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和产业化集群培育情况汇报
发挥优势 多措并举 科学谋划 创新发展
着力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暨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
商丘地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去年粮食生产在高起点、高基数的情况下,实现了8年增产,6年超过100亿斤,总产达到121.64亿斤,增长1.5%。我市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有3个县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4个县、区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851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平均亩产首次突破950斤大关,达到992斤,比上年增加63.4斤;夏粮总产首次突破80亿斤大关,达到84.4亿斤,比上年增加5.8亿斤,实现了“十连增”。商丘粮食连年丰收,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主要得益于各级重农抓粮的工作举措,可以说在夏粮“九连丰”的高起点上,再创高产,靠的是“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但更与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实施
为确保粮食增产,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豫政 〔2012〕26号)精神,制定下发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实施意见》(。
统一管理高标准粮田,对高标准粮田区域土地和道路、电网、水网、林网、环保等公共设施进行管理,确保及时做好各项公共服务工作。
(五)大力宣传,强化舆论保障。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高标准粮田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高标准粮田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237家(其中国家级 4家、省级45家、市级188家),超亿元龙头企业达80家,有2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个示范基地。今年重点培育发展了永城、睢阳区面品,夏邑食用菌、虞城乳品,睢县、梁园区肉品、柘城县辣椒、宁陵酥梨、民权饮品等9个产业化集群,并确定市长余学友、市委副书记周树群、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思杰联系虞城县科迪乳品、睢阳区诚实人面品和梁园区肉品3个产业化集群,各县(市、区)党政主要和分管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也相应确定了联系点,为推进产业化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1~5月份,全市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95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一)突出战略地位,统筹协调推进。今年以来,我市把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制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里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组织领导,在政策、环境、投入上协调联动,汇聚合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集群和集聚。
(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集聚发展。坚持以重点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多措并进,狠抓落实,大力引导优势企业联合集聚,形成集群。一是建好载体。依托全市4家国家级、45家省级、18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两个集聚,倾力打造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完善政策。在整合各项支农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政〔2012〕44号)》和《商丘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2012-2020年)规划 》等文件,形成了市、县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龙头企业的集群建设和产业的集聚发展。三是优化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落实、企业融资、担保推介、科技支持、村企联合、农超对接、企农联结、包联驻点、企业用工、项目编报等十个方面为龙头企业积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有效地保障了龙头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四是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第一要事,加大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催生大产业,推动大集群,促进大发展,促使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核心凝结力和“磁场”效应迅速增强。五是狠抓项目。把项目建设和管理放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高度加以推进。坚持农业项目和工业项目统筹,招商项目和政策项目并重,建立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项目库、农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预研一批、编制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突出抓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的建设、推进、协调和服务,促进优势项目向产业化集聚。
(三)狠抓重点环节,提升产业化集群培育水平。一是抓龙头,推动企业集群。坚持新型工业化理念,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市级为基础、省级为骨干、国家级为引领的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目前,我市具备基本雏形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0个,特别是对比较成熟的3个集群(虞城县科迪乳业产业化集群、睢阳区诚实人面品产业化集群、梁园区肉品产业化集群)作为试点进行重点培育。二是扩基地,发展优势产业。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推进优质粮棉油、果蔬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规模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100万亩蔬菜果品园艺、600万亩优质粮油”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建立“基地连片、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新格局,夯实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基础。三是强加工,提升发展水平。
第二篇:高标准粮田产业化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发挥优势多措并举科学谋划创新发展 着力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
暨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
商丘市人民政府
(2012年7月8日)
商丘地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全国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18个地级市之一,全市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站上120亿斤这一新起点上,今年夏粮首战告捷,收获面积851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平均亩产首次突破950斤大关,达到992斤,比上年增加63.4斤;总产首次突破80亿斤大关,达到84.4亿斤,比上年增加5.8亿斤,实现了“十连增”。
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实施
为确保粮食增产,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力争到今年全市将建成38个万亩方、56个千亩方、23个百亩方,2013-2015年建成115个万亩方、142个千亩方、95个百亩方,2016-2020年建成145个万亩方、177个千亩方、133个百亩方,集中打造802.5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通过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健全考核机制,整合相关资金、落实配套管理、强化舆论宣传等措施,为全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237家(其中国家级 4家、省级45家、市级188家),超亿元龙头企业达70家,有2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个示范基地。今年重点培育发展了永城、睢阳区面品,夏邑食用菌、虞城乳品,睢县、梁园区肉品、柘城县辣椒、宁陵酥梨、民权饮品等9个产业化集群,并确定领导工作联系点,市长余学友,市委副书记周树群,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思杰分别联系虞城县科迪乳品产业化集群、睢阳区诚实人面品产业化集群、梁园区肉品产业化集群,示范带动,强力推进。
通过统筹协调推进、创新发展模式、狠抓重点环节等措施抓龙头、扩基地、强加工、建“组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产品基地、加工园区建设,壮大产业集聚集群规模,力争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30 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1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5个,努力把商丘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加速推进我市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作出新的贡献。
在前阶段推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规划和着力培育产业化集群过程中主要存在统一协调不够、整合相关资金难度大等问题,下一步需以更加得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对相关项目资金有机整合的统一领导,摒弃部门偏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进相关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为集中全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二是设立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或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启动资金。同时,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主要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省多认证公布一些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三省里要专门下发农业产业化集群里的企业享受工业产业集聚区的优惠待遇的文件。
在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产业化集群培育过程中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市的工作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按照这次座谈会的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我市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抓好三项措施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抓好三项措施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县农开办
**县位于**市西部、**盆地东缘,属浅山丘陵区,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一年来,我县在省、市农开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完成的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涉及羊册镇的古城、吉庄和关帝庙3个村,完成投资1371万元,完成开挖疏浚沟渠36公里,衬砌渠道21公里,推塘2座,建桥、涵、闸各类建筑物394座,打井30眼,购置农业机械10台(套),修机耕路30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5万株,技术培训7300人次,示范推广小麦及水稻新品种7000亩。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升了项目区整体形象。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桥、涵、闸、路、沟综合配套,塘、坝、井、渠、管多措并举,解决了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生产环境,使项目区外形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科技新”,内涵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是促进了项目区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项目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预计1万亩项目区可增产粮食200万公斤,增产油料4.5万公斤,增产蔬菜等其他农产品150万公斤。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781万元,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424万元。
三是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0.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8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6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平方公里。
四是解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治理,实现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沟道治理与坡面治理相结合,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同时,通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使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了丘陵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主要做法
我县从去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县农开办结合本地实际,在项目实施中突出抓好三项措施,确保建设项目上水平、出效益。
第一、加大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在充分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用水的同时,科学用水,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
**县有大中小型水库70多座,河流众多,塘堰坝星罗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通过不断探索,逐步确立了“拦截地表水、蓄住天上水、挖掘地下水”的农业综合开发“治水”工作思路和“宜提(灌站)建提(灌站)、宜渠修渠、宜塘推塘、宜堰筑堰、宜坝闸坝、宜井打井”的多种开发模式,深刻认识到“拦截地表水,蓄住天上水”是浅山丘陵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充分发掘可利用水源,减少地下水抽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项目选址时,尽可能选在地表水资源丰富的乡村,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资源,尽可能少取地下水。2011至2012年共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都选在华山水库灌区的平原地带。华山水库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兴利库容27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现有灌溉面积0.6万亩,还有5万多亩可用水资源没有利用,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灌排渠系工程,并在低洼地推塘、在沟道内筑坝、局部地区打井配套节水管线,使项目区80%以上的农田能自流灌溉,实现了旱涝保收,不仅节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同时也节约了农田灌溉费用,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第二、提升工程设计标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由于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进入汛期后,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多,汇流时间短,工程易损毁,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技术人员首先深入项目区实地调研,走访群众,摸清当地水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到水利、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准设计数据,提高设计标准,如:除涝沟、除涝桥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生产桥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出台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要求》,从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均制定了具体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内外质量。
第三、把农业综合开发和参与土地流转的主体有机结合,落实了管护责任,调动了管护人的积极性。
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流转规模逐年加大,耕地由农户分散种植向种植大户、合作组织、企业等集中种植、规模经营方面发展,给农业综合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开发环境,土地集中经营既有利于工程效益发挥,更有利于建后管护。选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时,把土地集中种植、集约化经营的区域作为首选条件。2011年羊册项目区有种粮大户4户,集中经营的耕地有4500多亩。从规划一开始,种粮大户就积极参与,并且自觉要求承担项目区工程的管护和维修任务,县农开办与他们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提前确定了工程管护主体,真正做到建管并重,确保农开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四、下步打算
为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建设,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力求做到八个统一:
一、传统行政区划与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统一
以往我们在选定和规划项目区时,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断头路、半截渠等工程,边界地段沟渠不能连通。目前土地流转明显加速,农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我们及时把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土地流转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明显效果。土地流转后,条块分割现象不复存在,不仅便于大型机械作业,而且便于设计道路及灌排工程,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两大难”,即工程占地难、工程管护难,为工程管护找到了依托。
二、方便生产与方便生活统一
当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地方,交通条件差、出行难仍然是困扰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改善交通状况,方便生产和生活,是基层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道路建设投资,提高了道路建设标准,我们在规划和实施道路项目时,既要考虑方便拉运肥料和庄稼,便于大型农机进行作业,还要考虑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方便群众出行,从道路的布局、宽窄、走向等方面都要考虑方便生产和方便生活相统一。
三、实用与美观统一
在单项工程设计时,除确保工程实用和内在质量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外观形象,如桥带坝工程,水比桥高,桥比坝低,水漫坝流桥下,人行路看瀑布,和谐美观。不仅蓄住了河水,方便了行人,而且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旱能浇与涝能排统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是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是水源工程建设。像我们这些浅山丘陵区,建设思路是以抗旱为主、除涝为辅,抗旱所需水源主要靠地表水。
旱的问题解决了,涝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这里降水月际分配不均,七、八、九三个月降水集中,进入秋季往往是阴雨连绵,平原和洼地容易造成涝灾。所以,我们在加大水源工程投资的同时,还要兼顾排涝沟、桥的建设,实现旱涝保收。
五、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生态环境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水和林,有水有树才能有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工程作用,追求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们力求营造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推搪、筑坝,蓄住一汪清水营造水环境;通过塘坝、道路及沟道两旁,尽可能多植树营造林环境,同时,防护林、用材林、景观林、果林相结合,不仅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而且能增加收入、美化环境。
六、高产与高效统一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我省实施的“百千万”工程,都把提高粮食产量放在第一位,这无疑是正确的,这对于加快中原粮食核心区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农业生产除追求高产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增效,达到高效才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在项目建成后,下大力气抓种植结构调整。除种植优质粮食,如玉米、小麦、水稻外,还要兼顾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农民的效益。
七、种植业与大农业统一
项目区内不仅种植业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而且兼顾到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养殖业、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使之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在改善交通状况、配备电力设施、供水、排污等方面,我们统筹考虑,也带动和促进了加工、养殖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加工业、养殖业,也实现了项目区粮食就地转化增值,提高了种植业效益。特别是养殖业粪便污水,经过处理后还田,培肥了地力,减少了污染。
八、创新与规范统一
经过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农业开发工作已经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路子,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操作体系,农开工作无论哪个环节都达到了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如:我们在项目管理中,通过建立组织体系、技术体系、考评体系、奖惩体系等四大体系,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探索浅山丘陵区“拦截地表水、蓄住天上水、挖掘地下水”的开发模式,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为浅山丘陵区农业综合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原则,综合考虑带动农户数量、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突出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选择一批上下链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这一工程,要体现产业化特点,即要有龙头企业带动,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实施这一工程,要体现系统化思维,即在纵向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的同时,要求相关产业配套服务的系统化,促进同类加工企业的集聚和农业生产基地式布局发展;
实施这一工程,要体现适应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搞好空间布局,即根据农业产业化项目生产产品的特性以及加工需要来确定项目空间布局,在满足基础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布局在各地产业集聚区内,以便更好地利用集聚区的综合服务功能。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汇报材料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汇 报 材 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驻政〔2012〕54号)和《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驿政〔2012〕108号)文件精神,按照《驿城区农业产业化集群(2012-2020年)发展规划》,河南省积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探索农业和粮食、加工及深加工转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完善企业自身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面,为驿城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简介: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驻马店市刘阁食品工业园区,整合成立于2007年,下辖河南省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天中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大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程面业有限公司和驻马店市大程东方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先后被农业部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全国营养强化食品重点研发基地”等荣誉称号,并 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建设的小麦加工转化企业和河南省行业综合排名前十强。2011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排名面粉加工全国50强企业,粮油行业全国100强企业。截止2012年10月底集团公司总资产20.4亿元,员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60%以上,科研技术人员186人。主要产品有“豫花”、“宝嘉福”、“刘博士”、“刘跃进”、“勤生”、“莺歌”等品牌面粉系列产品和“豫花”、“莺歌”、“刘跃进”、“宝嘉福”等品牌的营养强化、蔬菜、杂粮、手工、儿童膳食、蛋黄面、地方风味等8大挂面系列产品,构建了300多家一级经销商及1000多家二级分销商销售网络,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手排面系列产品远销美国、以色列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又一拳头产品。公司拥有6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小麦粉生产线和12条手擀面、碗面、手排面等挂面系列产品生产线,年可加工转化小麦100万吨,年产60多个花色品种挂面12万吨,原粮仓储总仓储能力达70万吨。其中,年处理45万吨小麦生产线采用全负压面粉生产系统,该系统属国内首创,首次在我公司投入使用。
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22000、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认证。“豫花”面粉荣获“中国名牌”、“全国放心面”等称号,“豫花”商标也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该品牌面粉和挂面被授准“绿色食品”证明标识使用权,“7+1”营养强化面粉和挂面也同时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授准营养强化食品证明标识使用权。
二、具体做法
1、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构建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集团公司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驿城区为核心,联合上蔡、汝南等周边县区共同建立优质小麦原料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余万亩,带动农户10余万户。
集团公司以面粉加工为核心业务,以驻马店大程东方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为依托,拓展上游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目前粮食收购仓储物流能力达到70万吨,原料自给率达到70%。
2、制定发展战略,拉伸产业链条
集团公司成立后,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确定集团发展方向以面粉加工为核心业务,拓展上下游,从原来单一的面粉加工,逐步拓展为集优种培育、基地种植、粮食收储、物流、面粉加工及面制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式。各个环节相互支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及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综合盈利能力,提升了面粉深加工转化率,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增强企业的整体效益。截止2012年10月底,资产总额204777万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972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实现净利润518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预计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
3、注重科技研发,开发高端产品市场
集团公司重视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开展,成立企业研发领导小组,参与研发团队人员186人,外聘河南工业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行业 专家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指导公司生产和新产品研发工作。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武汉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先后被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评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中心认定为“国家公众改善项目--全谷物食品研发生产基地”。
公司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营养强化中心和美国小麦协会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着手研发“全谷物食品优质营养原料”项目已在2012年8月份启动,为公司下一步营养产品的开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4、2012年集群发展新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公司建新了“年产20万吨中高端精深营养食品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6818万元,其中自筹16818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主要用于营养面制品生产车间、仓库、研发中心大楼、办公楼、职工宿舍和食堂、浴池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4424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可达4860万元。同时还能安排800余名劳动力再就业。截止2012年10月新项目已完成投资15618万元,成品库、原料仓库、职工餐厅、研发中心大楼、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均已完成土建工程,其中挂面生产车间设备已经全部进场,进行安装。
三、下一步发展规划
公司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建设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加工环节的标准化质量控制,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可追溯机制。推动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使公司真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2013-2015年的发展规划中,将强化面制品深加工环节及终端销售网络的构建,促进面粉就地转化,增加面粉附加值,计划2013年建造主食产业营养保鲜馒头生产车间,2014年建造国内领先的全谷物食品加工车间,2015年建造保鲜食品车间,把粮食从田间直接端到餐桌上。同时,重点打造一批以主食经营为主的城乡便民超市、连锁店,将主食销售网络融入到部队、学校、厂矿等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放心粮油示范店”和“早餐工程”等密切配合,拓宽配送销售渠道。并以“安全、优质、营养、方便”为原则,以满足主食供应、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和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完善大程集团由优质原种推广、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粮食收储加工物流、主食产业精深加工为一体产业链,发挥集群龙头企业的优势,在国家惠农政策大环境的有力支持保障下,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作用,积极带动驿城区及驻马店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农民工及下岗职工就业、带动养殖、物流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将作出优异的贡献。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