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法》讲解(新)
《草原法》讲解
洮南市草原工作站
一、草原的概念、作用和现状
谈起草原,常使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景象。但是从科学上到底什么是草原呢?常常由于人们的学科不同,各自有不同的认识。《草原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这就非常明确界定了草原的概念。
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60亿亩,约为耕地的3倍),占国土总面积的41.7%。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和宁夏等省、自治区,草原总面积仅次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原面积只有0.33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草原不仅仅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抵御沙漠的前哨阵地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都发源于草原区,上中游都流经草原区。我国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占绿色植被总面积的79%,西北地区已达到85%,青海、西藏等省区都在90%以上。据科学研究表明,草原一旦被破坏,水土流失将大量增加。因此,加强西部生态建设的主体 任务就是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同时,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比较少,中科院联合全国有关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建议书》中明确提出,在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下的地区只宜种草。因此,在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时,退耕还草是科学和有效的恢复植被的措施。
我国草原大都分布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畜牧业是广大牧民基本生产方式和重要生活内容。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这些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我们洮南市草原总面积232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67万亩。全市草原可分为四类九组十型。一是山地草原类;二是平原草甸草原类;三是低洼草甸类;四是沼泽草甸类。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带地区,西北部为草山草坡,中部为洮、蛟两河冲积的平原草甸,南部多沙、碱化草原。但是从我市目前草原现状上看,全市现有草原总面积约为100万亩,剩余130多万亩草原都已处于“已垦草原”状态之中,都已经改变草原用途了。而且草原“三化”呈逐年上增状态,我市草原已经不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时代的草原,我市草原到了不得不管理、整治的时候了。
二、《草原法》的产生和发展及新《草原法》颁布实施 的战略意义
(一)《草原法》的产生和发展
《草原法》是调整有关草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草原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主要是和草原所有权相联系的。草原的所有权是一种土地所有权。在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奴隶制社会里,草原是部落公有的,由部落首领或奴隶主掌握着草原所有权。在以种植农业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草原成为可供统治者开垦的荒地,演变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掌握所有权的井田、官田和私田。在资本主义社会,草原和其他土地一样都成了商品,资本家通过购买或者租赁,就可以取得草原所有权或使用权,以经营牧场或用于其他用途。
牧场经济的生产力水平,当然远远超过了游牧经济,也超过了封建社会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这种新的生产力要求废除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的束缚。因此,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草原和其他土地一样都变成了商品,可以自由购买或租赁,通过货币这个一切权利中的权利,牧场主掌握了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草原所有权的法律形式,它保证了草原做为牧场经济需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旧中国的草原所有权,保持着奴隶制和封建制等几种社会所具有的法律形式,大部分是王公贵族、寺院的领地,少 部分为属于部落公有或牧主所有,牧民则承受着沉重的剥削。
草原的法律制度,又不限于所有权制度,还有关于开垦草原与保护草原的法律规定。翻开中国的历史,几乎历朝历代都在垦荒种粮,从商鞅变法时鼓励垦荒,“殖谷即农”,到以后的“屯田戌边”。明朝和清朝,为了和居住草原的民族盟好,曾采取过限制垦荒的措施。但到了清朝后期,则专门设制了垦荒的机构,开始时小规模的招民认垦,后来为了交付庚子赔款,制定了大规模官办垦务的办法,滥垦了不少草原。长期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有着朴素的保护草原的法律规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沿革,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草原立法,已趋于更加完备。包括有关草原保护、管理和利用,草地建设和改良,林间草地的放牧管理,牧草种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令。
(二)新中国的草原法律制度——《草原法》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1947年5月,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的内蒙古,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区,在牧区的民主改革中废除了封建特权,实行了“自由放牧,增畜保畜”,“保护牧场,禁止开垦”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使自治区的草原牧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发展。
但是,人民公社化使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经济组织和 牧民对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的草原,长期处于责、权、利分离的状态,造成了滥垦、滥牧、滥占等吃草原“大锅饭”的现象。据1975年资料记载,当时全国草原的退化(包括沙化、碱化)面积共计七亿六千多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2.89%。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牧区、半农半牧区的特点,盲目开垦破坏草原,约有1亿多亩。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在拨乱反正和调整国民经济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首先,在农村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接着在草原牧区也实行了承包责任制,解决吃草原“大锅饭”的问题和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草原法的起草工作从这一年便开始了。
1982年我国公布了新宪法,第一次明确了我国草原在自然资源中的地位。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了我国经济“是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经过全国草原工作者7年的努力工作,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诞生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的《草原法》。
在《草原法》颁布施行的前后,全国有十一个省、自治区制定颁布了本地草原管理条例或《草原法》实施细则。农 业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办法和规定,从此我国草原工作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我国第一部《草原法》的实施,对依法加强草原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草原法》二十三条规定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和满足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2002年8月23日—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草原法》(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和讨论。共有三十位委员对修改草案提出了意见。而后,全国人大组织工作组,又赴有关省、自治区进行调研和征求意见,对《草原法》(修订草案)进行充实和补充,修改后的《草原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江泽民主席发布了第八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三)新修订的《草原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这次新修订的《草原法》,认真总结了17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法律承包、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新形势下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 的需要,更有利于调动农牧民保护和管理利用草原的积极性,实现了草原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新修订的《草原法》是草原管理的基本法律,是广大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人员的行为规范,是各级政府及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监理机构进行草原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是打击草原违法行为的法律武器。新修订的《草原法》对草原的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从而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证。新《草原法》的出台,必将对加快草原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草原法》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新修订的《草原法》共有九章75条,其中第一章为总则,第二章草原权属,第三章规划,第四章建设,第五章利用,第六章保护,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与原《草原法》相比,新修订的《草原法》章节结构更加清晰、合理,内容上更加充实、全面,各项规定也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操作性。概括起来,新《草原法》主要在以下六方面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
(一)关于草原权属
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除外。国 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包括抵押、抵债、倒卖等)非法转让草原。如果违反此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象这们违法案件逐年增多。2003年安定镇友谊村为了偿还本村刘凤双的债务,经市人民法院调解的情况下,将本村四社东侧10公顷退耕还草地以抵债方式按机动地形式承包给刘凤双,抵偿刘凤双108000.00元债务。我们立案查处后立即终止了友谊村非法转让草原的行为,没收友谊村的违法所得108000.00元并处三倍罚款,并且市政府收回了该村这10公顷草原使用权。
“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使用草原的单位,应当履行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我市草原使用权除被市政府依法收回三块草原使用权以外,全部归各行政村所使用。“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核发使用权证,确认草原使用权。”我们2002年开始至如今已对部分草场核发了草原使用权证,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草原普查,普查完毕将要对所有草原核发草原使用权证书。
(二)关于草原的承包经营与承包经营权的转让 我国80年代实行草原承包以来的实践证明,实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将人、畜、草基本生产要素统一于家庭经营之中,有利于调动广大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稳定党在牧区的政策、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保证草原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减少草原承包纠纷,规范草原承包工作,新《草原法》对草原承包的主体、承包经营期内进行调整的原则和条件、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承包双方的权力和义务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为了规范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新《草原法》还明确规定了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原则、转让的条件等内容。
(三)、关于草原建设
长期以来,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对草原只求索取,忽视建设的现象十分普遍。尽管近几年国家对草原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草原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由于我国草原面积大,历史欠帐多,投入仍明显不足,草原建设速度仍然赶不上草原退化的速度。因此,新《草原法》对草原建设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一是规定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对草原建设的投入,并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草原;二是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支持草原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人畜用水条件、加强草种基地建设、做好防火准备工作、安 排草原改良、人工种草和草种生产资金等方面的职责;三是规定国家鼓励与支持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开展草原围栏、饲草饲料储备、牲畜圈舍、牧民定居点等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四是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草原组织专项治理,并规定大规模的草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国土整治计划。
(四)、关于草原利用
目前,我国草原利用中普遍存在着利用方式不合理、超载过牧严重、草原利用失衡等问题。同时,非牧业建设征占用草原的审批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征占用草原逐渐增多。为了使草原得到合理的利用,新《草原法》规定,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采取措施保持草畜平衡;实行划区轮牧,均衡利用草原;提倡牲畜舍饲圈养,减轻天然草原的压力;割草场和野生草种基地实行轮割轮采。为了规范非牧业建设征占用草原和临时占用草原的管理,新《草原法》规定了建设征占用草原、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及临时占用草原的必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审核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都按非法使用草原论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依据职权责令退还非法使用的草原,限期拆除在非法使用草原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草原植被,并处草原被非法使用前三年平均产值六倍以上十二倍以下的罚款。
(五)、关于草原保护
针对目前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新《草原法》强化了对草原的保护,规定了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禁止开垦草原制度、禁牧和休牧制度等草原保护制度。特别是在禁止开垦草原制度中,加大了处罚力度,其第六十六条规定“非法开垦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禁止在生态恶化或者生态脆弱的草原上采挖野生植物,在草原上采土、采砂、采石等作业活动的管理,在草原上种植牧草或者饲料作物的监督管理,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的管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此外,为加强草原防火和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新《草原法》还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草原火灾的防扑工作和草原鼠、虫病害及毒害草防治的组织管理工作。
(六)关于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目前,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非法开垦草原以及其他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对草原生态造成恶劣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切身利益。而原《草原法》对法律责任规定得比较原则,对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针对这一问题,新《草原法》在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方面作了较大的补充和完善,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监督检查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并对监督检查工作做了规范。同时,对各种应当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增加了处罚的种类,加大了处罚力度,并注意了与刑法的衔接。
四、草原保护建设和实施草原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退化草原已成为沙尘暴、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 目前,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开垦了1930万公顷草原,其中有一半已经撂荒成为沙地。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遥感调查,1986—1996年10年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四省区的35个县开垦了174万公顷草原,其中近一半被撂荒沙化。由于开垦撂荒,草原退化、沙化,植被覆盖度降低,裸露地表增加,致使沙尘暴、扬沙与浮尘天气频繁发生,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例如2000年13次袭击北京的沙尘暴和扬尘天气,其沙 源大都来自蒙古中部干旱荒漠草原区和河北坝上的半干旱草原区。同时,由于草原植被覆盖度下降,蒸发量增加,草原涵水功能减弱,致使水土流失加剧。据监测,1999年西部草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230万公顷,来自草原的泥沙已占长江宜昌站泥沙量的35%。
(二)由于人口增加,生产方式落后,草原超载和过度利用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牧区人口成倍增长,使北方干旱草原地区人口密度达到11.2人/平方公里,是国际公认的干旱草原区生态容量的2.24倍。受人口急剧膨胀的影响,加之草原牧区生产方式落后,草原牲畜数量急增。从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内蒙古牲畜增长2.6倍,新疆增长1.84倍,青海增长1.56倍,甘肃增长1.72倍。草原长期超载过牧,使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产力和覆盖度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目前,我国退化草原的面积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原质量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初比较,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了30%—50%,载畜能力大大降低。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滥挖、滥采、滥割(简称“三滥”)草原药用与经济植物,在草原非法采矿、淘金活动,使草原植被破坏雪上加霜,水土流失与冲刷加剧,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部分地区草原已经到了 难以自我修复的程度。
我国草原牧区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的牧区共发生大、中雪灾60多次,重大旱灾26次,每年受灾面积约500万公顷以上,近40年来,因灾死亡牲畜2亿(头)只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300亿元。近几年来,我国西北部地区每年春季都发生沙尘暴,1993年5月,特大沙尘暴席卷西北大部分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约10亿元左右。我国北方和西部牧区草原鼠虫害十分严重,每年鼠虫害发生面积都在2000万公顷以上。防治面积仅占鼠虫害发生面积的16%,青海高原鼠害严重的地方每公顷草原害鼠达1000—2000只。草原虫害发生也日趋严重,以往很少甚至不发生蝗灾的草原也遭到了蝗灾的袭击。近几年,北方草原持续干旱,给牧区畜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据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调查,由于草原退化,加上连续几年的旱情,草原上大风和沙尘暴肆虐,千里草原一片枯黄。地方财政困难,牧民多年的积蓄已经耗尽,许多牧民靠贷款维持生产、生活。“三无户”、“特困户”和“返贫户”大量增加。
(三)草原保护建设速度严重滞后
近年来,国家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有所增加,但由于草原面积大,历史欠账太多,投资严重不足。1978—1999年,中央累计投资草原建设资金仅21亿元,平均每年每亩 不到2分钱。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草原的投资力度,2000—2002年国家共投入中央财政债券资金20亿元,但平均每年每亩也仅0.1元钱。牧区大多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和广大牧民南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草原生态建设,全国几十年累计保留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原的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3%。草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严重“透支”状态。草原生态环境仍然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远不足以抑制草原急速的退化的趋势,急需建立国家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四)现行草原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草原保护管理的需要
现行草原法制定于1985年,受当时认识和立法条件上的限制,一共只有比较原则的23条规定,实践中出现的前述一些问题在现行草原法中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草原保护、管理和建设的需要,以及改革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此外,现行草原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也比较原则,对破坏草原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草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一些地方领导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受利益驱使,只顾短期利益,对草原资源和草原生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违法乱占、滥垦草原、超载放牧等现象仍很严重。草原监理部门是国家保护、管理草原的主要力量,承担制止乱开滥垦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进行草畜平衡核定、草原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经费缺乏、手段落后,草原监督管理工作薄弱,各种侵占和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草原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时遭围攻甚至致伤事件时有发生。
五、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草业发展的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贯彻与实施、退耕还草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实、种植业结构调整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实施等,都为草业生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以来,优质畜产品国内市场的大量增加和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对草业的需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对草产品的大量进口,为我国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遇。
根据《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要把西部“三化”草原列入生态省建设重点,2001—2005年建设基本草场和治理“三化”草场各3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50万亩,2006—2015年将有更大步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的草业企业也发展很快,省畜禽总公司草业公司、农科院吉农草 业、大安、宏日、绿源等草业企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草业是一项新型的产业,国内起步较早的北京顺义、昌平、通州已形成了数万亩集中连片的苜蓿基地;河北沦州地区的黄骅市正在实施小麦、苜蓿和经济作物三三制的“三元结构”;山东的无棣、东营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苜蓿草产品出口基地,沈阳大丰草业公司,在法库、康平建立了的10万亩的苜蓿基地,产品全部销往韩国,尚不能满足要求。西北和华北地区的许多省区,苜蓿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草产品加工向尝试和广度发展。
我省草业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具有较大的优势。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启动,把草业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西部盐碱地治理投资达1.6亿元,治理面积近300万亩。中部农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种植苜蓿恢复地力,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识。国内外市场对草产品的大量需求,我省又具有对日、韩出口的地域优势。特别是我省畜牧饲养业的蓬勃发展,禁牧舍饲和打造精品牧业,都需要草业做为坚强后盾。因此,我省草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草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组织协调,而且更需要周密的计划调度、资金投入、技术集成和市场营销多部门的协作,才能取得较理想的“三个效益”,所以草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第二篇:草原法题库
《草原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于()开始施行。A.1985年6月18日 B.1985年10月1日 C.2002年12月28日 D.2003年3月1日 2.确认草原权属适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3.任何单位和个人享有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的权利。
A.监督、检举和控告 B.监督、控告和报复 C.监督、打击和处罚 D.控告、检举和处罚
4.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有草原,由()。A.县级草原监理机构登记,核发使用权证,确认草原使用权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核发使用权证,确认草原使用权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核发所有权证,确认草原所有权 D.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核发使用权证,确认草原使用权 5.在草原承包经营期内对个别草原承包经营者承包使用的草原进行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牧)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以上村(牧)民代表同意。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二分之一 D.四分之一 6.草原承包者转让草原承包经营权应当经()同意。A.承包方 B.草原监理部门 C.发包方 D.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7.草原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承包方与受让方在转让合同中约定的转让期限()。
A.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剩余的期限 B.可以超过原承包合同剩余的期限 C.与原承包合同的期限一样 D.以上三个都不是 8.新草品种必须经()审定。
A.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B.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 C.国家草品种检测中心 D.全国草原资源调查委员会
9.进行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少占草原,确需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必须经()审核同意。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10.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
A.草原管理费 B.草原植被恢复费 C.草原使用费 D.草原建设费 11.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2.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使用草原的,由()批准。
A.乡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
13.对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趋势、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
A.退牧还草 B.退耕还草 C.禁牧休牧 D.划区轮牧
14.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制度。
A.以草定畜 B.舍饲圈养 C.禁牧、休牧 D.划区轮牧
15.在草原上从事采土、采砂、采石等作业活动,应当报()批准。A.乡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16.在草原上种植牧草或者饲料作物,应当符合()。A.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 B.环境保护规划 C.水土保持规划 D.草原功能分区规划
17.草原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向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出示()。
A.身份证 B.执法证件 C.工作证 D.其他证件
18.非法开垦草原,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的罚款。
A.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B.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C.一倍以上七倍以下 D.一倍以上十倍以下
19.违反规定擅自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破坏草原植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草原被破坏前3年平均产值()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A.三倍以上六倍以下 B.三倍以上十二倍以下 C.六倍以上十二倍以下 D.六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20.草原载畜量标准由()制定并公布。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农业部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依法改变草原权属的,应当办理草原权属变更登记。()
2、草原所有权、使用权的争议,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遇到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剂使用草原的,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4、草原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用于草原监督管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5、除抢险救灾和牧民搬迁的机动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使,破坏草原植被。()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草原载畜量标准或者核定草原载畜量时,不用听取草原使用者和承包经营者的意见。()
7、临时占用草原或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使用草原的申请,经审核审批同意后,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以口头形式通知申请人。()
8、有关单位和个人对草原监督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支持、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草原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9、牲畜饲养量超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草原载畜量标准的纠正或者处罚措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10、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问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所称草原是指什么?
2、天然草原包括哪些?
3、人工草地包括哪些?
4、哪个部门主管全国草原监理工作?
5、草原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可以按照什么原则依法转让?
7、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受让方必须具有什么条件?
8、在草原权属争议解决前,不得做出哪些行为?
9、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与什么相衔接?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在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安排资金,用于草原保护、利用的哪些方面?
11、《草原法》规定,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什么费用?
12、国家对草原实行什么制度?
13、牧区的草原承包经营者在利用草原资源时,应实行什么制度?
14、国家提倡在哪些地区实行牲畜圈养?
15、因建设征收、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哪部法律的规定给予补偿?
四、简答题
1、国家对草原开发利用的总体方针?
2、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遵循什么原则?
3、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在什么地区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
4、草原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什么措施?
5、国家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哪些草原应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第五十五条 除抢险救灾和牧民搬迁的机动车辆外,禁止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因从事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等活动确需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方案,经确认后执行。
第六十五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使用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退还非法使用的草原,对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擅自将草原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使用的草原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草原植被,并处草原被非法使用前三年平均产值六倍以上十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 非法开垦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 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和采挖方式在草原上进行采土、采砂、采石等活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 非抢险救灾和牧民搬迁的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或者从事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等活动未按照确认的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在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可以并处草原被破坏前三年平均产值三倍以上九倍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一条 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临时占用草原,占用期届满,用地单位不予恢复草原植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恢复;逾期不恢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 在草原上进行勘探、钻井、修筑地上地下工程等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草原占用者应当根据草原权属,征得草原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单位以及草原承包经营者的同意,报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和作业方式进行。占用期满,占用者应当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临时占用草原的单位,应当按照被占用草原前五年平均饲养牲畜价值和年产经济植物价值之和,并按占用时限给予草原承包经营者一次性补偿;未承包经营的草原给予拥有草原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单位补偿。
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二十七条 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使用草原十亩以下的,由旗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十亩以上一百亩以下的,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一百亩以上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 第三章 保护与利用
第十五条 禁止在基本草原上实施下列行为:
(一)开垦基本草原;
(二)擅自改变基本草原用途;
(三)毁坏围栏、人畜饮水设施等草原建设保护设施;
(四)擅自钻井提取工业用水;
(五)挖鱼塘、挖沟渠、铲草皮、挖草炭等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六)建造坟墓;
(七)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倾倒排放固体、液体、气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或者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
(八)其他破坏基本草原的行为。
第十九条 在基本草原上进行勘探、钻井、修筑地上地下工程、采土、采砂、采石、开采矿产资源等作业活动临时占用基本草原不足2公顷的,由旗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2公顷以上不足30公顷的,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30公顷以上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临时占用基本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基本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临时占用的基本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临时占用期满未拆除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的,由旗县级以上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四篇:新讲解词
参观路线(供参考):
国定路——东门(光华楼)——(绕着围墙走)——新闻学院——四大书院——过邯郸路——管理学院、文图——五六教——南区一条街——正大体育馆——走国权路回来——复旦经世书局——复旦美研中心——过邯郸路——正门(拍照)——沿路返回 **具体路线可以在带团过程中加以调整
复旦整体概况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具体校名解说会在后面景点中祥述)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22亿元。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134个,其中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近502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1976人,普通本专科生14816人,外国留学生2812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1160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近9510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24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1400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博士生导师83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人、讲座教授25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学校还拥有中山、华山等10个附属医院。附属医院集医疗服务、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于一体。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有1600多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为临床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杨玉良教授,党委书记为秦绍德教授。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学校现有复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学院、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新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等29个直属院系,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3个(其中自设29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5个(其中自设50个,专业学位8个),并设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景点解说
1、东门处介绍光华楼
复旦大学姐妹双塔楼——“光华楼”。是复旦最高的建筑,也是杨浦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该楼楼高142米,地面部分共30层(除设备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楼分别由东西两塔楼组成,比翼齐高,两楼间有15层相连。
双塔30层楼顶处,以一透明球体相连接,远望,宛如旭日从山峰间升起。“双峰日出”,成为复旦校园又一处人文胜景,成为复旦新的象征。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双塔楼的名字就叫“光华楼”。作为上海市的重大工程,光华楼2002年底奠基,2005年9月新学期交付使用。每位入驻新楼的教授,都将有一个单独的办公室。房间都朝南,面向光华楼前的广场,环境一流。
光华楼全部作为教师办公和科研之用,行政人员仍留在老的行政楼内。教授用房每间都有20多平方米,而校长们的办公室不过10多平方米,在复旦,教授的办公室要比校长的要大。
光华楼内每间教授办公室还有一个名称——教授接待室。今年新学期,当文、史、哲、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院系迁入后,按学校规定,每位教授都要在门前挂牌公布办公时间,学生前来交流,随时接待。有了教授接待室,复旦学子在光华楼内有了第二课堂。光华楼落成还带来了复旦一个数字上变化:一年前,学生人均教学用地仅1.52平方米;今天,光华楼、复旦张江校区同步建成,学生人均教学用地一下增至2.72平方米。142米高,光华楼的诞生,标志着复旦大学有了一个新高度、新起点。
2、四大书院
2005年,时值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庆典年,学校决定正式成立复旦学院。每年复旦大学的本科新生(包括留学生)按专业录取后将进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复旦学院的模式在国内高校中还没有先例。不同于国内很多高校基地班、实验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复旦大学学分制建设从一开始就以全校学生为对象,强调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为所有学生的成长平等地创造机会。复旦学院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本科生培养的优秀经验,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
1、着力建设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课程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通识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体系,摸索并推广通识教育教学法。
2、发动全校教育资源、建立导师团,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学业指导体系。学院聘请全职导师根据学生作息时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聘请各院系教授学者以兼职导师身份组织各种类型讲座座谈,深入班级寝室,与学生密切接触、充分交流。
3、借鉴国外大学住宿学院做法、承续中国书院文化传统,构建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全新学生管理体制。复旦学院以复旦历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名字命名,建设四个书院:志德书院,为了纪念复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其字相伯,名“志德”,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腾飞书院,为了纪念老校长李登辉,其字“腾飞”,取其意,崛起成功;克卿书院,为了纪念上海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其字“克卿”;任重书院,为了纪念解放后第一任校长陈望道,其字“任重”,取其意,任重而道远。复旦先贤们的光辉人生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精神气质是每一个复旦人学习奋进的榜样。书院作为住宿楼,既是学员生活的空间,更是学员交流学业思想、切磋人生体悟、培养集体意识、提升精神境界的空间。
4、深入开展“学术导航”主题教育培养活动。通过实施“知识补习计划',帮助部分学生弥补因国籍地区学校差异导致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数学基础和汉语水平等方面的不足,树立自信心;通过实施“大学导航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市情和国情、理解大学概念、熟悉校园生活、认识各院系专业内涵,由此明晰社会责任、树立人生理想,更好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人生旅程;通过实施“学养拓展计划”,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定位基础上,充分享受复旦深厚文化底蕴、自主选择校园丰富教育资源、积极投身校园多彩文化生活,对于公民素养、身心和谐健康、人文博雅素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领袖气质等形成较深刻的认识并接受较充分的锻炼培养。复旦学院的特点
1、大一新生不按专业组建班级,同班和同宿舍同学专业背景不同;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文化标示,院衫,院歌,院徽。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牌匾楹联等等,构建自己的书院文化。
2、除了各专业基础课程,同学们还要修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前包括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6个模块
3、有包括班级导师、专业导师和复旦学院专职导师的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各方面建议,帮助同学适应大学生活
4、“启航项目”为同学们提供接触科研实践的机会
3、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名仰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7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陈望道教授于1941年出任新闻系主任,确立了“宣扬真理,改革社会”的指导思想,并把“好学力行”作为系铭。2005年1月,新闻学院整体搬迁至邯郸路440号新院区。新院区占地面积58800平方米,隔国定路与复旦主校区相连,并紧邻五角场商业圈,是中国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硬件设施最先进的新闻传播教育院区。新闻学院新院区拥有教学楼、图书楼和办公楼三栋主楼,总建筑面积为9300平方米,教室里视频、幻灯设备一应俱全,教师人均办公面积十多平方米。
学院现辖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与出版学(筹)等专业,其中新闻与传播学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9年起,设立国内新闻院系中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
经济学院培养出了很多著名的校友,比如现上海文广传媒集团(SMG)总裁黎瑞刚先生、上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简舫等,同时在上海的新闻行业也到处可见复旦的校友,可以说复旦新闻学院真的是桃李满天下。
4、管理学院
早在1917年复旦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管理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学院目前设有8个系、18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所)。
管院的史带楼是管院的标志性大楼,于2005年正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它包括地下一层和地上九层,总建筑面积为12745平方米。简洁明了、典雅、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是一幢集教学、办公、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楼,史带楼是MBA和EMBA的专用教学楼,拥有14间教室和15间讨论室,每间教室设计均采用目前国际商学院流行的阶梯状、半圆形布局,配备各类高科技电子设备以保证学生和教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大楼一楼的友邦堂是目前管理学院规格最高的演讲厅,可容纳150人同时就坐,管理学院各类讲座和会议均在此举行。
5、文科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校区图书馆、江湾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56066平方米。另有35个院系和研究中心的资料室,总面积7850平方米。全校图书馆总面积合计63916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70余万册,含各院系资料室藏书112万册。馆藏文献中包括线装古籍40万册(含善本8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外国教材2.8万册。年订购中西文纸本期刊6753种,订购报纸476份。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大学的文科图书馆。在邯郸校区有两大图书馆——文科图书馆和理科图书馆,分别坐落在邯郸路的南北两侧。文科图书馆一共有四楼,一楼主要是检索厅和外文书籍部,二楼有学生阅览室和文科书库,三楼是报刊阅览室,四楼是教师阅览室、保留书库等。
图书馆是同学们上自习、查找资料的好地方,空调、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电脑等设施一应俱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尤其是到了期末考试期间,为了抢占为数不多的阅览室座位,会有很多同学早上六点多就来这里排队等候。
6、五六教
复旦大学专门的教学楼一共有六栋,名字分别是一教、二教至六教,现在大家看到的两栋教学楼就是我们的第五、第六教学楼,这两栋教学楼基本用来上文科院系的课程,比如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文学院、经济学院等等院系的专业课以及一些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五六教除了有普通的教室之外,还有大型的阶梯教室,可以用来上几百人的大课程以及跨校区的视屏课程,非常先进。
在复旦大学的这些教学楼里面,有一栋比较特殊的第一教学楼,它是我们上计算机课以及英语听力、语音课的地方。在一教的二楼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机房,要是没有自己的电脑的话可以去那里上网,学校给我们每个人都赠送了一学期20个小时的免费上网时间,但是用完这20小时之后就要用自己的学生卡充钱,一小时一元钱,相比于外面的网吧价格也是相当实惠的。
7、南区一条街
这里就是著名的复旦大学南区一条街了——位于复旦校园的集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商业街。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的享受便捷的生活,同时可以小小的奢侈一下。一条街的一侧分布着小吃店、饭店,另一侧则分布着书店、文具店、礼品店等。由于平时人流较多,所以不允许车辆进入。作为一个复旦人,每一位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学子一定都可以在这么多的店面中寻找到自己的独特回忆。
8、正大体育馆
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是由正大集团捐建的、复旦大学校内最先进豪华的体院馆,可容纳观众近5000人,是集比赛、训练、集会和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化的综合性体育馆。
馆内可组织手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国际比赛,内设有较大面积升降舞台,可举行文娱演出;体育馆的音响效果满足文娱演出和大型会议要求;体育馆内设有尖端防灾系统和高端安全监控系统;馆内安装的LED显示屏达到国内体育馆第一;馆内举行比赛、会议和演出均可通过网络在校园网上转播。该体育馆在设计上还具有节能特色,采用膜结构屋面可使白天举行活动不用灯光;空调系统采用座位下送风,也达到较大的节能效果。
复旦大学的男子排球队跻身全国男排联赛甲A之后,正大体育馆最为复旦男排的主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9、复旦经世书局
这座复旦大学经世书局是复旦出版社的门市部,主要是经销各类专业课教科书,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书为主,但也卖别的出版社的书,所有的书籍都会有一定的折扣。人文类、学术类的书籍是这里的特色,是家书香气味很浓郁的书店。
10、复旦美研中心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
美国研究中心的定位,是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学术界科学地分析美国、准确地解释美国,以增进我国对美国的了解,推动中美学术交流与沟通,促进两国的相互尊重和合作,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外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
中心的首任主任是复旦大学的已故校长谢希德女士。谢希德——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学家。生于1921年3月19日。福建泉州人。1946年在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在上海沪江大学任助教;1947-49年在美国Smith College读研究生兼任助教,1949年获硕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继续研读,1951年获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1951-1952年在MIT任研究人员,1952年回国后在复旦物理系任讲师、教授、顾问。1958-1966年任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兼任副所长,1978-1983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83-1988任复旦大学校长。1980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中科院院士,1981-1996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84-1988任上海科协主席。
她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固体能谱和表面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并是这些方面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90年代主要从事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短周期超晶格的声子谱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81年以来曾荣获美、英、日、加、香港等国十二所大学的荣誉博士称号,美国文理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交流委员会的杰出学者。曾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任组委会成员或主席。是IUPAP半导体委员会成员(1986-1992)。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及书著数本。
11、正门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7日,毛主席给他在大革命时期“农讲所”共过事的老朋友、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写了一封信,信中除致问候外,还说了一些共勉的话。消息传开,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出于对毛主席的热爱与敬仰,便将毛主席写在信封上的 “复旦大学”4字复制下来,作为校名匾。
当时的复旦大学校委会副主任陈望道感到此事应向毛主席报告一下,或者请毛主席为复旦另题校名,就给在北京的张志让(曾为复旦大学校委会主任)写了信。张志让将复旦大学的要求托人转给了毛主席。过了数月,毛主席的秘书将主席的题字“复旦大学”4字(题字的信封内并无信函或日期)转交给张志让。
此时,复旦正在建造能同时容纳1800人上课的教学楼,而学生则全部住在校外的德庄和淞庄。每当上下课之时,国权路上人头攒动,行人如织,从老校门进出诸多不便,于是在今行政综合楼前开辟了新校门,老校门同时关闭。至此,第一个校门整整存在了30年。考虑到将来还要建造新校门,故第二个校门极为简陋,仅东、西两根方形水泥柱而已,毛主席新题的校名制成一长形白底黑字的木板校匾,挂在靠东边的一根水泥柱上,这一校门存在了13年。
1965年是复旦大学建校60周年大庆,校方新建了第三个校门,即今校门。毛主席题写的校名,横书在大门上方,4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豪迈。开始描金,时间一久,色泽斑驳,改漆为黑色,后来又描为紫铜色。第三个校门到今年已整整存在了57年。
第五篇:陕西省实施草原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
(1994年11月5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09年7月24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十一届]第二十一号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已于2009年7月24日经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7月24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草原权属 第三章草原规划与建设 第四章草种管理 第五章草原征占用 第六章草原保护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
第四条 本省对草原实行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方针。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的工作措施,根据需要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管理人员。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榆林、延安以及渭北等草原建设保护重点区域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当地畜牧业发展。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建设保护重点区域设区的市、县(市、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草原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部门,开展草原科学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及其推广工作。第二章 草原权属
第九条 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核发《草原使用权证》,确认草原使用权。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并负责保护管理。
集体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核发《草原所有权证》,确认草原所有权。
改变草原权属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办理草原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草原所有权证》和《草原使用权证》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
第十条 依法登记的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一条 在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规划范围内完成退耕还草的,经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登记后,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草原权属证书。第十二条 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家庭或者联户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享有草原承包经营权。
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草原,可以由单位统一经营,也可以由职工承包经营。
第十三条 草原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承包经营草原,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草原承包合同的示范文本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在草原承包期内,不得擅自对承包经营者使用的草原进行调整。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等特殊情况,个别确需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草原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让。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须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与受让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转让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受让优先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转让草原承包经营权。
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受让方应当履行保护、建设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第三章 草原规划与建设
第十五条 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设区的市、县(市、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经征求上一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确需调整或者修改时,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每五年进行一次草原生态以及基本状况调查,并建立草原资源档案和数据库;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真实信息。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调查结果和国家草原等级评定标准,对草原进行评等定级。
第十七条 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统计部门制定草原统计办法。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统计部门对草原的面积、等级、产草量、载畜量等进行统计,定期发布草原统计资料。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草原生态监测网,对草原的面积、等级、植被构成、生产能力、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等草原基本状况实行动态监测,为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增加草原建设的投入,加强饲草饲料基地、草原围栏、飞播草场、饮水和灌溉设施等建设,逐步形成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扶持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牲畜棚圈、饲草饲料储备等生产设施,改良退化草原,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草原防灾物资储备和防灾设施建设,确保草原防火、鼠虫害等防治需要。
第四章 草种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种生产、加工、检疫、检验的监督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扶持草种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繁育、选育、引进、推广适合本地条件的优良草品种。第二十三条 禁止采集或者采挖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草种质资源。确因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挖的,应当经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从境外引进的草种质资源,应当依法进行检疫。对首次引进的草种,应当进行隔离试种和风险评估,经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五条 新草品种未经国家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和推广。
第二十六条 主要草种的商品生产和草种的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草种生产许可证》和《草种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批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生产和经营草种;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草种生产许可证》和《草种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草种应当按照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疫;未经检疫的草种不得进行生产和经营。草种的生产者、经营者应当对其草种的质量负责。禁止生产和经营假、劣草种。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草种质量的监督检查,定期对草种质量抽检。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草种质量检验机构对草种质量进行检验;承担草种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资质。第三十条 草种生产者、经营者或者使用者发现有病虫害的草种,应当及时报告当地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第五章 草原征占用
第三十一条 因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必须经省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超过七十公顷的,报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七十公顷以下的,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三十二条 因建设征收、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足额支付草原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等费用。草原补偿费为该草原被征收、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倍;安臵补助费为该草原被征收、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因建设使用国家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对草原承包经营者给予补偿。
依照本条前款的规定,支付草原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臵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臵补助费,但是草原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的总和不能超过该草原被征收、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被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内的原有生产、生活设施,由征收、征用或者使用单位作价补偿或者易地重建。第三十三条 建设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按照不低于同类土地相同面积草原建设所需费用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专项用于草原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三十四条 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审核:
(一)临时占用草原三十公顷以上的,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五公顷以上不足三十公顷的,由设区的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临时占用草原不足五公顷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临时占用草原不得超过两年,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的 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第三十五条 临时占用草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与草原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签订补偿协议。
第三十六条 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保护草原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确需使用草原的,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办理:
(一)使用草原七十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使用草原二十公顷以上不足七十公顷的,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使用草原五公顷以上不足二十公顷的,由设区的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四)使用草原不足五公顷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 草原保护
第三十七条 基本草原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划定,统一设立保护标志,并予以公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基本草原的性质和用途。第三十八条 本省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草地以及生态脆弱的草原实行禁牧。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禁牧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利于草原生态恢复和草原再生的需要,可以划定草原休牧区、轮牧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九条 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实行牲畜舍饲圈养。
在实行轮牧的范围和时间内,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草原载畜量。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不得超过核定的载畜量放牧。省、设区的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畜平衡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禁止开垦草原。对有沙化趋势、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对水土流失严重,已造成沙化、盐碱化和荒漠化的已垦草原,应当限期退耕还草。
第四十一条 未经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草原上从事挖药材、搂发菜、勘探等活动。
第四十二条 禁止向草原倾倒垃圾、废渣或者排放油、污水以及其他破坏草原植被的有害物质。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用于草原建设的围栏、引水工程和草原保护标志等设施。
第四十四条 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应当经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有关手续。经营性草原旅游活动不得破坏草原植被和污染草原环境。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草原鼠害、病虫害和毒害草的监测预警、调查以及防治工作,组织研究和推广科学防治的办法。
禁止在草原上使用剧毒、高残留以及可能导致二次中毒的农药。
第四十六条 草原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制定草原火灾扑救预案,完善草原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草原防火机构,配臵草原灭火设备,在重点防火地区建立草原灭火队伍,切实做好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每年十月一日至次年五月三十一日为全省草原防火期,在防火期内严格实行野外用火管制。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确定具体防火期。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未经批准采集、采挖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草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草种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超过核定的载畜量放牧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超载不足百分之三十的,每个超载羊单位处十元罚款;
(二)超载百分之三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五十的,每个超载羊单位处二十元罚款;
(三)超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每个超载羊单位处三十元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未经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草原上从事挖药材、搂发菜等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向草原倾倒垃圾、废渣或排放油、污水以及其他破坏草原植被的有害物质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和恢复草原植被,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破坏用于草原建设的围栏、引水工程和草原保护标志等设施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修复,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上、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上的罚款,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第五十四条 阻挠、妨碍草原监理执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第五十五条 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国家机关有关工作人员在草原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