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补贴等问题待解
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补贴等问题待解
2011-05-26 08:16:56 互联网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164字号:T|T
前不久,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布了《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公布了风电、光伏发电并网及全额收购情况,并指出了风电、光伏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新能源导刊》就《报告》中关于可再生能源部分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专家认为,此次《报告》公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监管情况是采用了上网电量作为衡量是一个重要进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仍旧是新能源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专家提出,要解决上网难题,必须充分考虑电网企业的接入成本,而不能把问题扔给电网不管。
孟宪淦:补贴持续不超过十年 今后将重电量轻装机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是必要的。从《报告》可以看出,太阳能发电一共发了0.72亿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的价格大约在1.17元。相比火电和水电的0.2元至0.3元的价格差距很大。1元以上的价格如果没有补助,市场难以接受。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有补助。可再生能源法的核心就是要用政策来支持和推动价格相对较贵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这并非是永远的支持。补贴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项目存活的基础上,帮助可再生能源渡过最初难关,直到项目可以竞价上网为止。
这个过程进行得很快。5月5日,意大利政府刚通过一个法案,根据法案,2017年后政府不再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我国目前的预测是希望目前价格最贵的光伏发电价格降至0.6元/千瓦时,实现用户侧的平价上网。
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我认为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最长不超过十年。光伏发电侧的平价上网预计在2020年能够实现。因为2016年至2017年,欧美基本要实现发电侧的平价上网。欧洲电价换算成人民币大约1.6元/千瓦时左右,而我国民用电价格在0.5元/千瓦时左右。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价格基本全球统一。因此我国做到平价上网难度更大一些。但随着技术进步,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我国在欧美实现平价上网后的两三年内也能很快实现平价上网。
《报告》给我们传递的另外一个信息就是根据公布的数据,我国“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风电表现最好,生物质能和光伏发电部分完成,主要差距在发电量方面。
“十一五”规划最初制定的风电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装机500万千瓦,发电105亿千瓦时。而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4182万千瓦,其中并网3107万千瓦,风电发电量也达418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规划目标550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达到了,发电量目标是212亿千瓦时,实际2010年发电量为11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装机目标是35万千瓦,发电量是4.2亿千瓦时。2010年装机已达到80万千瓦,但发电量非常少,只有0.72亿千瓦时。这说明光伏发电的上网问题还需要解决。
2010年各种可再生能源(不含水电)发电量总和为528.7亿千瓦时,占2010发电总量4.2万亿千瓦时的1.25%左右,也就证明不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还是相对较小。
可以说“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有了很大进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关注重点从装机容量转向上网电量。比方说风力发电的目标,“十二五”提出的是并网发电9000万千瓦,而不再强调装机容量为多少。
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和消纳问题,最终还是并网容量与装机容量不协调。最近风电的几次脱网事故,均涉及电网的接纳问题以及风电场的运营管理问题。现在电网接纳、工程运营管理以及工程开发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做得并不好。项目开发的时候并没有考虑电网的接纳能力、改造成本,以及并网后的运行管理问题。可以说可再生能源目前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运行管理机制问题。
从国际上看,以光伏为例,光伏项目90%以上都是并网工程,在并网工程中,又有90%是分布式能源系统,我国则两者兼有之。个人认为应该侧重于分布式能源系统,贯彻自发自用原则,这样既能够减轻电网负担,又避免了远距离的输送和大范围的消纳。
在国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权掌握在电力公司手中,而非政府部门。若要开展项目,就需要先向电力公司提出申请,然后到银行贷款,最后找工程队施工。项目的拥有者就是一个投资者而已,投资后有收益才是项目建设的关键。
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体制问题还没有捋顺。比方说金太阳工程是由财政部在管理。当然,财政部负责解决了金太阳工程的启动资金问题,如果没有财政部的支持,光伏发展还要更慢更曲折一些。但是规模和市场打开后就要考虑管理体制问题,这比完成项目更加重要。
林伯强:解决并网问题首先要解决电网企业经济推动力问题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从经济的角度上来看,主要是电网企业并网的经济推动力问题。目前的价格机制很少考虑电网公司作为企业在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时的动力问题。与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国有企业的目标是规模最大化。正是因为如此,但凡有些许利润,国有企业便会因为规模扩张的动力而参与到项目中。如果能够扩大规模的事情国有企业都不去做,那说明有其他因素将企业扩大规模的动力压下去了。
关于补贴问题,对于我国风电发展来说,补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补贴在中国根本没有办法发展。即便是现在有补贴的情况下,也幸亏有国有企业在支撑,不然风电市场不可能达到现在的规模。因此,风电补贴在现阶段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必须的,现在谈商业化还为时过早。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风电的成本已经足够低的可以考虑商业化,是因为他们只考虑了发电方面的成本,并没有考虑电网方面的成本。如果风电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电网成本有可能比风电场本身的建设成本还要高,这还没有包括风电运营成本。
如果按照市场规律运作,风电的价格就必须往上走。比照国外风电的价格,我国风电价格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当然,按照相对比较低廉的风机价格来说,用标杆电价就能够抵消发电方面的成本。现在的关键在于电网企业没有动力,并网存在问题后,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很难提高。很多风电场在做可研报告的时候,预测的设备利用小时数都在2500小时至3000小时,但并网后很有可能2000小时都到不了。
风电资源比较分散,不像火电水电容易规划。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的成本也要不断增加,而且这种增加是非线性增长。所以电网接入就更加难一些。如果把这个问题扔给电网不管,并网问题解决起来就更难了。
还有就是风电设备,我个人认为应该关注已经安装的风电设备运行情况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那么多风机,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会增加成本。
最后并网难还存在着审批脱节问题。很多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都由地方政府批复,而国家电网的建设项目是在国家层面批复。目前地方批复的速度明显高于国家层面。由于风电对地方的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很多时候地方政府批复风电项目并没有很好地考虑电网规划以及风电消纳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风电接入难。
所以,要想解决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首先要调动电网积极性。其次要注意审批衔接的问题,地方政府在审批的时候必须仔细考虑风电消纳和接网问题。
施鹏飞:弃风电量应低于5%
电监会公布的关于2010年上半年风电太阳能的调研报告中提到,2010年上半年有27亿千瓦时风电电量没有被收购。我把这个称为弃风电量。而根据中电联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风电上网电量为276亿千瓦时。这么看来,我国2010年上半年弃风电量大约占10%。我非常希望能够了解这方面的数据,很可惜这次《报告》中并没有公布弃风电量。
并网容量并不能说明目前风电市场的发展情况,上网电量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弃风电量说明风电并网和消纳的情况,是有实际意义的重要数据。从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10%的弃风电量比例太高了。从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弃风电量无论如何应该控制在5%以内比较合适。
还有几个小问题也希望能够从电监会了解。《报告》中没有提到2009年12月26日公布,2010年4月1日开始执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这个法律目前是否已经开始执行,执行情况如何?大家都非常关心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执行情况。《报告》只有概述,具体执行情况如何?保障收购保障额度是多少?是否存在困难?《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里还提到电网增加的成本应该在可再生能源基金中获得补贴,目前的补贴情况如何?
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目前市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司法鉴定仍有四方面问题待解
司法鉴定仍有四方面问题待解
湖南省湘潭市女教师黄静被害案,去年因媒体对五次司法鉴定作出的不同结论作出披露,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2003年2月24日,21岁的黄静被发现死
于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小学的宿舍。从案发当日到2003年6月8日,湘潭市雨湖区公安分局、湘潭市公安局、湖南省公安厅先后三次做出法医鉴定,认为黄静因疾病自然死亡。但黄静之母黄淑华不认同这三份鉴定结论,开始了重新鉴定之路。
此后,南京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所和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分别提交新的鉴定书,认为此前三个鉴定结论缺乏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心做出第六次法医鉴定:“黄静在潜在病理改变的基础下,因姜俊武(黄静男友)采用较特殊方式进行的性活动促发死亡”。
六份鉴定的不同结论,即使案件处理无所适从,也让人对当时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提出质疑。
去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由此一改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步入统一管理的轨道。
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特别是在前三次大会期间呼吁尽快对司法鉴定予以法律规范的代表,对这一决定的通过和实施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决定》明确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从法律上确立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从原来的多头管理,改为统一管理。从总体上看,这一决定基本上实现了开局良好、运行平稳的预期。但也有一些代表提出,在贯彻这一《决定》过程中,各地也暴露四方面影响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突出问题。
问题一:对全国范围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仍有不同认识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应松年代表指出,《决定》规定的统一管理体制是指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但由于目前对此认识不统一,理解不一致,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决定》的贯彻和实施。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钮小明代表也指出,《决定》是我国规范司法鉴定管理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决定》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实行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决定》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这条规定明确了三点:其一,全国司法鉴定工作的主管机关是司法行政部门;其二,全国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都应纳入司法鉴定的统一管理;其三,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名册只能由司法行政部门编制并向社会公告。
根据《决定》第十六条规定:“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进行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司法部制定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后,已于2005年9月30日实施。上述两个《办法》与《决定》共同构成司法鉴定管理的法律依据。
对策:为保证司法鉴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应松年建议:第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对《决定》进行必要立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司法鉴定业务范围、统一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以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同时,建议在《决定》实施一周年之际,由全国人大内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一次执法检查,对暴露的问题予以纠正,以维护法律的权威。
问题二:如何提高司法鉴定质量
全国人大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丛斌代表认为,司法鉴定是科学技术实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活动的规律和要求;同时,司法鉴定也是司法证明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司法活动的程序和规则。质量是司法鉴定的生命线,目前司法鉴定总体质量还不高,而鉴定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的科学、客观、准确,关系到司法鉴定行业的公信力。
对策:丛斌代表认为,提高司法鉴定质量,首先要具备必需的司法鉴定科技设备条件。《决定》已明确规定鉴定机构要有所从事业务范围必需的仪器设备,要有所从事业务范围必需的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今后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细化,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标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采用新产品、新设备。其次是建立司法鉴定行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建议国家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在整合各部门现有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打破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限制,组织全国的同行专家,重新修订、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制定、推广和使用涵盖各业务范围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同时,要完善司法鉴定科技管理规范。建立对司法鉴定质量的监控制度,制定、完善司法鉴定检材的获取、保管、使用制度,鉴定的实施程序,鉴定文书规范,鉴定机构内部管理规范等,并严格监督管理;推广运用先进的鉴定理论、鉴定方法和鉴定手段,开展鉴定科学技术的研发、合作和交流,提高鉴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要严把准入关,加大对鉴定人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鉴定人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切实树立质量第一、公正鉴定的理念,对科学负责、对案件事实负责,而不是对金钱、人情负责。通过向司法机关和当事人提供高质量、可依赖的鉴定意见,塑造司法鉴定在公众中的良好的专业形象,形成司法鉴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问题三:司法鉴定收费管理仍待规范
丛斌代表认为,当前司法鉴定中还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就是对司法鉴定收费的管理。一方面,由于尚没有国家统一的服务性收费标准和收费方法,社会鉴定机构收费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多数地方没有取消非刑事诉讼鉴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少数内设的鉴定机构仍然利用国家财政投入向社会提供有偿的鉴定服务,使鉴定收费更加混乱无序,当事人反映强烈。急需国家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鉴定收费行为。
对策:丛斌代表建议,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快司法鉴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鉴定程序、收费和技术标准等规定,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加强执业监管,维护正常鉴定的秩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问题四:司法鉴定法治建设仍需加强
丛斌代表认为,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是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鉴定委托制度,保障当事人鉴定委托主体的诉讼地位,确立公平、透明的委托机制和正当程序,实现审判与鉴定彻底分离的同时建立起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与法院委托制度之间科学、合理和有机的制度链接。《决定》初步确立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但构建完善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和各项制度,还需要从国家司法制度层面着手,需要与当前的诉讼制度改革、审判制度改革相适应。
对策:丛斌代表建议,尽快修改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使之从鉴定启动到举证、质证和采信制度上与司法鉴定制度相衔接。目前,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已提上立法机关的日程,如何区分侦查、起诉中的技术鉴定活动与司法鉴定,如何保障当事人的鉴定权,如何完善相关证据规则,如何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等,急需通过法律的修改予以明确,从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鉴定制度奠定基础。
第三篇: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 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
2013年7月24日 财建[2013]3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现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电量补贴等政策实施办法通知如下: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电量补贴实施办法
(一)项目确认。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电量给予补贴,补贴资金通过电网企业转付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位。申请补贴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可向所在地电网企业提出申请,经同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的项目,由其下属省(区、市)电力公司汇总,并经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地方独立电网企业经营范围内的项目,由其审核汇
总,报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省级财政、价格、能源管理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报送项目组织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补助目录予以公告。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地方独立电网企业经营范围内电网企业名单详见附件。
享受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的项目不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范围。光伏电站执行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不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范围。
(二)补贴标准。补贴标准综合考虑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发电成本和销售电价等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具体补贴标准待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后再另行发文明确。
(三)补贴电量。电网企业按用户抄表周期对列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目录内的项目发电量、上网电量和自发自用电量等进行抄表计量,作为计算补贴的依据。
(四)资金拨付。中央财政根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发电量,按季向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地方独立电网企业所在省级财政部门预拨补贴资金。电网企业根据项目发电量和国家确定的补贴标准,按电费结算周期及时支付补贴资金。具体支付办法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地方独立电网企业制定。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具体支付办法报财政部备案,地方独立电网企业具体支付办法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终了后1个月内,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对经营范围内的项目上补贴资金进行清算,经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地方独立电网企业对经营范围内的项目上补贴资金进行清算,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价格、能源主管部门核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审核清算。
二、改进光伏电站、大型风力发电等补贴资金管理
除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资金外,光伏电站、大型风力发电、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资金继续按《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102号,以下简称《办法》)管理。为加快资金拨付,对有关程序进行简化。
(一)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范围内的并网发电项目和接网工程,补贴资金不再通过省级财政部门拨付,中央财政直接拨付给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终了后1个月内,各省(区、市)电力公司编制上并网发电项目和接网工程补贴资金清算申请表,经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汇总。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地方独立电网企业仍按《办法》规定程序申请补贴资金。
(二)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光伏电站、大型风力发电、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的补贴对象是电网企业。电网企业要按月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和实际收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及时全额办理结算。
(三)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项目补贴资金,于终了后由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随清算报告一并提出资金申请。
(四)中央财政已拨付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各地财政部门应于8月底全额拨付给电网企业。2012年补贴资金按照《办法》进行清算。2013年以后的补贴资金按照本通知拨付和清算。
三、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电网企业名单
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附件:
电网企业名单
国家电网公司,下属公司包括: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上海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青海省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等。
南方电网公司,下属公司包括: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
地方独立电网企业,包括: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丹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乌江电力有限公司、湖南金垣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地方水电有限公司、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招商供电有限公司、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保山电力公司、陕西地方电力公司、四川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等。
第四篇: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六大问题待解
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 六大问题待解
汽车业的“十二五”规划草案出炉,扶持新能源汽车与鼓励兼并重组是重点,刚刚过来的5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跨国车企巨头无不对中国“另眼相待”。成绩可喜,但问题亦明显: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形成,技术空心化尴尬依然存在,在海外自主品牌汽车频频遇阻,新能源汽车技术依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
下一个五年,汽车行业最需要不是节节攀升的销量数据,不是激动人心的口号,而是切实的自主创新机制,新能源产业化的真正推进。下一个五年,希望汽车行业能少一分浮躁,多一些实干。这样,汽车强国才有希望实现。
如何提高水平与质量,使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跻身世界汽车强国之林,成为历史性的战略目标。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要成为左右世界汽车工业的强大工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如下几大问题:
1、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对于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汽车工业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注重通过节能减排,获得国际社会、国内公众的认可,从而获得国际、国内市场。节能减排,实际上集中体现了21世纪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竞争力。节能减排与发展新能源汽车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在政策制订方面则差异更大。
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作为向产业化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着产业化推进的种复杂问题,面临着种种技术、市场风险,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要予以重点关注,并且及时调整有关政策。
2、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自主品牌的发展与提高。在中国轿车生产领域,中高档轿车不仅一直是合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核心技术、品牌也基本上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获得通过自主开发,获得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在21世纪的历史任务。
3、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建立强大汽车工业的基础。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长期严重滞后于整车的发展。上世纪80、90政府曾经把解决汽车零部件工业滞后发展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但是效果甚微。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整车生产能力飞速提高,汽车零部件工业却越来越滞后。因此,支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是中国政府制订汽车工业政策应当关注的又一个重点。
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甚大。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水平、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这些新一代的汽车零部件决定着新能源汽车水平的高低。
4、汽车消费的管理与引导。“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要为节能减排,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对汽车消费进行必要的管理与引导。从管理方面来看,要加强对于汽车节能排放的管理,通过逐步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设
备;加强对于汽车安全的管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加强对“二手车”市场的管理,以适应旧车市场的逐步扩大。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的小排量轿车;引导汽车消费者形成健康、低碳的汽车购买与使用方式
5、走向海外。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中国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中国汽车企业走向海外不可避免,而走向海外的前提是具有国际规模和足够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变化,庞大的生产能力也必然以国际市场为主要出口。汽车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兼并,在“十二五”期间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重要战略行为。走向海外的主体是企业,基础是市场。政府可以制订某些支持政策,加速企业,走向海外。
6、国内市场上的兼并重组。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化,“十二五”末期,国内汽车工业企业间的兼并,会逐步加速。政府可以因势利导的制定政策予以支持。
综上,政府在制订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时,要重点制订相关的支持自主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技术政策。要制订支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产业扶植政策。要制订对汽车市场加以适当管理与引导的汽车消费政策。要制订企业出口海外,进行兼并的相关贸易政策。
最后,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推动企业兼并的产业组织政策。在上述政策制订构想中,产业技术政策占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贸促会王侠:在变化的环境中准确判断
全球汽车论坛于9月16日上午九点正式开幕,凤凰网汽车作为此次论坛独家新媒体进行全程报道。以下为凤凰网汽车频道对话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内容如下: 王侠:就像我今天上午讲到的,进入了21世纪之后,一个是全球的汽车产能都面临过剩,这对所有企业都是一种挑战,同时我们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更加苛刻,消费习惯也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化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同时,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新型国家的崛起,亚洲国家城市化的加剧,对我们汽车产业来讲是一个变化的环境。包括能源,能源引发了新能源解决问题的诉求,这都是我们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个变革。在这种变革中,总结过去,我们可以为发生了的事情做理论上的解说和阐述,对决策者来讲,特别是企业家,他的责任是对未来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未来判断和预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对未来正确的判断直接关乎于企业将来发展的命运。所以,如果你对未来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那么整个企业的战略都会选择错误的战略,选择错误的产品,选择了错误的价格,选择了错误的市场。所以,这样的话,在变革之中,首先我们知道环境在变,我们应该在认真分析中变革,在未来发展的判断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李书福:人人都是人才 但需人尽其才
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看法和用人的理念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能把想法变成现实就可以了。全世界没有一个相同的企业,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任何企业对于人才的态度、管理方法发现和使用人才的理念都是不同的。
企业就像打仗一样,山头都要拿下,大家都要往前冲。现在以人为本,神经管理是指企业的神经系统,现在是信息化、技术、品质、服务、产品等等和人的大脑神经要对接起来。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如果要求每个人想法都一样,就必须统一思想。其实这是做不到的,必须允许每个人想不同的事情,但是想什么和要什么,要和企业想干什么对上号。企业要想干的事情,和每个人的神经系统不连接起来,企业的管理神经和人的思想不连接起来,管理就会非常头疼、关系就没有理顺。
人人都说以人为本,以人制胜,在我看来留住人才需要几大基本要素:
第一个是精神与感情的要素。通过精神和情感的交融,最后人会被激发一种激情。创业和企业在市场上竞争,需要这样一种激情。有些人不死不活,那是很阴暗的。人一定要有激情,激情的人通常比较阳光[综述 图片 论坛],做坏事的相对少一点。
第二,当然是要有钱、要有年薪,这是物质的要素。事业和理想也是精神层面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有自己不同的追求。
第三是制度的要素。因为人是有思想和尊严的,人还是会比较的。所以就需要有很多制度约束。设计公正、公平、公开、科学实际的管理制度,有时候非常难。公开、公正,又让别人不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的东西,非常难,但必须得这样。
第四是法律的要素。中国开始成为一个法制国家,很多地方要用到法律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跨越这个底线,如果谁玩小聪明跨越这个底线就一塌糊涂了。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现在还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
“只要你有一个纯洁的动机,还是会打动很多人的,踏实把自己的事办好,别人的指责,别太放在心上。”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认为,十几年创业的过程对他来说最大的收获、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自己的成长。
“在卓越与自负之间,智者会亲前者而远后者。背道而驰的结果,可能是一生成就极少,而懊悔却巨大,成为你发挥最佳潜能的障碍,减弱你主控人生处境的能力。” ——李嘉诚深信谦虚的心是知识之源,是通往成长、启悟、责任和快乐之路。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省钱不是不花钱,不花钱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所以,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这是不能打折的事情。”
——UCWEB董事长雷军认为该花的钱一定要花是控制成本实施的要领。
“消费者对于真正渴求、真正需要的东西,当价格和价值相符时,消费是‘不差钱’的。所以要多在销售质量上下功夫。”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认为,要给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而不是便宜或者昂贵的产品。
“压力从来都是动力,挑战从来都是机遇,能够抓紧机遇,就是顺应潮流而进。”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认为,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
第五篇:法院判决书全部上网公开五大问题待破解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法院判决书全部上网公开五大问题待破解
今后符合最高院要求的生效判决书都要上网公开,判决书公开之后带来的诸如如何界定当事人隐私、刑事案件判决书中证人如何保护的问题都亟待解决。据悉,法院还将在查找判决书上网“风险点”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市高院也正在落实判决书全部上网的相关细则。
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向社会公布。按照该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法院判决书将全部上网向社会公开。届时,社会关注的判决书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贪官的判决书是否全部上网公开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悉,法院还将在查找判决书上网“风险点”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
据市一中院审管办副主任姚明介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市一中院已经着手准备所有判决书上网的工作。姚主任说,仅市一中院每年审理的民、刑、行政等案件就多达两万余件,也就是说产生的判决书每年要有两万多个。过去商事案件基本能够做到除去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案件之外,全部上网公开。而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由于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被告人的名誉等内容,基本是有选择性地上网公开,上网比例并不是很大。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新要求,明年1月1日之后,仅市一中院应该上网公开的判决书就有1.4万份左右,占到所有生效判决的3/4以上。
姚主任告诉记者,最高院判决书全部公开给基层法院带来的新变化是过去上网公开的判决书要经过院里的审批,今后是法官申请不上网公开的判决书要说明理由并经过审批。过去是法官在开庭时会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是否同意生效判决书上网公开,当事人不同意就不上网。而今后符合最高院要求的生效判决书都要上网公开,所以判决书公开之后带来的诸如如何界定当事人隐私、刑事案件判决书中证人如何保护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姚主任表示,市一中院初步考虑在生效判决书全部上网公开之前,会在立案大厅设置提示牌,告知当事人案件审结之后生效判决将上网公开。法院的诉讼指南、立案手册也将进行修改、增补,增加对此的提示内容。此外,市一中院还将在查找判决书上网“风险点”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
据悉,北京市高院正在就落实最高院生效判决书全部上网的规定制定相关细则,北京市的三级法院将按照该细则执行最高院的规定。判决书上网五大问题待破解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问题一 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据姚主任介绍,最高院的规定明确表示,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生效判决书以及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判决书不在上网之列。其中涉及国家秘密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判决书比较好确定,而涉及个人隐私的判决书该如何界定,亟待上级法院出台具体规定。比如一些案件中会涉及当事人患有哪些疾病或者哪些器官有问题等等,这些是否属于个人隐私? 问题二 贪官判决书是否也要上网公开? 按照最高院的规定,刑事案件中除去判处有期徒刑3年以下以及免于刑事处罚的判决书要对被告人姓名进行隐匿上网,其他刑事案件的判决书都要全文实名上网公开。过去基本不公开的大贪官的生效判决书是否今后也全部会上网公开?姚主任表示,最高院的规定不在公开范围内的四个条款之一有个“兜底条款”。该条款是“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生效判决书”。哪些属于“不宜上网”的判决书还需上级法院的进一步解释。问题三 证人如何保护? 姚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法官比较担心的还有判决书上网公开之后证人如何保护的问题。
虽然最高院的规定明确要求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的姓名要做匿名处理,但是仅将证人、鉴定人这些容易受到报复伤害的人员以张某、李某进行匿名是否能够起到保护证人和鉴定人的作用,还须进一步考证。问题四 如何避免传播犯罪手段? 姚明告诉记者,一些刑事案件的判决书中不光有需要保护的证人、鉴定人,还会涉及犯罪分子的一些犯罪手段。大量刑事案件的判决书上网公开之后,如何避免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通过判决书上网而流入社会?这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问题五 海量整理工作如何完成? 法院生效判书决全部上网对于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法官的审判水平意义重大。但是前期肯定会给法院工作带来一个巨大的挑战。
姚主任表示,法官撰写判决书要更加精细、准确,对那些属于涉及个人隐私、国家秘密判决书的筛选,对上网判决书中当事人个人信息隐匿等等,都会给法官和法院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前期法院在人员设置上可能要考虑,后期要设计出相关软件,靠高科技手段来减轻判决书上网给法院工作带来的压力。(记者 李罡)来源: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 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2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