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发《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工信委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国
关于转发《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工信委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国
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 》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
根据江西省工信委《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工信委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赣财建【2010】64号)的文件要求,现将此通知转发你们,请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详情请登录http://www.xiexiebang.com
产业处
二○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附件:《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工信委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工信委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国家重大科
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 赣财建【2010】64号
各设区市财政局、工信委(经贸委)、省直有关部门,省属各集团公司:
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财办建【2010】25号)文件要求,以及《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2]30号)等政策规定,请你们联合组织推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业化条件,市场前景广阔并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二)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以及国家确定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领域的项目。
(三)2005年至2010年4月底,已在上述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且未获得财政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
二、项目组织与申报
(一)各设区市推荐的项目项目,由设区市财政局、工信委(经贸委)联合行文向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申报。
(二)省属企业集团、省直属高等院校、省科院推荐的项目,由有关单位直接向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申报。
中央直属高等院校、中科院所属科研机构以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与地方单位合作而共同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属地原则由项目承担单位设区市财政局、工信委(经贸委)向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申报。
三、申报材料主要内容
1.各设区市、及省属有关单位申报文件及《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计划汇总表》(附件1)。
2.《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申请表》(附件2)。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3)。
四、资金补助标准
(一)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4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0万元;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万元;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
(二)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4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三)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总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对于跨年度项目,每年补助金额根据项目实施年限及投资进度审核确定。
五、项目审核与资金下达
(一)省财政厅、省工信委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后,上报国家财政部和工信部,由财政部和工信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复核。
(二)财政部根据当年预算规模,于6月底前下达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其中:地方单位由财政部通过转移支付将专项资金拨付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在收到预算指标的15个工作日内,将专项资金一次性划拨项目承担单位;中央单位由财政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直接下达专项资金预算指标。
(三)对通过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复核后,列入国家项目库的跨年度项目,其第二、三年的补助金额由各设区市和省属有关单位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确认和核定,并经财政部核查无误的,由财政部直接下达预算指标。
六、其他要求
(一)请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组织推荐工作,并对推荐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有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肃处理。
(二)项目推荐材料限纸质文稿,A4纸张规格,双面打印,按规定顺序简装,并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报送齐全,不得中途追加或修改。超过规定时限将不予受理。
(三)项目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5月5日,项目材料一式5份,其中省财政厅经建处3份,省工信委科技处2份。
联系人:省财政厅经建处
蔡建成 0791-7287594
省工信委科技处
杜张琼 0791-6214767
附件:
1、《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计划汇总表》
2、《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申请表》
3、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工信委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附件1:赣财建(2010)64号附件1.xls 附件2:赣财建[2010]64号附件2.doc 附件3:赣财建[2010]64号附件3.doc
第二篇:江西省工信委依法行政工作制度
江西省工信委依法行政工作制度
1.省工信委申报立法程序规定………………………(1)2.省工信委立法草案修改程序办法…………………(4)3.省工信委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5)4.省工信委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办法………………(9)5.省工信委行政许可办理程序规定………………(12)6.省工信委无线电管理收费工作程序制度………(19)7.省工信委无线电行政执法没收物品管理办法…(22)8.省工信委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制度……………(24)9.省工信委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28)10.省工信委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32)
省工信委申报立法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立法质量,促进我委立法程序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务院令第322号),以及《江西省立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委编制申报立法计划建议项目,以及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草案或送审稿)的起草、审查、申报等。
第三条 我委于每年二季度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的要求,编制下一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建议项目。
省政府法制办《关于申报省政府立法计划建议项目的通知》下发后,委法规处将及时通知各处室、各单位。
第四条 我委有关处室、单位认为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的,要按规定时间,将项目申报材料报委法规处。
项目申报材料包括:《立法工作计划建议项目申报表》、项目初稿、项目起草说明、项目依据的正式文本等。
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应当详细说明立法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的方针政策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
第五条 委法规处负责对各处室、各单位的立法计划建议项目进行审查,并按照《立法法》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有关处室、单位要根据修改意见,对项目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第六条 法规处根据有关处室、单位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形成我委立法工作计划建议项目及申请立项报告,报委主任办公会讨论。
第七条 我委立法工作计划建议项目及申请立项报告,经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委主要领导签发,报送省政府法制办。
第八条 省政府立法工作计划下发后,法规处应及时通知起草处室或单位,指导其做好相关工作。
第九条 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的初稿起草工作由有关处室、单位承担。
第十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应当成立起草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小组。起草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由该业务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一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应当严格遵循《立法法》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确定的立法原则和立法程序。应当遵循法制统一原则,不得与上位法相矛盾或抵触。应当与现行有效、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衔接和协调。
第十二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应当广泛收集有关立法资料,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有关部 2 门以及行政相对人等各方面意见。
涉及其他部门的职责或者与其他部门关系紧密的,应当充分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与其他部门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报送项目草案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的,可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举行听证会的,听证方式和程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三条 起草处室应将地方性法规或省政府规章草案连同起草说明(包括拟定的必要性、起草经过、规定的主要措施及其法律依据、有关方面的意见、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一并送委法规处审核。
第十四条 经审核后的地方性法规或省政府规章草案,提交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
第十五条 立法项目经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形成地方性法规草案或省政府规章送审稿。
第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或省政府规章送审稿,由委主要领导签署后,按要求上报省政府。省工信委立法草案修改程序办法
第一条 对立法草案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是立法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使我委立法草案的修改程序进一步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立法草案是指国家有关部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法制机构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征求法律、法规、规章意见的初稿或征求意见稿。
第三条 立法草案收悉后,由委办公室根据立法草案所涉及的内容提出由有关业务处室或委属单位商委法规处研究处理的拟办意见。
第四条 有关处室或委属单位应对征求意见稿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须经处室(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法规处审查。
第五条 修改意见要详细说明修改的条款、依据、理由,同时所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应一并附上。如无修改意见,也需说明并签字盖章。
第六条 根据有关征求意见部门的要求,需召开立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的,相关处室须派人参加。
第七条 委法规处对有关业务处室的修改意见进行审查汇总后,形成我委对立法草案的修改意见,连同所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一并交委办公室。
第八条 委办公室负责将修改意见报业务处室分管领导审批、委主要领导审定签发后,报送征求意见的单位。
省工信委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委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保证规范性文件质量,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接受省政府的监督,根据《江西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和《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结合本委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以外的,由我委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命令等行政性文件。
第三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二)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体现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四)用语准确、简洁,条文内容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除内容复杂的外,规范性文件一般不分章、节。第四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有关起草处室或者委属单位应当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五条 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提出的意见,起草处室或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处理。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处室或单位应当及时将规范性文件初稿及其说明送委法规处进行审查、修改。
规范性文件初稿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的必要性、依据;规范的主要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确立的主要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有关方面的意见等)。
第七条 委法规处对规范性文件初稿,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二)是否超越权限设定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减免税等事项;
(三)是否同上级行政决定、命令相抵触。
第八条 起草处室或单位要根据委法规处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规范性文件初稿进行修改,形成规范性文件草案和说明。
规范性文件草案由起草处室或单位和法规处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委办公室提请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
第九条 我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第十条 起草处室或单位要根据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意见,对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文稿,报请委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发布。
第十一条 我委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我委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方便公民、法 6 人和其他组织查阅。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第十三条 我委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依照《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的规定执行。委法规处负责具体备案工作。
我委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备案。
第十四条 有关处室或单位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15日内,将正式的规范性文件文本和说明一式6份,以及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送委法规处,由法规处按规定时间、统一格式报省政府备案。
第十五条 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如发现问题或疑问时,认为需要我委提出意见的,涉及有关处室和单位的,由委法规处通知有关处室或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回复;需要我委说明情况的,有关处室或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建议我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纠正的,我委要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 委法规处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我委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机关备查。
第十七条 有关处室或单位不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报送备案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第十八条 有关处室或单位,如要以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的,应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若干问题的通知》(赣府厅字[2004]110号)的要求执行。
第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应设立有效期,有效期以省政府规定为准。有效期满的,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有关处室或单位应当在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进行评估,认为需要继续施行的,应当重新公布;需要修订的,按制定程序办理。
省工信委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委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和监督,保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五年规划(2004-2008年)》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委制定发布或我委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从施行之日起,每满3年清理一次。
规范性文件在施行过程中,如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机关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或废止,我委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对我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
第三条 我委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由起草规范性文件的相关业务处室或委属有关单位(以下简称“起草部门”)具体负责,委法规处对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调、指导。
第四条 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开展前,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评估工作原则上在清理工作前3个月开始。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评估工作,由起草部门负责组织。要对规范性文件的合理性、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施的具体效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全面评估。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评估结束后,起草部门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按下列不同情形,提出“拟废止”、“拟修改”、9 “拟保留”的建议:
(一)文件内容不适应形势发展和管理工作需要,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予以废止;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的规定相抵触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所代替的,要予以废止;
(三)文件调整对象已消失的,要予以废止;
(四)文件的个别条款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的规定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五)文件内容合法且符合当前及今后工作需要的,要予以保留。
第七条 对于拟修改的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要认真研究和修改。
第八条 在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清理和修改过程中,要重视听取各设区市、县(市、区)工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意见,听取基层单位及管理相对人在实际操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做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确保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质量。
第九条 清理及修改工作结束后,起草部门要将评估结果、清理建议及修改的具体内容经委法规处审查后,报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
第十条 起草部门根据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意见,对拟废止的规范性文件,报请委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及时下文予以废止;对拟修改的规范性文件按照主任办公会议的意见进行 10 修改后形成正式文稿,报请委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发布。
第十一条 修改后的规范性文件,由委法规处按规定时间、统一格式报省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我委以省政府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参照此办法办理。
省工信委行政许可办理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委行政许可的办理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许可办理,是指我委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受理、依法审查、决定等行政行为。
第三条 我委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能和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条 我委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我委实施的有关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汇编成《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并通过适当途径进行公示。
第五条 我委在委法规处设立行政许可窗口,统一受理属于我委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以及相关批准文件、证书等材料。
行政许可窗口受理的事项包括省级及省级转办的行政许可项目。
第六条 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由我委有关的职能处室和单位(以下简称承办处室)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承办。
第七条 受理包括申请人向我委提交《行政许可申请书》及有关申请材料的接收、核对、登记、补正,作出受理 12 或者不予受理决定,告知、送达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决定等环节。
第八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接收行政许可申请时,应当核对行政许可申请办理人员的身份。
申请人为本人的,应核对其个人身份有效证明; 申请人为单位的,应核对其工作证或单位证明等有效证明文件;
申请人委托他人提交申请材料的,应要求委托代理人提交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并出示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申请人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材料的,应核查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并确认联系方式和送达方式。
第九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应指导申请人对照《行政许可项目目录》认真填写《行政许可申请书》及《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登记表》。
第十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应认真审阅申请人填写的《行政许可申请书》及《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登记表》,核对、签收申请人提交的全部材料,并向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收件通知书》。
第十一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对申请人办理行政许可的有关内容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申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申请材料的名称、数量,申请材料的接收日期,承办处室等。
第十二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确认申请人的申请事项依 13 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申请事项不属于我委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出具《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第十三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当及时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或者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需要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提出补正要求,并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
逾期不提出意见或者不告知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四条 申请材料齐全或申请人按期补正申请材料后,委行政许可窗口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并在1个工作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转交承办处室审查,同时向承办处室出具《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转送通知单》及《准予(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审批表》。
第十五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或《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应当经委行政许可窗口负责人同意,并出具加盖本委行政许可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六条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审查后报我委决定的行政许可,由下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在法定期限内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我委行政许可窗口,由委行政许可窗口转承办处室。
第十七条 涉及省级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办理,省政府确 14 定由我委受理、商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告知相关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相关部门的意见由委行政许可窗口直接转承办处室。
第十八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作出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后,承办处室应当立卷建档,并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申请材料齐全、内容完备正确、符合许可条件,且无需进行实地核查或专家评审的,承办处室项目经办人应当根据审查的情况向本处室负责人提出是否准予许可的意见。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包括技术鉴定、实地核查、专家评审等方式),承办处室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也可组织受权机构、组织对申请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核查。承办处室要对实地核查的情况和专家评审意见进行记录整理,作为该项许可审查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承办处室在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承办处室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作好记录。对于直接书面陈述、申辩的,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及时将书面材料转承办处室。
第二十条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我委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委行政许可窗口 15 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我委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
第二十一条 承办处室应当在行政许可办理期限届满前五个工作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标准,填写《准予(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审批表》,报委行政许可事项分管领导审定后,由委主要领导签发。
提出不予行政许可意见的,承办处室应说明理由。省级转办的行政许可项目经分管领导审定后,由承办处室负责上报。
第二十二条 承办处室在行政许可办理期限届满前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委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写明延长期限的理由,由委行政许可窗口告知申请人,并向申请人出具《延长行政许可办理期限告知书》。
第二十三条 委行政许可窗口根据委领导的签署意见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需要颁发的行政许可证件(许可证、执照、资格证、资质证、我委的批准文件等),由承办处室制作。
第二十四条 我委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当在《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中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需要颁发的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由委行政许可窗口按照申请人的联系方式和送达方式统一告知、送达申请 16 人,并对送达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要求邮寄送达行政许可文件的,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当采用挂号信或者特快专递的方式送达,并保留邮寄凭证。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自行领取行政许可文件的,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当要求申请人出示单位介绍信、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文件并予以签收。申请人委托他人领取的,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当要求受委托人出示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并予以签收。委行政许可窗口应当留存申请人、申请人的委托人的身份证明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
第二十八条 我委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由委行政许可窗口在我委门户网站统一公布。
第二十九条 我委出具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及颁发的行政许可证件,加盖江西省工信委公章。
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出具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收件通知书》、《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延长行政许可办理期限告知书》等行政许可文件,由委行政许可窗口加盖江西省工信委行政许可专用章。
第三十条 承办处室应将原始申请材料及审查意见等材料完整保存、归档,便于公众查阅。
第三十一条 经由我委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办理的行政许可项目,统一由承办处室负责受理、审查以及送达全 17 过程;承办处室按月统计项目办理信息,交由委行政许可窗口汇总。
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后,申请变更行政许可事项及延续行政许可有效期的,适用本规定。
省工信委无线电管理收费工作程序制度
一、各局、站工作人员应自觉贯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无线电管理收费的各项政策、规定,熟练区分、掌握和运用不同业务收费项目、标准以及收费计算方法。
二、严格按照下列程序办理收费事项
1.经办局、站依据收费规定和标准,按缴费单位设台实际进行应缴数额事先预算。
既设电台单位全年应缴频率占用费由各无管局预算; 申请设台(包括增加设备、增设频率、改变有关参数)的单位的频率占用费由相关无管局在审批之前预算;
2.收费总预算按规定报送委无线电监督检查处,经委领导审批后下达收费目标。
3.拟写缴费通知单并下发,同时寄送一份存委财务室。4.由各经办局、站落实缴费单位、款项、数额的收费预算执行情况。
5.经办局、站与财务室按规定收费入账,填交(寄出)收费票据。
三、收费工作任务区分
1.按照条例关于审批台站权限的规定和国家、省有关无线电管理收费的政策规定以及我省工作实际,实行按审批和执照发放权限范围划分收费工作任务。
2.以市各类无线电台站数量为收费基数,结合市上两年的收费工作完成情况,分配下达收费任务。
四、收费工作时间区分
1.收费时间安排:2月底前完成收费预算并报委无线电监督检查处,3月开始征收,8月底前基本完成,11月底前清理扫尾,完成全年收费任务。
2.当年新增业务收费时间规定:即批即收,所有业务(年检除外)按预算先缴费后办手续或下批件。年检设备在检测完成之后缴费。
3.下发缴费通知以后2个月内,设台单位或申请单位未按通知缴费的,通知收回该设台单位的频率,申请单位视为自动放弃该项业务申请,不予审批。
4.每年1月底前将上收费任务完成及其财务管理情况的分析和总结书面上报委无线电监督检查处。
五、无线电频率占用费为预算内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无管局按照收费工作时间安排,自当年3月开始征收工作起,每月上旬将上月收费数额全部上交委财务室。
六、工作人员在收费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负责,避免多收、少收、重收、漏收的现象。要秉公办事,统一使用规定的计算方法,不得擅自减免,所有减免单位及数额须经委领导审批。未按规定缴费或未缴足的,不得提前办理有关手续,也不得下发批件及向其提供拟批准的各项内容、参数、指标或证明。
七、对于未征得同意、拖延和拒付的单位,经办局、站要积极、主动地催办,其他局、站要积极配合,经委领导批 20 准,必要时在规定的范围内采取强制的手段进行纠察、督促。
八、加强对收费票据、缴款通知书的管理,填写票据、通知要准确、工整,票据(通知)和存根内容、数据要一致。所有票据、通知的存根要保存完整,不得涂改、丢失和擅自销毁。保存期满(暂定3年)上交委无线电监督检查处统一处理。
九、加强收费工作的财务管理,所有收费按要求进账、记账、上交。不截存,不设小金库,不得挪作它用。
十、对于在收费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局(站)和个人,报经批准,给予适当奖励。违反规定的追究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省工信委无线电行政执法没收物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没收物品的管理,确保没收物品得到妥善保管、依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线电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及时将没收物品移交本单位的保管员统一保管,移交人与接收人应分别在物品清单上签字,物品清单一式三份,由移交人、当事人与接收人分别留存。
第三条 没收物品的保管由本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设置专门的没收物品仓库,没收物品验收入库时,保管员应按照《没收物品清单》核对移交物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成色等项目,保管员应逐案建账,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在交接单上签字,保管人员不得擅自处理没收物品。
第四条 结案后,承办人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没收凭证及时移交仓库保管员,对临时扣押(先行登记保存)物品作没收处理。
第五条 对没收物品在复议期限和诉讼期届满后应分别作出处理,处理的方式可以是销毁、移交、上交、拍卖等,没收物品的处理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按规定做好讨论记录,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报委机关审核。根据工作需要使用没收物品,由本单位提出申请,报委机关批准后方可使用,用后归还入库,同时做好登记,建档备查。
第六条 对报废、损坏、过期的设备进行销毁,由本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没收物品处理清单》,报委机关批准后方可进行。保管员凭《没收物品处理清单》发放处理物品出库,由委办公室、法规处、无线电管理处、无线电监督检查处、监察室负责监督销毁,执行销毁人员和监督人员在《没收物品处理清单》签字后归档。销毁工作由单位负责人指定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做好销毁记录,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方式以及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和执行人员等内容,并做好现场照片拍摄或录像工作。销毁工作原则上结合3.15活动每年由省工信委牵头集中进行一次。
第七条 对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由本单位提出申请,经委机关批准后,交拍卖行公开拍卖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经拍卖处理的物品所得款项上交省财政,本单位建档备查,同时报委无线电监督检查处备案。
第八条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隐瞒、挪用、调换、私分或擅自处理没收物品,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责令其返还,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 没收物品处理所得款项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截留,私分。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工信委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实行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是指监督检查机构为保证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所进行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 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一)热爱无线电管理事业,具有一定的无线电管理业务和管理经验,在本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工作两年以上。
(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或同等学历,经过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培训和考核,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
(三)作风正派、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第五条 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应对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执行《条例》、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二)研制、生产、进口无线电设备的单位和个人执行《条例》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三)销售无线电设备的单位执行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 24 管理法规、《条例》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四)设置使用工科医等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的情况;
(五)执行通规通纪的情况;
(六)其他与无线电管理工作有关的情况。第六条 上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应该对下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条例》及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二)制定的地方性规章、规范性文件是否合法;(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四)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理情况;(五)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 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分为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立案检查四种。
第八条 定期检查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省工信委统一部署并组织实施。
不定期检查一般由各市无线电管理局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并与平时抽查相结合。
专项检查是根据上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或同级人民政府的决定,或根据工作需要就某一方面工作进行专门检查。
立案检查是指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专门调查。第九条 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在执行公务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行现场检查、取证;
(二)要求被检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材料和文件;
(三)询问当事人和证人,作出记录;
(四)依法制止不法行为,并采取防止造成进一步损害的处理措施;
(五)必要时可提请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第十条 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实施检查时必须携带检查证、工作证,佩戴检查徽章。
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实施检查时做到:
(一)严肃执法,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接受被检查者物品和服务,不得吃请受礼;
(二)文明执法、尊重被检查者,坚持先教育后处罚,以理服人;
(三)忠于职守,不得敷衍推诿,延误处罚,循私枉法;
(四)遵守纪律,罚没物品一律上缴,不得私分、侵占和截留。
第十一条 受检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条例》的规定,由无线电管理机构或建议其主管部门对该单位给予警告;对直接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处分或处罚:
(一)隐瞒无线电管理违法违纪事实、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二)利用职权包庇违法违纪行为的;
(三)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的;(四)拒不执行监督检查决定的;
26(五)阻挠、抗拒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行使职务或围攻、谩骂监督检查人员的;
(六)打击报复诬陷揭发人、检举人和监督检查人员的;(七)其他妨碍监督检查的行为。
第十二条 对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利用职权包庇违法违纪行为、以权谋私、泄露国家秘密、泄露受检单位秘密的,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和有关奖惩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工信委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全面正确实施,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江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省政府令第124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委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本委依照法定的执法权限和职责分工,将执法责任分解到所属执法机构,落实到每个执法岗位,并对其进行监督、考核和奖惩的工作制度。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委机关有执法职能的处室和委属执法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
第四条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遵循职权法定、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到权责明确、执法严明、有错必纠。
第五条 委机关有执法职能的处室和委属执法机构根据各自的行政执法职责,全面、准确地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文明执法,严格依法办事。
第六条 建立法制宣传制度,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工作,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制观念以及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行政执法问题的咨询,应当及时、准确地给予解答。
第七条 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培训制度,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才能取 28 得行政执法资格。
第八条 第六条、第七条制度建立由对口单位制定,组织实施。
第九条 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制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命令、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江西省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维护法制的统一;结合本地实际,加强调研和论证,增强规范性文件的可操作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国家和江西省的有关规定,向上级机关上报备案,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
第十条 建立法定执法程序制度,结合本部门执法特点和具体执法要求,对法定的执法职权制定相应的执法程序规定和细则。
第十一条 建立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委法规处应当对本系统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根据本系统行政执法状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的执法行为。
第十二条 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及时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立卷归档。
第十三条 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本委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及时调查、追究。
第十四条 建立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具体工作由委法规处、人事处、监察室共同组织实施。29 考核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简化程序,注重实效。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情况;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设情况;
(三)行政执法责任的分解、落实情况;
(四)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情况;
(五)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
(六)适用执法依据是否规范;
(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八)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情况;
(九)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情况。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程序:
(一)被考核处室(单位)于每年11月底前对本处室(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分别报委法规处、人事处、监察室。
(二)委法规处会同人事处、监察室组成考核小组,于每年12月底前适时对被考核处室(单位)进行考核,并提出初步考核意见;
(三)考核小组根据考核情况,结合被考核处室(单位)自查情况、对被考核处室(单位)日常行政执法监督情况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征询意见情况,提出综合考核意见,作出优秀、合格或者不合格的结论,报委主任办公会;
(四)经委主任办公会批准,将考核结论在委办公系统和门户网站予以公布。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可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一)听取被考核处室(单位)建立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的汇报;
(二)查阅被考核处室(单位)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资料;
(三)抽查行政执法案卷;
(四)召开行政管理相对人座谈会,或以书面方式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
(五)对被考核处室(单位)负责人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素质测评。
第十八条 被考核处室(单位)对考核工作应当予以配合,认真听取意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十九条 被评为优秀的考核对象,以委名义予以表彰;被评为不合格的考核对象,按照《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从事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或者监督检查工作的人员在考核、监督检查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工信委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正确、公正地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委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委机关、委属执法单位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执法过错、违法责任的追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是指本委行政执法机构及委属执法单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并产生危害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直接责任人和直接主管人员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
第四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责任相对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分为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委主任是行政执法事项的批准人,对行政执法过错承担领导责任;分管副主任和有关职能处室、委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行政执法事项的审核人,承担主管责任;直接实施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是行政执法事项的具体承办人,承担直接责任。
第六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分担:
(一)承办人违法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责任;
(二)审核人变更或者未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批准人变更或者未采纳审核人的正确意见,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分别由审核人、批准人承担责任;
(三)因承办人、审核人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审核人承担责任;
(四)经委领导集体研究后作出决定,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参与作出决定的主要领导视为批准人,承担领导责任;
(五)改变、撤销下级工信部门作出的行政行为,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委托下属单位执法的,受委托执法单位违法的,委托机关相关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条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依法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拒绝履行或不予履行的;
(二)未按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或适用程序不当的;(三)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或故意错误应用条款,或没有法定行政处罚依据而随意实施行政处罚等滥用职权的行为;
(四)超越管辖、审批和处罚权限等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五)违法要求当事人履行义务的;
33(六)行政执法人员提供伪证造成不良影响的;(七)处罚显失公正的;
(八)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索贿)等尚不构成犯罪的;
(九)其他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当事人的原因致使行政执法发生过错的;(二)在讨论、审议、会签等过程中对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
(三)因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四)其他不应追究的情形。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一)主动发现其执法过错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后果的;(二)执法过错情节显著轻微的;
(三)其他可以从轻或者免予追究的情形。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一)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索贿)、吃请等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多次发生执法过错的;
(三)执法过错造成严重后果或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部门形象的;
(四)其他应当从重追究的情形。
第十一条 对被确认为行政执法过错的责任人,根据过错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一)属于情节轻微未造成损害后果的,责令立即予以改正,撤销或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对责任人或处(室)予以批评教育;
(二)属于情节较重已经造成损害和较大影响的过错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对责任人予以警告或记过处分,并暂停执法活动,收回行政执法证件;
(三)属于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过错行为,除责令改正外,对责任人分别情况予以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收回行政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岗位;
(四)属于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索贿)而造成行政执法过错的,对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依情节轻重和损害后果,参照上述条款进行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分别情况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五)因过错责任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赔偿的,由委机关先行赔偿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向有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十二条 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由委纪检组、监察室负责调查和审理。
第十三条 委纪检组、监察室审理结束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
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职能处室、委属单位和有关人员。
第十四条 委纪检组、监察室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情节严重,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刑事责任的,提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意见。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在被调查、审理过程中,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委纪检组、监察室申请复查或向上级机关提出申诉。
第十六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西省工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制度
江西省工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制度
1.江西省工信系统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规定………………(1)2.江西省工信系统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8)3.江西省工信系统行政执法案卷管理评查暂行办法…(12)
江西省工信系统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省工信系统行政处罚的实施,保障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信系统的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工信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各级工信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订本单位的行政处罚项目目录,明确执法职责及权限,并向社会公布。
设区市工信部门以及县级工信部门的行政处罚目录应报上一级工信部门备案。
第四条 实施行政处罚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为依据,并遵守本规定规定的程序。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第五条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并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陈述权、申辩权、要求举行听证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权限
第六条 行政处罚由各级工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 1 施,机关各处(科、室)及所属各单位,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 各级工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所属事业单位实施行政处罚,对其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的单位应在委托范围内,以工信部门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各级工信部门相关业务处(科、室)及所属相关单位是具体行政处罚案件的主办部门,负责案件的调查、处罚意见的提出以及处罚决定的执行;必要时,主办部门可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调查。
各级工信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及下级工信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进行审查、指导,组织安排听证等。
各级工信部门监察部门会同法制机构对本单位及下级工信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程序
第九条 各级工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执法检查或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有违法事实,且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场行政处罚的决定应符合《行政处罚法》的相关 2 规定。
第十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执法人员应当在作出当场行政处罚决定后的2日内,向所属部门汇报,填写《当场处罚案件登记表》,并由所属部门定期报单位分管领导,同时报单位法制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除当场决定的行政处罚外,各级工信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或接到举报,或接到上级部门交办或其他部门移交的行政处罚案件的,都必须进行调查。主办部门应当填写《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立案调查。
第十二条 在调查过程中,主办部门必须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认真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查。
第十三条 主办部门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在询问和检查过程中,应当制作《询问笔录》和《现场检查笔录》,并经被询问人或者见证人阅核后签名或盖章。
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收集证据可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所取得的证据要封存,并填写《抽样取证登记表》。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应将情况如实汇报主办部门负责人,经主办部门负责人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登记保存。对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在 3 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五条 全部调查终结后,主办部门应制作《行政处罚案件调查报告》,详细说明调查经过和查明的事实。同时主办部门要根据调查的结果,按照下列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并填写《行政处罚处理意见审批表》,经单位法制机构审查后,报分管领导批准。如当事人违法行为需要纠正的,主办部门应一并提出责令改正或责令限期改正的意见。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违法行为,拟给予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等较重的行政处罚,应由本委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主办部门应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法制机构审查后,下发当事人,通知其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陈述和申辩的,主办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制作《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陈述、申辩笔录》,并对有关情况进行复核。
第十七条 拟作出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 4 许可证或执照等较重行政处罚决定的,主办部门还应当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五章第三节的规定,由本单位法制机构组织实施;听证过程应制作《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记录》。
听证结束后,法制机构应根据听证情况向主办部门提出反馈意见。
第十八条 主办部门应综合考虑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情况和法制机构提出的听证反馈意见,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提出行政处罚意见,经法制机构审查后,报单位领导批准。
第十九条 经领导批准后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由主办部门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中应写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以及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和主管机关。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主办部门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按要求填写《送达回证》。
第二十一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工信部门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二条 如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工 5 信部门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在执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罚缴分离的规定执行。当场收缴罚款的,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提出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主办部门应会同单位法制机构研究并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批准,作出答复。
第二十五条 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主办部门应当将全部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有关工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工信部门应责令其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关工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超出行政处罚目录规定的权限、没有法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法定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第二十七条 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有下列 6 情形之一的,由所属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二)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的;
(三)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务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
执法人员有上述情形,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先由所属机关予以赔偿;所属机关在做出赔偿之后,可向责任人进行追偿。
江西省工信系统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江西省工信系统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证行政许可事项的合法、有效实施,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江西省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信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江西省工信系统内各级工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内部监督管理、上级工信部门对下级工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以及各级工信部门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公正、效率的原则,坚持层级监督与自我监督相结合、主动监督与受理投诉相结合、纠错与教育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工信部门应加强对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工作的领导。具体承办许可事项的业务处(科)室(以下简称承办处(科)室)应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做好申请材料交接、行政许可案卷管理以及行政许可的事后监管等工作。
第五条 各级工信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及下一级工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工作,履行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职责。
各级工信部门监察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本单位实施行政许可进行监督。
第六条 各级工信部门法制机构对本单位承办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建立健全了行政许可的内部配套制度;
(二)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是否遵循本委统一的行政许可办理程序规定,作出的各项行政许可决定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制作的行政许可格式文书是否规范等等;
(三)是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变化,及时更新了实施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等信息;
(四)依法履行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七条 上级工信部门对下级工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实施的行政许可是否具有法定依据;
(二)实施的行政许可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三)行政许可的各项决定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四)行政许可的收费是否合法;
(五)是否依法建立了行政许可工作制度;
(六)是否依法履行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职责;
(七)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 上级工信部门对下级工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通过执法检查、现场监督和个案调查等方式进行。
第九条 执法检查采取听取下级工信部门汇报、查阅相关材料、对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测评等方式进行;检查完毕后应将检查意见反馈给下级工信部门,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下级工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下级工信部门应当配合上级工信部门的执法检查,并自收到整改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上级工信部门报告整改情况。
第十条 各级工信部门应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加强对许可事项的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书面核查、实地检查、抽样检查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 各级工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被许可人未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工信部门辖区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工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理后,应通过适当途径将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告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工信部门。
第十三条 各级工信部门应当通过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或者信箱等形式,接受对本级及下级工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行为以及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投诉、举报;
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举报人,或者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上级工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下级工信部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对其已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予以纠正;
下级工信部门不配合、不接受行政许可监督,逾期未执行监督处理决定的,由上级工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撤销依法应当自行撤销的违法文件或者行政许可决定的,由上级工信部门直接撤销。
第十五条 违反《行政许可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工信部门工作人员,由所属工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江西省工信系统行政执法案卷管理评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信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
(一)各级工信部门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工作;
(二)各级工信部门对本单位有执法职能的处(科)室和委属单位(两者合并简称执法机构)、上级工信部门对下级工信部门行政执法案卷管理情况的评查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案卷,是指各级工信部门执法机构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活动中形成的,能体现和反映执法行为真实过程,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证物等历史记录,包括执法过程中制作或产生的法律文书、证据载体材料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料。
第四条 执法机构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过程中,应按照有关行政执法程序的要求制作法律文书和收集证据资料,确保内容合法、形式规范、依据充分;
行政执法行为实施完毕后,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发现漏缺,应依法及时补齐,确保行政执法案卷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第五条 各级工信部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行政处 12 罚,应统一适用省工信委制作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格式文本,严格按要求填写制作;对入卷的申请材料、证据材料和鉴定文书等相关材料,应认真审核,材料为复印件的,须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章。
各级工信部门负责初审的行政许可项目,也应当参照有关规定建立案卷,案卷中应包括除按规定移交上级外的其他初审材料;个别难以将初审材料全部立卷归档的,应制作材料清单装订入卷。
第六条 行政执法案卷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立卷归档:
(一)区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不同行政执法行为,分类制作;
(二)一案一卷一号;
(三)使用统一规范的卷宗封面和封底;
(四)卷内目录清楚明确;
(五)卷内文字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或者毛笔书写;
(六)装订顺序应便于理解和查阅,如以时间顺序为主,或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
(七)卷内文书采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写页码;
(八)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应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证据袋上应注明证据的名称、数量等内容;
(九)破损的文书应修补或复制,文书过小的应衬纸粘贴,文书过大的应折叠,装订整齐。
第七条 执法机构应指定专门的案卷管理人,按本办法 13 的规定制作和管理行政执法案卷;案卷管理人变更时,应做好案卷交接工作,记录交接情况,并交由执法机构负责人审核后签字盖章,避免案卷因交接不当而遗失。
第八条 执法机构应按定期将执法案卷移交委档案室集中统一保管;移交前执法机构负责人应认真审核,并签字盖章,移交时双方都应做好记录以便日后查阅核对。
第九条 行政执法案卷永久保存;根据相关规定,有具体保存年限要求的,由制作案卷的执法机构在案卷封皮上注明保存年限。
第十条 各级工信部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本单位执法机构和下一级工信部门执行行政执法案卷管理的情况进行评查;评查的结果,作为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考评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依据。
第十一条 各级工信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法制机构)具体负责对本单位以及下一级工信部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法制机构会同本单位监察、人事等处(科)室组成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小组。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程序如下:
(一)评查小组通知被评单位,包括本单位执法机构和下一级工信部门;
(二)被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内容进行自查;
(三)评查工作小组听取被评查单位自查情况的汇报;
(四)评查工作小组按照百分制评分标准对被评单位的案卷打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表《江西省工信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分表》;
(五)将初评结果向被评单位反馈,听取被评单位意见;
(六)综合确定最后分数,并注明理由。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束后,评查工作小组将评查情况和结果报委主任办公会。
第十四条 被评单位对评查工作小组提出的行政执法案卷存在的问题,应认真进行整改。如次年案卷评查仍出现同类问题,将加倍扣分。
第十五条 被评单位及有关人员弄虚作假、不配合案卷评查工作的,除按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的有关规定扣分外,同时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案卷管理评查工作与公务员考核相结合。有关人员应当在工作小结中说明履行职责情况。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工信委2014年信息公开自查报告
江西省工信委2014年信息公开自查报告
根据《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国办发[2014]12号文和赣府厅字[2014]63号文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4年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492号令)等文件,我委对2014年信息公开工作等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4年,省工信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4年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促进了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2014年1至12月,我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499条,依申请公开信息62条,通过信息公开,提高了工信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保障了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4年1月至12月,我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499条,主要采用下列形式公开:在我委《每周纪事》上发布信息1617篇,在《工业和信息化简报》发布信息14篇;在我委面向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公开的门户网站发布信息4992条;在省政府政务公开网站发布信息1238条;在《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新闻媒体发稿210篇;在政务微博发布信息190条;在泛珠网发布信息1238篇。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 我委主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八类:
1.概况信息。包括本机关总体情况,机构职能,委领导主要简历、分工和重要活动、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讲话。
2.法规文件。包括本机关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其它有关文件。
3.发展规划。包括全省工业中长期规划纲要、技术创新、技改投资、电子信息行业等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本机关工作要点、重点工作及阶段性工作计划。
4.工作动态。包括本机关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工作部署、重大计划项目实 施等最新动态;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动态;政务公告、公示;综合性和阶段性统计数据。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表彰和奖励。
5.财经信息。包括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政府采购,中标公告;重大工业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工业招商引资情况。6.行政执法。本委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及其它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行政执法及行政复议情况。
7.企业奖励。包括江西省优秀企业家、工业崛起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优秀新产品、省级产业基地的申报,公示及授予等。
8.公共服务。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面向公民、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方面的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为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构建和谐政务环境,我委门户网站上设“互动交流大厅”一栏,下设“主任信箱”、“民声通道”、“投诉举报”、“网上咨询”、“咨询反馈”、“在线访谈”、“网上调查”等子栏目,申请人可以通过填写在线电子表单、拨打我委公布的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咨询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业务,提交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需要反映的重要情况。申请人可以查询和浏览网上咨询的解答内容。
2014年1至12月,我委收到网上申请信息公开的要求92条,主要内容包括业务咨询、举报投诉、意见建议,全部及时进行了答复,并予以信息公开。
四、政策措施和热点舆情解读回应情况
去年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以及产业对接合作、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园区发展、重大工业项目调度等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光伏、食品、烟草、医药、稀土、信息消费、船舶、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意见,每次政策措施出台后,都及时进行了公布及解读。今年,我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向60多家境内外媒体解读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业重点产业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解读有关政策文章10余篇,分别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平台进行了公布,让公众更好的知晓,理解相关政策和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情况
(一)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我委由分管委办公室的委领导负责全委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委办公室履行组织、协调、联络、督促、检查、考评等职责,各处室、各委属单位组织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2014年,根据信息公开工作需要,我委不断完善门户网站,并多次组织信息员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提高各处室、各委属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及时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问题。
(二)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队伍
我委各处室、各委属单位都明确了信息工作负责人,并指定了信息报道员,负责撰写、报送信息稿件和宣传报道材料;按照《省工信委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考核奖励办法》,每年委办公室对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和奖励。委办公室定期召开信息工作会,对各处室、各委属单位发稿及采用情况进行汇总通报,还不定期邀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工作负责人为我委信息员授课,开展信息点评,从而使我委所报送信息更好地贴近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思路,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三)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澄清、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制度
1.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澄清制度。要求各处室、各委属单位在信息公开前对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政务信息在各处室、各委属单位负责人网上审阅通过后,还需通过委办公室的审核,方能公开。一旦发现公布虚假、不完整信息,我委将在第一时间内予以澄清,消除不良影响。
2.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的具体意见》。该意见规定了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及责任处室。委效能办定期对各处室、各委属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各处室、各委属单位根据委效能办监督检查的反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
3.编制并公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我委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政务公开目录包括省工信委简介、主要职责、服务承诺、行政执法依据及职权分解、行政执法程序及流程图等内容。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我委每年及时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并在委门户网站、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进行公布。
4.建立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制度。我委通过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媒体、电子信息屏等途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我委外网中有政务公开专栏,对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及时在政务公开专栏中予以公布。对我委召开的重大会议、举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项决策、全省重大项目安排等,均通过我委外网、省政府政务公开网站以及新闻媒体予以发布。对我委牵头开展的重点工作,及时通过电子显示屏进行公开。
5.建立了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为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构建和谐政务环境,我委门户网站上设“省工信委行政中心”一栏,下设“办事指南”、“在线申报”、“下载中心”、“数据库查询”、“意见征集”、“留言咨询”等子栏目,申请人可以通过填写在线留言表格、拨打我委公布的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咨询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业务,提交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需要反映的重要情况。在网上受理对全省工信系统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举报;申请人可以查询和浏览网上咨询的解答内容。
(四)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培训等方面的情况
我委每季度召开信息工作例会,组织信息员逐条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操作要求、时限规定等。多次在委门户网站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集中宣传。在省工信委门户网站刊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多次邀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工作负责人为我委信息员授课,讲解如何采写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提高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邀请委内负责网站建设和维护的处室对信息员培训,讲解信息审核流程、信息录用方法、门户网站使用程序等,提高了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效率,确保及时、高效地发布政府信息。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五篇:江西省工信委召开全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江西省工信委召开全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
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提高全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4月27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南昌组织召开了全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会议。省工信委副主任王亦斌到会并讲话,各设区市工信委分管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及全省部分重点企业负责同志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背景及当前我国工业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现状,通报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并对文件内容进行了解读。为做好省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的调查,会议还对调查工作进行了部署,介绍了工业控制系统有关概念及常见类型、通信协议等,并就如何填写《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表》作了详细说明。
王亦斌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当前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和任务,认真做好本地区、本单位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摸清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堵塞漏洞,进一步提高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系统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
【宝家公司】可以办理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呼叫中心许可证等。联系方式:010-62303069010-62303096-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