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

时间:2019-05-14 10: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

第一篇: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田锦尘

田锦尘:谢谢大家。很高兴看到来自四川灾区的朋友来这里。根据这次报告会的安排,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的有关情况。

一、恢复重建规划体系和规划范围

大家知道,今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波及10个省市,400多个县市区,受灾人口4600多万,已确认的遇难人数近7万人,失踪人数17000多人。因为失踪人口要确认死亡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实际上目前看来这17000多人最后都是死亡人口,加起来总的死亡人数接近9万人。这次经济损失特别巨大,因此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国务院非常重视,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火车上召开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会上就决定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地震发生后的第10天,国务院就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由一个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组成的一个规划体系。总体规划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纲,也是制定各专项规划的依据,主要提出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各个相关领域目标和任务的具体落实和细化,同时也为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支撑,专项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规划范围是编制规划的重要前提。由于这次地震影响范围广,各地区受灾情况有轻有重,国家规划只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解决好严重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问题,因此,规划范围如何确定,各方面特别是受灾地区非常关注。为保证科学性和有说服力,在确定规划范围时,主要采取了比较客观的量化评价方法,即通过计算由地震烈度、死亡和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地质灾害、人口转移安置率等指标因素构成的综合灾情指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综合考虑灾区实际情况确定。通过评价,确定了51个县(市、区)为严重受灾地区,并将这些地区列为国家规划的范围,其中四川省有39个,甘肃省8个,陕西省4个。总面积13.26万平方公里,乡镇1271个,行政村14565个,人口1986.7万人。

二、恢复重建规划的主要目标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不同于一般的发展规划,比如说5年要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各个行业包括刚才徐司长讲电信行业,有电信业发展的五年规划。灾后重建规划却有应急的特点,规划期只有三年,主要是解决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等急迫的问题,灾区未来的发展提高不是这个规划的重点。因此,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更加关注民生,突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理念和要求。

恢复重建的主要目标,具体说来,可以用六个“有”来概括。一个是家家有房住。就是要通过抓紧维修加固经修复可确保安全的住房,尽快组织实施城乡住房重建,确保灾区群众住上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住房。当然,有房住,并不意味着家家有产权房,对于城镇低收入者,要通过建设廉租房实现有房住的目标。住房的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区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因此这项工作是最早启动的工作。二是户户有就业。就是要通过发展经济、鼓励创业,实施就业援助工程,使有劳动人口的家庭至少有一人能够稳定就业。为了保证家家有就业的目标实现,我们提出要实施百万人的就业工程。三是人人有保障。就是要通过为灾区群众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使灾区群众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四是设施有提高。就是要通过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城乡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恢复和增强基础设施的功能,使得灾区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五是经济有发展。就是要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通过因地制宜恢复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施重振旅游工程等举措,使得灾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科学发展能力增强。六是生态有改善。就是要通过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等,使得灾区的生态功能逐步修复,环境质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三、恢复重建的空间布局和重建分区

空间布局和重建分区在座的不一定很清楚,讲这个问题前先介绍一下什么叫空间布局和重建分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和人口在该地区如何进行分布。大家知道,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是自然现象,不可抗拒,但是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多少和财产损失的大小,则与我们人类活动的科学与否密切相关。如果人类的活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在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我们就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损失。

明确灾区恢复重建的空间布局和重建分区,就是要通过对受灾地区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科学评估,明确哪些区域适合集聚人口、发展经济,哪些区域要限制人类的活动,保持自然状态。这样做,既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的具体体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这也是国际上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经验。

在规划编制当中,我们请了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美国洛杉矶是地震比较多的国家,日本也是地震多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来探讨灾后重建的工作。从他们来看也是要考虑分区的问题。有一些地震带上,地震危险比较严重的地方是不能进行重建的。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当中,我们运用编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请中国科学院牵头开展了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在这一评价基础上,将灾区分成了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适宜重建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灾害风险较小,适宜在原地重建县级、乡镇,可以较大规模集聚人口,并全面发展各种产业的区域。其功能定位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集聚人口和经济,建成规划区振兴经济、承载产业和创造就业的主体区域。

第二类是适度重建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大,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的在原地重建县城、乡镇,适度集聚人口和发展特点产业的区域。这类区域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建成规划区内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业鲜明的区域。

第三类是生态重建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很低,灾害风险很大,生态功能重要,建设用地严重匮乏,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代价极大,不适宜在原地重建城镇并较大规模集聚人口的区域。其功能定位是以保护和修复生态为主,建成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和珍贵动植物资源保护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适宜重建区并不是说什么都可以建,也不是可以无限扩张人口,而是要依照其资源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定位,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发展方向。这类区域的总面积也并不大,仅占规划区的7.6%,而居住的人口却占到了38.9%。生态重建区也不是完全不允许人类活动,而是可以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业和农林牧业,同时也可以有少量人口分散居住。这类区域相对较大,占总面积的63.5%,人口仅占1.7%。

四、恢复重建的主要投资项目

由于这次地震的经济损失特别巨大,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量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需要恢复和新建的项目数以万计,很难统计到非常精确的数字。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

举几个方面,一个是在住房建设方面,现在统计需要建设城乡住房共计290.90万套,其中:四川省259.88万套,甘肃省25.83万套,陕西省5.19万套,投资需求约2700亿左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修复重建成都至绵阳,都江堰至映秀等10条高速公路;要适时启动建设绵竹至茂县、成都至汶川高等级公路,建设成都至都江堰城际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成兰铁路、西安至成都铁路;在民航方面要修复九寨沟黄龙机场受损设施设备;恢复重建大中型水电站129座、装机总容量700多万千瓦;恢复重建市政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公共设施和农村公路、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这一块投资需求初步估算超过2000亿元。

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要恢复重建各类学校达到了4600多所,各类医院和卫生、计划生育服务机构2000多个,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1400多个,各类就业、社会保障机构3900多个,还有文化自然遗产、社会管理设施、机关办公用房等。这块投资需求估算大约要1200亿左右。

在产业恢复重建方面,为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契机,推进灾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灾区经济增长的方式,规划特别明确了要设立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天水,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所谓飞地经济,灾区没有一个安全的区域来发展经济,或者是市场条件不行,或者技术条件不行,怎么办,比如说汶川允许在成都设立飞地经济。规划的工业企业恢复重建项目有3601个,同时,在恢复重建农业基础设施和基地,加强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建设,优化城乡商贸和金融服务网点布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项目。这块总的资金需求约1500亿左右。

此外规划还根据防灾减灾体系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精神家园建设等方面的需要,明确了需要建设的项目,如羌族文化抢救工程、汶川地震遗址保护和建设工程,也需要在三年恢复重建期内完成。

五、恢复重建的资金需求

要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资金的保障是非常关键的。根据灾害损失评估和恢复重建工作量进行测算,初步估算恢复重建总的投资需求约为1万亿元。这1万亿元中,中央财政设立的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占到30%,3000亿元。其它7000亿元重建资金,需要通过地方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国内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国外优惠贷款、城乡居民自由和自筹资金、企业自有和自筹资金、创新融资等,多渠道筹措解决。其中对口支援资金,按照19个支援省(市)每年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的实物工作量测算,约有700亿元左右。19个省市主要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了西部的重庆市。重庆是四川的边缘又是直辖市这次就考虑了进来。19个省市其中18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的18个县。天津是对口支援陕西的两个县,广东把深圳又拿出来,对口支援甘肃的4个县。

另外是社会供给,地震灾害之后,各方面的捐款、捐物非常多,达到了六七百亿,地震当时使用了一些,还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可以投入到灾后重建当中。包括四行贷款、民间自筹的资金,企业自筹的资金,还有创新融资等等,通过多渠道来进行解决。

中央地震灾后重建基金将主要用于城乡居民住房的补助,人口安置、公共服务、公益性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和农村基础设施、流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土地整理复垦和精神家园等领域的恢复重建,以及中央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资本金补充和贷款贴息。中央财政今年已经投入了700亿元,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的住房补助。到明年随着恢复重建项目的全面铺开,将是中央基金投入最大的一年,可能会超过1000亿。

目前,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冲击。这1万亿元恢复重建资金的投入,对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外需不足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也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现在政策已经开始转向了扩大内需,财政政策上也在转向,这种投入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恢复重建的主要政策措施

坚持特事特办,是制定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根据恢复重建需要,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费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对口支援和其它政策等。

财税政策和税费政策,除了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外,还包括压缩中央政府行政事业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同时,还设计了一系列税收的优惠政策,包括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个人税收负担等。此外,对于规划区内因灾无法按期偿还本息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也将暂由中央财政垫付偿还。

金融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差异化的优惠政策,如:倾斜的准备金政策、信贷政策,增加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投放、再贷款额度,降低支农贷款利率,对城镇住房建设给予优惠贷款等。对受灾地区居民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下限统一下调为基准贷款利率的0.6倍,最低首付款的比例下调到10%。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均优惠1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创新政策,如拓展住房融资渠道,发展住房融资担保业务;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创业投资企业;探索开展基础设施项目等资产证券化试点,设立支持恢复重建的公益性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在土地政策方面,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一是对恢复重建项目,先行安排使用土地,简化审批程序,可以边建设边报批;二是对恢复重建项目用地,按规定分别采取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实行划拨供地、降低地价等特殊政策。

为使上述政策和方向在恢复重建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做进一步的细化,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将陆续出台。

七、恢复重建的实施机制

规划编制完成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要转向规划的实施,因此,有一个比较好的实施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下一步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编制年度计划和实施规划。受灾地区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规划制定本省的恢复重建年度计划,明确每年的任务。市县人民政府要按要求编制本行政区恢复重建的实施规划。

二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可以分解落实到县级行政区的重建任务,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统筹组织实施。主要是农村住房、城镇住房、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县域工业、商贸以及其它可以分解落实到县的防灾减灾、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土地整理复垦等。对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工业和军工项目,以及其它跨行政区的重建任务,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或者由国务院办公室组织实施。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在国务院领导下,灾区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恢复重建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具体承担和落实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国务院还将成立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恢复重建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指导重建规划落实以及做好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总结。

我的介绍到这里,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提问交流 提问:你好。我问一下住房建设问题,首先我想问住房建设资金,预计建设290.9万套,套均面积是什么样的水平?如果套均面积是按照70来算,也需要2000亿的纯建设资金,咱们国家有700亿,其中1300亿的资金缺口怎么解决。建设主体是开发商还是哪个部门?再有是住房入市的进度和住房价格的确定?其中产权的占比是多少?谢谢。

田锦尘:我在前面介绍的时候也讲,这次灾后恢复重建,居民住房受损特别严重,受损住房不仅290万套,初步估计接近400万套,灾后重建把住房放在特别突出和紧迫的地位。这次灾后重建分工来看负主要的责任是地方,国家是给一些政策、资金的支持。今年700亿其中不是全部都用于城乡住房建设,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用于住房的建设。从住房的面积来看,主要是按照经济适用房的标准来控制住房的面积,特别是不能搞豪华的建筑,灾后主要是解决灾民因灾无法居住的问题。如果有些人有条件要居住比较好的住房,可以通过其它的商品房的渠道来解决。

关于产权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是没有特别复杂的问题,这次灾区农村住房相对来说好一点,比如说很多城镇居民自己买来的商品房是产权房,有的可以修复好办,有的损毁倒塌之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最后明确,还在进一步研究。现在总的原则是国家给予补助,重建的方式是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只要符合国家的现行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这次规划当中明确是要鼓励多种方式来解决。可以是联建的方式、自建的方式,包括开发商的方式都可以,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方式。

第二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思考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思考

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抗震救灾已成为国家的第一要务。目前,灾后安置和重建已成为工作重点。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震区,要求救援官兵全力以赴挽救灾区人民生命,关注到了每一个人。这意味着在救灾包括今后的恢复重建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汶川地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非常复杂

唐山大地震强度是7.8级,汶川大地震是8级,据地震专家说,0.2级之差意味着能量大1倍;唐山大地震烈度是9~10度,而汶川大地震烈度最高达11度。从强度和烈度这两个地震指标来看,这次汶川大地震无疑是百年来我国震害程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事实也确实如此,地震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灾区范围如此广大,有的城镇几乎完全被摧毁,现场十分惨烈。

汶川大地震灾害波及的地域面积大,重灾区约10万km2,其中包括绵阳、德阳、阿坝、广元等6个市州;88个县、区,1 204个乡镇以及农村,涉及2 700多万人。而唐山大地震受影响的区域比较集中,除唐山外,影响较大的是天津市,北京市的影响较小,波及的面积没那么大。由于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地域较大,其震后恢复与重建的情况也会更加复杂。

灾后重建规划的主要内容

地震发生以后,按照中央的部署,救人是第一位的事情。现在,安置受灾群众是工作重点。除了帐篷以外,还要搭建轻型的过渡安置房。永久性住房现在还不能开始建设,很多工作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先临时安置灾民的思路是正确的,国内外的经验都是如此。经过3~5年的过渡期,然后才能着手建设永久性的建筑。

灾后规划可以分为过渡期规划和长远规划两个阶段。应急的过渡期规划主要为安置区选址,包括场地、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必要的保障设施,然后开始准备长远规划。据了解,绵阳市灾后重建规划包括3个专题:北川县城选址、乡镇重建和灾民临时安置。方案估算了灾后重建规模和资金,并对北川县城选址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重灾乡镇规划重建的基本思路。此外,还明确了灾后临时安置的原则和过渡措施,并完成了安置点功能布局规划和安置用房的建筑方案设计。

现在,国家各部委都在制订过渡期安置灾民的相关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开始制订过渡期简易房的设计标准;卫生部也在针对过渡期制订防疫方面的标准;环境保护部的饮用水标准已经发布。防火、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相关标准的颁布实施将为灾民在过渡期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恢复重建应对整个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新农村规划。一个个城镇和农村,都不宜孤立地进行

恢复重建。原来的布局哪些是可以保留的,哪些需要调整或改变?生态环境改变后,怎么适应新的变化进行合理规划?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恢复重建的规划中进行统一考虑。

应当在灾害调查、科学论证、地质地理条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重建规划总体方案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

灾后重建规划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灾后重建首先应重视生态和环境支撑

现在对于灾区的情况正处于调查阶段,还没有足够详细的相关资料。但从这次强震带来的后果来看,可以判定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十分脆弱的。以前对此可能估计不足,包括在设防标准上不够重视。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非常重要的依托和支撑。人们通常会对水、空气、土地、资源等可视的环境给予重视,而忽视地质环境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对人类安全的威胁。这次强烈地震引起的塌方、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河道堵塞、公路损坏、房屋倒塌,都是对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使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受更大的打击。

地震后,我们不仅要做好城镇和房屋的恢复,重新创造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更应该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并把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前提和认识的基础。例如,当前把如何消除由大地震使岷江上增加的33个堰塞湖对下游形成的威胁作为头等大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些市县的恢复和重建,应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上做起;应以震害调查和对灾区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为基础来进行;要强调理性和科学。当然,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修复能力有限,但对于一些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趋利避害。重建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城镇、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

2)建筑物抗震设防应适当提高抗震标准

自从唐山地震以后,国家制定了地震烈度的区划,要求建筑物抗震设防,如6度、7度或8度。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应适当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事实是最好的根据,这一地区已经发生过这样的强烈地震,难以保证是否再发生。根据历史经验,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不可麻痹,要做好防震准备,防止地震再次发生,国内外的经验都是如此。恢复重建工作要进行科学、周密的论证,要进行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重建规划,房子的建设要有地震设防标准。

3)城镇迁址要慎重,需做影响评估

大地震后,北川等几个乡镇都需要重建,有的可能还会迁址。但面临的困难是,周边适合建设的平地很少,很多地方都是峡谷。城镇迁址要慎重,要在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一个城镇的迁址会改变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因此,要进行评估,村镇迁址的影响则要小一些。

4)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震后恢复重建经验

从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恢复重建经验来看,正式重建都需要一个过程。应做好地震相关调查,并作为规划重建的重要依据。应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强电、社会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施工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调查研究,为灾后重建取得第一手资料。

5)注重各部门之间协调与合作

灾后重建规划应注重各部门的协调,特别是应该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实际上,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面很宽的工作,是需要在多方协调和合作基础上完成的。

目前,灾区饮用水供应,排污,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都不容忽视,而这些问题在灾后重建规划中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震后城市规划方面应吸取的教训

唐山大地震之后,在总结了惨痛经验后,我国开始实施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标准,提高地震烈度设防,在建筑物的建设上增加了抗震方面的投入。此次大地震后,也应该吸取教训,有所反思。在做城市规划之前应进行土地适用性分析,对所在地域进行评估和评定,其中包括地质评价。地质评价也应该是环境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现在,有些城市显然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先评估、再规划,在评估的基础上做规划,可以避开不利的地质条件,减少或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这既对城址的选择也对城市中各类建筑的选址有重要影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德慈

据《中国环境报》编辑整理

第三篇: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十三次、第十六次会议关于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及早规划、统一部署、抓紧实施的指示精神,为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

四川、甘肃、陕西省依照本方案组织编制本省灾后重建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保护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坚持地方为主,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实现灾后重建和发展目标。

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在深入论证、科学规划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工作进度;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在重建生产设施的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在抓好近期重建的同时,注重中长期发展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主要是汶川地震严重受灾地区,具体范围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为三年。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

工作任务包括专项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

(一)专项评估。

在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地质地理条件评估和建设项目科学选址的同时,做好相关方面的专项评估,为规划编制工作打好基础。

1.灾害范围评估。对汶川地震的灾害范围提出评估报告,明确划分标准,区分严重受灾地区和一般灾区,为确定规划范围提供依据。由地震局、民政部等有关部门会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提出,6月10日前完成。

2.灾害损失评估。对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业生态、工商企业等灾害损失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由地震局等有关部门会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提出,民政部汇总,6月20日前提出初步评估报告。

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根据对水土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综合评价,确定可承载的人口总规模,提出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的范围以及产业发展导向。由中科院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地震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参加,6月20日前提交初步报告和相关图件。

(二)规划编制。

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方案包括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分工和时间要求为:

1.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由发展改革委分别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2.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城镇布局、人口和用地规模、公用设施建设方案等。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3.农村建设规划。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和规模,提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 2、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活设施的建设方案,提出农业生产设施重建方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扶贫办分别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4.城乡住房建设规划。提出城镇、农村住房的规模、标准、筹资等方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分别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6月30日前完成,其中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要尽可能提前完成,原地重建的农村住房亦可提前动工兴建。

5.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具体方案。由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能源局分别与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6.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社会福利、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政权等恢复重建的具体方案。由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广电总局、体育总局、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物局、发展改革委分别与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7.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提出现有主要产业的企业关闭、搬迁、恢复重建等结构调整方案,提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布局原则等。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旅游局、能源局分别与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8.市场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城乡商贸、金融等的网点布局和重建方案。由商务部、人民银行分别与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9.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提出防治地震、地质、洪涝等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案。由地震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分别与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有关部门参加,民政部汇总,其中生态修复由林业局、环境保护部分别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7月20日前完成。

10.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保障灾后重建的土地利用方案。由国土资源部分别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6月30日前完成。

(三)政策研究。

对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支持的建议。

1.财政政策。提出财政性资金投入总规模、规模,筹资方式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分担比例等。由财政部负责,6月20日前提出。2.税费政策。提出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负责,6月20日前提出。

3.金融政策。提出信贷、保险和资本市场支持措施等。分别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负责,6月20日前提出,由人民银行汇总。4.土地政策。提出对灾后重建用地的特殊支持措施等。由国土资源部负责,6月20日前提出。

5.产业政策。提出支持灾后重建的区域性产业政策。由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6月20日前提出。

6.对口支援。提出有关省(区、市)对口支持灾区的原则、范围、方式等。由发展改革委负责,6月5日前提出。

7.社会募集。提出动员全社会通过资金和物资支持灾后重建的措施。由财政部、民政部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负责,6月20日前提出。8.其它政策。提出通过教育援助、孤残救助、定向招工等方式支持重建的其它政策措施。由发展改革委牵头,6月20日前提出。

三、组织协调和工作要求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基础设施保障和灾后重建组下设灾后重建规划组(以下简称规划组),负责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组组长单位为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任规划组组长;副组长单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任副组长;成员由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广电总局、体育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能源局、文物局和扶贫办等部门及甘肃、陕西省的负责同志组成。

规划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由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任办公室 4 主任,四川省副省长王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任副主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具体组织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及其各专项规划编制的协调。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充分衔接,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意见。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任务和时间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各研究报告和规划文本务必按规定时间提交办公室。灾后重建规划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分别选择一个原地重建和一个易地迁建的乡镇作为试点,及早启动,抓紧推进,积累经验。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充分发挥受灾地区省级人民政府的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帮助和协调,并重点做好政策支持的研究工作。规划范围内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在省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编制本行政区域灾后重建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经论证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对明确在原地重建的居民住房和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对恢复生产和恢复重建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等,可先行启动建设,有关部门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灾后重建提供服务和必要条件。

第四篇:甘肃省汶川地震灾后农业重建规划

甘肃省汶川地震灾后农业重建规划

编制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的相关部署,确保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农业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和受灾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思路与指导原则

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先恢复灾区农业生产,尽快恢复重建农业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科学规划灾区农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统筹兼顾,力争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努力编制出一个有较强指导性的规划方案。

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的原则:规划编制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上下协作、突出重点、相互衔接、规范有序的原则。

规划范围主要是陇南、甘南严重受灾地区及其重点受灾县。

规划期三年,即2008年—2010年。

二、工作任务与责任主体

工作任务包括灾害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

(一)灾害评估 1.工作任务

进一步评估地震对农牧渔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造成的损失情况,为编制规划提供依据。

2.责任分工

陇南市农牧局、甘南州农林局分别负责本市(州)农业受损情况的汇总与衔接,市(州)内由农牧(林)局、畜牧局、农机局、乡镇企业局分别核实本行业的灾损情况,农垦系统由省农垦事业办公室负责核实。

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负责农业受损总体情况的汇总衔接,省农牧厅经管处、科教处、产业化处、种植业处、畜牧处,省农机局、省兽医局,省农垦事业办公室、省乡镇企业局分别负责本行业或领域的灾损评估。

(二)规划编制 1.工作任务

按照农业部《国家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农业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总体要求,主要编制农业生产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方案、农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方案,分别纳入农村建设、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2个专项规划中。规划方案内容包括农业受灾情况和区域影响分析,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建设内容、资金估算、实施 阶段和步骤、保障措施等,并附相关的图表。

(1)农业生产设施重建规划方案。主要是提出农业管理服务用房、检验检测及技术服务仪器设备、农田基础设施、养殖业生产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农村沼气、乡镇企业厂房和生产设备7个方面的重建内容。

(2)农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方案。主要是提出今后农业生产力布局和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恢复重建的内容。

2.责任主体

陇南市农牧局、甘南州农林局分别负责本辖区内牵头和汇总衔接工作,市(州)内由农牧(林)局,省级由省农牧厅、省农垦事业办公室、省乡镇企业局分别负责本行业重建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负责灾后农业重建规划方案编制的总体牵头协调,指导相关重建规划方案编制,组织规划方案的评估论证,并与农业部、省发展改革委等做好沟通衔接。

(三)政策研究 1.工作任务

提出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

2.责任主体 省农牧厅调研法规处、省农垦事业办公室、省乡镇企业局分别负责提出本行业的政策建议,最后由省农牧厅调研法规处汇总。

三、工作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省农牧厅、省农垦事业办公室、乡镇企业管理局与陇南市农牧局、甘南州农林局、甘南州畜牧局联合成立甘肃省灾后农业重建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灾后农业重建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同志任组长,省农牧厅副厅长刘志明、省乡镇企业局局长王志贵、省农垦事业办公室主任杨树军任副组长,陇南市农牧局、甘南州农林局、甘南州畜牧局局长,省农牧厅、省农垦事业办公室、省乡镇企业局相关负责人任成员。

规划领导小组设综合协调办公室、政策研究组和编写组。

(二)各工作小组组成及职责

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具体负责重建规划方案的编制、组织协调、指导和评估论证,与农业部、省发展改革委等进行沟通衔接。该处处长袁秀智同志任主任。

政策研究组设在省农牧厅调研法规处,具体负责提出灾后农业恢复重建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该处处长马占颖同志任组长。编写组由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牵头,陇南市农牧局、甘南州农林局、甘南州畜牧局、省农垦集团公司农业处、省乡镇企业局工业处及省农牧厅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兽医局各确定1名同志参与编写。并抽调陇南市农牧局、甘南州农林局、甘南州畜牧局、省能源办各1人,与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2人,共5人组成起草小组,集中执笔编写两个规划。

四、进度安排

(一)6月23日前,确定工作机构人员名单。

(二)6月24日前,由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拿出规划编制提纲(讨论稿)。

(三)6月25日前,召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定编制工作方案及编写提纲,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

(四)6月26日前完成各行业灾害损失专项评估报告,经规划领导小组审核后,提交编写组,并上报农业部。

(五)6月28日前,各编写组完成重建规划方案草案,提交综合协调办公室。

(六)6月29-30日,编写补充完善并形成两个专项规划草案。

(七)7月1日,将规划草案上报农业部。

(八)7月5日前,完成规划评估论证和修改完善工作。

(九)7月8日前完成规划定稿并正式上报农业部。

五、总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靠实责任。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大局出发,确保责任到人,确保参与规划编写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集中精力开展工作,任务完成前不得替换。规划编写期间相关人员不得安排其它工作任务。

(二)抓紧时间,确保进度。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任务和时间要求,倒排日程,安排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任务。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积极主动工作,建立定期会商制度,保持随时沟通,努力做到信息成果共享。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城乡建设等部门及市县政府等方面的沟通衔接;加强统筹协调,随时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第五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优越性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优越性

摘要: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汶川地震给四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两年的时间内灾后恢复重建就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论文在总结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关键词: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社会主义优越性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08年 5月 12日, 汶川发生了 8级大地震,遇难人数近7万人,受伤人数高达 37万多,房屋大量倒塌,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致使五百多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亿元。这是建国以来强度最高、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给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这场灾难,前所未有的地震强度和威力打破了国内的宁静,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与哀伤之中,对国家、社会, 对整个中华民族造成了空前的影响和震撼。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灾后恢复重建的力度之大、进度之快、变化之巨、效果之好,更是大大超乎人们想象,创造了新的人间奇迹。这个奇迹,是依靠灾区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创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无私援助以及国际社会积极援助的结果,更是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灾后重建的奇迹,再一次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1、灾后重建工作 1.1灾区通信基础设施

汶川地震给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公众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四川全省近35%的移动通信基站受损,受灾严重地区与外部的通信全面阻断,部分地区基层生产组织遭到毁灭性打击,灾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停滞,直接经济损失共计67.94亿元。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企业紧急动员、密切协同、上下联动,迅速成立通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各级通信保障预案,第一时间组成抢险突击队。通信业展现了大无畏精神,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生命代价,全部完成了重灾乡镇的抢通任务,迅速有效地保障了抗震救灾的通信需求。1.2城乡住房建设

目前,全省城镇重建住房累计已开工23.6万套,开工率91%。其中,已建成11.65万套,建成率45%。需维修加固受损住房135.27万套,已完成125.8万套,完成率93%。

全省需重建农村住房127.57万户,已开工建设127.55万户,开工率99.98%,完工126.59万户,完工率99.23%。因余震新增农村住房需重建20.94万户,已开工15.18万户,占72.5%,其中完工9.41万户,占45%。农房重建上,出现了都江堰市向峨模式和彭州市升平模式。城镇建设方面,注重将城镇住房重建与统筹城乡相结合,都江堰市“壹街区”模式具有代表意义。38 个需要恢复重建的重点城镇中,已有33个完成重建主体任务。到今年9 月,受灾最为严重的汶川、北川、青川县城和映秀镇、汉旺镇,也将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截至今年5 月5 日,39 个重灾县需恢复重建的3000 多所学校,近九成已竣工; 截至4 月30 日,在建的医疗卫生项目2200 多个,近六成已竣工。这些公共场所成为当地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将灾后重建与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产业重建成效明显。2009 年,四川省生产总值14151.3 亿元,增长14.5%;2440 户规模以上受损工业企业恢复生产达99%。2009 年,四川旅游收入继2007 年之后再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472亿多元,比震前的2007 年增长21%。、1.3对口援建基本完成

2008年6月18日,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震后4个月,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发布,中国政府提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

“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截至目前,山东省安排各类援建项目260个,已完工163个,完成各类援建投资68亿元;辽宁省安排各类援建项目88个,已完工88个,到位各类援建投资23.3亿元;河北省安排各类援建项目108个,已完工58个,到位各类援建投资25亿元;河南省安排各类援建项目300个,已完工221个,现到位各类援建投资23.4亿元。

对口援建的帮助下,两年来绵阳市建成永久性农房近51万套,完成重建任务的99%;城镇住房重建开工99.5%,完工79.3%。城乡住房加固全面完成。全市学校重建完工652所,医院重建完工311个,分别完成重建任务的87%和82%。全市建成敬老院、福利院600多个,2万多名“三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灾区工业实现了质和量上的双提升,2009年的绵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300亿元大关,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与此同时,以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对口支援逐步实现了向对口合作的转变。目前,北川-山东、安县-辽宁、江油-河南、平武-河北四个对口援建工业园区已有入园企业58户、协议引资64.32亿元,援建从“输血”转向了“造血”。1.4经济建设

9月底,传来消息:重建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85%,18个省(市)对口支援工作基本完成,灾区经济发展全面超过震前水平——

总量上,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六个重灾市州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3769.9亿元、655.5亿元、694.2亿元、240.7亿元、216.8亿元、94.1亿元,其中,成都、绵阳、广元、雅安、阿坝GDP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结构上:灾区过去小而散的工业布局被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关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所取代。德阳园区总体建成面积已由震前的20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7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由100余户发展到1176户。德阳重大技术装备、绵阳数字家电、成都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三次产业比重更加合理。

效益上:1—11月,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441亿元、41亿元、42.2亿元、13.9亿元、13.9亿元、11.8亿元,均大幅超过震前水平。

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灾后面貌脱胎换骨。“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以举国之力,托起灾区经济重生,体现了中国的力量。中外人民对灾区的深情不会虚掷。“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位”。一大批特色产业“横空出世”。一棵红豆树承载着重灾区什邡红豆村的“品牌梦”,打造“中国婚庆旅游第一村”今年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水乡藏寨”汶川三江乡升格为4A景区。

地震遗址旅游、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势头正旺。今年12月,彭州市、苍溪县、江油市等地震重灾区加冕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二十强。开放合作:

对口援建省市与四川合作建立的20多个产业合作区,将成为未来援建省市企业进军西部、投资四川的快速通道。

2、社会主义优越性

灾后重建,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依靠灾区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创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无私援助以及国际社会积极援助的结果,更是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党的坚强有力和卓有成效的领导,是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人间奇迹的关键所在。2.1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眼长远、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迅速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迅速组织开展对口支援。中央财政及时设立“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央财政累计下达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超过1500 亿元,出台财税、金融、土地、产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且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扩大内需的4 万亿元投资中有1/4 投向了四川。灾区群众生产的生活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和提升,党的领导促进了东中西部经济大合作、文化大融合、民族大团结,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2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面貌的巨大变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执政能力、鲜明的先进性和各级党组织高效的执行力,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民族利益、人民福祉的忠实代表和坚定维护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充分证明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就能凝聚起万众一心、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伟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是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人间奇迹的制度保证。灾后重建空前的援建规模和成效,显示了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速度”的巨大威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激发和形成的精神力量,是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人间奇迹的强大动力。

2.3中华民族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励着举国上下同心同德,海内外同胞和衷共济。支援方与受援方协同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援建单位把物质支援与智力支援、“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保证了各项援建任务的顺利推进,三年目标任务有望两年基本完成。全国各地的援建单位和人员、广大的志愿者,以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无私奉献,以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连心曲,奏响了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的新的时代乐章,生动诠释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是任何艰难困苦也挡不住、压不垮的。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四川、陕西、甘肃3 个受灾省的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医院、道路、水电、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恢复,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大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历史文化受到保护,生态不断修复,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灾区人民正大踏步走向新的幸福生活。在未来道路上,彰显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将使灾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将使全国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也将永久传承。

参考文献:

1、《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几点思考》,刘丽娜、邓桢澜,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人间奇迹》,石平

下载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主要投资项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