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某市发展高光效农业工作汇报
XX年某市发展高光效农业工作汇报
XX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出大力推广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的重大部署,XX市立足实际,把推广工作做为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机遇,动手早、落实快、效果好。XX年,组建高光效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落实推广面积7.5万亩,涉及农户2500户,超额完成了省下达5万亩的指导计划。主要做法是:
一、扫清思想障碍,做到宣传发动到位
推广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当前干部和农民普遍存在着“六怕”思想:干部怕推广这项技术农民不认可、怕因土地重新调整影响稳定、怕不能达到增收效果受群众埋怨;群众怕推广这项技术可能丢失承包面积、怕因推广新技术增加投入、怕不能很好掌握技术要领达到理想效果。对此,XX从宣传发动入手,相继召开了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以及由农业专家、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民代表参加的各个层面的座谈会,通过干群讨论、专家讲解,与农民面对面算对比帐和效益帐;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对拟实施地块实行先逐户丈量土地、登记造册,再整理土地、按原有顺序分配、保证承包面积等办法,既打消了干部的思想顾虑,也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为做好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配套措施,做到政策扶持到位
推广高光效技术,需要资金做支撑。工作中,XX从政策扶持入手,引导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是把省里用于高光效技术的补贴政策宣传到位,用足用好,有效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二是把高光效推广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膜下滴灌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优先摆位,重点实施,统筹推进。三是把高光效推广与深松整地、水利设施建设等其它涉农项目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农民抢抓机遇、先种多种。XX年计划投资3500万元,免费为农民进行土地整理,实施项目区道路建设、打井改电、栽植防护林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抗旱水源井300眼,改造输电线路280公里,修砂石路52公里,栽植防护林10万株,购置旋耕、打垄、播种等大型农机具100台。通过项目的有效整合,仅在黑水镇2个村就落实高光效玉米面积近2万亩,福顺镇1个专业合作社落实水稻面积2万亩。
三、力求“六个统一”,做到规范操作到位
立足于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高光效推广工作,XX从规范操作入手,力求实现“六个统一”。一是统一规划。按照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便于示范引领、便于与其他涉农项目 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高光效实施区域,分期分批梯次推进项目实施;二是统一整地。全市统一购置大型农机具,对高光效地块统一旋耕整地,按技术要求确定垄向垄距;三是统一选种。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统一选定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玉米和水稻新品种。市农业部门组织福顺等乡镇赴黑龙江五常考察、定购水稻新品种,到省农科院筛选玉米高产新品种;四是统一测土施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土壤条件,由市农技推广中心进行测土配方,统一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五是统一微机管理。对农户情况、地块方位、庄稼长势、秋后产量等方面实行微机化管理;六是统一技术指导。全市成立高光效科技服务小分队18个,对产前、产中、产后在机械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控等各个方面实行统一的技术指导。万宝镇鑫元农机合作社严格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集中连片推广高光效玉米面积3000亩,极大地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
四、健全工作机制,做到组织领导到位
在推广高光效工作中,XX从组织协调入手,建立了“四个一”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一个组织体系。把推广高光效工作做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光效休耕轮作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抓好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和分管副 市长分片包乡镇,市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地块,形成了一包到底的包保体系,共有1200余名三级包保领导干部工作在田间地头,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扎实推进。二是出台一套工作方案。研究制发了《XX年XX市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方案》、《XX市高光效休耕轮作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操作规程和技术要点,做到图文并茂,便于业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便于农民理解和具体操作。三是形成一个联动机制。在市领导小组指挥下,农业、水利、林业、农电、农机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四是制定一个考核办法。把推广高光效工作纳入各乡镇、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明确奖惩办法,兑现奖惩措施,确保高光效推广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第二篇:高光效工作报告定稿
《甘肃省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
业化及示范》项目 秦安县工作报告
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是由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申报立项的2007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委托省林业技术总站承担。经省林业技术总站下达秦安县果业局承担了秦安县范围内的《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经过三年的实施,项目组紧紧围绕课题的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以绿色苹果生产技术为标准,对十二年生以上的红富士系苹果密闭园进行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的应用,采取了提干、落头、疏枝、拉枝开角等方法,进一步加强果园田间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和技术指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县及周边地区的老果园更新改造集成技术。为加快我县果品产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项目来源及任务指标
(一)项目来源
为了改变甘肃省果品生产管理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商品率低的现状,由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和推广,科技项目的研究与试验,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的指导,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预测预报与信息发布,果品贮藏加工的技术服务与咨询、果树设施栽培的技术试验与推广等工作。现有职工3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名按职称分:高级农艺师5名,农艺师11名,助理农艺师17名。
秦安县果业管理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林业局,下设办公室、园艺技术指导站、郑川园艺场、何屲园艺场等基层单位。
三、项目完成情况
(一)示范区建设
项目按照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改造更新方案要求,在海拔1030—1650米,无厂矿企业污染、空气清晰、晴天多、云雾少、光照充足的郭加镇元川村、莲花镇冯沟村、陇城镇龙泉村、常营村3乡镇4个行政村488户中,实施面积1000亩,占总任务的100%。三年来,我局组织技术骨干,经过认真调研,完成郭加镇元川村200亩示范园、冯沟村300亩示范园、龙泉村300亩示范园、常营村200亩示范园的建设,并确定这1000亩为全县的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示范基地。确定示范果园树龄都在12年以上,树势强,果园郁闭,株均大主枝16.8个,行间主枝交叉,通风透光条件较差的红富士苹果园,由技术小组邀请
培训,分别在兴国镇郑川村250亩,陇城镇常营村200亩,刘坪乡彭洼村200亩、大湾村350亩,西川镇下高堡村600亩,王尹乡包全村300亩、姚沟村300亩,魏店乡吊川村300亩,莲花镇仁义村400亩、冯沟村300亩、上河村400亩、桑川村600亩,安伏乡姬洼村250亩,兴丰乡燕湾村300亩,千户乡王岭村250亩等村的果农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开展现场改型修剪,并在不同的物侯期及时开展树形改造、土壤改良、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果园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等配套技术指导。三年合计完成推广面积5000亩,占项目规定任务的125%,超额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4000亩的推广任务。(见表1)
(三)高光效树形改造措施
高光效树形及树体结构改造主要技术措施可概括为:
1、提干。
2、落头。
3、疏大枝。
4、永久性主枝和临时性大枝区别对待。
5、注意结果枝组的培养、维持与更新。
6、永久株和临时株的选留。
(四)果农培训
该项目的实施是传统果树生产方式向现代果树生产方式和新技术集成的彻底改变。充分发挥各种机构,利用多动
为保证树体改形技术的顺利实施,课题组三年间从山东、陕西、天水果树研究所等地引进天富一号、礼泉短富、宫崎、惠民短枝、烟富6号等10个富士系列新品种,并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的优良苹果品种5个。在柴家山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60亩,从生长结果情况观察,大部分品种性状表现尚好。同时,采用良种接穗,对西川镇下高堡村的75亩、兴国镇郑川村的173亩老果园进行了高接换优,共计完成248亩,占任务的124%。同时培育嫁接苗木15万株,年提供接穗80多万枝,为低效苹果园改良和扩大良种示范面积提供了物质保证。
2、土壤改良
按照合同要求,对全县的1000亩示范园全部进行了土壤改良。主要措施: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果园种草、覆草、增施有机肥、化肥等办法,有效的解决了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三年来,完成果园种草130亩,果园覆草20亩,铺设除草膜246亩,化肥施用604亩,发放化肥1812袋。
种草覆草,提高土壤肥力。
三年来,完成果园种草130亩,果园覆草20亩,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肥和树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含量。在全园中进行种草覆盖后,生草的残体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供给苹果根系吸收,肥力均匀且损失少,比人为施肥更适合树体需肥的要
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
(五)试验研究效果
1、郁闭红富士苹果园树形改造效果
通过树形改造显著改善园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在树形改造的第1年亩产量虽有所减少,第二年亩产量和对照园基本持平,第三年亩产量超过未改造树由于果品品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2、伤口愈合效果
通过使用田马园愈合剂对改造树伤口愈合有很好作用、愈合率高、形成愈伤组织宽、无腐烂病和流黑水现象,且成本低,易操作。果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但伤口每年至少处理2-3次,连年处理,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3、全园覆盖和高垄覆膜沟灌技术
连续三年在苹果树下覆盖麦草和黑色地膜,其树冠外围延长枝平均长为覆盖麦草为40.01cm,覆盖黑色除草膜为41.05cm对照清耕为35.06cm,两种覆盖物延长枝平均长比对照增加4.47cm.苹果直径,覆盖后苹果直径在80.1~85.0mm果数和占有率明显高于清耕,苹果直径75mm以下及75.1~80.0mm果数和占有率明显低于清耕。覆盖的果园,1次降雨10~15mm,20天后麦草下地表土壤还是潮湿的,经测其土壤含水量25%以上。利用高垄覆膜沟灌技术的1次降雨10~15mm,20天后地膜下地
附件3苹果园全园覆盖麦草技术和高垄覆膜沟灌技术 附件4影响套袋苹果外观质量的原因及分析 附件5红富士苹果喷施碧护抗冻保花增产试验 五 经费使用情况
三年共收到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高光效项目经费40万元,其中2008年12万元、2009年16万元,2010年12万元。三年支出45.3万元,其中2008年支出12万元,2009年支出16万元,2010年17.3万元。明细支出为:
1、组织果农培训120场,发放高光效果园改造技术材料13600份(册),共计3.6万元;
2、项目宣传费1.97万元。3、1000亩示范基地发放伤口愈合剂,共计4.465万元;
4、购买改型工具10套,共计0.3万元;
5、购买反光膜,共计 0.144万元,购买黑色地膜计 2.345万元,农药8.55万元,共计11.039万元。
6、示范基地应用磷酸二铵,共计2.25万元;
7、高接换优采集穗条3万枝,每枝1元,共计3万元;
8、发放套袋100万个,计5万元。
9、项目设计费2万元;
10、支付示范园补偿费2万元;
11、其他费用共计支出9.376万元。
①2008年-2010年累计新增总产量191.03万公斤(按0.8缩值),累计新增总产值5706.86万元。
②累计新增纯收益3911.84万元。③科技投资收益率5.58。④推广成效率2.55%。⑤农民得益率7.3。
2、社会效益
一是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示范推广,使项目区产值增加,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明显提高,为市场提供了好看好吃营养安全无污染的优质苹果,满足了消费需求。
二是项目区苹果以果个大、着色好、风味浓、耐贮藏、品质优,提高了秦安苹果的知名度,推动全县果品产业的大发展。
三是项目实施严格按照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的技术标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示范推广新技术,使果园的收入增加,成本降低,对构建和谐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四是通过技术培训,改变了传统的苹果栽培管理方式,使新技术入户率有很大的提高,受训果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七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经过几年
第三篇:市农业发展工作汇报
我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总人口304万,其中农业人口246万,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1.5%,“九五”和“十五”期间农业对全市gdp的贡献份额始终在40%以上,农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超过全市财政收入的50%,农业地位十分重要。
一、农业自然资源情况
我市境内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
352米,属南北气候过渡区,年均温16.1℃,年无霜期263天,年日照1389小时,年降水量580—1143毫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花生、蚕桑、蔬菜等粮经作物,盛产木耳、香菇、竹荪、蕨菜、天麻、杜仲、核桃、雪梨、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全市森林覆盖率42.3%,工业污染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和省颁标准,是四川和西部地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势区域。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五”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生态、土地、产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实施耕地整治、沃土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广苍溪县“六个一”加“三配套”生态庭园经济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2000年以来,全市改造中低产田土48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33.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1%,培肥地力1000万亩次,生态庭园累计达到14万户,建户用沼气池20.8万口,占农户总数的31.57%,其中苍溪县户用沼气池建设已超过总农户的70%。苍溪县、青川县分别被国家和省认定为生态农业示范县。
三、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建设情况
全市新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15万亩,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了 395.8万亩,比2000年的280万亩增长42%。建成优质油料基地10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40万亩,果品基地100万亩,中药材基地82万亩,茶叶基地18万亩,蚕桑基地30万亩。全市优质口粮、饲用粮、加工专用粮、食用油、加工专用油等各具特色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中南部区域的水果生产基地,北部山区的干果、食用菌生产基地,青川、旺苍的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公铁路沿线的外销蔬菜、曾家高寒山区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和一批重点中药材、蚕桑、烟叶专业基地乡镇的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开始凸现。我市的剑阁县被列为全国油料大县,苍溪县被列为全国雪梨和猕猴桃基地县,市中区被列为国家级反季节蔬菜基地,青川县、旺苍县被列为全省茶叶生产重点县,蔬菜、水果被列为全省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中药材中的川明参、柴胡、天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特色优势农产品优质化建设情况
全市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达1000多个。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4.01万亩,全市已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2个,面积79.3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6个。创建著名品牌2个,知名品牌12个。粮食、油料、优势特色农产品优质率分别达到70%、90%和68%。我市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青川黑木耳和苍溪猕猴桃获原产地保护标识认证;苍溪雪梨、猕猴桃、脆香甜柚相继获国家优质水果称号;“剑柴胡”因其独特的药用品质享誉国内外;富硒绿茶品质优良,多次获国家金奖和国际大奖;茧丝产品品质优良获得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称号。
五、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带动主体建设情况
全市引进和培育涵盖种植业各项主导产业、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生产加工型、营销流通型产业化龙头企业30多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基地100万亩以上。订单农业面积逐年攀升,已突破100万亩。农产品营销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387个,全市培养专业农民经纪人1000多人,常年从事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流通的人员超过5万人。农产品网上交易工作力度加大,常年通过市农业信息网等网络促销各类农产品20万吨以上。
六、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建起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产品综合质量检测中心和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实验站,加之种业管理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完善,较大的改善了为农服务手段,全市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农技服务体系格局基本形成。
我们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产业强村战略,努力构建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实现新的跨越。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汇报
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汇报
按照川委办[2011]20号文件精神要求,面对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带动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切实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农村小
康社会。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竞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带动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
力为目标,以引导服务协调为措施,以粮油订单为导向,以培育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优质粮油建设为重点,着力引导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力争实现我县有两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有重大突破,进入德阳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前列,以农户为主体、以订单为纽带,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力争农户参与率达75%以上,保障参与农户年增收15%。
三、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协助指导龙头企业做好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和粮油订单工作。
2、培育扶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实力强弱决定产业化规模水平成效。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名牌意识,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粮油产品,在包装、储运很下工夫,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引导企业加强组织结构调整,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技术改造,逐步向精深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从政策、技术、市场开拓、信息、企业融资、职工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调。
一是巩固现有的县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培育现有企业的产品品牌上一个台阶,力争五年内创1—3个市县名优品牌。二是发展和培育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创县、市龙头企业。三是重点抓好嘉家香油脂公司的升级,按照规划2013年底完成后续投资6700万元,使该企业达到产值过亿,产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协助企业做好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按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突出本地特色、适合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生产的
原则,协调农业部门做好种植规划、提供种植技术服务,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形式带动农户参与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种植,保障企业有充裕的商品粮源。
4、引导企业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利用市场经济方式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组织或协会”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建立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共同体,按照市场价收购,在市场低迷时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
第五篇:城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汇报材料(模版)
城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镇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科技兴农,突出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露地蔬菜、生猪、红提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使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镇共落实高原夏菜2300亩,其中:白皮洋葱320亩,蕃瓜560亩,蒜苗900亩,其它520亩,建成100亩以上示范点3处;落实优质洋芋1500亩;新发展红提葡萄日光温室座200亩;发展奶牛30头;扶持发展100头以上养猪示范户3户。全镇现有各类种养殖基地5处,即:满城红砂川红提葡萄种植基地,规模已达750亩;高家湾村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基地,现有日光温室200座,基本达到户均1座;满城红鳟鱼养殖基地,年产鲜鱼13吨;东坪蛋鸡养殖基地,年产鲜蛋15万公斤;兰州正大绿农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6000头,商品率达95%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为了切实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高农业调整的覆盖面,我镇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形式,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做宣传发动工作。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思路,邀请种
养殖示范户、介实公司专家,通过算帐对比、现身说教等方法,为广大农户讲解种植前景和经济效益;组织300名多群众,先后到满城红砂川、中堡镇邢家湾参观红提葡萄及日光温室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发展红提葡萄和高原夏菜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制定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在红提葡萄基地建设方面出台四项优惠政策,即:一是为每座日光温室配备滴灌设施一套;二是为每座日光温室提供新建水窖所需水泥;三是根据日光温室实际长度,按每米4元的标准,发放奖励金;四是根据日光温室墙体长度,按每米150元的标准,协调贷款。在高原夏菜菜方面,规模种植50亩以上,镇政府无偿提供地膜;,通过以上优惠政策的出台,群众发展高原夏菜和红提葡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加强培训,引导群众科学种养殖。今年以来,我镇先后邀请市农科所高级农技师李超群、省市农业畜牧专家和种养殖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20场(次),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和介实公司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为种植户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广泛好评。
(四)转变职能,抓好服务。镇政府积极转变职能,使政府工作由行政指令转变为指导服务。政府根据市场引导好农民,指导农民自己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政府只是当好农民的参谋,干部当好农民的服务员。在红提葡萄基地建设中,镇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为基地敷设输水管道5.6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2公里,申请贴息补助7万元,并在政策、用地、用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服务,给广大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为了做好红提葡萄、高原夏菜及药用白皮洋葱的外销工作,我们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与甘肃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兰州介实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尚未形成规模。主要表现在蔬菜基地建设方面,品种单一,茬口安排不合理,对有序、稳定、均衡上市影响较大,上市比较集中,另外只注重易栽培的大宗蔬菜品种,高档精细,有发展前景的蔬菜面积小而无规模。
二是营销机制不够完善,带动发展缺乏后劲。影响我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收购与销售环节相对薄弱,工作滞后。目前在满城村、高家湾村只有3家营销大户,在市场拓展、畅通销售渠道、健全销售网络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全镇外销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今后的打算
一是立足服务城市,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的方式经营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储存运销业,发挥二、三产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二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坚持“压粮扩经,压劣扩优”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力争使粮经比例调整为58:42,新建高家湾村露地蔬菜交易点1个;三是继续加大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加快满城红砂川红提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步伐,投资10万元全面完成基地电网敷设,继续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辐射带动各村发展红提葡萄种植,切实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全县乃至兰州市的一项特色产业;四是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初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订单促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的原则,坚持城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依托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使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