逐步引导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具体实现方式上们可以借鉴海内外好的经验。于此同时理顺国有资本与财政的关系。

第17个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整个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的真个金融系统,所掩盖的问题、矛盾和危险因素越来越大,金融业已经 学了西方金融业一些坏习惯,也滋生了不少自身的坏毛病。虚假的金融业的繁荣与萎靡的实体经济,形成明显比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金融业的改革定位、力度、策略,一直“犹豫不决”的态度。这种局面,已经导致整个金融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服务和推进功能。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重点就金融改革定调和提速。比如在开放商业银行准入门槛、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步伐、推动区域中小股份制银行建设与发展、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当有所触及。

第18个关键词:财税改革。中央与地方日益“紧张”的利益冲突,迫使中央必须加快财税改革。上一轮的分税制改革,直接导致中央财政大大“挤兑”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被迫“学坏”,通过权力以各种方式“敛财”。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财源拮据,陷入深度债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十八届三中全会,应当对此项改革定调。有消息称,新一轮财税改革将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特别是针对现存的政府事权不清、收支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问题,出台跟切合实际的、适度向地方倾斜的改革举措。与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此同时,将调整和优化税源结构,研究和实施切合中国实际的房产税征

收政策。

第19个关键词:公平公正。越来越多的现象证明,形形色色的不公平、不公正,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广大民众对社会、对政府高涨的怨恨情绪,主要归因于政策、机会、公共资源分享、生存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公平,特别是对司法不公的埋怨。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应当会特别强调,党和政府将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构建公正公平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并优化全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的分配机制。

第20个关键词:自贸区。中国改革开放首先发迹于引进外部资 本、技术、智力和经验,可以说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奠定了中国开个开放的基础。但是,面对日趋强烈的全球化态势和日益广阔的全球市场,中国必须加快外贸体制改革,以更有效的策略把握全球化机遇和获得全球化能量。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和策略,虽然尚未被很多人认知,但新一届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及后续助理策略无容置疑。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针对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展及未来自贸区建设发展的政策,表明中央的态度和意见。

第21个关键词:户籍改革。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无疑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产物,这项政策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时期,这项制度不仅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限制了很多经济要素的流动,而且导致极大的歧视和不公。其实,对于户籍制度的危害性和改革去除它的必要性,党内外多数人士早已经认识的非常透彻,但是由于诸多“难言之隐”,一直没有有效实施,民众因此呼声很高。既然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推出系统性的改革方案,那么逐步铲除户籍管束制度,将是一大亮点。

太石学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资料

本周自学内容安排:

1、中发(2013)4号《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

2、中办发(2014)4号《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3、甘发(2013)5号)《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在全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第五篇: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

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键词

2009年10月13日 13:36:09 来源:半月谈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

【Email推

荐: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一幅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路线图。

关键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决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特别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有关专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一种严峻、真切、现实的考验。既然是考验,就有一个能不能合格、及格的问题,也就有一个对外部环境是否知己知彼的问题。为此,《决定》首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将其具体化。

《决定》特别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全会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更为意味深长的是,全会把善不善于学习,作为执政党能不能够保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决定性因素”这5个字。

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决定》作出了详细部署,强调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

同时,《决定》首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关键词:推进党内民主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四中全会重申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同时,也着重指出,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

《决定》提出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强调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说,这显示出党内民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基层为重点实行渐进式改革。许耀桐说,党内民主要强调民主集中制,首先强调党员的主体地位,保证和落实党员的权利。党员的权利包括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控告权、申诉权、辩护权、检举或揭发权、罢免权、保留意见权等等。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对党的各级干部的批评权、选举权、罢免权。这“三权”至为重要。党内生活正常不正常,与这“三权”的实际情况执行得怎么样,实行得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决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设计和安排,如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关键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说,《决定》首次提出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强调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求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决定》首次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这一提法不仅新颖,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决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鲜明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如何通过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决定》作出了明确而又令人振奋的部署,指出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其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表述让人们对人事制度改革充满了期待。《决定》特别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党建专家说,我们党曾经提出过“才德兼备”“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等,但在党的全会文件强调“德才兼备”的同时,鲜明地强调“以德为先”,这不仅是第一次,而且表明党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新要求。

对于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决定》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关键词: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腐败问题,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决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明确突出了“改革”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决定》提出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

《决定》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颇有新意。

关键词: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决定》指出,当前党内一些不良风气,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党建专家说,《决定》连续用了三个“严重”,措辞之严厉非同寻常,可见问题之多之广之深之久,再不引起极大警觉,后果不堪设想。

《决定》指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评判之风”。(记者 孙爱东 编辑:何晏)

下载“水十条”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十条”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专家:制度化了 地方改革创新才不是“一阵风”2013年12月02日 07: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广州网上发布行政权力清单‛、‚陕西高陵官员上电视晒房‛、‚安徽宿州书记市长带头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闭幕,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决定》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次会议的重点就是深......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从“建设”到“建成”;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科学发展观‛首次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十八大报告蕴含哪些新意?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特色’的说法开始流行。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两个不走’,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

    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

    解读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近5000字,全面回答了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