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1:5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第一篇: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桦甸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李晓玉 李红岩

内容摘要:《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把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处理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动起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党的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和土地连年升值,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和征地补偿所引发的纠纷又呈现出矛盾激化、对抗性强、调解难度大的新特点,当事人因承包地问题到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上访告状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完善相关法规,健全配套制度,理顺诉讼渠道,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减少信访案件,科学构建“依法、及时、有效”的调处机制,消灭纠纷隐患,本文从八个方面对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依法解决问题的四个建议。

关键词:土地 信访 成因 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党的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土地连年升值,农村土地承包案件虽在数量上呈下降趋势,但矛盾激

化、对抗性强、调解难度大又成为此类案件的新特点,当事人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征地补偿利益之争而发生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现象屡见不鲜,到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上访告状的现象重现,严重的影响着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势必成为新的群访隐患。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土地承包案件诉讼渠道不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6号)也对法院受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的范围和具体问题的处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2006年开始,法院在受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时,没有认真执行上述法律规定,人为的设立前置条件,即所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必须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审理作出仲裁裁决后,方可到人民法院立案,增加了当事人诉累和经济负担。2009年10月,法院又以上级要求为由,对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审理后作出裁决的上诉案件只备案,不审理、不执行,对已经受

理的个别案件,则以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九十六条:“因土地、山岭、森林、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权属争议的,应当由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对行政处理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侵权纠纷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转由政府处理,由于政府不具有强制措施,只能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但收效甚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双方常常在争议的土地上发生“拉锯战”,你种我毁,你抢我收,争执不下,有的甚至为此打的头破血流,给农村社会治安和各级信访部门增加许多工作压力,到目前为止,也无法得以妥善解决。

第二、合同鉴证程序缺乏强制性。据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关在所审理的案件中有三分之一属于土地流转纠纷,而发生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所订立的流转合同未经依法鉴证,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关无法及时履行把关和不规范合同纠正程序,引发纠纷的流转合同普遍存在着手续不全、期限不明、四至不详、费用不清等问题,还有的把合同外的土地或其他资源性资产

违法流转,待发生纠纷或土地被征占时,受让方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尽管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通过有效的工作,农民依法流转土地的意识逐步得到增强,但因流转合同的鉴证是当事人的自愿行为,缺乏强制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私下流转和违法流转问题,给以后引发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留下隐患。

第三、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存在争议。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于半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与林业用地毗邻相连,界限不清,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户与林场涉及土地权属问题的争议从未停止,特别是在春季林业部门组织还林或收取林地使用费时,农民以税改前纳税证明和土地承包合同为证,主张土地使用权,双方常常由此发生争执,待相关部门依法处理纠纷时,确搜集不到足够的证据对土地确属予以确认,使此类问题始终无法得以妥善解决,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还有的承包地临近松花湖、白山湖和辉发河的淹没区或淹没线以下,因年代久远,其土地权属界线不明,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在管理承包合同或处理纠纷时,依法确权的证据难寻;当涉及土地征占时,用地单位以所占土地位于淹没区,属于国有土地,不予补偿,而农民则以纳税票据和承包合同证明所占土地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应该给予补偿,双方为此争 4

执不下,当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维护时,他们就会以此为由集体到政府上访,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四、征地补偿费用类别划分不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而这四项补偿资金在分配方式存在着很大区别,政策性很强,他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劳动力安置费、青苗补助费归被占地农户所有,地上附属物按其投入分配,土地补偿费在原集体经济组织撤销建制的前提下,全额分给农民,尚未撤销建制的,留归集体20%后分给农民。但是,现在发生土地征占业务时,有的用地单位为了推卸矛盾,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所拨付的资金不作类别分配,只是一次性的把款拨付给被征地单位或土地承包人,使集体经济组织无法按照有关政策进行分配,当被征地单位的村民一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集体到政府上访、缠访或越级上访。

第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概念模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6号)第二十四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

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分配管理意见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09】28号)文件规定:“征地补偿费的分配范围是指失地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以上法律和政策规定可以看出,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征占土地补偿权的法定资格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是,哪些人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现在尚无法定解释,据网上资料介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符合三个条件:

1、生活在在该集体经济,有户籍登记或曾经有户籍关系;

2、生存、生活在该集体经济组织;

3、对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享有权利负有义务。但从目前情况看,发生征占土地业务频繁的是城区附近的村社,而该区因地理位置优越,又临近城区,在历史上形成的“挂户”现象普遍存在,因这些村社的经济实力较强,所需的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全部由集体承担,“挂户”人只享受权利和分红,从未承担也没有必要承担义务,而在分配土地补偿资金时,缺一不可,其他成员意见很大,按照政策规定,分配方案可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2/3以上代表讨论通过后确定,但如果取消其分配资格时,这些人员难免会提出异议,引发上访,待依据相关政策解决纠纷时,其身份界定问题又无法可依。

第六、机动地和“四荒地”承包不公开。《吉林省农村

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集体资产产权变动、入股、联营、合资经营和非平均承包的,应当对利用的集体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集体林地、草地、果园、渔塘等农村土地的承包方式,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确定。”,但是,有的个别村社干部在发包集体机动地、四荒或其他资源性资产时,违反法定程序,利用职务之便仗权承包,或偏亲向友;有的借管理之名无偿占有土地,或者将其无偿发包;有的为了在任期内增加收入,实施“越期”发包,即对同一块土地在第一个份承包合同未履行到期的前提下,又与他人签订了第二份承包合同,预收承包款,出现“一女二嫁”问题,埋下纠纷隐患;还有的地方不如实向上级申报集体资源性资产发包情况,非法承包,暗地经营,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胡支乱花集体发包收入,此种情况极易引发农民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事件。

第七、个别农户转让土地之后生计难。据数据显示,现在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的农户占流转总户数的一半以上,转让期限全部到第二轮承包期结束,而且依法进行了鉴证,办理了相关手续。在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的农户中,虽然绝大多数是具有一技之长或稳定的就业渠道而实行土地流转的,但也存在着个别农户是因病、因贫或不愿经营土地眷恋眼前

利益而实施流转的,他们既无稳定的就业门路,也无谋生之技,只是靠打零工为业,对土地流转后的出路渺茫,待年老力衰或体弱多病时,其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令人堪忧。另外,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的,原承包方与发包方解除了承包合同,双方不再具有权利义务关系,转出方也不属于失地农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

(二)项规定:“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分配管理意见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09】28号)(一)项:“坚持征地补偿费主要用于失地农户的原则。”的规定,当流转后的土地一旦被征占时,其土地补偿费的受益人属于土地流转后的受让方,而原承包户将会于此失之交臂,随着土地逐年升值,其损失将会逐渐加大,当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时,势必会成为新的信访群体。

第八、对农村干部渎职行为处理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三年,这些被选举的法定代表人,绝大多数都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法规,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也有少数村民委员会主任在任期内不负责任,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擅自发包集体资产,给农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他们即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不符合“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司法机关难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有的人也不是党员,不在“党纪”约束的范围之内,纪检机关对此束手无策,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对这些人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时,现行的法律法规缺少严厉的惩治措施,无论损失数额大小,只能依据《吉林省农村集体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一)项之规定,处以相当于一个月至三个月基本工资额(或者相当于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劳动报酬)的罚款,与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成比例,触及不到当事人的痛处,不具有震慑力,违法发包集体土地或其他资源性资产的行为无法得到根除和遏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处理好此类案件,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的工作,他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创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承包人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是各级政府处理农村信访案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综合工程,应当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是法律赋予给他们的神圣职责,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的主要途径,各级人民法院应当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受理、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对农

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按时启动执行程序,及时制止侵权行为,让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护。人民法院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6号)为依据,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依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才能真正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是1998年1月26日发布的,判决农村土地承包案件适用该意见第九十六条规定,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转由行政机关处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法释[2005]6号文件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是在回避矛盾、推卸责任,属适用法律不当,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发挥土地管理部门作用,实事求是确认争议土地权属。农村土地权属确认是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前提,也是缓解林农矛盾的关键,只有把集体土地、林业用地、湖区土地、水淹地的所有权属确认清楚,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法律作用才能得以体现,才能从源头上排除纠纷隐患,才能有效避免农民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问题。因此,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

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资发【2001】359号)文件精神,采取得力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历史资料,搞好调查研究,在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前提下,做好争议土地资源普查工作,及时办理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手续,依法确认土地所有权归属,让各类土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严格执行依法征地程序,按照政策划分土地补偿费用。各级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参与征占土地工作,依据法定程序履行相关征地手续,一要查清承包合同的性质和承包人的资格,看所占土地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所得,还是通过流转渠道或其他方式所得,承包人是否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二要协助相关部门现场踏查被征地块,查清土地的坐落、位置、四至、类别和征占单位及手续,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情况进行详查,把合同签订面积和实际占地面积进行对照,合同内的土地补偿费按照政策规定的比例分配给被占地农户,合同外的土地补偿费归集体所有,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并履行告知义务;三要及时终止承包合同,撤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承包土地被征用后,原承包人不再继续享有权利和义务,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应立即履行相关程序,依法终止承包合同,撤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四要建议征地单位按照政策规定,划清土地补偿资金的类别,分门别类的拨入集体经济组 11

织账户,为保证征占土地业务的顺利进行,避免纠纷的发生奠定基础。

第四、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法规,依法保护集体和承包人利益。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立法部门应对相关条款予以修订和完善,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的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这项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具体运用,其原因是承包地的等级划分、地力确定、补偿标准、确认的职能部门等,没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二是对承包户全户迁出的,其承包地的保留和流转期限应在时间上予以限定,并建立承包户信息报告制度,否则因时间太长发包方根本不能掌握承包方具体情况,当承包方在外期间具备了法定的退回土地条件,又隐瞒事实真相,集体经济组织无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规定收回其承包地;三是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标准,实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四是把鉴证手续作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的法定要件之一,增强当事人依法鉴证意识,提高鉴证率,保证农村承包合同的订立质量;五是制定更严厉的法规,依法惩处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私自发包集体资产,给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违法违纪行为。

随着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土地的收益与日俱增,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的信访案件会呈现出其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携手并肩、努力工作、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才能够把矛盾消灭在初始阶段,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达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浅谈执行信访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执行信访案件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普法宣传的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对自身权利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纠纷,很多通过诉讼程序进行解决,其中一些案件的当事人由于不同的原因走上了信访的道路,这使得执行信访数量居高不下,而且有增多趋势。重复访、群访现象日益增多,上访老户问题难以解决,这不仅给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带来极大压力,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给社会的正常管理带来不安定因素。

所谓执行信访,是指执行案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就案件执行提出异议并希望得到解决而向相关部门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反映相关问题的一种形式。执行信访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着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政策原因、当事人自身原因及法官原因,法院工作存在的瑕疵、当事人认识存在错误等。

一、执行信访案件形成的原因

(一)案件“执行难”成为执行信访发生的主要原因

全国法院系统普遍存在着“执行难”,“执行难”这一难题是引发执行信访案件的主因。

一般来说,信访所反映的主要是未执结到位的案件,这些案件涉及深层次疑难、棘手案件,解决难度大,紧迫性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无可供法院执行财产,并且申请人执行人并不积极的提供相关线索,致使案件长期无法执行。申请人把责任归于法院,把执行不能的风险转嫁给执行法官。

2、被执行人有能力偿还,但通过各种手段隐匿、转移财产,执行人员通过各种方式仍无法获取执行线索,使得执行期限过长。而且有些执行标的较大的案件,被执行人宁愿被拘留也不履行义务。

3、被执行人无执行能力,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即使采取了各种执行措施,申请执行人人的权利仍然得不到实现。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交通肇事、意外事故等案件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上,由于这类案件赔偿数额较大,被执行人即使倾家荡产也难以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遇到这种情形,法院一般采取执行终结措施,一些申请执行人人不理解,遂开始逐级上访。

4、案件执行不到位,申请执行人的请求没有全部实现,只实现一部分;或同一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执行人,只有部分人的权益得到实现,这也造成申请人上访。

(二)信访人错误的心态是导致执行信访增加的一个原因

有些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信访”不“信法”,他们错误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信访的目的是为了给法院施加压力,让上级领导和法院重视过问,以便求得问题解决。有的上访者反映了真实的情况,通过信访促使案件能够加速执行。而有的被执行人在一、二审败诉后,明知自己诉讼无理无据,但为了影响法院执行、规避履行义务,往往通过信访的手段,通过各级领导签字批条,引起法院多次审查,以此拖延强制履行期限或借机转移财产,使生效的裁判不能得到执行。

(三)部分执行人员的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欠缺

有些执行人员不讲究执行工作的方式方法,在采取执行措施前没做好法律解释工作,人为的造成了执行中的矛盾,形成信访问题。个别执行人员凭“经验”办案,在执行工作中不注意及时补充自己的业务知识,执行过程中有违反法律规定之处。有些执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方法简单,责任心不强,不当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引导起各方当事人的不满,有的干警甚至与当事人发生口角。因此引起当事人的上访。

(四)信访工作原则、制度上面缺乏规定

一般说来,相当一部分的上访者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道理,之所以上访不断,大多是因为法律意识薄弱,如有的不懂办案程序而上访,有的不懂案件主管范围而上访,有的由于接访人员敷衍塞责、审查不细,使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有的接待人员在初访接待时未能认真审阅申诉材料和听取申诉人的陈述,对其申诉简单答复或驳回,不能令申诉人信服,有的甚至态度粗暴,造成申诉人与法院产生对立情绪。另一方面责任制度不落实。党、政府与法院之间和上下级法院之间,都有明确的职责,在办理涉诉信访案件方面都有具体的工作要求,但在工作中没有落实到位,致使信访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局面。面对大量的信访任务,上级法院只能充当“中转站”的角色,将信访案件层层批转基层法院,形成了当事人满腔希望去上访,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的“怪圈”这让他们感到告状无门、无处申冤。遇到重信重访的案件,尤其是遇到经过一、二审、再审和复查过的案件,当事人仍不息诉罢访,法院基本上是毫无办法。地方党委、政府仍将此类案件交由法院办理。

(五)宣传的力度不够

在当前全社会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仍有很大一部分当事人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理解,特别是有些申请执行人把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法院和执行人员。这需要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宣传力度,争取申请人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信访突出的问题,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源头治理,切实提高办案质量

1、提高办案环节的办案质量

提高办案环节的办案质量,是解决执行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公、检、法、司在办理案件时,应当严格依法办案,要切实建立起案件质量考评体系、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和提高办案质量,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的发生。

对于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不能草率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这样容易造成申请执行人的上访。要因人、因案而异,对当事人不稳定因素定期开展排查,并邀请申请执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程参与,阳光执行,以争取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应强化执行措施,全力化解涉执信访案。责任落实到每个人,逐步扭转疲于应付的信访工作局面。同时,应硬起手腕依法惩处极少数无理缠访的闹访人。

2、加强基层司法机关的基础工作

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多发生在基层,基层是源头,也是处理信访问题的前沿和第一道关口,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主要靠基层。因此,要切实落实处理信访问题首办责任制度,严把初次信访关,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初信、初访阶段。这点应作为下步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重点环节,下大力去抓好。事实表明,只要思想重视、工作扎实、处理得当,大部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可以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和妥善处理的。

(二)妥善的接待和处理群众来访

1、做好对信访人的案情反馈和法律解释工作

信访人对于事实和法律的误解,是引起信访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司法机关应当做好对信访人的案情反馈和法律解释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加强与信访人的沟通,及时向信访人反馈案件的处理情况,注意听取其的意见,并耐心做好对信访人就案件处理部分异议的解释工作。要利用各种机会对涉案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耐心地解释作出处理结论的法律依据和理由,使当事人从具体的个案中理解法律规定。

2、要坚持依法律、按程序处理信访案件

对于信访案件,特别是信访人另有所图的案件,一定要严格依法律、按程序处理。不能屈于群众信访的压力,或者上级领导的指示,而违背事实和法律,纠正本来正确的案件;既不能有错不改,有错不纠,又不能违背事实和法律,乱开口子。应该严格依照事实和法律处理信访案件,该纠正的予以纠正,该维持的予以维持;该赔偿的予以赔偿的,不该赔偿或补偿的不能花钱买平安。

(三)提升执行人员素质,改进工作作风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司法活动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活动,真正的“案结事了”大部分靠执行环节来实现,因此,执行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很重要。不可否认,当前我们的执行队伍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有时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对当事人意见、要求重视不够,往往容易使当事人怀疑其执行的公正性,激发当事人走信访的念头。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在充分重视规范执行、依法执行的同时,也要全力提高执行人员的综合素养。特别是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或棘手问题时,执行人员要努力保持冷静和克制,注意分寸,妥善处理,减少对立面,好使当事人正确对待和理解法院的执行工作,打消其上访念头。

法院内部要适时集中开展业务培训,激励执行人员争先创优,鼓励和支持执行人员参加续职培训,学历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及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要就案办案,机械执法,要把案件办到法律效果。

(四)加大对无理访的处理,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

无理信访、缠访、闹访的人数虽少,但是影响恶劣。因此,必须加大对无理访、缠访、闹访的处理,解决对无理访的处理手软和缺乏措施的问题。一方面,应该建立和推广公开听证、公开答询、案件终结制等制度,对重大案件,特别是来访人无理取闹、缠访的案件,通过公开听证、公开答询的办法,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在信访过程中冲击国家机关,影响国家机关正常秩序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相关法律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无理访、缠访、闹访,依法给予必要的刑事制裁。

三、小结

解决执行信访问题绝非易事,这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法院角度说,要减少和控制执行信访案件,应首先加强自身建设,从源头上找原因、出对策,努力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认真办理当事人的信访事项,将执行信访案件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尽量避免信访工作短期应急心态,不论重点时期之内或者之外,都应本着依法疏导的态度,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真正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第三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利益关系的不

断调整,城市拆迁、企业转制等社会矛盾也就更加突出,大量的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随着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加,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数量也不断飚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大量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和政法机关的形象,而且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有效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必须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

(一)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的原因

一是个别政法干警业务素质不高,未能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是引

发群众上访的根本原因。基层政法机关是受理案件的最初关口,基层政法干警的执法质量往往对案件的最终定性和处理起到决定性作用。从目前执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办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办案不公的现象,有些干警不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工作不负责任,推托搪赛,草率应付,取证不及时、处理不及时,时过境迁,导致一些案件事实不清,责任不明,无法进行最终处理,人为办成难案;有的干警不会办案,不会取证,违法办案,该扣押的不扣押,不该扣押的乱扣押、乱返还,导致案件出现执法过错,办成了错案;还有的干警在执行工作中,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过最佳执行时机,导致案件长时间不能执行。

二是一些政法干警的执法作风不扎实、执法态度不端正,是引发当

事人上访的客观原因。一些政法干警缺乏“执法为民”、“热情服务”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方式方法,给上访人留下了偏袒一方的嫌疑,认为干警执法不公或者徇私枉法;一些政法干警不做必要的法理解释工作,让当事人不理解,进而上访。

三是有关责任部门对上访问题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力,是导致上访

人长访不止和越级上访的直接原因。从接待、处理上访的实践看,群众上访都是从原办案部门开始的,因为原办案部门处理不及时或对其处理意见不服,才向上级和其他国家机关上访,甚至进京上访。而责任部门对群众上访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力,有的甚至采取“推、磨”的办法,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四是侦查破案能力、打击处理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案件有的在侦未破,有的犯罪嫌疑人在逃未归案,案件久拖不结,加害人不能被依法惩处,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这势必引起被害人及其亲属不满,上访求决。

(二)信访人自身的原因

一是部分信访人缺乏法律政策知识,对政法机关不信任,凭主观臆

断,缠访不止。信访群体的构成比较复杂,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约占70%,多数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法律政策了解不多,往往依靠主观臆断想当然,当自身的诉求没有实现,就认为执法人员存在违法办案的现象。而且对政法部门后续开展的接访、解释、劝说工作也持怀疑态度,久访不息。

二是试图通过上访解决自己的实际生活困难,是上访量居高不下的又一原因。有的上访人明知政法部门的处理没有问题,但因上访无需付出成本,并可获取利益,因而坚持不懈地上访,无理由地一味主张鉴定错误、审判错误,夸大损害后果,进而不断要求解决其生活困难,更有甚者把上访作为改善生活条件的手段。如孙某上访案,孙某因与人打架而受伤,不服法院判决,要求法院为其解决家庭困难。法院从帮困救助角度出发为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后,又提出让法院为其解决采暖费、家人养老保险、孩子的学费等无理要求。

三是通过刑事案件改判,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上访人意图通过改

判来恢复政治待遇,得到更大金钱利益,获得心理平衡。如胡某上访案,胡某于1960年犯贪污罪,被判12年有期徒刑,后其对此不服开始长期上访,要求平反。经各级法院多次复查后,最后被最高法院认定为终结访。胡某曾到老战士办参加活动,老战办以其是犯罪分子,不让参加,此事对胡某打击很大,现要求恢复老战士政治待遇并解决医疗费用及一处住房,从而不断进京上访。

(三)其他原因

一是开展的各类专项行动,客观上也成为诱导上访人频繁进京的一

个因素。为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对上访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未列入专项行动名单的期望通过进京上访能将自己列入名单,利于自己问题的解决;在名单之列的,期望值加大,为实现过高要求,也频繁进京。一些涉法案件,在专项行动开展以前,有望能以较低成本解决,但在专项行动开展以后,上访人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如张某上访案,张某因离婚一案对财产

分割不服,并对法官违法违纪问题不服。法院在对违纪法官进行了处理以后,拟给其50万元让其息访。可是专项行动开始后,张某提出了不给200万元决不息访的要求,导致该案的解决陷入僵局。

二是对非正常访重交办案件,轻依法处理,是引发大规模上访的又

一原因。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上访人员通过上访这种形式来寻求法律之外的利益和目的,以进京非正常访来要挟政法机关,漫天要价,给息访控访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进京非正常访,是违反《信访条例》的不正当信访行为,应该予以严肃的依法处理,以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而上级对非正常访案件目前只是交办,这就给上访人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从而更加频繁进京非正常访。对于有些上级交办的纯属无理的案件,无形中也给其他上访人造成了认识误区,认为不管有理无理,只要能进京登记,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

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解决好信访事项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打好持久战。

(一)进一步树立公正司法、规范执法的意识。要切实加强对政法

干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并通过严格公正的执法,让人民群众相信法律、相信政法机关的工作,树立政法机关的权威,从源头上解决和遏制上访案件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发现的每一起错案都深挖背后的成因,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发现的违法违纪人员,并以此为戒,督促政法各部门完善监督机构和规章制度,堵塞漏洞,消除腐败滋

生的条件。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实施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在治本上

下功夫,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涉法涉诉信访专项活动、专项战役持续不断,活动结束后信访事项又出现高峰期,导致新的战役再次发动的问题,要真正建立和实施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制度规范工作,以制度促进工作,并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三)经常性地开展信访事项的排查调处,掌握工作主动权。涉法

涉诉信访事项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自我消失。这就需要善于发现、及时掌握、尽早解决,经常性地开展信访事项的排查、调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问题拖大,矛盾激化。

(四)加强领导包案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大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领导力度。从实践看,实行领导包案工作制度,确实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息访了一大批信访案件。但仍存在着工作没到位、感情没到位、措施没到位的现实情况,大量的案件亟需解决。为此,要扩大领导包案的工作范围,不仅要对上级交办的案件落实领导包案,对所有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都要落实包案领导,并限期督办解决。对于已经落实包案领导,上访人仍不断上访的案件,要以听汇报、下督办单、通报批评等方式督促责任领导。对于“瑕疵案”,加强督办力度,积极推动落实解决。同时,要成立督查组,抽调一批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的干警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督办,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工作力度。

(五)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救助资金”,用以解决“法律之外,情

理之中”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于那些诉求有理却没有法律政策依据

或确实因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其利益的上访人,一种有效的解决息访的办法,就是通过在“法律之外、情理之中”给予其一定的救助,使他们息诉罢访。各地应迅速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救助资金,并成立相应的临时性工作组织,负责明确救助范围、制定救助标准、甄别救助对象、协调有关单位。此基金的资金来源于财政,由政法委统一管理,由各责任主体或基层政法委负责发放。

(六)加大对违法缠访闹访人员的依法处理工作力度。一些上访人

员通过上访这种形式来寻求法律之外的利益和目的,以进京上访来要挟政法机关,漫天要价,甚至出现了专业上访、代理上访、组织串联上访、甚至“告洋状”的现象,发传单、聚众冲击国家机关、服毒、自焚等极端访越演越烈,不仅给息访控访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对于北京的形象也造成极大损害。另外,每年一次甚至多次的进京控访,对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应以《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劳动教养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尽快建立一套北京与各地衔接的依法处理违法闹访行为的工作程序,加大依法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上访人以进不进京上访来要挟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鉴于其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又有具体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考虑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对于过激上访行为,也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标准,以解决目前在打击无理缠访闹访上存在的法律瓶颈问题。

第四篇:谈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谈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投稿部门:邵阳 投稿人:刘海燕 文章来源:绥宁县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1-01-24 15:28 访问次数: 294 次

------------------

民主法制、安定有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伤害案件引发的信访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2007年我县因伤害而引发的信访案件8起,2008年已达14起,上升75%。2009年1—9月,已有12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所占比例来看,2007年我县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3起,因伤害而引起的信访案件8起,占总量的15%。2008年,受理涉法涉诉案件48起,因伤害而引起的信访案件14起,占总数的30%。今年1—9月,我局受理的39起信访件中,此类案件已有12起,超过总信访数的30%多,伤害案件引发的重复访、越级访也在增多。分析伤害案件易形成信访问题的原因,探讨对此类信访问题的防治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

(一)伤害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一是复杂性。伤害案件的起因大都是为邻里纠纷、私人小利、户族利益等,涉及的人员、起因、案情等方面往往较其它案件相对复杂得多,往往是长时间矛盾纠纷的积累,有时参与的人数较多或随着案件的发展越来越多。调查取证时,目击者往往又害怕得罪人而不愿作证。二是处理机关的多重性。在处理时,由于民事同刑事,民事同治安责任交叉,公安机关按职责只能处理刑事、治安部分,民事部分需要法院作出判决,这样容易造成当事人的不理解。三是伤情的不同性。对伤害者所造成的结果,除伤害致死外,伤情可分为重伤、轻伤、轻微伤。轻伤和重伤属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轻微伤可调解处理,也可对违法者予以治安处罚,但往往存在处罚了但赔偿不能一起到位的现象,而赔偿问题又不是公安机关的职权范围,容易使受害人误解。四是违法犯罪嫌疑人不能抓获归案。有些嫌疑人对受害人进行了严重的伤害后,为逃避打击而畏罪潜逃,这样使得受害人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而且在经济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医药费等都得由自己垫付,而公安机关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未将凶手捉拿归案,因此受害人反复上访,要求捉拿凶手.(二)伤害案件办理不规范。一是受理阶段的工作失误。伤害案件,尤其是造成轻微伤的案件,有的办案人员往往认为是一般的治安案件而单纯的以伤害程序考虑,忽视其复杂的起因。由于重视度不够,一般化对待而引发信访问题。二是办理阶段的不负责任。经办伤害案件,往往比其他案件手续繁杂,任务繁重,花费的时间也多,有时甚至会费力不讨好。有的办案人员因而有厌烦情绪,不愿办理此类案件,不认真履行法律职责,工作推诿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三是办案人员素质不高。少数民警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不强,在侦查、调查一开始阶段对案件缺乏通盘考虑,证据收集马虎,事实认定不清,法律应用不当,往往会失去最佳的取证时机,使工作被动。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使群众气不顺,心不服。有的民警就案办案,存在不公正、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没有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而引发上访。

(三)伤害案件当事人的自身因素。一是获取经济赔偿心切。有的伤害案件发生后,当事人基于获取经济补偿等原因双方达成私了的许诺,而当出现一方反悔不能最终达成协议时,再找公安机关处理,增加了公安机关查清事实的难度。有的当事人提出不合理的高额补偿,既没法律依据,也难以使对方接受,达不到要求,便上访申诉。二是对公安机关不信任。案件发生后,当事人担心公安机关处理不公正,想方设法的跑后门,走关系,有的甚至想通过上访给办案单位施压,引起重视。三是法制观念淡薄。公安机关查清处理案件后,有些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提出脱离实际,违背法律的理由,希望通过上访撤消原处罚。四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影响。有的当事人一方,尤其是肇事者,为了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便编造一些假情况,说自己与某位领导或办案人员有关系,或鼓吹自己背后有很多人支持,有的甚至故意挑衅,希望彻底将对方折服,结果刺激受害人产生上访的心理。

二、预防和减少因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防控网络,抓源头治理。一是要加强防控立体化建设,在农村、社区、城区街头加强巡逻控制,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在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提高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各项专项行动,对重伤案件从严处理,对故意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二是要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在日常工作中,公安机关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必须坚持纠纷必解,以社区与农村警务室为依托,加大与综治、司法联系,广泛发动治保综治群干,认真做好纠纷调解和矛盾缓解工作,把易引发伤害案件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三是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公安机关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短信平台、入户走访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引导群众以民间调处等途径解决相互间的纠纷,一旦发生伤害案件,要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公安机关要联合司法部门深入开展法律下乡、法律进社区活动,从源头上减少伤害案件的发生。

(二)规范办理伤害案件。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查处打击故意伤害违法犯罪活动。要专人专办,快速侦破,在受理、询(讯)问、调查、伤情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尽可能缩短办案时间,要认真细致地办理好每一起伤害案件。一是要适时采取强制措施。伤害案件发生后,要及时出警,对重大嫌疑人要迅速控制,防止当事人逃跑或为了逃避责任串供,建立攻守同盟、毁灭证据、制造伪证等调查工作设置障碍。对作案后逃跑的,要立即组织抓捕,对较明显造成重伤害的嫌疑人,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防止其逃跑。二是要强化证据意识。伤害案件发生后,不论达到何种伤害程度,也不论是什么原因,都要及时赶赴现场,以办理刑事案件的要求积极调查取证,走访当事人和知情人,获取第一手材料,掌握工作主动权。即使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也有充分的依据对当事人说服教育。三是要妥善的处理好伤害案件民事部分的相关事宜。由于伤害案件对社会危害较大,尤其是群体性伤害案件,涉及人员多,且当事人情绪波动大,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办案民警要积极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为最终的民事赔偿服务。四是要做好当事人的回访。这是对受害人精神的一种抚慰。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破案处理的,一定要耐心地向当事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求得理解,防止因答复简单硬引起当事人不满而形成信访案件。

(三)切实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公安机关各办案部门要结合“三基”建设,加强岗位练兵,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知识,针对性的学习办理伤害案件的要点、技巧,提高办理伤害案件的能力。教育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综合分析案件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对案件结果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周全考虑,善于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实际进行教育引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对于伤害案的办理,要落实首问责任制,即第一个接待的民警为首问责任人,负责对案件的跟踪调查处理。

(四)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湖南省公安厅湘公通[2009]106号文件《湖南省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出台后,明确规定各级公安机关或者公安民警因职务行为过错,导致信访事项发生,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对受理的信访事项查办不力,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信访人,致使信访人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以及接处警不及时,导致现场破坏,嫌疑人逃跑的,都要追究责任。制度的推行,关键在于落实。公安机关应加强执法监督,纪检、督察部门对一些影响较大、群众反映较大的伤害案件应予以督办,防止因办案不力、或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不满引发上访。对确实因违规、违返程序办案而引发信访问题的民警要从严处理。办案民警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的要求依法办理,尽力做到使当事双方均满意,从而减少上访的概率。

(五)加大对加害人的追逃力度。在有些伤害案中,由于侵害人逃匿,而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为督促公安机关尽快缉拿凶手,赔偿其经济损失而不断上访,而基层派出所由于警力严重不足,经费特别紧张等原因没有过多的精力和经费在全国各地追逃。针对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应在办案与追逃经费上给予保障。能第一时间抓捕的立即抓捕,抓捕不到位的,要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追逃,不能因为工作不到位而使违法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使受害人身心俱损。要做到工作细致、追逃有力,使犯罪份子逃到“天涯也枉然”,坚决杜绝上访隐患。

(六)构建多方联动体系。对案情复杂、较难查清的伤害案件,应在党委政府、政法委的组织领导下,主动加强与其它政法部门的协调沟通,对原被告明确,案情简单,犯罪情节轻微的轻伤案件,要告知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自诉,并将有关证据材料移交法院。对案情复杂,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伤害案,要及时移送检察院,保证其按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使案件能得到合法公正的审判,使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赔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五篇:金融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近几年来,金融纠纷案件的执行不仅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探索和分析金融纠纷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金融纠纷案件执行难的出路及执行方法,以树立法院权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对维护金融信用,保护金融债权,建立一个有借有还、恪守信用的金融秩序,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对金融执行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便为解决金融案件执行难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金融案件执行难的原因分析:从执行实践来看,金融纠纷案件的执行有三大特征,即生效判决的执结率低、实际执行效果差、执行的可挖潜余地小。金融纠纷案件不能得以及时执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原因:1.企业不景气无力清偿债务。从实践看,企业不景气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可供执行的财产价值较底,这是造成金融纠纷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2.企业自觉履行债务观念淡薄,思想存在误区。他们认为企业负债是大环境造成的,企业长期拖欠银行等金融系统的款项是普遍现象,又不是他一家。3.被执行企业的财产产权不明确。有些企业在成立之初,就钻法律的空子,造成财产不清,权属不明。4.假借改制之名逃避债务。有的企业趁改制之机,采取各种手段,设立新公司,从而逃避债务。

(二)金融部门自身的原因1.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漏洞多,防范和化解措施不力,缺乏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化,未能坚持“三查”制度。多年来的信贷政策多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银根或紧或松,时宽时严,信贷处于“一放就乱”、“一紧就死”的怪圈之中。2.风险意识淡薄,担保流于形式,影响法院执行。由于在信贷担保过程中,金融系统的工作人员没有对保证人以及担保物作深入的细致审查,造成虽有信贷担保存在,但起不到担保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3.金融部门拘泥于仅以现金的方式清偿债权,不愿用以物抵债等其他方式来清偿债权。

(三)执法大环境的影响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是目前案件“执行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企业以某一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管单位或有的企业是本地的主要税源,对这些企业的执行往往会得到行政干预或者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严重影响法院的执行。

二、分析解决金融纠纷案件执行难的对策造成金融纠纷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又有金融部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整个社会执法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法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执行力度。1.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首先倡导守信光荣、背信可耻的金融信用风尚,同时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根本要求。只有充分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减少法院执行工作的阻力和困难,才能为彻底解决金融纠纷案件“执行难”提供保证。2.金融部门要加强管理,严格把关、控制源头。金融部门要规范金融秩序,加强对企业开户的监管力度,在信贷中要严格“三查”制度,确保信贷质量,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住,才能为以后的执行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3.加强法院审判、执行延伸服务工作,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自我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及时把审理和执行金融纠纷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涉及金融业务管理方面的疏漏和违规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帮助了金融机构规范管理。同时加强与地方党委人大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涉及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职工生活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能够及时请示汇报,谨慎处理。4.法院自身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审判和执行效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加大执行力度,查找被执行企业的财产,采取多种方式的执行方式,确保案件的执行效果。商东雷

下载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涉执信访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涉执信访的成因与对策 源汇区人民法院 王兵近年来,涉执信访日益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重心。如何预防和减少涉执信访案件的发生,也就成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

    农业税降低、取消特产税、粮食直补等政策出台,农村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全市部分街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

    农业税降低、取消特产税、粮食直补等政策出台,农村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全市部分街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农业税降低、取消特产税、粮食直补等政策出台,农村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全市部分......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2007-12-12 17:15:4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2)农村土地承包纠......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农业税降低、取消特产税、粮食直补等政策出台,农村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全市部分......

    浅谈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对策 信访积案是指因时间跨度长、处理的证据和政策缺失、案情复杂等原因,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而遗留的疑难信访问题。自去......

    浅析涉诉信访成因及对策

    对于法院工作而言,解除纠纷即是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明确的司法目标,然而,目前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是,以解决矛盾纠纷为已任的法院,在为别人纷争裁决的同时,却经常给自己惹来麻烦,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