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低碳社区建设项目
世界银行广州低碳社区建设项目
为确保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将采取社区民调、方案征集、多方对话会谈、创建低碳示范社区三阶段实施。
1、社区民调
通过组织志愿者同时在社区网络和居民小区张贴民调海报公布项目民意调查消息的方式,广泛征求基层社区和弱势群体对低碳社区建设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推选多方对话社区代表,确保弱势群体在多方对话的充分参与和诉求表达。
2、方案征集
通过组织相关非政府组织和独立的专家举办“低碳社区建设圆桌会议(论坛)”,针对项目社区民调收集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进行帅选整理,形成社区建议案,并根据社区推选的人选确定社区对话代表。
3、多方对话会议
通过举办以“我们共同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广州低碳社区建设多方对话会议”,邀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人大与政协的环境资源委员会负责人、非政府组织代表、社区民意代表以及作为对话会观察员的媒体代表共同出席会谈,针对政府现有低碳社区实施政策进行评论和提出完善性建议,最终形成一份聚合社会各方意愿、建议和要求的《广州低碳社区建设多方对话机制建议书》,提交广州市人大、政协和政府决策参考。
4、低碳示范社区创建计划
社区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所谓低碳社区是个相对比较式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所给出的低碳社区内涵和标准也不一样。世行项目专家组参照国际较成功案例结合中国国情所给出的低碳社区定义,是指在通过生态绿化、节能环保活动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措施达到较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适合居住活动的人居社区。目前,全球各地已出现了不少低碳社区或碳中和社区,典型的有英国的贝丁顿、德国的沃邦和瑞典的维克舍。这些地区都有计划地以低碳或可持续的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世界银行广州低碳社区建设项目—低碳示范社区计划是在世界银行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力量支持下,为国内低碳社区建设提供简单且易复制的示范性社区开发计划。计划还希望能借此行动更切实履行世行项目总目标,将项目成果具体化、扩大化,使项目目标更能契合基层社群意愿,推动有关利益方共同参与低碳社区建设、成为最广泛的低碳社区建设受益人之目的。
第二篇:学习低碳广州心得
学习《幸福广州,低碳广州》心得体会
2007年,我有幸成为****中学一名普通教师,亦算是愿望成真了,正当我打算在教坛上大展拳脚的时候,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没成为教师之前,我一直幻想教师是一名自由的浪漫诗人,可以为教育谱写最为优美、高尚的诗歌;但事实并非如此,职称、工资、人事关系、学生、家长、高考等都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重重屏障。老师的幸福感在哪里呢?我在心里不断呐喊!
2012年*月**日,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了《幸福广州,低碳广州》的面授课程,让我对幸福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我谈谈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幸福是什么?我相信这是一个问一千人便会有一千个答案的问题。通过学习,我发现幸福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当你远离它时,你可能无时不感到它的存在,当你身处其中时,又不知它为何物,或许幸福只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若要把它具体化,我认为幸福主要体现为“五味”,生活有甘甜味;环境有清新味;事业有成就味;社会有人情味;文化有高品味。
想要个人的幸福感,我认为必须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集体,和谐、幸福的大环境。进入21世纪,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和战略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近几年来,我市、区都纷纷开展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划活动。“和谐广州”“和谐花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民主法治日趋完善,社会分配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广州还入选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作为一名老师,其幸福感最直接的来源是学校这个大环境。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是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一所学校就好比一个“精神文化广场”,需要精神文化去支撑,如果缺少了精神文化的引领,就不会有和谐校园,也就没有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不会有老师的幸福感!我认为在众多精神文化中,“育心”文化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历史传统、没有骄人成绩的学校来说,它可以引领全体师生的共同信仰、习惯、道德与行为,是构建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让老师和学生体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要帮助老师寻觅回幸福感,首先,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理念要能合理满足教师的需要。可以通过与全校老师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包括心理需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情感需求(被接纳、被认可、参与等)、发展需求等。然后针对教师的需求,举办以培养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师解题竞赛”和“教师技能竞赛”;举办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为主的“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竞赛”;举办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的“名师工程”;并定期开展科研新课改活动月等,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激情和热情。其次,这些管理理念和措施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留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形成“今日我以校为荣,明日校以我为荣”的高尚情操。我相信依靠这些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全校形成合力,一定能有效地完成对师生的整合,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从而大大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幸福感。
和谐校园,幸福花都,我们都一起加油吧!
第三篇:低碳社区汇报材料
寿光市上口镇兴业家园项目创建示范低碳社区
汇报材料
寿光市上口镇兴业家园社区位于上口镇东风大街中部以北,是在镇委镇政府支持下筹建的第一个低碳、节能、环保的高档次农村居住社区,寿光市上口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是潍坊市确立的首批中心镇,是寿光市“八强”乡镇,乡镇经济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兴业家园居住社区占地5.67万㎡,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其中规划建设多层住宅18栋,11层住宅楼4栋,复式楼一栋,沿街商业楼1栋,容积率为1.2,绿地率为35%,项目规划理念超前,注重景观园林的设计环境优美,小区交通便利,是户户见景的花园式社区。为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步伐,大力倡导和推进国家及行业对绿色家园低碳社区改善和创建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并结合当地环境无污染、空气质量好的先天条件,兴业家园社区项目规划之初就树立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节能减排目标,确定了绿色低碳节能的指导思想,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广泛使用新技术、新能源、新型环保材料,力争把本小区建设成低碳、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做到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验收,积极应用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努力实现由传统的建筑能耗高,能源利用低向再生能源转变。在设计筹建过程中兴业家园社区重环境、推低碳、采用多种低碳环保技术,采取的主要内容有:
1、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
2、供热采用了分户计量及温控装置;
3、社区环境及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节能照明系统,居住区域提倡应用节能灯具;
4、墙体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并采用了新型节能门窗,人行道(广场)应用节能环保地砖;
5、社区绿化覆盖率为35%,其中采用了大量高吸碳植物,乔木种类超过50种,乔木覆盖率不低于总绿化覆盖率的60%;
6、社区供暖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7、社区采用了新型围护结构技术;
8、庭院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与LED 结和照明系统;
9、对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
10、部分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11、设计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下面就该小区所采用的各种低碳、环保技术做简单的介绍:
一、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为22栋住宅楼户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各户厨房间、卫生间、生活阳台均设置给水点。设计采用力诺瑞特太阳能热水系统,供水系统采用落差供水及管路循环系统,全天24小时集中热水供应。30℃左右的进水经一天日照后温度可达60℃以上,可以满足家庭洗浴需要。而且可与建筑完美结合,作为外墙围护结构或铺设在屋顶,在得到热水和电力之外可以降低建筑热负荷。
二、供热采用了分户计量及温控装置
1、小区设置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并在各户安装计量仪表及室温调节装置,采用供热分户计量方法,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又能使居民节省供暖支出;
2、本次所选机组为2压缩机头的高效水源热泵机组,比常规的干式机组提高效率20%以上,每台压缩机都可以互为备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负荷更好的调节机组的使用率,进行不同档
位的加载,从而降低运行费用;并且每个压缩机头都可单独运行,能够相互作为备用,对系统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节能效果显著;
3、机组制热量根据外界负荷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微电脑不断监视进入和流出机组的水流量和温度,根据循环水回水温度随时决定机组是否增载或卸载以及投入运行的机组台数,水温达到设定值的上限后机组自动卸载,当水温低于设定值的下限,机组自动上载,这样可以使水温一直稳定地在许可范围内运行。同时机组输出的制热量与外界负荷达到最佳匹配。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调整设定值(设定精度<0.30C),满足不同出水温度要求,能最大效率的节能减排;
本项目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采暖要求,住宅建筑采暖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三、社区环境及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节能照明系统,居住区域提倡应用节能灯具
1、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本项目对公共建筑室内部分的照明系统采用LED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型灯具,并设置声控、定时开关,能最大效率的节约能源;
2、公共建筑室外部分,采用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充分利用绿色清洁能源,实现零耗电、零排放、零污染,风光互补路灯具有不需铺设输电线路,不需开挖路面埋管,不消耗电能等特点,晴天光照强,阴雨天风力较大;夏天太阳照射强,冬天风力较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通过风光互补路灯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集成系统供电,白天储存电能,晚上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照明。
四、墙体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并采用了新型节能门窗,人行道(广场)应用节能环保地砖
兴业家园社区在墙体保温材料上将设计使用目前新型超低密度高强度的泡沫混凝土(也称硅酸盐泡沫)。强度与同密度等级泡沫土相比强度高出1—2倍。该材料的特点是泡径1-3mm,所有的泡径大小一致。该技术走在全国泡沫混凝土行业前沿。该产品特点是属不燃材料、无毒、环保、低碳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材料,其防火性能达到A1级。兴业家园这一设计的运用将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人行道及广场铺设的地砖均使用国家质检部门及质量体系认证的健康环保品牌。
五、社区绿化覆盖率为35%,其中采用了大量高吸碳植物,乔木种类超过50种,乔木覆盖率不低于总绿化覆盖率的60% 兴业家园社区绿化设计本着人文、绿色、变换、亲和、功能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根据造景及绿化的需要整个社区景观分为:健身园、娱乐园、腊梅园、木槿园、柿园、芙蓉园、紫薇园、石榴园、牡丹园、丁香园、玉兰苑、银杏苑等多个绿化景观组团。各个园相互连接衬托,共同营造景观效果,步移景异,使人们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六、社区供暖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面积为32000㎡,末端使用地板辐射采暖,外墙均做保温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地源热泵供暖,满足室内18-23度。社区所选机组为2压缩机头的高效地源热泵机组,每台压缩机都可以互为备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负荷更好的调节机组的使用率,进行不同档位的加载,从而降低运行费用;并且每个压缩机头都可单独运行,能够相互作为备用,对系统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机组能够根据室外气候和热负荷的变化自动增减机组的开机台数或改变机组变档运行的级数,以达到最经济的运行。
兴业家园社区安装的高效型满液式半封闭螺杆式热泵机组,是富尔达公司在国内最早研制开发成功并首先推向市场的新型高效水源热泵机组,可以比常规的干式机组提高效率20%以上,代表了当今国内地源热泵机组的先进技术水平。机组应用了富尔达的多项专有和最新技术,安全,高效,节能,有非常优良的性价比,节能效果显著。
七、社区采用了新型围护结构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在住宅楼设计过程中注重维护结构热性功能指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墙体材料使用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聚苯板保温,以提高维护结构的热阻性能。同时采用单框双层玻璃塑钢门窗,空腹钢窗内的空气间层达到增加热阻的目的,实现保温性能。
八、庭院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与LED结合照明系统
兴业家园社区景观庭院照明设计采用 “BIPV-LED”节能照明方案,(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与LED相结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BIPV-LED技术利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有效利用,并与LED相结合,采用“自动感应识别”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主要针对小区照明并高耗能的路灯和景观庭院等处。
九、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
1、雨水的收集:
小区内建立雨水收集回笼系统,地下设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 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建筑物屋顶表面、汇流槽、雨水管、蓄水池及简易的处理设备进入雨水管道。小区广场、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设便于回渗地下水
2、雨水的利用
收集蓄存的雨水由管道集中,经过中水工艺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浇灌和景观用水
十、部分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分类处理、回收优先。按照分类放置、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的要求,对不同类别垃圾采取针对性、有效性强的处理方法,并把垃圾分类和回收作为解决小区垃圾问题的优先手段;
1、保洁员:其主要职责是:①负责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处理;②负责所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清扫和垃圾的清运清除;③负责将回收垃圾并与供销回收人员进行交易;
2、垃圾的分类:将垃圾分为土建垃圾(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回收垃圾(①金属类: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②纸类: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③玻璃陶器类:玻璃杯、旧碗罐等;④塑料类:废旧塑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等;⑤橡胶类:废旧橡胶、旧轮胎等。此外还有可利用的旧家电、家具和木竹料等)、焚烧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锡纸、废旧织物、废木料、枯枝落叶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中,对垃圾分类实行强制实施;
3、垃圾的处理:①土建垃圾用于填坑铺路;②回收垃圾由保洁员—供销部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③焚烧垃圾如枯枝落叶等植物类垃圾可就地堆包焚烧后灰土还田,如废旧织物、废锡纸、糖果纸等化纤类送至环保高温焚烧炉焚烧。
十一、设计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兴业家园社区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设计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将雨水与生活废水经过系统一系列的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及景观用水。今日之低碳经济已经不再单纯是国家和政府的呼吁、倡导和号召,而是转化成了全社会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绿色生态示范项目,我公司兴业家园项目对于低碳技术的应用还只是一种摸索和尝试,在地产项目引进和运用低碳技术方面还有待于同诸位领导、专家、及业内人士进行进一步地学习和探讨。我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大力推进下,在各级政府领导、低碳领域专家的引领、带动和指导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社区低碳文化建设
“低碳”特色文化建设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社区课题研究组
一、前言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先进的社区文化能够凝聚社区人心,成为推动一个社区飞速发展的动力。2010年以来,**社区顺应街道提出的“打造生态型智慧化幸福街道”总体目标,以社区环境、社会风尚及居民需求为现实基础,确定将“低碳”作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主题。开展课题一年多来,**社区始终围绕着“低碳”生活”、“低碳”理念”、和“低碳”人文”三方面建设社区“低碳”特色文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通过文化建设的引领力和推动力逐步培养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公民意识、参与意识、自治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二、“低碳”特色文化研究建设现状
1.“低碳”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社区的“低碳”文化建设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为什么要选择“低碳”文化?这种选择是否有其必要性?阐明了这一系列问题,就能明确社区“低碳”文化发展思路,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为此,课题组首先进行了“低碳”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国际发展呼唤“低碳”:2007年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了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同年4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对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全球性“低碳”建设的大幕就此拉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因之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乃至任何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国内发展需要“低碳”:“低碳”文化的发展,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对于中国来说,“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低碳”文化的建设。
社区发展渴求“低碳”:社区文化的建设和良好发展,必须同时具备现实基础、建设必要和群众意愿三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新安街道的飞速发展,使得社区内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有了建设社区“低碳”文化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新安街道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提升了对于软实力建设方面的要求,建设社区“低碳”文化是发展社区软实力,接轨硬件城市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另一方面,社区内的居民也在经历一个农民变市民的过程,过去存在的一些大手大脚使用资源的问题亟待改善,他们也渴望能够了解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等更多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
2.“低碳”文化建设的方向分析。
对于社区来说,“低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居民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同时进一步拓展“低碳”文化内涵,开创高效节能的“低碳”管理新局面。由此可见,“低碳”文化建设应当从“低碳”生活、“低碳”理念、“低碳”管理三方面入手。
**社区在构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主题的过程中,首先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等传统的为大众所熟知的“低碳”文化领域出发,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低碳”文化建设中来,全社区共享“低碳”生活;接着从个别到一般,不再仅仅将“低碳”文化建设局限在具体的某件事情或者某项活动上,而是通过提升居民群众的“低碳”理念,从思想上着手建立起“时时刻刻不忘低碳,时时刻刻践行低碳的良好氛围”;最后不断深入发掘“低碳”概念的内涵,不断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低碳”理念,赋予社区的“低碳”文化以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更广阔的外延,将“低碳”理念延伸到社会管理层次,改善社区的社会管理效能和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快乐感、归属感,让他们“低碳”大文化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富足。3.“低碳”文化建设的研究实践。
一年多来,社区围绕着“低碳”文化建设,以社区(引导者)和居民(参与者)双方为建设主体,以“低碳”行动、“低碳”理念、“低碳”人文三个层面作为建设对象,通过概念内涵、活动组织、生活实践三个角度来进行“低碳”文化的建设实践活动。构建了以“三项内涵”为基础,以“三类活动”为引导,以“三种实践”为主体的“低碳”文化体系。
(一)“低碳”概念及其内涵延伸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即“节能减排”,所以“低碳”一词本身倡导的是在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这个基本概念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低碳”的真正内涵在于,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好的效果。
具体而言,“低碳”的概念及其内涵延伸可以阐述为“三项内涵”: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包含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等内容,属于传统的为大众所熟知的“低碳”文化领域。“低碳”理念: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理念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它反映为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低碳”理念根植与“低碳”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同时又是对于“低碳”生活的一种超越,它提倡但不再局限于某些具体的“低碳”生活行为,而是将其上升为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日常思考方式。
“低碳”人文:“低碳”人文是对传统“自然”“低碳”内涵的一种延续和开拓。“低碳”文化的本质特点是“消耗少、效率高、效果好”,从这些本质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低碳”理念从“自然”领域延伸到“人文”领域,也就是一切能够减少消耗,提升效率,增强效果的管理和生活方式,都能够称之为“低碳人文”,从而大大提升了社区“低碳”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三项内涵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低碳生活”是基础,它是个别的、具体的;“低碳理念”是主体,它是广泛的、抽象的,而“低碳人文”则是延伸,它是普遍的、深刻的。三者相互联系,层层提升,共同构成了社区“低碳”文化建设的完整内涵。
(二)社区开展的“低碳”活动:
**社区在社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培育“低碳”文化,作为“低碳”社区创建工作的目标;更加着重于“低碳人文”的建设,拓宽了“低碳”内涵,通过“低碳”大文化的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快乐感、归属感,让他们“低碳”大文化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富足。
具体的活动开展方面,以“三项内涵”为依据,社区重点开展了“三类活动”。
1)“低碳”生活类活动:
“低碳”生活类活动尝试着让居民去体验“低碳”生活,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增强他们对于“低碳”文化建设的认识。
为此,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新增“低碳梦工场”项目,将少年儿童艺术教育需求与社区特色文化相结合,引导社区青少年从小强化“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今年6月,在第40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由新区规划建设局主办,**社区筹建组承办的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生态文明进万家”主题活动在主邻里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嘉宾及居民群众纷纷在“低碳”生态树上留言签名表达自己践行环保的信念与决心,社区十户“绿色家庭”受表彰。社区还积极联络有志于开展“低碳”环保活动的公司,邀请他们前来共同参与社区的“低碳”特色文化建设,10月22日,在**社区主邻里中心,一场康明斯公司的“低碳”环保公益活动热热闹闹开展了起来,这次活动一方面宣传了社区的“低碳”理念,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作出了贡献。
2)“低碳”理念类活动: “低碳”理念类活动的目标在于让居民群众认可“低碳”生活方式,在思想观念上完成一次彻底的转变,做到生活中时时刻刻考虑“低碳”,事事处处考虑“低碳”。
为此,社区充分利用办公室文化长廊、社区宣传栏、户外电子显示屏、楼道公告栏等宣传阵地,在主社区道路进出口、广场、信息广告处设定固定形式的宣传栏,大力开展“低碳”环保知识宣传,使得“低碳”环保理念为社区居民所认同,营造社区“低碳”特色文化的良好创建氛围。元宵节期间,社区开展了“迎元宵 庆党建”春节灯谜会,活动现场迎来众多踊跃学生及居民,给广大居民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低碳”知识的机会。社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也增添了许多“低碳”环保书籍,制订了一系列管理规范,让广大书迷尤其是学生能够在充满乐趣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同时,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低碳理念”建设中来,围绕“低碳”主题自发编排了《“低碳”生活真正好》、《垃圾分类大家倡》等便于传颂的文艺节目并进行演出。
3)“低碳”人文类活动:
“低碳人文”是传统“低碳”理念的延伸,社区紧紧围绕着“消耗少、效率高、效果好”的中心,从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两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自“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以来,社区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和片区区长座谈会,让社区和居民双方能够无障碍交谈,讨论和解决“低碳”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双方的沟通难度,提升了社区“低碳”文化建设的效率。同时,社区在进行社区“低碳”特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以节约能源使用作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2011年8月,社区为了从己做起,倡导能源节约,践行“低碳”文化,开展了一次“节能办公”活动,在社区的电器开关处贴上了节能减排的标志,在打印机处贴上了节约用纸的标志,敦促社区工作人员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来完成本职工作。
(三)社区内的“低碳”实践: 1)“低碳”生活实践:
社区拥有现代化多功能活动站室,排练厅、乒乓室、桌球室、健身房、曲艺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硬件资源相当齐全,为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低碳”特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拥有良好硬件设施的同时,社区也十分注重于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效能:社区曲艺室每月上半月免费向居民播放电影,下半月邀请知名艺人演出曲艺评弹评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居民获得教育;社区乒乓球室、健身房常年开放,吸引了不少体育运动爱好者,将“低碳”生活的方式融入他们每一次切磋球技,锻炼身体的机会;在“生态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中,向居民发放环保袋4000余只,倡导居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出行。自今年三月份以来,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全面推行并逐步进入高潮,全体社区居民通过垃圾分类再利用,大大减少了废弃垃圾对于环境的危害,同时通过垃圾生产有机肥料,减少了资源消耗,取得了“低碳”建设的明显效果。
2)“低碳”理念实践:
“低碳”理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化抽象为具体,社区以“是否具有低碳环保的意识”“有没有能力践行低碳文化的内容”“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等三个问题作为社区“低碳”特色文化的判断标准和建设准则,来进行“低碳”理念建设的实践。
为此,社区相继开展了“说说我家的低碳生活”小学生演讲比赛、“文明离我们有多远”讨论赛、“低碳金点子”创意征集活动、“绿色家庭”评选活动、每月“文明楼道”评比等活动,充分释放广大居民群众在“低碳”理念实践方面的巨大创造力,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意识,在参与中共享,在参与中共建。
3)“低碳”人文实践:
为进一步发挥“低碳”特色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和引领力,使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与社区整体工作有机融合。由社区领导亲抓落实,建立了社区领导牵头负责,社区各片区长具体执行,辖区内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特色文化创建工作网络,将“低碳”特色文化的创建网络延伸到每个楼道单元和家庭。根据扁平化管理具体要求,结合社区扁平化管理,社区筹建组利用每周例会开展条线业务知识学习交流,各条线的A岗人员轮流讲解条线相关政策及知识、业务受理注意事项进行岗位交流,以高效节能的方式使得其他条线人员在短时间内熟悉业务知识及办理流程,培养社区事务的“多面手”,缩短了业务新手的工作磨合期,提高了办公效能和准确性,压缩办公时间,实现资源高效运作,是一种“低碳”、高效、环保的服务模式。
三、“低碳”特色文化研究主要成效
一年多的文化课题研究,社区以“低碳”理念为特色的文化建设项目日益成熟,取得了鲜明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1.社区碳排放量控制成果显著。
自开展社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以来,二社区范围内居民累计用节能灯代替传统白炽灯300多个,并且正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使用节能灯的队伍中来;社区居民家庭总体用电量环比没有产生明显变化,考虑到正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入社区,且居民家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可以认为居民群众的整体节能意识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平均用电量有所下降;在出行方式方面,通过社区调查了解到,愿意使用自行车代替其他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数量相比开展“低碳”文化建设前提升了20%,有力地减少了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2.社区环境得到美化。自开展社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以来,二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大量的生活垃圾都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垃圾处理不及时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复出现。同时社区积极开展拔草绿化、添置休闲椅等活动,美化了社区环境,并且顺利通过了新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创建验收活动。
3.社区“低碳”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办公室文化长廊、社区宣传栏、户外电子显示屏、楼道公告栏等宣传阵地,主社区道路进出口、广场、信息广告处设定固定形式的宣传栏,处处都有“低碳”文化的宣传,整个社区居民都以了解“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为荣。大量民间文艺团体自编自演“低碳”环保主题方面的文艺活动,涌现出了不少生动活泼,教育意义强的“低碳”宣传节目。
4、社区管理效能提升。
自践行“人文低碳”以来,社区的管理逐渐走上了“消耗少、效率高、效果好”的道路。结合扁平化管理方式的推进,社区重视加强社区与居民间的信息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改善处理群众事务的效率,形成了高效“低碳”的管理文化。
四、“低碳”特色文化构建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低碳”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不够。
对于“低碳”文化建设的理解还紧紧停留在节约用电用纸和“低碳”出行等少数几个方面,没有深刻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性,大多数居民群众对于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等现代管理生活方式还一无所知,使得“低碳”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不够。
2、“低碳”文化建设的深度不够。
尽管社区进行了“低碳”文化的深入发掘,提出了“低碳”人文”的新理念,然而对于这个新理念的践行,主要还是通过社区管理的改善和社区与居民互动沟通两个方面,既没有在居民自治方面得到体现,也没有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细分,显得比较笼统。
3、“低碳”文化建设特色不够。
“低碳”理念很多地方都在宣传,社区的“低碳”文化建设,既应该有其共性的一面,也应当有其个性化的一面。但是实际进行“低碳”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区还是多数依照各地积累的经验,选择一些已经被证明比较有效果的,同时又符合社区实际条件的来实行,缺少自己社区独有的特色。
在下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推进社区“低碳”文化建设,从社区战略发展的高度,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低碳”社区文化建设事宜,有序推进“低碳”文化建设进程。横向拓宽“低碳”文化理念的范围,纵向深挖“低碳”文化理念的内涵,全面而又不失特色地建设宣传“低碳”特色文化;激发居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让更多居民群众享受到“低碳”文化建设的成果。
第五篇:《幸福广州,低碳生活》学习心得
《幸福广州,低碳广州》学习心得
——小赖
通过参加《幸福广州,低碳广州》面授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幸福、低碳的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我谈谈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什么是幸福?我相信这是个问一千人便会有一千个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对于幸福的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通过学习,我知道幸福其实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当你远离它时,你可能时时刻刻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当你身处其中时,又会不知它为何物。在很多人看来,幸福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若非要把它具体化,我认为幸福主要体现为“五味”,生活有甘甜味;环境有清新味;事业有成就味;社会有人情味;文化有高品味。
想使个人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我认为需要生活在一个和谐、幸福的大环境中,需要有一个和谐、幸福的集体作为归宿。进入21世纪,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和战略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近几年来,广州市开展了众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划活动。“幸福广州”的建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民主法治日趋完善,社会分配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们的幸福感有了明显的提升,广州还入选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在学习课堂上,讲师对低碳生活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述,让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加深了一个层次。通过学习,我对低碳生活进行了思考。
1、实现低碳生活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实现低碳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但我个人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保持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比如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无碳”能源。
2、实现低碳生活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有人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这是因为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成效最显著的,我们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只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就可以为低碳广州做出贡献。我们要身体力行,努力保持低碳生活。“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每个人都要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努力保持低碳生活。比如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每周少开一天车,少乘一天电梯,少开一天空调等等。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平时在工作上少用一张纸、少开一盏灯都算是低碳行为。让我们都提高自己的意识,动起手来,一起为建议幸福、低碳广州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