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西平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共西平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2007年12月28日)
(讨 论 稿)
2007年,县委常委会坚持以邓小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省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大好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战胜严重洪涝灾害,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1亿元,较上年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 亿元,增长1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35.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亿元,比年初增加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2元,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元,增长11.7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7‰以内,自增率控制在2.2‰以内。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治安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面建设西平小康社会、加快西平平安崛起进程中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
一、以西平实际县 情为依据,理清和完善科学发展思路
一年来,县委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委重大工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科学分析发展定位,立足全县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符合西平实际的发展思路,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商贸物流通现代化进程,努力加快工业大县、农业强县、商贸重县和文化名县建设,培育壮大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和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品生产基地、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兴劳务输出基地和豫南商品集散基地,大力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以推进“四化”进程为重点,狠抓东西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三杯竞赛”活动,强化领导,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建设富裕美好和谐西平。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上述发展思路符合西平实际,重点工作成效突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二、以加快“四化”进程为重点,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县委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加快发展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抢抓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重要机遇,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商贸物流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思路,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在培育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中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511”工程,加强东西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压增责,完善政策,改进方法,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年全县共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近7亿元,引进在建、建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9个,计划总投资20.46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69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3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10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8个,超额完成投资任务。投资1.2亿元的旺佳10万绽纺纱、投资6000万元的新源助剂、投资5200万元的新农家禽、投资2500万元的叶李饲料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投资3亿元的永煤集团控股骏马化工西平分公司、投资1亿元的羽田制衣、投资8000万元的职教中心、投资6000万元的绿丰机械厂、投资5500万元的同创塑料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鲁洲生物、鼎力钢杆、丰盛粮油等项目正在实施二期、三期扩建工程,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工业经济有了新增强。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意识,深入开展“工业跨越年”活动,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滚动发展、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投资5000万元进一步完善西平工业集中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成标准化厂房6栋1.2万平方米,为企业入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西平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聚集地、迅速崛起的新城区、经济增长的隆起点。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服装纺织、医药化工、冶金铸造建材、塑胶、造纸、打火机及配件等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6亿元,较上年增长18.6%;限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增长35%;全县用电量达5.2亿千瓦时,增长43.5%,其中工业用电量3.6亿千瓦时,增长84.6%,工业经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农村经济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培育壮大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今年兑现粮食直补、综合补贴5836万元。在遭受1954年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8.01亿公斤,受到省政府的通令嘉奖,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投资336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把我县作为唯一参观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省长李成玉的充分肯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新打机井1000眼,建水利示范园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旱保田4.5万亩,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场)65个,全年出栏生猪188万头,出栏家禽700万只,出栏毛肉兔230万只,肉类总产量16.5万吨,禽蛋总产量6.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被定为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规划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个,食用菌种植达1.5亿袋、60万平方米。加强林业生态县建设,成片造林1.4万亩。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1万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又有8家企业分别被定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劳务输出人员达24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3.2亿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4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取得初步成效,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四是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以“三城联创”活动为载体,完善举措,加强管理,城市建设大规模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投资4800万元的第二水厂、投资3065万元的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投资2400万元新修城区道路3条6.7公里,修筑排水沟6条12.6公里,新建整修公厕12座,铺设人行道3000平方米,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2.9%。加强城市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扎实开展城区环境集中整治,树立了城市窗口的良好形象,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考核验收。深入开展乡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镇卫生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五是商贸流通取得新成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市场建设为载体,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完善功能,拓宽领域,第三产业取得新成效。在稳定发展柏城商场、西平商厦等流通企业的同时,完成了农贸市场、西平服装城、水果批发市场等扩建工程,成立了砖沙石交易市场和生猪交易市场,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标准农家店130家,形成了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预计今年实现市场交易额8亿元,较上年增长6.7%。积极发展旅游、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预计今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22.1%。
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一年来,县委常委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以公开承诺办好15件实事为载体,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责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今年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23.7 万元,投资539万元更新配置课桌凳3.1万套,投资662万元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项目42个,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搞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教师聘任工作,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投资800万元的县职教中心正在建设。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普通高招考试本科上线人数1622人,增长45%。二是积极发展卫生事业。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工作,全县已有6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加强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0万元对重渠、出山、蔡寨等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扩建,争取农村医院扶贫医疗设备2000多件,全县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医疗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行单病种限价管理,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市医院管理年活动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三是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减免下岗再就业人员各项税费2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682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97人,其中“4050”人员498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为主的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8870名城镇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城镇低保资金903万元;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2.5万农村特困群众享受救助,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01万元;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投资178万元对出山、芦庙等5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造扩建,发放五保供养金425.8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0.4%。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县社会各界捐款160万元,使弱势群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大力发展交通、广播电视、计生、水利、环保等社会事业。投资7008万元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149个350.4公里,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投资1111万元修建县乡公路4条27.3公里,进一步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投资230万元新建农村客运站9个,形成了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投资120多万元对城乡有线电视网进行整改,进一步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电视难、节目少、信号差等问题。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县站、乡所村室建设,提高计生工作服务水平,顺利实现了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目标。投资740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沼气池6455座,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群众生活条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土地、通讯、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五是扎实做好抗洪救灾工作。今年我县遭受了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灾情发生后,共下拨救灾资金350多万元、倒塌民房重建资金118万元,争取滞洪区补偿资金5940万元,积极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了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
四、以平安建设为载体,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县委常委会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扎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国家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人民群众平安建设意识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扫黑除恶”、反“两抢一盗”专项斗争,重点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团伙犯罪、侵财型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26人,铲除涉恶犯罪团伙6个,全县刑事案件发案较上年下降23%,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以科技防范为重点,以人防、物防为基础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县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系统98套、电子摄像探头626个、各类防盗报警器14万个,投资60多万元安装路灯4000多盏,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十类可防性案件下降10%。科技防范经验在全省、全市推广。严厉防范和打击邪教组织,切实做好国庆节、党的十七大等敏感时期的政治稳定工作,确保了全县政治大局安全。二是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县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和信访服务大厅,畅通了信访渠道。扎实开展“信访百日整治”活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积案、难案。今年1--11月份,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34起,调处425起,调成率达98%。针对土地征用、城建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信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领导信访接待日等制度,对越级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涉法涉诉上访等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解决,消除了大量不安定因素,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5%。三是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事故隐患整改率达95%,有效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类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切实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监督检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五、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打造文化名县为目标,以争创国家文化先进县为载体,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一是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乡镇基层图书室的管理,加强对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的指导,新建“新农村书屋”20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基层文化体系。投资500多万元的县宣传文化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式启用,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阵地。加强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和文化广场活动,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加大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按照省委提出的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要求,加大对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等的研究与开发,经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论证、评审验收,今年7月6日,我县被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并批准建立了“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基地”,实现了西平人民多年来的夙愿。11月12日,隆重举行了授牌庆典,国家民协、省、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庆典,仪式被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现场录播,并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开辟专版宣传,进一步打响了西平文化特色品牌,提高了西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关文化产业开发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六、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县委常委会积极协调各方,统筹兼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切实加强全县各级党组织建设,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召开前,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学习胡总书记“6.25”讲话精神,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十七大召开后,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召开县委全会安排部署,下发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等文件。先后举办5次大型报告会,培训党员干部900多人。深入基层举办十七大精神报告会136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科学合理运用党员干部考核结果,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注重干部教育培训,举办乡科级干部进修班2期,培训163人。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派18名科级后备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下乡进村进行技术开发、信息服务、创业兴才,7247人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围绕新农村建设,以“三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三城联创”、“双强”工程等,发展“双强”党员289人,培养“双强”村干部826人,选拔50名“大学生村干部”充实到村级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在非公有制企业成立党组织17个,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和维护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连续三届荣获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四是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牢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政教育工作,重点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基础。严格落实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大查处案件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受到严惩。全年立结案83件,处理违纪人员90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以改革创新统揽预防腐败工作,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基层廉政建设,村级勤廉“双述”经验在全省推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齐抓共管的反腐败工作局面进一步形成。五是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常委“一班人”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分别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徐光春书记在加快黄淮四市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十七大报告等专题进行了12次集中学习,有力带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和有关会议制度、工作规则,日常工作搞好分工协作,重要部署、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高度重视民生。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人民政治协商工作,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责。支持统一战线发挥自身优势,社会各阶层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支持人武部搞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服务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营造了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抓住机遇、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2007年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四大班子团结一致、勤奋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是,工作中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基础差、底子薄的基本县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等。对这些问题,县委常委会高度重视,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在新的一年里,县委常委会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1五次、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全面建设西平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谋求发展新跨越
开创发展新局面 奋力走在黄淮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行列
——在县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28日)
王
廷
军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县2007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求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奋力走在黄淮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行列。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会前我们分口组织召开了九次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和打算,召开常委扩大会,对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形成了共识。会上印发了《中共西平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树营同志就报告作了说明。关于明年的经济工作,新强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部署。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先讲几个问题。
一、总结新成绩,把握新形势,努力抢抓科学发展新机遇
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基础,把握形势、科学决策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关键。即将过去的2007年,是西平人民奋发有为的一年,是西平发展又好又快的一年,是西平形象显著提升的一年。即将到来的2008年,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的一年,是承上启下、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一定要把西平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发展的大局中去准确定位,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工作中形成合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㈠正确认识新成绩。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1亿元,较上年增长13.5%,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增长35.5%,是财政增幅最大的一年。西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迈进了一个新的层次。二是“四化”建设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新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9个,旺佳纺织、新源助剂、新农家禽等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骏马与永煤集团合作项目、西平工业城项目、塑胶工业园项目、年产10万吨植物油项目、麦芽糖项目等一批超亿元项目相继签订合同或在建,建成投产后将对西平工业经济发展起到更加显著的推动作用。工业经济大幅攀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18.6%;工业用电量3.6亿千瓦时,增长84.6%。工业崛起的态势已经形成。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累计投资4000万元,重点用于城市道路、供排水、公厕、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的巩固和完善。扎实开展“三城联创”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顺利通过验收。“三农”工作成效斐然。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情况下,总产达到80.1万吨,连续五年实现稳产高产,再次夺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桂冠。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食用菌生产大规模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实现较大突破,被定为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全市规模化养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农业综合开发迈出坚实步伐,被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部实现“村村通”,新建沼气池6455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各类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30家。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元。三是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经过不懈努力,今年7月6日,我县被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并批准成立“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基地”。举全县之力,隆重举办了授牌仪式和大型文艺演出,被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录播,提高了西平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被定为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四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15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得到落实,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面升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扶困难群体等项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就业、就学、就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城镇、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实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争创目标。全县上下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夺取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顺利完成第三次教职工聘用改革。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政治治安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得到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商联和残联组织,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五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以迎接十七大、学习宣传十七大、贯彻落实十七大为动力,扎实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第三次荣获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㈡科学总结新经验。回顾今年各项工作,在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的条件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联系近几年的实践,我们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需长期坚持。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又好又快发展是根本方向。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缩小差距,摆脱贫困和落后。只有坚持又好又快的方向,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二是坚持狠抓工业经济不放手。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导,是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商贸物流现代化的核心。要始终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的意识,始终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三是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总开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大解放大发展,小解放小发展,不解放不发展,发展无尽头,解放思想无止境。四是坚持务实重干不懈怠。加快发展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说了算,定了干,干实事,实干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以上几点即是我们工作中的体会,也是我们工作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只要我们把这些原则很好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使西平的发展更好更快,西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㈢全面把握新形势。准确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安排。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结合实际,提出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原则和重点。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在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与我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好字优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不本,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三次产业结构相协调,善于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顺应宏观调控中谋求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发展。
㈣积极应对新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是当前经济形势的显著特点。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从外部环境上看,国家从今年起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把土地投资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使我们融资更加困难,项目用地更加紧张,必然给我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二是从我们自身看,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水平低和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开放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对财政的贡献低等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突出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破解。我县的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最大任务。
㈤紧紧抓住新机遇。当前尽管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压力和困难,但加快发展的机遇也很多。一是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好。从全球经济走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稳定的增长阶段。从国内经济走势看,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五个经济周期的上升期,GDP将保持10%的增幅。我省已连续四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我市经济增长增幅达13%,也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这种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好。明年宏观调控方向更加注重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粮食、肉类等农畜产品生产,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这对我们发展中的农业大县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清楚国家控制什么、支持什么、加强什么,就可以使宏观调控成为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三是各级扶持政策好。从国家来讲,有两个政策性机遇,一个是新农村建设,一个是中部崛起。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这些为我们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从全省来看,也有两个历史性政策机遇,一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支持黄淮地区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对黄淮四市发展的投入力度,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从各个方向支持县域经济和黄淮地区加快发展,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发展机遇。四是我们自身发展条件好。我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特别是用地指标相对宽松,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潜力大,后发优势明显,前景光明。同时,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创业,我们建成了一批骨干项目,壮大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积累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探索出了符合西平县情的发展道路,培育了拼搏有为的创业精神,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提供了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总之,我们要全面认清形势,辩证看待挑战,准确把握机遇,科学分析县情,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把精神状态定在奋发有为上,把目标定在争创一流上,把措施定在真抓实干上,奋力推进西平发展新突破。
二、理清新思路,明确新任务,努力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西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西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在黄淮区域经济发展先进行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结合西平实际,2008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商贸物流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工业大县、农业强县、商贸重县、文化名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奋力走在黄淮区域经济发展先进行列。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㈠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在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发展的实践证明,转变发展方式,早转早主动,迟转就被动,不转行不通。我们必须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早转快转。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基本思路,在抓好农业、稳定第一产业的同时,进一步着力壮大第二产业,使产业结构稳定在“二一三”格局。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西平商贸物流现代化,逐步向“二、三、一”产业结构迈进。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要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从一般加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第三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型转变。三是要转变经济发展途径。要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树立生态文明的新观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把节能减排作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严格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高消耗、高污染项目和企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争创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努力建设青山碧水的秀美西平。要加快生态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推进农村工业化上迈出新步伐。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崛起的态势已经显现。突出表现在,工业用电量比2002年增长4.3倍,工业上缴利税比2002年增长6倍,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带动了西平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商贸物流现代化。但总体上讲,我县工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做大做强工业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紧紧抓住沿海和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按照“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走经济效益比较好、能源消耗比较低、环境资源保护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思路,不断掀起工业经济发展新高潮。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坚持内联外引并重,着力在壮大工业规模上下功夫。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途径,领导带头,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加压增责,落实奖惩,营造全县上下大上工业项目、上大工业项目的氛围。要围绕培育壮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服装纺织、冶金铸造建材、医药化工、塑胶、造纸、打火机及配件生产七大支柱产业,努力引进一大批投资千万元、上亿元的大项目,实现西平工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二要坚持企内外资并重,着力在壮大本土企业上下功夫。本土企业是西平工业的骨干和支撑,是西平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象征和骄傲。要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享受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政策、同等标准、同等条件,努力为本土企业排忧解难,创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服务环境。鼓励本土企业的内部合作,与外地大企业大财团的合作,重点培育壮大鼎力钢杆、丰盛粮油、恒发造纸、银铃纺织、翊鑫机械、文汇印刷等企业,打造本土企业群。三要坚持集约膨胀并重,着力在工业园区建设上下功夫。要坚持以集约节约用地为原则,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重点,以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为支撑,以完善的功能、优良的环境为保障,把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方位提高园区的吸纳聚集能力。突出抓好西平工业城、化工工业园、塑胶工业园建设,真正使园区成为产业的聚集地,工业经济的隆起带,城市建设的新亮点,现代科技的孵化地,县域经济的名片和品牌。四要坚持质量效益并重,着力在加强工业管理上下功夫。企业生存靠质量,发展靠管理。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引进企业有一定数量,工业用电量较大,但工业增加值低,工业对财政的贡献低。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是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二是企业主动意识较差。为了切实扭转这一局面,建立一套政府与企业相衔接的管理体系,我们决定把今年定为“工业管理年”,由政府研究出台具体的管理服务措施,重点加强这个薄弱环节的建设,以管理促发展、增效益。五要坚持培训引进并重,着力在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经济,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粘合剂、经济发展的催发剂、生产力提高的助推器。从一定程度上讲,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崛起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造就一批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家队伍。对县域而言,企业家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要坚持引进与培训两手抓的原则,通过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人才;通过加强对县内企业家的培训,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每年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公开评选,对优秀者授予“功勋企业家”称号,对为西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评为“西平人民功臣”。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措施和方法,力争培养造就出一批“万隆”式、“李万枝”式的明星企业家。
㈢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迈出新步伐。要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农业强县为目标,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做大做强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为载体,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为目的,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把“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农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层次。一要创新思路,以工业理念谋划发展农业。跳出以农论农、以农抓农的旧框框,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由单片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单一种养向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转变,由单一富农户向既富农户又富财政转变。二要创新体制,积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新路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和要求,是解决当前农村经营分散、投入不足、比较效益低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县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多万人,有的全家常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农业生产,致使农村土地无序流转,投入不足,效益不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30年来的实践证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只能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解决不了农民致富问题。华西村、南街村、龙堂村等一批先进典型所走的都是集体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明年,我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在全县选择10个左右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基础的村作为试点,稳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分类推进,走出一条符合西平实际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要创新方式,积极创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是农民市场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县农业农村生产形式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组织程度低,经营机制不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建立农村合作组织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业效益,促使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要把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来抓,采取“协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支部+协会”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重点发展食用菌经济合作组织、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积极发挥鲁洲生物、丰盛粮油、华康鸭业、新农家禽等企业在建立经济合作组织中的龙头作用。要研究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级各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指导和管理,促进健康蓬勃发展。四要创新机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充分利用我县作为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的机遇,在完成东部乡镇综合开发基础上向中西部乡镇转移,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区,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确保我县粮食生产稳定高产。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新投入机制,加强造林绿化,确保林业生态县建设成功。加强食用菌小区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实现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五要创新方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结、利益共享的新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劳务输出的同时,狠抓“回归工程”,充分调动创业成功人士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㈣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上迈出新步伐。以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为载体,围绕把西平建成豫南次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要抓好城市规划这个龙头。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开发、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照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市场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和文体工程建设相协调的要求,科学确定产业布局、功能区化、规模速度,规划得好、控制得住。重点完成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重点地段、城市道路、公园建设、环卫设施、重点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详规编制工作。特别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以将要建设的安信通道和客运快速专线为机遇,以107国道为主线,规划打造一个新的西平县城。二要抓好城镇建设这个重点。要以工业园区化、商贸流通市场化、居民住宅小区化、城市环境园林化为目标,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突出新区建设亮点,加强城市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以嫘祖公园、宝严寺公园、水上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工程建设,加强环卫工程、安全工程和明亮工程建设。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要抓好城市管理这个关键。巩固创建成果,着力在创新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使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继续落实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彻底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创建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㈤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在推进商贸物流现代化上迈出新步伐。围绕建设豫南商品集散中心和打造西平商贸重县的目标,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一要在盘活存量资产上实现新突破。商贸流通单位、企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拍卖、转让、租赁、联合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走出困境。要深层次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服务发展新路,通过改革增活力、增效益。二要在市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把市场建设作为推动西平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成立专门组织,抓好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抓好现有市场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塑胶、食用菌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通过专业市场的兴建和繁荣,拉动一、二、三产业发展。三要在现代物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引入先进观念和技术,对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服务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培育一批现代大型物流企业。加强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搞活市场流通。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物流网络。
㈥以东西合作为平台,在推进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2002年以来,我县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人口计生队伍改革等项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活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深入扩大对外开放,使我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明年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紧密结合西平实际和自身工作实践,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牢固树立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一要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打造法制政府、行政政府、责任政府。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农业农村等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建立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体制机制。二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树立县外即外意识,叫响和做大东西合作品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特别要在跑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上想办法、下功夫,争取更多的外援和项目资金,扩充西平经济总量、造福西平子孙后代。尤其要想方设法在利用外资上实现新突破、在出口创汇上实现新突破。三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作用,减少规范行政事项,打造“阳光政府”。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及涉企“四乱”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效能考评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进一步在全县形成爱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㈦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上迈出新步伐。要始终牢记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思想上更加重视,工作上更加扎实,部署上更加主动,保障上更加有力,筑牢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实基础。一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就业,关键在创业。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激发一切能够鼓起的创业热情,调动一切能够动员的创业主体,放开一切能够开放的领域,落实一切能够做到的扶持政策,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紧紧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努力在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职工工资增长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要继续办好十五件实事。近年来,我们每年都承诺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五件实事,受到了全县人民的普遍欢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几年为群众办实事的经验、做法,明年继续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五件实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四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转变作风的切入点,继续坚持干部下访、重心下移、作风下沉,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快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食品卫生、烟花爆竹及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适应新要求,增强新本领,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明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西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关系长远。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使命,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一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毛主席说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如此,改革发展的今天同样如此。加快西平发展,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坚持用新视野认识新事物,用新观念研究新问题,用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工作标杆要高、起点要高、标准要高、质量要高。面对成绩要不骄不躁,不自我陶醉,不沾沾自喜,不自大自满,有压倒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英雄气概,关键时候要冲得上、顶得住、拿得下,经得住复杂环境和艰难困苦的考验。只要我们精神振奋,任何艰难险阻都难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
二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提速前进的重要关口,只有敢于突破陈规,敢于担当风险,敢于承担责任,才能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才能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善于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政策,创造性地利用外地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只要不是上级明令禁止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只要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搞无益的争论,决不能在循规蹈矩中束缚了自己,决不能在犹豫不决中贻误了发展。
三要有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是衡量领导干部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学习、研究工作、促进发展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努力做到善于谋划、科学决策。要切实加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拓宽工作思路,把握经济规律,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要注重研究工作,既要对具体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又要从全局上、战略上思考和研究问题,特别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事关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和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决策的民主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以科学正确的决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四要有攻坚克难的锐气。发展伴随着困难,奋斗意味着艰辛。敢不敢正视困难和挑战,能不能战胜困难和挑战,是对我们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道理,对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有效地破解困难和挑战。发展任务越艰难越繁重,越要有不弃不馁、迎难而上的精神,越要有冲得上、赢得了的勇气。在抓住并用足用好外部力量和各方面优惠政策、扶持措施的基础上,把立足点放在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真正依靠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依靠不断增长和增强的内生机制,形成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效益,壮大发展成果。
五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把决策变为实践,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用我们的汗水描绘蓝图,才能改变面貌、创造实绩、结出硕果。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发扬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克服纸上落实、会上落实、嘴上落实,行动上不落实的问题。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一些关键的重要的环节,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抓紧抓好抓实,用一个个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业绩,脚踏实地把加快发展的事业推向前进。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把精力用在求发展上,把心思用在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到抓工作上,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每一项决策都变为现实,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同志们,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为走在黄淮区域经济发展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共唐山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2009
中共唐山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2010年1月5日)
赵 勇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的主题,继续坚持“开放创新、富民强市”的总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宏伟目标加速前进!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一、2009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唐山发展史上很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市委常委会审时度势、科学应对,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全力实施“五项攻坚行动”和“八大工程”,使唐山各项事业在困难形势下稳健前行,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向纵深推进。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同比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2亿元,同比增长61%;全部财政收入413.3亿元,同比增长2%左右,剔除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性减收因素,按可比口径增长1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53元和7420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2%。回顾2009年的工作,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取得新突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唐山实际,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结合起来,谋划了五个方面的结合点,既抓当前又谋长远,在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项目建设强势推进。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8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启动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项目入园进度加快,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重要进展,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激光电视、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冀东发展、唐山港等重点企业集团成功组建,两个“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降低11%和10.5%,可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可以说,在应对危机中展现了唐山经济的竞争力和我们应对复杂局面的驾驭力。
第二,全面加快沿海地区发展,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步入新阶段。“四点一带”区域新增投资占全市的63%,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沿海地区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体现出来,真正成为了唐山快速发展的龙头。产业聚集步伐加快。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一步工程正式投产,华润电厂2×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华电临港重工装备制造、哈电风电装备等46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石化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曹妃甸产业聚集真正进入了加速期。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曹妃甸港区煤码头、通用散杂货码头相继通航,京唐港区3000万吨专业煤炭泊位竣工,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65亿吨,增长52.8%,在全国港口排名向前提升4位。港城建设拉开大幕。自去年3月在一片盐碱地上举行开工仪式,仅9个多月时间,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就投入160多亿元,滨海大道、央企服务基地、海岸花园等43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起步区造地7平方公里,具备了职工入住条件,为曹妃甸开发开放注入了强大动力。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曹妃甸填海造地新增陆域面积34.5平方公里,完成标准厂房建设90万平方米,司曹铁路全线通车,滦曹公路、滨海大道开工建设,张曹铁路等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路水电讯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经济区影响越来越大,聚集产业的条件越来越好,已经成为国人乃至世人关注的一个热点,成为新兴产业聚集的一个高地,成为唐山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第三,着力抓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生态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省委张云川书记提出的“三年大变样”的五个目标,加强城市建设改造,去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完成投资510亿元。“四城一河”建设全面提速。南湖生态城核心区开发深入推进,在采煤沉降区上建成了拥有两倍于杭州西湖水面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正在成为唐山科学发展的新名片,成为唐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凤凰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香格里拉大酒店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空港城军民两用机场航站区主体工程完工,即将试飞通航。57公里环城水系基本形成闭环系统。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全市拆违拆迁520万平方米;震后危旧平房改造新开工安臵住房251万平方米,累计达到57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9个;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工51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打通了光明路、大理路等13条断头路,完成了机场连接线、唐丰路入市通道的建设和景观改造。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绿化攻坚行动,完成造林绿化9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2.25个百分点。县城扩容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了全市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县城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每个县城都建设了一条示范街、一条样板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县城的品位实现跨越性提升。预计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3%。一座工业城市正朝着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四,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粮食直补、大型农机具购臵以及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贴资金7亿多元,相当于全市每户农民受益700元。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20个,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1417公里,2000个村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成立市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构建了覆盖县、乡、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管理网络,新增流转面积29.7万亩;制定实施了《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的若干政策(试行)》,设立市、县两级农民进城受理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农民进城落户、就业。科学发展示范村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以推行“六个一”模式为重点,加快农居建设改造,其中新民居建设开工175个村,累计完工面积645.7万平方米;旧民居改造开工200个村。新建文明生态村449个,累计达到3934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6%。
第五,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投资60亿元集中为群众办了20件实事。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67.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开工(筹集)30.6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6.1%;进一步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城乡低保标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8个县(市)区;“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全面展开,为91.3万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91万人制定了健康计划,为92.4万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式素质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组建了唐山演艺集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不断深化,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在国家测评中进入地级市前十名。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以“六个融合”为载体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矛盾综合调控机制基本形成,大量信访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国庆和首届曹妃甸论坛安保做到了万无一失。安全生产工作使出党政“一岗双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开展模拟培训等七个“杀手锏”,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第六,倾力举办首届曹妃甸论坛,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实现新提升。首届曹妃甸论坛正式参会代表超过1000人,有7位国际政要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广,在我市涉外活动历史上是空前的。通过论坛的举办,凝聚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决心,提高了唐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现了唐山人民开放创新、勇于超越的时代风采,成为唐山全面走向世界、跻身国际舞台的新起点。还成功举办了央企走进曹妃甸、百名侨领走进曹妃甸、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第十二届陶博会、第二届曹妃甸临港产业国际峰会等一系列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坚持以日韩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开放,中日唐山(曹妃甸)低碳工业园等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通过一系列措施,唐山开放度、知名度、美誉度有了新提升。
第七,突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常态化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扩大。通过开展“回头看”、完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在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路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科学发展新业绩。各级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网上审批、并联审批、超时默许、项目代办制全面推行,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领导干部公开个人电子信箱、公开承诺重点工作和到基层蹲点调研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一线工作法普遍施行,“白加黑、五加
二、重点项目建设三班倒”的工作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唐山效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的城市品牌。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落实了“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工作机制。“1+2”人才组合模式深入推行,已覆盖378个村。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三日一网”制度有效实施,党员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狠抓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常委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委常委会一班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秉承为民、务实、清廉,认真履行促一方发展、富一放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职责,带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常委会自身建设四项规定,制定并落实改进作风九项措施,常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形成了团结和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将市委2009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2009年以来,常委会共研究干部14批次,总计393人次,其中提拔正县级干部33人,副县级干部82人,平职交流101人,免职74人;企业干部调整21人。牢牢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牢固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重用那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不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选拔干部注重科学发展的实绩,不仅看发展速度,更看发展质量、看民生改善情况;注重在一线选拔干部,探索实施集督导、调研、考评于一体的基层考评新模式,67名在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注重群众公认,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群众不拥护的不予提拔。深化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着眼于拓宽选人视野、增强民主的科学性、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探索实行“五差额”干部选任机制,制定实施了《关于实行差额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对16个县级职位采取“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的方式进行选拔。修改完善了《关于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投票表决的实施方案》,先后无记名票决干部10批次,提拔和重用干部160名。健全干部竞岗轮岗机制,推行机关内部和跨部门、跨区域交流轮岗,在市、县、乡三级机关竞争上岗、交流轮岗3871人,占全市科级以下公务员总数的15.7%,有力整合了干部资源,激发了干部活力。我市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得到了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上,我市介绍了“五差额”选拔干部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遵循考核工作实绩、衡量发展成果、引领发展方向、助推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修订完善了《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强化分类考核,实行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考评与平时考评相结合、组织考评与民意调查和社会评估相结合,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了考评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严肃性。同时,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相关部门领导班子已调整配备到位,“三定”工作有序展开。
同志们,2009年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拼搏奋进的结果,是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不断积累、不断跨越的结果。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三年,是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多的三年,全市上下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
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干部群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不搞科学发展同样是死路一条;单纯依赖资源可能获得一时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近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又为我们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我们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科学发展上先行一步,赢得了主动权,付出了比较少的成本。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家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实现绿色增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发展共识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思想观念的变化,科学发展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市上下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科学发展景象。
发展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绿色增长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新上的项目几乎都是循环经济的项目,开发100个新产品的任务已经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县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提前完成;七大产业链经济已具雏形,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呈现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企业内部循环、区域产业配套循环和社会大系统循环三个层面的循环体系加速形成。
城市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一座北方水城、一座滨海新城跃然而出。“双核两带”城市空间布局的确立,“四城一河”城市框架的展开,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的落成,使唐山由传统重工业城市向宜居生态城市加快转变,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我们的共同追求和新唐山的形象。
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打破,城乡一体化、等值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三年来累计有36万农民进入城镇落户,城乡购买力差距正在逐年缩小。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传统生活方式,享受到了和城里人相当的生活。
领导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更加注重思想引领,以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行动,着力激发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即法,以科学规划来规范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去年又以一流的标准,完成了县区规划调整,制定了若干个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单体项目的规划;更加注重典型模式引领,60个成熟的科学发展模式已在面上推广,得到各个方面的好评,取得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引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变成管长远、管全局、管根本的政策和制度,建立了七项长效机制来引领和促进科学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发生显著变化。老百姓收入更高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来分别增加了5677元和2265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高居全省首位。群众的住房更舒适了,部分住在危旧平房区的群众迁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社会保障水平更高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民医保”、公办普通高中免费教育。空气质量更好了,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9天,比2006年增加了28天。
回顾三年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历程,我们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和长期坚持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这是一条最根本的经验。我们正是靠着科学发展观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统一了思想,转变了发展观念,凝聚了共识和力量。二是始终坚持快发展、大发展、跨越发展。我们绝没有因为要提高发展质量、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而放慢发展速度,而是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抢抓机遇,对标赶超,以大项目、大产业、大调整、大开放推动大发展,促进大跨越。三是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也绝没有因为要保速度、保增长而偏离可持续发展,即使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也没有放慢科学发展的步伐,始终把保增长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子孙后代着想,为唐山长远发展着力,下大力抓了一批强根基、增后劲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增长。四是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始终考虑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有利的就抓紧做,不利的坚决不做。实施了一批又一批民生工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始终坚持把开放创新作为新唐山建设的根本动力。把唐山的发展放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全国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全力推进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探索、敢于超越,不断打开新局面、开辟新境界。六是始终坚持把增强各级干部科学发展能力作为基础工程来抓。牢牢抓住干部队伍这个关键,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领、制度上激励、实践中锻炼,选派干部到国外培训、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使他们更加胜任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历史重任,成为新唐山建设的骨干和中坚。七是始终坚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委和各级地方党委都十分重视改进领导方式,把好方向、出好思路、抓好大事、用好干部,有效实施在各个领域的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凝聚、激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发展活力,以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保证和形成了同心同德、共图大业的生动局面。
收获伴随着艰辛,成功凝结着智慧。三年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以及市内外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唐山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市委常委会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解放思想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比较大;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一些老大难问题和一些后进面,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投资者和老百姓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有发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在随后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张云川书记、陈全国代省长明确提出,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对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对总体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切实保持清醒头脑,把中央和省的要求与唐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形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努力把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第一,既要看到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的趋势日渐明朗,又要看到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目前,全球金融体系流动性基本恢复,大宗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止跌反弹,主要经济体投资和消费有所好转,全球经济出现小幅增长的趋势基本确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将由去年下降1.1%转为增长3.1%。但也要看到,在这种恢复增长的过程中还潜伏着许多问题。一是国际金融体系尚未从根本上得到创新,体制根源尚未消除,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二是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有毒”资产没有得到很好消化,尤其是信用卡危机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清理,还潜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迪拜危机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三是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第二,既要看到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又要看到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在中央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强力刺激下,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认同。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内需不足仍然是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关键动力,还缺乏产业、教育、医疗、保险等综合体系的支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受到限制;住房需求、汽车需求和家电需求去年已经得到了一次集中释放,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将有所减弱。同时,外需严重收缩的局面仍将持续,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依然严峻。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显。
第三,既要看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又要看到相关政策已经有所微调,并且把握宏观政策的难度在加大。中央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投资方面,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在信贷方面,加强对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的控制,全年信贷增量可能控制在7.5万亿左右,比上年减少2.2万亿。同时,大规模的财政投资是特殊情况下的应对之策,不可能长期实施,给我们争取投资这块蛋糕带来很大压力。
第四,既要看到当前我国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又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我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不仅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而且积蓄了发展后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但在现阶段,我们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相叠加的特殊压力。一是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强劲、发展空间巨大,但也持续加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承载的压力;二是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尽快改变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倒逼压力;三是正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破解“三农”难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压力;四是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特殊阶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利益诉求相互碰撞,面临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艰巨任务。
第五,既要看到唐山进入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又要看到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周边地区竞相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近年来,我们狠抓资源型城市转型,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强烈共识,凝聚了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打造了科学发展的广阔平台。尤其是通过招商引资,唐山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唐山已步入发力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但同时,周边地区的竞相发展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迅猛,势不可挡,如果不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唐山就会错失良机。
总的看,2010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有利条件,抓住难得机遇,发挥综合优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研究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2010年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把握“创新与项目建设年”这一工作主题,推动发展观念、发展速度、发展方式“三个跨越”,实施科教立市、生态立市、港口立市、制度立市“四项战略”,做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大支柱”,打好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产业聚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结构优化升级、县域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改善民生“六项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把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上述目标,是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把握市情市力的基础上,衔接“十一五”规划目标和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科学测算提出的,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加压奋进,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三、深化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在三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对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重点,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把握。把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向深入,就是要在做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大支柱”上下苦功夫,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必须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增长的发展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大力实施“三百计划”和“对标行动”,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形成有唐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格局。着眼于以优势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三年攻坚,形成有唐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加快形成两个“三足鼎立”的产业布局。构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产业“三足鼎立”的传统产业发展格局和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三足鼎立”的新兴产业格局,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进一步强化临港产业的龙头地位。以加快产业集聚为核心,掀起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新高潮。不仅要把“四点一带”区域的临港产业做大做强,而且要把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逐步摆到沿海,推进曹妃甸县(市)区临港工业园区建设,让每一个县(市)区的发展都与沿海地区密切相关,加速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培育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提速县域经济发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做强县域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和曹妃甸临港工业园区。实行国民待遇,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既抓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抓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机制灵活、专业化分工明确、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加速形成链状经济。
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眼于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以钢铁、装备制造、化工产业为重点,在全市各行业、企业开展与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对标行动”,在企业技术装备、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名职工、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艺,推动行业、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钢铁业要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的思路,引导企业向南部沿海、北部资源聚集区有序转移,向重点园区集聚发展,构建产业集群化、装备现代化、产品精品化、资源利用深度化的精品钢铁生产基地,打造钢铁强市。装备制造业要突出抓好企业和技术整合、设备数字化和产业产品成龙配套,以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现代制造业配套基地为目标,培育发展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打造交通运输设备、重大成套设备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尽快形成技术自主化、设备成套化、制造集约化、服务网络化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化工业要通过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形成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三化合一”发展模式,打造环渤海湾重要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也要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着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着眼于构筑唐山未来发展新的战略支撑,以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增长、低碳经济的新板块。新能源产业要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高效低成本光伏并网发电、薄膜光伏电池等产业,构筑国内一流新能源产业集群。环保产业要引进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重点开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臵、环境监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与工艺设备等,满足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建设、曹妃甸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同时服务环渤海和全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要重点开发现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制备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尽快形成以生物制剂、化学原料药深加工、现代中药、生物制造和生物能源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开放式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打造科技创新研发、服务、合作平台,实施高速动车组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在“三个融合”上下功夫:推动三次产业融合,特别是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培育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使其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我市列入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IT产业,推进曹妃甸电子工业园区建设,以钢铁、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信息化改造为重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科技、文化与工业融合,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文化内涵。(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要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城市建设改造为抓手,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落实指标体系。着眼于改变以资源、能源消耗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通过制度规范、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将141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整合利用生态技术,加快城市“四大功能区”等新城建设,着力打造绿色新城区。广泛利用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推进市、县旧城区生态化改造。以南湖生态城建设为模板,加强对采煤沉降区、工业废弃地的修复和治理,打造生态城市的新板块。
完善城镇布局。着眼于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主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多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落实“双核两带”空间布局和总体思路,同步推进“大城市”、“大县城”、“大集镇”建设。加快主城区扩张发展,把唐山主城区建成300万人口的大城市,使之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支点。加快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建设,努力建成一座百万人口的国际示范城市。加速县城扩容升级,加快扩张人口规模,努力朝着中等城市目标迈进。加快大集镇发展,各县(市)区都要加紧培育1至2个5-10万人口的大集镇。
提升城市功能。着眼于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科学配臵城市要素,加强城市功能区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功能、服务功能、人居功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进城农民素质,带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城市发展量和质的同步提升;全面提速“四城一河”开发建设,推进大城山区域开发,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以新火车站、万达广场、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为支撑,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加强路网、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管理。着眼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以权力下放、责任到人、监督到位和采用现代化手段为重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简政放权,将管理重心下放到区和街道办事处,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完善市、区、街、居四级一体化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推进精细化、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持续开展“绿、美、亮、净”综合整治,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搞好城市经营。着眼于推进城市资源资本化、资源配臵市场化,树立科学经营城市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各种投融资平台作用,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采取BOT、BT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镇建设,加快建立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健全政府一级开发土地体制,完善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市场收储经营办法,依法依规管好、集约节约用好土地资源。
(三)大力推进城乡等值化。城乡等值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路径,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生活便利程度、综合素质大体相等。
以工业化带动城乡等值。着眼于以工促农,大力推进城市工业下乡,加强城乡产业关联,着力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以城区退二进三和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以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城市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以落实和强化“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为动力,加快推进城市工业资本向农村投入,增强农业产业实力;以工业化理念为引领,推行农业企业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积极发展与城市现代工业相配套的生产加工业和服务业,促进城乡三次产业有机融合。
以城镇化拉动城乡等值。着眼于以城带乡,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开展农民意愿普查,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制定《唐山市近郊区城市化发展规划》,推动近郊区率先实现城市化。加强政策扶持,推进中心镇建设,将其建成小区域特色经济中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城乡管理体制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广滦县中赵庄村、迁安市马兰新村等建设经验,通过集中联建、就地改建、易地新建等形式,建设一批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各类要素相对集合的中心村。结合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广泛开展新民居建设和旧民居改造,不断改善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以众多的农村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等值。着眼于把农村小生产纳入社会化大市场体系,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全面推行零成本注册,支持农民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多种经营,培育乡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强农村市场的主力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型经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制经营模式,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土地等要素入股,进行合作经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新型组织。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鼓励村集体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积累。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等值。着眼于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上水平。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公用设施“无缝对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推动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接轨。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以城乡良性互动机制保障城乡等值。着眼于为城乡等值提供支撑和保障,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支农投入力度,努力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投入引到农村。健全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网点和机构,强化金融对农村发展的服务作用。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使用办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农民进城落户政策,完善在城镇落户的农民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信息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城乡之间项目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市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
(四)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要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支点,以改善民生为主题,以维护稳定为保障,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在推动和谐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巩固社会治理和谐化的思想基础。着眼于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打造城市之魂,继承和发扬唐山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使之成为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重大作用。坚持文明城、卫生城、健康城“三城联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倡导“生命至尊、公平至上、诚信至要”的价值理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打牢社会治理和谐化的根基。着眼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继续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20件实事,确保件件按期完成,件件办到群众的心坎儿上。全力抓好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与增加就业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各种就业促进活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全力抓好安居工程。震后危旧平房改造中心区今年要全部完成,各县(市)区今年基本扫尾,古冶区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改造任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廉租房11万平方米。实施旧小区改善工程,改善旧住宅小区1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今年完成100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抓好社会保障。推进社保扩面,到年底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全覆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从今年开始,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300元提高到1540元,城镇低保标准由每月285元提高到310元。构建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工作机制,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福利慈善事业。全力抓好公共事业发展。推动开放式素质教育试点扩面,均衡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规模倍增。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向纵深拓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不断推出精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实施社会矛盾综合调控,强化社会治理和谐化的保障。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运用综合调控的办法,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综合预防,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注重宣传教育,着力改善民生,科学出台政策,实行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要项目审批、重大举措实施等,事前都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能诱发不稳定因素的,化解排除前不予实施,尽力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推进综合评估,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每个月进行一次稳定形势综合分析。在排查的基础上,主动作为、积极维稳,把问题都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推进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城市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发展、规范各种社会组织,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推进综合化解,统筹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普遍采用调解、协商、疏导等办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减少对簿公堂,减少社会对立面。推进综合改革,推行信访稳定工作新机制,深化体制、流程、方法、管理、问责“五个创新”;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对法院、公安部门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创新法院执行体制,建立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跨县区设立执行机构,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推进综合考核,把社会矛盾化解的绩效,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社会治理“一岗双责”制度和社会矛盾综合调控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力、发生严重问题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系统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着眼于把握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研究和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度转化。特别是把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切实把实践中形成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好办法制度化,形成支撑科学发展的政策、体制和规范,努力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价值观,使科学发展成为实践标准和价值尺度,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科学的理念谋划党的建设。着眼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建工作各个方面,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坚持统筹的理念。克服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协调推进、同步落实,努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坚持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党员、干部、人才服务体系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更加注重维护他们的利益,切实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开放的理念。实行开门搞党建,一方面学习借鉴国外政党建设先进经验,一方面推动党建工作面向群众公开,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赢得更加广泛的关心和支持。
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着眼于创造性地研究解决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善于运用信息化的方法抓党建。建立全市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扩大“手机党校”、“网上党校”覆盖面,着力构建现代化网络党建阵地。善于运用创新载体的方法抓党建。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组织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特别是围绕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全面推行“三日一网”制度,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活动日、党代表工作日、党员志愿服务日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当先锋、做模范。善于运用模式引领的方法抓党建。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模式,深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加大在产业链、产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项目党支部、主题党支部等新的党组织设臵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模式,继续推行农村“1+2”人才组合,尽快实现老区村和落后村全覆盖。创新城乡党建一体化模式,积极开展“百名专家驻乡镇、千名干部进农村、万名党员联农户”活动,构建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以科学的标准考核党的建设。着眼于党建任务和责任的刚性落实,将绩效考核引入党建工作,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科学设臵考评指标和标准。把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业绩考核体系,层层制定各级党组织的量化考核指标,明确每个党员的岗位职责目标,实现党建目标责任全覆盖。采用科学考评方式。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民主测评、抽样考核、民意调查等途径,对各级党组织履行党建责任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保证考核的公正性。科学运用考评结果。把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和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抓党建工作履职不力者进行严格问责,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
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加紧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由一系列相关具体制度组成的党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包括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和完善以“五差额”为主的多种形式干部差额选任方式,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领导来自基层、干部出于一线的观念,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进一步完善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效率年”、“干部作风建设年”成效,将领导干部到基层蹲点调研、一线工作法、全市性工作会议合并召开、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公开向社会述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公开接受民主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项目代办和并联审批、超时默许、零成本注册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和为民办实事制度,抓好领导干部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加大查处力度,实施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廉情预警机制,完善推广一批权力运行监控模式,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力度,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的“五大支柱”,相互支撑、相互影响、不可或缺。形象地讲,就像一辆汽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前面的“两个驱动”,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是后面的“两个驱动”,党的建设是“发动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五化”共同支撑起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大厦,我们必须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效。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按照这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思路,把今年的工作谋划好,把未来的工作规划好。
按照做强“五大支柱”的要求,今年我们要继续采取集中力量攻坚的办法,全力打好六项攻坚战。一是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产业聚集攻坚战。按照“大视野谋划、大区域规划、大集团发展、大项目支撑、大范围协同”的思路,着眼于发挥好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产业聚集的龙头作用、对外开放的先导作用、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作用,通过打好石油炼化项目、首钢京唐钢铁二期工程、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等九大战役,在沿海地区产业聚集上实现突破,曹妃甸新区力争完成投资1500亿元,增长50%以上。二是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攻坚战。抓好南湖生态城开发建设、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开发建设、唐河青龙河开发治理、唐山湾三岛开发建设、凤凰新城开发建设、大城山周边区域开发、空港城开发建设、人居条件持续改善、中心区旧城改造、县城扩容升级等十大工程,建设文化广场、市民中心、曹妃甸论坛永久会址、奥体中心、南湖老唐山风情小镇、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新火车站、曹妃甸可持续发展展示中心、大型城市主题雕塑、南湖之门等十大标志性建筑,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城市容貌、城市经营、城市管理水平大提升。三是结构优化升级攻坚战。通过强力实施“三百计划”,全面开展“对标行动”,确保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四是县域经济发展攻坚战。突出抓好各县(市)区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和曹妃甸县(市)区临港工业园区建设,每个园区至少有2-3个新产业项目入园。五是城乡统筹发展攻坚战。扎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抓一批城郊城镇化发展示范点、一批土地经营权流转示范点、一批“大村庄”建设示范点、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一批新民居建设,加速城乡等值化发展进程。六是改善民生攻坚战。为群众办好20件实事,重点解决好就业、安居、社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尤其是把乡村垃圾清运处理作为建设生态城市、开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广户收、村集、乡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努力为农村群众创造清洁、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对这六项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协调调度,强化督促检查,加大问责力度。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着力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务求取得全胜。
同志们,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埋头实干,为把唐山早日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中共侯马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共侯马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共侯马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在市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上
马 彪
各位委员、候补委员、同志们:
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9年的工作
2009年以来,在省委、临汾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全体委员,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工作大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一)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
围绕着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查找出来的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措施,加以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把努力消除金融危机影响、全力抓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时组织各参学单位进行了全面的“回头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把握关键环节、注重“难点村”的整顿、注重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提高、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收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成效。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具体做法,得到了省委、临汾市委的充分肯定,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简报予以宣传推广。
(二)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统全局、解难题、抓大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应对危机、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加快经济复苏,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9.51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95亿元,同比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1亿元,同比增长50%,财政总收入完成6.28亿元,完成了临汾市下达的调整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02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6820元,同比增长5.7%。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完善提高“村村通”惠农工程为重点,继续实施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全覆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了村村通标准化生产资料便民店、标准化卫生室、人畜安全饮水、标准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等,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个全覆盖和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面复苏。全面加强市领导包联企业、包联项目责任制,帮助企业和项目单位解决生产、资金、环境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千方百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全市34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确定的2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注重发挥我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商贸市场转型升级,整合商贸市场资源,优化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商贸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大吞吐的格局更加完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比重达到4.7:45.28:50.02,第三产业优势愈加明显。
城市宜居特色进一步彰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进行了道路整修和供水、污水、天然气管网改造,实现了城市污水排放全部达标处理,园林绿化成效显著,绿化造林工作成为全省林业现场会一个主要参观点,环境质量在全省城市定量考核中继续名列第一,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三)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广大群众更多分享到发展成果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用于保障“三农”、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为群众承诺办好的“十六件实事”全部兑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牢固树立“速度服从质量,质量服从安全和把隐患当事故处理”的安全发展理念,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侯马”创建工作,开展“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各种刑事犯罪行为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紧围绕“事要解决,案结事了”这一主题,认真对待群众来访,坚持不懈地执行党政主要领导每周接访日制度,市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749批次,95%的信访事项得到了有效处理,信访总量、集体访量、越级访量、非正常访量明显下降。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务实、服务奉献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年来,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市委常委会一班人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一是规范中心组学习。制定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市委中心组和二级中心组学习的意见,坚持每月集体学习,使各级中心组学习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二是狠抓干部队伍学习。组织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过专题讲座、党校培训等方式,使广大干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方面,认真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一系列干部工作法规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形成了“注重民意、注重实绩、注重结构,坚持程序、坚持公开、坚持民主”的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具有侯马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匡正了用人导向。去年,我们共调整科级干部53人,基本达到了组织满意、个人满意、群众满意的“三满意”效果。
加强作风建设。广泛开展了以“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抓队伍建设,促素质提高;抓廉政建设,促风清气正”为主题的纪律作风整顿,深入推进了以基层站所和窗口科室为主要对象、以“有令不行、欺上瞒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为评议重点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廉洁为民良好形象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形成了大宣传、大教育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起全社会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健全完善了责任制报告、责任追究、禁酒等党内监督制度,健全完善了大额资金使用、干部任免、重大事项决策等民主议事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职权的监督制约,规范了干部的从政行为。对重点项目特别是中央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项效能监察,中央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资金运行安全。进一步强化监督监察,开展农村、教育、建设工程招投标、煤焦领域、公路“三乱”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全年共立案查处76件,给予76人党政纪处分,其中,12人被给予撤职以上重处分,6人被给予党政纪双重处分。
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临汾市委的工作部署,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特别是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市委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临汾市委的决策部署,工作中注意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坚持团结依靠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迎难而上,形成合力,凝聚人心,化危为机;坚持统筹兼顾,在突出重点工作的同时,确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在为民、务实、清廉上为全市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市委全委会和各位委员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对市委常委会给予了真诚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候补委员以及全市广大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局面仍没有彻底改变;农业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农民创业渠道不多,增收难度加大;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服务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还不平衡,民生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强,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的重点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关键的一年,更是我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全面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今年全市中心工作,已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和党建工作会议上做了全面安排,本次会议审议的市委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对市委工作也提出了全面部署。下面,针对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说明。
(一)要在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去年,我市已被省政府批准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年初,省政府以及省发改委要求我市加快推进此项工作,为全省的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先试,提供经验。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市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尽快启动,实质性推进。
1、充分认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拥有“先试先行权”,可以从制约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和体制、机制、产业等多个层次全方位进行改革创新,可以推动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使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益实现最大化,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勿庸置疑,试验区的批复,必将会对我市的长远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促进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借助这一更加有利的发展平台,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么紧迫地推进此项工作,就是因为它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市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市早日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迫切需要,是侯马率先发展、绿色崛起、提升内涵、拓展空间的迫切需求,更是侯马改革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几代人梦想的迫切需求,最主要的是侯马行政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社会品位的殷切期盼。全市上下都要充分认识推进试验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推进试验区工作的主动性和坚定性。这次全会即将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决定》。决定一出,全市上下就要坚决执行。前进道路上不管有多少挑战、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要抛弃局部利益,从侯马长远发展着想,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主动地支持参与这一重大改革,为侯马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切不可干扰阻碍这项重大改革,背负千古骂名,成为历史的罪人。
2、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是顺利推进试验区工作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先决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区域的地位。提升经济综合实力要靠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前进道路上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过程。试验区工作要顺利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要早日实现,关键是要提升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广东东莞地处广州和深圳的结合部,原本是广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正是由于东莞注重不断积累经济综合实力,它的地位才与日俱增,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带头羊。我市与东莞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上有极为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为试验区工作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要树立更加牢固的发展意识,要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虽然我们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而言,就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今年,市发改局、招商办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各部、委、局、办和各乡办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大事来抓,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年内至少要引进一个项目,努力在全市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全力促进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年底,考核办要把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3、改革创新是推进试验区工作、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唯一出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改革创新,就不会有快发展、大发展。邓小平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试验区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鉴,我们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如果没有先例的不敢干,本本上没有的不敢干,上级未首肯的不敢干,缺乏现成经验的不敢干,那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一事无成。今年,我们要在全面推进试验区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要在一些敏感领域、矛盾突出的部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寻求突破。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科学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分解任务。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要按照省政府的《批复》,在行政管理体制、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省直管财政体制、分税制度、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是社会发展的定位、目标、政策和路径,具有法定效力。一个好的规划,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龙头引领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超前谋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才能因地制宜,有效整合资源、产业、环境等要素,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利用政策,形成推动发展的新动力,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一轮规划对一个地方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如果规划编制得不科学,或者规划不到位,就难以保证我们的发展沿着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行,其影响是根本性的、是无法弥补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做好规划工作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做好规划工作是对领导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不懂规划的干部是不能胜任领导工作的,是不合格的干部。然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充分认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不清楚规划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去制定规划,更谈不上自觉去执行规划了。这些对规划工作的种种错误认识、片面认识必须彻底改变。这次全会也要审议通过《侯马科学发展纲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的实施意见》。今年,我们在确保“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的同时,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把“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研究好、编制好。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按照省政府批复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要求和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对我市的定位,认真全面地研究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从而形成科学的、有机合一的、全面进步的社会体系。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原则是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专家指导、群众参与、注重实践、便于操作。综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资源环境、改革开放,区域发展等七大类22个专项规划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总体规划草案要在10月底前完成。
(三)抓基层、打基础,以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基层党组织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是党执政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这实际上已经给我们明确了今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我们要把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要根据新情况、新挑战,加强对基层党建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全方位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积极拓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研究探索机关与农村、社区与农村、企业与农村互联互建、城乡共建的有效形式和方法,以城带乡、以城促乡,构建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相互支持、密切协作。二是积极引导党政机关、城市社区、企业单位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队共建,对口帮扶,继续落实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农村、一个社区、一个机关和一个非公企业,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三是加强农村两委主干队伍建设,强化对农村两委主干的学习培训,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他们凝聚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先进、红旗、功勋”书记、主任评选活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四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两定一查三评”活动与“四议两公开”制度结合起来,以此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社区党组织要以“三有一化”为重点,继续开展“一区八组”活动,充分发挥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非公企业党组织要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机关党组织要继续引深“党员岗位承诺”评议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在争先创优方面,要根据临汾市委的要求,大力开展“争两先创五好”活动。“争两先创五好”就是县(市、区)委争创基层党建先进县(市、区)、基层党委争创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基层党支部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制度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这是今年我市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组织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我市的活动实施方案及评比验收办法,切实把这一活动开展起来,抓出成效。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根本要求。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前我市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发展问题还是环境问题,无论是民生问题还是社会稳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作风如何,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因此,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强大合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应该说,通过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但客观地讲,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格按照职数、编制,及时调整配齐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二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既尊重民主测评推荐结果,又不简单以票取人,既看学历文凭,又不唯学历文凭,重在看实绩才能,真正把那些品行端正、情操高尚、才学优秀、业绩突出的同志放到重要岗位上去,以此来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杜绝拉关系、打招呼、递条子、走后门、跑官要官等风气。四是要严格选人用人程序,实行“一推两考”或“两推两考”,严把民主讨论关、公示关、任前谈话关,进一步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严肃性、透明度。五是要把好选人用人入口关,严禁带病提拔,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六是要畅通干部使用出口,消除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弊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长效机制。对于考核排名靠后的要诫免谈话,连续两年考核排名靠后的要严格实行末尾淘汰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单位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与综合评价考核相结合,注重发挥考核在干部管理中的导向作用。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模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继续引深以“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抓队伍建设、促素质提高;抓廉政建设、促风清气正”为主题的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继续引深以有令不行、欺上瞒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为评议重点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治理铺张浪费、公款吃喝;作风漂浮、得过且过;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有令不行、严重违反工作纪律制度和规定等专项活动,在全市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作风,脚踏实地,务实干事的作风,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作风,心系群众、为民办事的作风,积极营造勤政务实、锐意进取、清正廉洁的崭新气象。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杜绝心浮气躁和趋利媚俗等恶劣作风,满腔热情干事,一门心思务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主动发挥作用,不搞华而不实的数字游戏,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总之,要通过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不断增强我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
加强党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大在产业链和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的力度,扩大基层党组织在新领域的履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要加大农村纳新党员的比例,加强对流动党员和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党的基层组织增添新的活力。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队伍规范化建设,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依法执纪、依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秉公执法,严格纪律,永远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决清除政法队伍中的渣滓和毒瘤,保持队伍的纯洁,进一步加大政法干部队伍整顿力度,消除特权思想,树立秉公办案、文明执法的良好作风,教育广大干警自尊自爱,执法为民,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真正做到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一方面,全力支持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正确把握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能力,和衷共济,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振奋精神、艰苦创业、负重崛起,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和本届市委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本届市委各项工作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振奋精神、艰苦创业。然而当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和影响发展的陋习,如:一些干部好人思想严重,工作中遇到问题,得过且过,不言不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些干部精神低靡,心劲不足,私心大,工作畏手畏脚,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甚至只做和尚不敲钟;一些干部不是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干好工作,而是热衷于伸手要条件、要待遇,考虑个人利益多于组织利益,造成工作徘徊不前,更有甚者,还要阻碍工作开展;一些干部热衷于跑官要官,对岗位挑肥捡瘦,要么托关系、打招呼,给市委施加压力,要么官瘾十足,名曰汇报工作,实则伸手要官;一些干部害怕吃苦,贪图享受,喜欢当太平官,不负责、不表态、不作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等。这些问题和陋习,与全市上下求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格格不入的,要坚决纠正。
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市加快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我们务必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负重崛起,决不能因困难的存在而无所适从,决不能因压力的加大而无所作为。要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全体委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上来,统一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上来;要把行动落实到工作中。把工作热情同科学态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形势,把握机遇,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在攻坚克难、解决矛盾的实际工作中体现新作风、展示新形象;要把精力调整到任务上。抛弃杂念,一门心思,把全部精力放在推动发展、狠抓落实、创造业绩上;要把身心活动到基层中。管住嘴、迈开腿、勤思考,用健康的理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要把心思用到民生改善上。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民解难事、办实事,树立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无论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有多大,都要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厉行节约,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们已经创造了经济发展的辉煌业绩,我们即将谱写更加灿烂的光辉篇章。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临汾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更加团结奋进,更加求真务实,更加扎实工作,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建设绿色、人文、和谐、富裕、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中共祁县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共祁县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文章类型:领导讲话 文章加入时间:2012年2月23日9:
42------------------
——在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
(2012年1月16日)
段 燕 翔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县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并提出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以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依靠全委会全体成员,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县转型跨越思路更加清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生事业协调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六件大事:
一是胜利召开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十二五”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常委会认为,今后五年,是祁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对“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祁县转型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和市委、市政府“建设‘四化’率先发展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们提出了建设“三区一基地”,“着力富民强县、重振祁县雄风”的发展思路。核心指标,是到“十二五”末实现“两个翻番”。一是GDP突破100亿元,经济总量实现翻番。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力争达到15000元。主要任务,是办好“项目建设、改善民生”两件大事。这一思路,在县十三次党代会、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上得到代表们的高度认可和一致通过,上升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变为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行动。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目标和工作任务,符合省、市党代会精神和祁县实际,顺应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与时俱进、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极大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二是坚持不懈推进思想解放,影响和制约祁县发展的瓶颈逐步得到解决。注重走出去开阔视野。先后组织四大班子、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企业家代表,到清除、太谷、平遥、介休、太原、孝义等地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考察参观和学习取经,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注重请进来传经送宝。先后邀请10余位省委党校教授,对全县500余名干部开展了“素质提升”集中培训活动;邀请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对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了“转型发展与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培训;开通了“山西干部在线学院”,对全县944名机关干部进行网上在线教育,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注重大讨论相互启迪。围绕“‘四化’率先发展,我们率先什么”这一主题,在全县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调研和广泛讨论,全县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为我们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
三是圆满完成县乡两级集中换届,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们把集中换届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祁县转型跨越发展组织保证的极好机会,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相关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完成了县乡换届,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换届中,我们坚持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认,注重面向基层。完善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严格遵循《干部任用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抓住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四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严肃纪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对照“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用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通过换届,换出了领导班子的奋发有为,换出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换出了人心思进、激情干事的良好局面。
四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常委会认为,要实现祁县的跨越发展,最现实、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打开县门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
展。因此,我们把“大招商、大引资”作为祁县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唯一出路和重要抓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召开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暨招商引资再动员大会,编印了祁县招商引资项目手册,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动出击,洽谈引进重大项目。各职能部门主动上手,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程代理制,提供“保姆式”服务。以分解细化任务、观摩评比、召开招商引资汇报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年共签约项目19项,总投资额134.95亿元。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34项,其中:新建项目20个,续建项目14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18.8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03%,投资完成率较201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前列。
五是积极运作铺开八大民生重点工程,城市框架基本拉开。投资近10亿元开工兴建了东风路、湿地公园、三支退改造等八大民生工程。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我们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成立了由县四套班子成员牵头的八个工程指挥部,钱、职、权、责一步到位。同时,每个工程指挥部派驻一名纪检监察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极大地调动起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到目前为止,除集中供热因平遥电厂热源问题有所拖延,其余工程全部达到序时进度。
六是依托优势打造精品、找准特色塑造亮点,品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称号。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昌源河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宏艺”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晋商老街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艺术玻璃产品质检中心即将获批,这是全国唯一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级检测中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话语权。张璞书记在市委三届二次全会上对我县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县委常委会一年来还重点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祁县问题的关键,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于我县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的实际,常委会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祁县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致力于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全县经济呈现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好中加快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4.3亿元,增长19.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8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增长21%。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加快。玻璃器皿产业,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签订了玻璃器皿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上海大学达成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协议。碳素产业,丹源碳素公司新型石墨化阴极生产线投产达效,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红星白酒、燕京啤酒、恒兴果汁、今麦郎饮品为龙头的酒类饮品业和以明昇无缝钢管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平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重点在擦亮祁县经济开发区这一金字招牌上下功夫。调整编制开发区规划,规划总面积达到15.32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开发区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6平方公里内的“七通一平”基本完成;铺开土地收储工作,收储土地1000亩,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预留了足够空间;制定了项目进园区优惠政策,目前,开发区新进项目8个,总投资19.1亿元。其中,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加大农业引导扶持力度,农业农村工作再创佳绩。“四个十”工程扎实推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典型走”的发展思路,部署开展了“四个十”工程。即,建设十个标准化果园、十个林下经济示范点、十个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很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果、菜、牛三大产业持续壮大,农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新发展酥梨8000亩,苹果3000亩,建设标准化果园8000亩。投资5439万元,流转土地5500亩,新发展设施蔬菜2880亩。牛饲养量达到14.57万头,各类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20个。总投资6784万元的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有4个完工,完成投资6200余万元。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年共投入农业资金3.21亿元,实施重点项目36项,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粮食高产创建、丰产方项目顺利完成,全县粮食收获面积44.5万亩,总产突破23万吨。“一村一品”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县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村、带动村达到39
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48个,覆盖全县160个行政村,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三)舞起乔家大院旅游龙头,旅游产业竞争软实力全面提升。加大乔家大院综合改造力度。启动了乔家堡整村搬迁工程,规划建设了旅游贵宾通道,对商业街区和中堂甬道进行了整修,统一修建了固定摊位,规范了市场秩序。积极开展5A级景区申报工作,今年有望获批。积极开发工业特色游。总投资4.2亿元的红海玻璃文化产业园全面启动,一期工程于去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开园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月均接待国内外游客2万人次,成为“山西省工业旅游示范点”。2011年,全县各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21.56万元。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展现新的面貌
常委会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感情惠民生,充满真情解民忧,高度负责保民安,全县社会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祁县百姓乐享平安和谐。
(一)以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为载体,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累计完成农村街巷硬化1044.23公里,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任务数位列全市第二,提前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所79个,建成体育活动场所19个;便民连锁店全覆盖工程。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全县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基本实现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职业中学1336名新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城乡所有60岁以上老人全部享受养老保险,全县养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二)以完善社会保障为支撑,百姓后顾之忧逐步得到解除。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投资3.1亿元开工建设了紫金花园、紫东花园、昌北经济适用住房小区三个建设项目,共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163套,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高考录取增长率连续四年名列全市前茅。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全县参合农民数量达193388人,参合率上升到97.40%;各乡镇、村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49691人次数、1213.3万元,农村低保57802人次数、700万元,按时足额发放各项抚恤补助款420.4万。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创业培训300人、新增就业4549人,全县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行列。体育、科技、统计、气象等其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突破,百姓乐享平安和谐。我们把网格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主抓手,加大了工作力度。采用“一格三员一支部”的模式,构筑起了具有祁县特色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县共划分254个基础网格,通过“格”的划分、“网”的连接,使管理提速、服务提效。通过网格化,实现政府社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公共服务“无缝隙、无盲点”。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信访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政法系统“一委五长”接待制度、领导下访制度、信访工作例会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突出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对初信初访及时解决、突出问题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情、理、法”并举解决。对切实不能解决的,给群众一个明确的说法。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以及国家、省、市、县四级“两会”和山西中博会等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实现了“零上访”目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年没有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贯彻活动。以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在继承和深入挖掘我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步伐,不断推陈出新,精心打造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县委中心组学习。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下申村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财政局、供电支公司、运管所等7个单位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和谐单位。麻万全、梁聪利、闫利珍获“第三届感动晋中十大公德模范人物”提名奖。权勇文化大院积极申报“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结合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积极开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二)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紧紧围绕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县委重点工作打好舆论宣传战役。编辑制作《转型跨越--今日祁县》宣传画册,出版《丰碑》一书。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创刊《丹枫阁》,《金祁县》改版为《今日祁县》周报。依托主流媒体、大型活动,积极拓宽外宣渠道。与知名网络《国际在线•城市频道》合作,开辟祁县对外宣传专题频道。组织了“重走西口路,再铸新辉煌”全国知名媒体祁县专访活动。加强新闻队伍作风建设,在电视台开设《聚焦基层看变化》专栏,把镜头话筒对准最基层群众,重点报道党的惠民政策给农村、农民带来的新变化。
(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调整充实祁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出台《祁县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意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完成文体广新局、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新电影公司等单位的组建,收到良好效果。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铺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宣传展示和发扬壮大。心意拳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温曲武秧歌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祁太秧歌精选集》印刷出版,海内孤本——宋版《昌黎先生集考异》一书影印5000余套。
四、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八大重点工程、农业产业化、水利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认真听取县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组成部门和条管单位的述职评议,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组织政协委员对我县重点工作进行调研视察,充分吸收采纳政协专题调研成果和对乡镇城区及县直有关部门的民主评议结果。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推进“同心•我为祁县做贡献”主题系列活动,建立了《祁县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制度》。加强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两名干部被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工商联、民族宗教、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依法治县,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召开全县依法治县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全面启动。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健全警务、检务、审判督查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推行阳光执法活动,政法工作亲和力不断增强。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积极开展工作,群团组织的作用有效发挥。
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定期研究部署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为驻地部队办实事,军民融合式发展、双拥共建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工作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不断引深。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创先争优当先锋,固本强基促发展”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促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化发展环境我带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创先争优带头人和窗口单位示范点,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县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
(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推行中层干部“凡岗必竞”、机关工作人员“凡进必考”、选拔任用干部“凡提必推”制度。不断加大公开招考选拔干部力度,从县人民医院已聘用人员中招考医疗医技人员37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126名;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考乡镇公务员5名、招聘县乡事业单位人员2名;从全县大学生村干部中遴选副镇长1名。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新方法、新途径,从县直单位选拔10名1980年后出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副乡镇长,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资源。
(三)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实施领头雁工程,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一套对村党组织书记队
伍选拔培养、教育管理、目标考核、激励保障的工作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干部通过参加选举担任村主干。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岗位报酬享受其他主干1.2倍标准。积极推行农村主干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借鉴党政班子领导干部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制定出台《祁县农村两委主干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对农村主干从经济发展、中心工作、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五考五评”,并把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惩戒惩处、报酬发放等相挂钩。高度重视农村两委换届工作。换届中严格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入口关”。对不宜提名候选人的“八类人”进行了严格把关。二是把好“程序关”。严格按照《党章》、《组织法》、《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把好“纪律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各种干扰破坏选举的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切实营造民主健康、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和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确保让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选好自己的“当家人”、“领路人”。截至目前,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基本结束。下一步,我们将对新一届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四)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大为转变。深入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认真查找和解决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思想解放中增强干部的创新力,在追究问责中提高对干部的约束力,在作风转变中增强干部的执行力,进一步提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全县160个村都确定了包村领导干部,实现了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全覆盖。活动开展以来,各包扶单位组织开展各项基层活动256次,开展大讨论171次,帮助所包扶村制定发展规划160个,新上项目58项,解决实际困难381项,进行科技培训116次,发放各种科学技术资料49000余份,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常委会带头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全面加强和引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极开展纠风治乱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全县交通秩序混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东观镇区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责任人的监管责任,形成了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大力加强阳光农廉网建设,建立农廉工作监管新机制,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农廉服务网络全覆盖。继续保持惩治腐败强劲势头,全年共初查核实各类违纪问题86件,转立案74 件,结案60件,党政纪处分60人。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思想的高度统一是我们富民强县、重振雄风的力量源泉。在各项繁重任务面前,同志们不争论、不推诿,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没有怀疑抱怨,只有埋头努力。我们用事业凝聚人心,在干事创业中统一思想,祁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苦干实干是我们富民强县、重振雄风的关键所在。主动想事、埋头做事、千方百计干事,已成为我县干部队伍的主流。探索创新是我们富民强县、重振雄风的有力武器。积极转变思维方式,算大帐,算发展帐,算长远帐。思路更加开阔,步伐进一步加快。凝心聚力是我们富民强县、重振雄风的重要法宝。县四大班子有分工,有合作,并肩战斗,和衷共济。部门之间协调有序,相互支持。同志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干大事。
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县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得益于县四大班子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扎实苦干和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委常委会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形势依然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叠加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祁县转型跨越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在项目建设上已经迈开了步伐,但总量偏小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设施滞后、历史欠账较大的现实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极少数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干事创业热情不高、办法不多仍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全委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十二五”发展规划,抓住综改试验区建设和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机遇,以“四化”率先发展区建设为统领,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民生改善为重点,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祁县经济开发区、晋商文化旅游区、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
地——“三区一基地”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8%,财政总收入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以上指标是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充分考虑“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的目标,充分考虑市里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县发展实际和增长潜力,经过论证和慎重考虑决定的,既突出了发展速度,又保持了发展后劲,体现了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积极可靠的原则。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体系,扎实做好以加快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希望同志们对县委常委会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中共××县委常委会2005年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抗天灾、打基础、谋发展、促和谐、抓党建,在攻坚克难中努力保持了全县经济平稳增长,奋力推动了社会事业新的发展。现在,我受县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县委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上。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提出了“加快发展、奋力追赶,使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达到或超过市辖×县(市)平均水平,增幅超过平均水平”的基本目标,及时做出了“创业、创新、创优”的决策部署,强调全县上下要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紧紧依托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主导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切合山区实际、展现山区特色、发挥山区优势的特色发展之路。围绕这些目标和要求,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2.03%;财政总收入1.5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13.3%。县域经济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尽快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全县一切工作的中心。县委常委会经常研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强调要抓重点、抓项目、抓培训,着力提高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制定出台了《关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决定》,坚持把贫困人口收入的提高、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首要环节,以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整村推进为主抓手,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积极推进实施首批2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启动了第二批27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帮助贫困户新建特色种植业基地5000亩;实施通村公路改造、水利设施建设和村医疗卫生室等基础项目305个,多渠道培训贫困人口2500人。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工程,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乡××村、××乡××村开展易地扶贫试点,顺利完成移民建镇规划。经省委、省政府考评,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实绩居全省第一,整村推进工作经验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也是山区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我们按照省委××书记到我县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尽力咬住特色和优势,重点做大做强茶叶、高山蔬菜、生态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始终把茶产业发展工作摆在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茶业整体开发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今春完成1.3万亩高标准茶园建设任务,下半年又完成8000亩茶园整地任务。规范茶叶协会运作,全面推行茶叶无害化生产,着力提高加工水平,“××茶”在中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安徽)首届茶产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全省十大品牌名茶之一。在今年国家制定的《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我县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00个优势区域之一。坚持把发展以茭白为主的高山蔬菜作为高寒山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巩固和发展高山蔬菜基地6万亩,亩均产值在3000元以上。同时,抓住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规模养殖户发展到1083户。三大特色农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全县茶农人均增收100元,菜农人均增收500元。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在提升劳务经济上做文章,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中介、法律咨询等服务。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超过7万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10.1%。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39元,增长10%。
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是加快发展、奋力追赶的关键。我们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加大了工业技改和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大力扶持转制工业企业发展,全面兑现转制优惠政策,45家转制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支持骨干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改项目31个,完成技改投资2.49亿元,××集团纺织扩建生产线、××公司二期技改、××××8000KVA 节能硅、××公司花岗石开采与加工、××××GMp改造等一系列技改工程顺利完工。在建小水电19座,装机2.9万KW。纺织、汽车配件、小水电、矿产开发、制药化工等传统优势工业顺利扩规升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至3家。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出台园区发展的激励政策,完成了××生态工业园区土地平整、园区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有7家企业签约入驻。预计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75亿元,增长11.6%;其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增长41%。
紧紧依托生态资源,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旅游业,重点做亮“两条线”,即:围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打造由××山、××山、××山、××河景区 “三山一河”绿色生态和禅宗文化旅游线;围绕烈士县,打造红色旅游线。顺利完成了××河、××山和红色旅游规划工作。初步沟通了“三山一河”的公路连接线。××山景区道路、旅游步道、人工湖和宾馆建设项目顺利开工,××河沿河两岸风景林和漂流用水调节项目也已开工。通过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电信、移动、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固定电话通户率达88%,实现了移动电话“乡乡通”和国、省、县道的无缝覆盖。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增长15%。
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撬动产业发展的引擎。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更加注重招商资源的整合,实行县干领衔分管部门招商责任制。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优质资产、优势产品、优良品牌等对外招商。充分挖(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掘外资企业再投资的潜力,支持扩大再生产。顺应东向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参加国际××大会和××经贸洽谈会,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的招商,钾长石、旅游航空用品、××大峡谷旅游资源等分别被××××公司、上海××国际贸易公司、香港××投资公司注资开发,总金额达2.4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00万美元,境内资金3.6亿元。进一步理顺外贸管理体制,鼓励劳动密集型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外贸出口,预计全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4.7亿元,增长15.8%。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不便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县委常委会认为,我们正处在投资拉动的发展阶段,要实现奋力追赶的目标,就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入的超常规增长,提出了“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亿元,增幅超过50%”的目标,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年初,我们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县实际,专门编印了《2005年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并建立由县干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的项目争取、实施责任机制。我们按照“续建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的要求,狠抓项目建设工作。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66%;其中,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1个。我们把交通建设作为打基础的头等大事来抓,奋力改善交通条件。全力保障××高速公路××段施工环境,顺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保证了如期开工,12个标段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已完成投资2.5亿元。××高速公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了××国道××线、××线等公路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2500万元。
我们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建设,坚持优先发展县城、加快发展中心集镇、逐步发展一般乡镇,提出“构建‘四纵三横外循环’的城镇交通网、打造山区旅游特色县城”的目标,实施县城至××快速通道、××大桥至×××连接线、××互通立交连接线、××东路改造、××防洪堤建设等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城西进北扩,拉开了发展的框架。同时,各乡镇也按照规划,加快了集建建设步伐。全县新增城区面积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28%。
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生态、农村能源、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提高农业发展能力。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加大对天然林、公益林的保护力度,实施“镇、村、户”生态示范工程,森林覆盖率达73.9%,我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大力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实施工作,已通过省验收。全县小水电站并网发电1.9亿万KWH,创产值5500万元。完成了县城网“二回路”建设、水电网建设与改造,有力地提高了输变电能力。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完善农业生产生态链,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提前实现万池县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对12座病险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20座小型水库开展了白蚁防治工作,提高了一些水库的灌溉能力。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攻坚
县委常委会强调,加快发展、奋力追赶,既要加快消除硬环境束缚,更要坚决冲破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魄力深化改革,在一些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
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完成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国有、集体商贸流通企业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基本实现县、乡企业国有资本的整体退出。鼓励民营企业整体收购国有、集体企业破产改制资产,促进民营经济在国企改制中顺势扩张。
在全面深化农村“三项改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的要求,从群众“盼富裕、盼自主、盼祥和”和解决群众关注的“办事难、缺保障、假政绩”为着眼点,努力转变乡村工作领导方式,建立农村服务型工作新机制。举办了建立农村服务型工作新机制的研讨班,专门就此项工作作出部署。着眼于服务农民增收,全面取消农业税并选择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发展协会、政策引导、典型引路、技术服务,实现了由以催收催种为主的行政领导型向服务引导型的转变。着眼于调动农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我们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大力推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实现了由传统的“为民作主”向新形势下的“由民作主”的转变。着眼于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建立了经常性排查调处、专项治理工作机制,实现了由“干部等矛盾上门”向主动深入基层排查调解矛盾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为民办事全程代理范围,确立了县、乡代理项目235个,全年受理群众申办事项3.2万件,办结率达98%,为民节约办事成本200(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万余元。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实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资助比例、计划生育奖励优抚政策、山库区群众的粮食价格上涨补偿、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通过救助与扶持相结合,基本保障了农民群众“病有所医,贫有所济,老有所养”。进一步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认真把握乡镇职能的定位问题,强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的考核,有力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四、精心组织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先后发生旱灾、风灾、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受××号台风“××”影响,我县遭受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面对严重灾情,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奋起抗击,有序地推进了抗洪救灾工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洪灾发生的当晚,从洪水中救出群众200多人,紧急转移受困群众4万多人;暴雨过后,滞后性灾害不断发生,我们紧急将危险区域群众全部迁出,没有发生新的人员伤亡。迅速组织各类抢修队伍,在一周内实现了“通电、通讯、通简易路”的目标。及时对灾民进行安置。为更好地重建家园,我们按照省委××书记“要救出××、救出××”的要求,提出并实行了“精准救灾法”,做到查灾核灾精确、灾民安置精细、组织救灾精心、灾后重建精打细算,坚持以救灾纪律为准绳,救助重点定得准、救灾补助有标准、救灾款物发得准。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了倒房户、绝收户、水冲沙压田、水毁水利设施、水毁学校等台帐,并将之输入岳西统计信息网。制订出台了《关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实施意见》和民房重建、生活救助、水毁水利设施修复、水毁学校重建、农业生产自救、水冲沙压农田恢复、干部结对、乡镇互助、县直帮扶等“1+9”文件,保障了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安排重建房屋的2758户,已竣工的1906户,全倒户和部分倒房户中的五保户、绝对贫困户基本搬进新居;已动工水利水毁修复工程1100多处,完成土石方550万方;完成秋冬种面积17.5万亩,从总体上看,重建家园态势较好,基本实现了救灾工作的各项措施实、效果好、群众比较满意的目标。
五、大力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强调,要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乡镇人大组织建设,支持人大开展各种执法检查、视察活动,督促办理人大提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了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等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保障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权利,进一步提高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水平。支持县政协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县委常委会充分吸纳政协的调研成果,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在全县党建工作会议上专门部署统战工作,有效地调动了各方支持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工青妇在组织群众、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完成了“四五”普法计划,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推动建立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他们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促进司法公正。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集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开展了弘扬“三创”精神等专题宣传,特别是在抗洪救灾中,我们大力宣传大灾面前不低头、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募捐赈灾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情谊。组织开展“红军长征7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老区人民的爱国热情。扎实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争创文明城镇、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载体,经常性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普及义务教育、注重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了疾病控制中心建设,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农民参合率达到93.9%。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3‰。启动实施广播电视县乡村联网工程,已架通县城至毛尖山、石关、温泉、莲云、中关光缆主干线。同时,文化、体育等工作也得到大力发展。
六、切实做好构建“和谐××”的各项工作
构建“和谐××”,既是××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县干群的共同愿望。县委常委会强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按照“让群众访到想访的人,说出想说的话,办成能办的事”的要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和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集中开展县、乡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开门接访工作,有力解决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了新任副科级党员干部担任信访专员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信访队伍建设。认真宣传和落实新的信访条例,组织有关部门集中整治信访秩序,保持了信访形势的平稳。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专群结合、群防群控的要求,推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活动,保持了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组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烟花鞭炮、矿山、食品、药品和交通安全的监管,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重视加强人民武装工作,进一步做好新形势的双拥工作,顺利实现双拥创模“×连冠”的目标。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047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制定出台了破产改制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加强了“两个确保”和城镇低保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救济制度,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权益。
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
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三个批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真学、真谈、真整改,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在学习内容、参学率、学习时间、学习质量上做到“四确保”。在全县开展“什么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怎样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大讨论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三创当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比先进、在工作上比成效、在创业上比干劲、在服务上比质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向困难群众献真情。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其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及时对外公布,基本实现了“征求意见广、查找问题准、整改措施实、整改行动快、整改效果好”的目标。目前,全县第一批教育活动基本结束,第二批教育活动正在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第三批教育活动正在深入开展。通过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先进性形象进一步树立,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认真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学习贯彻,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建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管理工作规范化,全面推行县直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竞争上岗制度。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我县被评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并报中组部候选。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和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充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队伍,实行县委常委联系社区党建工作制度,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专门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出部署,出台了具体意见。加强廉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正面典型示范教育活动,整合宣传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有力地提高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大了“清房”和清理干部职工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力度,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进一步加大执法执纪办案力度,依法依纪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案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推动了“两风”的转变、“两情”的增强。
我们认为,抓党建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特别是要从县委常委会自身抓起。在组织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县委常委会带头制定了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常委会全体同志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形势报告会,在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封闭学习,到各自的联系点上党课、作专题报告53次;常委会的全体同志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积极参加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和所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并将民主生活会情况向全委扩大会作了通报。县委常委会在先进性教育中,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带头整改,并对照党员先进性和党组织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和自身建设实际,提炼了保持先进性的具体标准,认真践行。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认真执行廉政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一年来县委中心组组织理论学习20次。
县委常委会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实现奋力追赶的目标,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机遇、争主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年来的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致力发展、谋划发展、加快发展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更加注重特色产业,更加注重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二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应挑战、求突破,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顺应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拉高发展的标杆,敢于争先,敢于创先,以改革的思路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努力扫除不利发展的体制障碍,这是我们取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三是坚持以执政为民为宗旨,重服务、求实效,(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努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中,时刻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四是坚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凝人心、聚合力,奋力调动和激发干部群众“创业、创新、创优”的热情。我们坚持总揽而不包揽,放手而不放任,果断而不专断,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县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开拓进取、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常委会全体同志向在座的同志们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表示真诚的感谢!
常委会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大项目、好项目仍然不多,发展后劲不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增长机制还没有很好形成;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分群众特别是灾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无所作为。从县委常委会自身来看,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不够,推动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分类指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深层次、系统性思考和研究;进一步集中抓经济、谋发展的精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抓落实的机制,提高善抓落实的能力。希望同志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县委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