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号,2006

时间:2019-05-14 10:0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号,200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号,2006》。

第一篇: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号,2006

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6〕10号(2006年3月12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三月十二日

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浙江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县区域内的农村村民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新建、扩建、改建住房,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农村村民建房实行分类管理。一类区: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

二类区: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除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及建制镇总体规划范围内。

三类区:除上述一、二类范围以外的区域。

第四条

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村民建房的用地审核及监督管理工作; 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村民建房条件审批、建房用地协调,建房监督管理等工作。县公安、民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农村村民建房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应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优化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第六条

农村村民建房实行一户一宅的原则。

一、二类区农村村民应在县政府规划的农村村民住宅点和经过规划的村庄红线内的建设留用地范围内建房,建房用地指标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公布一次;三类区农村村民建房的用地应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村周边的荒地、坡地。对村庄布点规划中予以撤并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建住房。

第七条

鼓励农村村民集资联建公寓式住宅。联建公寓式住宅的每户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不含用于堆放杂物和停车的架空层面积)。

第八条

农村村民申请建房,有关部门不得收取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其它费用;依法应 1 当收取的费用,必须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

第二章

建房条件

第九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建房:

(一)无房、缺房、危房、受灾户;

(二)已列入旅游、文物、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需搬迁的;

(三)实施旧村改造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建房申请不予批准:

(一)已有宅基地并达到法定面积标准的;

(二)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后,有出租或出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地上建筑物,再申请宅基地的;

(三)征收土地中已实行留地安置(包括留地回购的);

(四)在拆迁中已实行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有土地安置的;

(五)未到法定结婚年龄以分户为由申请的;

(六)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申请批准建房后,不具备分户条件而以分户为由再申请的;

(七)违法占地或违法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八)在城镇、村庄建房规划控制范围内申请建房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不予以批准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建房标准

第十一条一、二类区范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其建房用地标准不超过:

(一)1-4人,56平方米;

(二)5人(含5人)以上,112平方米;

第十二条

三类范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其建房用地标准不超过:

(一)使用耕地的,1-3人为90平方米,4-5人为115平方米,6人(含6人)以上为125平方米。

(二)使用其他土地的,1-3人为100平方米,4-5人为125平方米,6人(含6人)以上为140平方米。

第十三条

农村村民的建房人口计算标准,按照家庭常住农业人口数确定。但有下列情形的,按照以下规定计算。

(一)已婚尚未有子女和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

(二)父母属本村村民但未曾审批建房,且与建房申请人分户而又共同居住的,经建房申请人的兄弟姐妹同意,可计入建房人口,但不能重复计算;

(三)农村村民家庭成员在本村虽无常住户口的,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计入建房人口:

1、与本村村民结婚3年以上的农业户籍的配偶,但不再作为原户口所在地申请建设和拆迁安置的人口计算的;

2、配偶为非农业人口且未享受过房改政策(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实用房及货币分房,下同)的(该配偶今后不再享受房改政策);

3、子女为非农业户口。尚未成家随父母居住,且未享受房改政策的;

4、原户口所在村的现役军人(不含现役军官)、复转退军人(不含已在外结婚定居人口);

5、蓝印户口、移民农转非人员;

6、原户口所在村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7、原户口所在村的监狱服刑、劳动教养人员;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四章

其他规定

第十四条

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标准建房的农村村民,在新建房屋建成或公寓式住宅交付使用后的三个月内,其原有住房所占用的宅基地应交还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并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原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

第五章

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申请建房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建房的农村村民向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建房申请(按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范文本格式),并提供现有住房、家庭成员、户籍关系等情况证明。

(二)村民委员对照申请建房条件进行集体讨论,并予以张榜公布,公布时间5天,期满后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同时附具村民委员会与申请建房农村村民签订的原有住房拆除协议或无偿交由村民委员会统一管理的协议(文本格式),报村镇建设管理站、国土所和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建设、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

1、申请建房家庭的户籍证明;

2、原有住房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3、申请建设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4、住房拆除协议和无偿交由村民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议的情况。

第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村村民建房所涉及的相关审核事项进行现场踏勘。对符合建房条件的,将其拟安排建房占地面积、土地座落(四至)、层次、建筑面积、原有住房拆除期限、新房建造时间等情况在所在的行政村进行联合公示,公示时间为7日。公示期满后,无异议的,一、二类区内农村村民申请建房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房土地预审手续。

第十七条一、二类区内农村村民申请建房凭土地预审手续,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规划审核意见,对 3 符合建房条件的,按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一、二类区内农村村民申请建房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类区内农村村民申请建房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建房用地审核意见,对符合建房条件的按程序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农村村民建房用地报经批准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相关部门意见和符合规划要求的设计图纸、施工条件,在20个工作日内,按程序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条

农村村民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放样通知书》后,再委托有资质的勘测单位放样(三类区的不再需委托有资质的勘测单位放样),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放样验线合格后,方可动工建设。

建设,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确定专职验线人员。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土地建住房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措施。

超过本办法规定的建房用地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二十二条

严禁非法买卖、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对非法买卖、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按非法买卖转让土地论处。

第二十三条

农村村民新建住房后,未履行原住房拆除协议的,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

第二十四条

违反城市规划的单位和个人,在接到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关于责令停止建设的通知后,应当立即停止建设,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施工,继续违法建设或施工的,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予以制止,并拆除继续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二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中在建房申请、审查、审核和审批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云和县人民政府关于私人建房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今后法律、法规对农村村民建房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股份有限公司审批试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2302

【发布文号】云政发[1995]188号 【发布日期】1995-12-14 【生效日期】1995-1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

股份有限公司审批试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发〔1995〕188号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体改委拟订的《云南省股份有限公司审批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试行。

我省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授权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审批。公司设立和运行中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向省体改委反映。

云南省股份有限公司审批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组织和审批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 公司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设立公司及公司分立、合并,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审批的变更事项的审批。

第三条 第三条 公司经审批机关批准后,持批准文件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登记注册。

第四条 第四条 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授权审批公司的机关。

第二章 公司的审批权限

第五条 第五条 公司的设立审批,由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受理。

省属企业改革或者新设公司,经省级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审查批准。

地、州、市、县属企业改制或者新设公司,经地州市体改委(办)及当地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六条 第六条 募集设立的公司,报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核后,由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七条 第七条 公司原审批事项发生变更或者公司分立、合并,依法按有关规定作出决议后,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审批同意,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章 公司的审批事项

第八条 第八条 公司的审批事项包括:股本结构、股权设置、资信状况、股票发行、股份转让和组织机构。

第九条 第九条 公司的审批事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第十条 第十条 资信证明是发起人是否具备投资能力的证明文件,出具资信证明的金融、中介机构和投资主体必须对其证明事项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章 公司设立的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新设立或者原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发起人应签定发起设立公司协议书,并成立公司筹备组。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公司筹备组是由公司发起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组成的临时机构,依法筹备办理公司设立的有关事务。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公司筹备组经审批部门批准成立后,即可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设立公司的有关报批文件制作完成后,公司筹备组即可向审批部门申请设立公司。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公司筹备组接到审批部门批准公司设立批件后,按《 公司法》有关规定召开创立大会,通过章程,选举产生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应于会前15日内将会议日期通知各认股人或者予以公告,同时将会议议程、议案和董事、监事候选人员名单等材料报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审查备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公司董事会一经产生,筹备组即行解散。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公司董事会应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持批准文件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登记注册。

第五章 公司的审批文件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报批公司,筹备组应该提交设立公司筹备申请和发起人委托书。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报批设立公司必须提供以下文件:

(一)设立公司申请报告;

(二)经发起人签章的发起人协议书;

(三)公司名称预先核准批件;

(四)设立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公司章程;

(六)企业主管部门及地州市体改委(办)的审核意见;

(七)发起人资信证明;

(八)含有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股东的,应当提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文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募集设立公司,除提供第十九条所列文件外,还应该提供招股说明书、法律意见书、代收股款银行名称及地址、承销机构及承销协议。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原有企业改制为公司的,除提供第十九条所列文件外,还应当提供原企业产权登记表、近三年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利润等报表,以及改制前后企业组织结构、资产关系变化、人员分流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设立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起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投资能力,原有企业改制为公司,还应该包括近三年生产经营状况、资产与负债、利润水平及财务状况;

(二)公司股本总额、资金投向、规模、建设周期与费用估算,上市公司还应当包括股份溢价发行测算;

(三)公司产品或经营范围,发展方向及市场需求状况;

(四)经济效益预测;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行为准则,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作。其载明事项,必须符合《 公司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设立公司的其他文件按照《公司法》规定制作。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县政府关于印发海安县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县政府关于印发海安县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海安县人民政府文件

海政发〔2011〕27号

县政府关于印发海安县农村村民建房

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海安县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海安县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改革农村传统建房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和监督工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县农村村民建房用地规划管理和监督工作。县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

第三条 农村村民建房可使用集体土地(简称宅基地),用地必须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鼓励联户建房或统一建设农民公寓房,提倡农民集中居住区村民住宅由镇村统一组织代建。其中县城规划控制区、集镇规划区、四大工业片区以及全县范围内因重大项目启动实施的农村村民建房和拆迁安置,由镇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多层或高层公寓式住宅,其他区域的农村村民建房实行统建与自建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 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对象与人数计算办法

第四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以户为单位计算,宅基地标准为:不满4人户,每户不超过120平方米;4人(含4人)以上户每户不超过135平方米。

住房和生活性附属用房的建筑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宅基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

第五条 农村村民户一般由夫妻和子女及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母所组成,以公安部门界定的户口为依据,由户主提出申请,申报对象包括符合下列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㈠户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㈡因执行国家移民政策迁入的人员;

㈢农村村民家庭成员中,入学前户口在建房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普通在校大中专学生;

㈣农村村民家庭成员中,入伍前户口在建房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役义务兵; ㈤农村村民家庭成员中,服刑、劳教前户口在建房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㈥家在农村的单位职工,其配偶为农村户口且本人未享受过福利分房、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补贴的;

㈦其他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员。未成年人不得作为户主提出申请。

农村村民家庭成员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照顾增加1人计算建房户总人口: ㈠超过法定婚龄的未婚青年; ㈡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 ㈢已领取准生证的育龄夫妇; ㈣有在外地工作的家庭直系人员。上述对象不累计计算照顾人口。

第六条 下列条件的居民可参照农村村民同等待遇享受宅基地。㈠购买城镇户口仍在农村保留承包田的居民;

㈡因土地征用就地农转非或因失地对接养老保险就地农转非的居民。第七条 分户新增宅基地,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㈠一户内有两个以上在原籍定居的子女,其中有的已婚,居住拥挤,确实需要分居的; ㈡常住直系人口和政策性照顾人口6人(含6人)以上,且分户后新立户家庭人口不得少于3人。

第八条 不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情形:

㈠出卖、出租房屋或将原有住房赠与他人的;

㈡全家户口虽已合法迁入,但原籍宅基地尚未退还集体的; ㈢虽然符合分户条件,但原宅基地面积已达到分户标准的;

㈣原宅基地不影响村镇建设规划的,且面积不少于规定的限额标准的; ㈤已分配公房、享受过优惠购买公房待遇和住房补贴的; ㈥已婚独生子女与父母分户的;

㈦因拆迁的农村村(居)民户已被安置的; ㈧农民“弃宅进城”,已按政策享受优惠的; ㈨其他不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情形。

第三章 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的报批及管理

第九条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的,应首先向所在的村(居)委会提出使用宅基地申请,在征得村(居)委会同意后,再向镇人民政府提出宅基地使用申请,并提交户口簿、宅基地审批表、规划许可意见、老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及注销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或土地调整到位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十条 村(居)委会应当自收到使用宅基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召开申请人所在的村民小组会议,经村民小组会议同意的,村(居)委会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公布期满无异议,村(居)委会签署意见送达申请人。镇人民政府自收到宅基地使用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县人民政府自接到镇人民政府审核的宅基地使用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用地的决定。不准予用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自不予批准之日起5日内将不予批准决定送达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购买农村村民住房的农村村民,应当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和标准,已有宅基地的,必须先行复垦退出。购房申请人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手续后,按上述第九、十条程序办理宅基地使用手续。

第十二条 农村宅基地不涉及农用地的,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农村村民经批准后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宅基地,其批准文件失效,土地应无偿交还原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安排使用。

县人民政府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情况和农村村民建设住宅的实际需求,于每年年初一次性依法向省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国土资源局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县国土资源局于每年年初将上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具体地块情况,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十四条 因实施村镇规划,农村宅基地需动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承包地的,承包方应当服从,但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依法预留的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土地和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中给予调整,或者通过承包户之间互换承包地的方式解决。

因实施村镇规划,农村宅基地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整的,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办理,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整的,须经村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整,可通过土地调换、货币补偿方式进行。货币补偿可参照国家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由用地方一次性补偿给土地转出方。

第十五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规划区内的建房预留地不应作为承包地长期发包;已经发包的因建房用地涉及农户承包土地的,须同时办理土地承包合同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变更手续。第十六条 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

㈠镇人民政府应组织负责规划、国土、建管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对宅基地实施“四到场”,即审批前实地到场踏勘,审批后实地到场定桩放线,建设中实地到场跟踪监督,建成后实地到场竣工验收。

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村(居)委会对辖区内宅基地情况进行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理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㈢村(居)委会发现本区域内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并向镇人民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㈣农村村民建房用地批复中明确应拆除的生活用房、副业用房及附属设施,原则上坚持先拆后建。

第四章 农村村民统建公寓楼建设用地管理

第十七条 农村村民统建房用地采取项目用地的形式报批,供地主体为项目所在村(居)委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项目单位需提交立项批文、规划许可证、用地红线图、规划平面图、农用地转用批文或土地征收批复,存量建设用地提供原土地使用证等申报材料。

第五章 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登记发证及流转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登记应按照申请、受理、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的程序进行。登记必须达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要求。

第十九条 农村村民住房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使用者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或户主代表提出书面申请。

第二十条 农村村民单体、连排独宅在竣工交付后按宗地逐宗发证。

申请人需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村民建房用地批准资料或其它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宗地图、地籍调查资料等。

第二十一条 多层、高层统建房竣工验收交付后按分摊土地面积发证。

申请人需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入住统建房审批表等资料。

权利人分摊土地面积=权利人建筑面积÷建筑层数

小区内的道路、绿化和其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所占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并为集体所有。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使用权不予办理登记: ㈠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㈡因依法查封地上建(构)筑物和其它附着物等原因限制土地权利的; 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

㈣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等申请材料的; ㈤在弃宅进城工作中,已承诺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 ㈥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县国土资源局应当自受理土地登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结土地登记审查手续。

第六章 有关责任

第二十四条 县国土资源局发现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的,应当责令其停止建设;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第二十五条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现在各镇规划区内不履行规划审批程序或不按规划审批确定的要求进行建设的,应责令停止建设,并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第二十六条 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现县城规划区内的村民,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利用失效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应责令停止建设,并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七条 各镇人民政府发现农村村民在城镇规划区外不履行规划审批程序或不按规划确定的要求进行建设的,应责令停止建设,并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第二十八条 以拆除原住宅为条件申请迁建住宅的,新房竣工后,不按规定拆除原有住宅并退还宅基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二十九条 在农村村民建房过程中违反规定变相搞房地产开发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没收地上建筑物以及非法所得,并追究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条 各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的管理,凡违法审批的,批准机关应承担违法审批的法律责任。有关管理人员如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等行为,将追究其违法、违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国有农场职工申请建房用地以及农村村民使用国有土地的,可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县政府海政发〔2001〕44号文件同时废止。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海安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并政发〔2008〕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八年六月二十日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改造是指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村庄的村民转为居民,撤销村委会建立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制经济组织,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按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

第三条 本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城市重点发展区域的城中村改造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城中村改造以太原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政府主导、以区为主、项目捆绑、各区统筹、市场运作、扎实推进”的原则实施。

第五条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协调领导组(以下简称“市领导组”)为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领导、部署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制定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规划、计划及整体方案;确定城中村的改造村名单;考核各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研究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协调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改办”)为市领导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拟定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提出城中村改造中长期计划、计划,下达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计划;确定城中村名录;审定各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进行城中村改造宣传、培训、调研工作;指导、督查、协调各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城中村改造工作。

第七条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本行政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本辖区内城中村改造计划及项目计划;制定城中村改造中集体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在市城改办审定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基础上,审定城中村改造方案;组织实施“撤村建居”、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集体土地发证和拟定土地处置方案;查处违法建设,实施拆迁安置管理,摸底建档、综合测算、招拍挂及宣传培训等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各区(管委会)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

第八条 市各有关部门在受理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关手续申请前,须取得市城改办审查意见;在城中村改造中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只向社会销售不安置本村村民的,不为其办理有关手续,其不得享受城中村改造优惠政策。

第九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手续办理、规费减免由市领导组会议集中审批、集中办理,限时办结。

第十条 城中村改造可采取政府、社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投资等模式。采取社会投资和联合投资模式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主体由改造村提请所在区政府(管委会)通过招拍挂方式公开、公正、公平选择。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十一条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工程计划及各区推荐意见,市城改办组织各区政府(管委会)及市各有关部门将纳入名录的城中村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类,报市领导组同意后,每3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凡列入城中村名录的城中村,村集体建设项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建设。严格控制城中村宅基地建房。纳入近期改造的,村民原则上不得在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纳入中期改造的,进行控制管理,村民住宅经房屋质量安全鉴定部门鉴定确系危房的,经区政府(管委会)批准后可在原址上翻建;纳入远期改造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程序,村民可申请新建、改建、扩建宅基地上的房屋,但层数不得超过2层,每户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第十二条 凡已列入近期改造的城中村,在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内或土地处置符合条件的,由村委会申请,乡镇(街办)、区政府(管委会)推荐,市城改办审核,报市领导组批准后,纳入城中村改造村。省、市重点工程、重点景区所涉及的城中村,可优先考虑。

第十三条 市城改办根据各区政府(管委会)申报的改造村改造项目计划,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报市领导组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规划建设

第十四条 市城改办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市各有关部门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经市领导组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作为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依据。

第十五条 市城改办根据城中村改造计划,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城中村改造片区用地控制规划,依用地控制规划,牵头组织市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及区政府(管委会)拟定城中村改造村建设用地控制范围意见,报市领导组批准。

第十六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经综合测算,不能实现盈亏平衡的,由区政府(管委会)提出意见报市城改办审查,经市领导组同意后,由规划部门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按市领导意见调整城中村改造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

第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施工前应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八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必须坚持配套建设和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纳入城市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国家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第十九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商品房出售前,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

城中村改造项目竣工后,建设主体可持相关证件和资料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第四章 方案制定

第二十条 已列入改造村名单的,改造前须向市城改办申报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旧村拆迁安置时序、建设时序、资金筹措等。

第二十一条 改造村建设方案经市城改办审定后,应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基本情况、村改居、集体经济改制、社会保障、土地处置、旧村拆迁安置时序、建设时序、资金筹措、实施措施、监督保障机制等。

改造方案由区政府(管委会)审定,市城改办备案,区政府(管委会)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与改造方案须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方可报审。

第五章 城中村改制

第二十三条 列入城中村名录的村,公安部门应严格户籍管理,各区政府(管委会)应对各村人口、土地、建筑等摸底建档。列入改造村名单的村,由各区政府(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冻结户口、澄清底数,撤销村民委员会,建立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四条 在保持稳定和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应当按法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依法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制定资产处置分配方案,合理设置股权并量化、组建股份制经济组织。

各区政府(管委会)应制定撤村建居、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市、区两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对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费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

城中村改制后,原村民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由改制后的经济组织和原村民个人按比例承担。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原村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六章 土地处置

第二十六条 城中村改造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列入改造计划的,改造用地应纳入土地供应计划。

第二十七条 各区政府(管委会)完成改造村集体土地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拟定土地处置方案后,改造村集体土地经市政府上报获得批准,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手续。

第二十八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储备或红线储备。第二十九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土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其中属于经营性项目的,再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并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在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前,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可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办理相关规划、建设审批手续。

第七章 拆迁补偿安置

第三十条 各改造村应当结合本村土地资源和实际情况,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方案依法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报乡镇(街办)初审、区政府(管委会)批准、市城改办备案后,方可实施。

改造村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前,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应报市领导组同意。

第三十一条 拆迁补偿安置可采取货币补偿或房屋安置方式。

实行货币补偿的,在合法宅基地上的建筑为二层及二层以下的,按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其货币补偿标准最高不得超过市场评估价的120%。

实行房屋安置的,在合法宅基地上的建筑为二层及二层以下的,面积计算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拆一还一标准补偿,但补偿面积最高不得超过原面积的120%;二是按被拆迁人合法宅基地面积的160%计算,被拆迁人房屋面积不足合法宅基地面积的160%的,被拆迁人应向拆迁人补交不足部分面积的拆迁时的重置价。

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发〔2007〕9号文件发布前,在合法宅基地上的建筑为三层及三层以上的,三层按2007年建安成本价的90%给予货币补偿,四层、五层逐层递减,五层(不含五层)以上不予补偿;并政发〔2007〕9号文件发布后,三层及三层以上的不予补偿。

第三十二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主体申请拆迁,应按规划向所在区政府(管委会)提交相关资料,经区政府(管委会)同意后,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期限、补偿标准、安置情况等在拆迁现场向被拆迁人公告。

第三十三条 在批准的拆迁期限内,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一方或双方申请,由所在区政府(管委会)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诉讼;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做安置或提供了过渡用房,不停止拆迁。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届满、被拆迁人未提起诉讼,仍拒绝搬迁的,由所在区政府(管委会)依法组织强制拆迁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条 列入改造的城中村,在土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村民建设用地标准按人均133平方米控制,在本村有合法宅基地的非本村人员建设用地标准按人均50平方米控制。划定的改造用地应包括安置村民住宅用地、小区级公建用地、道路用地(道路红线30米以下)、小区级及以下配套公共绿地、发展经济用地。

第三十五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用于安置村民的,按人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免交市级行政性规费,用于发展经济的,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半征收外,免交其它市级行政性规费。

第三十六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的,土地出让金按评估地价的45%收取,上缴市财政后,扣除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的计提部分,其余价款作为城中村改造专项补贴资金,专款用于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专项补贴资金由村委会(或改制后的股份制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区政府(管委会)出具意见,经市城改办审查报市政府同意后,市财政管理部门按照用款计划予以拨付。

第三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中所涉及由市政府承担的市政公用设施,市各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资金建设。改造后的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和市容环卫管理纳入城市管理范畴。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与已颁布的其它文件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自府办函〔2005〕81号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一日

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

我市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救灾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突发性,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自贡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自贡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办函〔2005〕148号)精神,结合我市处置自然灾害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灾害的种类和受灾人员伤亡、失踪及灾情等情况,实行分级分类救灾管理。

(一)分级负责。

1.因灾一次性死亡或失踪3—5人,灾情较重,由市有关牵头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2.因灾一次性死亡或失踪6—8人,灾情严重,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副秘书长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3.因灾一次性死亡或失踪9人以上,灾情特重,由市政府领导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在一些特殊地方发生的灾害或出现的重大险情,可视情况临时决定。

(二)分类处置。

1.洪涝灾害:由市水利农机局牵头。防汛、救灾、民政、建设、卫生、教育、交通、通讯、电力、气象等部门配合。 2.地质灾害: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救灾、民政、交通、卫生、防汛、气象等部门配合。

3.森林火灾:由市林业局牵头。救灾、公安、消防、气象等部门配合。

4.地震灾害:由市地震局牵头。救灾、民政、建设、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配合。

5.各类自然灾害的综合协调工作由市政府救灾办负责。

6.其他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按有关的分工和预案执行。

二、部门分工负责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在救灾工作中市级有关部门负有的职责是:

(一)市政府救灾办:主要搞好综合协调、信息汇总、宣传报道、组织牵头等工作。

(二)市气象局:主要抓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信息传递,自然灾害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整理、报送以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

(三)市民政局:主要负责群众生活救助工作,负责抓好受灾群众的吃饭、饮水、住房等事宜。

(四)市水利农机局:主要抓好防汛抗旱。防汛工作重点抓好水文测报、汛情监测、险工险段防灾、重点工程防汛、抢险业务指导等;抗旱工作重点抓好旱情监测、抗旱指导、重旱区救助、旱情汇总上报等工作。

(五)市国土资源局:主要抓好山地灾害预防和抢险救灾的业务指导工作,主要险点险段的预防监测治理,灾害发生后的业务救助服务,有关信息的综合整理上报。

(六)市林业局:抓好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工作;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事宜。

(七)市地震局:主要负责地震灾害的监测、预警、救灾、评估等工作。

(八)市卫生局:负责抓好伤病员的医疗救助,灾区灾后清污消毒、卫生防疫等工作。同时负责抓好本系统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九)市教育局:负责抓好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的防灾、抗灾、救灾的管理、指导与服务工作。

(十)部队、武警:应地方政府请求参加紧急重大抢险救灾工作,按《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第436号令)执行。紧急突发灾情需要请求部队支援的,由政府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与当地部队、武警联系。

(十一)新闻宣传部门:主要搞好舆论宣传工作。一是大力宣传普及防灾、抗灾、救灾知识。二是宣传传递灾情预报信息。三是宣传抢险救灾中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四是总结宣传减灾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市级其他部门和单位(发改、财政、公安、经委、商务、金融、保险、红十字会等)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积极配合,共同搞好减灾工作。

下载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号,2006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号,200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