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政发〔2003〕16号)

时间:2019-05-14 10: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政发〔2003〕1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政发〔2003〕16号)》。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政发〔2003〕16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发〔2003〕16号 【发布日期】2003-02-21 【生效日期】2003-0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

(内政发〔2003〕1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已经2003年2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

根据《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精神,为了确保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如期实现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各项目标,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

第一条第一条 外商投资农牧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矿产、旅游等资源,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从事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享受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二条第二条 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对银行和商业零售企业进行投资,可以设立保险经营机构和科技信用担保中心,兴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旅行社和中外 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兴办中外合资合作或外资建筑与相关服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资铁路货运与道路货运企业。

第三条第三条 比照外商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吸引区外企业和个人通过独资、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租赁、托管、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到内蒙古投资设厂、合作开发。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和自治区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税收、工商、土地、投资管理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区内企业与区外各类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条第四条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减少工商注册、建设用地、减免退税等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工商注册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企业登记独立注册试行办法的通知》(内政发〔2001〕143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市场主体准入若干意见的通知》(内政字〔2002〕219号)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在未能完成申报件的情况下,经申请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意,用地单位和个人可先行用地,但半年内必须依法向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报批用地手续。

第五条第五条 降低企业申请对外贸易经营权和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标准。生产企 业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标准,注册资金调整为200万元,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的注册资金调整为50万元。私营生产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标准,按国有、集体生产企业的条件、标准和办法办理。外贸企业申请对外劳务经营权的标准,调整为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或出口额达到3000万美元。企业注册资金达到300万元,成立时间两年以上,具备外销员或国际商务师资格的从业人员(不少于3人),以及报关、报验、办税、外汇核销人员,可以申请进出口代理经营资格。

第六条第六条 鼓励优势产品出口,建立和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和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扩大有机农畜产品出口。支持主营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家出口配额,鼓励优势初级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第七条第七条 鼓励企业通过委托代理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承接项目、获取信息、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承接援外合资合作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加大吸引跨国公司的力度,从项目签约、立项、审批、建设、运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

第八条第八条 在边境地区实行优惠的边贸政策。在出口退税、进出口商品经营范围、进出口商品配额、许可证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对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建设给予重点支持。除国家统一规定的行政机关执法收费外,取消口岸其他行政性收费,减轻边贸企业经营负担,减少出入境人员不必要的支出。

第九条第九条 边贸企业的边境贸易经营权,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管理和备案。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劳务合作,其项目合同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并享受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凡在内蒙古登记注册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第十条第十条 边贸企业出口原产于内蒙古且属于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除国家实行统一招标的商品、配额有偿使用管理的商品、重点管理的边境贸易出口商品、军民通用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外,免领出口许可证。属于国家重点管理的边贸出口商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配额,尽量满足边贸企业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需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精简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限额内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全额自筹资金的项目,按业主决策原则,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实行登记备案制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由政府主管部门签发备案核准证。国家、自治区规定需审批的项目和业主要求审批的项目,内资企业用自有资金或借用国内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非限制类产业的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外商投资企业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或优势产业的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逐步简化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等的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规范收费制度,严禁各种乱收费和乱摊派。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国务院和自治区收费主管部门(计划、财政)批准外,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和增加收费频次。对准予收费的项目,实行收费公示、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交费登记证和票款分离制度,收费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不得进行有偿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要求企业购买指定商品和到其指定的中介机构接受服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研究制定《外来投资者保护条例》,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对企业检查实行登记备案制度,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登记备案。旗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建立西部大开发投诉中心或投资商投诉协调服务中心,设立专线投诉电话。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会计、审计、公证、律师、评估、咨询、人才、信息等中介服务,严禁弄虚作假和欺骗投资者。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围绕生态、基础设施、优势产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对国家在内蒙古投资的项目以及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项目,自治区各部门、各盟市要提前介入项目用地相关程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先安排土地,尽可能减免土地管理行政性收费,并对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给予积极支持。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除关系国家命脉和安全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外,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以受让股权、买断资产等不同方式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进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协作,鼓励金融机构介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及时进行项目评估,积极向总行推荐贷款项目。根据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延长贷款期限的规定,积极帮助企业申请长期贷款,加大对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特色农牧业、节水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以公司加农户为经营方式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采取措施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配合生态建设工程,支持有还贷能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山野菜、中药材开发、苗圃以及人造板、造纸等林产品加工项目申请信贷资金。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国家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积极推动以BOT、TOT、特许权转让等融资方式利用外资工作。选择国家试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委托中介机构组织采取BOT、TOT形式进行国际招标。加快培育和扶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发展,扩大引进区外国外资金规模。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重点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争取国际多边、双边无偿援助和赠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等领域的项目,根据项目偿还能力,国外优惠贷款占项目总投资比例最高可达70%,有限制采购条件或贷款机构对贷款比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继续办好农村牧区电网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和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和城市环保项目(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逐步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业务。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认真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交通发展的意见 》(内政发〔2002〕14号),允许垫资修路、让利引资修路和以“热线”带“冷线”修路。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内蒙古公用基础设施,允许采用多种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转让区内国有公路、城市市政等公用基础设施资产权益和建设受益权,转让期限最长可达30年。为保证投资者或受让方利益,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其提供收费价格批文质押、履约保险等必要的融资和经营条件。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安排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列入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的企业,不分所有制、不论投资来源地,政府在安排前期费和财政 贴息等方面同等对待。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倾斜。鼓励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商和区内外企业投资。信誉良好的“三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具备条件且不需政府提供担保的,可申请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帮助优势产业、出口创汇企业,争取国家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国外商业贷款指标的支持。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视不同行业放宽外商投资股比限制。投资于商业项目,经营年限可放宽至40年,注册资本可放宽至3000万元人民币。鼓励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到内蒙古再投资,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资比例不低于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鼓励区内企业再投资,投资额超过企业原资产额50%的,享受新办企业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允许依法以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进行投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的20%;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经费开支比重。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 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发挥好价格和收费机制的作用,积极向国家争取降低东西部地区之间骨干电网联络线的输电费用,促进西电东送。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维护成本开支得到合理补偿。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按补偿成本原则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争取新建铁路和铁路支线实行特殊运价、区内航空支线实行浮动票价的政策。合 理审批列入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蒙药价格。

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对设在内蒙古以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10年以前,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在内蒙古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其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内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内蒙古境内国道、省道以及其他公路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免征耕地占用税的建设用地,具体范围限于公路线路、公路线路两侧边沟所占用的耕地,公路沿线的堆货场、养路道班、检查站、工程队、洗车场等所占用的耕地不在免税之列。上述免税用地,凡改变用途,不再属于免税范围的,应当自改变用途之日起补缴耕地占用税。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林应占80%以上)还草产出的 包括经济林苗木、商品饲草的农业特产品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年修订)》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和利用荒山、荒地造林种草的各项政策,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划拨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在建设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可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并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的土地出让金可作为政府扶持生态建设的投资;达到出让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申请续期。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探矿权人投资勘查获得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地后,可优先依法获得采矿权。允许将勘查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开采阶段分期摊销。以中外合营方式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中方以探矿权、采矿权入股的,由中方提供相关地质成果资料,探矿权、采矿权按规定依法评估作价。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培育矿业权市场,促进探矿权、采矿权依法出让和转让。出让矿业权范围包括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和其它矿业权空白地。矿业权人可采取依法申请批准和招标、拍卖等其他方式转让矿业权,可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业权,可依法出租、抵押矿业权。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在内蒙古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按有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批准,可部分或全部转为国有矿山企业或地勘单位的国家资本:勘查或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镍、金、银、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在国家、自治区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大中型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勘查接替资源;国有矿山企业经批准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对外合营时,国有资本持有单位以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入股;国有矿山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在内蒙古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减缴或免缴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铀、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寻找接替资源申请的勘查,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包括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开发及老矿区尾矿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探矿权使用费,第一个勘查年度可以免缴,第二至第三个勘查年度可减缴50%,第四至第七个勘查年度可减缴25%。采矿权使用费,矿山基建期和矿山投产第一年可以免缴,矿山投产第二至第三年可减缴50%,第四至第七年可减缴25%,矿山闭坑当年可以免缴。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外商投资开采回收非油气矿产资源主矿种之外的共、伴生矿,减半缴纳共、伴生矿产品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利用尾矿,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用先进技术使国内现有技术难于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减半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年。

五、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认真贯彻实施《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工作的意见》(内党办发〔2000〕13号)精神,大力培养自治区急需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各用人单位应设立引智经费,为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及必要的工作条件。组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或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器,为承担重大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的人才提供科研开发专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和贴息。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科技项目和重点学科项目的高级专业人才、自治区引进的急需人才、留学回国人才,在科研经费资助、助手配备、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积极与东部地区开展科技人才相互挂职交流锻炼,扩大人才交流规模。对口支援到内蒙古工作及内蒙古到东部省区挂职锻炼的各类人才,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情况给予生活补贴。逐步增加内蒙古高校招生数量,积极争取中央部属高校和东中部地区高校在内蒙古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比例。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加强高校同东中部地区高校、国外高校和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支持高校派出更多的留学人员。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加大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优秀企业经营者的奖励。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可采取多种方式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将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实施的,应从技术转让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的一次性奖励;自行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和促进转化有关人员的奖励;采用股份形式实施转化的,也可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 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从该企业新增净资产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企业优秀经营者,由其享有这部分资产的收益权。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对到我区工作的各类人才实行来去自由政策,根据国家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政策,其人事档案保存地点由本人自主选择。到内蒙古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转到工作地区,也可转回原籍。到内蒙古艰苦边远地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1994〕67号”文件规定的94个旗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在见习(试用)期间执行定级工资,见习(试用)期满转正定级时其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可向上浮动一至二个档次;由自治区人事部门界定的特需人才,其报酬可实行年薪制或由聘用期间的契约来确定。到内蒙古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以及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允许保留原籍户口,如果将户口迁入内蒙古,返回时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凡在内蒙古地级市和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可随时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严禁收取城市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为外籍高科技人才、投资者提供入境、居留便利。符合国家规定的人员,如需多次临时入境,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有效期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多次入境有效签证;对需在华常住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外国人居留证,并对需多次出入境的同时发给与外国人居留证相同期限的多次返回签证。改进我区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和边民出入境通行证的申领和查验办法,为在边境地区工作的各类人员正常进出边境管理区和出入境提供便利。

六、规定的解释和落实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扩大横向联合优惠政策》同时废止。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优于本规定或本规定未涉及的,执行国家规定。自治区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西部开发政策实施细则(或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由计划、经贸、教育、科技、公安、财政、人事、国土资源、外经贸、金融、税务、工商等业务主管部门对具体内容分别进行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

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精神,为了确保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如期实现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各项目标,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

第一条 外商投资农牧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矿产、旅游等资源,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从事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享受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二条 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对银行和商业零售企业进行投资,可以设立保险经营机构和科技信用担保中心,兴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旅行社和中外 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兴办中外合资合作或外资建筑与相关服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资铁路货运与道路货运企业。

第三条 比照外商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吸引区外企业和个人通过独资、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租赁、托管、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到内蒙古投资设厂、合作开发。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和自治区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税收、工商、土地、投资管理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区内企业与区外各类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条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减少工商注册、建设用地、减免退税等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工商注册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企业登记独立注册试行办法的通知》(内政发〔2001〕143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市场主体准入若干意见的通知》(内政字〔2002〕219号)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在未能完成申报件的情况下,经申请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意,用地单位和个人可先行用地,但半年内必须依法向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报批用地手续。

第五条 降低企业申请对外贸易经营权和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标准。生产企 业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标准,注册资金调整为200万元,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的注册资金调整为50万元。私营生产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标准,按国有、集体生产企业的条件、标准和办法办理。外贸企业申请对外劳务经营权的标准,调整为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或出口额达到3000万美元。企业注册资金达到300万元,成立时间两年以上,具备外销员或国际商务师资格的从业人员(不少于3人),以及报关、报验、办税、外汇核销人员,可以申请进出口代理经营资格。

第六条 鼓励优势产品出口,建立和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和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扩大有机农畜产品出口。支持主营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家出口配额,鼓励优势初级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第七条 鼓励企业通过委托代理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承接项目、获取信息、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承接援外合资合作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加大吸引跨国公司的力度,从项目签约、立项、审批、建设、运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

第八条 在边境地区实行优惠的边贸政策。在出口退税、进出口商品经营范围、进出口商品配额、许可证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对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建设给予重点支持。除国家统一规定的行政机关执法收费外,取消口岸其他行政性收费,减轻边贸企业经营负担,减少出入境人员不必要的支出。

第九条 边贸企业的边境贸易经营权,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管理和备案。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劳务合作,其项目合同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并享受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凡在内蒙古登记注册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第十条 边贸企业出口原产于内蒙古且属于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除国家实行统一招标的商品、配额有偿使用管理的商品、重点管理的边境贸易出口商品、军民通用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外,免领出口许可证。属于国家重点管理的边贸出口商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配额,尽量满足边贸企业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需要。

第十一条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精简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限额内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全额自筹资金的项目,按业主决策原则,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实行登记备案制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由政府主管部门签发备案核准证。国家、自治区规定需审批的项目和业主要求审批的项目,内资企业用自有资金或借用国内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非限制类产业的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外商投资企业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或优势产业的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逐步简化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等的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 规范收费制度,严禁各种乱收费和乱摊派。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国务院和自治区收费主管部门(计划、财政)批准外,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和增加收费频次。对准予收费的项目,实行收费公示、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交费登记证和票款分离制度,收费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不得进行有偿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要求企业购买指定商品和到其指定的中介机构接受服务。

第十三条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研究制定《外来投资者保护条例》,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对企业检查实行登记备案制度,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登记备案。旗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建立西部大开发投诉中心或投资商投诉协调服务中心,设立专线投诉电话。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会计、审计、公证、律师、评估、咨询、人才、信息等中介服务,严禁弄虚作假和欺骗投资者。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

第十四条 围绕生态、基础设施、优势产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对国家在内蒙古投资的项目以及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项目,自治区各部门、各盟市要提前介入项目用地相关程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先安排土地,尽可能减免土地管理行政性收费,并对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给予积极支持。

第十五条 除关系国家命脉和安全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外,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以受让股权、买断资产等不同方式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进入。

第十六条 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协作,鼓励金融机构介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及时进行项目评估,积极向总行推荐贷款项目。根据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延长贷款期限的规定,积极帮助企业申请长期贷款,加大对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特色农牧业、节水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以公司加农户为经营方式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采取措施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配合生态建设工程,支持有还贷能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山野菜、中药材开发、苗圃以及人造板、造纸等林产品加工项目申请信贷资金。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国家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

第十七条 积极推动以BOT、TOT、特许权转让等融资方式利用外资工作。选择国家试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委托中介机构组织采取BOT、TOT形式进行国际招标。加快培育和扶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发展,扩大引进区外国外资金规模。

第十八条 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重点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争取国际多边、双边无偿援助和赠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等领域的项目,根据项目偿还能力,国外优惠贷款占项目总投资比例最高可达70%,有限制采购条件或贷款机构对贷款比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继续办好农村牧区电网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和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和城市环保项目(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逐步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业务。第二十条 认真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交通发展的意见 》(内政发〔2002〕14号),允许垫资修路、让利引资修路和以“热线”带“冷线”修路。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内蒙古公用基础设施,允许采用多种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转让区内国有公路、城市市政等公用基础设施资产权益和建设受益权,转让期限最长可达30年。为保证投资者或受让方利益,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其提供收费价格批文质押、履约保险等必要的融资和经营条件。

第二十一条 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安排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列入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的企业,不分所有制、不论投资来源地,政府在安排前期费和财政 贴息等方面同等对待。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倾斜。鼓励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商和区内外企业投资。信誉良好的“三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具备条件且不需政府提供担保的,可申请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帮助优势产业、出口创汇企业,争取国家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国外商业贷款指标的支持。

第二十二条 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视不同行业放宽外商投资股比限制。投资于商业项目,经营年限可放宽至40年,注册资本可放宽至3000万元人民币。鼓励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到内蒙古再投资,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资比例不低于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鼓励区内企业再投资,投资额超过企业原资产额50%的,享受新办企业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 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允许依法以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进行投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的20%;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经费开支比重。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 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第二十四条 发挥好价格和收费机制的作用,积极向国家争取降低东西部地区之间骨干电网联络线的输电费用,促进西电东送。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维护成本开支得到合理补偿。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按补偿成本原则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争取新建铁路和铁路支线实行特殊运价、区内航空支线实行浮动票价的政策。合 理审批列入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蒙药价格。

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 对设在内蒙古以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10年以前,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六条 在内蒙古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其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内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七条 内蒙古境内国道、省道以及其他公路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免征耕地占用税的建设用地,具体范围限于公路线路、公路线路两侧边沟所占用的耕地,公路沿线的堆货场、养路道班、检查站、工程队、洗车场等所占用的耕地不在免税之列。上述免税用地,凡改变用途,不再属于免税范围的,应当自改变用途之日起补缴耕地占用税。

第二十八条 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林应占80%以上)还草产出的 包括经济林苗木、商品饲草的农业特产品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第二十九条 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年修订)》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 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和利用荒山、荒地造林种草的各项政策,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划拨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在建设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可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并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的土地出让金可作为政府扶持生态建设的投资;达到出让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申请续期。第三十一条 探矿权人投资勘查获得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地后,可优先依法获得采矿权。允许将勘查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开采阶段分期摊销。以中外合营方式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中方以探矿权、采矿权入股的,由中方提供相关地质成果资料,探矿权、采矿权按规定依法评估作价。

第三十二条 培育矿业权市场,促进探矿权、采矿权依法出让和转让。出让矿业权范围包括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和其它矿业权空白地。矿业权人可采取依法申请批准和招标、拍卖等其他方式转让矿业权,可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业权,可依法出租、抵押矿业权。

第三十三条 在内蒙古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按有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批准,可部分或全部转为国有矿山企业或地勘单位的国家资本:勘查或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镍、金、银、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在国家、自治区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大中型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勘查接替资源;国有矿山企业经批准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对外合营时,国有资本持有单位以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入股;国有矿山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

第三十四条 在内蒙古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减缴或免缴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铀、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寻找接替资源申请的勘查,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包括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开发及老矿区尾矿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探矿权使用费,第一个勘查可以免缴,第二至第三个勘查可减缴50%,第四至第七个勘查可减缴25%。采矿权使用费,矿山基建期和矿山投产第一年可以免缴,矿山投产第二至第三年可减缴50%,第四至第七年可减缴25%,矿山闭坑当年可以免缴。

第三十五条 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外商投资开采回收非油气矿产资源主矿种之外的共、伴生矿,减半缴纳共、伴生矿产品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利用尾矿,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用先进技术使国内现有技术难于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减半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年。

五、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

第三十六条 认真贯彻实施《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工作的意见》(内党办发〔2000〕13号)精神,大力培养自治区急需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各用人单位应设立引智经费,为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及必要的工作条件。组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或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器,为承担重大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的人才提供科研开发专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和贴息。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科技项目和重点学科项目的高级专业人才、自治区引进的急需人才、留学回国人才,在科研经费资助、助手配备、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

第三十八条 积极与东部地区开展科技人才相互挂职交流锻炼,扩大人才交流规模。对口支援到内蒙古工作及内蒙古到东部省区挂职锻炼的各类人才,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情况给予生活补贴。逐步增加内蒙古高校招生数量,积极争取中央部属高校和东中部地区高校在内蒙古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比例。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加强高校同东中部地区高校、国外高校和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支持高校派出更多的留学人员。

第三十九条 加大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优秀企业经营者的奖励。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可采取多种方式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将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实施的,应从技术转让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的一次性奖励;自行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和促进转化有关人员的奖励;采用股份形式实施转化的,也可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 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从该企业新增净资产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企业优秀经营者,由其享有这部分资产的收益权。

第四十条 对到我区工作的各类人才实行来去自由政策,根据国家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政策,其人事档案保存地点由本人自主选择。到内蒙古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转到工作地区,也可转回原籍。到内蒙古艰苦边远地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1994〕67号”文件规定的94个旗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在见习(试用)期间执行定级工资,见习(试用)期满转正定级时其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可向上浮动一至二个档次;由自治区人事部门界定的特需人才,其报酬可实行年薪制或由聘用期间的契约来确定。到内蒙古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以及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允许保留原籍户口,如果将户口迁入内蒙古,返回时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凡在内蒙古地级市和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可随时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严禁收取城市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

第四十一条 为外籍高科技人才、投资者提供入境、居留便利。符合国家规定的人员,如需多次临时入境,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有效期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多次入境有效签证;对需在华常住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外国人居留证,并对需多次出入境的同时发给与外国人居留证相同期限的多次返回签证。改进我区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和边民出入境通行证的申领和查验办法,为在边境地区工作的各类人员正常进出边境管理区和出入境提供便利。

六、规定的解释和落实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扩大横向联合优惠政策》同时废止。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优于本规定或本规定未涉及的,执行国家规定。自治区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西部开发政策实施细则(或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由计划、经贸、教育、科技、公安、财政、人事、国土资源、外经贸、金融、税务、工商等业务主管部门对具体内容分别进行解释。

第三篇:重庆市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小编推荐)

重庆市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

为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聚集重庆,加快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尽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关于税收和财政方面

(一)凡设立在我市的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各种经济成份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下同),从2001年至201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从2001年起,凡在我市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内资企业,自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社会效益显著而利润率较低的,经市主管税务部门或报请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再给予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待遇。外商投资企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可比照办理。

(三)对设立在我市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五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除国家明令禁止、关闭和限制的产业和企业外,从2001年至2010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实行定期的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我市非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企业到我市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五个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包括投资建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形式),在2001年至2010年分回的税后利润不再补征企业所得税。

(四)我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入,从200

1—1—

年至2010年免征农业特产税。经市级计划部门按市政府规划批准建设的公路,其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

(五)内、外资企业(含自然人)投资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和外商投资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乙类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家明确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003年底前,内资企业在我市三峡库区投资开发性移民建设项目进口自用物资(国家规定不享受关税优惠的进口物资除外),实行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全额返还的政策。

(六)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规定应予支持的项目,市级有关部门优先安排国家财政性资金,优先安排国外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外商业贷款,优先安排发行地方企业债券,优先安排银行贷款及贴息。减免市重点建设项目在规划、消防、施工审批过程中的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证照费、工本费除外),政府指导性定价的收费按下限收取。

(七)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据实列支。其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含10%)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必须购置的专用、关键的试制设备和测试仪器,经主管财政和税务部门认定后,可一次或分次摊入成本。

(八)“十五”期间,市财政继续安排一定额度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资金和风险担保资金,通过补助入股、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形式,支持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

(九)在北部新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大学科技园区、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的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加技术性收入或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年总产值6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部门批准,减按—2—

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在北部新区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额占项目总投资比重6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部门批准,从获利起三年内,可按当年利润额的3—5%在税前提取风险补偿金。

(十一)在北部新区经我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从2001年起,两年内上缴的营业税增长部分、增值税地方分成的增长部分(新设立企业“增长部分”按该区“两税”当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可由北部新区财政以入股资本金的方式全额安排,以后三年减半安排,扶持上缴企业发展。

(十二)在北部新区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投资入股、定额补助、对发行企业债券和贷款实行贴息等方式,扶持设立在北部新区的软件产业、光电子产业、生物医药及新药、农林蓄优势资源增值转化等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发展。

(十三)在北部新区投资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或企业注册资本达1亿元以上,或企业年销售额实现5亿元以上,或企业年销售额实现5亿元以上的,经北部新区管委会批准,自获利起,两年内按企业在北部新区实际入库的企业所得税额,由北部新区财政作为专项资金全额安排,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安排,扶持上缴企业生产经营。

(十四)“十五”期间,北部新区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全额返还北部新区,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养路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北部新区全额留用。“十五”初期,市财政安排投入5000万元北部新区启动资金。这些资金专项用于北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十五”期间,继续增加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增加的投入向边远

—3—

贫困地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倾斜,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倾斜。

(十六)调整各级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适时统一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增加市对部分区县(自治县、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的补助。

(十七)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县(自治县、市)转移支付办法。随着市级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对贫困区县(自治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并对少数民族地区适度倾斜。从2001年到2003年,对民族自治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每年增长不低于15%。

二、关于信贷和融资方面

(十八)加大对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债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鼓励金融机构介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及时进行项目评估,积极向总行推荐贷款。

(十九)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推行以项目收费权或收益权为质押进行融资的担保抵押制度,制定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十)积极探索新的信贷方式,推行仓单质押贷款、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应收帐款质押业务、保付代理业务、联保协议贷款等新金融服务品种,加大信贷投入。

(二十一)规范建立股份制投资基金(含中外合资),鼓励其投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鼓励组建资产优良的实力雄厚的公司法人,作为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统贷统还的主体。规范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4—

(二十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按有关法规申请上市融资。支持上市公司发行A股、B股、H股及境外债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资产证券化方式在国内外融资。

(二十三)进一步扩大地方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优先安排符合发债条件的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工业结构调整和纳入政府规划的危旧房改造等项目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三、关于土地和资源开发方面

(二十四)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的“三补两免两落实”政策,即对计划内所退耕地实行粮食补助、现金补助、种苗费补助,减免退耕地农业税和粮食定购任务,落实个体承包和林权证。

(二十五)鼓励利用国有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实行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的政策。国有荒山、荒地依法出让给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土地使用权,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减免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达到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以申请续期。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50年内的土地使用权;达到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条件,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转让(租)、抵押。

(二十六)增加对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市上缴中央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尽可能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争取中央全额下拨。区县(自治县、市)上缴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通过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下拨,专

—5—

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

(二十七)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把未利用土地开发成草地、园地,经市国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为耕地的,可折抵补充耕地指标。市级以上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其耕地开垦费可按项目所在地下限标准执行。

(二十八)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及时提供并保障建设用地。对于需报国务院批准用地的铁路和主骨架公路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影响工期的单体控制性工程,建设单位可申请先行用地,由市有关部门报国务院主管部门核准先行动工建设,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对于属本市各级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报批材料尽可能简化,并减少审批工作环节,在上报合格材料后的15个法定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二十九)建设项目用地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贯彻有偿使用国有土地原则,鼓励以招标、拍卖等方式供地。外商投资项目用地,经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作价出资的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三十)投资者以土地、房屋作价入股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和进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按资产权属变更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及收取相关费用。

(三十一)北部新区执行灵活优惠的土地出让和房屋租赁政策。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工业用地实行优惠地价。需要租用厂房从事科技开发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可向北部新区主管部门申请享受房租补贴。

(三十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按照《矿产资源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独资方式或与中方合资、合作的方式在我市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6—

源。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批准范围内进行地质调查,其在调查区域内发现的尚未设置矿业权的矿产地或重要找矿线索区块,可优先取得探矿权。外商投资企业对其投资勘查并探明的矿产资源,可优先取得采矿权。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非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非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

(三十三)在我市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开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自投产之日起五年内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三年内免缴矿业权使用费。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所需用地,免缴场地使用费。自矿床进行开采阶段,可申请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四、关于对内对外开放方面

(三十四)凡不属国家明令禁止投资的领域,均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投资,并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三十五)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BOT(建设—运营—移交)、TOT(转让—运营—移交)、收购、兼并、租赁及其他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投资。外商投资BOT、TOT项目享受鼓励类外商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允许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渝规范建立独资或中外合资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公司等。投资兴办担保公司,出资人须一次全额到位注册资金。

(三十六)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我市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限制投资比例和经营年限。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商业项目,经营年限可放宽至40年,注册资金可放宽至3000万元人民币。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来渝投资,其再投资企业中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超过注册资金25%的,—7—

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政策。有条件的中方自然人可作为中外合资、合作的中方投资者。

(三十七)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和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经银行独立评估符合贷款条件的,国内银行可提供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贷款,并允许外商投资项目开展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项目融资。具有良好信誉的“三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具备条件且不需要政府提供担保的,可以申请使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三十八)制定和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办法,鼓励境内外投资者投资供排水、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属于经营性收费的项目,原则上按照“合理成本+税金+合理利润=收费标准”的计算方法批准收费价格。对供排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和公益性项目,收费标准暂不能到位的,允许同级政府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补贴,直到收费标准到位时取消。

(三十九)对我市利用国外优惠贷款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等项目,在项目偿还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总投资中国外优惠贷款的比例,最高可达70%(有限制采购条件或贷款机构对贷款比例有规定的除外)。

(四十)积极支持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和对外劳务承包经营权。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实行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办法,注册资金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成立一年以上的贸易公司可申请外贸流通经营权,注册资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不低于100万元)的生产企业可申请自营进出口权。外贸企业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万美元或出口额达到2000万美元,经批准可取得对外劳务经营权。

(四十一)凡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的经营公司外派劳务人员(不含经营公司管—8—

理人员)出国,以及到国外投资办厂的本市居民,均可申办因私普通护照。对从境外直飞重庆旅游的外国人,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实行落地签证。

(四十二)鼓励投资创业,降低注册资金标准。申办生产经营型和商业批发为主的公司,注册资金降低为30万元。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经评估作价可充抵注册资本金。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最高可达80%。

(四十三)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其投资收益占其总收益50%以上的,经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享受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四十四)除使用各级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贷款以及国家有明文规定的投资项目外的其它全额自筹资金项目,按业主自主决策原则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项目业主单位按基建、房地产、技改等不同性质,将项目建议书按规定审批权限分别送达市或所在区县(自治县、市)计委(备案基建和房地产项目)、经委(备案技改项目)登记备案。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同级计委或经委在两日内签发备案核准证。备案核准证与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2000万美元及以下项目,在不需市平衡资金、资源及协调环保事宜的情况下,由当地区县(自治县、市)有关部门分别批准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合同及章程。

(四十五)凡是必须审批的项目,属市级审批权限的,市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合并审批;对项目开工由下达投资计划替代,不再单独审批。属于国家审批权限的,市有关部门须在项目单位报送合格资料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审批部门报出。

—9—

(四十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来渝发展的外资和市外企业,在企业和产品的认定、资质评审、经营权限审批以及项目招标、业务承接等方面,享有与本市企业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五、关于人才和科技创新方面

(四十七)凡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到我市国有和非国有单位工作,或合作开发技术(项目),转化科技成果,投资创办科技、经济实体的,可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办法。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和留学回国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由用人单位在实验、办公和生活条件方面从优安排。在我市工作并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上述人员,允许其本人及其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常住地入户。

(四十八)各级政府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原则上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各类人才。市政府职能部门空缺的副厅局级领导干部职位,按计划面向市内公开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事业单位,可在本行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总量控制内,按照“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自主设置岗位,实行竞聘上岗。

(四十九)允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兼职兴办科技企业和咨询服务中介机构,并获得报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离岗兴办科技企业和咨询服务中介机构或进入科技企业和咨询服务中介机构工作,在自己全额承担社保和医保缴费的前提下,根据本人意愿,可保留其在本单位的档案、社保和医保关系。在企业、事业单位社保体制并轨后,按新规定执行。

—10—

(五十)加大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奖励。以职务成果进行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根据不同的转化方式,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或奖励。其中,以股权投入方式进行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该项成果所占股份的20%的股权;以技术转让方式将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转让所得税后净收入的20%的收益;以自行实施转化或以合作方式实施转化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项目盈利后3—5年内,每年可从实施该项成果的税后净利润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企业自主开发的非本企业主导经营领域的成果,项目盈利后3—5年内,每年可从实施该项成果的税后净利润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

上述政策措施从发文之日起实行,由市西部办负责解释或由市西部办指定相应职能部门解释,并设置投诉电话和网上投诉信箱。市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不违背本政策条款原则的情况下,对相应条款制定操作办法。

—11—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内政发〔2006〕3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发〔2006〕3号 【发布日期】2006-01-11 【生效日期】2006-01-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

(内政发〔2006〕3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1月11日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

根据《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内党发〔2003〕18号)和《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05〕2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自治区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自治区中心城市,按超大城市规划建设;赤峰市为自治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按特大城市规划建设。呼伦贝尔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乌兰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阿拉善盟所在地为盟市中心城市(区),其中,通辽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按大城市规划建设。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为所在盟市的中心城市之一,要建成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口岸城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对上述城市(区)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经济建设项目方面要优先安排,重点扶持。

二、各盟市要以盟市所在地为中心,同时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级市和旗县所在地镇作为重点城镇,适当集中项目和资金促进其优先发展。

三、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要尽快修编完成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合作和设施共享。各盟市要在2006年年底以前完成当地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规划中设市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要控制在150平方米左右。

四、切实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部门预算,切实保障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权和执法权要高度集中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下放和分离,目前存在规划管理权下放的城市,要立即纠正。要严格实行城市规划和建设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经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和土地用途以及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要追究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严肃查处。

五、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建设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城镇基础设施总体发展目标要求,坚持地下设施与地上设施、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同时规划建设的原则,列出建设计划,重点加强城镇交通、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建设。各地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公共客运场站和停车场站的建设,彻底根治和有效预防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现象。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城市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大城市要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小城市要超过自治区规定的全区发展目标以上水平,重点城镇也要力争达到自治区规定的全区发展目标水平。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供水系统要逐步实现分质供水,供热系统要达到分户计量标准。

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国、省道与城市出入口连接道路建设。2010年以前要以设市城市和重点城镇之间的交通畅通连接为重点,加快公路和运输场站建设。

电力部门要加快电力输配网线的改造,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城市建成区内的空中电力输配网线要全部进入地下;其他设市城市建成区内的主次干道以及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范围内的空中电力输配网线要全部进入地下。

教育部门要适应城镇人口快速聚集的要求,按照当地城镇化发展目标,以确保城镇适龄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把城镇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住宅区建设和城镇新区建设同步进行。

水利、林业等部门要重点搞好城市河道整治、防洪及城市郊区绿化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城市通讯、消防、人防、地震及其他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城镇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呼和浩特市要在2010年以前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包头市要在两年内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赤峰市、通辽市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盟市所在地城市(区)要在2010年以前达到自治区级园林城市标准。要开展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中水利用和垃圾处理产业化。2010年大城市基本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2020年所有城市都要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实现垃圾处理产业化。各盟市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

七、加强城镇管理,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坚持依法治市,健全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广泛开展以城市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为重点的城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城镇居民的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积极创建文明城镇、文明街道、文明小区。

八、逐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质量。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组织引导科技力量开展建筑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注意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是要加强污水处理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九、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每年用于城市建设的财政预算资金要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要保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各种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配套费等城建规费足额征收,不得随意减免。三项费用作为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要全额用于城市维护建设和公用事业的发展,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财政部门要会同物价、建设等有关部门研究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范围,适当提高费用征收标准,提高公共财政对市政建设的支持能力。

十、城镇土地收益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城镇土地收储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从城镇自筹资金建设的各类集贸市场收取的管理费,要重点用于城镇市场的建设和维护。自治区监察、财政、审计和建设主管部门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规范资金的使用,查处违规案件。

十一、交通、水利、环保、城建、土地、林业、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凡是城乡都可以安排的,要有适当比例优先安排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优势比较明显的城镇。专项资金可以随建设项目和转移人口与城市建设项目配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二、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金融贷款投入城镇建设。办好体现政府信用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土地收储中心,充分发挥政府授权的投融资平台作用。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政府投资实体的管理办法,审核投资项目,补充偿债资金,提高城市政府信用度,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积极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十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按照“平均成本(包括税费)加合理利润”的原则,合理调整和确定公用事业产品的基准价,并确定一定的浮动范围。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回报率的确定,应高于同期银行利率。

十四、切实落实政府的各项补贴资金。对不向消费者收费的纯公益性的市政公用行业,其经营成本和回报率要由政府财政全额拨付,由主管部门向社会招标确定运营单位;对提供城市公用服务,并向消费者收费的项目,产品价低于基准价的,要逐步调整价格标准,一时无法调整到位的,要由财政给予定期定额补贴;对于经营性市政公用行业,应实行合理计价、自负盈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要实行统一管制和监督,由各地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市场情况确定。

十五、对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各城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燃气、公共交通等行业率先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可以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招标拍卖出让公共交通线路的经营权。在同一城市或地区,在规范、有序竞争的前提下,允许多家经营公共交通。

十六、建立特许经营合同的评估和公示制度。旗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专家及有关部门成立特许经营评估委员会,具体负责特许经营合同的评估工作。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及签订程序的合法性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拟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须按规定权限分别报经自治区和盟市特许经营评估委员会通过后方可正式签署。签署后的特许经营合同内容应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十七、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针对部分市政公用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确实无力支付改革过程中分流和下岗人员欠缴的各项保险费用的,各级财政要按照其欠缴数额的适当比例给予资金补贴,促进改革顺利进行。对市政养护维修、园林养护、环卫保洁等由原事业性质改制为企业,暂时不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单位,可在市场准入、任务划拨等方面,在3年内给予扶持,通过3年的过渡期逐步与主管部门脱钩,推向市场。对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企业实现的所得税,可在3年内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减免,用于弥补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性亏损。

十八、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公益性项目要全部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法人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经营性项目要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按市场化方式组织建设和经营。城市的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政府直接投资的日常养护作业性的非经营性项目,要根据业务量划拨经费,以招投标的形式面向社会选择承包单位,实行市场化运作,以降低成本,有效利用政府投入的资金。

十九、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普通商品房为重点,加快城镇住房建设。要根据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职工收入水平、平均房价以及地方财力情况,积极推行住房补贴制度。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住房补贴资金的筹措力度,力争5年内基本解决拖欠住房补贴的发放工作,以支持职工改善居住条件。除现已实行住房补贴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外,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也要逐步开始实行住房补贴制度。

二十、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要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要确定为城镇中等偏下与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认真落实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实行政府指导价格。同时,积极试点探索转变土地无偿划拨政策为货币补贴政策的方式,对低收入购房居民进行直接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土地价格占住房价格的比例确定。房管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政策的落实,制定专项制度和相关标准,对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定。

对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其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保障方式应当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以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单位面积租赁住房补贴标准按照市场平均租金与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的差额计算。各盟市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并积极筹措廉租住房资金,以保证廉租住房制度的尽快实施。

十一、加大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力度,逐步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应由财政补贴的住房公积金,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缴交比例足额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不得发生欠补现象。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偏低的盟市、旗县,要限期达到自治区规定的标准。为鼓励职工贷款购房,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调整至20万元。对于挪用、占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要立即纠正,严肃查处。

十二、各城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及农牧民进城人员住房租赁登记备案制度和住房租金指导标准,凡经过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免征住房租赁有关税费,通过采取减免税费和实行住房租金指导标准等措施,切实减轻外来务工人员及农牧民进城人员的住房消费成本。

十三、加快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要继续加大实施国家康居工程和自治区住宅小区示范工程工作力度,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做好住宅保温节能工作,提高住宅的居住舒适度。

十四、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与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重点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允许以盟市为单位,异地有偿调剂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的调整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和建设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十五、建立有利于城镇建设发展的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进入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其原有宅基地可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城镇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利用未使用土地和废弃地进行建设的,在规费收取上均执行下限标准。允许乡镇企业在确保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经核准等量置换到城镇的工业园区选址建设。

十六、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自治区境内的农牧民在城镇只要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相对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均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居住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享受当地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十七、进一步放宽城市在引进人才、投资、购房落户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大专以上毕业生、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先入户后就业,配偶子女可随迁落户。凡到城镇投资开发、经商办厂的人员,均可办理所在城镇户口。凡在城镇购房居住的,可凭住房产权证办理其本人和直系亲属的落户手续。

十八、加快城镇及近郊区无地、少地农民的“村改居”步伐。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居民应转为城市居民户口,纳入城市统一行政管理。

十九、进城镇落户的农牧民,可以保留其原有承包土地和草场的经营权,也可以用土地和草场经营权换取城镇社会保障待遇,但所涉及的土地和草场一律不准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对放弃土地、草场承包权的农民,收回土地的集体组织和当地人民政府要按照其土地收益和投资综合折价作为补偿,统一纳入当地城镇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不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

十、城镇户籍管理部门对按照规定正常办理落户手续的人员,要热情服务,简化程序。除户口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十一、对于迁移到城镇并且取得城镇户口的人员,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要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并逐步纳入其他社保范围。凡是因政府组织的村改居、生态移民、“城中村”改造等进入城镇的人员,要同步全部列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所需资金一部分可从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中直接提取,另一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和开发商共同解决,各部分资金所占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十二、各地要增加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经费。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农业、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十三、教育部门要把进城农牧民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托上学统一纳入城镇教育规划当中,不得另收费用,保证这些人员的适龄子女能够方便入学。对于取得城镇户口的进城人员,必须保证其子女就近入学,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十四、对于进入城镇务工、经商的农牧民,在5年内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相关税费。

十五、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发展的统计工作。自治区统计、公安、城建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进一步扩大对城镇人口的抽样调查比例,提高调查准确度,特别是对设市城市,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其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

十六、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降低进入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公用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各项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对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要避免重复征税。

十七、理顺管理体制。要按照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需要和统一高效的原则,由编制部门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调整,确保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统一纳入和调整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现上下对口统一管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务院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

国务院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会议强调,今后十年是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坚持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交通、能源、信息、市政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合理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四要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推进重点生态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所有新上项目都要严把生态环境关。五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有序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能源工业,改造提升资源加工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六要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区域开发力度。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扶持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七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及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政发〔2003〕1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政发〔2003〕1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