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

时间:2019-05-14 01:2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

第一篇: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

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

内乡县是国家四部委批准的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怎样建设好示范区?让广大干群了解和掌握绿色农业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自觉主动地加入到绿色农业建设实践中来,对搞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就绿色农业的概念、特征、目标及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谈点粗浅看法。

一、绿色农业的概念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

二、绿色农业的特征与目标 1.绿色农业的特征

1.1 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物质投入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并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1.2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护良好的 生态环境。

1.3高效性,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绿色农业注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障人类食物安全,也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特别关注推动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

1.4标准化,即绿色农业鲜明地提出农业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而且特别强调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2.1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这就要求绿色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农产品的大量产出,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入与物质流出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平稳进行的,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绿色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微生物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安全,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或质量的农产品,就必须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

2.2 一个提高: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生产,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农民增收作用十分重 要,因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必须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

1.落实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推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根据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完成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

1.1在林果业上,进一步发展“三区”建设,北部和西北部山区建设16万亩板栗、核桃、山茱萸、香菇为主的木本干果菌药区;赤眉、赵店、湍东等中部丘陵建设6万亩以油桃、樱桃、梨、李、杏为主的鲜果区;西南部师岗、瓦亭、乍曲、桃溪建设8万亩朝天椒、花椒区。

1.2在畜牧业上,形成马山、王店、灌涨瘦肉型商品猪基地,桃溪、师岗、乍曲大白山羊基地,王店、赤眉、大桥、湍东蛋鸡基地。

1.3在种植业上,以20万亩硬质白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为核心,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小麦,建设20万亩优质专用饲料玉米基地,建设9万亩红薯基地,7万亩花生基地,6万亩烟叶基地,3万亩蔬菜基地,800万袋香菇基地,逐步形成南烟北菌东猪粮、中西果薯烟椒羊的绿色产业格局。建设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的硬质白小麦、牧原牌生猪、有机山茱萸、绿色农产品香菇、红薯、干鲜果、两椒、烟叶八大生产基地。

2.推行生态文明乡村户建设,搞好绿色农业乡村试点。根据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继续启动内乡绿源合作论坛,发挥方向性、先导性、教育性、示范性的作用。2010-2011年度,已完成了发展绿色农业与低碳经济、改善环境与发展有机农业论题的论述与教育、示范性任务;2012年度,应按原有分工由水利局、林业局组织,继续完成保护利用好水土生物资源与发展绿色经济论题的论述和教育、示范性任务。

2.2开展生态文明乡村户创建活动。要把生态乡村户的创建活动,列入县乡两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考核内容;要按照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示范企业的条件发展绿协会员,使其成为绿色产业骨干,起到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3搞好绿色农业试点。一条主线是:普及和推广五类绿色农产品技术规范,特别是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生产技术标准。三个结合是:绿色农业试点和科技入户工程结合,每个村培训一名绿色农业指导员,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技能型农民技术员;绿色农业试点村和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小康工程结合,把绿色农业小康工程手册落实到千家万户;绿色农业试点与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从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两个层面,把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3.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是绿协会员单位的首要任务,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完成这一首要任务的主要手段。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4.推广各类农业配套技术,迅速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效益。农、林、牧、渔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基因组合,同时也受生产条件、农机农艺技术的影响。因此,实施农技、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一齐推非常重要。

【参阅文献】 绿色农业初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

第二篇: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

绿色农业发展之我见

——学习《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课有感

第30期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 兰 辉

党校学习期间,分别听了张芳老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蒋红林处长《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门课程,很有启发,也引发了自己对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些思考。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党和国家对绿色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分别对发展绿色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今年“两会”记者发布会上,提出“用五大行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广西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由此可见,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以及广西当前及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如何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呢?笔者以为,必须紧紧抓住“六个环节”:

第一、需要树立绿色价值观理念。长期以来,为了保增长,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绿色理念。尽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绿色”理念,但由于传统的理念惯性还很大,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绿色价值观体系仍需生根发芽、培养壮大。为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为绿色农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第二、需要绿色技术作为支撑。绿色技术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占主导,需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家一户式生产经营模式的绿色农业技术,简单说,就是要有一些生产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简单易操作且综合效益较高的绿色农业技术,以便于向千家万户进行推广和应用。

第三、需要出台绿色农业发展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个核心,系统梳理、调整现有农业支持政策,出台鼓励和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绿色政策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比如说,可对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第四、需要金融部门强有力支持。金融部门要调整贷款方式,对绿色农业的发展项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倾斜,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五、需要做大做强绿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让更多农户能够积极主动来发展绿色农业。同时,打造更多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农产品品牌,提高绿色农业的影响力。

第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的监测、评价、考核和法规体系。如通过颁布强制性生产标准、制定绿色农产品产地追溯制度以及开展农产品生产环境立法等等,约束农产品生产者的行为。

第三篇: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摘要:绿色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一种生态健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社会公正的农业发展模式。保定市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 农业的模式。包括产业化经营主导型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观光休闲农业模式;设施农 业模式。当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内在质量,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 同程度地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这给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再一次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 钟。

关键词:绿色农业;模式

近几年,中央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放在一切工作之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2004 年到2006年,连续三个一号文件都事关三农,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发展“绿色农业”,意义十分重大。

一、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

(一)是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那些看似光鲜的食品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疾病疯牛病、禽流感已经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惩罚。

(二)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是保障人类消费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体现。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生产流通及加工等环节监控不力等原因,我国部分食品农产 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较突出,严重威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是提高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保证。当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内在质量,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同程 度地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这给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再一次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

(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村绿色生态建设,整治农村环境,改善环

境质量,提高 农村人居与生产环境水平,努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绿色生 态新农村,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创造 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五)是保定市成为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的必由之路。保定市作为北京肉菜放心工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有着“北方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基地”的美誉,已形成小麦、玉米、油料为主体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大枣、核桃、草莓等 十大林果基地。一批如涿州的贡米,定州的蔬菜,满城的草莓,望都的辣椒等名优特色产品 畅销国内外,全市有“中国特产之乡”11个,“河北特产之乡”15个,培育了龙飞集团、天香乳 业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

近年来,随着“大北京经济圈”的提出,保定应主动融入北京、服务北京,努力建成面向北京、天津的绿色农副产品“大市场”。

二、保定市绿色农业的现状。

(一)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7月底,全市推广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125.7万亩,无公害环评面积 累计达210.38万亩,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个,89家企业通过省级无公害 产地认定的企业,5家企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 绿色食品51个。全市果品面积252万亩均通过环境评价,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果品面 积85万亩。全市畜牧业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企业达到122家,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 认证的企业6家。

(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 全市两个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16个县级检测站全部投入运行,基本形成了全市农产品 质量监测网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日趋规范,定州市按照《北京市蔬菜安全卫生要求》出台了《无公害蔬菜产地编码管理办

法》, 对生产实行一户一码、微机管理。该市的蔬菜通过检 验都达到无公害标准,30% 左右的蔬菜达到绿色标准。安国市与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等 3 家科研单位协作,建立了科技示范园 13 个,发展 GAP 标准化种植 5 万亩,提升了中药 材品质。

(三)农业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达140家,农产品加工比重达到25%;注册优质农产品 商标1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37.3%;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 592个,其农产品贩销量占全市销售总量的70%以上。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8个,其中市级园区35个,带动生产基地53.3万亩,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2800万株,科技园区已经成新技术辐射推广的源头。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达71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32个,保定市工农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定州市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模式

(一)产业化经营主导型模式 1.市场启动型

市场启动型是指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着力培育产品专业市场,通过市场带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同时诱发贮藏、运输、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的产业化经 营体系。

2.农业专业协会型

农业专业协会型是指在绿色农产品规模生产过程中,根据自愿原则,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协会根据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检、统一销售,甚至可以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从而很好地推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3.农业龙头企业型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在生产、加工、质检、销售等环节,按照绿色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实行全程管理。基地可由龙头企业出资申报、建设,产品由龙头企业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分装、统一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统一销售,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顺利进行。

(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物质循环利用型绿色农业模式是一种在物质循环链条中适用的模式,它是应用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原理,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农业生产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达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常见的模式有: 1.平原“猪—沼—作物”循环模式。“猪—沼—作物”模式是通过种植面积、养猪规模、沼气池容积合理组合,以沼气为能源,沼液和沼渣为肥源,开发优质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能流物流 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治理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综合效益明显。2.丘陵山区 “猪—沼—果”循环模式 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无公害水果和有机茶生产,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连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沼液和沼渣主要用于果园施肥,沼气供 农户日常烧饭点灯,达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 民收入等效果。3.生态庭院模式

以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利用为主要内容,实行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 净化沼气池(或户用沼气池)和优质燃气(沼气、石油液化气、秸秆气等)三配套,与农村改厕、改厨、改院相结合,形成农户生态良性循环,有效处理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 造生态家园,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高了农民的生

活质量,同时为农村环境整治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三)观光休闲农业模式

该模式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利用区域内特有的自然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集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于一体,形成具 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该模式的优势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实现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如保定的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集农业观光旅游和特色农业、新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分为现代农业示范景点和休闲度假娱乐场所两部分,以面向京津市民“周 末游”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定兴独特的乡土民情和地域文化与园区建设巧妙结合,提高旅 游附加值。

(四)设施农业模式

设施农业模式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人为地创造出相对可控制的动、植物生长环境,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促进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农业生产依赖自然环境的一种新型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它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其栽培主要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学校名称:河北经贸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商务系 学生姓名:石新杰

专业班级:2010级金融3班

第四篇:“绿色农业”的发展瓶颈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今日拉开大幕,今年的“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中央所提的“绿色农业”。九三学社中央在该提案中指出,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日趋严重,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更为严重。提案认为,发展绿色农业已刻不容缓,确保农业生产和餐桌安全。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也愈加严峻,重金属招标的“问题大米”、“速生鸡”等一系列事件,让人们对日常食用的产品,忧心忡忡。

九三学社提案发展“绿色农业”,正是看到了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食品安全无保障等问题。然而,“绿色农业”概念在我国引入的较晚,2003年我国才正式提出发展“绿色农业”。人们对绿色农业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与此紧密相联的“绿色食品”也存在发展难题。

首先,在市场经济时代,必须考虑供求因素。从常规经验来看,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理念趋向理性、科学化,对自身健康问题更加关注,有意愿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来选择价格虽然相对高,但是质量更有保障的农产品。毋庸置疑,这种潜在的消费需求,肯定是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的。但在现实中,绿色农产品的销售量并不是很高,其种植成本高、价格高,在价格上不具备竞争优势;鲜活农产品,尤其是冠名“绿色”二字,大众对其品相、质量的要求更严格,当天无法销售出去的农产品,只能被处理。

其次,发展绿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存在很大的制约。和一般农产品一样,从事绿色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没有获得不一样的“待遇”。生产者照样需要为其搭建销售渠道,“农超对接”依然是首选。进场费、包装费、标签费、促销管理费一样不少,再根据销售额缴纳提成,绿色农产品虽然价格高,但投入也高,且产量有限。高成本的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让生产者不堪重负。

最后,前瞻网指出,发展绿色农业,监管的重点不在于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目前,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还缺乏完善的生产标准,绿色农产品认证还需更加规范。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只在于产品是否安全、“绿色”,然而,对产品的检测只能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对农产品进行检测,一方面需要高端先进设备,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存在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即使用了农药,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可能也检测不出来。因此发展绿色农业,规范绿色农产品生产应该从源头、从生产过程上控制。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五篇: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是一个生态—经济的复合系统。我国政府历来对农业问题高度重视。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生产安全健康农产品为内容,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务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长远的要求。关键字:绿色农业 发展道路 探索 1 绿色农业的定义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

同时,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而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2 发展现状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确保超过13亿人口的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供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1]我国绿色农业快速发展。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截至2010年,已覆盖2 498个县(区),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五年来累计推广3 000多万亩,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耕地基础地力。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累计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 000多张。2010年,中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达到6 391家,产品总数达到16 748个(见图2-3)。[1]

1990-2010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国情、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实施都是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先天性的资源禀赋缺失以及环境的恶化。

我国人口数量目前己经达到13亿,人口基数过大,土地数量一直处于18亿亩警戒线的边缘,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通过对粮食、能源、住宅等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需求。在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农业环境,使得土地荒漠化严重,农业环境污染日趋恶化,给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使经济增长的相当一部分成果被抵消。

二、农业投入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低,农业人口素质差。农业投入不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其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不高,农业投入的低水平状况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很不相称,有效农业技术储备不足。而且,农业技术更新速度慢,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研发人才缺失,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

在广大农场我国农民整体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农村主要以初中毕业为主,导致接受科技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分析能力低。

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产业、品种结构等仍不尽合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配置,使得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了农业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我国农村有3亿多剩余劳动力,城镇化建设的滞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彻底打破,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等因素都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滞后。

在广大农民心中远未形成绿色农业的观念,全民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摆正发展与持续、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导致我国农产品中存在大量滥用化肥、农药,不仅达不到合格的质量,还产生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

五、市场培育程度。不仅是工业,农业也要求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而规模化生产必然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培育体系,产品流通不畅,就会造成农产品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特色农业就很难发展下去。从全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只有个别地区的市场体系培育得较好,形成了规模大、影响力强、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专业市场,而大部分地区对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培育不够,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农业的良性发展。4 发展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再认识

所谓绿色农业,是与绿色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是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开放型农业系统。建设绿色农业是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密集型农业。

二、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内容

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内容,没有绿色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是由农业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从生产的流程和顺序来看,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原料基地,是第一车间。从绿色产品的内容来看,一类是可食用的绿色食品,另一类是非食用绿色产品。绿色食品是自然、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绿色食品是绿色农业的重要产品。从绿色经济的内涵来看,支撑绿色经济的重要产业成分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和旅游业。既是特色农业又是旅游观光业,绿色经济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扩大和丰富。

三、认真制定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划

农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体现绿色的基本原则,即突出产业特色、科技决胜、机制创新、以人为本、富民强省的原则。体现经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规划要以生态经济平衡作为优先考虑的原则,要体现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农业的规划要与加工企业的布局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在发展思路上,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二是由常规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三是由一般产品向名牌产品的转变。四是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行分类指导,走“绿色(特色)+规模+科技+名牌”的发展路子。

四、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一是财政周转金要向绿色农业倾斜。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与发展地方经济、培育财源税源结合起来,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周转金用于扶持绿色农业的发展。二是金融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绿色农业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对现有农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兴办的绿色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以比照实行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还要研究激励政策,例如对引进的优良种子、种畜(禽)、苗木,凭国家有关机关证明,是否可以“放水养鱼”,在一定时间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四是农业各主管部门要根据省绿色农业发展规划,集中各自的物力、财力,多渠道增加对绿色农业的投入。五是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培训绿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广绿色农业典型经验和结合各级政府情况进行新技术新理论研究。

五、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根本原因:一是农业的基础设施脆弱。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有饭吃“挖基础”,增加农民负担,减少农业投入,忽视了农业的保护和基础的建设。为此,建设绿色农业的发展战略,要从水是农业的命脉,耕地是农业财富的母亲,绿色是农业的根本出发,从国情出发,在农业基础设施上作文章。农业稳是农业兴的基础,农业兴是百业兴的支撑,绿色大农业的振兴是绿色经济强省的基础。

六、把发展绿色农业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结合起来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绿色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和目标。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虽得到调整和优化,但仍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仍然较低。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成供大于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求转向适应小康的更高层次要求,质量优、档次高、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此,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的市场条件,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信息,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科学技术结构以及农民的组织结构,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

七、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为绿色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有关方面的力量,都要向绿色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农副产品相对集中的大农业倾斜,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经营效益。首先,要针对绿色农业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其次,要抓好粮食、林业、水产、水果、食用菌、橡胶、茶叶、烟叶、花卉、蔬菜、甘蔗、畜禽、珍稀特种养殖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试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普及率。第三,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拳头名牌产品,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及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第四,要大力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选择一批效果显著的绿色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重点加以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五,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培训。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资本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下载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农业

    蔬菜大棚带来阿克陶镇农民的“春天”近年来,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反季的新鲜蔬菜、时令蔬菜已经成为阿克陶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2月28日,阳光和煦,气温开始回升,空气中已经有......

    绿色农业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同时,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

    绿色农业[本站推荐]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

    乡村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经验[范文大全]

    一、主要做法1、编制规划,强化监管。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区农业的产业发展特点,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区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农药投入、病虫害综防规划》、《农用......

    广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分析(定稿)

    一、文摘 绿色农业的概念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在总结15年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几十年来各种农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李义生 现阶段各种疾病发病如此之高和人们食用的各种不健康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

    浅谈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概况

    浅谈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概况 学院:城市学院101班 姓名:李青原 学号:10271125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阐述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问题,为发......

    2018年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精读 | 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No.2 原创2018-03-20海量智库报告皮书说2018年3月20日,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承办的《甘肃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