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和谐社区建设报告

时间:2019-05-14 10:4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宏州和谐社区建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宏州和谐社区建设报告》。

第一篇:德宏州和谐社区建设报告

德宏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情况报告

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为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和谐社区建设与管理调研工作的通知‣,我州及时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州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德宏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德宏州社区建设工作自2002年启动以来,全州社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8年底,全州顺利完成了第三届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了259名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截止2009年底,全州共有一个街道办事处、37个城市社区、833个居民小组,社区所辖人口近3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近8万人;有专职居委会主任37人、副主任38人、居委会工作人员419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54人、社区志愿者563人。

2007年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

设。主要的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不断健全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

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民自治、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一是加强了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州及各县市在原有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各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实力量,明确专人负责;2008年10月,召开了全州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全州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做了部署,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发挥各自作用;切实贯彻执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建立和完善社区建设责任制度,建立了党政领导和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点联系帮扶社区制度。出台了•德宏州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帮扶社区指导意见‣•德宏州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德宏州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二是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社区社会民主。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全州广泛开展了居民自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是完善居民民主选举制度。各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范围,在社区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层层推选的基础上,把居民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2

有能力,愿意为居民服务的人选进了居委会成员之中,保障了群众的选举权。第二是完善社区公开制度。把群众关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及时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第三是完善居民会议制度。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各社区都依程序按大多数居民的意见办理,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决策及时召开民主会议、党员会议、社区成员会、群众议事会、驻社区单位联席会等,广泛听取居民群众意见,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第四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社区老党员、积极分子、居民代表开展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的监督评价活动,围绕经济权益行使民主权利,保障了居民群众的监督权。通过以上措施增进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了社区居民建设社区参与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各县市以实现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区域化格局)为抓手,以实现和谐社区“六好”(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为目标,全面加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区位就近,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延续习惯”的原则,科学设臵党组织。至2009年底,全州社区共建立4个党委、14个党部支、169个党支部、99个党小组,社区党组织成员390人,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在社区的全覆盖。

(二)多方式、多途径,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改善社区工作条件

全州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社区建设财力投入体系,通过“财政支持、费随事转、社区自筹、社会赞助”等方式解决社区建设的经费。通过州和县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反映和争取,得到了州和县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资产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大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干部补贴、社区换届选举经费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基本维持了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共投入社区建设经费近千万元。潞西市积极协调将原芒市镇政府房产划拨给勐焕街道办事处,将开发区大楼划拨给锦华社区作为办公场所,把华侨农场、城建蔬菜公司的三块遗留用地协调给三棵树、丙门、建国社区作为建设办公地点;瑞丽姐告管委将民族文化广场及办公室无偿交国门社区管理使用;盈江县新建社区、盈东社区和永胜社区办公用房也都由县政府无偿交给使用。2007年起,州政府每年补助50万元用于社区干部补贴。各县市根据各自财政状况,列入财政预算的社区办公经费每个社区每年1500元至20000元不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补贴有了一定提高。

(三)齐抓共管,全面推进,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根据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

区居民自治、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机制,社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工作。目前,社区各相关工作部门,如民政、计生、卫生、警务、调处、环境、司法、残联等已深入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中介服务协会、社区志愿者组织等,为居民提供救助、老、助残、就业、咨询、文化、卫生、计生、治安等几十种面服务项目。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法制、社区文化、社区卫生活动,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全州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活动”和全国“万家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

各社区居委会结合社区实际,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普遍进行了社区资源调查摸底,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积极承担低保困难居民的入户调查核实、计划生育监督、劳动保障、禁毒防艾等工作,社区工作全面推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和谐社区创建卓有成效。先后有盈江的新建社区、瑞丽麓川社区和潞西锦华社区等社区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的和谐、先进社区;团结社区和友谊社区被评为“全省文明社区”;锦华社区和兴安社区等被评为“绿色社区”;目前是,全州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完善,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个,其中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10所,在职人员85人。基本能按“六位

一体”的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社区文体活动蓬勃发展:州和县市(区)文化系统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专业艺术团体深入社区和下乡演出,并指导德宏州夕阳红健身团、芒市老年民乐团、德宏州老同志常青合唱团、怡康健身团、团结小区文艺队等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深入社区开展各种为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社区综治工作日益加强:全州各县市(区)建立以工作室(站)为指导、公安机关为骨干、社区和辖区单位为依托、治保调解等自治组织和群防群治力量为基础的社区治安管理网络。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合理规划设臵了社区警务室(站),逐步配齐配强了城乡社区民警,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基本做到了一区一警、一室一警,基本完善了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此外各社区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员为骨干、社区志愿者为基础的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矛盾纠纷排查与调处工作机制。建立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了社区应急预案,不断提高了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强化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为建设“平安德宏”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农村社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云发„2007‟11号)和•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民基„2008‟9号)等文件精神,制定并报州政府下发了•德宏州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德政发„2008‟48号),在对全州农村进行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了17个条件较好的村委会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并申请了20万元试点补助经费,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和谐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州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有了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开展,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我州社区建设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当前还处于着力解决社区基础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问题的起步阶段,社区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规划滞后,社区建设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社区建设起步晚,社区办公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未被纳入城镇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同时德宏属“少、边、穷”地区,地方财力困难,加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投资机制不完善,致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的必要支出和办公经费

得不到保障,社区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州还没有一家社区服务中心,现有37个社区中有20个无办公用房(19个租房、1个无房)、17个无公益性服务设施,且有公益性服务设施的面积均低于标准要求。同时全州17个农村社区试点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问题。

(二)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不顺。

主要体现在:一是社区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居委会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不隶属于政府的行政部门。但目前社区居委会行政事务多于服务事务,“政府角色”强于自治角色,行政功能强于自治功能。上级行政部门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向社区布臵工作,使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自治性质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着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功能培育。目前社区居委会需要承担多项行政性事务,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仅计划生育和城市危旧房统计一项工作,就要占去社区工作人员50%以上的精力。由此导致社区居委会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开展比较滞后。二是社区建设合力不足,突出的表现在一些职能部门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片面地理解为是组织和民政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社区建设工作不理解、不关心、不支持、不配合,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薄弱。

社区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因上级尚未有较为完善的社区干部考核、奖惩和福利待遇等规定。按照“社区干部岗位补贴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规定,目前,全州社区干部的补贴大部分600-800元,尚达不到“规定”的最低补贴标准。因生活补助偏低,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其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因缺乏相应的管理依据,干部管理不够规范,导致我州社区干部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能力不强等情况,制约着社区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社区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目前各社区的服务内容多属政府职能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相关社会公共事务,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因服务设施、资金、人力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展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多元服务还较为欠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远远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二是社区服务主体单一。政府和社区包揽了许多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新型社区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协会等各类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有待加强。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中心,由于社区服务不到位、不主动,辖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薄弱。

此外,全州社区建设工作还存在各县市社区工作发展不平衡、社区党建和党员管理不到位、社区流动人口管理能力跟不上人口大流动的需求、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培育不够等问题。

三、下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对策建议

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社区,都依托社区。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要求,对我州下一步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强化投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改善社区工作条件。

一是要向省委政府汇报反映,建议研究必要的投入机制,采取分级负担的原则,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社区建设;二是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三是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来源。四是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发展

社区服务企业,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

(二)明确权责,有序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一是要明确社区居委会“群众自治”的根本属性,是居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载体。实现自治,是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在社区建设中,要避免把社区建设变为行政体制的向下延伸,要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形成政府、社区组织、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要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居委会选举改革,试行居民直接选举,扩大选举参与面。指导社区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和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实事项目和公共事务决策,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体系,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明确社区居委会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社区财务自主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和不合理摊派的拒绝权等自治权;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帮助社区开展好工作。

三是要实行“申报准入制”,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使责、权、利统一起来。要明确社区和有关政府

职能部门的责、权,要对部门转移延伸给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清理和规范,属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不得转嫁给社区居委会,任何部门不得直接向社区居委会布臵工作任务。对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行政性和临时性任务,相关部门事先要书面报州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并与社区居委会签订委托协议书,将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及时划拨给相应的社区居委会,对未经批准的,社区居委会有权拒绝。

四是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宣传,让各级部门、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社区要增强主体意识,加强宣传,主动开展服务,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三)完善功能,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功能。归并和优化管理权限和业务条块及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和场所,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设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子受理,一条龙服务,力争到今年底全州80%的社区建立“一站式”的便民服务窗口;二是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和共享利用。加大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建设的投入,对社区内的场地资源进行整合,鼓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 12

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需要的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活动场地,解决当前文化娱乐场地缺乏的问题。并研究制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的规定,明确设施的产权归属。赋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权,以及统筹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应责权。

在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政府与民间的关系。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务方式,同时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发展,让它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防止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大包大揽。二是部门指导与社区推动的关系。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业务,积极制定社区工作方案,指导社区开展服务工作,既要防止撒手不管、一推了之,又要防止相互争利、引发矛盾。三是市场与志愿服务的关系。制定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创办各类社区服务企业,鼓励待业人员、下岗职工开办社区服务项目,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社区服务;同时,要提倡中华民族互助互爱的美德,注重志愿服务队伍的培养,将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作为干部考察的一项内容。

(四)加强管理,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待遇。

一是要大力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从机关选派干部挂职、向社区择优招聘等方式,把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热心公益

事业的人员吸收到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来。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要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素质。二是要大力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研究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聘用、管理、考核及辞退相关办法。三是要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从事社区工作一定年限且各方面表现突出优秀的,可参照选拔村干部考录公务员的有关办法,招录进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或选拔进街道(镇)领导班子。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使其生活补贴标准与人均收入同步提高,并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四是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

中共德宏州委政策研究室

2010年1月20日

第二篇:和谐社区建设视察报告

促进我省和谐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区是当代社会的细胞,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础,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促进我省社区建设,根据省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由省政协副主席***带队,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赴**市就“我省社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委员视察。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组织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好的发展,社区服务功能得到了强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基础作用。但是,由于我省社区发展起步较晚,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一是领导重视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社区居民和单位社区意识淡薄,支持和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不高,社区内资源难以实现整合与共享,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需求,造成了可用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社区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自治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下,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关系应是协助与指导、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但目前普遍存在社区与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不顺,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建设和谐社区不完全适应的问题。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缺位错位现象突出,一些部门牌子进社区,但经费不落实、人员不保证,一些地方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硬向社区居委会交任务、派工作,把大量行政职责推给社区,并检查考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社区居委会从 “监督者”变成了“被监督者”,不但没有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同时也导致社区越权越位,工作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如最低生活保障调查、户籍调查、房屋拆迁、甚至公证调查等职能部门的的职责都交给了社区,据统计,目前社区要承担的具体工作达100余项,一个社区居委会主任最多竟然担任了34个领导小组组长职务;三是社区建设保障困难,基础设施薄弱,工作经费缺乏,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市县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街道办事处无法在社区基础建设上多投入,社区缺乏经济来源,建设资金多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进行筹集,即政府拨一点、街道办事处支持一点、社区居委会自筹一点,经济状况较差的地方筹集难度大,给社区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一些社区还缺乏基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繁重,但待遇普遍偏低,**市的社区工作者的月补贴最高600元,最低仅300元,维持基本生活都困难。待遇过低,不仅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四是社区工作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社区工作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法律政策水平不高,缺乏长效的队伍培训机制。五是立法滞后。目前主要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地的地方性文件,没有明确的定性社区职能的法律法规,社区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指导,社区建设也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优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加强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对加强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一)各级政府和领导要首先树立社区是社会细胞和和谐社会基础的观念,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建设和谐社区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社区的发展、稳定、和谐直接关系全社会的发展、稳定、和谐,充分认识到和谐社区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到建设和谐社区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各单位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

(二)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和单位共建和谐社区的意识和积极性,号召驻社区单位、社会民间组织、物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建设和谐社区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能力。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和定位,理清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居委会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一)政府及其部门要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桥梁,不应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一级行政组织。各级政府要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社情民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各部门尤其是依托社区开展工作的部门既要依法行政、各司其职,也要关心基层,关心社区,多为社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工作进社区”不能搞一窝蜂,各行政部门不得随意向社区布臵任务、无序进行考核、检查和行使“一票否决”权利,属于政府和有关部门自身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能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要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

(二)要理清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群众的自治组织,不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起指导与服务作用,引导和帮助其开展社区工作。属于社区自治范围内的应当应由社区承担,通过民主协商议事,发动群众办事;属于街道办事处承担的行政职能不应转移给居委会,也不能随意、经常性地对社区居委会进行评比考核;

(三)要理清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二者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各职能部门应尊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利,在社区居委会协助下认真履行各自行政职能;

(四)要理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与物业企业的关系,要明确业主委员会对物业企业的监督地位,明确社区居委会对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和居民的协调作用。

(五)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建设。要突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要以直接选举为主要内容,保障社区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居委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居务公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大力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和各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健康、娱乐等民间组织;努力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成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治安联防队伍,完善社区调解委员会等。要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素质。

(六)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社区工作监督评价机制。社区居委会设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为民服务,对民负责,评价社区工作最有发言权的是社区的居民,考评的内容和方式都应符合社区居民的意愿。对社区工作的考评应该考虑将服务社区的工作和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有机结合,建立由政府牵头,主要由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的考核班子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要建立社区评议街道办事处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制度,强化社区和居民对政府的评价机制。

三、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要加大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和谐社区建设,应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费随事转”、有偿服务为辅,以社会捐助,共驻共建为补充,以发展社区经济为基础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规划,重点解决社区服务用房和活动场地问题,严格规定新建小区开发商必须建设配套的公共设施,未按规定预留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的,有关部门应在审批和验收时提出并责成补留;

(二)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把社区居委会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补贴和培训、奖励经费等列入政府预算;

(三)“工作进社区”的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经费投入,对社区的协助工作给以必要的经费保证;

(四)要开辟社会投入,整合社区资源,抓好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帮助社区开展公益性建设;

(五)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经济,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区兴办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实体,增强造血功能,壮大自身实力。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健全社区工作者的聘用、淘汰制度,逐步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以适应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

(二)加强社区党组织、居民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和建设和谐社区的能力。加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工、青、妇、残、老等群团组织的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活动。

(三)按照各地的经济水平,适当增加社区工作人员编制。

五、加快立法工作,依法推进社区建设

(一)建议全国人大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并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在社区工作中各自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界定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明确社区工作人员地位、经费来源、培训、奖惩评议制度等。

(二)在全国人大未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之前,建议省人大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计划,尽快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我省社区的依法建设。

(三)建议政府和各行政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进社区的具体实施办法,摆正位臵,做到不错位,不越位,“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同时对社区建设提供优惠条件,支持社区发展。

第三篇:建设和谐社区

坚持“六好”标准建设和谐社区

我县紧紧围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目标,坚持“六好”标准建设和谐社区。

一是道德风尚好。以“全民素质工程”、“学转办促”等活动为抓手,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居民思想道德水平,使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抵制陈规陋习,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道德风尚。目前,全县有3个社区被县委命名为文明社区,12000户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二是社区管理好。完善社区治安、文教、家长学校等管理制度。加强社区管理督导,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架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的桥梁。达到管委会对物业管理监督有力,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完善。三是环境建设好。抓好社区环境综合治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动员组织广大居民保护环境,踊跃参与社区绿化活动。达到:净化、绿化、美化标准较高,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作用突出。目前,全县各社区都建立了小街小巷卫生保洁“四级联动”和流动红旗评比的长效机制。以党员、低保户为主体对城区内168条小街小巷实行保洁,并与有关部门配合硬化、绿化、美化小街小巷43条,城区环境卫生显著改观。

四是治安秩序好。坚持严格管理流动人口,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及时调节民事纠纷。目前,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全县组建社区治安巡逻队18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级稳控网络,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基本上实现了小事解决在居民组、大事解决在社区、难事解决在办事处,社区治安秩序好。

五是文化活动好。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健康有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人、感召人、凝聚人。目前,办事处建立了文体协会,各社区建立了分会,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了秧歌队、文艺宣传队等组织20多支。六是弱势群体帮扶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扶本辖区内鳏寡孤独及特困户的救助。各社区建立了下岗职工和低保户资料库,对低保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阳光操作,为城区内2211户贫困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先后帮扶156名下岗职工实现了成功就业。

第四篇:和谐社区建设

关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以鞍山市和谐社区建设为例

作者:汪庆参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

鞍山

114051)

摘要:本文通过对鞍山市4个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的实地调研与对调查报告的分析后发现,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围绕着如何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体制改革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区

现状

建设发展

对策建议

引言:

自2004年秋,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将和谐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建设目标。和谐社会是由无数个和谐社区共同组成的,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社区建设中引进和谐社区的理念和模式,对于实现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等社区建设目标具有重大作用,而社区组织的培育和有效运转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谐社区是一个旨在追求经济消费适度、基层政治民主、社会管理多元、邻里关系和睦、居住环境和谐,并且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区域空间。1.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所谓和谐社区是以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社区硬件和以和谐社区文化的社区软件为基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区。城市和谐社区是一种理想的社区发展模式,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元,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构建和谐社区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和谐社区建设是维护城市秩序稳定的重要措施

社区是居民群体的活动和聚居区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社区人口的流动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城市社区的人员主体构成也日趋复杂,主要由以下类别人员组成:城市固定居民和社会机关工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老年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群体等。外来务工人员是社会主要的流动人口,同时也是社区的建设者和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因此他们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的再就业需求和各种救助需求十分迫切,如何处理好相关问题是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思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可塑性,却对于新鲜事物缺乏认知和自制力,如果缺少必要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化问题。因此,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安全稳定共同促进城市的和谐建设发展。

1.2、和谐社区的建设能够促进社区政治建设和文化发展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虽然基层居民的自治性组织,但在社区生活中还存在不民主、不文明的现象。在政治方面,社区居民表达自己意愿的管道还不够畅通,实现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民主建设有待完善。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才能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健全的社区民主制度,才能使居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务中切实当家作主,形成在党领导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健全社区各种组织。明确职责,形成民主协商机制。在精神文化方面,虽然居民总体上向往歌唱、舞蹈、棋类、书画等高雅艺术,一种艺术人文的教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发挥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只有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活动,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3和谐社区建设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科学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谐社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区的建设发展必须依靠社区群众,社区群众既是我们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又是我们党在城市的监督者;他们既是推动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运动的主体,又是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能够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2.全国社区建设现状 2.1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对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从全国层面看,把“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全国各地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和谐社区建设内容。建设自治型社区、促进自我管理的和谐,建设服务型社区、促进居民各类需求的和谐。和谐社区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社区组织。按照社区构成要素划定社区,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和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服务。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优抚物件的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卫生。社区的医疗、保健、康复、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社区治安。社区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社区环境。社区的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社区文化。社区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普等活动。

2.2政府对城乡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

构建和谐社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国家财政在城乡社区事务领域支出大幅度增加。

图1.2007年-2009年国家财政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鉴

2.3 社区建设投入不均衡

尽管国家财政近年来不断加大城乡社区事务投入力度,但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家财政在城乡社区事务投入方面在全国各地区的投入支出相差较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更进一步加大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差异。

图2.2009年全国各地区城乡社区社区事务支出(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鉴

3.鞍山市和谐社区建设

鞍山市现辖1市、2县、4个城区。现有39个街道办事处,300个区,城市人口145.6万人。目前,全市城乡社区服务用房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社区达60个,初步形成了具有鞍山特色的精品社区集群。铁东区和立山区分别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4个街道8个社区分别评为国家和省级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4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达标。3.1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鞍山市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解制约社区发展的难题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不断改善社区用房条件。累计多渠道投入社区环境改造和社区用房建设资金6亿多元,其中社区用房资金2.67亿元。社区”一站四室“平均面积由2003年末的160平方米,提高到510平方米。2005年,在辽宁省率先实现社区”一站四室“,平均400平以上,全面达标。二是全力打造高标准示范社区。2007年以来,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用房建设,并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进行推进。各级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对56个社区进行了改造,发展为拥有社区公共服务大厅,老年人活动站、卫生医疗保健站、未成年人活动站,以及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培训和志愿者活动室、扶贫救助室、司法调解室、档案室和警务室的”一厅三站六室“,室内总面积提升到1000平方米以上。室外建有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和居务公开栏和宣传栏的”一场两栏“。

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建设五项工程。2009年鞍山市实施了 ”一街一园“、”一社一场“、”社区裸露地面全覆盖“、”社区封闭管理“和”街巷路改造“城区建设五项工程,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出行更加方便。四是高起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鞍山市全面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市政府投入500万元,县(区)以下投入3000余万元,以打造高标准示范社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海城市、千山区成为全国、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台安、岫岩各有一个以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乡(镇),每个乡(镇)均有一个以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全市300多个村实现达标,占总数的40%以上,且打造了10个千平以上的农村高标准示范社区,千山区率先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达标全覆盖。

3.2深化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鞍山市不断完善和优化社区运行体制机制,为社区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创新了社区工作者选用机制。2005年,采取选聘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97名社区工作助理,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2008年,全市社区居委会成员全部实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吸纳了户籍民警、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兼职副主任,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2009年,公开招聘680名社区统计员;面向退役士兵,招聘了200名社区治安协管员。69名社区公共营养师、公共卫生师、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上岗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四师“进社区。创新了社区志愿服务注册模式,构建了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注册登记社区志愿者14万人,占总人口10%。二是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体制。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鞍山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的意见》(鞍政办发〔2005〕45号),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聘任条件、人员管理、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全市349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2007年在全市推行了社区”错时工作法“,打破了”朝九晚五“的行政化倾向,社区干部实行错时为居民服务。

三是确定社区经费增长机制。2008年以来,社区干部补贴标准实现连续3年的增长。目前社区工作者工资补贴标准为社区主任每月1400元,其他人员每月1200元,并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2009年1月起,将每个社区的办公经费由原来的每年2万元调整为4万元。

四是推行社区工作准入机制。2009年,鞍山市在铁东区成功试点了社区准入机制,通过将社区工作科学细化分类,建立申请、审批制度,初步建立起了政策到位、程序规范、监督严格的社区准入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社区职责范围,形成了各单位、部门、街道办事处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关系,2009年起在鞍山市全面推行。

3.3满足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

近年来,鞍山市各社区把围绕民需、解决民难做为社区服务工作的突破口,开展了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社区居民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社区就业保障体系。全市社区全部成立了劳动保障站,社区失业人员和就业援助的对象登记率达到100%。并结合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912户,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市已有252个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占总数的83%。

二是建立社区社会救助体系。全市共建立经常性捐助站点和扶贫超市318个。通过采取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和驻社区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子等形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铁东区推广了街道、社区捐助、驻街企业支援、居民资助、贫困户奉献的慈善互助救助模式,将传统的社区救助模式市场化、社区化,并建立了针对优抚对象、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贫困户等各项长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三是全力开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市政府把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作为高标准示范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每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内,规划建设社区老年人活动站150平方米,实现娱乐、服务、健身、学习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铁东区还为1000余户孤寡、空巢、低保老人安装了电子呼叫系统,实现对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四是开展社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鞍山市依托高标准示范社区,新建和改建一批社区卫生保健站,使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保健站达到57个,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五是丰富社区文化服务。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全市每个社区都建有一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体活动场所和图书室,在高标准示范社区,图书室面积达到15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期刊20多种,同时还配有1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与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社区还成立多种文体类协会,经常组织居民开展活动。

六是社区早餐和”三表“收费进社区。去年以来,在全市社区大力推进”社区早餐工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营养、卫生的早餐。统一在社区安装一卡通缴费机,实现煤、水、电、房、通讯等收费进社区。

4.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尽管鞍山市不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但与一些沿海城市的先进社区相比,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上级组织的要求和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通过对鞍山市九处社区、解放社区、钢城社区、果园社区、馨园社区的社区居民做了500份的问卷调查发现鞍山市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仍有很多方面有待加强。

4.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项目有待加强

鞍山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虽然目前以建成60余个高标准的社区,但是这只是相当于鞍山市社区总量的20%。

表1.您对于所在社区的服务设施满意吗?(%)

项目 健身运动设施

菜市场 社区卫生站 便民超市 文化活动室 再就业服务

4.2

表2.您是否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满意 76 64 62 82 72 58

不满意 17 28 25 7 9 32

不清楚 7 8 13 11 19 10

4.3

5.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INl.人民日报,2005-06-2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INl.人民日报,2007-10-25.

【3】李学举:建设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N】.中国 社会报.2005-08—29.

【4】唐忠新:和谐社区建设读本【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5】陆学艺: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咖.光明日报,2009—12-07.

第五篇: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各方面,努力将其建成在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如果公民与政府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过程,我认为建和和谐社会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到: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3,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和谐社区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目标应是:建设和谐社区具体目标:民主法治健全。具体措施应包括:全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能够依法当家作主;基本社保均衡。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更多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公共服务完善。进一步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区五大服务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社会安全稳

定。不断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使社区安定祥和,社会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垃圾与污水处理,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使群众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邻里互助友爱。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其实和谐还代表着人人对其他人都有关爱。

关于在建设和谐社区成功经验方面我查看了一些资料,我认为宁波市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这样联络邻里情:社区工作者根据私家车多的特点,成立了宁波市首家“顺风车站”,一支有28辆私家车组成的爱心车队,每天早上顺路的时候,免费搭载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居民间从素不相识到相互沟通;这样搞社区活动:社工打算搞社区的青少年协会,报名时社区里的孩子参与人数也很少,社工就发邀请函给孩子们,孩子们拿到邀请函很新鲜,都来了。社区趁机又推出了家长学校、宠物协会等一系列社区活动,在居民中知晓率与参与率都很高;这样缓解停车难:海光新都社区“停车难”问题曾经很突出,为此,华兴社区连开了好几次全体住户大会,征求住户意见,然后在绿地铺“草坪砖”,停车、绿化兼顾,再与交警部门协商,在海光新都门口的断头马路两边划出停车位,这样一下子增加了100多个车位,缓解了停车难。因此,只要每个人怀揣着建设和谐小区的愿望,我们一定能克服每一个困难。

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设和存在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是建设管理办法滞后,社区工作关系不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法律的依据,致使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突出。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加之有些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性质认识不清、工作作风不深入。三是社区单位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程度不高。四是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较低。社区管理方面,侧重抓行政性的管理,发动群众开展社区自治管理还比较少,服务对象不广,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服务比较多,面向一般居民,尤其是青壮年的服务比较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够;五是社区基本设施建设发展不够平衡,部分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场所有待于改善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满足社区居委会办公和开展活动。

建设和谐社区,对社区建设要求更高,涉及面更广,工作难度大、任务更重。根据我办社区建设存在的现状,特别是针对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今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创建工作。1构建坚强的社区领导体系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同样,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重大。

2、以社区居委会建设为主体,构建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分离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载体,是开展社区自治管理的主体。健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老年人协会、文休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增强整体合力。

3、以居民自治为主向,构建广泛的社区参与体系。社区参与是和

谐社区建设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不可能实现。

4、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针对社区成员结构变化、需求多样的实际,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

5、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基,构建有序的社区管理体系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社区。社区管理包括政府部门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管理,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处治管理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6、以基本建设为保证,构建齐全的社区设施体系

7、以道德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共同理想基础;良好的社区道德风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区氛围和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整洁、恬静的生活环境。

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应秉承以下几个原则:1,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2,以民主自治为方向,推进社区居民自治;3.以法制教育为基础,建设平安稳定的社区环境;4.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同时社区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既是对社区工作这些年在城市基层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来认识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机遇,自觉地担当起构建和谐社区这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同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社区服务。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了街道、居委会联网,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对残疾人保护,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很大,制定有地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治理违法生育现象,治理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可对垃圾分类处理,绝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

二、社区文化。有社区图书室,可满足社区人员的文化需求。

三、社区稳定。社区有警务室,治保组织健全,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

总之只要我们每个人怀揣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就像一首歌写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08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 陈祖军 08206050101

下载德宏州和谐社区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宏州和谐社区建设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 刘申 摘要: 和谐社区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

    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各方面,努力将其建成在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它是市场经济的......

    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报告[5篇模版]

    xx社区在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中,主要针对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一、齐抓共管,推进民主自治。社区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推行居务自治,接受各级监督。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建立和......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和 谐 社 区 建 设 调 查 报 告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一、目的与意义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

    和谐社区建设材料

    西南街道办事处 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报告 重民生促和谐 全面推进社区和谐建设 西南街道办事处自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以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

    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地处**西部,全街总人口万,共有城市社区4个。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和谐社区建设放在和谐**大局中去考量,以抓社区就是抓和谐的理念,按照“抓点带......

    和谐社区建设自查报告

    河滨社区和谐社区建设自查报告 河滨社区东起共青团东路北二巷,西至中心路,南起共青团东路,北至人民东路,面积约为0.27平方公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21家,楼房75座,住户3005户10235人......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07-02-06 09:51:17扎实开展共建活动着力打造和谐社区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市、县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