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10:4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咸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咸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咸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

一、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正在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为促进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供销合作社新的使命。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活跃农村市场,完善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新形势下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新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基本形成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体制新、机制活、有较强竞争力的社有企业,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三)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依托供销合作社推动农资网络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资企业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的投入,支持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成品油、饲料、兽药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为农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利用现有设施开展化肥、农药等物资的商业储备和救灾储备。

(四)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培育壮大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连锁骨干企业,加快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升级。扶持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和农村超市、便利店等农村零售终端建设,加快构建以市县为主体、乡镇为骨干、村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体系。鼓励供销合作社发挥“一店多能、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家电、图书、药品、通讯器材、烟花爆竹、食盐、建材等连锁经营业务,发改、财政、商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支持日用消费品下乡的有关政策予以支持。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烟花爆竹经营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建立规范、有序、安全的烟花爆竹经营管理体系。供销合作社要积极配合安监、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搞好社有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兴建、领办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培育一批集农副产

品生产、加工、储运、配送等为一体的产供销一体化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产品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检验检测、资金结算、信息服务系统。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强“农超对接”,推动供销合作社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建立采购关系,构建多元、长效、稳定的产销对接新模式。鼓励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项目建设。鼓励供销合作社承担边销茶、农副产品等储备和经营任务。

(六)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鼓励供销合作社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开发循环经济项目,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废旧电池等回收拆解业务,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培育、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在立项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对社有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发展绿色文明回收加工网点,给予资金、项目、用地、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三、着力强化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功能

(七)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按照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等经营性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图书音像、医疗卫生、邮电通信、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科技信息等农村公益性服务。各级财政对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要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贴。发改、财政、农业、卫生、文体和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八)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各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项目和经费支持。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交易市场的便捷通道。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办专业合作社。在城镇化水平较高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支持供销合作社兴办消费、信贷、担保、保险等专业合作组织。

(九)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协会与政府部门信息沟通桥梁作用,积极开展信息、维权、交流、咨询、培训等服务。完善协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协会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功能,反映行业诉求,促进行业诚信建设。在农资、棉花、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和农副产品等传统领域,重视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在制定有关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新途径、新办法。

四、切实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建设

(十)加快推进基层社建设。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推进基层社股份制、合作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基层社。工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建(恢复重建)或改造的基层社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登记注册。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创办和重组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以及由供销合作社参办和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可享受农民专业合作 社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与农民社员的经济联系,推进与农民建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基层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

(十一)加快推进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建设。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和教育培训职能,全面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积极吸引和接纳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类涉农企业、组织加入供销合作社各级联合社。各级财政要对供销合作社组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健全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履行社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供销合作社,要依据有关规定尽快办理相关手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每年招录一批高校毕业生或安排选调生到供销合作社工作,以解决供销合作社人员结构问题。各级政府要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

(十二)加快推进社有企业发展壮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社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社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为农服务骨干龙头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控股、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参股,对一般企业和完全市场竞争的行业,实行供销合作社参股、企业经营者持大股、职工参股,扩大经营者自主权,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社有资本布局,加快资产、业务、人力资源整合,着力在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优势主导业务领域打造品牌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对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有关政策列入当地农业产业化整体规划和龙头企业名单,在项目开发以及农业产业化资金、支农资金、市场建设资金、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供销合作社兴办特色农产品基地所需经费,在农业优势板块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符合条件的社有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鼓励社有企业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

五、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

(十三)强力支持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简称“新网工程”)是国务院明确赋予供销社的一项战略任务,各级政府要将“新网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建设资金扶持力度,相应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确保“新网工程”和改革发展顺利推进。

(十四)加快解决供销社财务挂账问题。各地政府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研究解决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相关资产管理公司对历史形成的债务要优先供销合作社及所属企业回购,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做好协调落实工作。对县以上联合社机关的连带担保债务,各地不采取强制手段查封资产。

(十五)在解决供销社使用土地问题上给予支持。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精神,对供销合作社企业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土地,经批准可以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出让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安置困难企业职工、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对供销社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项目用 地,应纳入各级用地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十六)加快解决供销社改制企业职工问题。要认真贯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2号)精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相关政策落实问题。尚未参保的供销合作社企业及其在册正式职工和退休人员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执行国家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已参保的供销合作社企业和未参保的在册正式职工(含已达到法定年龄的职工)因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应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商,制定补缴计划,并及时补缴;对确实无力缴纳的,由同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供销合作社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和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收入,优先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确保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供销合作社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的户籍、组织关系等划转其本人所在社区统一管理,社区不应收取相关费用。政府各部门在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供销合作社的特殊性以及长期以来所做的历史贡献,把供销合作社职工与国有企业职工同等对待。

(十七)维护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行使本级社委托的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处置、重大决策和投资办企业的权利。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挪用、平调、无偿划拨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改制后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各级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剩余资产,分别归县级供销合作社和同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所有,用于发展合作经济。在城镇改造中,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和服务设施确需拆迁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补偿安置工作。

(十八)加大税务工商政策扶持。对供销合作社系统所属全资公司之间,因改制、重组调整或划拨发生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规定,免交契税;对社有全资公司之间重组取得的所得或发生的损失,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办理。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社有企业,应按照税收审批权限申请税收减免。允许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及其改制后剩余资产以更名形式过户到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在办理变更手续时,有关部门只收取工本费。落实连锁经营政策,简化连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注册手续,除国家规定的前置行政许可外,连锁企业可持总部出具的文件,直接到设立机构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和办理年审。对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等方面提供便利。供销社系统社属企业改革要比照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政策执行。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供销合作社企业。

(十九)加大金融保险扶持力度。鼓励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支持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社和农民开展资金担保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要在坚持贷款原则的前提下,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解决好供销合作社及其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信贷资金需求。

(二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拓展重要商品经营和公益性服务的支持。建立重要农资商品的储备和救灾储备制度,委托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储备任务,由财政、供销部门共同制定储备资金贷款贴息和储备补贴办法。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对供销合作社农资龙头企业开展农资科技服务,兴办“庄稼医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科学用药,给予资金支持或补贴奖励。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农民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二十一)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完善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增强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注重供销合作社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使用,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二十二)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已经明确适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及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发改、财政、税务、农业、商务、建设、金融、工商、国土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对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给予配合和支持,研究制定和认真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凡国家、省和市对农业、国有商业、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除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

文 件

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10]93号)精神,结合地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1、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力量。近年来,地区供销社系统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和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搞活城乡流通,构建农村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为农服务宗旨,遵循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以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繁 荣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供销合作社系统区域联片、协调发展,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到“十二五”末,地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在2010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销售总额突破 亿元,利润突破 亿元,培育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 家,改造提升经营服务网点 家,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社 家,带动 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地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实力进入自治区供销社系统前3位。

二、全面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3、加快建立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紧紧围绕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和设施农业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农副产品购销配送网络,积极培育发展流通经营实体和冷链物流系统。在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区,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效组织和推进“农超对接”,加快构建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生产加工基地为基础、现代物流配送为手段、终端连锁销售为目的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积极开拓区内外和国际市场,组织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到区内外和周边国家设立销售窗口,扩大地区农副产品外销。

4、加快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扩展和延伸。依托供销合作社推动农资网络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确保农资供应、稳定农资市场。支持供销合作社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现有设施承担政府委托的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商业储备、救灾储备任务。

5、建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造、整合现有经营服务设施,联合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和物流公司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和销售终端,开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逐步形成县市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三位一体”的现代经营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鼓励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发挥“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图书、药品、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业务,积极参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农村市场开拓工作,不断拓宽经营服务范围。

6、恢复重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适应循环经济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建立回收、分拣、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按照合理化布局、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设一批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处理基地,扩大废旧物质的网络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支持供销社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之一,积极参与废旧物资市场管理和维护,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建立安全稳定、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发挥作用。允许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业务,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取得经营资质。

三、强化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功能

7、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按照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的发展目标,支持供销合作社采取区域联合和产业联合等多种形式,引导组建一批专业优势突出、服务功能明显、运作程序规范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鼓励供销合作社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资本、产销关系,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农村实用技能人才的培训。各县市政府要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或平台,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联合会),并赋予其必要的职能和手段,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效益 和市场竞争力。

8、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建设。鼓励供销合作社推进公益性服务向农村延伸,按照“政府引导扶持、供销合作社主办、多方参与共建、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供销合作社在乡镇和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发展一批集农资、日用消费品供应、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和科技咨询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中心),逐步形成以现代流通服务为支撑、经营性服务为主体、公益性服务相配套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将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整合农村各类公共资源,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9、发展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支持供销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培育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大力兴办集生产、收购、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更加紧密的产销关系,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供销合作社企业对现代农业的带动能力、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和市场辐射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兴办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特色产品品牌,组织农牧民开展标准化、现代化生产。鼓 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创新农村融资服务。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搭建农产品信息、合作、交易平台,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服务。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10、加强县级联合社组织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尽快落实“三定方案”,地区各县市供销合作社机关列入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全额预算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充实干部职工队伍,增强管理服务功能,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按照社企分开原则,理顺供销合作社与其所属企业的关系,行使好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规范社有资产运营与管理,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出资人收益。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积极组织和实施经营网络振兴工程。办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联合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搭建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协调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功能。

11、加快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步伐。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支持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对基层供销合作社进行全面改造创新。鼓励各类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经 纪人通过资本联合、行业整合、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改造重组基层供销合作社,增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实力和为农服务功能。基层供销合作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经营,对新建(恢复重建)或改建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按有关法律规定予以登记注册。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组后组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扶持政策。

12、创新社有经营机制。适应地区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支持供销合作社调整和优化社有资本布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为农服务实力,提升供销合作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同时,加大供销合作社对优势资源、骨干企业的整合和掌控力度,以果业、房产等骨干优势产业为基础,推进区域连片、集约化发展,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兴办现代仓储物流中心,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地区农业、科技、金融、农业综合开发、商贸流通、扶贫等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要向供销合作社企业倾斜,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供销合作社企业运营活力和带动能力。

五、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

13、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扶持。支持供销合作社承载国 家和政府对农业、农村流通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从2011年起,由地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新网工程”项目配套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安排5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和市场建设;安排1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每年安排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5万吨淡季化肥储备,给予50%的贴息补助150万元;对供销合作社开展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培训,每年由地区财政给予50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地区在安排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资金中,将供销合作社作为承载主体,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

14、切实维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和无偿占用供销合作社的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因城市建设、道路拓宽等需要拆迁或占用供销合作社资产的,要根据供销合作社性质和开展业务需要,按原有规模和性质予以回迁、重建或给予合理补偿。对已经平调或占用的供销合作社财产,各级政府要予以纠正或给予合理补偿。

15、妥善处理供销合作社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 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各级政府要尽快采取措施,抓紧落实处理。对于已经核实的供销合作社政策性财务挂账,由当地财政在五年内予以消化解决。对供销合作社欠缴养老保险金等历史遗留问题,有困难的供销合作社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妥善化解。按照《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的要求,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出让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供销合作社新建和改造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市场和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用地,有关部门优先予以支持。

16、重视和支持供销合作社项目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培育和承载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对农村乡镇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外销平台建设、“农超对接”、农村现代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扶持、机采棉加工设备改造等项目,各相关主管部门在制项目规划、安排项目立项时,要把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载体,给予积极指导和重点倾斜。支持供销合作社承担国家委托的棉花、农资、救灾物资等重要商品储备经营任务,并在政策 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六、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17、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各级政府要从科学跨域、富民强区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各县市要成立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领导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及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各级发改、财政、经贸、国土、建设、工商、税务、农业、金融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认真落实好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供销合作社做好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推进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人才兴社,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加快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加压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供销合作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河南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

(2011-02-17)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水利建设成就显著。我省是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受特殊地理位臵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治黄、治淮取得一定成效;农业灌溉体系有所改善,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民生水利建设扎实推进,供水保障体系、防洪保安体系初步形成。各类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生产、抗御水旱灾害、满足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水利地位尤为重要。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但目前我省水利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水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不高,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旱涝保收田比例偏低;民生水利建设滞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流域生态较为脆弱,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水利在保粮食、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中的支撑作用极其重要,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必须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强化水利工作,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切实推进重点工程,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15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重要支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4.3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2.2%;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步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降低;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臵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等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六是坚持远近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减灾兴利体系。

三、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六)做好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2012年底前全部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254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启动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争取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同步完成新出现的孤石滩和13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从2011年起,用3至5年时间,对全省212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保证水闸功能正常发挥。

(七)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按照国家要求,确保按时完成我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依照全面规划、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规模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兴建中心水厂、分散供水等形式,形成以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逐步实现村村户户通自来水。出台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认真落实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优惠政策。加强饮水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

(八)切实做好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工作。按照“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2011年完成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安臵任务。做好河口村、出山店等新建水利工程移民安臵工作。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帮助移民村发展生产项目,着力提高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努力解决水利移民遗留问题,确保水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

(九)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做好全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合理确定城市供水安全建设方案,科学制定管理对策及保障措施,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抓紧做好城市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相应调度管理机制,增强防御突发水污染事故、连续干旱和特殊干旱等风险的能力。加快雨污分流、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中水回用。

四、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认真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以上,力争到2015年完成12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基本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加快赵口二期、小浪底北岸、小浪底南岸等3个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并发挥效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新增一批重点县,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加大对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投资的引导工作,田间水利工程项目要优先安排到已完成改造的灌区内。更新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加快以淮河流域为重点的低洼易涝地治理,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扩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按照中央要求足额落实省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全面落实节水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和节水灌溉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节水灌溉从典型示范转向全面推广,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对现有灌溉面积进行技术改造,到2015年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000万亩。积极推进农田机井通电工程,配套实施机井的更新修复与升级改造,扩大井灌面积。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

(十一)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以渠系为单元成线成片整体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15处大型和30处重点中型灌区建设任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38处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全面开展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设。按照《河南省现代灌区建设管理标准》要求,努力实现投入多元、管理规范、制度灵活、效益提升,全面提升灌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十二)加快引黄调蓄工程建设。研究出台加大引黄力度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国家分配引黄水量,到2020年引黄灌溉补源面积力争达到3000万亩。新修一批调蓄工程,加大非灌溉季节引黄水量。综合利用现有平原水库、沉沙池或背河洼地等调蓄工程,通过改造完善其蓄水条件,做到丰蓄枯用、冬蓄春用。逐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25处调蓄工程,新修5处渠首扬水泵站,提升引水能力。建立引黄渠道清淤长效机制。落实资金投入,疏浚引黄干、支渠,增加灌区引水能力,恢复渠道输水能力,保障灌区用水需要。

(十三)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雨情水情旱情墒情预测预报水平。抓紧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区的13个市、79个县(市、区)、885个乡镇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健全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发布制度。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健全调拨机制。健全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五、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抓好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沁河河口村、淮河出山店、北汝河前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2011年全面开工建设河口村水库;2015年前建成河口村水库,基本完成出山店水库主体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开工建设石步河、张沟水库,加快北湾等22座新建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分批开工建设,2020年前全部建成。科学编制水系开发治理规划,建设跨区域、跨流域的水系网络,加快河道整治,恢复水生态功能,有条件的河流恢复水运功能。加大沁河、伊洛河、金堤河、唐白河、卫河、漳河等河流治理力度。以新一轮治淮工程为重点,加快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开工贾鲁河、北汝河、汝河治理工程,加快其他15条重要支流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101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2015年底前再完成130条左右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泥河洼、杨庄、老王坡等11个蓄滞洪区建设。做好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工作,2012年前完成规划的居民迁建任务。加快我省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实施。

(十五)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段建设,确保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14年汛后按期通水。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步伐,确保与干线工程同步建成、同步达效。切实加大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做好丹江口库区和干线工程两侧水土保持和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十六)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力争在5年内完成易灾地区、革命老区、黄河淤地坝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236座存在安全隐患的大中型淤地坝的除险加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00个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和100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浅山丘陵、坡耕地整治工程,加大梯田、坡面水系和以水窖、塘堰坝为主的小型水保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对江河源头及其两岸、湖库周围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陡坡耕地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基本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探索建立生态环境用水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启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

(十七)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以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和小水电代燃料为核心的惠农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2015年前争取新建水电站40座、技改扩容电站97座,完成158座农村水电站的增效减排工程和23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任务,农村水电装机达到41万千瓦。

(十八)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文气象站网布局,完善雨情、水情、地表地下水质、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建设水源地、水功能区等监测站网,强化暴雨、山洪灾害、农田渍涝、城市防洪和地下水超采区监测预警。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监测网络。加快水文气象现代化步伐,加强水环境监测机构和水文气象机动监测能力建设,逐步建成全省水文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

(十九)加强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水利科技试验站、科研示范基地,加快市县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及乡镇技术推广服务站网络建设。结合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加强科技投入,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推广力度,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提高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按照国家“金水工程”要求,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完善防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改造和完善水利计算机网络系统、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和防汛重点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六、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总量和增幅要大幅度提高。加大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并力争逐年增加。落实水利普查工作经费。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比重有明显提高,分级建设,分级管理,重点支持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合资金的综合效益。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加大各项水利规费征收力度,不断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研究制定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用于防洪河道的维修养护。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整合现有用于水利建设的各类资金,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二十一)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对准公益性的水利建设项目,可采取项目法人承贷、财政贴息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合理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要积极关注并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对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效益明显的水利项目,提供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各类银行业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探索水利项目受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二十二)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支持河南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并充分发挥其投融资作用,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筹资筹劳限定标准内,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把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等政策落实好。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外资并不断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二十三)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定我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评估指标,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二十四)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节水制约机制,明确我省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建立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扶持节水产业发展,支持节水关键技术和节水产品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建立节水激励和补偿机制。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积极培育节水文化,引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十五)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合理确定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和纳污总量控制指标,建立省域纳污总量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重要河流水库水功能区监测、评估、管理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入河排污口设臵审批管理,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

(二十六)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党组织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八、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七)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事权明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八)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研究和探索项目法人招标制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走向市场,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能明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省财政对贫困地区和防汛重点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逐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县级财政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安排,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形式给管护主体进行补助,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的持续效益。

(二十九)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三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兼顾效益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在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价格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用水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排灌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政策,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完善水利工程供水收入税收政策,农业灌排用水免缴营业税,非农业供水在未达到供水成本的情况下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九、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三十一)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防汛抗旱督察员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依法治水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省情水情的地方水法规体系,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制度。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强河湖管理,扎实做好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严格落实水事纠纷调处责任制。

(三十二)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加强水利行业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全面提升水利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科研、规划、勘测和设计能力。多渠道、多途径培养水利经营、施工、管理人才。推进水利高等教育发展,支持大专院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加快水利高、中等职业院校建设步伐。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提高中高级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职工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好服务水利改革发展事业。

(三十三)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省情水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持续开展好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激发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干水利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当前位置 :中国福建 > 政府公报 > 2012年第2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闽政〔2011〕107号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更好地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大“新网工程”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二、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二)健全完善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发展具有统一采购、跨区域连锁配送功能的大型农资流通龙头企业、区域配送中心和覆盖农村的连锁经营网络,到“十二五”末,全省供销合作社实现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乡镇,70%以上建制村,商品配送率达80%以上。

(三)健全农产品现代市场购销网络。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十二五”期间,全省供销合作社新建设、改造农产品交易市场32个;新建设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项目18个。

(四)完善提升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构建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为支撑、乡村超市为终端的连锁经营网络,到“十二五”末,全省供销合作社实现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乡镇,70%以上建制村,商品配送率达60%以上。

(五)整合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快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十二五”期间,全省供销合作社新建设40个集散交易市场(分

拣中心)。

(六)健全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加快培育和打造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合理布局经营网点,构建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安全消费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加强归口经营管理和自律,促进烟花爆竹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到2013年全面完成县(市、区)域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的规范化改造建设任务。

三、积极构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

(七)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托供销合作社现有设施、经营网点等,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外资源,实行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建立融商品购销、综合维修、市场信息、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各种代办服务等便民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到“十二五”末,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全省建制村的覆盖面达60%以上,并逐步建设成为新农村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各部门延伸到村级的服务项目可以依托综合服务社为载体,共同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八)继续推进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在全省现有供销合作社建制的各县(市、区)全面开展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把综合维修服务中心(站、点)建设成集综合维修、零配件供应、业务咨询、技术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维修服务机构。吸纳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和社会维修服务力量加盟,做到经济上有联结、业务上有合作、行业管理上有监督。开展建设工作的市、县(区)财政应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各有关部门应优先把供销合作社系统维修服务技术人员纳入农村实用技术和人才的培训。

(九)大力推进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继续发挥“福建农产品信息网”的作用,完善市、县、乡、村4级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区域信息互补,为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和农民提供商品价格动态、市场行情预测、供需双方在线洽谈等信息交流服务,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加强与电信部门合作,努力形成快捷、畅通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通道。

四、继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十)大力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建设。改造整合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健全、运作规范的基层组织体系。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后的留存资产,由县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基层供销合作社要在坚持合作制基础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和分配制度,加强与村级经济组织、其他经济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志愿加入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都可成为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

(十一)努力增强各级联合社服务功能。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完善出资人制度,建立社有资产运营监管主体,担负社有资产的运营管理职责,行使社有资产监管权和收益权。加强供销合作社民主管理,建立完善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机构设置,完善监事会监督机制。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实行县级以上联合社综合业绩考核奖励办法,建立与绩效相挂钩的激励约

束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十二)加快推进社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经营者、供销合作社社员或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重组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发展良好的企业,对为农服务的骨干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要保持控股地位。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纵向和横向联合与合作,增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十三)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供销合作社推进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建设。采取多种方式领办或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组建涉农行业协会,并发挥其在农产品营销以及制订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行业协调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继续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

(十四)切实保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供销合作社的财产是集体所有制财产,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利,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严禁将改革改制后剩余资产量化分配给供销合作社职工。

(十五)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地方政府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处理。对已经歇业、关闭、注销的供销合作社企业,确实无法清偿的欠缴费用,按相关规定抓紧予以核销。相关金融机构应研究优惠措施,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对供销合作社的债务问题制定合理的分类处理办法细则。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在改制和资产整合重组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采取出让方式处置,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加大力度尽快完成好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切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欠缴问题。做好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社有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十六)各级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省财政视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投入,农村信息化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等为农服务资金要向供销合作社系统倾斜,各市、县(区)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项目优先列入用于农村流通业发展的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积极申报物流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开拓农村市场。农口部门要积极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五新”推广,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从事种业、农机具等商品经营,支持供销合作社兴办的农产品流通型、加工型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基层社以及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享受有关支农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参与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示范、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并按规定享受有关支农政策。经贸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企业作为国家、省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承办企业。教育、财政等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并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干部职工培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骨干人员等各类涉农培训。国土、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时,要统筹布局供销合作社仓储物流设施用地、综合服务社建设用地或场所。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要将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网点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在“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中支持供销合作社对现有农村经营服务场所的改造、拆建工作,尊重历史事实,依法办理规划、立项、审批等相关手续。税务部门要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供销合作社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经县级地税机关审批后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债务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条件的,对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变更土地使用权登记只收变更登记费;变更产权(包括房产)登记只收成本费。

(十七)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县及县以上联合社组建融资担保机构,搭建为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的合作,为当地农村提供方便适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并为供销合作社企业及其领办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资金管理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发起设立担保组织。鼓励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创新农村融资服务。

六、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

(十八)支持建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及时研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规划和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在项目报批、网点建设、专项资金、业务拓展、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项目建设,确保各级财政扶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到位。(十九)切实加强各级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力引进和吸纳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干部职工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结合各自实际,依据本实施意见制定本级实施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五篇:湖北省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进一步加快我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新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基本形成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体制新、机制活、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开创供销合作社工作新局面。

二、加快建设新农村流通网络体系

(三)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湖北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进全省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加快粮棉主产区和重点县(市)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龙头企业建设和完善区域性化肥交易市场以及化肥储备、经营与现代物流设施。

(四)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加快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县级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农村小超市、便民店,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发改、财政、商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支持日用消费品下乡的有关政策,对供销合作社依法开展家电、图书、药品、通讯器材、烟花爆竹、食盐、建材等连锁经营业务予以补贴。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烟花爆竹经营的主渠道作用。供销合作社要积极配合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搞好社有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鼓励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建设农村商贸物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社有龙头企业在棉花主产区和主销区建设仓储物流设施。

(六)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编制湖北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按照“两型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原则,将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列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发改、财政、商务、环保等部门要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开发循环经济项目,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培育、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在立项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对社有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发展绿色文明回收加工网点,给予资金、项目、用地、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

三、加快建设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七)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按照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要求,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尽快形成全省县、乡、村(社区)三级便民综合服务体系。将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列入全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按照一定标准,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贴。强化县级配送中心的联采配送能力,大力推进与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对接。发改、农业、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八)积极开展农资供应服务。建立和完善重要农资商品的储备和救灾储备制度,充实储备品种,增加储备规模,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支持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成品油、饲料、兽药等商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平的“放心农资”。

(九)积极开展农产品购销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承担边销茶、农副产品等储备和经营任务。支持有条件的社有骨干龙头企业承担专项市场调控任务。鼓励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期货交易、股权交易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建立采购关系,加强农超对接。

(十)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依托省棉花协会,建立和完善全省棉花信息预警机制。充分发挥省农资协会作用,加强全省农资市场信息监测点建设。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对供销合作社农资龙头企业开展农资科技服务,兴办“庄稼医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科学用药,给予资金支持或补贴奖励。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棉花、水稻、生猪等涉农保险代理业务,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农民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加快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十一)加强基层社建设。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推进基层社股份制、合作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基层社。工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建(恢复重建)或改造的基层社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登记注册。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创办和重组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以及由供销合作社参办和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可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与农民社员的经济联系,推进与农民建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基层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

(十二)加强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建设。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和教育培训职能,全面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健全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支持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积极吸引和接纳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类涉农企业、组织加入供销合作社各级联合社。健全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履行社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尽快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持供销合作社机构稳定。各级政府要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完善省棉花产业化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供销社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加快推进全省棉花产业化经营。

(十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各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办专业合作社。在城镇化水平较高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支持供销合作社兴办消费、信贷、担保、保险等专业合作组织。

(十四)积极发展行业协会。支持依托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推进围绕骨干农产品建立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产品协会。推进供销社协会内部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为会员搞好信息、培训、维权等服务,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在农资、棉花、茶叶、果品、食用菌、蜂产品、中药材、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等传统领域,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作用。

(十五)加快推进社有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在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中药材等领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实力。鼓励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对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有关政策列入当地农业产业化整体规划和龙头企业名单,在项目开发以及农业产业化资金、支农资金、市场建设资金、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供销合作社兴办特色农产品基地所需经费,在农业优势板块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鼓励供销合作社企业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供销合作社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开展经纪代理、典当担保、股权质押等服务。

五、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和支持

(十六)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建立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力量到位、目标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把供销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纳入当地农村经济总体工作,把为农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已经明确适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项目等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凡国家和省对农业、国有商业、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除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

(十七)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挪用、平调、无偿划拨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在城镇改造中,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和服务设施确需拆迁的,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补偿安置工作。

(十八)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已有涉农资金、服务业发展资金、农村“新网工程”资金和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等,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依法按照税收审批权限申请税收减免。允许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及其改制后剩余资产以更名形式过户到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在办理变更手续时,有关部门只收取工本费。

(十九)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亏损挂账,由省财政厅牵头,省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参加,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对省供销社及县以上联合社机关的连带担保债务,各地不采取强制手段查封资产。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精神,对供销合作社企业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土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出让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安置困难企业职工、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抓紧落实《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2号)精神,尽快出台解决供销合作社企业未参保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具体实施办法。对参保企业一次性缴费有困难的,由同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供销合作社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的户籍、组织关系等划转其本人所在社区统一管理。

(二十)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增强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大力弘扬供销合作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全省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咸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咸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