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时间:2019-05-14 10:2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第一篇: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保山市扶贫开发办公室(2005年10月)

2000年在全市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市扶贫办被地委、行署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这次全市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又再次被推荐为“模范集体”,这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对扶贫办多年来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及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市扶贫办始终把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工作放在重要位臵,急民族贫困地区群众所急,想民族贫困地区群众所想,不断深入贫困地区与干部群众一起共商脱贫大计,谋求发展,千方百计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投入,认真组织易地扶贫、民族乡综合开发、安居温饱村建设和重点村综合开发、茅草房改造、小额信贷、沼气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教育扶贫等等,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从2001年到2004年末,累计在少数民族贫困乡、民族村社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亿元,占全市扶贫资金投入的26%。为少数民族地区改造了茅草房8765户,修建乡村道路392公里,解决6.1万人饮水困难,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5公里,解决了1800户生产 生活用电,修建农田灌溉沟渠94公里,建设沼气池3505口,扶持养殖种猪3100头、母牛950头,种植经济作物3.3万亩、经济林果1.2万亩,建设小学21所,卫生室12所,开展科技培训5.1万人。今年1—10月份以来,我们继续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大投入和支持,倾斜项目和资金4000多万元,进一步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改造茅草房、实施安居温饱村和重点村、建设沼气、发展产业、开展劳动力培训和输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民族贫困地区绝对贫困人口减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一、把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发展放在扶贫工作的重要位置 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是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群众不脱贫,扶贫攻坚任务难以完成,扶贫目标就实现不了。全市15个少数民族乡有11个是贫困乡,118个少数民族村,大多是贫困村,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23万人中有三分之二是贫困人口,其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市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31%。为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办领导经常率领扶贫系统一班人不辞辛劳、顶风冒雨、徒步下乡、进村入户,访贫问计。每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深入民族贫困地区调查研究、访贫问苦。不断组织人力深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调研,分析贫困现状,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瞄准贫困群众,结合实际和群众意愿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措施,尽力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最迫切的各种困难和需求。在研究扶贫项目规划、编制计划时,优先考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在制定十五扶贫计划中,把11个贫困民族乡全部纳入省、市计划盘子予以优先扶持。在各项政策执行中把民族地区作为重点给予倾斜,项目计划及资金优先安排到民族地区,优先组织实施,有新的扶贫举措和好的经验,优先在民族地区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全市首批实施的6个安居温饱试点村时就首选了木老元乡水沟脚、摆榔乡摆榔村、瓦房乡水沟洼、珠街乡比此村等4个少数民族贫困村进行示范。为使每一个项目和每一笔资金都能达到预期目的,从项目前期准备,到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毫不松懈。定期不定期派人深入现场指导、检查、督促,确保工程质量,力求把民族地区的扶贫工程建成亮点工程、示范工程、德政工程。随着大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在民族地区投入和实施,广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效地改善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维护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进步。

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多渠道争取投入扶持民族地区发展 为优先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我们千方百计加大投入,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多渠道争取扶持。

一是从易地开发扶贫项目中扶持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缺乏生存条件或难以通过常规途径实现脱贫的地方,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把易地扶贫的扶持和搬迁安臵对象重点瞄准少数民族群体。“九五”期间,分别从耈街、珠街、瓦马、汶上、木老元、摆榔、等少数民族地区搬迁安臵到小街子、大沙坝、勐连、老坝娥、勐糯、碧寨等开发区的少数民族达13000多人。进入2001年以来,全市又相继有龙陵木城等养、施甸摆榔小龙潭、隆阳区芒宽勐林、杨柳大沙坝、潞江赛林、腾冲中和高田等6个乡9个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易地开发项目得到省立项扶持,帮助民族地区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少数民族实现易地开发扶贫。同时在实施其他贫困地区易地开发中我们坚持以贫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为主要对象安排移民搬迁。2001—2005年又有3000多名少数民族完成了易地搬迁,扶贫投入达2170万元,1.1万人受益。移民搬到迁入区后,建盖了安居房,土地落实,水电路三通到户,有的还建了沼气池,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逐步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如在木城边境民族贫困乡实施易地搬迁开发扶贫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安定大沟及花椒支渠、木城支渠,全长41公里,总投资达900万元,改善了全乡1.2万亩土地灌溉条件,大大改变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大力扶持了该乡甘蔗、烤烟等各项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境外劳动力转移,由原来的木城富余劳力集中到缅甸务工转变为缅甸边民争相到木城打工,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是实施重点村整村推进和安居温饱文明村建设着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2001年以来,扶贫部门以少数民族贫困村为主战场,少数民族贫困户为主要对象,实施“三通、三改、三建,一发展”的扶贫安居温饱文明村建设和扶贫重点村综合开 发。努力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实现稳步脱贫。共计实施94个自然村,投入扶贫资金1771万元,受益人口达63200人。帮扶1.5万户少数民族群众,带动2万人脱贫。建设乡村道路106条、240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45件、管道长1100公里,建设沼气池1920口,卫生厕所2500个。如:隆阳区杨柳乡水沟洼、腾冲县新华梅子坪村、龙陵县黄连河村、昌宁县右甸勐廷村、湾甸芒岗村等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实施重点村和安居温饱村实现了村社公路弹石化,家家户户修建了房屋,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沼气灶,改造了院场,建了厕所,建盖修缮了学校、卫生室、文化室,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改造茅草房。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茅草房数量多、集中连片的特点,扶贫部门把少数民族贫困户作为茅草房改造的重点对象,分年度分步实施。迄今已为8765户少数民族群众改造了茅草房,建房57.8万平方,按每户补助3000元的标准,共补助资金1442万元,贫困程度深的甚至补到4000元、5000元。如隆阳区瓦房乡白龙井村、浪嘎村、杨柳乡茶花村、汶上乡新寨保和村、摆榔乡鸡茨大平地村等一大批少数民族村祖祖辈辈住在茅草房中,通过实施茅草房改造,家家户户住进了新瓦房,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善,使少数民族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卫生的瓦房,实现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祖祖辈 辈的夙愿。少数民族群众高兴地说:“扶贫工程确实是民心工程,茅草房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四是认真组织实施特困民族乡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2001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在施甸木老元、昌宁珠街两个少数民族贫困乡实施特困民族乡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扶贫补助资金累计达551万元,受益8个村11300人,解决了4500人饮水困难,建设卫生圈7860间。其中:木老元乡项目投资补助达440万元,修建了乡村道路20.5公里,修建农田灌溉沟渠5.5公里,解决了1500人饮水困难,改造103户茅草房,发展鱼腥草种植1000亩,泡核桃等经济林果960亩,建设小学教学楼一幢、304平方,村级卫生室4所,开展科技培训4000人。珠街乡项目投资补助达110万元,改造120户茅草房,发展泡核桃1000亩,经济作物2800亩,修建人畜饮水管道5.3公里,解决了900人饮水困难,修建农田灌溉沟渠980米、小水窖230口、沼气池230口,科技培训7500人。为少数民族贫困乡的发展打牢了基础。

五是把隆阳区西山片作为重点区域给予倾斜扶持。隆阳区西山五个少数民族贫困乡,尽管贫困程度非常深,茅草房集中连片触目惊心,但是因隆阳区整体未列入贫困县,一部分针对贫困县的项目进不了。2001年以来,经市、区各级多方协调和反映,先后争取到专项扶持资金560万元,在瓦房白龙井、杨柳乡、老营旧寨等少数民族贫困乡村实施,受益8.9万人,累计改造茅草房 460户,搬迁安臵65户、260人,改扩建道路 9条、4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5公里,解决人畜饮水1100人,修建灌溉渠6公里,建沼气池155口,改厩、改厕210户,培训300人实施新法养猪,扶持620户饲养种猪1240头,扶持种植良种包谷2.7万亩,促进了西山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西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六是积极投放信贷扶贫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扶贫办一方面积极向少数民族地区投放小额信贷资金,支持少数民族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各种经济作物,另一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在民族地区投资办厂,发展甘蔗、咖啡、茶叶、香料烟、山葵等经济作物,吸纳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户增收。五年间,先后投放信贷资金达8000万元,其中:小额信贷5000万元,大额贷款3000万元。先后有猴桥集镇、上街村、珠街从岗茶厂、湾甸自来水厂,怒江农场及潞江、芒宽的多个咖啡厂得到扶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植壮大了支柱产业,增添了致富渠道,拓宽了就业门路,拉动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 2001年以来,市扶贫办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市直国家机关各部门开展挂钩扶贫,把部门工作和扶贫工作相结合,发挥行业优势开展行业扶贫。积极发动和协调党政机关、驻保单位、群众团体深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挂钩扶贫、进村到户结对帮扶,增添了贫困地区发展机遇,加大了投资强度。同时,市扶贫办加 强与中央国家机关、省直赴我市挂钩扶贫机关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国际援助机构的支持,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实际困难,使国家、省的一些机关部门和一些社会群团组织成为我市扶贫攻坚的重要支持力量。先后组织市级100多个部门到100个少数民族贫困村定点帮扶,有3000多名党员干部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结对3000多户,帮助2500户1万多名少数民族脱贫。挂钩单位帮助协调资金150多万元,扶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6个。引进香港乐施会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累计捐资85万元,援建小学1所、建教学楼320平方;搬迁赛林傈僳族76户、326人,建设沼气池74口。在挂钩扶贫和结对帮扶中,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发扬扶贫济困的光荣传统,积极开展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捐资助学等帮扶活动。全市先后有120个单位共为少数民族地区捐款126万元,帮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件,新建和改扩建小学10所、建教学楼3100平方,救助少数民族失学儿童500多人。通过挂钩扶贫、结对帮扶等措施,全市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帮扶中广大党员和机关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高度赞扬。

总之,“十五”期间,全市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要全面脱贫仍然任重道远,到2010年前全市扶贫攻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是尽快解决剩余26万极端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二是帮助基本解决温饱,但还不巩固的42万低收入人口,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突出抓好重点村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产业扶贫、劳务培训和输出等四项重点工作。从2005—2010年,计划实施整村推进1200个自然村;培训和转移劳动力8万人;支持12万户农户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庭园经济,相应每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帮助1.4万户特困户消除茅草房,为2万户农户建设沼气池和厕所、猪圈;支持6000户贫困户建造小水窖6000口;实施易地扶贫1.8万人,小额信贷规模每年保持在6万户左右。继续把外资扶贫、奔小康示范村、党政机关挂钩扶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信息扶贫作为重要内容和措施,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持之以恒地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予以倾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提高连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连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这是新阶段我国扶贫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中央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怀化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移民库区、军事禁区于一身,全市13个县(市、区),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扶贫重点县,总人口约占武陵山片区的七分之一。去年底,国家率先启动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精神,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打基础、利长远上来,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再上新台阶。

一、要把绿色崛起作为基本理念来坚持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和结果。连片贫困地区面临强烈的发展愿望与发展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的矛盾,路径取向尤其重要。坚持绿色崛起,就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强化“又好又快”发展意识,筑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要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邓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离开发展坐而论道,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不讲党性的表现。另一方面,要坚持“四化两型”、绿色崛起。绿色崛起是集产业形态、经济形态、环境质量、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于一体的综合概念,其核心理念是要在经济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中,重视修正工业文明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要求,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离开绿色前提谈发展,有悖科学发展观要求,必将把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带进死胡同,同样是不讲党性的表现。

贯彻绿色崛起理念,必须做到三个摒弃:一要摒弃功利思想。贫困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开发中往往具有“吹糠见米”的效应。利益面前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胸怀全局,顾及长远,把生态效益、子孙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科学开发,永续利用。二要摒弃两难思维。生态与开发不是天然对立的两个方面,不能简单地在二者之间做排他决策。怀化是武陵山区资源大市。“十一五”以来,全市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发展战略,生产总值由289亿元增加到837.36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7亿元增加到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5%和27.9%。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的同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7%,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湖南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既要了“金山银山”又保了“绿水青山”。今年,全市将全力冲刺生产总值千亿市、财政收入百亿市目标,同时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工作。三要摒弃传统思路。就是要告别落后的发展方式,把调结构、转方式、促“两型”贯穿于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全过程,坚持以科技创效益、以创新求突破,大胆淘汰落后产能,大力落实减排项目,通过发展方式的革命,推动经营集约化、产业集群化、要素集聚化,进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要把基础先行作为重大战略来贯彻

基础设施是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前提。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滞后,一条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薄弱。“十五”期末,怀化2.7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只有一条40公里的等级公路,农村公路通畅率不到20 %,境内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绵延的雪峰和武陵两大山脉阻隔着生产要素的流动,抓经济谋发展难免受制、事倍功半。之所以最近几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内资外资竞相涌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十一五”以来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已有4条共681公里,等级公路增加到近千公里,1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沥青)路,全市以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支撑、芷江机场为牵引、沅江水运为补充的交通平台基本形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坚持基础先行,就是要用战略的思维来谋划发展,打破基础设施方面的刚性制约,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必须强化措施,注重实效。一是要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坚持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建设位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当前尤其要抓好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关键领域关键设施的优先改善,达到“舒筋活血”效果,从而为整个基础设施提升创造条件。二是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关键。政府在主导交通、水利及其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督导通信、电力等企业加大建设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十一五”以来,怀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7.3亿元,年均增长32.3%,投资格局的优化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高位建设、形成体系。坚持按照功能完备、设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怀化在提出“交通先行”之初,就把目标定在了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上,积极探索建管养运一体化,努力实现各种交通的无缝高效对接。在通信建设方面也是一样,以建设“数字怀化”为重点,加强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应急管理等方面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抓好电子商务、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建设与推广,构建信息高速网络平台。

三、要把培育优势作为主攻方向来突破

连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不强,除了发展条件限制外,说到底是产业基础脆弱。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核心环节,把培育特色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放在突出位置,强力突破,务求实效。

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相对东部发达地区,开发不够反而造就了后发地区巨大的资源优势。在武陵山片区,怀化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生态、山地、矿产、水能及民族文化等资源,还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具有培育产业优势的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要按照“改造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的思路,坚持特色竞争、差异开发、错位发展,加快构筑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一要选准方向。怀化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纯天然的植物园,素有林木之乡、水果之乡、药材之乡、矿产之乡的美誉,是沈从文笔下“美得让人心疼的地方”,发展特色农业、食品工业、生物制品、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和文化旅游得天独厚。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取向,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园,湖南重要的食品、能源、生物、森工、材料基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二要形成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特色农产品生产要在“扩面、提质、增量”上做文章,突出抓好100万亩超级稻标准化生产、10万亩优质杂交稻制种和100万亩优质油茶、5万亩名优茶叶、35万亩优质柑桔、200万亩工业原料林、100万亩中药材、50万头生猪、10万头肉牛、10万亩烟叶、30万亩葛根生产等基地建设。新型工业要以实施“三百工程”(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为载体,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商贸物流业要围绕构筑大流通、发展大物流来着力,努力建设连接城乡、辐射周边、融入全国的商贸物流网络。三要集约集群。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商贸物流为龙头、文化旅游为支撑,着力推动产业之间的对接融合,实现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与良性互动。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户、企业、市场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生产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四要打造品牌。认真实施品牌战略,注重品牌效应,把握品牌规律,在企业培育、研发创新、市场开拓上用心着力。通过靠大靠强、改革改制、兼并联合等方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标准化推广、应用与研制,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标准化格局。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要把新型城市作为发展引擎来打造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的过程。在区域发展中,城市处于核心地位。城市兴,则区域经济兴;城市衰,则区域经济衰。武陵山片区远离大中城市,城市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怀化虽然稍快于其他地市,但37.7%的城镇化率仍然明显落后于全国全省。国家在武陵山片区规划中,将怀化确定为6个重点支持发展的中心城市之一,我们务必抓住机遇,借势发展。

城市化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必须科学谋划、有序推进。一是要准确定位。怀化处在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城市空洞的中心,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十一五”期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9平方公里扩展到5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骨架拉开到8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36万增加到58万人,发展势头强劲。将怀化定位为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体现前瞻性,具有科学性。围绕这一定位,要加快“鹤中洪芷”一体化建设,打造怀化核心“增长极”,形成域内新的城市群,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市20%,经济总量占全市60%,辐射周边44个县、9万平方公里、1500万人口广大区域,真正成为宜居、宜商、宜游之城。二是要夯实基础。基础设施体系关乎城市承载能力。要通盘考虑城市生产、生活、生态需要,按照规划要超前、骨架要拉开、设施要配套、功能要完善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水平建设。要重视城市管理,认真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机制,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交通模范城、省级园林城“五城同创”工作,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三是要旺市兴城。积极探索户籍制度管理模式,打通城市人口集聚通道,提升城市人气指数。产业是城市的重要支撑。要在科学布局工业园区和城郊农业的同时,加速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文化等产业,使中心城市真正成为财富创造区、消费集中区、辐射核心区。

五、要把改革开放作为永恒动力来推动

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连片贫困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自觉将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改革中释放活力,在创新中破解制约,在开放中加快发展。

要高举解放思想大旗。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阀门,也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前置条件。思想解放的程度,常常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连片贫困地区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解放思想要求更迫切、任务更艰巨。要注重学习、大胆探索,在实践中转变观念,提升境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要振奋精神,敢想敢为。一项改革、一个举措,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推进,不被条条框框所困,不为闲言碎语所惑。

要突出重点领域改革。一要抓好政府自身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有利于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市场竞争公平有序的体制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制度环境。二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资金问题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几年来,怀化从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先后组建了市城建投、交建投、水务投三大融资平台,通过盘活土地资产、开发经营性项目,增强融资功能,有效化解了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和水利建设的资金困局。在破解中小企业和农民融资难上,积极发展民营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三要着力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土地流转、种苗供应、疫病防治、市场流通、金融支持和信息服务“一流转五服务”改革,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巩固林改成果,促进林业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股田制改革试点,激活土地资本,促进农村发展。同时,要继续抓好文化体制、国有企业、城市管理、电力体制、机关事务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

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当今世界越来越平,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无视外界存在而求得发展。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在对接发达地区中加强区域协作。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发展出口业务,鼓励有条件企业开展外经合作,进一步扩大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六、要把自力更生作为时代精神来弘扬

自力更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地方形成自我发展能力的精神要件,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十一五”以来,怀化不断自加压力、提升标杆,不失时机地部署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阶段性任务,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展示了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强大生命力。连片贫困地区条件艰苦基础差,加快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尤其要强调自力更生,大力营造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要自强不息、主动作为,不要两眼向上、一味依赖。做到面对落后,不气不馁,不懒不散,不等不靠。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机遇显现,快速反应,主动出击。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要心浮气躁、夸夸其谈。做到想事情、做决策,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尊重群众。干工作、抓落实,作风深入,讲求实效,雷厉风行。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长才干。要珍惜机遇、用好政策,不要唯唯诺诺、坐失良机。自力更生并不排斥争取支持。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最大限度地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的实际成果。

第三篇:做好扶贫工作 促进浮山发展

做好扶贫工作促进浮山发展----北王乡政协联络组组长姚 峰

贫困与发展一直是浮山面临的两大主题和难题,消除贫困从而实现浮山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是党和政府的承诺,更是全县人们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扶贫开发,通过上下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经过新阶段大规模、持久和富有成效的专项扶贫开发计划,我县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农村贫困面貌大为改观,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但是,我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因此做好扶贫工作直接关系到浮山的进一步发展。

一、浮山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

浮山县地处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东缘,既是全省5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又是全省59个两区开发重点县之一,还是全省36个革命老区贫困县之一。全县辖2镇7乡,185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国土面积为9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5万亩,人均耕地2.6亩,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为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02元;全县共有69个贫困村,贫困户5886个,贫困人口为23561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2%,2009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

1140元。

近年来,我县针对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紧密联系当地扶贫开发的具体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产业化扶贫工程。2004年以来,我县把“依托龙头、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小杂粮、草食畜、干鲜果”三大主导产业,建立“市场—龙头—基地—农户”一体化发展链条,把入户项目真正建立在有市场引导、有龙头带动、有规模优势、有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

(二)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我县先后在9个贫困村以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完成了整村推进任务,重点抓了三大工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三是产业化增收工程。

(三)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我县先后出台了十项优惠政策和“五四三”工作要求,采用沿路经济型,城市扩张型,集镇贸易型,观光旅游型,产业基地型,旧房改造型等六种符合我县县情的形式对全县实施了移民搬迁,使贫困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有效解决了贫困山区农民的“五难”问题。

(四)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工程。自2004年以来,累计培训4160人,输出转移3540人,稳定转移率达到85%以上。

此外,我县的教育扶贫、沼气扶贫、社会扶贫等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展,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二、浮山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一)移民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县的移民式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一是移民式扶贫开发这一新模式的持续性问题。我县自2004年开始启动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到目前为止能够迁移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总数的9%、10%,距达到贫困地区资源合理承载能力需要迁移贫困人口的40—50%,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二是贫困户迁移资金的承担能力问题。需要搬迁的贫困户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尽管政府已经补贴了房价,但是仍有部分贫困户还是难以支付入迁购房资金,给移民项目的持续实施以及各级政府对移民搬迁的投入增加了压力。三是实现搬迁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使已实现移民搬迁的贫困户真正稳下来,富起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环境,实现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险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政府做出大量的努力。

(二)制约贫困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一是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县耕地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实,制约了我县农业发展和宵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没能完全发挥“龙头”作用,抵

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县农民合作社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吸取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农民以第二、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制约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扶贫工作要靠“内治外帮”,贫困户脱贫致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来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牛鼻子”。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他们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模式,有的仍未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了找点油盐钱”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志气”贫困。

(四)、资金落实难的问题。受金融政策的限制,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 “9.8”事故影响,我县一铁独大的产业劣势日趋突出,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扶贫项目的财政配套资金

落实不到位,与此同时,多数农民失去了打工的机会,家庭收入骤降,入户项目的自筹资金落实不到位。

三、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第一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第二锁定贫困区域和贫困对象。以重点乡镇和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第三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规划是实施各项扶贫开发项目的重要依据,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不能随心所欲,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如史演河小米),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和抗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充分利

用我县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加大搬迁户的帮扶力度。对于已实现移民搬迁的贫困户,政府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努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能有稳定的收入保障,真正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对于愿意移民搬迁,但由于经济条件差不能实现搬迁的贫困户,政府能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条件,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和帮助力度。

(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加脱贫致富能力。扶贫要先“扶志”和“扶智”才能增强贫困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技扶贫,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1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扶贫开发项目一定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特别是扶贫移民新村,必须做到财政、水利、电力、交通、通信、教育、卫生、扶贫、科技等部门资金最大限度的捆绑使用,避免部门项目重复规划、重复申报、重复建设,形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导致部门资金效益最小化。

(六)加大社会扶贫力度。继续搞好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县直机关在搞好“一联双促”的同时,必须重点抓好扶贫工作,在引进资金和项目上下功夫,做文章。县委、县政府要将机关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各单位考核的主要内容,严格考核,认真兑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子,选项目,投资金,办实事。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调动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大张旗鼓的宣传参与社会扶贫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全社会彰显社会扶贫的良好风气。

扶贫开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伟大号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同时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并对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提高水平、提高标准的新要求。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新形势下的浮山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四篇:浅谈如何做好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工作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0年2月10日 | 浏览823 次] 字体:[大 中 小]

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是贫困地区过好原始积累关和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现实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期困绕贫困地区发展的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贫困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受到投资者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受利益的驱动,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已开始向贫困地区流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贫困地区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解放思想,树立招商引资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的差距是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也是影响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当前,贫困地区解放思想,一要破除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经济思想,树立“争富、快富、抢机遇更富”的赶超观。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贫困地区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真正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形成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强烈意识。二要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面向市场谋生存的发展观。摒弃对财政、银行的过度依赖,变“主要靠国家”为“主要靠自己”,变“两眼向银行”为“两眼向市场”,自加压力,主动出击,在市场竞争中抓机遇,加快发展。三要破除怕“吃亏”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树立外商发财我发展的开放观。强化“亲商、重商、护商、安商”意识,舍近利、求远利,舍小利、谋大利,广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原始积累进程,推动经济突破性发展。四要破除言而无信的思想,树立“名声也是财富”的诚信观。坚决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真诚待客,服务招商,以诚信促进发展。五要破除招商引资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合力招商的主体观。进一步深化和统一对招商引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时时都是招商时段,事事都关招商大局”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注重基础,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是关键。要把客商引进来,必须首先编制一批好项目。贫困地区应立足自身优势,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本地资源实际的原则,科学论证、精心编制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项目,搞好项目储备,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项目选择上,既要突出富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又要注重投资小、风险少、家家户户可实施的小项目,尤其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上下功夫。要强化项目包装,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法则,依托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聘请或委托专家进行项目策划和包装,提高招商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要真正把好项目拿出来招商。要通过新闻媒体、大型招商会、驻外办事处、外地招商机构和在外工作人员等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扩大自身宣传,加强项目推介,提高地方知名度和项目签约率。

三、灵通信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广辟信息渠道,多途径、全方位招商是提高引资实效的重要措施。贫困地区更应下大力气克服信息闭塞的劣势,建立起快捷畅通的信息网络,扩大招商层面。一是建立完善信息网络,大力采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手段,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进行项目洽谈,努力扩大网上招商。二是按照国际惯例,加强与投资公司和咨询机构的合作,实行委托招商或中介招商。三是扩大对外交往,积极参加各类商品交易会、产品博览会、项目洽谈会,加强

与外地客商、老乡的联系,密切与外地招商机构的协作,建立对外联系网络。尤其要通过办好现有外来企业,发挥客商“二次招商”作用,形成“以资引资,以商招商”的良性互动和引资链条。四是根据经济流向在发达地区设立对外开放窗口,组建专门队伍,常年跑,主动收集信息,推销产品,招商引资。五是主动攀亲结贵,通过与发达地区建立友好合作或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对接交流,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四、优化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地区环境越宽松,吸引生产力要素的能力就越强,贫困地区应坚持“软硬并举,以软取胜”的工作思路,着力改善对外开放环境。要实行比发达地区更开明、更完善的政策,提高外来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当前,除重点要把已有政策落实到位和用好用活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制定资源配置、税费负担、土地使用、融资信贷、社会保障和部门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措施,适应招商引资需要。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竞争性领域的各种准入限制,认真落实外来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和挂牌保护制度,严格制止“三乱”行为,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广泛宣传外来企业和投资者的先进典型和社会贡献,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保护招商引资的舆论环境。对有突出贡献的外来投资者,要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外来企业和投资者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真正做到让外来投资者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利益上有保障。同时,要大力加强水、电、路、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市场和民营经济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载体。

五、加强领导,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成效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机制不健全。当前,应从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入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招商引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一是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领导班子,负责招商引资重大决策和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具体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招商引资专门机构,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联系面广、影响力大、公信度高的优势,亲自招商,带头招商。三是建立和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逗硬考核。四是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每年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和单位予以重奖,允许中介人或中介机构向受益单位按规定提取一定的中介费用。五是建立招商引资保障机制,财政和企业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招商,同时,还要按政策规定允许在外来投资企业上缴税收中提取返还招商专项工作经费。六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对每个签约项目实行一名县级领导挂联、成立一个专门服务班子、制定一套优惠政策、建立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中共南江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抓党建促扶贫推进贫困地区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扶贫工作开展 推进贫困地区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县,全省443000多人口,251000多人在农村。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欠发达、欠开发”是文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省情特征。截至2008年底,全县还有12万贫困人口和8万低收入人口。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强调:“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抓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通过派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扶贫工作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扶贫工作联系点、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春晖行动”等活动,采取开发式、搬迁式、救助式等扶贫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格局,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 1 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中来审视和谋划,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实“五个统筹”,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农村,农村稳则全国安。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农村的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山农业基础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现象比较突出,农业生产条件差、发展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在矿产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矿群矛盾以及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等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和谐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整合资源抓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致富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2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是贫困地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体现在领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上。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也要首先体现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就是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增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

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以创建“五个好”农村党组织为目标,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以“上下联创、城乡共创、示范带创”和“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 3 设“三创三强”活动,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狠抓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坚持抓好强基础工程,切实改善村级党组织班子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坚持采取“两推一选”方式,着力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扎实抓好农村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广泛推行和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这个重点,积极开展了流动党员“五服务、五做到”和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的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臵。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臵农村党的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乡村党组织的设臵,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在专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的方式,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四是帮助农村党组织、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城乡共创的有效途径,帮助村级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途径,巩固发展成果。

(二)狠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强素质工程。在坚持抓好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采取举办培训班、选送村干部到党校、农技校、农广校、职校以及大中专院校学习等方式,搞好村干部、农村党员的技术培训、学历教育,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二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自觉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尤其是在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更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公开办事、公正论事、公平理事、公道处事,塑造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坚持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实施“党员关怀工程”,对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离职补偿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帮助农村党组织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群众培训规划,切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和干部培养工程,积极开展“支部+协会+远教”、农村远教综合服务站等模式,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培训。

(四)狠抓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近年来,我县总结推广 5 了村民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点题公开等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推进强机制工作。通过帮助农村党组织建立和完善村级“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健全和完善了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推行党务公开,规范了“一事一议”程序,全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三、坚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抓好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扶贫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开展好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做好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首要责任在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建立和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等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要把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的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党委(党组)书记党风廉政建设述职的重要内容。要把统筹思想引入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组织部门统 6 筹、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机制,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益和效率。

二是要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在开展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中,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关心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认真总结近几年开展这项工作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要结合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意总结和把握这项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抓好全省100个省级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示范点的建设培育力度和10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指导力度,注意总结、推广新的经验和成功做法。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结对帮扶工作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借鉴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强化执行力,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抓落实的具体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使农村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下载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

    昌宁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汇报材料 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 一、 全县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保山市,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市结合部,......

    提高服务能力全力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提高服务能力 全力做好政务信息工作2009-11-12【访问次数: 593】市环保局办公室今年以来,市环保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工作任务,始终......

    做好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查立宏中共安徽省太湖县委党校邮编246400 摘要: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依靠招......

    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主题调研报告

    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主题调研报告 一、发展中的情况和问题 (一)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机遇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一......

    庄浪县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调研报告

    庄浪县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平发改代赈[2007]99号文件精神,我县抽组专人,积极配合市发改委督察组,于4月16日至4月20日,随机抽取我县韩店镇、......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据市扶贫部门统计,2015年底全市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5.29万人,其中33.5万人属于民政部门低保等政策救助范围。据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救助......

    扶贫办做好扶贫工作

    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 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 扶贫办 民政部 财政部 统计局 中国残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

    如何做好扶贫工作(精选5篇)

    如何做好扶贫工作 (一)必须厚植爱民情怀。扶贫事业是有情怀的事业,最能体现我们共产党人的情怀和使命,最能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