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统筹城乡XX工作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2010年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统筹城乡XX工作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2010年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区委统筹委:
按照区委、区政府及区委统筹委关于统筹城乡工作有关要求,统筹城乡XX工作队认真履行基层工作队指导、监督、协调作用,在继续巩固2009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助XX镇党委、政府,加快推进2010年统筹城乡各项工作。现将2010年第一季度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第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
(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1、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融资建设项目。一是2009年XX村成功申请市小城投公司融资贷款,有综合文化广场、道路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融资114万元,并于10月份启动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开始以来,工作队认真履职,协助项目村项目监督小组,做好项目质量及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并完善相关记录。目前,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竣工,综合文化广场的路灯安装工作近期完成,预计整个融资建设项目建设工作4月份结束后接受竣工验收。截止目前,通过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并经项目监督小组和村监事会签字同意并提交村议事会讨论通过后,XX村按照工程进度及施工合同已向XX建筑公司拨付工程款89万元。二是协助XX、XX、XX、XX、XX五村,走实前期宣传动员、摸底调查、项目梳理、决议公示程序,加强民主化建设,已于年前完成上报工作。XX、XX、XX、XX等四村已于3月16日同XXXXXXXXXX签订贷款合同,开始着手准备工程招
标等相关工作;其中XX村因申报153.53万元不符合放大7倍要求,3月10日,通过召开社员大会,调整申报项目及资金,调整后的建设项目为:道路建设及5组和10组提灌站建设项目,共计申请融资94万元,并已完成7天公示期,已于3月17日向XXXXXX公司致函。
2、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常规项目。目前,工作队正着手进行按照“XXXX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需求表及老百姓反映集中较为集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梳理、汇总工作,在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前提下,下一步工作队将协助各村,走实民主化程序,扎实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常规项目建设工作,完善各村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配置改革。
(二)、产权制度改革。
第一季度,工作队主要协助XX镇党委、政府及各村充分利用产改“回头看”契机,积极深入推进全镇各村确权办证及耕保基金发放整改工作。自3月7日召开全区统筹城乡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会议以来,全镇各村已开始通过以组为单位召开社员会议的形式,尊民愿、重民意,广泛征求老百姓关于调田及耕保基金如何发放的意见。全镇共计召开社员会议400余次,形成决议案113个,其中,XX、XX、XX等3个村已开始上图工作。
二、第二季度工作安排
为确保XX镇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工作队将进一步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协助XX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监督、指导、协调作用,现对第二季度工作安排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作”知
识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
二是协助各村做好融资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确保各村融资建设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工;
三是协助各村在区委、区政府的规定时间节点内,顺利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整改工作;
四是协助各村进一步加强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工作。
统筹城乡XX工作队 2010年3月22日
第二篇:统筹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进展汇报(9.25)
沂源县卫生局
关于统筹推动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进展情况的汇报
(三)“人才强医”战略扎实推进。一是新招录48名卫生技术人员。按照早定计划、早发简章、早组织考试的“三早”原则,及早组织开展了卫生专业人员招录工作。6月11日,我县顺利举行了卫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189名卫生人员参加了9个专业的考试,共有48名人员被录取,其中研究生学历14名,招录人员总数和高学历人数均创历史之最。根据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短缺的现状,今年放宽招录条件,对护理、医学影像、检验、预防等稀缺专业,报考条件放宽到专科及以上学历,共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医学专业技术人员27名,充实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力量,缓解了专业人员匮乏现状。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县政府制定印发了《沂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附带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人社、财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联合下发了《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施办法》,人社、卫生两部门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及其配套的分流人员安置办法等,人社、财政、卫生、计生部门联合出台了《沂源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财政、人社、卫生三部门 1
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相关政策文件全部配套完成。目前,卫生院人员核编定岗、人员聘任等工作已经完成,绩效考核机制、补偿机制全面建立,综合改革全面完成。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关于印发南宁市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
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南宁市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实施办法》已经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南宁市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实施办法
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南宁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南宁市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目标任务
到2020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达到“四个有”:有一套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体系;有一个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有一个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有一支协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务有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体类。到2013年,在试验区各乡镇建立村级服务中心,设立“农家(社区)书屋”、“村庄绿色网吧”,完成镇、村文化体育站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全市基本完成所有镇、村文化体育站标准化建设。
——教育类。到2013年,出台《南宁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评估细则》,加快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试验区每个乡镇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实现城乡均等,全市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到2015年,争取全市每个县(区)建成1-2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
——医疗卫生类。到2013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标准,完成试验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试验区内50%以上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全市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
——就业和社会保障类。到2013年,修订和完善现有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健全城乡劳动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出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建立低保待遇标准调整机制,试验区内农村低保标准达
到城镇低保标准的50%。到2015年,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管理、可转换衔接,全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镇低保水平的50%。
——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类。到2013年,建成市中心出入吴圩、金陵等试验区重点镇的城市道路,争取具备开行公共汽车条件的乡镇开行公共汽车,试验区行政村道路硬化通达率、自来水普及率、互联网覆盖率100%,试验区所有乡镇完成供电设施改造,实现“同网同价”,试验区重点江河水系防洪安全工程、危房改造全部完成,试验区所有乡镇完成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村坡污水处理率达30%,所辖80%的自然村达到国家生态考核标准,试验区所有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标准。到2015年,农村客运覆盖全市95%行政村,全市村镇自来水普及率98%以上,完成全市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市农村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0.5,启动2-3个重点镇的管道燃气试点工程建设,建成沼气池2.8万座,适宜建池农户入户率达71.3%,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率达50%,全市80%行政村、乡镇、县达到国家生态考核标准。
——农业生产服务类。到2013年,构建和完善农业生产销售、科技、信息、金融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试验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供销信息平台,健全农业生产技术、农机等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监测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市建成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管理类。到2013年,试验区行政村建成集行政办事、警务治安、文化体育、职业培训、医疗服务、党建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管理,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到2015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二、工作内容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现状,现阶段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文体类。一是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网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二是丰富城乡群众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三是加快城乡文化、体育市场对接,大力发展城乡文化、体育产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人才培训,构筑城乡一体的文化、体育人才;五是不断深化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增强城乡文化、体育发展活力。
(二)教育类。一是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切实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二是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城乡中小学教育装备均达到《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装备标准》;三是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四是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师资素质。五是加强村镇幼儿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六是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三)医疗卫生类。一是建立健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二是实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三是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防疫水平;四是完善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五是促进农村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体系;二是坚持以创业促就业,转变择业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三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制度;四是促进农村受灾群众救助、优抚、社会福利和慈善、老龄服务、残疾服务等各项工作。
(五)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类。一是加强农村道路、水利、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二是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工作力度;三是改善农村客运、园林绿化等工作;四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六)农业生产服务类。一是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二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农业信息化应用;三是提高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扶贫开发、防灾减灾、金融服务水平。
(七)社会管理类。一是加强农村纠纷调解、警务、治保工作;二是完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代办村民事务、政策宣传;三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防控、土地和规划管理、建构筑物建设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四是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展纳入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市和县(区)、乡镇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增强做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合力;村(社区)党支部要切实加强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领导,村(居)民委员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通过为村(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管理,不断健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机制。
(二)健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分类供给机制
政府负责基本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各级政府制定公益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项目规划,并提供经费保障;相关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具备条件的项目,可以委托村级自治组织实施或向社会组织和机构采购。
村级自治组织负责做好自治组织内部的服务和管理。村级自治组织提供的服务和管理项目,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自主决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市场化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采取市场化方式供给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健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经费保障机制
政府负责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实行以事定费、以质定酬的公共服务经费核算和绩效考核制度。
村级自治组织负责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实行财政“定额补贴”,包干使用。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各级政府根据服务的质量和管理的效果,可视情况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四)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统筹建设的机制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布局。整合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场所、设施等资源,优化功能,集中投入,统筹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推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民主决策制度,由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的意愿决定设施建设内容、标准和进度安排,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五)健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民主管理机制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由村(居)民委员会提出建议,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决定,接受农民的评议和监督,切实维护农民自身权益。
(六)健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由相关主管部门派出专业人员;也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员。村级自治组织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涉及的工作量统筹配备和组织管理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人员。经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同意,向社会公开聘任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对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各种社团和协会等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第四篇:一季度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提高认识 强化举措 严格考核 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程
为全面部署落实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的政法工作,实现打好“十二五”开局战、打造国家级软件园、率先迈进基本现代的目标,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市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和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精神,提高两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强化各项工作举措,加大保障力度,严格考核奖惩,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程,圆满完成序时工作任务,具体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精神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更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我镇通过党政联系会议、维稳线会议和园(镇)、村(社区)两级干部会议三个层面,全面贯彻市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和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精神,提高全园(镇)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使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到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科学发展必须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同步,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增强了全体干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了各村、各部门积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第一季度,我们结合本园(镇)实际,成立了由阮汝国书记挂帅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 定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确立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项目书和工作要点,组织了社会管理创新专题培训,为下一步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阶段进程 我们目标定位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抓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始终保持我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手段,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为实现我市社会管理创新 领先的目标做出贡献。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园(镇)实际,前一阶段,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抢抓机遇,快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示范级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我们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目前已达到 市标准级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要求,办公面积达到了150平方米。各项硬件设施齐全,工作开展规范正常。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争取党工委新增加一名党委协理员和一名信访助理,中心人员达到14人,所有人员方式上实行统一分工、分片包干,工作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考核。为适应我镇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我们抢抓机遇,规划建设 市示范级政法综治工作中心。集人民法庭、驻园检察室、公安派出所、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外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等各政法部门、各项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 已完成选址、平面规划设计,即将开始拆迁、招投标和工程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二是大力推进村(社区)政法综治阵地建设。我镇共17个村(社区),我们全面按照“112211”标准,配齐配全了村(社区)综治工作力量。围绕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除三个村因没有建村级服务中心外,在其他14个村(社区)建立了政法综治工作阵地,克服村(社区)办公用房紧张的困难,按标准逐一落实了办公用房、基本工作设备,各项工作制度按照标准化要求全面制作上墙,人员全部到位,整个基层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受到一季度考评组的好评。
(二)强化效能,全面加强完善园村大调解组织网络建设。
进一步强化园(镇)、村(社区)两级调解组织机构、力量配备及硬件建设,积极开展和谐稳定红旗村(社区)创建。一是大力加强园(镇)调处中心建设,创新调整配齐了4名专职调解员,初步探索建立劳资、拆迁、交通事故等三个调处小组;二是17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完善调解委员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主任,全部配备了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全园共配备村级调解员36名,为全面履行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调处、回访等职责提供了力量保障。同时通过园镇发文规定,明确了村(社区)专职调解员每人每年4000元的补贴,由园(镇)、村(社区)各负担一半。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调解 员选聘任用、等级考核、培训管理制度,大幅提高调解员整体能力水平和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3月21日,组织了各村(社区)综治专职干部和专职调解员参加培训,邀请市大调解中心卢延林副主任给予授课,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各村(社区)、各部门已自觉把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逐步走入规范化轨道。
进一步强化了重大矛盾化解和信访工作责任的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坚决执行是谁的人谁负责,谁引发信访问题、谁负责解决。加大对越级上访,尤其是敏感时期去京赴省上访的考核力度,促进工作责任的落实。今年各级两会期间未一例出现越级上访事件。
(三)借鉴经验,积极推动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探索组建“综治长安服务队”。根据市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我们开始探索组建“综治长安服务队”。在人员上,以治安志愿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为主,整合资源,吸纳村(社区)专职调解员、专职保安联防队员和“五位一体”的环境管护员;在管理上,实行综治办组建、派出所管理模式;在保障上,实行园(镇)财政负担一点、村(社区)负担一点、热心治安的企业赞助一点的方式进行运作,确保“综治长安服务队”正常运转。目前已拟定组建方案和考核办法,下一步将组织培训及相关业务开展。二是 开展技防建设。围绕建设智能化现代技防城的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对辖区需建设的防控点、道路、区域进行摸底调查,积极制定技防规划。积极推动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点的防控体系建设,迎接五月份防控体系现场会的召开。严密有效的防控确保了今年来辖区治安形势平稳,刑事发案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三是建立健全维稳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对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做到及时稳控、及时化解。今年来已成功处置神功机械因老板弃厂逃跑工人封堵334省道事件、美华隆倒闭导致债权人闹事哄抢财产事件、古林木业100多名农民工集访讨要工资等近10起群体性事件,有力确保了春节和两会的稳定。
(四)更新理念,不断优化外来人员服务管理。一是开展外来人员春季管控会战。对春节后的外来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拉网式的清查,办理暂住登记 1600余人,集中法制宣传3场次,成功处置各类涉及外来人员警情40多批次。二是大力推进外来人口“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服务”的模式,充分利用科技城人才公寓、外来民工集居房等资源,强势推进外来人口集居示范区建设。整个人才公寓规划建设面积为10万平米,目前已有3万平米三栋11层的公寓房已开工建设。
(五)放大效应,努力提升法治文化宣传层次。一是在原有桃园镇文体广场农民法制主题公园的基础上,提升法治文 化宣传阵地等级,将新桃路建设成为法制宣传一条街,扩大法制宣传的效果。此外,我们将依托奥林匹克公园建成市民法治休闲阵地。同时在8个社区建设法制宣传主题阵地,争取达到法制宣传的全覆盖。二是在去年桃园镇10个村(社区)已建成公民法治驿站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在原软件园7个村(社区)一并建成公民法治驿站,对原桃园镇10个村(社区)的公民法治驿站进行适度调整、规范,做亮达成、禹峰两个法治示范点,全面带动全园法治驿站提升作用发挥水平,切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严格考核奖惩,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我园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治理、长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责任机制。严格问责机制,坚决实施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完成目标不到位,影响我园(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实现的村(社区)、单位,我们将严格按照园(镇)与各村(社区)、各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严重者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参加考核评先资格;对工作推进有力,完成全年目标成绩优异的村(社区)、单位,决定由软件园党工委、管委会予以表彰奖励,特别优异的,报请上级予以表彰奖励。严格的考核奖惩,确保了我们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一阶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将在市社会管理创新领导组的领导下,继续放大优势,振奋精神,扎实工 作,为实现既定目标不懈努力!
第五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作者:金德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所谓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包括政府为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提供的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社会管理则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社会管理言之,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使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就公共服务言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控制公共服务的范围仍嫌过宽,难以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与消费多元化需求,另则政府过于重视投入而轻视服务的效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还未完全确立,再则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着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亟待解决下述问题: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由于社会事务具有复杂性,社会公众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其二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其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的整合,最终形成有效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系统,这是当前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然,在强调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常态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