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执行中能否优先受偿?
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执行中能否优先受偿?
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执行中能否优先受偿?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法院
李明岩 [案例] 卢某以经营洗浴缺少资金为由,向其父、兄、姐、弟各借款50万元,无息使用一年。卢某经营不善,未能如约清偿借款,父兄先后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其偿还借款。卢某下落不明,但有市值80万元房产一处。经卢兄申请,受诉法院将该处房产查封。卢父、卢兄先后得到胜诉生效判决,并先后向法院申请执行。卢兄以其保全在先为由,主张对查封房产优先于卢父受偿。[分歧] 意见一:支持卢兄,应就保全财产优先受偿。保全具先占性,先占先得,目的在于保证在先申请人债权得以全面实现。如不能优先于他人受偿,申请人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且须提供担保承担风险,显然有悖于一般生活常理。意见二:不支持卢兄,其主张缺少法律依据。债权具相对性,优先受偿须法律特别规定,如《担保法》及《物权法》规定的抵押权、质权,《合同法》规定的建筑工程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等。在没有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普通债权人无权要求优先受偿。[评析] 就以上两种观点而言,作者倾向于后者,理由有五。其一,《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从启动主体来看,诉中保全既可由当事人申请也可由法院依职权采取;从是否提供担保来看,诉前保全必须提供担保,而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一般不需要提供担保。以上两点足以表明,财产保全的立法目的之一是在程序上通过控制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使其避免流失并确定执行法院的处置权,进而为判决顺利执行提供保障,而申请人能否就保全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系实体问题,即该条文与优先受偿权无关。其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对同一不动产而言,可以设立多重抵押权,但不能重复查封。抵押可依照登记先后顺序受偿,但查封却无顺序可言。本案中,若卢某的父兄姐弟四位债权人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将无法实施,只能轮候查封,否则即违反禁止重复查封规则。显而易见,财产保全并非(亦不能)先占先得,更不会通过诉讼程序为申请人创设出优先受偿权,仅是防止债务人恶意转移责任财产的一种手段。其三,《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抵押物、质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不影响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的优先受偿权。该条文规定财产保全与抵押权等竞合时的处理原则,也进一步说明申请财产保全并不会在执行程序中取得优先受偿的效果。反向可推出,如果财产保全对申请人创设了优先受偿权,那么在执行程序中将会存在多个优先受偿权,必然造成权利冲突而无法执行。这当然不是当事人追求的效果,法律也不会如此规定。其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正因保全情形的紧急性,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只要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符合条件,即可作出立即生效的保全裁定。该裁定不以债权债务关系的确定为前提,对权利义务关系不产生(亦不可能产生)既判力。因此,财产保全申请人在实体上主张己债先偿,明显超出了该制度设立初衷。其五,《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五百零八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该解释是关于参与分配程序的一般性规定,就本案而言,债权人卢姐、卢弟如也取得了胜诉判决书,有权在卢父、卢兄对卢某的财产执行完毕前,申请参与分配。换言之,普通债权具平等性,卢兄尽管已申请了财产保全,但对查封的房产无优先受偿权。诉讼保全措施与执行强制措施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二者不可混而同之。如对执行法院的分配方案有异议,可依法通过分配方案异议、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程序予以救济。当然,本案中的卢兄会问:保全不能先他人受偿,那保全意义何在?浪费人力、财力且要承担风险,到头来都是白忙活。作者认为,此顾虑实无必要。从权益保护来看,法律已明文确定了首封法院主持进行分配的原则,多个债权均为普通债权时,有利于保护首先采取保全措施的债权人利益。从申请费用来看,尽管对保全财产没有优先受偿权,但保全费在优先支付的范围之内,可优先受偿。从诉讼博弈来看,尽管有可能被他人搭顺风车,但与债务人转移财产而致债权落空相比,申请财产保全仍是上策。[结论]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诉中申请财产保全的债权人对保全标的物没有实体意义上的优先受偿权。然而,尽管平等债权应予平等保护,但作者认为,执行程序中适当照顾先采取保全措施的债权人的权益确有必要。首先,先保全者付出的诉讼成本更高、风险更大,如预缴保全费用、提供等价担保物等,故理应在受偿时予以倾斜,以体现付出与回报最大程度的对等。其次,执行难是司法最大难题,及时发现财产线索并采取保全措施,无疑对破解执行难有重要意义。在受偿时予以适当照顾有利于鼓励债权人积极搜寻债务人财产线索,有利于减轻执行压力。因此,在执行分配方案中,应在综合考虑财产保全申请人付出的诉讼成本基础上,予以适当照顾。
注:
1、本文之保全,仅指财产保全,如无特殊说明,均指诉中财产保全;
2、本文之债务人,仅指自然人,不包含法人、其他组织。
第二篇:诉讼申请财产保全,执行有优先受偿权吗?(共)
诉讼申请财产保全,执行有优先受偿权吗?
【案情简介】
康先生因生意周转,分别向罗某、邬某借款168万元和100万元,但因其经营不善亏损巨大未按期归还借款。罗某、邬某先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判决生效后罗某、邬某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罗某在起诉时申请对康先生价值200万的房屋进行了诉讼保全,因此申请执行时罗某提出应优先全部实现其债权,而邬某则认为应按比例受偿,为此,债权人之间发生了执行分配异议。
【意见分歧】
罗某在诉讼阶段申请对康先生的房屋进行了财产保全,其在执行阶段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罗某可以优先受偿。因为采取查封的目的就是保证个案债权的有效实现,既然在诉讼中采取了保全措施,就应该赋予其优先受偿的权利。
第二种意见认为:罗某不能优先受偿。财产保全只是债权人为防止判决作出后无法执行而在诉前或诉中对债务人财产通过法院采取一定的措施保全起来,以保障判决得到执行,不具有优先性。
【律师点评】
著名经济纠纷律师团深圳马成律师团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可见,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财产流失,避免执行落空,并没有赋予保全申请人优先权;在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的情况下,债权人更没有理由因法院的职权行为而取得优先权。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以破产案件的债务人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均应中止执行的批复》中明确:“已经查封的财产在被执行人被宣告破产时,都要列为破产财产,由所有债权人按照债权比例分配,而不能优先执行给采取查封措施的债权人。
最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9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参加参与分配程序,主张优先受偿权。”此条规定享受优先权的仅指两种情形,即担保物权和优先权。财产保全不同于财产担保,担保权是一种典型的物权,可以排斥其他债权,财产保全仅为一种诉讼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申请人对保全的财产无优先受偿权,在债务人没有其它财产可供执行时,应同其他债权人共同按比例参与对保全财产的分配。申请人罗某不能因申请保全而享有优先受偿权,本案应通过参与分配的方式,使债权人按比例受偿。在此马律师提醒大家,出借大额款项给借款人时,除要求借款人签署借据、收据外,还应防控借款人是“老赖”或“破产”带来的无法偿还的法律风险,若在出借时完善担保抵押手续,后期通过诉讼执行程序便可追回借款,最不济找个保证人担保也是一种不错的法律保障。
第三篇:先申请保全债权可否优先受偿
先申请保全债权可否优先受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企业投资和民间融资规模越来越大,而经营或投资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发生骨牌效应,引发大量纠纷,法院近年来受案数激增即有此因素。实践中,一些债权人在起诉时申请诉讼保全,而有的债权人未申请保全或保全在后,那么在执行过程中这些债权是否平等执行呢?实践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保全在先优先受偿。理由是设立轮候查封、扣押、冻结制度,目的是为了解决多个债权对同一执行标的物受偿的先后顺序问题。如果受偿无先后顺序,何必要轮候?其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同一法院在不同案件中是否可以对同一财产采取轮候查封、扣押、冻结保全措施问题的答复》即(2005)执他字第24号(以下简称答复),该答复强调:设立轮候查封、扣押、冻结制度,目的是为了解决多个债权对同一执行标的物受偿的先后顺序问题。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精神,只要不是同一债权,不论是不是同一个债权人,受理案件的法院是不是同一个法院,都应当允许对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同一法院在不同案件中也可以对同一财产采取轮候查封、扣押、冻结保全措施。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不论有无轮候查封,其它持有生效执行文书的债权人均可参与对查封标的物的分配。笔者同意该观点,理由如下:
一、债权是一种相对权,没有对世性。因而在没有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其也就不应该具有物权优先的特性。(租赁房屋的承租人具有房屋优先购买权就是法律特别规定的“物权化的债权”);中国没有自然人破产的法律规定,如果不允许参与分配,那么本来平等的债权,将因为法院的职权而取得优先权,这会导致公权力干预私生活。
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规定: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其全部或主要财产已被一个人民法院因执行确定金钱给付的生效法律文书而查封、扣押或冻结,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在被执行的财产被执行完毕前,对该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其他债权人可以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
三、出现两种观点的原因是大家对两个司法解释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实际上一个是对诉讼保全措施的规定,一个是对执行阶段强制措施的规定,两个解释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答复要解决的是允许轮候查封的问题,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关于参与分配的规定要解决的是当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应如何处理的问题,两者并不矛盾。规定可以轮候查封,说明从一般意义上讲,查封在先的债权人应当就查封财产有优先受偿的权利,无论被查封财产人的债务人是法人、非法人经营组织还是自然人;但特殊情况下,即当债务人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其主要财产因一个债权案件被查封、扣押、冻结,除此以外已没有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其他财产的,对其已经取得金钱执行根据的其他债权人对查封财产享有参与分配的权利,此时查封在先的债权人自然不再有优先合受偿的权利。
第四篇:2014年06月11日诉中财产保全申请人执行时能否优先受偿
2014年06月11日诉中财产保全申请人执行时能否优先受偿
星期三往期回顾 上一期下一期上一篇下一篇 4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 伟 石朝晶
[案情]
潘某、程某原系夫妻关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向赵某借款57万元。借款到期后赵某多次催要未果,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赵某将债务人位于彭水县临江花园A栋23-8号住房和位于重庆南岸区弹子石金港尚城12栋13-6号住房申请了诉中财产保全,并提供了相应担保。债权人赵某胜诉后,依据(2012)彭法民初字第02916号生效判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本案执行过程中,任某、李某等13名当事人,均持有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潘某、程某财产。经法院查明,本案被执行人潘某、程某共向赵某、任某、李某等13名当事人借款,总额高达300余万元。现潘某因诈骗罪正在服刑,程某无正式职业,可供执行财产仅为赵某在诉讼中申请保全的两套房产,且不足以全额偿还所有借款。故此,本案申请执行人赵某以其在诉讼过程中申请了财保保全,防止了被执行人财产的不当减损,为胜诉判决的顺利执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由,申请优先受偿被执行人财产。
[解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诉中财产保全申请人在执行分配中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
1.从财产保全制度的目的与价值考察
财产保全措施是为了保护申请人的利益而限制被申请人处分甚至使用其财产,以待申请人判决胜诉后作为执行标的物。这类措施具有“临时救济”的性质,其不能起到债务抵消的作用,也不属于事先对是非做出的判断,更不是为原告的诉讼请求所设立的担保。它只是对被告或被申请人权益的限制,限制其所有权部分权能的行使或其行为的行使,从而对原告或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临时的保护。而且,因保全情形的紧急性,在获取一定胜诉可能性的心证或者获得必要的担保后,法院就可以作出采取民事保全措施的裁定。由于这种裁定的作出并未经严格的审判程序,具有“反程序”的外
观,法官对申请人胜诉可能性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孰是孰非的推定或假定上,保全裁定对权利归属的确认只具有临时或暂时的假定性效力,对案件没有既判力。诉讼保全申请人要求在实体分配中获得优先受偿权,显然已经超出了财产保全制度设置本身的目的与价值。
2.从强制执行竞合的法律规定考察
在民事强制执行竞合中,如何实现数个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针对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确立了“参与分配”制度。从实体法的角度,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是全体债权人所有债权的担保,因此,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请求民事执行时,其他债权人可以对债务人的同一财产请求执行,以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这是参与分配制度的实体法基础。参与分配既是执行竞合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解决执行竞合的一种方法。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在处理以同为金钱债权为标的的强制执行竞合中,采取的是平等清偿的原则。
虽然有观点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既然扣押是为了保证债权人债权能够得以满
足,而不是为了保证所有的债权人都能够受偿,那么禁止重复扣押,实际上就是禁止其他债权人对扣押的财产进行执行受偿。对此,涉及到扣押措施产生的效力问题,先行扣押的法院在程序上有优先处理扣押财产的权利,这一点是明确的,但仅从我国禁止重复扣押的法律规定来看,却不能得出先申请扣押当事人在实体上的优先受偿权。因为,财产保全只能产生使债务人丧失对扣押物处分权的效力,在变价前扣押物所有权仍属于债务人所有,债权人并不因先申请财产保全而对扣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
3.从实体法上债的平等性考察
我国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这是宪法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体现,也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性质和要求所决定。债权平等原则是民法上平等原则在债法领域的具体落实,其强调的是对同一标的物或者同一债务人的数个债权人的地位平等。债权平等基于债权人的主体平等,而主体平等在法律上即指权利的平等。体现在债的关系上,则是指债权的平等。债权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1)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并存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债权;
(2)数个债权人之间的效力一律平等,不因成立的先后、数量多寡以及发生的原因不同而有效力上的优劣之分;(3)对
同一债务人的数个债权,只要已到清偿期,对债务人的一般责任财产都有平等的受偿权。
对于优先受偿,法律之所以规定某些债权具有就债务人总的财产或者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效力,是出于特定社会政策的考虑而作出的特别规定,此为破除债权平等原则以强化对某些特殊权利的保护。法定优先权的设置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或依据,不可随意滥设,否则即对其他债权人权益形成严重侵犯。既然债权的优先受偿权作为债权平等原则的一项例外,就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即享有法律优先受偿权以外的债权不应获得优先受偿的效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第五篇:勘察、设计合同中承办人的报酬能否优先受偿专题
勘察、设计合同中的承包人的报酬能否优先受偿
实践中,对勘察设计合同是否适用《合同法》第286合同适用《合同法》第286条的人认为,根据《合同法》第269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因此,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属于工程合同的范围,被拖欠工程款的勘察人、设计人可以按照合同法和司法解释行使优先受偿权。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工程款的优先受偿权是法定抵押权的性质,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产生的欠款不能适用《合同法》286条。本人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1、勘察、设计合同与建筑施工合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建筑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所称建设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动。《条例》所称建设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由此可见,在勘察、设计合同中,勘察、设计人投入的主要是劳务,发包人获得的是勘察、设计人智力成果。一般工程勘察、设计费用占整个工程建设费用的3-5%,有的甚至会更低,且基本没有材料、设备等投入。而施工合同属于加工承揽合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施工过程中,通常材料费用占到了施工总费用的50-60%,这部分材料将随施工的进程逐步物化到整个建筑物中。《合同法》第286条的立法本意是为了解决建筑施工工程款的拖欠问题,是为了强化对承包人的特殊保护,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提供一个法律途径,以维持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2、从司法解释规定的可操作性看出,《合同法》第286条款更适用于施工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中第4条规定:“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算。“根据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勘察、设计工作应在建筑、安装合同签订前完成。实践中,并不排除勘察、设计合同履行后,因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得不到批准或者由于业主的原因在项目发包前终止项目实施的情形。此后,施工合同不会签订,建筑物不会出现,法定抵押物不会存在。这种情况下,勘察、设计合同的优先权将得不到落实。根据梁彗星教授的解释:合同法里所谓建设工程合同,应当作狭义解释,仅指《合同法》第269条第2款中的施工合同,勘察合同和设计合同不包括在内。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注意到了普遍存在的”烂尾楼"现象,对工程没有竣工的半截子工程,承包人也有权行使优先受偿权。
第六,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勘察费、设计费是否在优先受偿范围内?
一般认为,虽然合同法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但这三类合同所包含的意义是不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的本意是为了保护民工的利益,保护弱势群体在施工行业中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拖欠工程款影响了民工的工作、生活,避免对在建工程造成不必要的隐患。而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形成的是因提供技术服务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因为勘察、设计资质要求更为严格,且这些单位往往是国家控制或者授权的专业机构,其债务并不影响到身后若干弱小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因此不能将勘察、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按照《合同法》第286 条之规定,判定他们享有优先受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