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地区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行为习惯的现
状调查报告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问题上,然而从实际调查来看,所取得的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将在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贫困地区
个性发展
行为习惯
现状调查
一、小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的形成,而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正是素质教育对当代小学生的要求。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仅仅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与学生培养目标相背离的。
2.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的培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个性成长,不仅是我国教育部对儿童成长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自然需求,我们对小学生进行个性成长的培养有利于我国未成年人更好的成长,这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
3.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个性成长的培养更是当今社会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基础教育的主流思想,是势不可挡的教育发展必然趋势。
二、贫困地区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2012年4月我们加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寻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本次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重点调查一年级学生。发放100分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调查时间:2016年5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本次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分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5部分。
(三)调查结果 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96.4%)看见别人问才问(3.6%)
低头走过(0%)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71.1%)
偶尔使用(28.9%)
从不使用(0%)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0%)有时会说(28.9%)从来不说(71.1%)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2.4%)有时(31.3%)
从不(66.3%)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91.6%)需要提醒(8.4%)做不到(0%)
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3.6%)
没有经常这样做(66.3%)
有时这样做(30.1%)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53.0%)有时会捡起来(45.8%)装作没看见(1.2%)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32.5%)有时擦(41.0%)从来不擦(26.5%)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62.7 %)大多时间整洁干净(36.1%)偶尔整洁干净(1.2%)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0 %)有时会去(15.7%)从不去(84.3%)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不含交通费)
一般没有零花钱(69.8%)1元以内(15.7%)1元以上(14.5%)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88.0%)
不会(1.2%)
有时会(10.8%)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15.7%)
没有(83.1%)
经常乱写乱画(1.2%)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55.4 %)自己做一些(37.3%)大部分家长帮着做(7.3%)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44.6%)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30.1%)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25.3%)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60.2 %)
有时帮助(38.6 %)
从不帮助(1.2%)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54.2 %)
和同学理论(42.2 %)
动手打架(3.6 %)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89.2 %)视而不见(10.8 %)笑话他(0 %)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56.1%)教育下承认(33.7%)不承认(1.2%)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91.6%)交给家长(8.4%)
自己留着(0 %)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能(91.6%)
不能(1.2 %)
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7.2%)
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会(47.0%)
不会(4.9 %)
有时会(48.1%)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57.8%)被督促完成(42.2%)不完成(0 %)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
主动检查并修改(22.9%)有时检查修改(52.7 %)从不检查(14.4 %)
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33.7 %)
偶尔阅读(61.4 %)不阅读(4.8%)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1、在文明礼仪习惯方面
(1)在尊敬师长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从96.4%的学生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这一数据便可看出。
(2)和别人交流时不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显示,有28.9%的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只是偶尔使用,有28.9%的学生有时会说脏话,这说明他们对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3)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的现象时有存在。有66.3%的同学在课间从不追逐打闹,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文明游戏,追逐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4)大多数学生爱国意识强烈,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仍有8.4%的学生在听到国歌响起时,需要提醒才知道立正敬礼,这还需要日后强调和训练。
2、在卫生行为习惯方面
(1)缺乏卫生公德意识,在卫生行为上比较被动。有30.1%的学生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同时,只有50.3%的学生见到地上有脏物时能赶快捡起来,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地卫生意识,在卫生行为上不够积极主动。
(2)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每天来到教室,只有32.5%的学生能坚持擦桌椅,红领巾每天都能整洁干净的学生有62.7%,这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意识不够强烈。
(3)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虽然我们在校时明确规定不准去校外的小摊上买零食,但是仍有15.7%的学生还是会去光顾小摊,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不知道辨别食品的好坏。
3、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习惯。调查显示,自己的事情完全自己做的有55.4%,自己做一些的有37.3,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事事依赖家长变为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大部分学生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69.8%的学生没有零花钱,仍有14.5%的学生每天的零花钱在1元以上,要告诫学生,我们现在用的钱都是家长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浪费,去攀比。88%的学生用完水电会自觉的开关,也说明他们已经有明确的节约水电意识。
(3)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查显示,25.3%的学生每天在看看电视都舍不得离开,这种过度迷恋电视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对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害无益。
4、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1)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调查显示,遇见有困难的人时,60.2%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赞赏。38.6%的同学选择有时会帮助,说明他们也有初步的关心、帮助人得意识,只是这种意识还没有转化为直接的行动,还需日后强化。
(2)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谦互让的意识不强。和同学发生冲突时,42.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理论,3.6%的同学甚至动手打架,说明部分学生不会处理同学关系,在发生问题时不能主动谦让,这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到了集体中延续了在家中唯我独尊的作风。在同学有错误时,10.8%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而不是主动的帮助,也反映了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意识不够。
(3)少部分同学犯了错误后不能主动、及时地承认错误,必须是在父母或 老师的教育下承认错误。
(4)绝大多数同学很诚实,在捡到东西之后没有选择自己留着,而是交给老师或者家长。
5、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自觉主动。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下一节课的基本保证,教师从开学初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反复的检查督促,所以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错,91.6%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老师或者班干部的提醒。
(2)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只有47%的学生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4.9%从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既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力争打造一个气氛宽松、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3)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良好地作业习惯没养成。调查显示,42.2%的学生不能够主动完成作业,而是要靠家长、教师的督促。这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同时,完成作业后,能够主动检查并修改的学生只有22.9%,绝大多数学生不检查。这就导致了作业质量不高,错误现象大量存在。
(4)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柯路普斯卡亚曾经说过“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学生除学好课本外,应指导学生多读有用的课外书。低年级学生应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只有3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偶尔阅读,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下一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五)采取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过一段时 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健全班级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健全的规范作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班级规范最好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定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 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上述五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必须有优秀的班委会来 协助管理。因此,班干部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3、榜样示范,兴趣激励。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其次是学 生的示范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榜样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孩子具有上进心,都不甘示弱,别人能做,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可以利用这点,积极发挥作用。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4、持久训练,方法引导,经常督促。习惯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段时间。这 样的训练不是天天练正步走,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而且要有阶 段性目标,这是不可缺少的。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从平时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育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效的。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 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教 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 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 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 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 力、紧密配合。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它们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 培养每一棵幼苗。我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使不会建成摩天大厦,那也一定会是幢幢高楼。
附:小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一年级)
一、学生及父母基本情况:
班级: 姓名: 性别: 父亲工作及单位: 母亲工作及单位: 是否独生子女: 若不是有兄妹 人
主要随(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它亲人)生活
二、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括号里打“√”)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看见别人问才问()低头走过()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有时会说()从来不说()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有时()
从不()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需要提醒()做不到()
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
没有经常这样做()
有时这样做()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有时会捡起来()装作没看见()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有时擦()从来不擦()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大多时间整洁干净()偶尔整洁干净()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有时会去()从不去()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
一般没有零花钱()1元以内()1元以上()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
不会()
有时会()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
没有()
经常乱写乱画()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自己做一些()大部分家长帮着做()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
有时帮助()
从不帮助()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
和同学理论()
动手打架()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视而不见()笑话他()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教育下承认()不承认()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交给家长()
自己留着()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
能()
不能()
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会()
不会()
有时会()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被督促完成()不完成()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主动检查并修改()有时检查修改()从不检查()
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不阅读()
第二篇: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调查报告
历时三个多月,跨越5个省,一份全景式反映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厨房和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日前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对外公布。这份报告共调查了新疆、青海、内蒙、云南、甘肃、山东五省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近5万人,共对5100多名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研,对3853学生进行了体检。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亟待改善,43.2%的学生上课时感到饥饿,近半数受访学生营养不良,受访地区学生身高比北京同龄学生低6厘米。
2012年6月15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了“希望工程营养健康计划——九阳希望厨房2010公益行动”活动,该活动深入到云南、青海、内蒙、山东、新疆5省实地调研了100所学校。考察团有全国知名的营养专家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有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千龙网、中华网、凤凰网、人人网、第一视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公益时报、健康时报、贝太厨房、GOOD好主妇、都市主妇、时尚好管家、齐鲁晚报等的编辑、记者,还包括闫妮、高亚麟、陈晓东、邬君梅、刘之冰、茹萍等演艺界明星。
所有考察队员返京后,2012年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九阳希望基金,将利用10年时间,募集和捐助5000万元,专项用于为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建设“希望厨房”,改善贫困地区正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营养不良的现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调查报告指出:受访学生中17.7%的孩子们经常喝生水;接近半数受访学生体型偏瘦,营养不良,其中,两成的学生属严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现象在6-8岁学生身上表现最为明显,营养不良率超过八成;受访地区学生身高低于北京同龄学生6厘米,低于上海学生3.5厘米;儿童身高和体重与城市儿童相比要低1-2个年龄段。而且,从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学生饮食习惯受到城市文化的诱导,58.1%的学生最喜欢喝的饮料是可乐,54.9%的学生最喜欢和“果汁”(汽水),孩子们喜欢吃在他们看来比较“稀罕”食物:比如面包、牛奶、巧克力等。
此次还对上述5省的100所贫困地区学校的厨房进行了全面考察,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地区厨房的三个突出问题是:厨房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厨房工作人员营养膳食观念落后;学校食堂功能缺失,学生就餐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报道还对希望工程全新公益项目“希望厨房”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它认为,希望厨房的建立能够改善学生用餐环境;提升学生餐饮质量;保障学生饮食卫生;为学生营养餐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持;普及营养知识,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为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之路进行有效的探索。
解放军309医院张晔认为,这份调查报告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现状。她认为,解决贫困地区孩子的营养不良问题,必须因地制宜,要根据各个省份的不同情况,让营养专家为孩子们制定膳食营养食谱。在小学阶段,就要让孩子们了解必要的营养健康知识十分必要。这就要对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让学校的厨房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加油站。
浙江大学李铎教授明确指出,贫穷地区孩子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如果我国有几百万的营养不良儿童,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的拉大,我国将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发达的、文明的、现代化的世界强国。
第三篇:贫困地区物流发展现状(本站推荐)
贫困地区物流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 —毕节地区物流现状
王聪
摘要: 物流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企业也蓬勃发展,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中心主要集中在市县级,并没有集中到贫困的地区特别是贵州广大的农村,这篇报告以毕节地区物流为例看中国贫困山区的物流发展现状。通过对毕节地区物流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中国贫困山区物流发展的因素并提供解决方法。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法。
关键字: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
毕节作为贵州省西部下辖区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毕节的发展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这篇文章主要从地理方面、社会因素、经济等方面着手,分析毕节的物流现状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文中提到了制约毕节地区物流发展的因素有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运输手段单一等。从毕节地区的物流发展现状看中国贫困地区的物流现状。物流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电商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反之也是如此,但是物流的低效率、高破损率、赔偿制度等问题也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毕节地区物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沟通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中国有句古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在这句话完全得到了印证。这几年随着以阿里巴巴为首的淘宝、京东、凡客等知名购物网站为首的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购物将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而伴随电子商务成长的还有物流,随着包裹的配送量逐渐增大,物流行业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在眼前。特别在毕节地区这种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城市,物流的低效率也制约了电商的发展。在2013年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十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过去十年,是中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的十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运输国。这得益于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重视和扶持。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并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9条政策措施。2003~2011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以初具规模,但是我国的物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远,还要不断的完善体制制度。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物流发展甚至还停留在改革初期的只有中国邮政一家的局面。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促进物流行业发展而且也能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的发展速度,实现小康社会缩短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㈠毕节地区交通、地理环境
毕节市是贵州省西部下辖区的一个地级市,常住人口为652.41万人。毕节市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交通不便,原交通不便只有贵毕高速路,但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毕节已经建立了与贵阳的航班并在2013年1月28日首次试航,6月份通航。但是飞机主要用于客运并没有货运飞机,而且毕节没有铁路,所以毕节所有的货运主要是公路运输,由于贵阳到毕节的公路400多公里,道路蜿蜒曲折、多急转弯、多下坡等特点,从贵阳到毕节的需时4个小时,这还是在交通顺畅的时候,贵毕路只有双车道,所以运力小、运输量小等特点。
㈡毕节经济环境
“十一五”以来,毕节地区各规划主要指标均得以超额完成,2005年—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38.93、45.9、55.13、69.6和8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1.8%,在全省总体规模偏低;2008年生产总值达427.25亿元,全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2%左右,总体上已进入全省前三行列;2009年,产业结构比为22.03:41.35::36.62,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排序。虽然总量排名靠前,但结构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济强度基本为平均值,与毕节地区人口、地域不成比例;二是人均在全省仍排在末位。
毕节地区经济拉动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投资和消费,净出口的拉动呈现负数。2005—2007年,投资贡献率为115.1%、83.5%和100.7%,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了15.0%、12.4%和14.1%;消费贡献率为36.2%、59.2%和100.3%,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了4.7%、8.8%和14.0%;净出口贡献率为-51.4%、-42.7%和-101.0%,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了-6.7%、-6.3%和-14.1%。
从以上数据来看,(1)投资是拉动毕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投资拉动是典型的阶段性经济特征;(2)消费拉动弱于投资,相对于投资的拉动作用,消费是“短板”,拉动力度不够,但消费的拉动度呈增长态势;(3)净出口持续高位负拉动,毕节地区生产生活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高额的进口抵消了相当一部分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效果。
㈢ 毕节的物流发展现状
毕节地区物流业发展仍处在自发态势,目前只有黔西等两个县有规划引领。目前,全区境内没有机场、高速公路,地区所在地不通铁路,全区250个乡(镇、办事处)有134个乡不通油路,3928个行政村有1306个不通公路,交通基础设
施严重滞后。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5211.6万元;在资产总计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51.98%、41.75%和
6.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48626.4万元;在营业收入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60.19%、24.77%和15.04%。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3315.4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营业利润3922.8万元。
近年来,虽然通过商务部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建设或改造一系列的服务设施,但总体上来说,农村及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着规模小且分散、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等现象,特别是科技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领域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区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二、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㈠ 交通不便
毕节地区的物流形成这样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毕节处于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地貌,海拔高、地势陡峭、山多等特点,给修建公路、铁路的施工加大了难度,所以到现在为止毕节只有公路运输。由于公路运输的特点,运力小、运量少、运输时间长、成本高等,所以制约了毕节地区的发展,由于交通不便导致了毕节的物价和消费水平较其它地方要高,对于物流企业来讲这样高的运营成本实在是难以为继,只能提高运输的单价。从供需理论可以得出当价格过高时需求就会减少,所以毕节的物流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㈡ 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还不高。
国内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和毕节地区政府也不重视,在此行业的投资较少,因此导致物流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的技术参差不齐。使得在具体运作中造成服务的不规范,增加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㈢ 需求力不足
毕节是人均收入为高,人们生活水平处于全国中下。在贵州也算是贫困使,在没有工业支持,只能靠外出打工和务农所得的工资,所以除了货物物流以外并没有太多的需求,这制约了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驱动力。
㈣ 我国物流的影响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国
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所遇阻力巨大,这些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首先,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而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是导致毕节地区物流现状的很大的因素,因为我国的大环境里。物流行业都处于发展初期,所以毕节的物流发展还要滞后于我国沿海城市,这这问题将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得到解决。
三、建议
通过对毕节地区物流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现状分析以后,得出中国很多的贫困地区物流发展现状和毕节市的情况是基本相似的,这些制约因素是制约我国贫困山区物流发展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的物流不可能发展起来。所以一下的通过分析后得出的建议:
㈠ 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健全运输体制,保证运输的及时、高效、快速。可喜的是毕节地区区规划,在“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总里程将达到772公里。其中成贵铁路区内里程约117公里,织纳铁路60公里,织毕铁路81公里,争取2012年全面开工建设;毕叙铁路区内里程约37公里,力争2013年全面开工建设;攀枝花经毕节至遵义铁路区内里程357公里,毕节至遵义段力争2013年全面开工建设、昭通至毕节段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纳水铁路区内里程约32公里,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2012年毕节地区铁路项目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0.2亿元。其中在建的林织铁路织金段预计完成投资3.8亿元,六沾铁路威宁段对预计完成投资0.5亿元;拟建铁路中,成贵铁路预计完成投资18.5亿元,织毕铁路预计完成投资4亿元,织纳铁路预计完成投资2.9亿元;企业专用线铁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约0.5亿元。
㈡ 政府重视物流建设
毕节地区的物流处于自发状态,政府并没有很好的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也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这使得毕节的物流行业不成规模,不
能形成竞争力。为此建议,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并出台相关的保护和支持政策鼓励大的物流企业进驻毕节,吸引投资。
㈢ 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毕节投资,促进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只要有需求就会带动生产,只要有货物就一定有物流企业。
㈣ 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物理开发的重要生产因素。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的物流人才,特别是实干型的人才。由于缺乏高技术、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所以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所以引进物流人才不仅在贫困山区的在全国都是很有必要的。
四、总结——从毕节的物流发展现状看贫困地区的发展
毕节地区的物流现状反应的不仅是它本身的问题,它代表的是中国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需求不强的地区的现实情况。中国的物流在最近十年内才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不科学的,是为了应对电子商务爆炸式发展的慌忙措施,在此期间很多的物流企业应与而生,但是国家并没有做好这样面的准备,不管是从法制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还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都没有做好准备。我国现在的物流现状是有形但是没有魂,在贫困地区出现的都是用电三轮送快递的情况,这种情况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企业中,包括申通、圆通、中通等,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在发达国家,成熟的物流企业有自己的行业规范,中国的企业并没有,除了包裹上的简单包装上可以分辨的东西外,在车身或者的配送人员的衣着上都不能识别企业的CI形象。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不要说贫困地区的物流需要发展,中国的物流业还需要经过长久的发展才能与国外的竞争。
因此我国贫困地区的物流发展将处于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原状,只有我国的物流市场逐渐成熟以后这些被遗忘的市场才会被人们慢慢拾起。
参考文献
[1] 黄云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英)哈里森,(荷)范赫克 著,李严锋,李婷
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学生:王聪2013年6月17日
第四篇: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城关小学一年级三班学生行为习惯
调查报告
一、调研慨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习惯培养教育,我于204年4月,对我校的一年级三班学生的健康知识及行为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一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6人,发出问卷36份,收回35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看书、写字姿势:能做到三个一65%;被提醒时才能做到33%;从不注意写字姿势2%。
2、和家长说再见:上学家长送到校门口,主动与家长说再见70%;不说的30%。
3、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主动问好90%;被动5%;低头走过5%。
4、与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88%;偶尔使用10%,从不使用2%。
5、饭前便后洗手:每次都洗手90%;有时洗手8%;太脏了才洗手2%。
6、勤洗澡:勤洗85%;不常洗15%。
7、校内发现脏物主动捡起 :主动捡起来70%;有时会捡起来10%;装作没看见20%。
8、帮助有困难的人:主动帮助65%;有时帮助25%;从不帮助10%。
9、发生冲突时主动谦让:能谦让80%;和同学理论15%;动手打架5%。
10、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承认70%;教育下承认 25%;死不承认5%。
11、能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知道一些常用的急救电话:认识、知道的86%,了解一点的10%,不太熟悉的4%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课中渗透,注重引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各科教材中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教学活动又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所使用的时间最充足,频率最稳定。在教学中渗透着行为规范内容并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每册课本都安排此项内容
(学习习惯篇)。因此,我们教师都应认真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想教育素材,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数学、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健康教育、体育等涉及养成教育内容最直接的学科,更应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立榜样,身先垂范
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所以他们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可以以伟人名人故事为榜样教育学生。如向学生介绍毛主席少年时在雨天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可以在班上评选出“学习星”、“劳动星”、“文明星”、“卫生星”“希望星”等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最后,要注意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所以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师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尽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得体,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
(三)常规教育,反复训练
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密切配合学校规定,抓住契机,开展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比如开展“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训练时,边训练走边讲解,特别是楼梯转角处,给学生强调:上楼时走黄线外面,下楼时应该走黄线内面。每个班都必须训练。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要开展了单独训练,让所有学生真正明白“靠右缓行”该怎样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选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其中一条内容变成短小易懂易记的儿歌进行学唱,要求学生认真执行;并让班干部组成行为规范检查小组,由组长负责将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评比的依据,有奖有罚。学校也可将某月定为行为规范月,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在课堂上、班会上、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培养他们按时上学、准时回家、认真听课、认真读书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一次不
行,就两次、三次,通过训练,学生就习惯成自然。所以应该注意使学生事事时时严格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长期坚持不懈,并且要督促检查,不能忽松忽紧。
(四)环境优美,潜移默化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级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如:班训上墙,教室内设置文明警示语,展示学生特色作品等,美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五)家校合作,同步培养
家校结合,形成合力。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习惯,经过一个假期,不知不觉就丢失了,而他们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可见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家长在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习惯的养成。
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家长”评选工作,家长把自己教子的科学方法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做法用书面的形式总结出来,评选出好家长。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时时都生活在良好的教
育氛围中。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尤为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小抓起,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也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这样持之以恒,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身。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浅谈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对策
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塑造人格,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成就一个人的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所在的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学生,他们的身上尽管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与憨厚,但是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一)卫生和消费方面:
住校生(农村学生全部住校)中大部分的学生宿舍卫生经常不及时打扫,缺乏责任心。有些学生经常将方便面等零食的袋子随便扔在地上(其实簸箕就在脚下),有些男生在学校不能搞好个人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洗衣服,不洗脚。部分男生有往盆子里小便的行为,结果宿舍里外空气污浊不堪。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境本来就不宽裕,有少部分学生把家长负担的有限的伙食费拿到小卖部买零食,前半周就把钱花光了,弄得下半周借钱过日子。有些同学不能抵御小食品的诱惑,经常提前花完生活费,然后向好多同学甚至老师借钱,而且是有借无还。有时在小卖部赊帐,久而久之债台高筑,影响个人及班级的形,同时给家庭带来没必要的负担。男生有少部分在抽烟,烟钱往往是几个学生每人从伙食费中抽出一元钱凑到一起买的。更有甚者,利用中午时间在外面上网,没有钱就和同学借,没有钱饭也不吃,严重影响了健康和学习。有些学生给同学过生日,花费很多,其实这些同学的家境都不好。
(二)行为方面:
住校同学之间常因小事发生矛盾打架,宿舍有偷盗行为,同学在晚休熄灯铃响过后,不能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及时休息,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结果影响了一天的学习精力,又不能保证身体的需要,有些住校同学还将走读生约到宿舍,将其他同学的被褥铺到床底下,以躲避学校的检查。还有的住校生趁楼管员休息之后,翻墙而过,到街上的网吧去上网。
(三)自我保护方面:
观察发现有少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严格教育而逃课,有少数学生在逃课期间被社会青年蒙骗、拉拢,走上犯罪道路,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未成年人不能明辨是非,对现实社会中侵害他们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没有清醒的认识,防范和保护意识还很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主观认识的片面性或偏激性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高中阶段,中学生认识世界的敏感度大大提高,并且时值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小学阶段那单纯的接纳和模仿过程,往往不自觉的渗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如:通过调查发现住校生男生吸烟的占住校生男生学生的15%。这对他们来说,既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又不利于身体健康。他们看到现实生活中成人的一些有不良行为,并错误的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却很符合或能满足青少年的心态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
(二)中学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调查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学生占了11.5%。中学生正处于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他们常常被多彩的世界搅得眼花缭乱、浮想联翩,时刻憧憬、幻想美好、理想的未来。但是,这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很容易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中受挫折。理想越多,追求欲望越强,在实际生活中受挫折机会越多。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多次不能满足时,便很容易产生一种不良心理行为,最终促成不良行为习惯。正常人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如果一个人很想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但未能如愿。多次失败后又没有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自暴自弃或为获得虚荣采用不正当手段的不良行为。
(三)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家长希望小孩朝理想、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家长树立积极榜样较少,只是说教。积极的社会现象使他们在心中证明了老师家长的教导;消极的社会现象又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这些社会信息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中学生在这危机时刻促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学校教育观念、方式陈旧而造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畸形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和目标,影响了中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如: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一成不变,没有充分了解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仍然采用封闭式、程式化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有的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困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等。所有这些,都会促成中学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误入歧途,其后果不言而喻。
(五)农村隔代监护现象造成的不良习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绝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双亲为了家庭的生存、发展而远离家乡,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而祖辈们临时担负起父辈的监护子女的重任,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落在祖辈身上。这种“隔代监护”,因为父母的缺席,存在很多的弊端。集中表现在:
一、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第二、学业成绩不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三.是性情比较暴躁,自我控制能力差,不遵守纪律,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闹纠纷,一触即发,动不动就打人骂人,甚至跟社会上一些人打架斗殴。
四.是懒惰。由于是祖辈监护,传统的“隔代亲”使祖辈在监护孙辈上更容易满足孙辈的要求,溺爱、包办代替、骄生惯养等现象比较普遍。祖辈们“临危受命”,惟恐在生活上照料不周,亏待了孙辈不好交待,无形之中会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事事依着他们,从而养成了懒惰、做事拖拉的习惯,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生活自理能力自然不如他人。
五.是冷漠。这些学生由于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呵护,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虽然也有祖辈的照料,但这与父母亲的爱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孩子认为父母远离家乡,是不管他,不爱他的表现,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对社会及他人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多种因素的交织下,他们逐渐形成了冷漠的心理,对人、对事缺乏应有的热情。
三、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措施
(一)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应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作为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的成人,无论是父母亲还是祖辈都应有正确的孩子观念及科学的育人方法。在农村,父辈的文化素质偏低,祖辈的水平更低。调查表明农村高中“隔代监护”的祖辈的文化程度为:文盲53.27%,小学38.29%,初中5.85%,高中以上只有2.13%。祖辈们虽有良好的愿望,但家教观念陈旧,家教方式简单,很难与孙辈有效沟通。祖辈育人素质低是农村初中“隔代监护”学生的不良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目前不太可能改变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办各种形式的隔代家长学校,把爷爷、奶奶这些“临时监护人”请到学校来或送教上门,向他们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指导他们搞好家庭教育。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对于抽烟、打架、偷盗等行为,采取和家长密切联系的方式,对于他们重在从心理上讲清道理,和家长一起入情入理地和他们谈心,明事非,辨方向,改错误,展未来。让他们认识到这样下去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其实这些学生并非本质是坏了,而是相互受到不良的影响,而且是自控能力相差,认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才是朋友,才不和朋友掉队,才是团结同学,这些学生对于这类事情就会不想后果,不管原因做就做了。因此,我必须和这些同学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弄清学生的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地鼓励学生产生的哪怕是很小的改变,帮助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监控下,克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不良行为,并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带来的快乐和慰藉。
(二)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不讲卫生的行为,班级和宿舍都要制定规章制度和奖勤罚懒的纪律,要求先进带后进,形成示范效应,形成学习效应。老师和部分同学有时还要亲自带动他们,对他们进行手把手的帮扶学习,让不讲卫生的学生也去亲身体会良好环境带给大家的愉悦和快乐,形成向往优美环境,创造优美环境的心理,最终去做一个真正的实践者。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抓好学科渗透。政治课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提出适当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四.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中学生正处于渴望亲情、友情的“情感饥渴”期,这种情感的满足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习惯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学校的领导、教师要高度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交往中,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用真情弥补由于父母外出产生的失落感。在学校里,在班级中创设家一样的温馨氛围。努力办好寄宿制中学,使学生真正找到家的感觉。同时,学校还可为这些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加强与这些学生的父母与祖辈的联系,定期向远在他乡的学生父母通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并做好这类学生的家访工作,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及家里的情况,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这群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