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财政局工作总结
地方财政局工作总结
20**年,面对复杂的财税经济形势,XX市财政地税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牢固树立“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按照“抓好三基、五财并举”整体工作思路和“五个着力、五个促进”的具体工作举措,积极履行财税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指标完成如下:----全市财政总收入112.6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12.6%。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4.6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6%,同比增长12.6%。
----全市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86.8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51.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7%,同比增长7.8%;社保费收入29.51亿元,剔除一次性补缴因素,同比增长26%。
----全市财政总支出167.94亿元,同比增长8.9%,剔除省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后为106.77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年度预算的102.9%。----市本级财政总收入39.7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6%,同比增长9.3%。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24.9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同比增长12.0%。
----市本级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2.4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20.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42%,同比增长5.6%;社保费收入9.94亿元,剔除一次性补缴因素,同比增长28.1%。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39.69亿元,同比增长6.4%,剔除省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后为31.20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年度预算的99.7%。2012年,XX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评为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连续10年在市直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中获优秀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丽水军分区授予XX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贡献奖;被市委授予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等。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立足财税职能,扶持发展积极有为
紧紧围绕我市“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充分发挥财税支撑、保障、引导作用,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完善财税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总部经济发展、企业上市、浙商回归等方面的政策,配合出台或修改完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绿谷信息产业园建设、工业设计基地、休闲养生养老、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创建与质量建设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财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梳理财税促进“绿色崛起、科学跨越”配套政策措施150条,制作宣传小册子1000余份,分送给企业和市直单位,加大政策宣传。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3500万元的旅游和促销发展资金,助推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开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丽水发展专项行动、支持丽水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和推进分离发展服务业等工作,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积极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家电下乡等政策的监督落实。全年全市补贴家电下乡产品20.89万部(台),兑付补贴资金6699万元;补贴摩托车下乡1.16万辆,兑付补贴资金704万元;补贴家电以旧换新2.69万台,兑付补贴资金791万元。同时,顺利完成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清算工作。
(二)突出帮扶企业,财税政策有效落实。及时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市本级困难中小企业社保费“五缓三补贴”政策,及时做好部分中小微工业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临时性下浮政策实施工作,最大限度地帮扶企业发展,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全市地税部门共减免企业税费6.04亿元,同比增长50.2%;其中市本级2.66亿元,同比增长37.8%。及时兑付企业扶持资金,全市财政共兑付资金10.21亿元,同比增长48.1%;其中市本级3.58亿元,同比增长34.1%。同时,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东风,积极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财税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担保机构扩大担保业务,促进企业融资环境改善,加大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市本级转贷应急基金从2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通过转贷应急基金为市区66家企业转贷114笔,转贷融资6.3亿元。
(三)强化资金保障,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面对严峻的土地出让市场和融资形势,积极创新举措,狠抓政府债务落实。如对债务落实实行月报及单位建设资金需求两月滚动预测安排,全面掌握单位用款需求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加强债务筹措。2012年,市本级落实债务40.9亿元、归还本金41.12亿元,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均达到98.3%。千方百计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全年市本级财政累计调度财政资金21.6亿元用于基本建设和还本付息,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严格基本建设预算执行,基本建设财务收支执行月报制,切实加强建设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全年市直基本建设预算收入44.42亿元、支出42.45亿元,分别完成调整后年度预算的104.5%和99.9%。同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此外,市财政筹措30.8亿元资金,用于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区内河改造、老小区改造、50省道莲都段公路、商贸市场改造等项目建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四)提升财税服务,着力促进税企和谐。将“进村入企助推发展”与“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税收宣传月”等活动相结合,同部署,同开展。在行风评议“回头看”和“进村入企助推发展”活动中,市局实地走访企业548户次,列入计划帮助解决的问题125个,帮助企业落实融资3967万元,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13项,切实达到了积极宣传、有效引导、帮扶企业的目的。在开展第21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中,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主题,组织开展了税收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的“四进”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和部门协作,提高宣传效果。市地税局“绿谷大舞台”—税收宣传进万家活动项目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税收宣传月活动优秀项目。开展“财税好声音”微博推广活动,加强财税政策宣传。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落实提速增效工作,所有审批事项实行窗口“一站式”服务。认真做好12366语音服务工作,远程坐席接通率、一次性解决率、满意度、规范度等指标均保持省内较高水平。成立纳税人学校,做到组织机构、人财物、工作措施、督查考核四到位。继续加强远程纳税服务平台建设,全年累计帮助纳税人解决税务软件使用技术问题7.9万次,其中通过远程技术服务解决2.7万次,及时为纳税人解决涉税软件使用问题。
二、紧盯收入目标,组织收入难中求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收入工作。7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财政、国税、地税工作会议,从政府层面重视加强组织收入工作。针对收入增长面临的困难,全市财政、地税部门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做深、做细、做实组织收入各项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实现了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全市地方税比重为68.4%,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为76.8%,同比上升了2.4个百分点。全市地税部门组织的地方税收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7.6%,其中市本级为73.6%。地税收入对地方财力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一)加强收入运行分析,税源管理基础逐步夯实。加强经济税收运行分析和税源调研分析,对国家税制改革影响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重点税源进行前瞻性、动态性分析,化解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防止收入大起大落。同时,做好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两项指标点评工作,通过比较分析,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督促落实。通过加强行业经济数据比对、纳税评估、税收专项检查、协税护税网络建设等措施,依法规范组织税收收入。
(二)强化分税种管理,税收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完善企业新建房建筑业税收“先税后证”控管协作机制,全年市本级审核64户,补缴入库营业税383万元。切实加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通过与工商部门建立股权变更税收前置,形成征管合力。全市入库自然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9438万元,其中市本级1928万元。开展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续管理工作,市本级对201户企业开展自审及重点审核工作,补缴税费292万元。印发《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开展两税普查工作。对2006年至2011年出口自产货物企业城建税缴纳情况比对核查。开展契、耕两税收入与国土土地信息比对,巩固完善契、耕两税“先税后证”征管机制。在着力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同时,小税种和零星税源的管理不断加强。全年全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地方8个小税种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市本级4.78亿元,同比增长25.9%。
(三)坚持“清陈控新”,清理欠税工作成效明显。继续本着“控制新欠、压缩陈欠”的原则,细化落实“以票控税”、限制销售、阻止出境等各项清欠措施,加强税企沟通,密切跟踪欠税企业资金往来动向,督促企业制定和落实清欠计划,严格缓缴审批,清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清收欠税1.38亿元,其中市本级7157万元。至年底,全市欠税余额比年初减少4516万元,其中市本级比年初减少1749万元。
(四)着力破解难题,非税收入管理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依托新的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完善和规范票据管理,联合审计部门,对市直部分单位进行了检查,促进“以票管费”。全年全市政府非税收入75.02亿元,其中市本级23.06亿元。全年全市土地出让金收入38.37亿元,其中市本级14.66亿元。剔除土地出让金收入因素,全市、市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21%和39.07%。全面统一市、县社保费征缴模式、业务流程和岗责体系,实现市县联动,强化社保费规范化管理。以加强零申报为抓手,不断提高社保费缴费申报质量,切实保障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市本级、云和、青田、龙泉等县(市)局与社保部门联网实时交换数据,推动社保费个人缴费明细申报制度不断深入,得到省地税局充分肯定。组织开展非正常户、税务登记失效户、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等缴费单位基础数据清理工作,加强催报催缴,开展社会保险费年度结算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自查自纠工作,缴费登记率和缴费申报率稳中有升。全年全市社会保险缴费登记率为96.8%,其中市本级为98.6%;全市社保费缴费申报率为95%,其中市本级为95.1%。
三、强化公共服务,重点保障扎实有效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职能,在收入形势严峻情况下,坚持统筹兼顾,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全年全市民生支出121.77亿元,同比增长12.5%,占财政总支出的72.5%;市本级民生支出28.95亿元,同比增长12.8%,占财政总支出的72.9%。
(一)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2012年,全市财政新农村建设投入85.81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市本级12.36亿元,同比增长15.8%。组织制定《XX市财政局关于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统筹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强化支农资金的整合管理。统筹安排8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两区”建设,同比增长60%。安排九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省市级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奖励、农家乐等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继续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以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为契机,市本级共筹集、整合资金1.14亿元深入实施“三沿”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全市共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激励奖补机制,全市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支出3.29亿元,实施项目594个,受益人口34.36万人,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省以上项目资金支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2012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立项项目60个,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1.49亿元,同比增长11.5%。认真组织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做好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工作,按期兑付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全市发放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747万元,其中市本级784万元。
(二)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落实财政教育投入。2012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36.7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21.9%;其中市本级财政教育投入8.7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21.9%,均达到省政府对财政教育投入考核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市各县(市、区)提高后的日常公用经费均超过省定的小学生均450元/年,初中生均650元/年的标准。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职教师资培训经费等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2012年市财政安排人才专项经费4000万元,比2011年增加3270万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2年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人均达到25元,城乡医疗救助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0元。
(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保障各项社保政策顺利实施。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12年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78元,其中各级财政人均补助达到272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从2012年6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从70元提高到80元,2012年全市增发基础养老金约2300万元,确保提标后的政策落实。落实高龄老年人生活补助和一次性奖励政策,全年市财政支出一次性奖励资金900多万元。制订关爱市区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解决好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对象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补助。市财政在保证社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多管齐下,促进市直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市直社保基金存款利息收入4445万元,同比增长56.3%。
四、深化改革创新,财税改革推进有序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财税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扎实抓好各项财税改革,确保稳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积极落实全省国库支付与公务卡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XX县(市、区)级改革扩面工作会议,部署县(市、区)级改革扩面工作,强化县(市、区)级改革培训和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县(市、区)级扩面步伐。至年底,全市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预算单位覆盖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省财政厅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9个县(市、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公务卡改革预算单位数都为1325家,全市公务卡累计发卡17350张(其中市直5394张),累计刷卡消费6914万元。编印了《XX市直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规程》(支付中心版),涵盖了支付中心所有业务的全过程,从业务内容和业务操作流程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市本级通过积极组织、指导、宣传执行《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采用公务卡结算报销业务6777笔,结算金额2427万元,完成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目标任务的242.7%。由于公务卡制度及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直接作用,单位备用金领用单位数与总金额双双下降。
(二)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全省领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意见》,着力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全市各县(市、区)已全部制定下发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文件,有8个县(市、区)发文明确了乡镇财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有庆元、遂昌、莲都、松阳、龙泉、青田等6个县(市、区)单独设立了乡镇财政管理科,云和、景宁、缙云等3个县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与预算合署办公;莲都、云和等8个县(市、区)设立了乡镇财政所、办、局或挂牌,全市乡镇财政建设进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建立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情况月度统计表定期上报汇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全市乡镇财政建设情况。
(三)《税友龙版》上线圆满完成。根据省局统一部署,把《税友龙版》上线作为地税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力量,按照计划要求,确保了市本级于4月1日成功上线。同时,加强对县(市)局上线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支持,确保各县(市)局如期完成上线。到8月23日XX县成功上线后,全市《税友龙版》上线任务圆满完成,得到了省地税局的嘉奖。上线后,及时部署抓好《税友龙版》的深化应用工作,制订了深化应用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推进《税友龙版》的深化应用。
(四)“营改增”试点改革稳步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印发《“营改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试点倒排期重点工作计划》,强化组织保障,确定工作目标,细分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推进改革稳妥实施。开展“营改增”测算评估,分析“营改增”对经济、财税收入影响,提供市领导决策参考。加强与国税等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试点纳税人的确认、管户资料和相关数据的传递及其他征管事项衔接等工作,确保12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全市地税部门共向国税部门移交“营改增”企业户数8546户,其中市本级1789户。密切关注“营改增”试点对地方财政体制和收入的影响,全市建筑业营业税收入比2011年净增15672万元,为“营改增”在我市的稳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财税监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紧紧围绕科学理财、精细管财、高效用财,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财税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在保障重点支出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的控管,努力节俭支出。联合纪委、监察、审计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提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将“三公”经费零增长工作列入2012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编制下达“三公”经费控制指标并督促落实。每月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经费实行定期统计,分单位建立台账,实时掌握支出进度,并根据执行进度,确定重点监控对象,实行温馨提醒,提醒单位把握支出进度。对已达到控制额度的单位,不再给予报销。结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组织开展公务用车登记自查和审查核实工作,全面系统掌握公务用车基本现状、配备水平、类型分布等基本情况,对违规公务用车进行确认,及时制定处置方案,督促整改到位。专项治理工作得到省领导小组及省财政厅充分肯定。2012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
(二)积极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完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制定《XX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XX市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XX市文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各项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修订完善XX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办法等。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认真落实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加大节余资金统筹,完善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开展了市直财政性专项资金清理收回工作,经报市政府同意,将部分项目结余资金清理收回财政,共清理收回财政专项资金1481万元。此外,还组织开展了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和财政专户清理整顿整改工作,进一步做好财政资金安全管理。
(三)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部署抓好财政支出绩效单位自评和重点评价工作。市直选择了“三沿”整治资金、生育保险基金、生态市建设资金、民办学校奖励扶持资金、企业扶持资金作为重点评价项目,实行中介机构初评、财政复评、专家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全年市直完成绩效评价项目87个,评价金额21793万元,其中:重点评价项目6个,评价金额6209万元。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和会计监督检查,对市直4家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通知》进行“回头看”。充分发挥项目预算审核和财务总监工作职能和专业优势,为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促进了重点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组织完成39批次的项目委托中介机构评审,不断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全年市审核中心共完成各类项目审核252个,审核额14.57亿元,净核减8465.9万元,核减率为5.8%。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规模有新的拓展。全年全市实际采购金额达到41.85亿元,同比增长110%,节约财政资金6.02亿元;市本级实际采购金额达到11.37亿元,同比增长59.9%,节约财政资金6813万元。加强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试编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完善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管理。全年国有资产资源收益6295万元,完成预算的241.7%;支出7656万元,完成预算的114.8%。会同市监察局制定出台《市直单位经营性房产出租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房产管理。合理配置、调剂盘活办公用房,先后为市药检所、市经信委、XX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调剂解决办公用房,提高了存量房产的社会效益。
(四)加强会计管理和注师行业管理。组织做好2012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全年全市报考人员11088人,比上年增长8.7%。继续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采用面授教育和网络教育模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求实效。切实做好各项会计行政许可工作,全年市直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近1200件。对全市12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和执业质量进行核查。加强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推进注师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五)有效组织开展税务稽查。组织开展好资本交易项目、多年未查的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金融业等各项专项检查工作。将各项税收检查工作与发票使用检查相结合,继续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认真做好假发票“买方”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突出抓好大要案查处。全年全市共检查纳税户820户(含责成自查568户),查补金额4665万元,入库3790万元;其中市本级共检查纳税户285户(含责成自查200户),查补金额2146万元,入库1324万元。全年全市地税共查获假发票1133份,其中市本级269份。
(六)深入推进财税法治建设。做好规范性文件会签、审核备案、评估和清理等工作。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同时,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范性文件管理逐步完善。强化财税法制宣传教育,先后组织全局干部和全市法制骨干对行政强制法和行政执法证换证进行集中辅导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全国财政“六五”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自查,规范和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促进规范执法。积极开展财税执法督查工作,在自查的基础上,成立检查组对缙云、松阳、遂昌三县进行重点检查。
六、加强队伍建设,行风政风有新气象
紧紧围绕队伍建设这一基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突出抓好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财税文化建设,有效提高依法理财治税能力。
(一)以开展“行风民评回头看”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召开全市布置会,进行专题落实,切实对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整改。认真开展纳税人满意度测评,发放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问卷反馈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持续改进服务举措。组织开展作风建设明察暗访活动,检查县(市)局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工作效果。开展各项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检查,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同时,认真做好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相关工作,全年共办理各类信访件28件,办理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厅省局交办信访3件,全部圆满办结。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廉政建设。细化落实教育、制度、监督、体制改革、政风行风建设和预警等6个方面23项任务,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重点领域的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对重要决策部署、重大资金项目、重点岗位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定廉政风险防控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廉政风险防范制度,解决“堵漏”和“防腐”两个目标,确保财政资金和干部“两个安全”。制定落实《XX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案例教育活动。组织全局干部上好党风廉政专题宣传教育课;坚持每月末及重大节假日给每位干部职工发送廉政短信;组织全市财政地税干部参加反腐倡廉征文活动等等,通过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实施《XX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分阶段、有计划、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建立基层党组织分类管理台账,并对局机关党支部和行业党委进行了分类定级。建立机关党建工作qq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交流和督导。建立局直属机关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支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局机关基层党组织主题服务项目库》和党员主题服务活动制度,抓好服务项目实施。以“七个一”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机关青年党员队伍建设。组织青年党员到XX县红色古镇王村口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并组织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做好低收入群众结对帮扶工作。
(四)以财税文化建设为平台,促进和谐财税机关建设。制定实施《XX市财政局地税局2012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以举办讲座、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全年举办培训班32个,培训系统干部3214人次。其中全市财政项目审核业务培训班还作为教育培训观摩班,邀请嘉兴、温州、绍兴、金华、台州等兄弟市局人教处、干校领导观摩指导。周密组织各项人才库选拔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继续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和征文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发挥党、团、工、妇组织作用,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着力培养干部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举办全市财税系统第五届运动会,组队参加全省财政地税系统运动会,精心筹办迎春趣味联欢会,开展各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开展“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和“青春献财税”青年沙龙等,为青年党员干部提供思想交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平台。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想方设法关心老干部生活。认真做好信访、双拥、平安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以专栏、专版等形式展示财税文化活动成果,利用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先进典型,展现财政、地税部门创先争优、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2012年,面对复杂的财税经济形势,XX市财政地税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牢固树立“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按照“抓好三基、五财并举”整体工作思路和“五个着力、五个促进”的具体工作举措,积极履行财税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指标完成如下:----全市财政总收入112.6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12.6%。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4.6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6%,同比增长12.6%。
----全市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86.8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51.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7%,同比增长7.8%;社保费收入29.51亿元,剔除一次性补缴因素,同比增长26%。
----全市财政总支出167.94亿元,同比增长8.9%,剔除省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后为106.77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年度预算的102.9%。----市本级财政总收入39.7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6%,同比增长9.3%。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24.9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同比增长12.0%。
----市本级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2.4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20.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42%,同比增长5.6%;社保费收入9.94亿元,剔除一次性补缴因素,同比增长28.1%。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39.69亿元,同比增长6.4%,剔除省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后为31.20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年度预算的99.7%。2012年,XX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评为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连续10年在市直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中获优秀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丽水军分区授予XX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贡献奖;被市委授予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等。
第二篇:地方财政局实习报告
地方财政局实习报告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 本就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暑假期间,我在地方财政局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感受颇深。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指导人员的安排,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尊敬领导,虚心学习,注意观察,独立思考,学问结合。我在财政局参与并圆满完成了纳税评估、普通发票检查、资料归档等 工作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财政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法规,达到了预期实习目的。
一. 实习目的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无疑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因此为了加深对税收政策的领悟,了解税务机关与企业,个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我来到了财政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实习。想通过本次实习达到培养和锻炼我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能尝试到一些在学校我们没有学到的知识,为我将来走入自己工作岗位和社会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 实习成果
1.实习过程
(1)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还好,财政局的叔叔们对我们都很有 耐心,有什么事情都是亲自给我们指导。第一天算是熟悉工作,对办公室资料的放置有个基 本的了解。然后他们给我介绍了办公室平时的一些基本的工作以及平时的上下班时 间,因为他们都是专管员,所以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管理的相关工作,概括点说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督促好这些企业和个人进行相关的缴税,另外有需要的话需要把这些相关信息录入到 相关的税务管理系统中,平时也要做好这些系统的维护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还是让我有点头疼,整理资料让我无从下手,我们需要按照装订的规范把每个企业的资料整理好后装 订好,这不算是一件很难得工作但是需要极大地耐心,不能出现差错。数据的录入也让我很是无奈,说的夸张点,我把我这辈子要见的数字都见完了,而且录入数据更是需要小心容不 得半点差错。第一次发现其实财政局的工作也会比较繁琐,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耐心对待。他们平时也是会很忙,他们必须确保自己的工作不会出现失误,因为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而且他们平时也会有相关的考核,随时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2)经过几天的了解以及这几天的工作,对财政局的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我平时的工作就是协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帮他们跑跑腿,另外就是整理资料,录数据以及对税收征管系统的维护。有时候办公室比较闲的话我就会去大厅看看大厅的工作流程。大厅的工作人员更要有着工作的认真和热情,要具备专业素质。对纳税人的疑难问题必须给予解答,还得向纳税人宣传新出的政策等。由于当时正是税控发票上线不久,很多企业都对 相关内容部了解,这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自己先弄清楚然后给予纳税人满意的答复。对于 纳税人的相关要求,工作人员要尽量给予配合。其次,纳税的申报期决定了代理部业务期的 特点。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比如说:每月的 1 号到 15 号是企业纳税申报期,因此这 段时间大厅业务也是最繁忙的,此后的一段时期,时间就相对宽松些,相关的就可以利用这 段时间来为自己“充电”,了解到最新的税务政策依。在大厅的这段时间也让我学习到了不少 知识。其实很多知识我们在课堂上就有学习过只是因为没有亲自的实践导致我们读这些知识还不能能有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次实习也是对自己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只有在平时打好了基础,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 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比如说如何对 待自己的工作中的长辈们,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师父们对我们很照顾,但也又不认识我们的其他工作人员有时会让我们做些清理工作,作为新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很认真的做好,“和 气生财”而且这样才能能给别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四.评价小结
本次实习对我意义深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社会经验尚且,处理的事情 能力不够,而且,在实习中我缺乏工作耐心,细心程度也不够,造成很多不必要 的错误,给实习单位来带来一定的麻烦。另一方面,我的专业知识学的不透彻,很多知识都了解一点,没有更加深刻地学习,致使在工作中出现避重就轻的现象,不能更好地完善实习工作。在实习中不能很好地和纳税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沟 通,总之,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从这次实习我也获得了许多,具体的来说,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到社会之中,潜意识地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应用理论知识 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在社会经验方面,通过在实习的阶段里面,我学 会了怎么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怎么去和别人进行沟通,怎么能够站在别人的 角度去考虑问题,然后怎么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处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这些都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所学到的社会经验,对于我来说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笔财富,为我以后走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了我的耐心和 细心,在实习中,我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一种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通过本 次实习,让我看清了将来努力的方向,给了我充足的自信,在以后的学习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实习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让我对税务岗位有了更加的深刻的了解,我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以后会选择其它的就业方式。不论怎样,我都在这次实习中有了自己的收获。同时,我们对国家公务员又多了一份敬意,正是他们的兢兢业业才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行,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稳定的生活。以后的我们或许也会怀着为国家做一份贡献的心踏上公务员 这片土地,那么这次实习对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也 为我们未来的工作积累了经验。时间总是飞快,我们要感谢相关的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的耐心和热情,让我们有机会亲自体会税务工作。不论以后会怎样,现在的我们需要不断的积累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第三篇: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工作计划
××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十分突出,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做好明年财税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特殊意义。通过××年各项
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总结当前及今后财税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局××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在××年基础上增长,力争超过亿元。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跻身全国两百强为已任,切实履行财政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善税收精细化管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年我局的工作基本思路是: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
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
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一项目一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二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化、网络化管理考核
第四篇:财政局地方税务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2006年工作总结s0100
2006年,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围绕“兴工强市、借力发展”和推进“六六”产业发展两大战略和其他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围绕确定的工作思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实现42225万元,增长26.6%。全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
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7.9%。全年地方税收收入预计实现3亿元,增长14%。2007年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切实转变职能,调整优化收支结构
(一)全力优化收入结构
一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我市建材等支柱产业和房地产行业效益下滑,地方财力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收入形势极其严峻。我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地方财力稳步增长,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6亿元目标而努力。
1、加强税费调研,强化税源监控。积极开展企业所得税、建筑房地产营业税等经济税收调研和社会保险费等普查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和分析研究。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
2、加强地方税收管理。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查账征收,同时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1-9月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179%;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统一了确定征收方式的认定,明确了企业所得税预征率,保证了所得税收入比上年同期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规范印花税按月申报制度;继续完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1-9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81%和213%;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建立欠费情况等征收信息的反馈联系制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工作,做好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费的移接交和征收工作。
(二)努力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求,确保建设“平安我市”的资金需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1、强化预算约束。2006年,我局以增强财政预算严肃性、准确性为预算管理改革的立足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了《我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促进了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2、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保障等急需和必需支出上。一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宏观政策调控要素制约,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2006年财政安排企业贴息资金1000万元,增长11.1%,安排175万元招商引资、“六六产业”专项经费,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是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科技的投入,优化支出项目结构,支出安排向重点方向倾斜。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增长11.7%,其中1-9月支出增长16.5%,比全省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解决了全市离退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支持教育“四项工程建设;卫生支出重点向公共卫生倾斜,2006年公共卫生支出安排757万元,增长56%,其中1-9月支出增长67.3%,比全省平均高出44个百分点;2006年1-9科技支出增长509.4%,比全省平均高出487个百分点;三是切实解决一些历史性遗留问题。初步划清乡镇公共卫生支出和其他卫生事业费支出界限,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保舰血防等公共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的经费包干办法,进一步加
大对乡镇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医疗卫生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28.2%;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保障水平,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合理界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财政补助界限,重点提高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特别是提高对非公益性且收入来源少的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财政补助标准,逐步与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补助接轨;对非义务学校的离退休人员实行全额补助。四是财政支出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防范突发性事件能力、打造“平安我市”倾斜。公检法司支出上年增长16.7%,提高公安部门人均公用经费,做好中央政法专款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工作,筹措资金支持市法院、司法部门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
(三)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植新兴财源
1、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0万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安排重大项目前期经费、招商引资项目经费,贯彻“工业立市,旅游兴市”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六六产业”做大做强我市工业支柱。
2、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3、认真落实中央、盛市各级各项财税优惠政策,1-9月,审批减免23户企业所得税金额4709万元,批准38户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5万元,办理69户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增长点。
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1、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加大市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并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确保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2006年,市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38%,高于全市预算支出14.9%的增长,1-9月向上争取各类支农补助资金为4750万元,预计年内补助资金总额可达1亿元。
2、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支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做好农业税免征的基础数据核查工作,开展农业税票证(章)清理,对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税征管档案进行清理建档;及时落实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直接补贴资金的试点工作。
3、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并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扶持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制定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下山脱贫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支持136个行政村办公用房建设。鼓励山区农民下山脱贫,补助资金的发放方式可以代理券形式直接补贴给山区农民建房,使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
(二)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我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办法》、《我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多式制度的制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制度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工伤生育保险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支持农村教育投入,足额安排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差额,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集中财力择优推动峡口片区学校布局调整,确保投入一处完成一处,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增加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落实公共卫生及突发事件控制经费,及时安排贺村镇坞里村副伤寒和麻疹控制经费。三是做好我市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为全市400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资金24万元。
三、夯实基础,深化地税征管改革
(一)完善基础管理
坚持“抓大不放斜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加强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管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科学测定,民主评议,规范管理。通过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努力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0%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按省局统一部署,抓好
税收基础数据清理;招聘临时税员,进一步充实一线征管力量。
(二)规范税收执法
推行稽查责任制,完善目录检查法,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加强与国税、公安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制定欠税公告办法,认真开展地方两税、契税等清欠工作,探索防止产生新欠的思路,努力做到以查促管、应收尽收。
(三)推进税收宣传
精心组织大型婺剧高腔税收宣传教育历史《我市本色》,荣获省局2006优秀税收宣传项目称号。积极参加XX市税收知识电视竞赛活动,荣获二等奖。认真开展贯彻《我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等专项宣传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上街开展咨询活动、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纳税意识,改善税收执法环境。
(四)推进征管社会化
完善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促进地税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保证了地方税收稳定增长。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协作,委托国税部门代征门征税收和“双定户”超定额补税。加强与多家银行的协作,推进银税联网,减轻办税服务厅征收窗口的工作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巩固与交通、公安部门的税收协作关系,保证货运车辆及时足额地入库。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通过共同查处涉税案件、打击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收秩序,保证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开拓创新,切实推进财税管理改革
(一)进一步调整内设机构的职责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局对内设机构的职责作了调整完善,并根据局领导班子调整的情况,调整了局领导分工,明确了各职能科室在项目立项、资金审批拨付、监督环节中的职责,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范财政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制定《我市市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规程》,印制《资金申拨单》、《经常性资金增(预)拨单》,进一步完善资金拨流程、拨付依据、审批权限、拨付工作职责,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内控制度建设。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做到资金有序、安全拨付。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管理试行办法,对概算投资5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对17个财政性投资项目实施代建管理。对国债项目进行专户管理,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实施国债项目的全程监管。
(三)财政、财务监督取得新突破
一是内外结合,认真做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的宣传、培训及贯彻实施工作。二是贯彻执行省财政厅新颁发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程》,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组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三是扎实开展纪念《会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系列活动。召开会计学术研讨会,开展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活动。四是编佣我市财会》,加强会计工作研究和交流,推进财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财税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
继续推进“金财工程”实施,抓好资金申拨系统的应用,实现指标管理、资金申拨、总会计核算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大引进和自行开发应用软件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因特网办税系统。将养老保险金、医保金纳入了银税联网的范围,方便单位、个人缴纳;发挥12366语音特服系统,利用手机短信催报催缴工作,提高征管工作效率。
(五)地税征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票证管理改革。推行使用一联式电子转账完税证,印制了“银行扣缴专用收据”,对通用缴款书和完税证的开具全面推行一票多税,降低征税成本。各类完税凭证的使用量从16.5万份下降到14万份,全局减少票证档案保管量达三分之二。二是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得到进一步推进。进一步方便纳税人,提高税务机关工作效率,加快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五、整合资源,积极筹措资金,增强地方财力
(一)精心包装项目
及时掌握上级出台的新政策、新办法、新制度,会同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项目包装;收集各职能部门向上争取项目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并汇总分类,建立项目库。加强与上级和各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
&nb
sp;
(二)拓宽政府融资平台
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1-9月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工作,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改制,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履行好国有资产各项管理职能。
(三)严格非税收入控管
积极推行和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收模式,扩大原有的收入外延,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收入、罚没收入等纳入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同时将教育系统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断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制定非税收入分成资金上划及下拨办法,发挥财政专户职能,规范非税收入分成资金的上划及下拨。制定了《我市财政票据管理实施细则》,加强财政票据管理。认真开展银行结算账户清理,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设置。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及时公布取消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并要求各执收单位建立收费公示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行为。同时从财力上保障合理收费,无偿提供农民建房通用图纸问题。
六、以人为本,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2006年,我局始终围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组织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采取局领导上党课、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个人自学、党员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通过开展“三个代表’在我市的实践”和“先锋形象”大讨论活动,提出财政地税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提高党员干部认识。深入企业、农村,开展了“落实三真、关爱基层”活动,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和整改活动,切实做好先进回头看工作。我局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市委的肯定,被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二)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制定《中共我市财政局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等,建立干部素质提高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干部全员培训工作,聘请盛XX市等专家为干部更新知识,鼓励干部投入到学习中。建立《A、B岗工作制度》、《财政、地税干部的请销假制度》,内部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又有2人通过高级会计考试,33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宣传教育经常化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印发《财政、地税干部十大禁令》,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入财税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把廉洁自律承诺拓展到全体财税干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开展内部审计监督。
(四)注重财税文化建设
维修财税培训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干部职工生活,筹建征管大楼,关心基层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基层三年建设”顺利通过省局考核验收。派出农村工作指导员,努力帮助联系村寻找脱贫致富门路。扶持党内弱势群体,长期开展与贫困村结对活动。动员干部积极参加捐款和无偿献血等爱心工程,树立良好的财税形象。
第二部分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十分突出,做好明年财税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特殊意义。
通过2006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总结当前及今后财税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局2007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在2006年基础上增长14%,力争超过7亿元。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跻身全国两百强为已任,切实履行财政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善税收精细化管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
系;强化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07年我局的工作基本思路是: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
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2007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储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
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一项目一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二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化、网络化管理考核办法,加快项目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三是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财政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完善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五)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要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逐步扩大政府采购
第五篇: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工作计划
××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十分突出,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做好明年财税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特殊意义。
通过××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总结当前及今后财税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局××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在××年基础上增长,力争超过亿元。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跻身全国两百强为已任,切实履行财政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善税收精细化管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年我局的工作基本思路是: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
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
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
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一项目一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二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化、网络化管理考核办法,加快项目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三是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财政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完善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五)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要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额度。
三、优化收入结构,推进精细化管理,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化征管改革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方针,对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二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缴体系建设,推进养老保险费全覆盖工作,规范征缴行为,提高征缴质量,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
(二)加强税收管理
一是加强对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等小税种的调研,探索资源税由代扣代缴和核定征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规范竹、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要稳步推进第一批试点工作,要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责任人员到位和工作进度到位,同时要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以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义务人明细申报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
(三)提高征管效率
以信息化为依托,推进地税征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加大“”特服系统的宣传力度,推进网税系统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网上信息发布、短信提醒、网上调查等应用水平。完善地税与社保联网系统,保证社保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中的相应责任,推进地税执法的规范、透明、高效。
(四)提升稽查水平
积极有效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及时发现日常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规范税收执法,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挖掘稽查深度,发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作用。继续分阶段对低税负企业、社保费申报不实和零申报单位开展检查,重点配合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难点、焦点问题。
(五)进一步推进地税征管社会化
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代征管理。联合国税部门认真做好税务登记换证和联合办证工作,全面核查户管情况。探讨建立“地方两税”委托乡镇、社区代征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漏洞。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收管理秩序。
四、增强四种意识,建立“四型”机关,为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一)增强学习意识,创建学习型机关
着重树立现代学习理念、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形成全局上下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个人”的氛围,以此推进财税改革与发展。加大学习、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切实增强干部学习积极性;创新形式,开展各种学教活动,继续支持干部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适时与高校挂钩,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干部进行培训,以此推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增强廉洁意识,建立廉政型机关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意见》等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事。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职能,为监督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筑反腐败防线,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倡导“一帮一”结对活动,切实预防干部违法乱纪的机率。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主,以教育的强化来提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增强调研意识,建立调研型机关
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财政地税部门的安排,对照全市“十一五”规划,深刻领会上级各项经济财税政策,结合本单位、岗位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理财治税的水平。
(四)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机关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致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科技进步达到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最优化。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