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商丘柘城等产业集聚区考察报告
赴商丘柘城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经市产业集聚区联系办公室推荐,3月5日---6日,由县政府副县长杨付根带队,带领政府办、发改委、招商局、商务局、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有关同志,赴漯河沙澧、驻马店上蔡、周口鹿邑、商丘柘城、民权等发展较快的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收获颇丰,感受颇深,触动很大,认为豫东这几个产业集聚区,虽然起步晚,但主导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发展气势磅礴,规划标准高,建设速度快,政府投入大,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特别多,具体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几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1、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
⑴规划建设标准高。从考察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园区的道路、管网、电力设施、绿化、亮化,还是企业的厂房、办公区,都透出现代化产业集聚区的气息,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感到不是在参观产业集聚区,而是在欣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⑵宣传氛围浓。一踏入产业集聚区,你就感受到产业集聚区浓厚的宣传氛围,一排排醒目的标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口号,向人们昭示着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的势头,开拓创新的局面。
⑶项目个头大。沙澧产业集聚区的典型特点就是大个头项目多,带动能力强。比如:天泰工业园项目、宝隆电子LED项目、广东兰格电子设备科技园项目等,投资都在8~12亿元,都具有
总之一句话,政策严,措施落实到位,是上蔡县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重要砝码。
3、商丘市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⑴主导产业突出。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围绕“四高一低一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就业、高税收、低能耗、无污染)的目标,大力实施筑巢计划、壮骨计划、栋梁计划、秋实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组装力度,超硬材料、辣椒深加工、服装服饰、医药制品等主导产业逐步壮大,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提速增效,成为全国超硬材料基地县。
⑵招商引资的成果显著。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厂壳驱动、产城互动”的柘城发展模式,实现了“三规合一”,总规划面积达14平方公里,建成区5.7平方公里,引进了力量新材料、深安电子、德兴纺织、上海杰隆、华商药业、金鑫轴承、财通制衣、恒生药业、海乐电子等一大批亿元至十几亿元以上的项目。
⑶环境优美。柘城县委、县政府通过BT模式,投资10.8亿元打造容湖生态园,建成府前广场、南岸广场、观木鱼栈道、观湖拱桥、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白瓷塔等景点;投资3.6亿元,占地620亩,建成了千古绝唱一景——千树园,使柘城城市品位大大提升,一举成为“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
一句话,环境优势和城市品位是带动柘城产业界集聚区快速
一句话,鹿邑县产业集聚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市亮点、全省先进,是和基础设施大的投入分不开的。
5、商丘市民权县产业集聚区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是我们考察的最后一站,来到民权县产业集聚区,深深吸引我们眼球的是他们良好的基础设施,飞速发展的项目和领导抓招商的力度。
⑴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围着园区观摩,园区的道路非常宽敞,无论是否摆有项目,园区三纵四横道路框架已形成,供排水、污水管网、电力、通讯、绿化、亮化、红绿灯等随机跟进,同步配套,让入驻项目根本无后顾之忧。
⑵大个头项目突出。民权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就是制冷设备。代表企业有维雪电器、豫安电器、盛宝制冷、浙江华美冰熊、香雪海家电科技。其中河南香雪海家电科技公司一个项目占地就达680亩,投资26亿元,仅大型标准化厂房就建有20余栋,可安排就业工人4000余人。
⑶产业集聚区机构规格高。县委书记任产业集聚区书记,县长任管委会主任,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主持产业集聚区日常工作。产业集聚区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具体研究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倾全县之力建设产业集聚区,无论是产业集聚区建设,还是招商引资工作,县委县政府都采取了非常规手段,促使产业集聚区跨越发展,飞速提升,步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300万元的工作经费,500~1000万元的发展基金,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保障待遇,确保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推进。
2、加大投入,提升形象,完善功能,进一步增强集聚区的承载力、吸引力。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年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年”,更是我党建党90周年之际,如何抢抓机遇,运用好上级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夯实打牢产业集聚区基础,推进产业集聚区持续、快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要按照产业集聚区整体发展规划,加大集聚区道路建设力度,加快打通“半截路”,规划建设“联网路”,改造提升“建成路”,扩展道路框架。二是建设完善雨污管网、通讯线路、供水管道、高压线路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三是对确定的道路建设项目,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对符合支持条件的公路项目,优先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011年重点提升工作是:抓好金汇大道向东至胥庄800米道路建设,金水路西段至鄢望路1.7公里道路建设,鄢陶路产业集聚区段拓宽改造,金汇大道至二级河金博路北段半截路贯通建设,新修道路雨污管网建设,加快新规划道路建设,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东311国道至金洋大道2700米道路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南(金洋路南700米处)新修1050米东西路规划建设。加快金汇大道、金源大道、金水路等建成区道路绿化、亮化步伐,加快集聚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
第二篇:赴滑县产业集聚区考察报告(推荐)
赴滑县产业集聚区考察学习报告
为推动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加快区中村改造步伐,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提高区中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解决区中村居民就业、保障等问题,借鉴先进县区成功经验,切实做好我县区中村整体改造工作。9月3日,由县政府党组成员赵海涛同志带领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国土局、住建局、汇源办事处、露峰办事处、梁洼镇等有承担区中村改造任务的相关单位的18名同志赴安阳市滑县产业集聚区进行考察学习。
现将赴滑县产业集聚区锦和新城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滑县产业集聚区锦和新城建设涉及33个行政村,9500户,42000人,原村庄占地9426亩,新城占地2575亩,通过区中村改造,节约土地7050亩。锦和新城建设按照“土地整合、村庄整合、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工作思路,实行“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农民社区”三区互动,使农民增收在园区,保障在社区。真正做到了人口集聚、土地集中、用地集约、效益集显、资源共享。彻底改变了农民几千年来村落式的生活方式,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政策措施
1、土地整合 用经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的工作思路,利用三个月-1-
时间流转土地37000亩。具体做法是在保障农民合法利益的基础上,让农民自然离开土地,然后对流转的土地,聘请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按照社区农业的模式进行规划,规划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率先走规模化、公司化的经营之路,使农民彻底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实现农业企业化。
2、村庄改造 涉及33个村庄的整合(一期已完成18个行政村的改造工作,定名为“锦和新城”),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强化适度超前的意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追求实用性与审美的协调统一。用城市的资源支援农村,使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事业向农村拓展,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立政府领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协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新城建设中,使新城既具备城市功能,又不失田园风光。具体做法是:按3万元/亩的补偿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偿,每宅3分地,不够3分的按照3分计算,舍弃原宅基地,按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新建两层连排新居从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到农民的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提升。愿住高层楼房的每宅补贴9万元,加上原房屋拆迁补偿,农民基本上能实现住楼房不花钱的标准。通过村庄改造,别墅连排,高楼林立,彻底改变过去“辈辈都盖房、辈辈住破房、辈辈钱花光、无望奔小康”的局面,实现农民市民化。
3、建设规模 锦和新城总建筑面积1964538平方米,其
中住宅面积1827272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75717平方米,基础设施建筑面积61549平方米。采取农户自建和统一建设相结合的模式,用三年时间,投资34亿元,将锦和新城建成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保障的示范区、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和谐区”。
三、新区现状
锦和新城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小学、幼儿园、商业街、便民服务超市、社区卫生室、公厕等公共设施;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医院等已完成选址,即将投入使用的社区服务中心占地30多亩,其中休闲健身广场和文化广场占地40多亩,社区建房60间,面积4100多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将设置便民服务大厅(服务内容:党团建设、民政救助、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家政水电、金融保险、通讯邮政等)、计生指导室、社区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居民学校、党政办公室、居务监督委员会、居务公开栏、棋牌室、健身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网络培训室、社区视频监控室等,居民不出社区便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
四、意见建议
1、建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负责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建设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再赴滑县参观学习,以便从更高的层次指导、领导好我县产业集聚区区中村改造、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2、抽调相关人员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指导我县区中村改造、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3、尽快对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内的村庄、人口、土地面积及基础设施进行摸底排查,以便掌握实情,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0一一年九月四日
第三篇: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
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陈晓亚 张文正
摘要:今年旅游工作会议,对我省旅游工作的大方向进行敲定,2012年我省将集中加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商丘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省旅游局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商丘市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促进商丘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商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建设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对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SWOT分析对策建议;
当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旅游产业不仅有重要的经济功能,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能促进社会进步;不仅有利于增强硬实力,也有利于提升软实力,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
一、商丘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位于河南东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商丘是老子、孔子的祖籍,也是庄子、墨子的故里。商丘旅游资源秉赋良好、潜力巨大,风水八卦古城、芒砀山西汉地下宫殿群、黄河故道湖泊湿地、林海果园都是世界级的。与同在河南的名城开封、洛阳相比,拥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商丘,在旅游市场上还显得相对沉寂。商丘旅游成为河南旅游的十大遗憾之一。
二、建设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SWOT分析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展示、销售为重要特色,以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为重要功能,形成旅游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区域。商丘按照我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打造永城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在永城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下一个商丘古城及黄河古道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商丘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一)优势
在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要素比较分析中,区位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要素之一,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所在,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区位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发周边三省区的旅游市场。再加上商丘交通条件优势突出,商丘位于全国两大铁路大动脉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公路运输也是优势明显,连霍高速在商丘境内穿过,而且商丘在不久的将来将建成军民两用的机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劣势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影响,尤其是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对促进交通和市场调节方面的引导有着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动力占主导地位。根据中国的国情,政府推动机制是政府扶持旅游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关键,首先是因为市场经济产生作用的时间比较短,市场机制不是非常完善,市场自发作用时间比较长,所以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扶持来完成的,可以理解这个动力机制是由上而下的。并且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单独依靠市场机制很难短时间内创造足够调节,实现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而政府机制可以与市场机制想配合,共同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商丘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加大旅游投资开发的力度,再加上商丘大中型企业数量很有限,而且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机遇
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中原崛起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商丘市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竞争优势、实现率先崛起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抓手,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产业定位应瞄准旅游产业。如何把握旅游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他说,关键是提前谋划,因地制宜,尽快使旅游产业成为当地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招商选资力度,主攻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项目、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项目、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注重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科技附加值的集成型项目。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产业集聚区的高度重视,将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挑战
在今年二月份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中,今年河南省将重点推进并抓好郑州新区、焦作云台山、登封嵩山、洛阳龙门、平顶山尧山—大佛、信阳鸡公山、许昌鄢陵、永城芒砀山、驻马店嵖岈山、南阳卧龙岗等10大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面对全省各个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怎样能够把商丘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以及更好的去挖掘产业集聚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将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设商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旅游投资、融资平台,培育市场主题,可以考虑走集团化发展,如果有条件,建立旅游控股集团进行综合经营管理。其次,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对该商丘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组建,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主体多元化。另外,市委市政府要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农村投入、道路交通投入等等,尽可能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以迅速提高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步伐,旅游产业集聚区应与相关旅游教育机构和旅游企业加强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有针对性的培养旅游人才,做到旅游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相对接。地方政府要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开展旅游教育,加强旅游高等学历人员的教育,为行业培养具有战略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每年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只有53%从事旅游业,当今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吸收人才的人才机制,引进和招聘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机制。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全民“大旅游”的意识。
第三,加强旅游管理队伍、导游队伍、服务队伍的建设,各级旅游培训机构进行不定期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加大向全民宣传建立“大旅游”的意识。形成“人人为旅游服务”的局面,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开发、发展旅游人力资源。旅游行业要把确定各个层次的旅游人力
资源的开发、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并且政府在宏观上制定相应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人才结构,加强职业规范和道德教育,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
第四,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在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各种旅游接待设施,首先要实现旅游交通的畅达,其次满足宾馆、饭店的接待数量和质量要求,然后要建设一个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设置旅游专用线路,车站,提供综合查询、咨询,预订酒店和车船机票、客运服务、医疗求助等服务。
走旅游立市之路,以旅游业引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打造商丘新名片,是商丘市下步发展的目标。加快永城芒砀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商丘古城及黄河故道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对于加快商丘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商丘将最终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商务、会议、娱乐、购物等综合旅游功能于一体,中原经济区中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和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第四篇:产业集聚区 演讲稿
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让我引导大家畅游沙澧河,穿越厚重的中原文化,感受漯河市强劲的时代脉搏吧。
跟随着奔流不息的沙澧河水,我们今天的游览重点不是8000年前贾湖先民悠扬的骨笛歌吹,不是小商桥畔的金戈铁马,不是受禅台、三绝碑、彼岸寺经幢的斜阳夕照。让我们荡起一叶扁舟,在 “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的盛誉中轻轻穿行,与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擦肩而过,浮光掠影的感受“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的历史盛景,任时光的河流在我们身边匆匆远行,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们追寻的脚步,却永不停歇,直到我们的心灵被一座崭新崛起在中原沃土的新城区深深的震撼。这里,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倾情推介的漯河市新名片——沙澧产业集聚区。沙澧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区西南, 它东起107国道,南接漯舞路,北靠沙河,西临在建的京广铁路高速客运专线,规划面
积 12.5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省定产业集聚区、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扩重点区域。
她因沙、澧两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沙、澧两河赋予她独特的滨河景色,彰显出碧水穿城、林茂花艳的特色和灵气,环境优美,宜业宜居。
她紧靠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双十字架”交通枢纽,毗邻京广高铁客运专线漯河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她以贯穿其中的澧河为界,澧南为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南货物集散中心,源汇区工业基地;沙澧河间规划为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现代综合商贸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现代高端服务业、服装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兼容产业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定位准确,规划科学。
沙澧河孕育了漯河钟灵毓秀的宽厚胸怀,为沙澧产业集聚区提供了豫南最大的供电、通讯枢纽,优质充足水资源。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道路、绿化、亮化对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受沙澧文化浸润的漯河人民,紧紧围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设与发展模式,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探索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新路子。沙澧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坚持从项目准备、策划、论证、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服务,政策优惠,环境宽松。
一排排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主次干道宽阔平坦,如今的沙澧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局面。源汇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全省一流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催定位、严标准,致力打造示范型园区。创环境、催效能,按照“精干、催效、多能”的原则,致力打造服务型园区。活机制、多办法,优布局、强特色,致力打造创新型、产业型园区。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破解快速发展瓶颈。如今,五横八纵,排水、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总长30多公里的城市景观道路,电力、燃气、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勾画出城区骨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集聚区共进驻企业(项目)92家,总投资133.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51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汽贸物流产业集群。一个吃、穿、住、行、娱、医、购等设施完备,基础设施联建共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在古老的沙澧沃土上迅速崛起。
沙澧产业集聚区,在人杰地灵的漯河,在勤劳智慧的漯河人民手中,逐渐成为一张璀璨的城市新名片。她植根在源远流长的沙澧文化沃土上,奔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律动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韵律,凝聚着中原快速崛起的美好愿景,用沙澧河畔漯河人独有的稳健扎实又突破创新的步伐,为城市打造出一块辉煌的金字招牌!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建议
一是认识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发展,还是求全责备的发展;全县上下必须统一“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必须统一产业集聚区是“工业强县” 战略实施的平台。
‘:基础设施光靠“一园养园,滚动发展”暂时不行,强化前期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要完成主干道框架、管道建设和电力建设,需要县政府加大投入。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三是环境问题:一是企业落户后服务要跟上,不是先办好手续,企业再落户,而是落户后,部门跟踪服务到位;二是优质、快捷服务;三是落实省政府(2009)62号文件,免除省以下所有行政性收费;四是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和责任。部门主动的把不规范的按程序规范。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一要借入融资公司部分资金;二要拨入项目资金;三要建立运行机制。
五是本县企迁址和本县引进企业落户问题:必须保证优先布局在集聚区,尽量杜绝在县城周边摆放工业企业。
六是招商引资的问题:一是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全县发展战略之一;二是建立常设机构,解决多口管又管不好问题;三是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并坚决兑现;四是有争对性的定点、定项目招商。
七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研究大问题,解决大问题,定期召开,注重实效,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二要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我市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以上,并力争至少有2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年底省以奖代补前50名集聚区行列。现在距年底不足5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产业集聚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天会议之后,各产业集聚区要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日夜兼程,大力推进标准厂房、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要切实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化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发、建设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餐饮、居住、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区服务功能,加快“产城一体”的城镇化步伐。
三要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关于项目建设,我们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入驻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以上的奋斗目标,年底前必须确保完成。要搞好在建项目,同时要谋划好一批项目。每个产业集聚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谋划一批招商项目,报市发改委统一汇总。今天我看了看,有些产业集聚区谋划的好一些,也有一些产业集聚区项目谋划工作滞后,拿不出像样的项目。谋划项目一定结合大招商工作。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一定要注重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龙头项目,注重关联度高的企业群,从而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这对我们快速打造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来讲是一个捷径。为此,在项目谋划和招商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上述观念融入进去,这样能够快速打造我们定位的产业基地。比如,濮阳县的林氏化工,一个项目建成后,又带来了其他相关联的三个项目,形成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带动效应。又如,清丰县的家具,你怎样把你的家具打造出来,让人家认可你的家具?必须引进大的家具商进来,必须聚集一批家具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抢抓机遇。因为危机就是调整。
四要着力搭建服务平台。要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想方设法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我们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必须用好信用资本,用好金融这样一个平台。以此弥补我们资金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方面必须提前考虑,否则,企业来不了。与此同时,要按照培育“三个体系”、构筑“一个载体”的要求,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同步搭建好信息技术平台、贷款担保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政务支撑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着力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优化发展环境,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外商来投资,讲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谋求的是高回报率,最关注的是发展环境。当前,各地的竞争,拼的就是环境,就是软实力。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经济发展环境有所好转,但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谈判时候握手,客商来了摆手,项目入驻后乱伸手”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环境治理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三个坚决”:一是能给的优惠政策坚决给。定了就要算数,说了就要落实。承诺过的就要兑现。让客商高兴而来,满意留下,愉快创业。二是有令不行、吃拿卡要、人为梗阻、耍横使绊的坚决处理。对于一些“害群之马”,该处理的处理,该曝光的曝光,决不姑息手软,养虎为患。三是有禁不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干扰工程建设的坚决打击。不论是“条条”还是“块块”,不论是职工还是群众,只要破坏了永城的经济环境,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都要提前介入,严厉查处。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引来外商是功臣、服务外商是本份、干扰外商是罪人”的发展意识,把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作为一条高压线,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在零障碍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实招,坚持投资硬环境与投资软环境同时改善,形成人人为招商引资出力、个个为项目建设尽责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善待企业家、厚待纳税人的良好氛围。
在优化环境中,要突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仍然是全省的“企业服务年”,省委、省政府要在全省开展“企业大回访”活动,重点督查企业的服务环境。结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请市招商、优化办、效能监察、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同志重点关注、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服务。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的指挥员,更要当好项目和企业的服务员,当好永城发展环境的宣传员和保卫员。要带头搞好企业服务,既要搞好项目引进过程中的服务,更要搞好后续和延伸服务。把服务延伸到投资客商的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各个环节。二是进一步完善、理顺体制机制。要认真落实上级放权“松绑”、降低门槛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种审批、收费事项,按照要求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要坚持好首问负责、办事公开、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畅通客商投诉渠道。三是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真正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坚决杜绝“体外循环”的现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实行无偿代理,外商一旦确定投资意向,其余的前期工作均由帮办中心以“保姆式”服务代为办理,真正做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推进招商选资、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要落实好目标管理机制。今年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委、市政府已将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了各乡镇、市直有关单位。各单位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特别是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是一项刚性任务,更要千方百计地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职能部门在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中是“一岗双责”,既有引进项目的任务,更要履行好为项目服务的职责。我们讲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发展为中心。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是中心中的中心。无论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讲政治的高度,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游离这个大局之外。
二是要落实好协调对话机制。要继续完善坚持每月初和中旬召开的联席协调办公会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平台,通报工程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大合唱”思想,建立健全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促攻坚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落实好领导分包机制。坚持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项目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卡死责任,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的时间、流程、工期、责任等,做到定人、定事、定时、定标,做到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统筹实施。各联系项目的领导同志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要与投资商和建设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勤沟通、常来往,主动征求意见,了解需求,积极协调,高效服务。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妥善解决;超越职责权限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努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四是要落实好督查机制。建立市招商引资督导组、两个督查室三位一体的招商选资督查体系,重点督查列入今年省、商丘市和我市计划盘子的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各乡镇、市直各单位外出招商行动情况和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大项目推进情况。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时序要求,做到每周一研究、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分析、半年一拉练、年终总排队。
五是要落实好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政绩”的导向,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在招商一线考察干部,加大培养选拔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季度巡查评比落后的单位,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半年小结落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全年考核落后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取消目标管理综合评先资格,党政一把手一人在家主持工作,一人离岗外出招商。通过重奖严罚,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项目、支持项目、推动项目的良好氛围。
一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功能。各县(市、区)要通过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加快集聚区供水、供电、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聚区的凝聚力和承载力;要采取统一建设、企业自建、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快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减少中小企业创业成本;要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学校、医疗、住宅、服务网点等城区建设功能,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
二要推进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集聚区的管理水平。市、县要成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解决该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要于5月底前全部设置日常管理机构。
三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要完善配套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服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环境、产业、园区吸引“候鸟”栖息在集聚区产业链上;要落实省、市赋予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以政策和服务推进项目实施。
四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落实。要加强督导检查,完善考评体系,对发展好的给予奖励,对发展速度慢、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相应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