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西安市纪委、西安市监察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办法
中共西安市纪委、西安市监察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办
法
西安市监察局
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办法
(市监发[2007]5号 2007年6月1日经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确保正确、及时地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监察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市监察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市监察局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行政应诉,是指市监察局在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作为被告出庭,依法进行诉讼的活动。
第三条
市监察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办理行政应诉事项,应当依照《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办理。
第四条
市监察局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二章
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市监察局设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办公室”,作为市监察局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由案件审理室承担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审查行政复议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
(二)向争议双方、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调查取证、听取意见;
(三)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提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建议;
(四)起草和送达行政复议法律文书;
(五)办理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七条提出的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申请;
(六)办理市政府复议案件中要求市监察局办理的事项;
(七)办理省监察厅行政复议机构委托市监察局办理的事项;
(八)组织和具体办理行政应诉事项;
(九)监督涉及监察工作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决定及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执行;
(十)做好对下级监察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备案案件的审查工作;
(十一)组织协调对下级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经验交流;
(十二)开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的检查和调研工作;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统计、归档工作;
(十四)承担市监察局局长委托的其他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第六条
市监察局各室对其主管业务范围内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实行主任负责制。其职责是:
(一)对由本室以市监察局名义直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的行政复议案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并提出书面答复;
(二)协助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审理本室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因下一级监察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的行政复议案件;
(三)对由本室以市监察局名义直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的行政诉讼案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并提出书面意见;
(四)协同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承办其他与本室主管业务范围有关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
第七条
从事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忠于职守;
(二)熟悉行政监察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三)了解行政监察业务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关知识;
(四)具有法律专业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
第三章
行政复议程序
第八条
市监察局受理以下行政复议案件: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各区县监察局、市监察局派出的监察机构不作为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案件;
(二)市政府指定市监察局管辖的行政复议案件;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由市监察局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文件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市监察局提出对该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申请。
对监察决定不服或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以下行政复议申请,市监察局依法不予受理:
(一)申请行政复议超过法定申请期限又无法定理由的;
(二)已向其他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三)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向市监察局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主要以书面方式提交,申请人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的,负责接待的人员应当做好记录,并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
行政复议申请书和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第十一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应主要审查下列事项:
(一)是否符合法定申请期限;
(二)是否符合《行政复议法》第十条规定;
(三)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四)是否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五)是否已向其他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六)是否符合市监察局的受理权限;
(七)是否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和具体行政行为;
(八)是否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第十二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行政复议申请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符合行政复议条件的,自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行政复议人员应当填写《立案登记表》;
(二)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提出不予受理的意见,报经领导批准后,依法制作和送达《不予受理决定书》,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三)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于市监察局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依法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申请人的书面申请内容如不符合本规定的,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通知申请人补齐申请内容。行政复议受理时间从收到申请人补齐申请书内容之日起计算。
第十三条
市监察局各室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应于当日向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办公室报告,并根据要求立即转送该行政复议申请。
第十四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审查:
(一)主要事实不清,当事人双方争议较大的;
(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要求到市监察局当面说明问题或情况的;
(三)具有案情重大,影响面广以及书面审查不能查明案情和其他相关情况的。
第十五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依法制作《提出答复通知书》,连同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一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向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市监察局是被申请人的,以市监察局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室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7日内,向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具体行政行为是由市监察局两个以上室共同以市监察局的名义作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室应当协商一致后,按上款规定提出书面答复;协商不成的,由市监察局局长指定其中一个室,按上款规定提出书面答复。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室应当按上款规定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在3日内对上述室所提交的书面答复及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进行审核并报上一级行政复议机构。
第十七条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向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申请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材料除外。
第十八条
被申请人的书面答复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务、电话;
(二)答辩的理由;
(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及有关的证据材料;
(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条款;
(五)对行政复议请求的答复意见;
(六)作出答复的日期。
书面答复应当加盖被申请人的印章并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
第十九条
申请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的,应当向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申请人、第三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的,应当书面通知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
第二十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或委托他人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市监察局是被申请人的,以市监察局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室不得自行或委托他人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自行收集的证据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一条
具有《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情形,行政复议期间需要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出意见,报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后,制作《停止执行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复议决定做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经审查认为可以撤回的,报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后,制作《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认为行政复议人员与行政复议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有权申请行政复议人员回避。
行政复议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行政复议人员的回避由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负责人决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市监察局局长决定。
第二十四条
依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合法性时,应视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一)该规定是市监察局或下级行政监察机关制定的,应当商市监察局相关处室及其他有关单位,依法在30日内作出处理结论;
(二)该规定是其他行政机关制定的,应当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制作《规范性文件转送函》,将有关材料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在此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依法制作《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时间,不计算在行政复议期间内。中止审查的原因消失后,应当及时恢复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二十五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组成审理小组对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审理。审理小组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对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由一人独任审理。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准确;
(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超越或滥用职权;
(五)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明显不当;
(六)其他按规定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可以进行调查核实:
(一)申请人对案件主要事实有异议的;
(二)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的;
(三)申请人或者第三人提出新的证据,可能否定被申请人认定的案件主要事实的;
(四)可能引发行政诉讼的;
(五)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情形。
行政复议人员调查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调查时,应制作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在必要时可以委托下级监察机关或组织进行调查。
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内容和要求,受委托的下级监察机关或组织在委托事项之外可以主动补充调查,但应当按要求的期限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向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说明情况。
第二十八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根据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情况,经集体研究,向市监察局局长提出作出下列行政复议决定的建议: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予以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依据错误或不当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和明显不当的,建议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三)被申请人不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撤销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市监察局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的,应当在行政复议决定中同时作出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的决定。
第三十条
根据市监察局局长批示或者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决议,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姓名、职业、住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申请人的代理人的姓名、职业、住址;
(二)被申请人姓名、住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第三人的姓名、职业、住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三)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请求和理由;
(四)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及处理结论;
(五)市监察局所认定的事实和证据,适用的法律依据;
(六)行政复议结论;
(七)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
(八)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一条
行政复议决定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
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市监察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法定期限,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经批准延长法定期限的,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制作《决定延期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
市监察局送达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可以直接送交受送达人,也可以委托下级监察机关或组织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申请人、第三人对市监察局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由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经市监察局领导批准后,制作《责令履行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责令履行通知书》后必须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并将履行结果报告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
第三十五条
被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出意见,但不停止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第三十六条
市监察局是被申请人的,以市监察局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室负责履行省监察厅或市政府的复议决定。
第三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下一级监察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依法制作《责令受理通知书》,责令其在法定期限内受理。
第四章
行政应诉程序
第三十八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监察局应当依法参加行政诉讼: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服市监察局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且人民法院已受理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服市监察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诉讼且人民法院已受理的;
(三)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市监察局应当参加行政诉讼的其他情况的。
第三十九条
市监察局按下列程序进行行政应诉:
(一)确定应诉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由市监察局局长决定本人出庭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必要时,经市监察局局长同意,也可委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
(二)办理委托手续。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根据市监察局局长的决定,为诉讼代理人办理授权委托书。
(三)准备答辩状。对市监察局有关室以市监察局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引起的行政诉讼,市监察局有关室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5日内起草答辩状,连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有关材料送交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对答辩状进行审核后,报市监察局局长审定。
对市监察局有关室以市监察局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复议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适用上款。
(四)对经市监察局行政复议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由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起草答辩状,并报市监察局局长审定。
(五)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第四十条
市监察局在收到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后,由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出是否上诉的意见,报市监察局领导审批。决定上诉的,提出上诉状,在法定期限内向二审人民法院提交。
第四十一条
对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由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提出是否申诉的意见,报市监察局领导审批。决定申诉的,提出申诉书,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
第四十二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将判决书或者裁定书的复印件报送省监察厅行政复议机构备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监察局可以直接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警示训诫或行政处分:
(一)拒绝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
(二)逾期不提供答辩状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的;
(三)不接受委托出庭应诉或者出庭应诉严重失职的。
第四十四条
行政复议人员失职、徇私舞弊的,依法由市监察局对其批评教育、警示训诫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市监察局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十六条
市监察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机构在行政复议工作中,使用市监察局行政复议专用章,行政应诉时使用市监察局印章。行政复议专用章与市监察局印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本办法所称“第三人”,是指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其他事项,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共西安市阎良区纪委迎接省纪委检查工作方案
中共西安市阎良区纪委迎接省纪委检查
工作方案
市纪委(市纪信字〔2011〕10号)通知,省纪委将于2011年10月上旬对我市区县纪委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此次检查是在社会发展转型期社会各类矛盾日显突出,全国信访举报形势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有针对性的工作,是省纪委监察厅自2008年以来,第一次对各市区县纪委监察局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其目的在于引起各级党委、纪委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同时对我省信访举报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促进全省信访举报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更快更好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迎接好省市纪委对我区的检查工作,也为了借此检查促使我区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如下迎检方案:
一、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2011年9月20日-2011年10月7日)
第二阶段:迎接检查阶段(2011年10月7日-2011年10月10日)
第三阶段:整改阶段(2011年10月11日-2011年10月30日)
二、迎检准备工作内容
一)软件建设内容
1、信访举报信息工作
(1)认真收集、筛选、加工、整理信访举报信息,运用定性定量对比等分析方法,按季度向区上主要领导提供服务,按时向市纪委信访室报送综合信息材料。
(2)建立健全信访举报信息制度,完善信息例会制度,区纪委信访室每季度或每月召开例会,研究部署信息工作。
(3)按时上报来信来访季度分析,及时上报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全年信访工作总结。
(4)及时向市纪委信访室报送有借鉴推广价值的信访举报信息(含经验材料和调研文章)。每年不少于12篇。
(5)将信访举报信息工作纳入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注:信访举报信息被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内部刊物或被有关领导决策采纳,被省市《信访简报》刊用情况。
2、信访举报案件查办工作
(1)对上级要结果信访举报案件当年结案率达到90%以上,对遗留信访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2)对反映同级党委管理的领导干部具有可查性的问题,都要通过初核和信访监督等方式进行处理。区纪委对信访举报案件的查办、督办率要达到信访举报总量(属于纪检
监察工作范围)的95%以上。信访件存查率不能高于信访举报总量的15%。
(3)区纪委信访室每年直查信访举报案件三件以上。(4)对市纪委关于各区县本年、全年信访情况分析中点到信访问题逐件进行调查了解,并及时上报办理情况。
(5)通过发送信访监督函、信访谈话等方式,积极开展信访监督工作。
3、基础工作
(1)区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每年研究信访工作不得少于6次。亲自处理集体访、包查信访举报案件或处理在当地有影响的信访举报疑难问题等。
(2)按编制配齐配强专职信访干部。
(3)信访接待室做到:牌子醒目、制度上墙、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依纪依法办理信访问题,督办催办程序到位、按时办结及回复、来访登记册登记清楚等。
(4)建立健全举报电话配套制度,确保电话畅通,认真处理电话举报。
(5)建立举报网站或举报信箱,受理群众网络举报,并制定网络举报管理办法,积极查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6)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应用中央纪委信访管理系统(市纪委完成)。
(7)组织党员干部实施大下访活动,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4、制度建设工作
(1)统一安排部署《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下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信访听证终结试点工作的意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2)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深化点名接访制度,不断拓宽接访主体范围,增强制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点名接访制度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或进行信访举报其他工作方面的制度创新,并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5、基层信访举报工作
(1)全面排查梳理信访积案,落实包案领导,明确化解措施和办理时限,做到案结事了。定期排查重点上访人员、集体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
(2)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下属信访干部,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处理复杂信访问题的能力。
(3)区、镇街、村(居委会)三级信访网络健全灵敏,发挥信访信息员预警作用,有效遏制集体访,异常访、越级访及群体性事件。
(4)镇街部局纪(工)委办理信访问题只办不转,办
结率达100%,登记清楚。
(5)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工作问责制,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引发群体性事件、赴省进京集体访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信访问题,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二)硬件设施建设及人员编制落实
1、人员编制到位:区县级信访室包括信访室主任在内共编制3名,各镇街和设党委的部局包括纪委(工)书记在内编制2名。
2、制度规章上墙:信访室工作职责、主任、科员工作职责、查办案件范围、程序、审核、交办、承办、督办等制度悬挂在醒目的位置。
3、档案卷宗完备:按照市纪委的规定和工作实际将各类案卷装订入卷。主要包括:上级来文、上级转办交办已结、上级交办转办未结、本委局文件、群众来信原始材料、群众来信来访登统计、转办交办存根、本级来信来访已结件、本级来信来访未结件、留存备查件、网络举报件和电话举报件(已结、未结、留存)、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材料(包括下发的文件和下级月报季报等材料)、有奖实名举报材料、信访听证终结材料、上报各种信访信息材料、总结材料。
4、基本设施完善:办公用电脑人手一台,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询问用摄像头一部、录音笔一只。
三、迎检工作分工
检查方式:全省各市区纪委交叉检查,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查阅信访登记册、档案案卷和会议记录、现场查看、明察暗访等方式对2010年以来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为做好迎检工作,纪委成立如下几个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成员:杨晓亮、王东升、王佐维、范小艳、石宏刚、刘树、唐怡娜。
任务:负责迎接检查工作的全面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工作。
二)协调组:
组长:石宏刚,副组长:唐怡娜,组员:房鹏、朱铮、王铁良。
任务:负责整个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与各镇街、设党委部局的联络准备等工作。
三)材料组:
组长:杨晓亮,副组长:王东升,组员:刘树、张洪斌、董成俊、魏强、王维佳、秦浦银、王海玲
任务:负责迎接检查软件工作内容的准备。
2010年以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报告(王东升负责于9月28日完成上报市纪委)
汇报稿:杨晓亮负责于9月30日前完成。
1、信访举报信息工作:张洪斌、魏强负责,于9月30日前完成。
2、案件查办工作:刘树、董成俊负责,9月30日前完成。
3、基础工作:王维佳、秦浦银、王海玲,于9月30日前完成。
4、制度建设工作:王东升、王维佳负责,于9月30日前完成。
5、基层信访举报工作:董成俊、魏强负责,于9月30日前完成。
所有准备工作应在国庆节前准备完毕,节后进一步完善。
四)保障组:
组长:王佐维,副组长:范小艳,组员:杜颖、李伟军、陈广运、卢峰、郭康、李菲。
任务:负责检查工作的车辆保障和硬件建设工作,包括电脑和摄像头的安装工作及上级来人的迎接安排等。
四、迎检步骤
区纪委办公室于9月23日向各镇街和设党(工)委的部局下发迎检通知并提出要求,有协调组及时督促各镇街和部局按照要求做好迎检工作。
上级检查之前,由协调组组织一次检查,主要是各镇街部局的准备工作情况,在上级检查之后对上级提出的问题和本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年底前由信访室再组织一次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成绩进行打分。
五、要求
1、各级党(工)委、纪(工)委对此次检查要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市纪委的要求做好各项迎检工作,对纪委信访工作要大力支持,调拨专用经费,完善各类设施;建立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要责任到人,安排得力人员对2010年以来的信访工作进行梳理整理和完善,不得出现任何疏漏。
2、各级纪委要通力合作,相互借鉴,借上级检查的东风完善各种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3、纪委各室要强化一盘棋的意识,通力合作,做好迎检工作,共同为我区的纪检监察工作出力。
阎良区纪委信访室 2011年9月22日
第三篇:湖北省关于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
湖北省关于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近几年,我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被依法撤销、变更、确认违法和责令限期履行的比例一直较高。由于行政机关一般是委托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行政首长对案件的审理以及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有些行政违法现象重复发生。为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现对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行政复议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度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制度,也是行政机关依法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有效实施行政救济的重要法律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对加强行政系统的层级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及时化解行政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首长要把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严格依照《行政复议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无论本机关作为行政复议机关还是作为被申请人,行政首长都应亲自听取汇报、研究案情、审查把关,对涉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有重大影响行政复议案件,要亲自督办和处理。对行政机关确有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该撤销的坚决撤销,该纠正的坚决纠正,决不搞官官相护;要研究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制度,提高案件的审理质量,增强行政复议制度的公信力;要认真研究行政案件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解决行政争议的新机制,实现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由政府法制工作部门承担。对于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复议案件,由政府法制部门领导集体讨论,向政府领导汇报案情,提出意见,行政复议决定书由政府主要领导审签;对维持的行政复议案件,报政府分管领导审签;其他的行政复议文书,由政府法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审签。
政府工作部门作为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由法制工作机构承担。行政复议决定应经本部门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行政复议决定书由行政首长审签;其他行政复议文书,由分管负责人审签。对社会关注或有重大影响以及疑难行政复议案件,行政首长应亲自听取申请人的诉求,必要时召集和主持听证会。
以政府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案件,由政府法制部门负责承办。对于一般行政复议案件,行政复议答复书由政府法制部门集体研究,报政府秘书长审签(县级人民政府报分管领导审签);重大行政复议案件的答复书,报政府主要领导审签。
以政府工作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案件,分管负责人要认真研究行政复议申请书,听取有关行政执法情况的汇报,研究起草答复书。行政首长和授权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应召集办公会集体讨论案情,审签行政复议答复书。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变更的,行政首长要按行政复议决定抓好落实,及时向复议机关反馈落实情况。
二、切实加强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
行政诉讼是法律赋予行政管理相对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救济制度,也是防止和制约行政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监督制度。行政机关参加行政诉讼,执行生效的法院判决,是维护法律尊严,接受司法监督的体现,也是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行政首长要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亲自研究案情,积极出庭应诉,逐步建立我省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制度。
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首长一般应当出庭应诉,确因特殊事由无法出庭的,分管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州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为被告的一般行政诉讼案件,分管负责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出庭应诉;重大复杂行政诉讼、集团行政诉讼案件,行政首长应出庭应诉,因特殊事由无法出庭的,必须委托分管负责人出庭应诉。以市、州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为被告的重大复杂行政诉讼、集团行政诉讼案件,行政首长或分管负责人一般应出庭应诉。以省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由省长决定出庭应诉的参加人。
以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依法律法规规章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由委托机关行政首长和被委托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共同出庭应诉;委托机关的行政首长因特殊事由不能出庭的,分管负责人应出庭应诉。
三、建立行政机关与审判机关联系制度
政府对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和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司法监督关系密切,加强政府法制部门和人民法院的联系,建立起经常化、制度化的联系制度,有利于及时协商解决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与法院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共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年一次,由政府法制部门商请人民法院共同召集。联席会议主要通报行政诉讼情况,剖析典型案件,分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在执行与适用法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应编发会议纪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应当出席联席会议,会后应对本地区和本单位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
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与人民法院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制度,及时了解阶段性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和已结典型案件审理情况,着重分析审理中发现的行政执法的主要问题,向人民法院通报行政复议等政府法制工作情况和行政执法动态。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应与法院之间不定期地组织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方面的研讨会,定期交换统计资料、典型的裁判文书、文件汇编等,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实行资源互通与共享。
庭审旁听制度。对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审判的行政案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每年应当选择1—3起典型案件,有计划地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到法庭旁听,并可在法庭宣判后,组织有关人员与法院的审判人员对案件进行交流讨论,从中总结行政执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
四、健全和完善错案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个案分析和案情通报制度。行政机关对每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都应当进行认真分析,查找依法行政工作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对依法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和责令履行的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要深刻剖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写出专题分析报告,报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复议机关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对行政机关存在的问题,应当制发行政复议建议书,提出整改建议。行政机关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建议书,要认真研究整改,并于30日内将整改情况专题报告复议机关。行政机关对行政复议中典型违法案件,应在所属单位予以通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各类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印发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进行警示教育,防止同类错案重复发生。
建立执法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各地、各部门每年要结合工作总结,对本地、本部门发生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进行一次综合分析,总结行政执法中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措施。
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相结合,完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机关应与政府法制及监察、人事等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及时通报情况,把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和责令履行的数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的量化指标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责令其写出深刻检查,并记录在案,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通过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检查、责令公开道歉、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等方式追究相应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我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若干意见》,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把行政复议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情况纳入行政首长的目标考核范围,强化行政首长在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中的责任。要把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作为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要通过对错案的剖析,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纠正违法执法、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可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先行建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各级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本意见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中共西安市财政局机关委员会2012年工作要点
中共西安市财政局机关委员会2012年工作要点
局各党支部、机关各处室:
2012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第一年,也是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局党建工作将继续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服务保障作用,紧紧围绕“打造活力党建、构建和谐机关”的主旨,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机关党建促进财政中心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全力提升党组织工作活力,激发党员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为推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做出积极努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狠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夯实财政事业人才基础
1、围绕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按照市直机关工委部署,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认真开展以“迎接、学习、贯彻十八大,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为主题的调研培训活动,为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十八大召开后,要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分级分层进行专题培训,积极引导各支部和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精髓,把十八大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支部要坚持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学习、研究讨论、心得交流等形式,帮助大家加深理解,吃透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为推动全年工作奠定牢固的思想理论根基。
2、深入开展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继续深入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增强修养。组织开展“重读红色经典”读书活动、“回忆光辉征程、描绘发展蓝图”主题教育等,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3、扎实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加强党员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大力培育层次高、学风浓、效果好的学习型党支部和党小组,培养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学习型党员个人,努力提高支部和党员学习创新、统筹全局、服务中心的实践能力。举办第五期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党务干部前往米脂县高西沟村学习当地党建工作经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4、抓好党风廉政教育。紧密配合局纪检监察室,以围绕“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主题,重点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反腐倡廉和预防职务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头脑里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教育防线,引导党员树立自律、自醒、自警意识。
二、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和事业基础,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5、认真开展“升级晋档工程”。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在市直机关党组织中开展“升级晋档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我局认真开展“升级晋档工程”。机关党委将制定实施方案和评级标准,对各支部进行测评定级。通过支部自查自评、机关党委评级公示、查找问题整改提高、检查验收,引导先进支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一般支部向先进目标晋级、鞭策后进支部明确目标奋力赶超,切实提高我局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6、进一步加强各支部基础规范。针对去年机关部分支部换届改选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各支部的基础规范工作。各支部要按照《党章》和《条例》要求,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积极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抓好党建目标责任制考评工作,督促各党支部切实对照党建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帮助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严格按条件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好党员“入口关”。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各党支部和党小组的指导,使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和党员群众的能力得到增强。
7、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我局创先争优活动要点的总体要求,指导各党支部、机关各处室全力推进“四大工程”,继续认真履行公开承诺制,做好群众评议和考核,努力在六个方面创先争优。在局窗口和服务单位深入开展以“三亮三比三评”为内容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我局窗口和服务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进一步推动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和各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三问三解”活动要求,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广泛走访群众化民忧、深入基层调研知民心、实行驻村蹲点解民困、开展结对帮扶暖民心,使创先争优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探索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依靠制度确保其常态化、长效化,保持战斗力和生命力。
8、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按照我局整体规划,在局属单位继续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督促、引导局属单位党组织按照我局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和确定的公开目录,及时、准确、规范、透明地公开相关内容,把党员权利落到实处,使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党务工作,进一步稳固党的群众基础。
9、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增强支部凝聚力。积极拓宽党建工作思路,按照大型活动“党委组织、支部参与”、小型活动“支部组织、党小组参与”以及支部之间、党小组之间联合共建、互相融合的模式,搭建多层次活动平台。在全局开展争创“优秀党日”和“特色支部”活动,举办 “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演讲比赛、“诵经典、传美德”中华名篇诵读会、“重走长征路、创新谋发展”外出调研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鼓励机关各支部、各党小组自主创新、自定主题、自设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各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10、引导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鼓励各支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围绕财政部门机关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开展理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创新思路,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好理论研讨交流工作,对成型的理论成果、工作思路、改革举措加以推广,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三、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锤炼机关作风,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11、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在巩固我局“省级文明机关”荣誉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 “围绕财政尽职责、严守规章树形象”为主题,以班子坚强有力、机关勤政为民、队伍素质良好、内部管理规范、工作实绩明显、创建工作扎实为标准的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活动,按照市直机关工委的安排,推荐达标处室(单位)参加市直机关文明处室评选。已被授予文明处室的要对照检查,提出保持称号的意见和措施,巩固成绩,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文明标兵处室创建规划。通过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力争在我局营造一种团结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创新型、活力型、廉洁型”财政机关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
12、大力弘扬支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充分结合我局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继续做好各支部与周至县团结村帮扶对象的扶贫帮困活动,以实际行动解决困难户的生活、生产问题;各支部、各党小组可自定对象,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扶助和爱心奉献活动,扩展财政部门帮扶层面;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活动,加强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沟通;鼓励党员干部利用回乡探亲、外出参观学习等机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鼓励干部积极参加所在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公益活动等,了解社区情况,推动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
四、坚持开展创优树优,大力挖掘身边的闪光言行,引导党员建功立业。
13、继续开展“三示范”评选和岗位创星活动。继续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点”、“先锋模范党小组”、“优秀党员示范岗”第二批评选活动,并对获此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在七一表彰大会上予以授牌,引导优秀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以“财政事业我承诺,财政发展我争先”为载体,在我局广泛开展创“三岗”活动。创“三岗”,即在处级党员中评选处长模范岗、在党员中评选业务能手岗、在窗口处室和单位中评选文明示范岗。通过支部(党小组)酝酿推荐、机关党委审核、局党组讨论研究,推出一批优秀岗,树立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充分发挥群团作用,加大财政文化建设力度,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机关氛围。
14、继续抓好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指导工青妇组织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始终保持与各自服务对象的紧密联系,不断提高工青妇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水平。支持其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开展“模范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文明和谐家庭”、“巾帼建功示范岗”等创建活动,使工青妇组织成为深受干部职工拥护和信赖的“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和“妇女之家”,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共建和谐作出努力。及时探望生病生育的干部职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营造财政大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15、不断加大财政文化建设力度。继续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和各文体协会作用,抓住元旦、春节、“三八”、“五四”、国庆等重要纪念节点,开展文艺演出、趣味健身、才艺展示、外出参观、生活讲座等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坚持开展“珍惜时间读好书”、“赏佳片、悟人生”等活动,增强财政干部艺术品位。进一步加强局系统与各区县财政局之间的沟通交流,组织全市财政系统登山、乒羽、游泳等比赛,拉近彼此距离;举办局系统户外健身、趣味运动会、七人制足球赛、三人制篮球赛等活动,活跃干部职工生活。通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充分展示财政干部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使财政文化软实力有效转变为推动工作的硬动力。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质量提高办法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质量提高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院本院侦查监督科和侦查机关在相互工作中的监督制约和协调配合,保障本院与侦查机关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辖区治安稳定,依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依法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条 侦查机关应当依法自觉接受本院法律监督,本院应当自觉接受侦查机关工作制约,双方共同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第二章 经常性工作联系
第四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建立双方领导、部门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制度。以双方机关主管刑事工作的副职领导联席会议为主要联系模式,双方机关刑事部门负责人工作联络为常态模式。
本院、侦查机关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涉及双方工作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双方领导联席会议每年不少于一次,有关具体事务由两机关办公室协商办理。本院、侦查机关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保持经常性工作联系,就办理案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沟通。
第五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建立办案情况通报机制,在不违反行业保密规定的情况下及时向对方提供有关办案情况和数据。
第六条 侦查机关每月上旬向本院通报本局上一个月份办理的刑事案件的发案、立案、破案、羁押、适用强制措施情况;对于重大、紧急案件的办案情况,侦查机关应当即时向本院通报;对于本院批准逮捕的案件,侦查机关变更、解除强制措施或者撤销案件的,侦查机关应当在做出决定后三日内及时向批准逮捕的本院通报并阐明理由。
本院每月上旬向同级侦查机关通报辖区内上一个月份对侦查机关立案和不起诉和判决无罪、侦查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处理情况的数据。
第七条 根据检察工作需要,经检察长批准,检察人员可以持介绍信和工作证,经侦查机关安排,查询侦查机关有关办案情况。
第八条 本院、侦查机关可以逐步建立以有关办案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并实现“网上衔接、信息共享”。网络联系方式由专人负责,加强保密防范。
第九条 本院、侦查机关相关部门应当就办案情况通报加强联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第十条 本院、侦查机关可以使用移动介质随案移送证据材料的电子文档或者电子文书;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网络随案移送证据材料的电子文档或者电子文书,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一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建立文件交换制度,相互交换重要工作会议文件、简报信息、统计数据及规范性文件。第十二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加强宣传报道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本院、侦查机关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应当就有关统计数据、案例使用以及其他相关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维护本区司法机关的统一权威。第三章 案件办理中的协作配合
第十三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后,认为已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逮捕条件、未过提请批捕时限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也可以同意侦查机关撤回提请批准逮捕意见。
第十四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审查后,需要改变案件定性、增加或者减少罪名时,应当及时告知侦查机关。
本院发现犯罪嫌疑人推翻原口供、证人改变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发生重大变化,足以影响案件定罪量刑的,应当及时告知侦查机关。
本院对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予以排除的,应当及时告知侦查机关;发现侦查机关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利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以及证人证言,依法予以排除,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第十五条 本院对存在以下情况的案件,邀请侦查机关(部门)派员列席案件讨论。
1、对证据采信有争议,可能作出不捕决定的案件;
2、对罪与非罪及定性存在争议的案件;
3、其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具有上述情形的案件,如属于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案件,经检察长同意后,可邀请侦查机关负责人或受其委托的其他负责人参加。如属于本院分管检察长主持的科室案件讨论,可邀请侦查机关的分管负责人、公安局法制科科长及案件承办人参加。列席人员列席会议时,可以发表对案件事实及定性的意见。
第十六条 本院对拟作不批准逮捕决定,建议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认真审查并提出书面意见,以保证退回补充侦查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对作出不批捕决定、不予逮捕决定或建议侦查机关撤回的案件,建立不捕、撤回案件说理机制,并重点做好以下三类情形的说理工作:
1、对无罪不捕案件,应从犯罪构成四要件的齐备性上进行分析说理;
2、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不批捕的案件,应从证据锁链的严密性上进行分析说理;
3、对无逮捕必要、不符合逮捕条件的案件,应主要从法律依据、刑事政策和社会危害性上进行分析说理。
说明理由的过程,可先由案件承办人将经过部门讨论并报检察长审查所形成的不捕理由,对侦查人员进行口头说理或发出书面说明;如果侦查人员有疑问,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人对公安机关侦查部门负责人补充说明理由;如果公安机关侦查部门负责人仍然有异议,再由分管检察长对公安机关分管局长详细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本院、侦查机关可以根据犯罪主体特点、案件类型和诉讼程序特点建立专业办案组,增强办理案件专业性分工。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就专业办案组的设立、运作进行协商,加强专业办案组之间的沟通交流。
第十八条 本院、侦查机关对于社会影响较大、当事人长期无理缠访的案件,可以联合进行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必要时双方可以邀请对方参加或者联合组织案件听证会。案件听证会组织方应当在召开听证会七日以前,将时间、地点及案件相关情况通知对方。
第十九条 侦查机关在侦查案件过程中,认为需要本院提前介入侦查的,应当于发案后、批准逮捕前书面商请本院侦查监督部门介入侦查,本院审查后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及时指定承办人介入侦查。
对于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本院认为有必要介入侦查的,应当向侦查机关提出书面建议,经侦查机关同意后可以介入侦查。
第二十条 对于下列案件,侦查机关应当通知本院介入侦查:
(一)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上级机关指示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
(三)可能判处较重刑罚的案件;
(四)涉警案件;涉政府案件;群体性事件中伴发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 本院介入侦查的主要任务是:
(一)提前了解案情,熟悉证据,为审查批捕做好准备;
(二)对侦查机关提出侦查取证建议,引导侦查机关合法、及时、全面有效地收集证据;
(三)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侦查机关对于本院介入侦查的活动应当积极配合。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应当主动向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介绍案件情况,并提供查阅案件侦查时所获取的全部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搜查、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材料。第二十三条 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可以参加侦查机关的讯问、询问、现场勘查、案情分析会等活动,可以就案件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得替代侦查,不得指挥侦查。
侦查机关认为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存在超越职权行为的,应当及时通知本院予以制止直至更换案件承办人。本院不得因此终止提前介入工作。
第二十四条 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应当把介入侦查的工作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被采纳情况等记录在案。
提前介入工作完结后,本院应当根据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意见,制作提前介入意见书,将提前介入中发现的问题和取证建议等告知侦查机关。侦查机关应当依据提前介入意见书的内容完善案件证据材料。根据案件侦查进展情况,可同步提出补充提前介入意见并应记录在案。
第二十五条 侦查机关对于经本院介入侦查、最终未提请批准逮捕或者未移送审查起诉而作出其他处理决定的案件,应当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本院侦查监督部门。
第二十六条 本院侦查监督部门对于介入侦查的案件,在审查批准逮捕时应当及时办理,原则上从收到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五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七条 为合法全面地收集证据,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本院与侦查机关应当建立完善引导取证机制。第二十八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后,认为证据不足的,在审查批捕期限内可以向侦查机关提出补充证据的意见,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补充。
第二十九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后,因证据不足不批准逮捕或者同意侦查机关撤回提请批准逮捕意见、需要继续侦查的,应当制作《补充侦查提纲》,说明需要补充的证据和需要查清的犯罪事实。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补充侦查;对于无法补充侦查而撤销案件的,应当在决定撤案后三日内通知原审查逮捕的本院。
第三十条 本院对于提请逮捕的案件,认为需要提供、补充庭审所必须的证据,应当制作《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送侦查机关办理。侦查机关对于侦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应当及时向本院反馈或在审查起诉时予以说明;不能完成《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中要求的查证内容的,应当书面向本院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 本院接当事人请求后认为侦查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通知侦查机关立案后,侦查机关应当依法履行侦查职责,及时向本院反馈侦查情况,两个月内未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三十二条 本院发出立案通知的案件,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后决定撤销案件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后三日内书面告知发出立案通知的本院。本院认为侦查机关撤销案件不当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重新立案侦查。
第三十三条 本院认为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可以要求侦查机关说明立案理由,侦查机关应当说明理由。本院认为侦查机关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可以通知侦查机关撤销案件。
第三十四条 侦查机关应当严格依法接受本院的法律监督。支持配合本院开展法律监督中的有关调查、核实工作;对本院依法提出的纠正违法通知和其他意见,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本院。
第三十四条 侦查机关对于本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违反法律的行为,可以向本院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本院应当及时审查或者复查,纠正违法问题,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并书面回复处理结果;不予处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三十五条 本院建立刑事案件跟踪监督责任制,对案件实行同步跟踪。即将犯罪嫌疑人的立案情况、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情况、变更强制措施情况、移送审查起诉情况、撤案情况及判决结果,由案件承办人逐项登记,并备案存查。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公安机关的执行情况;本院侦查监督部门与公诉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批捕案件的移送审查起诉、强制措施变更与判决结果。对各个诉讼环节发现的问题,及时按规定和程序纠正解决。
第三十六条 本院建立审查逮捕案件捕后监督机制。侦查监督部门与侦查机关及本院公诉部门相互配合,逐步建立“另案处理”人员信息库,按照负案在逃、批捕在逃、取保候审、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犯罪等类别,分别登记“另案处理”的时间、原因、案情摘要、被采取强制措施等情况,定期与侦查机关(部门)交换信息,了解“另案处理”人员的现实情况。对捕后不起诉、判“无罪”、缓刑、管制、拘役的案件,开展有针对性地监督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院应当建立侦查监督的长期机制,对侦查机关提请逮捕案件的整体情况坚持每季度向侦查机关作一次书面反馈。对侦查机关科所队的执法情况每年至少作一次执法检察活动,并形成书面报告反馈给侦查机关及区政法委。
执法检查活动的内容、时间、程序和人员安排,由本院和侦查机关协商后确定,本院侦查监督部门派员由侦查机关法制部门陪同赴侦查机关科、所、队,查阅相关案件登记及处理情况、调阅案卷、向案件承办人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后,应当及时和侦查机关法制部门人员向各自机关领导汇报,协商解决。
第三十七条 本院与侦查机关应当建立人员交流机制,双方可互派工作人员到对方单位进行辅助工作,熟悉对方的工作流程和特点,使两机关的工作衔接更加流畅。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经检委会讨论通过后开始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搜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