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

时间:2019-05-14 01: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

第一篇: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

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 危害程度分类 1.1分类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毒(HIV)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艾滋病毒(Ⅰ型和Ⅱ型)列为危害程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仅病毒培养物为A类,UN编号为UN2814。1.2不同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

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要求: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属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2 背景资料 2.1一般生物学特性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90 nm~130nm。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其RNA中含有gag、env 和pol基因以及6种调控基因〔tat,vif,vpr,vpx(vpu),nef,rev〕。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env基因所编码的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调控基因编码的辅助蛋白,是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HIV是一种嗜T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侵入人体后选择性攻击T辅助细胞、脑组织细胞、脊髓细胞和周围神经细胞。当HIV在TH内大量生长繁殖,是TH大量破坏时,则发生细胞免疫缺陷,自身稳定和免疫监测功能丧失,不仅可发生一系列原虫、蠕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条件病原体感染,还可发生少见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现有两型HIV:HIV-1和HIV-2,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包膜糖蛋白上。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同的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改变,使抗原中和抗体失去中和效能,这给HIV疫苗的研制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三个组,即M、O和N 组,其中M组又可分为 A到J 10个亚型,而且亚型间的重组体已有发现。HIV-2现有A~F 6个亚型。目前也有学者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HIV-1进行分群,如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所利用的辅助受体的不同(CCR5、CXCR4),分为R5和X4毒株;或根据宿主范围及复制特性不同,分为非合胞体诱导株(NSI)和合胞体诱导株(SI);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 快/高型和低/慢型等。

2.2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远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界的抵抗力低得多,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对热、乾燥敏感,不耐酸。60℃以上就可被灭活。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具通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等均能灭活病毒。2.3致病性

HIV 具有嗜细胞特性,主要感染T 辅助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它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以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和免疫缺陷为特征,常伴有实质器官(脑、淋巴结和肺等)的炎性疾病、神经障碍和恶性肿瘤。感染HIV后的2-4周为急性期,突发病毒血症,30%-70%的感染者可能伴有流感样或单核细胞增生样症状。此后由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进入平均8-10年的无症期(或称潜伏期),此时病毒仍在复制,并不断减少和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将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逐步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及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IDS-related complex, ARC),约50%的感染者会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进而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进入病程的终末阶段。2.4传播途径及暴露的后果

2.4.1传播途径:目前发现有HIV-I和HIV-Ⅱ两型,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通过性接触,输入染有HIV的血液、血制品,器官移植、注射等方式传播,亦可经垂直方式造成母婴传播,至今尚无特效治疗。

2.4.2暴露的后果:HIV 感染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集体的免疫反应可限制病毒感染,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经过急性感染期、临床潜伏期后,进入免疫缺损期。2.5艾滋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2.5.1预防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5-10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呆咬等途径途径传播。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2.5.2诊断依据

2.5.2.1实验室检查:抗体确证阳性,CD4<200/mm3,CD4/CD8<1。检测HIV核酸及抗原可预测疾病进展及随访抗病毒治疗的效果。2.5.2.2我国艾滋病病例诊断标准

2.5.2.2.1 HIV感染者:受检血清初筛试验阳性,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阳性。检测HIV核酸或抗原可预测疾病的进展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2.5.2.2.2 确诊病例:

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确诊艾滋病病人。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度1个月以上。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③卡氏 肺囊虫性肺炎(PCP)。④卡波济肉瘤(Kaposi)。⑤明显的霉菌或其它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HIV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确诊艾滋病病人。①CD4 /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②全身淋巴结肿大。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2.5.3艾滋病治疗

针对HIV的治疗研究亦经过了多个阶段,80年代单一用药剂量较大,曾出现细胞毒性副作用,易产生抗药突变株而出现耐药性。1994年蛋白酶抑制剂经过4-5年研究而逐步推向临床,可以使HIV感染者体内病毒数量快速而持续下降。为此除了AZT(1987年开始的核苷类)可以单用于防止母婴传播或在特殊情况下预防用药外,只要是抗HIV临床治疗已不主张任何药物的单独使用,而是联合使用包括三种药物的鸡尾酒疗法。3 拟从事实验室活动的危险性分析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3.1实验室实验活动背景资料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HIV 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HIV 抗体筛查实验: 酶标法(ELISA)、3.2可能危害

在HIV实验操作过程中,包括接收样本时样本包装密封性不好造成样本泄露;操作过程中如打开容器盖时样本外溅,加样、孵育、震荡、分离保存血清等时由于操作不慎导致样本溅出、离心管破裂崩溅等。实验室工作环境的污染,实验人员如果接触污染的实验仪器表面、冰箱、加样器、实验台、门把手及实验废弃物等均可能被感染。3.3预防及处置措施 3.3.1预防

1)HIV 抗体的检测过程均应在生物安全防护Ⅱ级实验室内进行。

2)操作者在实验全过程包括样品接收,都应穿戴好一切生物安全防护装备,一次性的口罩、帽子、双层乳胶手套,防护衣、必要时配戴防护镜等,操作全过程应严格执行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3)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刺伤。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3.3.2处置措施

1)所有的血液、血清、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应按操作未知的有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传染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2)接收样本时,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若样本外漏到标本容器外面,应立即用浸有0.5%含氯消毒液的多重软布及75%酒精擦拭标本容器,必要时通知重新采集标本。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废弃的标本视为高危物质放置到高压灭菌锅内消毒,同时立即更换污染的手套,污染的手套也应放到高压灭菌锅内灭菌。

3)在进行操作时,若发生液体外溅,应将被溅的地方用0.5%含氯消毒液浸泡的物质覆盖,待消毒液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方,移走吸水性物质,并用75%酒精及清水多次擦拭该地方。所有实验用品应按污染物质处理,放入高压灭菌锅内灭菌。

4)在离心过程中,若发生离心管破裂及样本外溅,应立即停止离心,待离心机自动停止并发出提示信号5分钟后,确保穿戴好一切防护用品后,方可打开离心机盖,用止血钳子夹出离心的碎片,被样本污染的地方,防置浸泡有0.5%含氯消毒剂的吸水性物质,待消毒剂起作用后10-15分钟再清理污染处,移走吸水性物质,并用75%酒精多次消毒污染处所有消毒处理用过的物品应按高危物质处理,放入高压灭菌锅内灭菌。5)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将待检测的血液、体液等样本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时,应立即用自来水、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如溅入眼睛、口腔等部位,应用用自来水、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30分钟);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切割伤、刮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液,然后用用自来水、清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创面;如衣物被污染,应尽快脱掉被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如有高危的意外事故发生,除进行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对其随访、HIV检测、休息并暂时离开原岗位3个月,按医嘱服用抗HIV药物进行预防。

若一旦发生意外事故造成污染,应立即按《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和程序》中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和实验室意外处理 4.1实验室的安全操作

1)在安排工作人员的实验室区域时,要根据其工作的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试剂,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2)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3)如接触物传染性危险大,可戴双层(两付)手套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4)禁止采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5)操作中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应先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6)工作完毕,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工作台面应当用0.1%洗后要干燥20min以上;

7)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8)血清及其它体液样品均应严格按要求保存,HIV抗体阳性样品应做好标记单独保存。9)避免利器的使用。4.2实验室意外处理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6)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和工作人员素质 5.1工作人员的预防疫苗

5.1.1 HIV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其感染。虽然国内目前正在研制疫苗预防HIV感染,但何时应用于临床尚不知晓。

5.1.2进行HIV病毒相关操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以下资格或处于以下工作状态 1)完成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程序,并且进行抗体检测。

2)经过规范的生物安全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和取得上级主管部门人员许可;近期较深的开放性伤口的人员应该禁止或限制其进入相关实验操作区。

3)限制在妊娠早期的工作人员进行HIV病毒相关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5.1.3根据实验室从事HIV病毒需要,为实验室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新工作人员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本实验室规定项目的体检,并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每年最少一次为本实验室职工提供相关项目体检。主要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肝炎五项、HIV抗体检测、RPR、TPPA等。

5.1.4实行健康监测报告,实验室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建立监测网,有关人员每天监察实验人员健康状况。如遇实验室人员暴露情况出现,当时除按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理程序进行处理以外,还要在HIV-Ab的潜伏期内进行定期(1月、2月、3月、6月、12月)监测。

5.1.5 对所有从事HIV 检测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都要做健康体检,保留血样,定期体检,采集的血清标本,留在健康档案中备案。5.2工作人员素质

实验室共有技术人员2名,其中申请进入BSL-2实验室2名。所有技术人员均参加过生物安全培训,所有技术人员均学习过生物安全手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熟知HIV-Ab初筛实验SOP文件及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HIV初筛实验室工作人员目前健康状况良好。工作人员素质评价见附表。6 评估结论

6.1实验活动的防护措施

1)在操作HIV抗体初筛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皮肤、粘膜的接触感染等实验室意外感染。因此,对检测HIV抗体的血液(血清)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操作,上岗前必须接受严格的生物安全以及该病毒实验技术的培训。在个人防护措施上应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级别进行防护。实验完毕后能高压的废弃物在实验室内121℃30min高压灭菌后才允许运出实验室,不能高压的物品用含2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30min以上。

2)所有临床要求检测HIV抗体的血标本,都应按临床疑似病人标本处理,所有操作都要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进行;个人防护措施要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级别进行个人防护。3)HIV抗体初筛实验中的阳性对照及内部质控品,虽然是灭活的血清,仍要在BSL-2级实验室的A2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试验操作后的所有血样品及消耗品均进行高压灭菌121℃30min后或2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30min以上才允许运出实验室进行集中处理。6.2感染控制和医疗监测

6.2.1禁忌人群:从事HIV抗体初筛试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BSL-2实验室工作,出现下列情况不能进入: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抵抗力下降、孕妇及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处于疲劳状态都不适宜从事HIV抗体检测工作。没有上岗证的本室人员及非本室人员如要进入HIV抗体检测室,必须经本室负责人同意,并填写进入室内的一切相关材料,穿、带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

6.2.2感染控制:从事HIV抗体初筛实验的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有相关项目的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在工作中一旦怀疑感染了HIV,应立即报告院、区、市等相关部门,应进行定期的相关的检测,并进行预防和支持性治疗。

第二篇:刑讯逼供危害性调研报告

在当前执法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近来,随着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监督力度的加大,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和警务公开制度的贯彻,一系列司法机关刑讯逼供、致人伤亡的事件被公开曝光。刑讯逼供如此难以禁绝的根源何在?刑讯逼供到底有哪些严重危害?为了禁止刑讯逼供,我们又该在立法和实践中采取哪些措施?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一、刑讯逼供久禁不绝的原因

(一)思想原因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是有特定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基础的。刑讯逼供之所以在实践中久禁不止,就是因为作为其基础的思想和理念还未能得以清除。导致实践中刑讯逼供长盛不衰的思想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有罪推定的思想影响。封建社会实行纠问式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先入主地推定为有罪,这是刑讯逼供得以产生的思想根源,也是刑讯逼供至今仍然难以禁绝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刑事诉讼中,具体办案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对于有些案件情况的认识和推定在违反科学、不合逻辑,甚至出现捕风捉影,产生先入为主问题,由此造成误断、错判。当办案人员在收集不到其他证据可供查明案件真象的时候,往往凭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作出符合自己判断的供述。当其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会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老实”,并容易不由自主地进行程度不同的刑讯逼供。

再次是由于司法实践中的种种错误认识。这又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刑讯逼供必要论”,认为真正的犯罪分子一旦交待实际情况就会受到刑罚的处罚,因而没有一定的强制力量就无法迫使其交待罪行;二是“刑讯逼供利益论”,认为刑讯逼供虽会造成一定消极后果,如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等,但却有助于迫使犯罪分子交待罪行,有利于侦破丛案、串案。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刑讯逼供是利大于弊的;三是“口供论”,认为在目前我国现有侦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没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刑事侦查将很难进行。

(二)制度原因

相关制度规定不明是导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盛行的现实原因。

首先是我国一直不承认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是现代世界各国公认的基本的宪法原则和刑事诉讼原则,其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确认:在法院判决生效以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既然是无罪的,侦控机关当然无权对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对此,贝卡利亚进行过精辟的论述:“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如果犯罪是不肯定的,就不应折磨一个无辜者,因为,在法律看来,他的罪行并没有得到证实”。⑴

其次是我国一直不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刑事政策上,我国奉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诉讼法还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如实陈述的义务。这一法定义务不仅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对指控时无权保持沉默,而且给了侦控人员以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待的权力。因为判断是否“如实”的权力是由侦控人员说了算的,一旦侦控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回答不符合其预先判断,自然免不了暴力相加,刑讯逼供了。在刑事诉讼中,刑事控诉方承担举证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而被告人的供述义务实质上是强迫被告人协助追诉方证明自己有罪。它既削弱了双方地位的对抗性,贬抑了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妨碍了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而且助长了诉讼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过分依赖。

再次是我国法律没有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但对于非法收集的证据应否排除,法律未作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即使是非法获得的证据,只要查证属实,依然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最后,其他许多相关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刑讯逼供盛行的重要原因。如侦押分立制度、人身检查制度、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在场制度等等。

(三)其它原因

1、司法投入的普遍不足。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实力从总体上来看还比较落后,国家能够给予公安司法机关支配的资源相对有限。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与勘验、搜查、扣押、侦查实验等措施相比,成本和耗费相对较小,在国家司法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侦查机关千方百计地逼取犯罪嫌疑人口供也就不足为奇了。

2、侦查技术水平的相对低下。随着犯罪组织性、技术性及隐秘性的提高,刑事侦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的刑事侦查无论是从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还是组织管理来看,技术水平都非常低,此时侦查人员常常被迫采用刑讯逼供以突破疑难案件。

3、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有极少数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他们在办案过程中,为了私利(如个人报复、取得非法经济利益等)往往需要制造假案、冤案,刑讯逼供则是其中重要的手段。

4、刑事审判公开程度不够。这突出反映在案件的第二审是以不开庭方式审结,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被告人的辩护权不能得到充分的行使,庭审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暗箱操作,削弱了第二审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

5、对刑讯逼供处罚的不力。虽然我国刑法已将刑讯逼供作为一种犯罪加以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刑讯逼供行为却很少查处,即使不得不进行查处,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原因很简单:主管领导往往认为刑讯逼供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对刑讯逼供处罚太严会挫伤干警的积极性。

二、刑讯逼供的危害

刑讯逼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公众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具体表现为;

1、因刑讯逼供有很多人被屈打成招,从而形成冤案,放纵了真正的犯罪人;

2、刑讯逼供伤害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使本来有可能如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不愿供述或虚假供述。

3、模糊了有罪者和无罪者的外部差异,增加了侦查破案的难度。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获取过程,侦查人员不仅要注意语言信息的获取,还要注意更为复杂的犯罪嫌疑人表情、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变化,以探明案件的实际情况。在正常讯问中,有罪的人和无罪的人的外表通常是可以看出区别的,而一旦采用刑讯逼供,暴力和强烈痛楚将使所有被刑讯者无论是有罪还是无罪都会全身紧张,疼痛难忍,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界限的模糊,使侦查人员失去通过表情、语气和语调来探明真伪的可能。对此,贝卡利亚也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审查犯人是为了了解真相。真相有时会从部分人的面目表情中不期而然地流露出来,然而,如果说从一个平静人的语气、姿态和神色中很难觉察出真相的话,那么,一旦痛苦的痉挛改变了他的整个面目表情,真相就更难流露出来了。任何强暴的行为都混淆和抹杀了真假之间微小的客观差别。⑵

4、刑讯逼供严重地侵犯了人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拷打,其基本的人格尊严、意志自由和隐私权利都被侵犯和剥夺,这是严重违反程序和人道原则的。按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公认的国际性法律文件《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标准来衡量,刑讯逼供至少违反了以下条款:1、第七条:对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处罚。2、第十条第一项:所有被剥夺自由的人应给予人道及尊重其固有的人格尊严的待遇。3、第十四条第二项: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4、第十四条第三(庚)项: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

5、刑讯逼供还会严重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

(1)刑讯逼供可能冤枉无辜,从而增加案件的错误成本并使已经过的程序全部无效,导致刑事诉讼效率和效益的同时降低;

(2)刑讯逼供挫伤了被追诉者对程序公正性的信任,引起抵触情绪,必然导致上诉和申诉的大量增长,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

(3)刑讯逼供的存在会使侦查人员过于依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殆于收集其他证据,当被刑讯者被证明是无辜的而不得不收集其他证据时,调查取证的有利时机可能已完全丧失,导致出现疑案而使效率和效益均为零;

(4)如果因刑讯的使用挫伤被追诉者的自尊,使本来愿意如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坚决不供述或不如实供述,就会使刑事诉讼出现负效率和负效益。

6、刑讯逼供是以一种犯罪来对抗另一种犯罪,违反了程序理性原则,损害了人们对司法程序正义功能的预期;

第三篇:刑讯逼供危害性调研报告

在当前执法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近来,随着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监督力度的加大,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和警务公开制度的贯彻,一系列司法机关刑讯逼供、致人伤亡的事件被公开曝光。刑讯逼供如此难以禁绝的根源何在?刑讯逼供到底有哪些严重危害?为了禁止刑讯逼供,我们又该在立法和实践中采

取哪些措施?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一、刑讯逼供久禁不绝的原因

(一)思想原因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是有特定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基础的。刑讯逼供之所以在实践中久禁不止,就是因为作为其基础的思想和理念还未能得以清除。导致实践中刑讯逼供长盛不衰的思想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有罪推定的思想影响。封建社会实行纠问式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先入主地推定为有罪,这是刑讯逼供得以产生的思想根源,也是刑讯逼供至今仍然难以禁绝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刑事诉讼中,具体办案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对于有些案件情况的认识和推定在违反科学、不合逻辑,甚至出现捕风捉影,产生先入为主问题,由此造成误断、错判。当办案人员在收集不到其他证据可供查明案件真象的时候,往往凭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作出符合自己判断的供述。当其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会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老实”,并容易不由自主地进行程度不同的刑讯逼供。

再次是由于司法实践中的种种错误认识。这又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刑讯逼供必要论”,认为真正的犯罪分子一旦交待实际情况就会受到刑罚的处罚,因而没有一定的强制力量就无法迫使其交待罪行;二是“刑讯逼供利益论”,认为刑讯逼供虽会造成一定消极后果,如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等,但却有助于迫使犯罪分子交待罪行,有利于侦破丛案、串案。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刑讯逼供是利大于弊的;三是“口供论”,认为在目前我国现有侦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没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刑事侦查将很难进行。

(二)制度原因

相关制度规定不明是导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盛行的现实原因。

首先是我国一直不承认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是现代世界各国公认的基本的宪法原则和刑事诉讼原则,其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确认:在法院判决生效以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既然是无罪的,侦控机关当然无权对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对此,贝卡利亚进行过精辟的论述:“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如果犯罪是不肯定的,就不应折磨一个无辜者,因为,在法律看来,他的罪行并没有得到证实”。⑴

其次是我国一直不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刑事政策上,我国奉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诉讼法还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如实陈述的义务。这一法定义务不仅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对指控时无权保持沉默,而且给了侦控人员以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待的权力。因为判断是否“如实”的权力是由侦控人员说了算的,一旦侦控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回答不符合其预先判断,自然免不了暴力相加,刑讯逼供了。在刑事诉讼中,刑事控诉方承担举证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而被告人的供述义务实质上是强迫被告人协助追诉方证明自己有罪。它既削弱了双方地位的对抗性,贬抑了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妨碍了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而且助长了诉讼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过分依赖。

再次是我国法律没有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但对于非法收集的证据应否排除,法律未作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即使是非法获得的证据,只要查证属实,依然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最后,其他许多相关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刑讯逼供盛行的重要原因。如侦押分立制度、人身检查制度、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在场制度等等。

(三)其它原因

1、司法投入的普遍不足。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实力从总体上来看还比较落后,国家能够给予公安司法机关支配的资源相对有限。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与勘验、搜查、扣押、侦查实验等措施相比,成本和耗费相对较小,在国家司法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侦查机关千方百计地逼取犯罪嫌疑人口供也就不足为奇了。

2、侦查技术水平的相对低下。随着犯罪组织性、技术性及隐秘性的提高,刑事侦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的刑事侦查无论是从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还是组织管理来看,技术水平都非常低,此时侦查人员常常被迫采用刑讯逼供以突破疑难案

件。

3、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有极少数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他们在办案过程中,为了私利(如个人报复、取得非法经济利益等)往往需要制造假案、冤案,刑讯逼供则是其中重要的手段。

4、刑事审判公开程度不够。这突出反映在案件的第二审是以不开庭方式审结,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被告人的辩护权不能得到充分的行使,庭审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暗箱操作,削弱了第二审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

5、对刑讯逼供处罚的不力。虽然我国刑法已将刑讯逼供作为一种犯罪加以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刑讯逼供行为却很少查处,即使不得不进行查处,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原因很简单:主管领导往往认为刑讯逼供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对刑讯逼供处罚太严会挫伤干警的积极性。

二、刑讯逼供的危害

刑讯逼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公众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具体表现为;

1、因刑讯逼供有很多人被屈打成招,从而形成冤案,放纵了真正的犯罪人;

2、刑讯逼供伤害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使本来有可能如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不愿供述或虚假供述。

3、模糊了有罪者和无罪者的外部差异,增加了侦查破案的难度。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获取过程,侦查人员不仅要注意语言信息的获取,还要注意更为复杂的犯罪嫌疑人表情、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变化,以探明案件的实际情况。在正常讯问中,有罪的人和无罪的人的外表通常是可以看出区别的,而一旦采用刑讯逼供,暴力和强烈痛楚将使所有被刑讯者无论是有罪还是无罪都会全身紧张,疼痛难忍,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界限的模糊,使侦查人员失去通过表情、语气和语调来探明真伪的可能。对此,贝卡利亚也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审查犯人是为了了解真相。真相有时会从部分人的面目表情中不期而然地流露出来,然而,如果说从一个平静人的语气、姿态和神色中很难觉察出真相的话,那么,一旦痛苦的痉挛改变了他的整个面目表情,真相就更难流露出来了。任何强暴的行为都混淆和抹杀了真假之间微小的客观差别。⑵

4、刑讯逼供严重地侵犯了人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拷打,其基本的人格尊严、意志自由和隐私权利都被侵犯和剥夺,这是严重违反程序和人道原则的。按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公认的国际性法律文件《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标准来衡量,刑讯逼供至少违反了以下条款:1、第七条:对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处罚。2、第十条第一项:所有被剥夺自由的人应给予人道及尊重其固有的人格尊严的待遇。3、第十四条第二项: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4、第十四条第三(庚)项: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

5、刑讯逼供还会严重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

(1)刑讯逼供可能冤枉无辜,从而增加案件的错误成本并使已经过的程序全部无效,导致刑事诉讼效率和效益的同时降低;

(2)刑讯逼供挫伤了被追诉者对程序公正性的信任,引起抵触情绪,必然导致上诉和申诉的大量增长,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

(3)刑讯逼供的存在会使侦查人员过于依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殆于收集其他证据,当被刑讯者被证明是无辜的而不得不收集其他证据时,调查取证的有利时机可能已完全丧失,导致出现疑案而使效率和效益均为零;

(4)如果因刑讯的使用挫伤被追诉者的自尊,使本来愿意如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坚决不供述或不如实供述,就会使刑事诉讼出现负效率和负效益。

6、刑讯逼供是以一种犯罪来对抗另一种犯罪,违反了程序理性原则,损害了人们对司法程序正义功能的预期;

7、刑讯逼供使无罪者处于比有罪者更坏的境地。对此,贝卡利亚作过精辟的论述:“尽管二者都受到折磨,前者却是进退维谷,他或者承认犯罪,接受惩罚,或者在屈受刑讯后,被宣布无罪。但罪犯的情况则对自己有利,当他强忍痛苦最终被无罪释放时,他就把较重的刑罚变成较轻的刑罚,所以无辜者只有倒霉,罪犯则能占便宜。”⑶

8、刑讯逼供还会造成人们对现行司法制度的对抗心理。因为在刑讯之下,老实交待者肯定会被定罪处罚,而奸猾狡诈者,特别是累犯、惯犯拒不交待却有可能被宣告无罪。

9、刑讯逼供直接违反我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因为在刑讯下,最终决定一个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不是事实和法律,而是被刑讯者筋骨的承受力和皮肉的敏感度。因此,贝卡利亚讽刺道:“一位数学家大概会比一位法官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更好。” ⑷

三、减少消除刑讯逼供的对策

在明确了刑讯逼供的形成原因和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之后,我们可以在参照外国相关立法司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针对其产生原因,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

(一)提高司法人员主体素质

1、加强司法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消除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根源;

2、严把司法队伍的入口,严格实行职业道德和业务考核制度,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3、要消除司法实践中对刑讯逼供作用的错误认识。要使司法人员认识到,从查清案件实体真实来看,刑讯逼供并不是促使犯罪分子如实交待罪行的最佳方法。刑讯逼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引起被追诉者的对抗心理,从而拒绝如实交待。调查结果表明,在造成被追诉者未能如实陈述的诸多因素中,如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审讯人员提问方法不妥、用词不当,有损被追诉者人格和自尊心;被追诉者信奉“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被追诉者有一定反侦讯和谎供经验;审讯人员态度严厉、生硬、粗暴;被追诉者抱有侥幸心理,想以假乱真、蒙混过关等诸多因素中,审判人员搞刑讯逼供被认为是导致被追诉者不愿如实供述的最重要的因素。⑸

(二)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1、彻底确立和切实推行无罪推定原则。应当肯定的是,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即表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但这一理念在广大司法工作人员心目中一直未得到牢固确立,这就为现实中有罪推定的盛行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也为刑讯逼供久禁不止留下了隐患。为此,我们必须在立法上明确肯定无罪推定原则,在实践中真正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各项要求,并以此来教育广大司法工作人员,特别是侦查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消除刑讯逼供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

2、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

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以权利对抗权利”,是消除刑讯逼供的重要途径之一。国际上关于沉默权的实践中做法有两种:积极模式的,如英美等国,司法人员必须明确告知当事人有沉默的权利;消极模式的,则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享有沉默权,但司法人员无告知的义务。确立积极沉默权制度目前在我国尚有较大的阻力。但我国已签署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已批准并承诺在我国立法和实践中落实公约中的有关规定,包括沉默权规则。基于此,我们可以先确立消极沉默权规则。

3、确立、贯彻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将使实施刑讯逼供者最终无法从刑讯逼供中获利,从而使其不得不放弃刑讯的意图。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都规定,凡经查证属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的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在将来进一步修正刑事诉讼法典时确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以提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必须的配套制度,如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取证制度、异议制度、认定程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施中落实,从而为遏制刑讯逼供增加一道制度屏障。

4、确立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在场制度。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有权在场是世界各国的通行规则,美国的米兰达规则、英国的《法官规则》都体现了相关要求。建议我国在未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也确立这一制度。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在场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监督并及时制止侦查人员的非法取证,特别是刑讯逼供行为;(2)、有利于对侦查人员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格尊严和人身侮辱的行为,包括对刑讯逼供进行申诉控告;(3)、作为证人向法庭证明口供是否系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等等。

5、实行讯问全程录相监控制度。通过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来对讯问进行全程监控,在客观上有利于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

6、建立并落实侦押分立制度。

侦押分立也是许多国家通行的一项制度,英国和日本均有类似规定:由独立于侦查机关的不同部门专门负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押,以监督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保护和落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在我国,侦查和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上是由同一主体负责的,这一机制无法起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作用的。借鉴国外的经验,可考虑由独立于公安机关的中立机构专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押,并由法律明确规定,这一机构没有责任去配合侦查,而是专门负责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为此,还必须赋予这一机构以以下职权;对收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人身检查的权力;对严重的违法取证行为,如刑讯逼供向有关机关、如检察机关提出处理建议的权力,等等。

(三)加大刑事诉讼的司法投入。

1、进一步为司法人员提供查明犯罪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先进技术设备。这包括提供充足的办案经费,快捷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中等偏高的生活条件。

2、提高公安司法工作的技术含量。科学技术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公安司法工作人员的取证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分依赖中供的情况。

(四)强化对刑讯逼供的外部监督力度。

外部监督不力也是导致我国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的侦查监督体系,如人大监督、党纪监督、监察监督、检察监督等也是消除刑讯逼供所必须。

这里,尤其应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有权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但是由于监督途径太少,只有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两种,这对于侦查活动中的许多违法行为,如刑讯逼供等,检察机关往往无法获悉。因此建议将来在修正刑事诉讼法时增加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手段,如有权派员参与侦查、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有权派员在场、有权处罚违法违纪侦查人员等。另外,对讯问人提出刑讯逼供指控的案件,一律实行由人民检察院通知侦查机关负责人另行指派办案人员承办的制度。

(五)、强化刑讯逼供司法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我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有必要补充确立如下制度:

1、对于被控犯刑讯逼供罪的案件,应从重从快审判,从而形成一种震慑力;

2、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控被刑讯逼供的,可以考虑借鉴西方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3、落实刑讯逼供人的行政责任。

4、严格执行刑讯逼供的赔偿制度。

第四篇:中学生打架的危害性

中学生打架的危害性

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动不动就要对人施展手脚,这种人我们称其为有暴力倾向的同学。我们能同在一个学校读书是一种缘分,人们往往几十年后还在认同学。我们本应象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无间,有什么天大的事非要大打出手呢?打架斗殴有什么危害呢?

1.触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有的同学会认为不满18岁不用负刑事责任,这是错的。刑法第17条指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也 应当负刑事责任。”同学们应该明确满十四周岁就要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章第72条也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经济赔偿

打伤人除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外,还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生命无价,健康第一,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危及生命健康的附带民事赔偿价钱也越来越高,赔偿几十万几百万的已是司空见惯。试问动不动就要动手打人的同学,你家里有多少钱可赔偿呢?

3.亲人遭受煎熬

有施暴倾向的学生,由于经常惹是生非,其家庭成员往往为其担心受怕,一有风吹草动就怕孩子出事,这样无端让亲人长期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环境中,这是多么残忍啊!前几年有个同学在学校打人,其父亲得知消息时刚好雇一辆货车要到外地拉货,急忙半途返回,损失了上千元,其爷爷奶奶也急冲冲赶到学校,差点造成交通事故。你们看亲人为此这样受煎熬多么不应该呀。

4.人际交往受阻

诚于待人是人类交往的基础。对有暴力倾向的同学,大多数同学都采取惹不起就躲远点的做法,个别同学怕被欺负,表面称兄道弟象跟屁虫似的鞍前马后,其实心里总是提防者他。这种交往受阻现象,将延长到今后走出社会就业,甚至陪伴终生。试问你愿意和蛮横不讲理的人当知心朋友吗?

5.影响身心健康

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经常帮助别人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因为帮助别人时心情舒畅,人体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身体长期拥有这种物质就会延年益寿。相反,有施暴倾向的同学,经常动不动就和人打架斗殴,除了身体容易受到伤害外,精神也会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显然不利于身体健康。

打架的危害还有很多,比如影响学习,扰乱生活秩序等等。

同学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年同窗一世情。让我们珍惜同学情谊。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人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自己伤身体,伤精力,伤感情,让家人伤心2 给对方留下的伤害你或你的家人将全力解决 给同学的眼里,你会是个调皮学生 4 在老师的眼里,你会是个无药可救的坏学生5 老师会将你看成重点观察对象。

第五篇:小学生挑食的危害性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小学生挑食的危害性,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前小学生由于缺乏健康营养饮食的知识,在这方面的教育又少,同时小学生往往受到各类零食的诱惑,商家也千方百计的变换着零食的包装、口味、色彩来吸引小学生。因而许多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挑食偏食”、“不吃早饭”、“常喝饮料代替水”、“常吃垃圾食品”、“常吃方便面”等。据专家统计在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中最为突出的是挑食偏食习惯。挑食偏食主要指存在特别的对一种或几种食物喜好,常见的表现有:不爱喝奶,不爱吃蔬菜、肉类、豆制品及水果等。

这种现象同样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在平时学校提供的午餐中,由于考虑到学生营养的均衡性,每周安排不同的菜肴,如:禽肉类、便于学生吸收的碎肉类、菌类、胡萝卜等,这些食品中富有大量身体成长必须的营养成份,而这些菜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喜欢吃的或者一些学生不喜欢吃的。由于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又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引导。这些孩子总是吃某几种喜欢的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不理睬。如果在同一碗菜里,他们就挑选着吃,把菜翻乱,令人感到不愉快。他们一旦吃进不爱吃的食物,到嘴里后也要吐出来。有的学生吃不了几口,而有的学生吃了还想吃,只至吃不下为止。

那么挑食、偏食的危害有多大呢?孩子偏食、挑食以及厌食将危害终生。“儿童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不仅在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1.偏食可致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主要发生在5-7岁间的男孩,以任性、好动、语言过多、注意力分散等为特点,令父母烦恼。研究表明,进食过多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大量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可使具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使该病患儿的症状加重。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好转。因此,多动症患儿应忌食含有酪氨酸的挂面、糕点及乳制品,不吃含有甲基水杨酸盐较多的西红柿、苹果、橘子、杏等。患儿的食物不要加辛辣调味品,也不宜多食贝类、大红虾、向日葵等含有铝成分及受铅污染的食品,平时可多吃含锌铁较多的食物

2.荤食为主的弊端。有些孩子平时只吃肉类,很少吃素,会对情绪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学者们观察到,游牧民族比较好斗,实与其生活饮食习惯有关,他们以肉类食物为主食,以至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这种物质浓度高时,会使脾气暴躁。相反,出家人多性格温良,少思寡怒,与世无争,这虽与其身心修养有关,但亦与长期素食有关。长期吃素可导致血中5-羟色胺水平升高,使人心境平和,性情温顺。由此可见,偏食肉类的儿童同样会产生暴躁易怒,喜动好斗,不听劝阻等不良表现,饮食应以荤素合理搭配为宜。3.甜食过多脾气变坏。一些孩子喜欢哭闹、躁动不安且任性。造成脾气不好的原因,除了家长的娇惯、溺爱和教育方式不当外,还与平时吃甜食过多有关。大量的糖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体内一旦缺乏维生素B1,会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蓄积,特别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时,就会出现情绪不稳、爱激动、好哭闹、多躁动等莫名其妙的乖戾的现象。

4.此外,贪睡不醒、整日昏昏欲睡,可能是过分嗜好咸食所致;过量喝咖啡,则会因体内咖啡碱的过量积聚而引起沮丧感。父母不仅应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还应灵活地调整家庭食谱,尤其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科学地安排日常饮食,以利于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

偏食、挑食是当前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只挑几种食物吃,不吃其他食物,久之食欲日渐减退,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食量过少,常引起营养素的不足,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孩子常瘦弱矮小、体重低;少吃或不吃蔬菜者,还经常腹痛和便秘。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孩子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素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特别是纵向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我们看到了儿童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偏食、挑食、厌食的危害性。

下载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酒后驾车危害性思考探讨

    6月30日晚八点多在南京岔路口地区发生惨烈车祸,肇事司机先将一名小伙子撞倒,之后未减速将两名瓜贩撞倒又将一女子撞飞。而后轿车仍然没有减速,将一名男子撞进了一辆商务车里,又......

    常见习惯性违章行为及其危害性

    常见习惯性违章行为及其危害性 1、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 遇到意外时,如:高空坠落、高空落物、头碰硬物时,头颅将失去保护。 2、不使用安全帽下颚保护托带; 遇到意外时,人会因为......

    中学生打架的危害性

    中学生打架的危害性 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动不动就要对人施展手脚,这种人我们称其为有暴力倾向的同学。我们能同在一个学校读书是一种缘分,人们往往几十年后还在认同学......

    农信社案件的危害性[本站推荐]

    文章标题:农信社案件的危害性谈农信社案件的危害性近期农信社案件起数之多,金额之大,影响之广,损失之巨,仍令人触目惊心。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频频发生经济案件的危害性。一是危害经......

    烟的危害性 演讲稿

    烟先说一下《烟》的含义,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是这样写的:“烟,火气也。”烟的本义就是火气,通俗的来讲就是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 。烟烟是个多义词,一是指烟雾的烟,二是一个......

    燃放鞭炮的危害性的调查报告

    燃放鞭炮的危害性的调查报告 烟台市实验中学初三二班刘倩梦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大家都知道,过年放鞭炮烟花是我们的传统. 但......

    评估报告格式

    专业自评报告撰写格式(供参考) 第一项:封面 1.标题为学院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2.落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日期 第二项:正文文字 1.要求统一设置A4页面(页边距上下空2.5cm;左空3cm;右空......

    评估报告

    成都市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 评估报告 (邛崃市夹关燕红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邛崃市残疾人联合会: 邛崃市夹关燕红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四年多来,各方面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