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

时间:2019-05-14 10:2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

第一篇: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

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

《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共六章、四十二条(含附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为了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经济困难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的,适用于该省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活动。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九号文件

《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已经2009年4月22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公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4月22日

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

(2002年7月28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9年4月22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经济困难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活动。

第三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可以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第四条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

当将法律援助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法律援助经费专款专用,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并向社会公布。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确定由乡(镇)、街道司法所承担法律援助工作。

第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并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指导。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受指派或者安排的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人员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应当与其从业资格相适应。

第七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或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第八条 法律援助人员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职责受法律保护。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第九条 鼓励社会通过依法设立的法律援助基金会或者其他形式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鼓励法律服务组织和法律服务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条 对法律援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法律援助的范围和形式

第十一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因劳动争议请求给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

(六)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

(七)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民事权益的;

(八)请求赔偿因假劣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的。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事项作出补充规定。

第十二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 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 代理人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并无需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一)公诉人出庭公诉,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决定为其指定辩护的;

(二)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的;

(三)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的;

(四)公民主张因其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申请法律援助的;

(五)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因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的。

第十四条 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扩大受援人范围,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调整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

第十五条 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

(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六)公证证明。第三章 法律援助的申请和受理

第十六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国家没有规定的,申请人可以向申请事项发生地、申请事项处理地或申请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按规定都可以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一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可以通过羁押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第21条

第22条

第23条 法院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的24小时内将其申请转交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其他人员协助将申请法律援助所需的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提供给受理的法律援助机构。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以下材料:

对下列能够提供有效证明的申请人,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认定其为经济困难,无需提交经济困难证明:

(一)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失业保险金的人员;

法律援助申请由一个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因受理申请发生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指定受理。

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接受申请材料,并向申请人出具接收清单;

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或者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说明;

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按照法律援助的条件进行审查,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给予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再进行审查:

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发现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

(一)有效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材料。

(二)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人员;

(三)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

(四)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

(五)依靠抚恤金、救济金生活的人员。

(一)申请人按照规定提交申请材料,并且请求事项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

(二)申请人提交的有关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

(三)申请人的请求不属本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四)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一)诉讼、仲裁时效即将届满的;

(二)必须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

(三)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情况的。第24条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该法律援助机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进行审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司法行政部门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25条 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需要,可以委托异地法律援助机构代为调查取证、送达法律文书,所需费用由委托方承担;受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办理。

第26条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并且开庭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10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以

第27 条

第四章

第28条

第29条

第30条

第31条

第32条 及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

人民法院给予申请人司法救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给予申请人法律援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给予司法救助。

法律援助的组织实施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给予法律援助,或者经司法行政部门审查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实施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回复人民法院。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严格按照相关办案规范认真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未经法律援助机构批准,不得委托他人办理、不得延期办理、不得终止办理;不得索取、收受受援人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法律援助人员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并书面通知受援人和案件处理机关:

申请人或者代理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该法律援助机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审查。

受援人在接受法律援助的过程中,有权向法律援助人员了解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受援人认为法律援助人员未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法律援助机构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应当更换。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结案后,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结案报告等材料。法律援助机构在接到法律援助人员提交的结案材料后,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办案补贴。办案补贴的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一)受援人经济状况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二)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自行聘请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五)人民法院撤销司法救助的。第33条 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仲裁费用的,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应当依法缓收、减收或者免收有关费用。

第34条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利用档案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予以支持,免收档案资料查询等费用,减收或者免收相关材料的复制费用。

第35条 鉴定机构对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请鉴定的事项,应当缓收、减收或者免收鉴定费用。

第36条 受援人把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所需差旅费、文印费、交通通讯费、调查取证费等必要开支列入诉讼请求,经人民法院判决由非受援的败诉方承担的,受援人应当将收到的上述费用交法律援助机构,由法律援助机构按照财政规定纳入法律援助经费专项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37条 司法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援助监督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38条 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符合条件、应予法律援助的对象,决定不予法律援助的;

(二)明知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而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

(四)不在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审查决定的;

(五)未经批准委托他人、延期或者终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

(六)索取、收受受援人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七)贪污、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的。

第39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公民申请办理经济困难证明,无正当理由不出具证明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40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时,由于过错致使受援人遭受经济损失,受援人要求赔偿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41条 受援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不应当享有的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停止对其援助,并责令其支付已实施法律援助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第六章附则

第42条 本条例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华民族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

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

(2002年7月28日安徽省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法律保护,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被告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保障制度。

第三条 法律援助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并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并确定法律援助事项,指派承办人员,管理、筹集法律援助资金。

第四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

法律援助人员是指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及法律援助志愿者。

第五条 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包括财政预算拨款和依法接受的捐赠款。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对法律援助事业的投入。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用于法律援助,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六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工作。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社会团体和法律院校经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设立法律援助服务组织。

鼓励法律服务组织和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条 对从事法律援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法律援助人员,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对象和范围

第八条 法律援助的对象是:

(一)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

(二)经济困难的优抚对象;

(三)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收养人员;

(四)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经济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的人员;

(五)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

(六)其他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人员。

经济困难的标准,参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确定。

第九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第十条 法律援助的范围是:

(一)请求获得刑事辩护、刑事诉讼代理;

(二)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

(三)请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等损害赔偿;

(四)请求国家赔偿;

(五)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

(六)请求办理与公民人身、财产相关的公证事项;

(七)确需法律援助的其他法律事项。

第三章 管辖

第十一条 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援助由案件处理机关所在地与该机关同级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第十二条 本省跨地区的法律援助案件,由共同的上级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共同办理。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需要,可以委托异地法律援助机构代为调查取证、送达法律文书,所需费用由委托方承担;受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办理。

第四章 程序

第十四条 当事人需要法律援助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由其监护人或者有关的社会组织代为申请。当事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由其近亲属或者有关的社会组织代为申请。

代为申请的,代为申请人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与申请人关系的证明。

第十六条 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有效身份证件;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有效证明,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三)与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材料;

(四)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的声明。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申请人或者代为申请人所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或者有疑问的,可以要求其补充或者说明,也可以进行调查。

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接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身份、经济状况、申请援助的事项进行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或者代为申请人。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应当与受援人或者代为申请人签订法律援助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决定不予法律援助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申请人或者代为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予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决定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的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复审。司法行政部门自接到复审申请之日起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或者代为申请人及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条 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被告人,由法律援助机构依据人民法院的指定给予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10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以及起诉书副本或者一审判决书副本送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因被告人经济困难指定辩护的,人民法院还应当附送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证明。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给予法律援助,或者经司法行政部门复审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实施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指定辩护通知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实施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

第二十二条 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二)刑事辩护、刑事诉讼代理;

(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公证证明;

(六)行政复议、仲裁等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第二十三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不得委托他人办理或者拖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不得索取、收受受援人钱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未经法律援助机构批准,不得终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第二十四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中,有权要求受援人提供与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决定终止法律援助,并书面通知受援人和案件处理机关:

(一)受援人不如实申报经济状况,经查实不属于法律援助对象的;

(二)受援人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三)受援人不如实陈述案情,不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其他材料,提供的证据和其他材料不真实,或者不协助援助人员进行案件调查,严重影响法律援助事项办理的;

(四)受援人无正当理由要求更换法律援助人员的;

(五)受援人自行聘请律师或者其他法律服务人员的。

申请人或者代为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申请复审。

第二十六条 受援人在接受法律援助的过程中,有权向法律援助人员了解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

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人员未适当履行职责的,受援人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事项办结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报告,并将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卷宗的副卷送法律援助机构存档。

法律援助机构在接到法律援助人员提交的结案报告后,应当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办理援助事项的合理支出和补助费。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条件、应予法律援助的对象,决定不予法律援助的;

(二)明知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而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

(三)不在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审查决定的;

(四)不在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复审决定的;

(五)无正当理由终止法律援助的;

(六)索取、收受受援人钱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七)贪污、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的。

前款(六)、(七)项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者故意拖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终止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建议司法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安徽省公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时,由于过错致使受援人遭受经济损失,受援人要求赔偿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弄虚作假,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证明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建议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2年07月28日 实施日期:2002年10月01日

第三篇:安徽省合肥市农民工维权专项法律援助行动

合肥市包河农民工维权专项法律援助行动

农民工一般指不改变农村常住户籍,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处于社会的底层,游离在城市的边缘。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56%,这意味着今后每年将有1300万农民进入我们的城镇。

从出现之初,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就呈现一种“权利缺失”和“权利剥夺”的状态。农民工们是分散的个体,没有自己的组织作为载体和后盾,无法通过组织化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在与企业及雇主的交涉和较量中,无论民工个体还是群体,势必都处于一种显见的弱势境地。发生在2004年初那场声势浩大的为农民工追讨欠薪的行动,把农民工权益维护的艰难境况以一种“放大的”形态呈现出来,他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强度最大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换取着微薄的收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五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农民工都排在25种职业群体的最后一名。

由于劳动力过剩,用人单位选择余地很大,为不失去工作,农民工很难对不合理的待遇说不。在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的背景下,一旦发生侵权纠纷,表现出来的就是为农民工维权调查取证难、索赔难、执行难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在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普及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失。

根据前些年的一个调查,40%的农民工不知道什么是劳动法,95%的农民工不知道发生维权纠纷应该找哪些部门,他们中很多人会以极端的方式维权,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付出着惨重的代价。

劳工神圣!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遭受侵犯,将会影响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企业的发展会失去活力。农民工长期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将导致群体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结构的分化,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付出劳动而获得报酬是劳动者的“天赋权利”;与之相对应,从他人的劳动中获益一方必须向劳动付出者支付报酬,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公理,这是社会基本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石。农民工在极度辛劳之后,应得的收益得不到保障,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如果容忍这种情形存在,我们的社会就有欠公道。

令人欣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农民工的境况已经有所改变。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重承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拒不支付的企业和经营者,要坚决依法查处。要建立健全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机制,从源头上防止新的拖欠。”

安徽合肥,这个常住人口不到六百万的城市,目前农民工总数已近150万,如何合理维护他们的权益是这个城市领导者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07年,一个为农民工清欠的充实工作力量、实行告示制、抓好基础工作、对被投诉企业实行调解会制度、对投诉较为集中企业加强重点监控、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开辟农民工依法维权的“绿色通道”、实行责任追究的八项举措出现在人社系统人的视野,由此催生了被誉称为“合肥模式”的清欠工作方式,今天“合肥模式”依然发挥着它的效力,并不断为社会的稳定作出着贡献,作为合肥模式的中最闪耀的一环,在本集专题片中我们将用合肥市包河区的劳动监察工作为“合肥模式”代言。

新工作机制的探索

包河区位于合肥市南部,濒临巢湖,处于正在建设中的合肥现代化滨湖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4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和2个镇1个工业园区,78个社居委、36个行政村。合肥如火如荼的大建设这里是主要的战场。

包河区在册登记各类用人单位2万余户,按照每名监察员年巡查用人单位100户计算,大队在职的6名监察员将全区用人单位巡查完需40年。监察力量明显不足。

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上,也面临三个“严重不足”:办案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办案人员能力严重不足;办案场地严重不足。近两年劳动争议案件在包河区出现“井喷”态势,自2009年起全区每年调处劳动争议案件600余件,常规的工作方式在这里很难充分发挥效能,坐地办公只能是疲于应付。

探索因此而开始。

1998年12月,包河区在全区各个街道、镇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办事处,聘请基层工作人员担任兼职仲裁员、法律监督员。建立以专职仲裁员为主体,以社会兼职力量为辅助,以社区调解员为基础的解决劳动争议机制。2008年初又面向社会聘用的19名兼职仲裁员,其中有律师、工会系统的法律顾问和社区调解员等,他们经验丰富,具有基层调解劳动争议的能力,且都有相应的仲裁员资格。通过与兼职仲裁员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以“契约”形式建立兼职仲裁员队伍,这是包河区加快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一项重要举措。签约授聘后,这19名兼职仲裁员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享有专职仲裁员同等的职权。

2010年10月21日,国家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副司长李小虎来包河区调研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时,对包河区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5年初包河区以街道(镇)、居(村)平台为依托,聘请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担任法律监督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案件的协调处理工作。初步建立起区、街道(镇)、居(村)三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平台,形成联动的监察工作机制。

2007年6月,包河区在街道、镇以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管理体系为依托,设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中队工作人员从现有人员中调剂,不少于2名专职监察员,实施委托执法。全区目前成立9个监察中队和1个滨湖新区工作站,以社区为单位划分网格110个,配备专职监察员33人,兼职监察员37人,法律监督员34人,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新模式,110个网格全部建立“一格一册”,做到对用人单位“户数、基本情况、用工人数、合同、工资、社保、空岗”七清,初步形成了“一网到底,全面覆盖”的劳动保障监察格局。

区人社局授权街(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承担网格内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将普法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的所有用人单位。通过10个劳动合同登记备案点录入劳动合同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劳动关系基础信息,实行动态A、B、C三类监管(用工规范,无投诉单位纳入A类监管,年巡查一次更新信息;有投诉的单位,整改及时,用工较规范单位纳入B类监管,半年巡查一次;用工不规范的单位纳入C类监管,每季度巡查一次)。监察中队成立后,区人社局将部分行政执法权委托监察中队,各中队在各自行政辖区内以区劳动保障局的名义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区局将《询问通知书》、《限期改正指令书》统一印制成册下发各中队,监察中队在查处案件、年审或检查中可随时出具并上报备案,大队监督落实情况。

网格内专兼职监察员和法律监督员有熟悉属地企业情况的优势,能及时把握用人单位的动态,有利于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网格劳动监察法律监督员在日常走访企业时、调解简单劳资纠纷时、网格化管理信息采集时或开展其他相关工作时,发现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隐患的,向用人单位出具《规范企业用工建议书》,指导用人单位在七个工作日内纠正不规范行为。《建议书》出具七个工作日后,法律监督员回访企业,了解改正情况。如用人单位未根据《建议书》纠正,法律监督员填写《企业涉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抄告单》向街道(镇)劳动监察中队抄告,由中队依法查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重心下移后,在处理一些复杂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时,基层工作机构显现出处置手段不够,震慑作用不强的问题,常常处于尴尬局面。2009年6月区人社局专门下文对复杂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推行挂牌督办,重点督办非法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非法职业中介、欠薪逃匿、逃避工伤事故责任案件,中队或调委会上报案件后由区大队或仲裁委统一调度人员,联合协查、果断处置、及时查处,切实提高案件查处的效率和质量。

有了这样一个扎根基层的平台,包河区每年针对当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6大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非法用工、劳动力市

场、使用童工、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检查。在2007年开展的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中,区人社局通过联动工作平台,采取统一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兼职监察员和法律监督员对基层情况熟悉的优势,在街道、社区大力宣传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免费即时服务和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开展的诚信承诺服务,在重点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实施重拳突击,将非法职介予以曝光,取得良好效果,获得了“全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区人社局联合人事、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突击检查活动,5年共出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182人次、车辆58台次、检查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163户次、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29家。会同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安监、工会部门,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全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砖瓦窑厂、小作坊、服装玩具加工、餐饮服务等场所开展非法用工专项整治行动,5年检查用人单位1515户,涉及劳动者人数8320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5000余份,清退童工12名。

包河工作的“前”与“快”

工作重心前移,把问题解决在第一线成了包河区劳动维权工作的一大特点。本世纪初,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 引发了大量的新老劳动关系置换、档案关系、社会保险、各种待遇是否落实员等一系列的矛盾纠纷。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很多劳动争议又多是职工对有关政策不了解、不熟悉造成的。为此, 区仲裁委和镇仲裁办本着“积极参与、靠前服务、职工至上、主动保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宗旨,采取多种手段,加大企业改制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多次组织劳动保障业务骨干面对面地就企业改制中的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政策宣传、答疑解惑,及时向群众发布企业改制中劳动保障的相关政策和问题解答。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劳动保障信访接待室,常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形成了较为顺畅的劳动保障信访渠道。针对改制企业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区人社局经常到改制企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梳理涉及到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并对这

些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用于指导企业改制。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形成了职工期盼改革、支持改革的强大动力。通过组织业务骨干进驻改制企业,为企业和职工办理劳动关系的解除手续,坚持工作在企业,服务到一线,达到了小矛盾、小争议不出厂,解决问题在一线的目的。区人社局共主持参与26户改制企业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调解解除劳动关系7000余人,发放经济补偿金1.1亿元,为预防劳动争议的产生树起了一道“闸门”。

26户改制企业平稳改制,区人社局功不可没,成功的背后是他们准确地抓住了重要的环节。

首先是要求改制企业必须准备较充足的资金,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采取一次性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将债权债务关系一次性结清。其次是督促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让面临下岗失业的职工做到“应保尽保”。包河区企业在改制前期,各种保险费的补缴率达100%,这就让改制企业的职工在失业、养老等问题上吃了“定心丸”,从而避免了劳动争议的发生,也大大减轻了处理劳动争议的负担。企业改制中的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欠缴养老保险费、内退、退休、工伤等职工待遇劳动争议案件,有着标的清楚一致、解决时机好(改制企业有变现资产)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为了便于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区人社局采取了“快审查、快立案、快审理、快裁决、快送达”的办案方法,保证了劳动争议案件及时、高效的解决。几年来,区人社局受理的改制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都在100%。

快速反应是包河区劳动监察工作的另一大特点。

面对当前劳动关系领域因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增加的趋势,包河区人社局建立了劳动违法、争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方面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操作办法;另一方面组织建立了一支应急处理队伍,配备了专用应急车辆。在工作中锻炼和培养应急处理能力,形成了统一领导指挥,各部门积极参与,有机配合的应急处理机制。

2007年1月26日,二环路国强钢材市场段交通秩序一片混乱,70多名农民工占据了该路段,他们情绪激动,不听任何人劝阻,不断高呼口号:“还我血汗钱!”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交通被堵塞,局面已经失控。

接到情况通报后,监察大队队长黄典民火速赶到现场,一方面控制局面,一方面与拖欠单位取得联系。面对混乱局面,他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将围观群众隔开,稳定农民工情绪。对于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到来和耐心的劝说,农民工们抱强烈怀疑的态度,甚至恶语相加:“你们好话说尽,不就是想骗我们离开吗?那我们被拖欠的工资谁来要?你们有本事给我们要回来?”面对情绪激动的农民工的怀疑,黄典民郑重承诺:“我们是劳动保障监察员,农民工兄弟们辛辛苦苦地劳动,理应获得劳动报酬,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流汗又流泪。”经过10分钟的耐心劝说,反复工作,农民工的情绪稳定了,陆续回到了工地。

然而,拖欠单位虽然承认拖欠的事实,但却摆出了种种困难和理由拒绝支付,一句话,应该给,给不了!面对企业的这种态度,黄典民说:“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理由和困难即使有100个,但不能转嫁到农民工身上,转嫁困难把农民工推上绝路,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这个责任企业是负不起的!”经过4个小时的反复工作,拖欠单位终于把拖欠的17.3万元工资款送到了现场。此时已是深夜12点30分。

心中有着农民工

为农民工维权需要心中时刻有农民工,这一点在包河区人社局的工作流程中体现的很明显。

首先畅通了农民工举报投诉渠道,向社会公开公布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电话,设置专人受理农民工工资举报案件。

在包河区人社局,仲裁、监察、信访是联合接待的。改变了以往仲裁、监察、信访等部门各自独立接待当事人的接待方式,实行“一条龙”服务,集中受理劳动保障案件,当事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如经济成本、举证能力、申诉风险等,选择处理方式。联合窗口及时引导当事人,选择最快捷、最方便、最有利于维护

双方人权益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互相推诿、扯皮、折腾当事人现象的发生。首问导诉服务制度使“首次导诉、二次开庭、三次办结”成为可能;“夜间双休日仲裁庭”,解决当事人因上班无法参加仲裁庭审的问题,切实做到人性化办案;对特困户、零就业家庭和农民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开通仲裁“绿色通道”,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结案的“三优先”。

一些双方争议较大、事实不易查清及法律依据不足的案件,从有利于解决纠纷的角度考虑,一般引导当事人选择申请仲裁受理。比如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降低工资标准、追索加班工资等争议等,此类案件,投诉人大多缺少证据,案件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管理的问题,涉及面大,企业往往抵触情绪较大,举证及取证困难,给事实的认定带来难度,特别是有些企业按以“严重违纪”或“严重失职”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逃避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但法律法规对何为“严重”并无规定,处理时法律依据不足,监察难以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仲裁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可以运用举证倒置原则分配举证责任,由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

监察大队受理案件也简化了立案、审批等程序,当天受理当天开展调查,涉及跨地区案件、疑难案件时各级、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联合上阵,极大提高了办案的速度;对多次、大数量或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企业一经查实严惩严罚,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本金的同时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和工资数额1至5倍的赔偿金,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正是心系农民工,处处为农民工着想,多起历时较长、情况复杂、取证困难、拖欠数额较多、对农民工利益伤害较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告结。

今天的包河区建立起了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各建筑企业按月向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使劳动保障部门对建筑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预防发生新的农民工工资拖欠。

劳动合同订立监督机制也在包河区成为常态。自2004年起,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严格按照《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要求,规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

同行为,指导和推动用人单位制订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台帐,规范劳动合同条款,并将其与工资支付等情况结合起来检查,促使用人单位合法用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普法是根本

让农民工维权不再是个问题,从根本讲必须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为此,包河区人社局在普法宣传上做足了功夫。

针对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意识淡薄和法律知识贫乏的现状,包河区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的宣传工作机制。从形式多样的街头宣传到内容丰富的印刷品;从具体业务的深入讲解到全面工作的广泛涉及;从定期举办培训班对企业法人、劳资工作人员的培训到随时走进建筑工地对农民工劳动保障知识的普及,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工作实现了宣传形式“全方位”。从个案的批评教育到典型案例的深入讲解;从基层交流工作经验的《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到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上发表的大幅报道;从一个阶段农民工权益维护的热点中心工作的及时反映到难点边缘问题的深入探索,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工作实现了宣传内容“多层次”。从一张张“春风卡”的发放到对一个个农民工的耐心叮嘱;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的入户、入工地讲解的大型宣传活动,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工作实现了宣传对象的“广覆盖”。有效的宣传工作机制,强大的宣传攻势,既切实提高了农民工法律意识,给拖欠、克扣或蓄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以强大的舆论压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包河区人社局面向全区各部门和所有用人单位开设了8场专题讲座,免费对进行劳动合同培训,80多家企业、300多人接受了培训,向参训人员发放了宣传册3000多份。采取上门服务方式,深入企业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先后对滨投公司、省建工医院、万振集团等单位进行了专题培训,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增加劳动者维权意识与本领,收到了良好效果。

5年来包河区人社局专门组织成立了宣讲团宣讲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开展了20场宣讲活动,参训5000余人;设台宣传26场,发放宣传材料5万份;免费发放劳动合同文本20万份;对600多名机关和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1000多名企业法人代表、3000多名职工群众进行了宣讲和解答;监察大队还设立了电话和网络咨询热线,及时解答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3000余次;2010年4月由监察大队队长黄典民主持编写的《安徽省劳动用工管理法律实务》一书出版发行,免费向百帮创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发放,该书凝聚了多名编者十余年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工作经验,把繁琐的劳动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全面梳理,用提示、表格和计算公式等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对时下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工时制度、加班工资等热点问题,详细阐述了法律实务及操作技巧。

2008年以来,包河区人社局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350户,纠正了1300户用人单位的违规行为,新增社保登记和督促缴费380户,涉及用工6700人;接受劳动者举报投诉1550余件,为13323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2080万元。

勤奋踏实的工作为包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赢来众多的荣誉。大队连续六年获市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优异单位”荣誉称号,被市区授予“先进服务窗口”、“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获劳动保障部等4部委“全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先进单位”的荣誉表彰。

诚心实意为农民工维权换来的是农民工对他们的普遍信任和尊重,当一个和谐稳定的合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这里面蕴涵着无数人社系统人付出的汗水和艰辛。

联系人:黄典民

联系电话:0551-3357296 ***

第四篇: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2016年修订)-地方人大法规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安徽省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

安徽省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

2008-1-28

第一条 为规范法律援助业务立卷存档工作,提高法律 援助办案质量,根据《安徽省法律援助办法(试行)》,结 合法律援助业务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业务形成的文件材料,应按照本规定由承办人立卷归档。

本规定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承办法律援助业务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中心在编工作人员、社会法律援助志愿者。

第三条 法津援助业务立卷分诉讼、非诉讼和公证事务 三类,诉讼类包括刑事辩护(含刑事代理)、民事代理、行 政代理;非诉讼类包括仲裁代理、咨询代书等。

第四条 法律援助业务立卷归档,按和一案一卷、一卷一号原则进行。跨业务,应在办结年立卷归档。

第五条 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并开始承办法律援助业务时,即应同时注意收集保存有关材料,着手立卷的准备工作;业务办理完毕后,及时填写法律援助结案表,连同本规定所列的其他有关卷宗材料立卷。

第六条 法律援助中心在编人员的法律援助案件卷宗存档于所在的法津援助中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援助案件卷宗存档于所在的法律服务机构;公证卷宗由公证处按有关规定立卷存档于公证处。

第七条 法律援助业务立卷应按照案卷封面,卷内目录、案卷材料、法律援助结案表、巷底的顺序排列。案卷内材料应按照法律援助诉讼程序进程或时间顺序排列;

(一)刑事辩护卷

1、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通知书或公民申请法律援助 文件;

2、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材料;

3、询问申请人笔录;

4、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呈批表;

5、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函;

6、法律援助合同;

7、委托书;

8、起诉书、上诉书、一审判决书;

9、阅卷笔录;

10、会见被告人笔录;

11、调查材料;

12、出庭通知书;

13、辩护词或代理词;

14、裁定书、判决书;

15、法律援助结案表;

(二)民事代理卷

1、公民申请法律援助文件;

2、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材料;

3、询问申请人笔录;

4,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呈批表;

5、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函;

6、法律援助合同;

7、委托书;

8、起诉书、答辩状或上诉书,被上诉人答辩状;

9、调查材料;

10、出庭通知书;

11、代理词;

12、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13、法律援助结案表;

(三)非诉讼法律事务卷

1、公民申请法律援助文件;

2、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材料;

3、询问申请人笔录;

4,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呈批表;

5、委托人提供的证据材料;

6、法律援助合同;

7、委托书;

8、律师调查材料;

9、处理具体法律事务形成的法律文书;

10、法律援助结案表.

第八条 行政诉讼代理、仲裁代理卷顺序参照民事代理卷排列。咨询代书卷分别按及时间顺序排列。公证业务卷依有关公证立卷的规定排列。

第九条 法律援助中心终止委托的法律援助业务,仍应按上述各类卷宗排列顺序立卷。委托人要求终止委托的书面文字材料或法律援助人员对终止委托所作的说明,排在全部文书材料之后。

第十条 法律援助业务立卷卷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号。两面有字的须两面编号,页号位置正面在右上角,背面在左上角,无字页不编号。

第十一条 立卷人用碳素或篮黑墨水钢笔(签字笔)填写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及法律援助结案表。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具体、详尽。

第十二条 入卷材料应如实反映办案的全貌,对不规范和不符合存档要求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1、传真件不得直接入卷,须对其复印后,将复印件入卷;

2、对破损材料须复制修补,修补后的复印件排在原件之后;

3、对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须附上清晰抄件,主要外文材料须翻译成中文后附后;

4、对不足16开的纸张须用16开纸张粘贴衬底,反之折叠取齐。

第十三条 承办案件日期以法律援助合同签定日期或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日期为准;结案日期以收到判决书或裁定书、调解书之日为准;非诉讼法律事务、公证事务以委托事项办结之日为准。

第十四条 案卷装订一律使用棉线绳,三孔钉牢。在线绳活结处须贴上法律援助中心封签。并在骑缝线上加盖立卷人姓名章。

每个案卷厚度以不超过二百页为宜。若过厚可分开装订 成二册等。

第十五条 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法律援助业务卷宗,均应由法律援助中心列为密卷,在卷宗封面右上角加盖密卷章。

第十六条 法律援助业务所形成的文书材料应在结案或业务办结后2个月内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并及时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

随卷存档的录音带,录相带等声像资料、应在每盘磁带上注明当事人姓名、内容、编号、录制人、录制时间等,逐盘登记造册一并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援助

    我国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援助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占有突出地位。针对农村法律援助面临人员缺乏、......

    法律援助材料

    申请法律援助须知信息来源:本站发稿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4日 查看283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法律援助的范围: (一)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

    法律援助站

    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职工就业指导服务站 云林街道服务联系卡社区工会联合会职工法律援助站服务内容 为履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基本职责,规范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法律援助(模版)

    法律援助问题法律援助,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国务院2003年9月1日颁布......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

    [内容摘要]法律援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法律援助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密切。提高法律援助的管理......

    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法律援助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法律援助中心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法律援助工作当作......

    法律援助工作计划(范文模版)

    2011年川主寺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计划 2011年要继续全面深入贯彻《法律援助条例》,按照上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全面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川主寺做出......

    法律援助申请表

    法律援助申请表编号:()援申字[]年第号 填表说明:1、申请人应如实逐项填写,不得提供虚假或不实材料、隐瞒有关重要事项。 2、请使用钢笔按照栏目要求填写,或在适当□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