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零碳社区
来源:38创意网
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是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自居民2002年入住以来,它蜚声世界,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距市中心20分钟车程,它的建成为可持续建筑创造了新的标准。贝丁顿社区拥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另有大约25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
英国为高纬度岛国,冬季寒冷漫长,有半年时间都为采暖期。为了减少采暖对能源的消耗,设计师精心选择建筑材料并巧妙地循环使用热能,基本实现了零采暖。生态村的所有住宅都朝南,为的是最大限度地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玻璃阳光房,玻璃材料都是双层低辐射真空玻璃。夏天将阳光房的玻璃打开后就成为敞开式阳台,有利于散热,冬天关闭阳光房的玻璃可以充分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
贝丁顿生态村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零碳”二字,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就能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需要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以有效减少能源、水和汽车的使用率。用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冲洗马桶、浇灌花草,水龙头里流出的是用太阳能加热的水,烧饭用的沼气是食物残渣在地下发酵产生的,居住者自己身体散生的热量也能精准地收集并充分利用。
生态与高科技的结合 “把BedZED,只当成零耗能、无碳排放社区,简直是太小看我们”,登斯特一边忙着否认,一边忙着继续画他的建筑设计图,“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永续发展社区,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一个高生活品质、低耗能、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的未来。”
笑称是来自年轻嬉皮时代的新世界观,二十年前还在爱丁堡大学念建筑时,就设计了一个太阳能梦想屋,当时被当成疯子。
登斯特十年前和妻子在泰晤士河畔买了一块地盖了第一个希望之屋(hope house),完全采用太阳能,外型仿若超未来建筑的希望之屋,为登斯特今天的生态社区,奠下了扎实的研究和设计基础。
自许为未来永续生活文化的代言人,低碳社会的文化改造师,BedZED建筑和开发团队将梦想的希望之屋,在现实的土壤上实践。设计团队除了要能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正义,也将高科技和生态的设计结合在一起。
设计师把生命的三大重要元素,阳光、空气和水,和现代人为建筑重新有了永续的对话。
阳光
为了让生态社区能够真正符合零耗能的理念,除了发电则几乎完全靠废旧木材燃烧的在地汽电共生站,所有的房屋都是朝南。屋顶的流线型设计,是为了够取得最丰足的阳光。
家家户户都装上太阳能光电板,家中的热水和电车充电都来自暖暖的阳光。
虽然是在冬天寒冷的英国,但是BedZED却善用设计,没有任何天然气中央暖气系统。所有房屋都采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每座房屋有将近三百厘米厚的墙壁,保证吸收的热量在五天内不会消散;窗户的玻璃有三层,尽可能多地吸收热量,而屋顶花园的植物(一种称为“景天”的覆盖在屋顶的半肉质植物),不仅有助于防止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夏天开花时,整个生态村就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空气
每个房屋配备有自然通风烟囱,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每一个房间。登斯特解释,一个烟囱将房屋内的废气排出,而其它的烟囱则将新鲜空气吸进来。再结合其它高科技设备,如果在房屋空置期温度急剧下降,那么自动恒温装置将启动备用的滴流式热源,使得室内可以保持恒温十八度,这便会保证房屋无论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能保持舒适的温度。
水
水资源也妥善规划利用。除了家户都有雨水收集设备,每次降雨结束时,生态村的大储水池里便蓄满了雨水。
而在进入储水池之前,雨水还要经过自动净化过滤器的过滤,居民就可以用这种简单过滤的雨水,直接清洗卫浴、灌溉树木以及公园水景,而社区的废水也经过社区的生态湿地和温室等的净化作用,才排入邻近的河川之中。
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
2008年04月22日 04:58 项目概况
由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开发的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位于伦敦附近的萨顿(Sutton)市,由英国著名的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设计。该项目被誉为英国最具创新性的住宅项目,其理念是在不牺牲现代生活的舒适性的前提下,建造节能和环保的和谐社区。于2002年建成的社区占地1.7公顷,包括82个单元(271套公寓)和2369平方米的办公、商用面积。
整体规划实现居住零能耗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的“零能耗”得益于两大特色:其一是按照节能原则设计的建筑物;其二,社区能耗来源于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具体操作时主要通过下述三个环节来予以实现:
第一,建筑节能 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的热损失,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获得热量:
(1)各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
(2)为减少建筑物的表面热损失,建筑物的楼顶、外墙和楼板都采用300毫米厚的超级绝热外层;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
(3)每一居民户朝南的玻璃阳光房是其重要的温度调节器:冬天,阳光房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热量来提高室内温度;而夏天将阳光房打开变成敞开式阳台,利于散热。(4)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将通风能耗最小化。风力驱动的换热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一边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一边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得以挽回。
第二,热电联产系统(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简称CHP)满足必需的能源需求。有些能耗是生活中必需的,如居民用水用电。贝丁顿社区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同时,该系统以可再生资源——木材为燃料。根据供应量,系统每年的木材需求量是1100吨,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生态公园中管理良好的速生林。整个社区需要一片三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三分之一,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符合零温室气体排放原则。
第三,“绿色交通计划”减少居民汽车出行的需要。贝丁顿社区的“绿色交通计划”包含三个层面:
(1)减少居民出行需要:社区内的办公区为部分居民提供在社区内工作的机会。公寓和商住、办公空间的联合开发,使这些居民可以从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场所,减少社区内的交通量。同时,为减少居民驾车外出,物业管理公司也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为社区内的商店组织当地货源,提供新鲜的环保蔬菜、水果等食品;退台式屋顶每上一层都往里设个退缩位,为下一层公寓营造露台或花园,鼓励居民在自家花园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社区内还设置多种公共场所——商店、咖啡馆和带有儿童看护设施的保健中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
(2)推行公共交通: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区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装配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3)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为满足远途出行需要,社区鼓励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改变一人一车的浪费现象。当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划出专门的特快车道(Car Pool),专供载有两人以上的小汽车行驶。同时,社区内设有汽车租赁俱乐部,目的是降低社区内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于在短途出行时使用电动车。
平价运作具市场推广的潜力 相比传统生态社区的高造价带来的低收益,贝丁顿社区在经济上的成功是令人鼓舞的。以一栋典型的小区建筑单元——由六套三居室的复式公寓,六套一居室的公寓及六套办公单元组成——而言,同传统的相同面积的房产项目相比,虽然总投入增加52.12万英镑,但由于市场反响强烈和政府的鼓励——在这个项目的设计和运作中,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其提供了资助,萨顿市政府也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地价作为鼓励——开发商在地价和售价方面双重得益。最后的总收益比传统的相同面积的房产项目多66.8万英镑。对住户而言,每年的水电账单就可以减少3847英镑。根据入住第一年的监测数据,小区居民节约了热水能耗的57%,电力需求的25%,用水的50%和普通汽车行驶里程的65%。而环境方面的收益更多,每年仅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减少147.1吨,节约水1025吨。
人们往往把生态社区或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想象成“苦行僧”式的小区,或握有建设节能建筑的技术,却在市场面前步履维艰。贝丁顿社区的成功表明,建设环保的和谐社区,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好的愿望上,必须要考虑到市场关系,要使参与各方都能够得到利益。在利益机制的诱导下,使经济活动当事人主动去参与社区的建设。
贝丁顿生态村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05-17 来源: 信息时报
这座生态村位于伦敦20分钟车程外的萨顿,它建于2002年,是英国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碳平衡生态社区,这里共有九十九户人家,还有一个1,405平方米的工作区,共有200位居民和60位工人在这里工作。建村8年,这个生态村在和能耗抗战的路上,露出了些许疲态。
“贝丁顿生态村所有的公寓都是朝南设计的,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并且加厚隔温,可以保持冬暖夏凉。居民们有小型的温室和私家花园,其房屋内部的照明和其它装置都是节能型的,厨房和卫生间也都是节水装置。贝丁顿生态村的统计显示,节水装置已经把人均公共供水用量减少到每天91升,而英国的平均水平是150升。”
尽管贝丁顿生态村设计的初衷就是所有的能源都通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量等可再生方式来提供,但是在生物量方面却一直存在问题。贝丁顿的热电联产设施(CHP)技术上的麻烦层出不穷。热电联产设施的燃料是树木修剪下来的枝叶,就是在发电的同时也提供副产品——供热。在常规的发电中这些热量都白白流失了,而热电联产也可以通过超隔热管提供热水。CHP所使用的木柴是一种碳平衡燃料,因为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当初树木所吸收的量是一样的。然而,不断的技术问题意味着贝丁顿要更多地依赖室内热水储罐,而这可以兼作暖气片。
因此,贝丁顿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80%锐减到目前的11%。和伦敦的其他住宅区一样,这里也要依赖国家电网的供电。供水的情况也一样,在降水稀少的雨季——比如去年夏天,贝丁顿几乎没有存储和再利用的冲厕用水,因此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BEDZED零能耗生态村》/玛莉安·贝德)
比尔·邓斯顿反对大型公共发电设施如核电站——作为英国首席生态建筑师和贝丁顿生态村“村长”,他认为“这太不着边际了,我们相信它们最终会弄巧成拙。我们把这个地方称为‘绿色网格’,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足够的可再生生产方式来满足当前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永远都不可能。我们必须首先降低70%到80%的负荷,通过提高能效和微型发电,然后绿色网格才能发挥作用。”所谓微型发电,即每家通过利用自然能源发电,供给自己所需。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节能减排的方向,和绿色屋顶一样,通过对每幢建筑物的微调,从而减少城市能源的总消耗。贝丁顿生态村的例子,让人们看到了“零碳馆”普及的可能,当然,也提出了更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里设个退缩位,为下一层公寓营造露台或花园,鼓励居民在自家花园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社区内还设置多种公共场所——商店、咖啡馆和带有儿童看护设施的保健中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
(2)推行公共交通: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区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装配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3)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为满足远途出行需要,社区鼓励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改变一人一车的浪费现象。当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划出专门的特快车道(Car Pool),专供载有两人以上的小汽车行驶。同时,社区内设有汽车租赁俱乐部,目的是降低社区内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于在短途出行时使用电动车。
建村8年,这个生态村在和能耗抗战的路上,露出了些许疲态。
“贝丁顿生态村所有的公寓都是朝南设计的,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并且加厚隔温,可以保持冬暖夏凉。居民们有小型的温室和私家花园,其房屋内部的照明和其它装置都是节能型的,厨房和卫生间也都是节水装置。贝丁顿生态村的统计显示,节水装置已经把人均公共供水用量减少到每天91升,而英国的平均水平是150升。”
尽管贝丁顿生态村设计的初衷就是所有的能源都通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量等可再生方式来提供,但是在生物量方面却一直存在问题。贝丁顿的热电联产设施(CHP)技术上的麻烦层出不穷。热电联产设施的燃料是树木修剪下来的枝叶,就是在发电的同时也提供副产品——供热。在常规的发电中这些热量都白白流失了,而热电联产也可以通过超隔热管提供热水。CHP所使用的木柴是一种碳平衡燃料,因为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当初树木所吸收的量是一样的。然而,不断的技术问题意味着贝丁顿要更多地依赖室内热水储罐,而这可以兼作暖气片。
因此,贝丁顿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80%锐减到目前的11%。和伦敦的其他住宅区一样,这里也要依赖国家电网的供电。供水的情况也一样,在降水稀少的雨季——比如去年夏天,贝丁顿几乎没有存储和再利用的冲厕用水,因此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BEDZED零能耗生态村》/玛莉安•贝德)
比尔•邓斯顿反对大型公共发电设施如核电站——作为英国首席生态建筑师和贝丁顿生态村“村长”,他认为“这太不着边际了,我们相信它们最终会弄巧成拙。我们把这个地方称为‘绿色网格’,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足够的可再生生产方式来满足当前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永远都不可能。我们必须首先降低70%到80%的负荷,通过提高能效和微型发电,然后绿色网格才能发挥作用。”所谓微型发电,即每家通过利用自然能源发电,供给自己所需。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节能减排的方向,和绿色屋顶一样,通过对每幢建筑物的微调,从而减少城市能源的总消耗。贝丁顿生态村的例子,让人们看到了“零碳馆”普及的可能,当然,也提出了更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英国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
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是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自居民2002年入住以来,它蜚声世界,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距市中心20分钟车程,它的建成为可持续建筑创造了新的标准。贝丁顿社区拥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另有大约25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
英国为高纬度岛国,冬季寒冷漫长,有半年时间都为采暖期。为了减少采暖对能源的消耗,设计师精心选择建筑材料并巧妙地循环使用热能,基本实现了零采暖。生态村的所有住宅都朝南,为的是最大限度地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玻璃阳光房,玻璃材料都是双层低辐射真空玻璃。夏天将阳光房的玻璃打开后就成为敞开式阳台,有利于散热,冬天关闭阳光房的玻璃可以充分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
贝丁顿生态村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零碳”二字,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就能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需要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以有效减少能源、水和汽车的使用率。用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冲洗马桶、浇灌花草,水龙头里流出的是用太阳能加热的水,烧饭用的沼气是食物残渣在地下发酵产生的,居住者自己身体散生的热量也能精准地收集并充分利用。瑞典哈马比(Hammarby)生态城
Hammarby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部,这个地区过去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工业废物污染。
虽被称为城市,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经过高度规划的、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它被设计成一座高循环、低耗费,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它也成为全世界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起,为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改造,并将其规划成为未来的奥运村。虽然那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最终没有选斯德哥尔摩,但哈马比作为一座环保新城的建设却继续了下去,成为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项市政工程。
社区的居住功能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生物气体及其转化的电力是这座社区能源的主要来源。小区附近有一个热电厂,热电厂的部分原料就是利用小区居民排放的有机废物,循环利用后再将电能送回小区,小区里所有公共交通燃料都是这个电厂生产的,同时小区还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使整个小区可以达到零排放。在哈马比各种环保手段中,高达95% 的家用垃圾循环技术是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哈马比迎接新住户的首先是三件小礼品:有机废物垃圾箱、生物分解垃圾袋和节能电灯泡。这里的居民自觉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采取环境友好的行动。
阿联酋玛斯达尔城(Masdar City)
玛斯达尔,阿拉伯原文意思为“资源、来源”。玛斯达尔城是正在建设的环保城,用新能源解决石油枯竭与污染问题,该项目由阿布扎比政府投资150亿美元建造,预计将耗资超过222亿美元。
这个占地6平方公里的绿色小城将建在阿布扎比的中心。小城周围将由传统的城墙环绕,城内是纵横交错的林荫步道,街道旁有狭窄的运河一路流淌,让居民能在宜人的风景中漫步。不过在夏季,即便是在树荫下的平均温度也超过40摄氏度。小城内有完善的交通系统,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到最近的交通网点和便利设施的距离都不超过200米,小汽车在这里将毫无用处。
虽然阿布扎比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但Masdar城不会使用一滴石油。绕城种植的棕榈树和红树将成为制造生物能源的原料。城外的风力和光电发电厂将充分利用波斯湾的海风和沙漠的阳光,保证小城的能源完全自给自足,所有的服务都将实现数字化控制。负责设计这座城的是71岁的英国现代派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爵士。福斯特说:“Masdar项目的环境目标十分远大——零碳和零废物。这给我们带来了设计上的极大挑战。Masdar 项目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设定了新的基准。”
第二篇:零中介留学:英国小学排名
官网:www.xiexiebang.com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英国政府计划划出分数段,让所有11岁的英格兰小学毕业生成绩排名。
根据政府的计划,将按每十分一个分数段划定小学毕业生的成绩,让所有的11岁小学毕业生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分数段。
另外家长也会收到子女成绩在分数段中的位置。
英国副首相克莱格(Nick Clegg)说,“为了让孩子最大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我们必须把标准提高。”
不过小学校长们对这样的计划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这一可能在2016年执行的计划,“很有破坏性、令人失望”。
这一计划宣布之时,正值英格兰家长收到他们的子女全国教学大纲统一考试(Sats)的成绩。
副首相克莱格和学校部长大卫·罗斯(David Laws)就如何提高英格兰小学成绩发起咨询活动。
这一新计划意谓着如何衡量小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成绩将出现重大变化。
官网:www.xiexiebang.com
针对校长们的担心,克莱格表示,将不会有学校排名,更不会将成绩不好的学校公之于众。
克莱格在BBC第五直播电台(BBC Radio 5 Live)节目中说,这一计划的用意旨在告诉家长他们的子女在学校的成绩以及与其他同学的成绩作一个比较,确保小学生充分做好了进入中学的准备。
克莱格说:“我觉得对小学生们提出高要求并没有错,但要让他们最大程度开发出潜能,我们有必要提高标杆,考试难度、及格线和最低标准都应该相应提高。我相信小学和小学生们将经得起挑战。”
根据这一计划,小学生参加全国教学大纲统一考试的成绩将按每十分一个分数段排名。家长和学校都能看到该学生成绩在整个英格兰范围的排名位置。
学校的最低成绩设线也将提高,对那些所谓成绩“垫底”的学校将派出教学督察进行检查。
第三篇:创建零发案社区
物业中心心怡园创建零发案社区工作报告
所谓“零发案”社区就是通过有效整合社会各界治安防范力量,广泛发动社区群众,落实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完善社区防范网络,切实预防和控制社区刑事案件尤其是入室抢劫、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济东新村党政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在新村范围内积极开展“零”发案社区的创建活动,物业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平安新村结合起来,实质性地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全员积极参与“零”发案社区的创建活动,给职工群众营造“一个上班放心、下班安心”的生活环境。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作为零发案社区的基层单位,我们心怡园进一步健全门卫值班制度、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将小区内日常治安管理及防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外来车辆及时登记,按规定开启大门。做好住户装修登记记录,按规定出入。值班人员大胆管理,认真检查出入小区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查询并汇报,禁止小商小贩等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对存在的治安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及时通报居民小区突出治安问题、防范措施,提醒群众提高警惕,掌握防范要领。通过宣传,让“小区是我家、防范靠大家”的防范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活动创建中同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门卫值班人员与保卫巡查人员实行每天双签到制度,使人力防范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交叉互补,有效压缩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形成齐抓共管治安防范局面,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感。
在“零”发案社区活动的创建中,我们心怡园基本实现了无入室盗窃、抢夺、抢劫案件发生;无自行车、电动车及机动车辆被盗案件发生;为职工群众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实现职工满意率达90%以上。
“零发案”社区创建工作,是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妥善解决问题,保持社区平安,为社区居民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新华社区零犯罪
朝阳市“青少年零犯罪社区”申报表
县(市)区:喀左县大城子镇街道办事处新华社区
新华社区青少年零犯罪社区事迹材料
新华社区居委会史建于2002年,现有居民2325户,6229人,其中,志愿者队伍6支303人,其中,社区青少年436人,下辖8个党支部、7个居民组、驻区单位3个;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地处县城东中部。新华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从未放松对关注青少年成长,自2002年以来,社区未发生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现社区对未成年人零犯罪的创建目标。
一、健全机构, 完善规章制度。
为确保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实现未成年人维权队伍团队化、专门化、网络化。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健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是一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区和社会更多的关爱。社区将青少年维权工作列为未成年人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整体规划部署,做到统一思想、组织领导、工作措施。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支部委员为成员为领导小组,并做了具体分工。对未成年人维权工作和预防犯罪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整体联动,与其他工作同时开展。建立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并规范制度化,由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社区干事、社区民警、司法干部为核心,吸收驻区单位代表、离退休老同志、青少年工作志愿者、中小学校负责人、兼职法制副校长以及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联席会议,负责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安全防范,切实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建立基地,强化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
社区坚持以防为主、源头治理,不断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力
度,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2008年,社区专门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拨出6000元,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兼任法制正、副校长,把社区法制教育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考评内容。三年来,青少年法制学校共举办青少年法制教育班6期、专题法制讲座5场,接受教育的学生达1900多人次。
三、治理环境,净化思想。
社区通过组织与第二小学联合举行“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做四有新人”活动。新华社区已经连续6年与二小学联合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包括请县关工委领导宣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向贫困小朋友赠送学习用品;与二小学联谊举办文艺联欢会;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做四有新人报告会;开展老少共建双阳同辉文艺联欢会。这些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构建社会做出了贡献。此外,社区还开展“金色阳光,快乐童年”、多次与喀左蒙古族初级中学举办“放歌五月”大型文艺活动,“走进问题青少年”、“绿色环保小分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发挥老党员的特长,利用寒暑假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法制讲座,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社区先后组织青少年开展了书法、绘画、乒乓球比赛等,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了社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网吧义务监督效果好。针对部分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耽误学习,造成家庭矛盾不断等问题,社区聘请8名五老”同志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社区民警,定期或不定期到网吧对青少年上网问题进行检查,先后劝阻未成年人进网吧达29人次。强化跟踪管理,跟进帮教及时。在现代社会里,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家庭不睦、交友不甚等都有可能使青少年走上犯
罪道路。要实现青少年零犯罪目标,首先就要对社区内的问题青少年做到手中有帐、心里有底。为此,社区每年对全社区问题青少年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查清了社区常住人口6229人,社区青少年436人,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逐人建档立卡。同时,组织关爱团成员与需要关爱的青少年进行结对。两年来共建立15个结对对子。社区还聘请公安局退休李荫树老师、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学校的辅导员,对一些在社区内影响较大、问题较严重的问题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法律常识,到法院观摩青少年犯罪案件庭审情况,以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
四、加大投入,引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不断进步
在社区开设了市民学校,设立了青少年教育基地,定期以党员和群众宣传政策法律、传播知识信息、弘扬文明风尚,丰富居民思想文化生活,提高党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针对家长下班和学生放学不同步的实际,社区争取有限的办公场地,请社区的老教师为青少年辅导,既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又进了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大城子街道新华社区社区在创“未成年人零犯罪”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成绩,但离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坚持在突出服务青少年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
新华社区
2011年11月17日
第五篇:绿色建材打造零碳建筑
绿色建材打造零碳建筑
李渊测绘学院2010301610226
“低碳社区与绿色建筑——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发展之路”为题的专题会议日前在京举办。
与会嘉宾主要围绕绿色建筑的中国之路进行发言,探讨绿色建筑理念、规划和设计阶段的主要问题,探索绿色建筑在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内实效评价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零碳中心中国区总裁、2010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馆长陈硕介绍了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海南博鳌、上海迪斯尼配套区、万科零碳中心等经典案例,阐述了零碳中心提出的零碳零成本概念与实践,诠释了零碳建筑的精髓。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做了题为《云绿——生态城市视角下的绿色建筑实施策略》的演讲,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进行了回顾,基于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最新案例的研究,创新性提出了第四阶段“云绿”的理念和核心内涵本次论坛不仅仅局限于宏观上的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而更侧重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龙惟定教授指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特点,提出了规划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即产业结构和节能目标的设定、紧凑型集约型和混合型的空间形态、节能型的基础设施(能源总线)、城市气候设计、以节能为基础的规划理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尹稚则通过曹妃甸新城、广州南沙新城、四川德阳新城三个规划案例介绍了规划院在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城市等多元观念一体化下的实践探索。
不仅仅局限于宏观上的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而更侧重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龙惟定教授指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特点,提出了规划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即产业结构和节能目标的设定、紧凑型集约型和混合型的空间形态、节能型的基础设施(能源总线)、城市气候设计、以节能为基础的规划理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尹稚则通过曹妃甸新城、广州南沙新城、四川德阳新城三个规划案例介绍了规划院在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城市等多元观念一体化下的实践探索。
对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号称真正“零排放”的伦敦零碳馆,在世博园里出尽了风头,但在引发人们惊叹的同时,也招来了各种疑惑:这些技术和建筑是否经济和可持续?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有专家指出,在某个场馆、某个实验室做到超低排放难度并不大,但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零排放”还任重道远。上海世博会所呈现出来的“零排放”、能源完全自给等绿色建筑,更多的是一种示范效应,能否适应当地条件与克服成本因素,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仍是一个未知数。
零碳馆的真正神奇之处是体现在:多元化利用太阳能,使之不仅用于发电、供暖,还与被动风能和地源热能共同带动室内通风,调节屋内的温度和湿度;屋顶的22个彩色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黄浦江水源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此外,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通过生物厌氧过程将生活垃圾进行降解处理,变成沼气,从而产生电能和热能;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夏可遮阳,冬可保暖。
“我们的建筑叫做零碳馆,因为它不是一个传统的建筑,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的建筑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生物能等一整套体系,不仅不消耗化石能源,而且可以成为小的电场向外界输出能源。”场馆介绍人员说道。看过零碳馆的人可能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建造成本,这决定了其能否真正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对此,陈硕告诉记者,虽然低碳建筑需要增加很多节能措施,但同时也减少了很多耗能设施,例如空调,“(零碳馆)建设成本只比普通住房高15%”。
陈硕说,事实上中国零碳房的研究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进行,目前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将零碳房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推广的范围。房屋主人在零碳房上投入的资金,可以通过节约水电等方式回收,如果7到8年可以回收成本,那么零碳房就值得大规模推广;如果这一过程需要15年,那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如果这一过程需要20、30年以上,那么只能作为案例来研究了。他表示,目前,正在试图把零碳房的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1500元(在标准房价的基础上),“如果一切顺利,两年内中国就可能出现第一个试验性质的零碳社区”。
在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东西立面上,由红叶石楠、常绿六道木、亮绿忍冬等绿色植物构成的全世界最大绿墙,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称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生态绿墙。这个绿墙不仅美观,作用可不小。专家表示,在夏季,绿墙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使主题馆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而在冬季,它可以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绿墙的核心科技是特殊的介质。”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世博项目部副总经理宋雪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用于培养绿墙上绿色植物的介质,含有10多种成分,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防治病虫害,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绿化专家、上海植物园园长胡永红认为“垂直绿化具有推广性”。他说依靠上海现有的技术,垂直绿化的成本在每平方米800—1000元人民币,要大大低于日本和欧洲。他还认为,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规模化地推广,垂直绿化的用料成本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左铁镛表示,要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的3个性质:社会性、基础性、经济性。也就是说,它既要满足当前发展阶段里的人的生活水平、审美观念等等,同时也能满足资源能源的节约。基础性方面,现在楼越建越高,北京和上海都在建高楼,但它要解决一系列的基础问题才能保证建设。“它的设计,它使用的材料必须满足这个要求,但是如果你只考虑了某一个方面而不注意基础细节是不行的,是建不成的!”
左院士进一步表示,绿色建筑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性。“你希望做得好,希望很漂亮,你要觉得很舒适但是太贵了,买不起、住不起。你都可以用最节约的,比如说用LED、太阳能,不用普通的电力可不可以?当然好。但问题是,成本价格是不是能够承担得起。所以,绿色建筑的问题是一种综合性问题。”他认为,中国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绿色建筑既能满足和提高人民居住的需求和生活质量,又是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生活的必然要求。在低碳理念下发展绿色建筑,开发新型的绿色建材是大有可为,应当以世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建材工业走过的是一条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
污染的道路,是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较大的行业。因此,提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材工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建材工业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乃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战略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