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现代加强国际间警务合作的重要性
试论现代加强国际间警务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交流日渐频繁。伴随的还有跨区域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犯罪类型不断翻新,主要呈现大范围流窜作案、犯罪分子作案职业化、跨区犯罪勾结境外罪恶势力等特点。与此同时,国内有组织的犯罪日益趋向区域化、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深化发展,带给人们的是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和高度发达,它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空间、区域概念的同时,在客观上也扩展了犯罪的空间范围,为有组织犯罪向区域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即有组织犯罪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域范围,开始向外面的世界拓展其犯罪的空间,同时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因而,为更好的维护区域及国际社会的正常秩序与安全稳定,为更好的预防和打击国际犯罪,加强国际间警务合作就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困,要合作、不要对抗,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以国际合作保和平、促发展是实现国际普遍安全的保证。然而,国际犯罪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和影响和平、稳定、安全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在国际安全合作中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其次,国际警务合作不仅有利于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巩固和增进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关系。各国之间通过签署各项条约,进一步消除国界障碍,不断增强国际司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促进各国之间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各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再次,国际警务合作有利于促进各国侦查能力的提高,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国际刑警组织及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通过警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最有利于侦破案件的手段和对策,交流和协作,不断提高各国警察机关打击国际性犯罪的能力,发挥警务合作的整体势能,形成对国际犯罪的威慑力。
最后,国际警务合作有利于提高国际执法能力,增强涉外刑事管辖效力。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技术、人员、信息的国际自由流动,使得国际犯罪具有流窜性和内外勾结的特点。各国警察部门通过国际警务合作,联手打击国际犯罪,大大提高了打击犯罪的能力,对在本国作案后逃往国外的犯罪分子以及在国外作案后流窜进入本国的犯罪分子将可以依法进行惩治,这将大大提高国际执法能力,增强涉外刑事管辖效力。
加强国际间的警务合作对预防和控制国际犯罪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也一定程度上铲除了有组织犯罪团伙跨区域、跨国界犯罪的生长土壤,使其无法生存,为进一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稳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社会环境。
第二篇:警务合作教材
警务实践中,常需跨警种、跨部门、跨区域甚至跨国界合作打击和预防犯罪、处置紧急警务、交流警务信息等,警务合作由此而生。现代警务合作以其主体多元、合作灵活、信息共享、高效联动和资源整合的特征发挥着重大的现实功能。这种警务合作实践的履行主体、活动方式与要求等有别于其他单一的警种、部门、地区或国家的警务活动,因而对其活动规律有必要加以理论概括。本章将阐述警务合作的涵义和意义、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合作原则,分别总结国内与国际警务合作的涵义和种类、合作模式或机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并介绍国际刑警组织的概况。
第一节
警务合作概述
一、警务合作的涵义和意义
(一)警务合作的涵义
警务合作,主要是中国公安机关内外的不同警种、部门之间,跨行政区域的各级公安机关之间,以至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警察部门之间在各种重大警务活动中沟通和交流信息以及协同行动的一种横向联合方式。总体上,分为国内警务合作与国际警务合作。
(二)警务合作的意义
警务合作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警务活动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态势的日趋明显,犯罪活动具有跨地域、流动化和国际化特点,跨地区、跨警种和跨国家的警务活动渐增。构筑和谐的警务合作机制,对节约警务成本,提高警务效率,更好地履行公安机关的政治和社会责任至关重要。
1.更有效地整合警力资源。
通过警务合作,可一定程度地打破警种、部门、区域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警用资源。一是可以整合大规模用警行动资源。如,集中各警种的警械装备、通讯设备、运输车辆和给养保障;选定处理大型治安灾害事件的疏散和救助场所等。二是可以提供强大的综合查询信息保障。如,启动社会联动保障单位数据库;综合利用巡警的实时无线查询系统,刑侦部门的在逃人员信息库、犯罪嫌疑人指纹库,治安部门的吸毒人员数据库,交通部门的被盗车辆数据库等警情信息,提供包含巡区内道路、民居门牌号、重点场所、标志性建筑物等内容的地区基础实用资料等。三是可以相互提供执法支持。如,在异地警力配合下,抓捕逃犯,追缴赃物等。
2.更广泛地履行警务职责。
目前,国际警务合作扩展到通过警务信息领域、办案领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领域、道路交通管理领域、警务指挥和行动领域、队伍建设领域等多个方面。这不但使得在破案协查、调取证据、追捕嫌疑人方面更加得力有效,同时在突发事件处置、高速公路治安防控等行动协调上,在外来人口管理、预防犯罪等基础性工作方面,也可实现深层次的联动和指挥调度的同步,从而一定程度地打破某些警务工作的局限,拓展现阶段警务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域。
3.更高效地实现警务联动。
针对大规模突发性事件、重大安全保卫任务、跨区域打击现行犯罪行动等重大警情,通过警务合作,优化警务协调配合,可确保在最佳时机以最佳警力搭配方式,形成强度适宜和高度整合的整体力量;通过建立区域联动,构建各地、各国间的警务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加强相互配合,形成区域乃至国际化打击犯罪的高压态势和信息共享、指挥联网、整治同步、打击联动的局面,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警务工作效能,以合理的警务资源保障对警务的妥善处置,获取最佳的警务效益。
二、警务合作的基本趋势
当前,警务合作已日益成为重大警务处置行动乃至日常警务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呈现出渐趋综合化、全球化、规范化与科技化的趋势。
(一)综合化趋势
警务合作的目的是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时空控制,促进公安机关整体功能的优化,更加快、准、狠地打击犯罪分子,更有效地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随着人民群众对警务活动需求范围的逐渐扩展和违法犯罪的日趋多样与流动,只有强化警种、部门和区域之间的联动,扩展合作主体、扩大合作范围、增加合作形式,才能构建开放性、多触角的警务合作平台,在警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强相互配合,寻求不同系统的互补性和同步性,使信息多渠道迅速地流动,求得相互间的协调和合作,在基础工作和打击防控上整体联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警务工作效能。
(二)全球化趋势
在政治经济活动日趋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大范围、高频率的信息交换、经济交流、人口移动等也诱发了种种新的犯罪活动。跨国犯罪、有组织犯罪日益严重,毒品犯罪、洗钱犯罪、环境犯罪、恐怖活动不断增多,以往一国的许多社会问题正在成为日益严重的国际社会问题。面对这种现象,任何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自己的执法力量,都难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为此,各国之间的警察机关就刑事执法、社会治安管理等警务工作展开的合作会越来越频繁,成为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规范化趋势
新形势下,基层警务部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无论是从犯罪活动特点和警务活动范围的演变趋势来看,还是从打击犯罪、更好地履行警务职责的实践需要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学高效、规范的警务合作工作机制是当务之急。只有规范合作内容和要求,落实合作责任,明确合作程序,才能确保警令畅通,合作有效。警务合作的规范化也是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科学化趋势
公安机关要全面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真正赢得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切实控制刑事犯罪的高发态势,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必须依靠科技。所有的警务合作都是服务于以上工作的。警务合作工作也应努力向高科技发展。要树立科技意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寻求警务合作的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警务合作的各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科学化发展空间。
三、警务合作的原则
警务合作的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和其它相关合作主体在警务合作活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警务合作需要在配合默契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成效。因此,要有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作为思想指导,才能充分保障其健康顺利地发展。
(一)合法守约原则
警务合作实质上是一种执法行为。在国内警务合作的侦查合作、信息交流、专项治理等活动中,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治安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是警务合作最基本的前提。在国际警务合作中,首先要以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严格遵循我国宪法、刑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同时要遵守相关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和我国参加、签订或承认的与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有关的国际条约、公约、协定及国际惯例等国际规范。
(二)互补互惠原则
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家等警务合作活动的难度不仅在于专业和空间限制,而且还受到异部门、异地、异国的专业职能、人员素质、当地语言、风俗、文化背景、法律制度诸多因素的制约。通过联合办案等警务合作,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各种有益的对策、手段和方法,弥补各自不足,克服警务障碍,并通过交流不断提高本部门、本地区、本国家警察的警务处置能力。在国际警务合作中,还应坚持互惠原则,以双方对等待遇、平等互惠为承担国际义务的基本条件。
(三)效率优先原则
警务合作的被请求方在接受请求方的合作请求后,应当尽快制定行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请求事项付诸实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对方的要求。同时,在工作中应及时发现、收集、传递和反馈情报信息,主动合作,把最大限度地减少警务资源的耗费,最大可能地提高警务活动效益作为警务合作活动的追求目标。
第二节
国内警务合作
一、国内警务合作的涵义和种类
国内警务合作的内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上,警务合作主要是对某一时期的社会治安形势或犯罪趋向进行信息交流,协调各个方面在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宏观整体行动;微观层次上,警务合作则主要是在某个具体紧急治安事件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处置中,各种处警力量之间相互提供线索、信息和支援配合的行动。从合作的地域上,可分为区域内警务合作和区域间警务合作。
(一)区域内警务合作
区域内警务合作包括公安机关内部部门之间和警种之间、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这类警务合作在当前公安机关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之下,相对比较容易协调。各级公安机关一般从信息共享、整体联动、捆绑考核等工作入手,不断完善合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和协调作战组织网络。同时,公安机关还针对特定的工作需要,加强了与地方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如,国保部门与民族宗教、统战、国家安全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加强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沟通,及时有效地发现、控制和化解部分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经侦部门与金融、财会、工商、海关等专业机关合作配合,等等。
(二)区域间警务合作
区域间警务合作,是指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公安工作的需要,多个辖区的公安机关之间,在执行警务任务过程中,在人员、装备及其他方面予以协助、支援、保障或者根据外地公安机关的请求代替完成某项警务任务的执法活动。一般包括省级公安机关之间和市、县公安机关之间多个层次的警务合作。区域间警务合作的目的是互通信息,形成纵成线、横成片的警务合作格局,开展协同行动,联手合作解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打击跨省、区、市的重大犯罪活动和负案在逃人员,处置重大紧急治安事件等。
按合作的行动方式,分为联合行动和合同行动形式[1]。联合行动,指两个以上警种或两个以上不同行政辖区公安机关的警力,按照处警的总标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处置行动,但独立完成各自的处警任务的一种协同行动。在联合行动中,各警种、各公安机关之间互不隶属,平等合作,具有相对独立性,一般不构成直接指挥关系。这种警务合作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警务活动。合同行动,指在重大警务处置行动中,以一个警种或主要处置现场地的公安机关为主,其他警种或公安机关直接配合共同完成处警任务的一种协同行动。合同行动通常适用于某一个紧急治安事件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协同处置行动中。在合同行动中,一般以某一警种或公安机关为公安指挥的主体,其他警种或公安机关和部门以加强、配属和支援的方式配合处置行动,处于从属地位,服从作为公安指挥主体的警种或公安机关的指挥员指挥。
二、区域间警务合作的内容与模式
(一)区域间警务合作的内容
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所担负的职责以及实践需要,区域警务合作的主要内容有:警务信息领域的合作;办案领域的合作;公共信息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合作;警务指挥和行动领域的合作;队伍建设领域的合作。
(二)区域间警务合作的模式
区域间警务合作的模式主要有:
1.区际协议模式。
区际协议模式,即各区域自愿协商,分别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协调制度;建立各业务职能部门衔接落实制度等合作协调机制,以调整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
2.中心机关模式。
中心机关模式,即各区域设立进行区域间警务合作的中心机关,具体负责相互之间的警务合作活动。
3.特派员模式。
特派员模式,即各区域派人直接到其他区域送达文书、调查取证、执行拘捕。
4.临时模式。
临时模式,即适应具体案件,灵活处理,如送达各类文书采取邮寄送达、委托相关单位送达等方式。
三、国内警务合作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国内警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合作认识较片面。
有的部门和地方对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往往仅从本部门、本地区利益出发,进行“关系合作”、“有偿合作”等“条件合作”,对外部门和外地区的合作要求,认为对自身无碍或有利的尚可认真合作,认为对自身有碍或无利可图的则可能推诿。
2.合作态度较被动。
主要表现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合作工作缺乏考核评定,使得一些部门和人员认为合作是份外之事,劳而无功。故对兄弟单位和上级单位的协查通报和通辑令等合作要求不闻不问,甚至长期搁置不理,不及时组织调查,或对协查线索敷衍应付,调查后不及时向对方通报情况;有些合作工作须通过各自的政府部门和上级部门先进行协调,导致合作效率较低,效果不好。在合作范围上,目前许多地方还大多局限于个案的调查取证、抓人、追赃等环节,进行串并案件侦查、开展业务交流、分析跨区域犯罪动向、研究对策、措施等方面的合作开展较少,合作范围与内容简单。
3.合作过程受干扰。
由于有些犯罪特别是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往往涉及极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利益,各种人为的因素干扰较多,追逃、追赃、返赃等问题上不能进行有效的办案合作。一是地方、部门保护和行政干预。在协办案件时打外护内,对本地犯罪分子网开一面。二是腐败现象的侵蚀。一些犯罪分子腐蚀拉拢党政干部和政法人员为其充当“保护伞”,导致个别人会对警务合作要求消极应付或者不予配合;三是不正之风作祟。少数地方的个别领导和政法工作人员,本身就与罪犯有关,一旦案件涉及到切身利益或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不但不予配合,反而设置种种困难,刁难办案单位,有的甚至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致使对罪犯屡抓不获。
4.合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机构不统一。有些地方尚未制定区域合作章程和规定,地域间部门机构隶属关系不统一,因而在侦查过程、情报信息交流等方面较难合作。二是合作环节较多。合作手续繁琐,特别是省际区域办案层层审核,级级批转,运行周期较长,跨度较大,使有限的人财物力大量浪费,错失办案良机。三是合作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往往流于形式或难以执行。
(二)国内警务合作的发展对策
针对警务合作面临的问题,应在“大合作”、“大区域”、“大联动”的观念指导下,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加强横向联系,摆脱地域与地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束缚,使区域合作工作逐步完善。
1.明确合作目的。
办案合作是将分散的警务资源组成有机的整体,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明确合作目标和主攻方向,是开展警务合作工作的前提。应针对刑事犯罪活动和社会治安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不同形式,切忌盲目组织,随意合作,既达不到目的,又牵制、浪费了警力。
2.形成健全组织。
在合作体系上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互联的组织网格。一是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的合作,建立刑侦、治安、经侦、技侦、边防、出入境、网监等部门的联系制度,争取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公安机关与其它部门的合作,要建立与工商、金融、证券、烟草、技监等部门以及重点企业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各自优势,及时发现犯罪的苗头,集中开展严打整治。三是应按照统一、高效的原则建立上下统一、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合作机构,使警务合作的触角覆盖全国各地。
3.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警务合作中的信息共享,争取建立区域情报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工作机制,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目标。第一,综合利用各类信息。在合作中,应有意识地综合运用各部门、各地乃至国际刑警组织的信息资料,互联网信息网络、110接报警网络、群众信息网络、专业信息网络等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为警务合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二,建立连接各地的电子警务信息平台。促进各地公安信息系统融合,相互开放信息系统,提供异地查询、查证,促进合作信息在两地间的共享和交换,实现不同信息系统间的互查,促进警务合作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三,加强警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科技信息、科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第四,建立定期动态交流制度。如,定期交流犯罪信息、社会治安信息、警情信息、队伍管理信息及工作经验交流等,使警务合作更加主动高效。
4.规范运行机制。
应通过明确合作制度、拓展合作内容与方式、减少周转环节、明确合作要求等,逐步建立起责权利明确的区域间警务合作保障机制和指挥灵敏、步调一致、运行有效的统一指挥协调工作机制。首先,在合作方式上,应规定明确、职能确定。做到合作有序,指挥有效,落实到位。在合作内容上,应不拘一格、高效灵活。除常见的协查、通报、通缉、合作例会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串并案会议、疑难案件会诊、编发合作期刊、专题研讨、网上传输交流等多种快捷灵活的方式,建立起日常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环节上,应及时便捷,灵活高效。要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合作手续,按照《刑诉法》的规定,直接开展合作,减少不必要的人财物开支。
5.加强考核监督。
应建立责权利明确的警务合作监督保障体系。首先要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机制。针对需要合作的各项业务工作的特点,由公安部制定实施统一的合作制度,明确警务合作中各方的责任。力求将合作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区域警务合作中各类重特大案件、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严格区分其不同性质、不同情况和不同规模,并切实加强演练,提高实战水平。其次,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把合作工作量化作为年终或一定时期内部门和民警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合作有功的应表扬奖励,合作不力、贻误战机,尤其是暗中庇护、徇私枉法的要严厉惩处。同时,各级党政组织的纪检、监察部门和公安机关的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警务合作工作的督察和查处,确保警务合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节 国际警务合作
一、国际警务合作的涵义和种类[2]
(一)国际警务合作的涵义
国际警务合作,指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之间,根据本国法律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在惩治国际性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秩序领域相互提供援助,协助配合的一种执法行为。
国际警务合作的范围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警务合作仅指国际刑事警察组织框架内的合作,主要是在各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开展通讯联络,交流犯罪情报,协查办案,联合侦查,通缉和拘捕入境的在逃人员,调查取证,传递法律文书以及公民的紧急求助,等等。其主要是围绕案件侦查进行合作。广义的警务合作还应当包括各国间开展的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内容,主要有在押人员出庭作证以及刑事诉讼转移、引渡等。
(二)国际警务合作的种类
当今,国家间的警务合作关系已发展到多种警察业务。各国间警务合作的形式,也不断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发展,从区域合作向全球合作发展。从合作主体上分,国际警务合作主要有国际间多边警务联络与协调,洲际联络与协调和两国间的双边警务联络与协调。中国公安机关和外国警察机关的警务合作主要有:
1.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开展多边合作。
中国公安机关自1984年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以后,积极利用该组织框架内的网络系统与各国警方开展业务合作,以个案形式开展联合侦查;利用情报,自行侦查;利用国际刑警渠道,缉捕、遣返在逃人员等。
2.与周边国家开展双边合作。
为了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中国公安机关积极谋求发展同周边国家警察机关的业务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近几年,中国先后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越南、韩国等国的内政、司法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和备忘录。
3.完成维和警务。
所谓维和警务,即所有与派遣维和民事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关的警务活动的总称。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是指应联合国请求,由会员国政府派往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或开展相应维和警务的警官。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是联合国维和人员的组成之一。由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下属的维和民事警察司统一部署指挥。在维和任务区内的领导体系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负责整个任务区的维和民事警察总部。第二级是任务区维和民事警察总部下属的地区维和民事警察机构或者地区维和警察局。第三级是地区维和民事警察机构下设的维和民事警察分局或者维和警署。其机构不论大小,都相应地分成行政管理和作战行动两大系列。另外,根据任务区的实际情况,总部还有一些直属机关,如特警队、警察学院、人权案件调查局等。维和民事警察所参加的维和任务区一般分为监督型和执行型两种类型。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8年9月,中国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我国开始实际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中国维和警务实践中,中国警队依靠“纪律”、“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三大法宝,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4.派遣警务联络官。
我国的警务联络官是指由公安部派驻到我国驻外使领馆,以外交人员身份代表公安部与驻在国(地区)开展警务联络等项工作的公安民警。警务联络官接受所在国(地区)使领馆党委的统一领导,业务工作由公安部指导。至今,公安部先后向美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泰国、日本、乌兹别克、阿富汗、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南非、英国、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十余个国家派出几十名警务联络官,并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另外,我国的国际警务合作还包括推动国外的智力引进和出国培训以及其他对外警务援助任务等。随着中外友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适应打击国际性犯罪斗争的需要,我国正谋求与更多的国家建立更广泛、持续、有效的国际执法和司法合作的关系,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二、国际警务合作的机制[3]
国际警务合作机制是指各国警察之间开展跨国合作所必须具备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运作系统。国际警务合作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五个系统来实现的:
(一)主导系统
主导系统,即国际警务合作的主管机关。一般情况下,在狭义的国际警务合作中,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性质的国际警务合作的主要枢纽。该组织建立以来,成员国已经扩展到191个国家,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及大洋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它已经成为各国同国际性犯罪进行斗争的国际情报中心、通讯中心及合作中心。
目前,国际间警察的合作,主要通过三级网络实现。一是国际型,即国际刑警总部。二是区域型。国际刑警组织已在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了地区局,在亚洲(包括大洋洲),除在东京建立国际刑警机构的地区局外,还在曼谷派驻了东南亚缉毒联络处。三是合作网络,即各国警察之间的双边型合作。
(二)协调系统
国际警务合作的系统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国际间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二是各国的外交机构。
1.刑事司法协助。
我国开展刑事司法协助活动,最初仅仅包括送达文件、调查取证和法律情报交流,现在已经扩展到相互代为询问证人、被害人、鉴定人和讯问刑事被告人,进行搜查、鉴定、勘验、检查,移交物证、书证、赃款赃物,送达刑事诉讼文书和司法外文书,通报刑事诉讼结果等。我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双边条约,还第一次扩大到诉讼转移方面。同时,还同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刑事司法协助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
2.外交途径。
外交途径是指双方或多方的外交机关之间进行会晤、洽谈、协商、传达合作的意愿和条件。
(三)合作系统
移民事务管理机构是国际警务合作的合作系统,它构成一个准刑警合作和控制系统。
移民管理是一种行政管理,移民管理程序中采用的各种控制措施和强制手段具有准刑事性质。法律授予移民官员的执法权限比较广泛灵活,其在国际警务合作机制中主要具有利用出入境检查发现在逃人员,利用居留管理查寻罪犯,以非法移民名义驱逐出境等功能。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利用移民管理这一特殊渠道开展国际警务合作,在追捕和移交跨国在逃人员方面,以移民管理体制中的驱逐出境来替代引渡,实现惩治犯罪的国际合作。
(四)辅助系统
在国际警务合作实践中,一些国际组织也是广泛开展警务合作的有力支柱。同国际警务合作密切相关的国际组织主要有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海关合作理事会,以及区域性执法机制中的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合作模式等。
第三篇:警务合作机制
交警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时间:
2011-09-11 11:13
来源:日照网
【中国网中国交通】讯:为实行联合勤务制度,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实现对综合动
态、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整治,共同维护两地良好交通治安秩序,近日,日照交警莒县大队与临沂交警莒南大队联合召开道路交通管理区域警务合作座谈会,研究加强警务合作的工作措施,建立六项道路交通管理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建立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联动互补工作机制。按照检查服务站勤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莒南汀水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为省级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莒县夏庄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为 市级交通安全检查站。
为实现对过往车辆有效管控,明确在勤务时间内,两检查站分别检查
驶入本辖区至县城方向车辆,对途经 7 座以上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逐车检查登记,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遇有紧急警务、突发事件等情况时,对检查方向、管控措施应有针
对性地进行调整部署,并及时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应积极予以配合。
建立信息通讯联络畅通机制。提供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联络方式,畅通信息联络渠道,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络制度,保障信息交流、勤务部署、处突维稳、事故调查等工作中畅通联络、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协作联动。
建立路面巡逻管控联动机制。以国道 206 线、省道 225 线为重点,双方联动部署勤务 警力,实现主干道路重点路段 24 小时有效管控,联动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做好涉车 涉路案件先期处置、查堵等工作。对勤务安排调整的,及时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应有针对性 予以调整,防止重点时段失控漏管。
建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协作机制。对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快速联动、设卡堵截。
并以减少办事环节、提高破案效率为原则,积极协助开展调查走访、摸底排查、联合缉捕等 工作,加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力度。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协作机制。对辖区车辆肇事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加强调 查协作,严密源头管理和车辆管控,积极帮助协调肇事车辆登记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开
展事故调查、处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会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区域 会商会议,针对区域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研究加强区域协 作配合的工作措施。
第四篇:论现代警务管理
论现代警务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警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如何有效地实现警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代警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各市、地区派出所也相应的推出一系列措施,认真按照总体部署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不断推进现代警务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警务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现代警务管理的含义
警务管理也叫公安管理,即公安机关运用依法获授的公共权力,以承担公共责任为前提,以合法、科学的方式为手段,以追求警务绩效为目标,对国家公共治安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协调的活动,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广义上的警务管理。狭义上的理解是指公安机关管理者依法对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现代警务管理的内容
当前,公安机关试试警务管理,其主要内容是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正规化建设。
(一)思想现代化
1、遵循正确的思想指导。规范公安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抓起。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学习党的主要思想。同时,在基层推广以人为本的工作主旨。认真负责的将以人为本这种态度投入到公安工作当中去。
2、强化政治教育。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学习党章活动,提高我们公安民警的政治素质。完善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机制,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积极融入新思想。再现如今的公安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初次遇到且不熟悉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积极吸取一些新思想,对于一些旧的思想我俄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提高公安民警的思想素质。
(二)机构高效化
1、加强基础建设。整合公安资源,加强公安工作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教官对建设,培养适应公安民警职业训练的优秀警官。
2、理顺主治体制。规范公安工作的事权划分,理顺上下级公安工作机关共工作的领导与指挥关系,形成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落实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规定。
3、规范机构设置。科学设置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明确职责任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实行分类管理,明确机构设置标准,统一机构称谓、规格、数量和层级。
(三)方法法制化
1、规范执法主体。完善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清理整顿非法主体人员。严禁非法执法主体人员参与执法。
2、严格执法程序。针对每一种执法行为、每一项执法措施和每一个执法环节,细化制定明确、严密、标准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定,加强公安治安制度建设。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规定。
3、提高执法质量。对于“执法质量”这个词语,或许很多人都很陌生,在这里我所说的“执法质量”是指在只发给过程中所对于“法”这个概念的理解。作为公安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什么问题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在处理相应问题是,要合理的倾向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法律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警务管理。
(四)方式民主化
1、在对于公安机关人员的录用做到“凡进必考”和“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落实由省级公安机关和录用主管部门统一考录公安民警的制度。完善统一招警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公安民警转任和公安民警调任工作。
2、在实行警务管理的同时,做到透明化。时刻告知工作任务以及实施细则,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汇报工作,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对于参与的每个人又要公平公正,分配的当。
三、如何有效地实现现代警务管理
(一)警务管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管理者对警务管理的全局把握和战略调整,把警务管理作为严格自身管理,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具体落实方法是,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求真务实,切实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
2、明确职责任务。对于上级机关分配的任务要积极落实下去,同时合理的调配人员,有效地明确职责任务,做到高效快捷。
3、稳步扎实推进。各级公安机关,要在上级统一领导下,坚持从自身警务化管理的基础环节和基本要求抓起,坚持自上而下、分级实施,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内部管理的各项措施。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充分运用典型引路等多种方法,稳步扎实的推进警务化管理的步伐。
(二)警务管理的一般方法
警务管理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依靠行政职权,通过强制性的命令、规定、警示手段,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进行直接指挥和管理的办法,他是警务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规范,对公安内部进行约束一起到有效管理的效果。这是当今世界各国警务管理普遍采用的有效管理方法,是依法治警方针的具体化。
3、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通过上级下级的协商一致,共同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逐级分级形成目标体系,由此确定公安机关各级组织和全体民警的共同目标和相应的责权关系,作为评估和奖惩的基本依据,从而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上级文件、政治经济、公安形势的宣传、教育,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
四、现代警务管理对公安工作的意义
现代警务管理的的有效实施是为了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提高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利于实现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
通过警务管理做到民警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明确。内务管理规范,工作、学习、生活有序。警容严整,举止文明。通过警务管理做到执法为民的思想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增强。通过警务管理做到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内部监督力量形成合力。
第五篇:国际警务合作
国际警务合作:
一、以国际刑警组织为依托,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开展国际多边合作是当今国际警务合作的发展趋势。
二、通司法协助条
约
和
引
过
缔
结
中
外
刑
事
渡条约,广泛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强化双
施
国
际边警务合作是当今国际警务合作的重要渠道和模式。
三、实侦查协作是当
今
国
际
警
务
合作的重要手段。
居留:被用作长期居留签证的简称,拥有该类型签证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以相应的法律权益在该国领土生活。
涉
外
警
务
:即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对具有涉外因素的事务实施行政和 刑事 管辖活动的总称。
级别管辖,公安机关上下级之间,受理和侦查涉外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涉外警务行政处罚: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违反涉外公安行政管理法规的外人或外国组织,依法实施的行政制裁。是公安机关的重要涉外警务执法行为。
跨境追缉:对潜逃国外的犯罪分子,在有关国家警察机关的配合下,按照其越境逃跑方向 进行追捕的一项侦查措施。
外国人入境是指非本国公民持合法有效的护照或其他国际旅行证件、签证,从一国地区对外开放或者指定的口岸进入该国或者地区境内。外国人出境,是指居住或停留在本国的非本国公民,依据本国法律规定,离开国境。
洗钱只指“通过合法的活动或建设将违法获得的收入隐藏、伪装或投资的过程”。
跨国遣返:指一国执法机关,将潜逃至另一国的本国籍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有关国家机 关的协助下,通过拘留、驱逐、引渡等程序押解回国的执法行为。
国际警务合作,是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在警察事 务领域为完成特定的警务相互提供支持、援助、协助、配合的一种执法活动。华民侨。: 是
指
定
居
在国
外的中
国
公限期出境:公安机关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外国人取消其在中国居留的资格,责令其 在指定的期限内离开中国的一种处罚措施。
跨国有组织犯罪:指3人以上有组织的实施的、涉及两个以上国家并触犯了他们的刑事法律的行
为。
引渡:一国把在本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根据他国的请求,在条约或互 惠的基础上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一项制度。简答题
刑事司法协助:指各国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相互提供协助的行为。刑事司法协助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司法协助:广义的包括诉讼文书送达、协助调查取证、刑事诉讼转移、判决的执行、引渡、被判刑人移管;狭义的仅指诉讼文书送达和协助调查取证。建立国际司法协助制度,在中国是一个新领域,在立法、司法及理论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以我国司法实践为基础,遵循国际法原则和规范,对健全中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作一些评析和初步探索。
中外警务合作条约中双方交换的情报类别:1.合作范围内的犯罪活动的情报; 2.涉及两国公共安全利益的重大国际活动犯罪的情报;
3.两国公民在对方国家实施犯罪活动或者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报; 4.本国惩治犯罪方面的立法情报; 5.其他相互感兴趣的情报。
国际条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条约的主体,亦即条约的缔结者,必须是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二是条约的缔结必须符合国际法;三是条约规定的实体,是缔约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四是条约须以书面形式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