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10:5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第一篇: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实《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完善民办学校设置管理,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学校(以下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

申请设立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各部门、各单位面向本部门、本单位职工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设置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

第四条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接受政府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和审计。

第二章 设置条件

第五条 举办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举办者应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个人。

(二)拟任非学历教育机构校长年龄不超过70周岁,身体健康,能专职主持日常工作,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的相关教育教学经验。

(三)具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其中20万元为风险资金)。

(四)具有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办学场地和教学用房,校舍面积不低于500平米,其中教学面积不少于80%.房屋产权清楚,租用期或使用期限不低于3年,适合办学,无安全隐患。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作为办学场所。教室和办公室应设在一处。

(五)举办计算机专业培训应具有不少于40台的较新型号计算机;举办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应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设备和场所;有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

(六)举办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机构的,其校舍建筑总面积应不少于1000平方米;举办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机构的,校舍建筑总面积应不少于3000平方米,并按照办学规模保持生均不低于1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设备总值应不少于100万元,图书资料不少于10000册。按照不低于20:1的生师比配备专任教师,参照有关规定配备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人员。

(七)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当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理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八)举办专业性较强、对公民身心健康、安全影响较大的培训须经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举办军事、警察、宗教、政治等类培训。

(九)有完善的办学章程、教学计划或方案。

(十)有2名以上具有专业资质的财务人员。

(十一)有一定数量与开办专业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师。

(十二)2名以上专职行政管理人员。

第三章 设置申请

第六条 申请举办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申办者向拟设地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凡申请举办卫生、体育、保安等内容的教育机构,须先经区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七条 申请办学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办学申办报告。须写明举办者、校长和学校名称、办学校址、经费筹措来源及数额及管理使用办法,办学内容、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等)、内部管理体制。举办者为单位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举办者为公民个人的应由本人签字。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单位举办者应提交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个人举办者应提交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拟任培训机构校长的资格证明文件及档案关系所在单位意见。职称证书或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办学场地证明。自有办学场地需提交相应的房屋和土地产权证明复印件(应加盖公章);租赁场地应提交出租方的房地产产权证明的复印件(需加盖产权单位公章)、租赁协议(租赁协议应写明校舍总面积和租赁期限)、消防治安、卫生合格证明文件。

(五)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章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机构名称、办学地址;

2.办学宗旨、内容、规模、层次、形式等;

3.资产数额、来源、性质等;

4.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5.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6.出资人是否要求合理回报;

7.学校自行终止的条件;

8.章程修改程序;

9.学校应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首届会议决议(应写明时间、地点、参加人、决议内容,包括通过学校办学章程的决议、选举董事长和任命校长的决议、全体成员签字)、理事长(董事长)及理事(董事)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七)拟聘财会人员会计证原件及复印件。

(八)所设专业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或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九)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应写明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学习期限、教学安排、使用教材、考核方式。

(十)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证明。

(十一)联合出资举办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应提交经过公证的联合办学协议,并写明出资数额、方式和各自权利、义务,争议调解解决方式等。

第八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聘请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均需经其所在单位同意,并签订合法、公正的聘用合同。

第九条 教育机构对聘用的专职教职工,应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办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

第四章 评议审批

第十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接受申办者的办学申请后,对符合办学基本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申办者,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和集中评议,并根据本区县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结构布局和教育需求等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发给《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报市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二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应符合国家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名称一般应为“XX培训(专修、研修、自修、补习、辅导)学校或中心”,不得称做“XX学院”,名称前须冠以“XX区(县)”的字样。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章程,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依法开展办学活动。

第十四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领取《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需到法人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法人登记,到区县技术监督局办理法人代码证书,到银行开设帐号,到区地税局办理税务登记。将刻制印章的式样、开户银行及帐号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办学活动所使用的名称须同审批机关核准的名称相一致。

第十六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应当与向审批机关备案的内容相一致。

第十七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将招生和其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委托或承包给其他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实施。

第十八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应报价格管理部门备案并公示。在交费时应将有关退费办法向学生进行公示,并与学生签订退费协议,退费时依照协议处理。

第十九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注册登记制度和学生学业成绩档案。

第二十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变更办学地址或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以外增设教学地点,应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内增设教学地点,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向审批机关报告年度办学基本情况。报告内容包括:

(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包括:办学资金是否到位、有无转移、抽逃、挪用现象;财务收支及管理、纳税、票据使用情况;合理回报数额、留存发展基金是否达到年度净资产增加额的25%等情况。

(二)由校长签署的学校依法办学情况的书面报告。

(三)民办学校年度办学情况登记表。

(四)房产或房屋租赁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卫生、消防、公安部门的证明文件。

(五)举办者资质证明(法人证书、营业执照及校长、董事长(理事长)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二十二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审计、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

第六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三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变更名称、层次、类别应报审批机关批准。变更举办者应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二十四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合并,应当进行财产清查和财务结算,并由合并后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

第二十五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因故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举办者或校董事会根据章程规定要求停办的,应当依法进行财产审计和清算,在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后,审批机关可予以解散或停办。

第二十六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终止时,应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北京市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办法(试行)》(京教社[2002]5号)、《北京市民办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学校设置标准》(京教计[2004]78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主题词:教育 培训 机构 管理 通知 抄送: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公报》编辑部,市档案馆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7月25日印发

第二篇:桐城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

桐城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 暂 行 规 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安庆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学校。

申请设置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各部门、各单位面向本部门、本单位职工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方案,不得举办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的教育。

第四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要认真执行民办教育办学的方针政策,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综合管理。

第二章

设置标准

第五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决策机构组成人员

1、学校董(理)事会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

2、法定代表人由董(理)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3、担任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校长)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三年从事教育教学的经验。

4、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行政负责人须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任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董(理)事会成员。

二、教师队伍

1、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必须配备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任教师和工作人员,应与其签定聘任合同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我市公办学校在编教师,经同意可在非工作日内到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兼课。

2、专兼职教师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三、办学经费

1、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转。学校创办伊始,启动资金不得少于15万元,并附有效证明文件。

2、联合举办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须出具公证机关公证的联合办学协议书。

四、办学条件与教学设备

1、须具备与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相应的稳定、集中、符合标准的教学场地。举办全日制实行封闭住宿的学校,面积应不少于500平方米;专业性培训班(中心),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要配有相应的教学设施。

2、自有校舍要出具产权证明。凡租借教学场地,自租借之日起,租借期限不少于三年,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租借协议书。但不得租借下列房屋作为教学场地:

(1)简易建筑;(2)危房;

(3)旅馆、饭店、舞厅等建筑物的一部分;(4)其它不适于教学活动的场所。

3、配有与教学层次、规模相应的图书、杂志、报刊等。

4、全日制封闭住宿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须保证学员住宿宽敞、安全卫生;食堂须有卫生等管理制度,工作人员须持健康检查合格证方可上岗;宿舍须配有专职值班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5、文化补习、艺术、体育、音乐、微机等教学设备、仪器必须自有,不得租借。

6、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

五、机构名称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准确反映其类别、层次和所在行政区域。

第三章

申请程序

第六条

申请者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校长和培训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内容、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等)、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招生对象及范围等以及《桐城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申报表》。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单位举办者应提交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个人举办者应提交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及近期健康证明。

三、拟任校长的资格证明。提交拟任校长的职称证书或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以及近期健康证明。

四、办学场地证明。自有办学场地需提交相应的房屋和土地产权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租用场地应提交出租方的房地产产权证明的复印件(需加盖产权单位公章)、租赁协议(租赁协议应写明校舍总面积和租赁期限);消防治安、卫生合格证明等。

五、办学章程。主要包括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宗旨、内容、规模、层次、形式等;资产数额、来源、性质等;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出资人是否要求合理回报;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章程修改程序;学校应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首届会议决议(应写明时间、地点、参加人、决议内容,包括通过学校办学章程的决议、选举董事长和任命校长的决议、全体成员签字)、理事长(董事长)及理事(董事)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七、所设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以及近期健康证明。

八、拟聘财会人员会计证原件、复印件以及近期健康证明。

九、规章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含保险保障规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含招生规定)、教师管理制度(含聘任、考核规定)、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含收退费制度)、其他规章制度。

第四章

受理及审批

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接受申请报告后,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审批权限

桐城市范围内申请举办初中以下层次(含初中)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桐城市教育局审批,报安庆市教育局备案;其他层次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桐城市教育局审核后,报安庆市教育局审批。

二、受理与审核

1、受理:举办者按规定备齐相关材料上报,经审查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发给《桐城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申报表》,举办者要如实填写(一式二份),教育行政部门从接到全部材料之日为正式受理日期(在三个月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2、审核: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举办者提供材料的完善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并对教学场地等进行实地考查。

三、发证 经审查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办学许可证》。

第八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资格后,凭《办学许可证》到民政局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到物价局办理收费许可证,到地税局办理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办学活动所使用的名称须同审批机关核准的名称相一致。

第十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同时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发布的内容应与审批备案的内容相一致。

第十一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实行一校一证,不得擅自设立分支机构。凡需变更办学地址或在批准的办学地点增设教学点的,应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不得将招生和其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委托或租借给其他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实施。

第十二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加强安全管理,提供符合标准的教育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设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应急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十三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接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第十四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公示。第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有关人员对经批准设立并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分别以“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次发文并向社会公告。对“基本合格”的,实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停止办学行为,吊销《办学许可证》。对“不合格”的,停止办学行为,吊销《办学许可证》。

第六章 变更与终止

第十六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变更名称、层次、类别应报审批机关批准。变更举办者应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十七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因故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举办者或校董(理)事会根据章程规定要求停办的,应当依法进行财产审计和清算,在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后,由审批机关予以解散或停办。

第十八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终止时,应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桐城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二○○九年十月十日

第三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的通知 2011-06-21 09:50:41|点击:31 京教计[2007]27号

各区县教委,燕山教委:

为贯彻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落实《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完善我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市教委制定了《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已经市教委2007年第7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实《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完善民办学校设置管理,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学校(以下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

申请设立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各部门、各单位面向本部门、本单位职工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设置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

第四条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接受政府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和审计。

第二章

设置条件

第五条 举办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

(一)举办者应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个人。

(二)拟任非学历教育机构校长年龄不超过70周岁,身体健康,能专职主持日常工作,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的相关教育教学经验。

(三)具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其中20万元为风险资金)。

(四)具有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办学场地和教学用房,校舍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其中教学面积不少于80%。房屋产权清楚,租用期或使用期限不低于3年,适合办学,无安全隐患。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作为办学场所。教室和办公室应设在一处。

(五)举办计算机专业培训应具有不少于40台的较新型号计算机;举办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应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设备和场所;有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

(六)举办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机构的,其校舍建筑总面积应不少于1000平方米;举办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机构的,校舍建筑总面积应不少于3000平方米,并按照办学规模保持生均不低于1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设备总值应不少于100万元,图书资料不少于10000册。按照不低于20:1的生师比配备专任教师,参照有关规定配备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人员。

(七)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当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理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八)举办专业性较强、对公民身心健康、安全影响较大的培训须经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举办军事、警察、宗教、政治等类培训。

(九)有完善的办学章程、教学计划或方案。

(十)有2名以上具有专业资质的财务人员。

(十一)有一定数量与开办专业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师。

(十二)2名以上专职行政管理人员。

第三章

设置申请

第六条 申请举办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申办者向拟设地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凡申请举办卫生、体育、保安等内容的教育机构,须先经区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七条 申请办学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办学申办报告。须写明举办者、校长和学校名称、办学校址、经费筹措来源及数额及管理使用办法,办学内容、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等)、内部管理体制。举办者为单位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举办者为公民个人的应由本人签字。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单位举办者应提交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个人举办者应提交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拟任培训机构校长的资格证明文件及档案关系所在单位意见。职称证书或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办学场地证明。自有办学场地需提交相应的房屋和土地产权证明复印件(应加盖公章);租赁场地应提交出租方的房地产产权证明的复印件(需加盖产权单位公章)、租赁协议(租赁协议应写明校舍总面积和租赁期限)、消防治安、卫生合格证明文件。

(五)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章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机构名称、办学地址;

2.办学宗旨、内容、规模、层次、形式等;

3.资产数额、来源、性质等;

4.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5.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6.出资人是否要求合理回报;

7.学校自行终止的条件;

8.章程修改程序;

9.学校应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首届会议决议(应写明时间、地点、参加人、决议内容,包括通过学校办学章程的决议、选举董事长和任命校长的决议、全体成员签字)、理事长(董事长)及理事(董事)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七)拟聘财会人员会计证原件及复印件。

(八)所设专业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或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九)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应写明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学习期限、教学安排、使用教材、考核方式。

(十)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证明。

(十一)联合出资举办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应提交经过公证的联合办学协议,并写明出资数额、方式和各自权利、义务,争议调解解决方式等。

第八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聘请专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均需经其所在单位同意,并签订合法、公正的聘用合同。

第九条 教育机构对聘用的专职教职工,应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办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

第四章

评议审批

第十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接受申办者的办学申请后,对符合办学基本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申办者,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和集中评议,并根据本区县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结构布局和教育需求等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发给《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报市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二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应符合国家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名称一般应为“XX培训(专修、研修、自修、补习、辅导)学校或中心”,不得称做 “XX学院”,名称前须冠以“XX区(县)”的字样。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章程,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依法开展办学活动。

第十四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领取《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需到法人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法人登记,到区县技术监督局办理法人代码证书,到银行开设帐号,到区地税局办理税务登记。将刻制印章的式样、开户银行及帐号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办学活动所使用的名称须同审批机关核准的名称相一致。

第十六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应当与向审批机关备案的内容相一致。

第十七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将招生和其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委托或承包给其他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实施。

第十八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应报价格管理部门备案并公示。在交费时应将有关退费办法向学生进行公示,并与学生签订退费协议,退费时依照协议处理。

第十九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注册登记制度和学生学业成绩档案。

第二十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变更办学地址或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以外增设教学地点,应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内增设教学地点,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结束后,向审批机关报告办学基本情况。报告内容包括:

(一)财务审计报告。包括:办学资金是否到位、有无转移、抽逃、挪用现象;财务收支及管理、纳税、票据使用情况;合理回报数额、留存发展基金是否达到净资产增加额的25%等情况。

(二)由校长签署的学校依法办学情况的书面报告。

(三)民办学校办学情况登记表。

(四)房产或房屋租赁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卫生、消防、公安部门的证明文件。

(五)举办者资质证明(法人证书、营业执照及校长、董事长(理事长)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二十二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审计、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

第六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三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变更名称、层次、类别应报审批机关批准。变更举办者应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二十四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合并,应当进行财产清查和财务结算,并由合并后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

第二十五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因故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举办者或校董事会根据章程规定要求停办的,应当依法进行财产审计和清算,在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后,审批机关可予以解散或停办。

第二十六条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终止时,应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北京市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办法(试行)》(京教社[2002]5号)、《北京市民办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学校设置标准》(京教计[2004]78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泉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泉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民政局、物价局:

为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市物价局联合制定了《泉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教育局 泉州市民政局 泉州市物价局

2013年11月8日

抄送: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物价局,泉州市政府办公室。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11月8日印发

泉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引导和规范管理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维护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以下统称举办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依法单独或联合举办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民办培训机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专修学院、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除外),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民办培训机构是从事非营利性教育类的社会组织,属于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坚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有明确的近期与长远办学目标和规划。

第四条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教育需求。

第五条 设置民办培训机构应根据各县(市、区)的人口、教育资源、教育需求的需要,并符合本行政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第六条 泉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物价部门负责全市民办培训机构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指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培训机构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审批管理;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各县(市、区)物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培训机构的收费管理工作。第二章 设置标准

第七条 申请举办民办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举办民办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联合举办民办培训机构,应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和权利、义务,并确定其中一方为主办者和管理者。

第八条 举办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办学经费。

(二)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稳定集中的办学场地和教学用房。自有校舍须具有产权证,租赁校舍须提供产权证及有效的房屋租赁合同,租期不少于3年。以学龄前幼儿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培训机构校舍楼层不得超过3层,以中小学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培训机构校舍楼层不得超过5层。招生对象有交叉者应按不同年龄段设于相应楼层中。

民办培训机构办学场地应当符合房屋质量安全及消防安全要求,提供膳食服务的民办培训机构同时应有卫生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有与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开办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设施设备。

(四)有熟悉教育工作且思想品德好、有组织管理能力的管理队伍。

1.校长(负责人)须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3年以上教育管理工作经历,身体健康,能专职主持日常工作。

2.专职管理人员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2年以上教育管理工作经历,人数不少于3人。

3.财务人员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和出纳不得兼任。

(五)专兼职教师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且熟悉教育教学业务。

其他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聘请外籍人员作为教师或管理人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外国文教专家聘请资格证,相关人员必须取得外国专家证,并到当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六)有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负责人)、教职工代表组成;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理事应当具有3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七)有完善的办学章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第三章 设置申请

第九条 申请设置民办培训机构,由举办者向拟设民办培训机构所在地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冠名为“××(县、市)××××(”字号“、”行业“)培训学校(中心)”;若是区级的,应冠名为“泉州市××区××××(”字号“、”行业“)培训学校(中心)”。名称中不能使用“中华”、“中国”、“全国”、“福建”、“海西”、“海峡”“国际”等字样;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未经有关权利人同意,不得在名称中使用其他学校或组织的名称、驰名商标等。

第十一条 民办培训机构注册地,必须和办学场所、办学章程中的地址相一致,不得设置分支机构。

第十二条 设置民办培训机构,分为筹备设置和正式设置两个阶段。但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办理正式设置手续。

第十三条 申请筹备设立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范围、办学规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材料(单位或团体的法人批件或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公民个人举办的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历、职称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提供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赠性质的资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赠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筹设民办培训机构的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筹设期不得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

第十五条 申请正式设置民办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设批准书;

(二)筹设情况报告;

(三)章程(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为范本),章程内容主要包括:民办培训机构名称、地址;办学宗旨、规模、层次、形式;办学资产来源、数额、性质;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权利和义务;民办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的权利和责任;校长(负责人)的权利和职责;民办培训机构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出资人是否要求合理回报;民办培训机构自行终止的事由;民办培训机构有关分立、合并、变更、终止等处理;章程修改程序等;

联合举办的民办培训机构,章程中应明确各方出资数额和方式、权利和义务、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等;

(四)民办培训机构首届的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基本情况和第一次会议纪要。纪要内容应主要包括:民办培训机构名称、举办者、办学场所、办学内容、发展规划、资金来源、法定代表人、校长(负责人)人选等重大事项,参加会议人员应在会议纪要上签名;

(五)民办培训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有效证明文件(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注册资金验资报告);

(六)办学场地证明,包括房屋权属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房屋质量安全和消防部门验收意见书(或消防备案凭证)、租赁协议(载明租赁面积、期限、租金计算和交付方式等)原件及复印件;

(七)拟任校长(负责人)的资格证明材料(个人简历,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学历、职称原件及复印件,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教师的资格证明材料(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学历、职称原件及复印件,无犯罪记录证明等),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八)拟开设专业或培训项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应写明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学习期限、教学安排、使用教材、考核方式等;

(九)拟设民办培训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教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等);

(十)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如联合办学协议书、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举办者提交的办学申请报告等材料后,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受理。举办者按规定提交齐备的材料后,正式受理。

(二)审核。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办学场所进行实地察看,符合要求的填写《福建省社会力量办学申请登记表》。

(三)评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专家对培训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意见。

(四)决定。教育行政部门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书面决定,并送达申请人。经批准同意办学的民办培训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发给办学许可证。

教育行政部门对不批准正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及时到县(市、区)民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民政部门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民办培训机构,依法简化登记手续并核准登记。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民办培训机构,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民办培训机构应将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的正本在显著位置上墙公示。

第十八条 民办培训机构变更有关内容,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变更举办者。由原举办者提出,经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同意,并进行财务清算,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原举办者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变更举办者的报告;

2.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3.变更后的举办者的资质证明材料;

4.资产转让协议;

5.资产变更前民办培训机构的财务清算报告和举办权交割后的验资报告;

6.修改后的章程;

7.变更申请表。

(二)变更民办培训机构名称、办学类型、办学内容。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变更办学类型、办学内容需提交与之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包括设施设备、师资、教学计划等);

3.修改后的章程;

4.变更申请表。

(三)变更法定代表人。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拟任法定代表人的资质证明材料;

3.原法定代表人离任财务审计报告;

4.修改后的章程;

5.变更申请表。

(四)变更校长(负责人)。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拟任校长(负责人)的资质证明材料;

3.修改后的章程;

4.变更申请表。

(五)变更办学地址。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拟变更办学地址的相关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同第十五条

(六)之规定);

3.修改后的章程;

4.变更申请表。

第十九条 凡变更项目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办学许可证副本,记录变更事项,根据需要更换办学许可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变更后,由民政部门核验变更登记,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交回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正副本,由民政部门换发新的登记证书。

第二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分立、合并、终止程序及处置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第五章 收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民办培训机构对接受教育者可以收取培训费、对在校住宿的学生可以收取住宿费,收费标准可自行确定,报批准设置的同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税务部门申领税务发票。

第二十二条 民办培训机构向学生收取的代办费,应当遵循“学生自愿、事先公示、多退少补、不得营利”的原则,必须单独立帐,按期进行结算,在每一培训期结束前向学生或学生家长公布结算结果,学生培训结束前予以结清。

第二十三条 民办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费、住宿费、代办费必须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监督电话等相关内容。除公示的收费外,对入学后的学生不得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民办培训机构招生简章应写明学校性质、办学条件、收费项目和标准。对贫困生有收费减免规定和其他救助办法的,应在招生简章中明示。

第二十四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学生注册缴费后,因故转学、退学和死亡,以及其他原因终止学业的,其入学时缴交的代办费一律按实结算。具体学费和住宿费按以下规定清退:

(一)按学年进行收费的清退规定:

1.缴费后未入读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90%予以清退;

2.缴费后入读未满一个月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80%予以清退;

3.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月至一个学期(含读完一个学期)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50%予以清退;

4.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学期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不予清退。

(二)按学期进行收费的清退规定:

1.缴费后未入读或入读未满一个月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70%予以清退;

2.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月的,学费和住宿费不予清退。第六章 管理、服务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民办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教师培训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促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二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物价部门依法对民办培训机构实行监督管理,执行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论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的查询与监督。对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超过一年未开展活动、符合注销条件但不办理注销手续的,或连续两年或累计三年未年检的民办培训机构,在书面通知整改未执行的情况下,登记管理机关可予以撤销。

第二十七条 各级价格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引导民办培训机构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的教育收费政策。对违反国家和我省有关教育收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乱收费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第二十八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按照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的承诺,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十九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资质要齐全、服务要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绿色培训。不得以各类培训成绩与义务教育入学挂钩为名进行虚假宣传,不得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培训班,不得超出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学科培训,不得有上新课、赶进度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培训行为。鼓励和提倡民办培训机构加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

第三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物价部门申诉,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三十一条 民办培训机构在办学中如违反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不按规定报备收费标准或超过报备标准收费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将不予通过年检。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对民办培训机构吊销办学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及时通知民政部门办理撤销登记。

第三十三条 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培训机构应依法予以取缔。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涉及外国和港澳台法人组织和个人在本市设置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民办培训机构,按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和审批。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批准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如办学条件达不到相应标准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在2年内达到本规定的设置标准。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未涉及的事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各县(市、区)教育局、民政局、物价局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泉州市教育局、民政局、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武汉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办法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武汉市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武教发[2008]31号

各区教育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市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现将《武汉市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局发展规划处。

武汉市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和教育审批机关的管理行为,维护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教育培训机构),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我市面向社会举办的中等及以下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资格且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和管理的培训机构。

第三条 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布局状况和实际需求。

第四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不得开展军事、警察、宗教、政治培训,不得从事迷信、赌博等宣传及培训活动。

第五条 各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培训机构。

第二章 设置与审批

第六条 举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无不良诚信记录;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违法犯罪记录,热心教育事业。在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申请办学。

(二)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理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三)拟任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校长或主任,下同)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的教龄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与所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类型相应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职务和教育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年龄不超过70周岁,身体健康,能专职主持日常工作。个人不得同时兼任两个及以上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

(四)具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一般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资金不少于50万元,高考复读学校的开办资金不少于150万元。

(五)具有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集中的办学场地和教学用房,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不少于80%。房屋土地证、房产证两证齐全,产权清楚,租用期或使用期限不低于3年,适合办学,无安全隐患。不得使用简易建筑、居民住宅、危房、地下室和其他不适于教育培训活动的房屋作为校舍。

除艺术类教育培训机构外,其他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得租用公办学校作为办学场地。

(六)具有能够满足办学规模和培训内容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

(七)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兼职教职工队伍。专职教师最低不少于3人,且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所聘教师与所设专业相适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不能聘任我市公办中小学、职业学校的在职教职工,聘任其他单位在职人员的,须经所在单位书面同意。聘请外籍教师应具备有关部门的准入和资格认定手续证件。有2名以上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有2名以上具有从业资格证的财务人员。

第七条 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由申办者向拟设地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八条 申请举办教育培训机构应提交的材料包括:申办报告,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办学场地证明,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载明产权),章程,决策机构首届会议决议,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理事会(董事会)成员的基本信息,教职工的基本信息,教学计划,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清单等。联合出资举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应提交经过公证的联合办学协议,并写明出资数额、方式和各自权利、义务、争议调解解决方式等。

本条所涉及的各类证照、文件,均应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对不宜留作档案的原件,可在审批机关核对后予以退还。所有复印件均应由原件所有者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用途。

第九条 对申请筹设教育培训机构的,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自申请受理之日起(以提交材料齐备之日为受理日期,下同)30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同意的答复,同意筹设的下发筹设批准书。筹设期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举办者须重新申报。筹设期间不得招生。

第十条 对申请正式设立教育培训机构、申报材料齐全的,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和集中评议,区教育行政部门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决定。对考察达不到设立标准的不予设立,并说明理由;对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立标准的,由审批机关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第十一条 教育培训机构只能有一个名称,并应符合国家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名称由所在行政区划名、特色字号、培训范围、机构组织形式等基本信息组成。

对于办学规模大、开办资金在500万元以上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市教育局申请直接冠名“武汉市”。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培训机构纳入常规管理,实行日常监督和年检相结合的制度。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为年检时间,对当年年检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基本合格的,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未按要求参加年检的视同不合格处理。年检结论应在办学许可证上予以记录,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三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章程,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批准的培训范围依法开展活动。

第十四条 教育培训机构领取《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需到有关部门办理并取得法人登记证、机构代码证、收费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开设银行账号。刻制印章的式样、开户银行及账号应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教育培训机构必须亮证办学,应在招生办学的显著位置展示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遗失,举办者应通过媒体进行公告声明,公告期(不少于1个月)满后持媒体公告件向审批机关申请补办。公告和补办期间不得招生。

第十六条 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行为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招生简章和广告内容要真实,并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凡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布或自主散发的招生简章、广告、宣传材料等都属于备案范围。

第十七条 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面向全市招生,但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且不得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以外增设教学地点。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内增设教学地点的,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审批机关应当严格审定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资格,定期向社会公布具有招生资格的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办学情况、变更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第十九条 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教育培训机构制定,报物价部门备案,并予以公示。第二十条 经过审批、登记的教育培训机构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教育培训机构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不得有抽逃资金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教育培训机构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公布审计结果,并将审计报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按提留发展基金。提留办法、标准和用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注册登记制度和学生学业成绩档案。

第二十五条 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须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第二十六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税务、物价、公安、消防、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擅自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区人民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予以取缔。

第二十七条 教育培训机构如需分立、合并,变更举办者、名称、性质、类别、层次、校址、负责人等应报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核准。教育培训机构修改章程、变更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应报审批机关备案。其中,教育培训机构分立、合并、变更举办者,应当进行财产清查和财务结算,并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教育培训机构因故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举办者或理事会(董事会)根据章程规定要求停办的,应当依法进行财产审计和清算,在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后,审批机关可同意解散或停办。教育培训机构终止时,应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原《武汉市民办非学历高中阶段及以下教育机构设置审批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武汉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下载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