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
青海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
2013-10-15 15:43
(校学位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条例。
第二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授权,我校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和专业授予相应学位。
第三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自觉遵守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品德良好,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条例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但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
第二章 硕士学位
第四条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
硕士学位申请者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要求者可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科学学位研究生外语原则上通过六级,并规定CET-6的最低分数线不低于400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外语原则上通过六级,并规定CET-6的最低分数线不低于350分。民族医学(藏医学)原则上通过四级,并规定CET-4的最低分数线不低于300分。
5.硕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应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在学术上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能力。其内容必须是研究生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或一部分研究内容,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在核心刊物上(包括: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发表一篇论文(不包括综述性文章和会议论文集)。
6.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论文应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在学术上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能力,其内容必须是研究生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或一部分研究内容。
7、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
第五条硕土学位课程考试科目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3.一门外国语。
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必须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70分以上),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或在技术方面具有应用性,或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3.为了保证论文的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4.论文格式按《青海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执行。
第七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应对申请者逐个进行资格审查,符合下述条件者方可参加答辩:
1.政治思想表现好;
2.完成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学位课程,成绩合格者;
3.满足学校规定的学习与科研方面的其他要求;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答辩申请被批准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应聘请三名与论文相关学科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论文(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专家)。
硕士学位论文最迟在答辩前一个月送交评阅人评阅。在收到评阅人的评阅意见和同意答辩时,方可组织论文答辩。导师评阅意见属否定的,一般不予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由导师所在学位点提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并送研究生部核准。校内专家以院(所、部、中心)名义聘请,校外专家以学校名义聘请。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成员中至少应有二名校外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职务一般应由校外专家担任。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协助有关答辩事项,做好答辩详细记录,整理与答辩有关的材料。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发扬学术民主。答辩应公开举行(保密课题除外)。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五分之三以上(含五分之三)同意,方得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院(所、部、中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第八条论文答辩程序
1.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宣读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其委员组成名单。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宣布开会;
2.导师介绍研究生的基本学习情况;
3.学位答辩人报告论文;
4.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申请人回答);
5.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休会(申请人以及旁听答辩的人员退场);
6.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形成答辩决议,并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申请人论文答辩及是否通过论文答辩、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以上投票均需答辩委员会中五分之三以上(含五分之三)委员通过方为有效;
7.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决议和表决结果;
8.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散会。
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申请人,经答辩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第九条答辩会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将答辩委员会的决议(包括论文评语和表决结果)填入申请人的《学位申请书》(一式两份),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连同答辩记录(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及其他有关材料送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
第十条硕士学位的审定和授予
1.硕士学位审定、授予时间为每年三月(春季)和六月(夏季)两次,学位点应提前做好学位授予准备工作。
2.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进行学位评审时,应根据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经答辩委员会通过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申请人,逐个进行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情况的全面审核,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的五分之三以上(含五分之三)同意,方可通过,并填入申请人的《学位申请书》(一式两份),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后,连同申请人的其他有关材料送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3.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位申请人逐个审核的基础上,对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授予硕士学位者进行审核,就是否授予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通过,并填入学位申请人的《学位申请书》(一式两份),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有效。
凡答辩委员会未建议授予学位的,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不进行审核,但对个别有争议的,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力量重新审核,认为确实达到学位标准的,可作出授予学位决定。对某些经答辩委员会通过的论文,但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的,对硕士学位申请人分别作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或作出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的决定时,不能采取通讯投票方式,必须召开会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出席会议的半数成员通过,方为有效。
4.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授予硕士学位的申请人,由校学位办公室将授予学位信息数据软盘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备案。
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的人员名单,由校学位办公室通知各学位分委员会公布后,即可发给硕士学位证书。
5.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或确认学位错授可以撤销学位,撤销学位程序与授予学位程序相同。必要时,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也可以直接据情况审定撤销学位。
6.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不得授予学位:
(1)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犯有严重错误而又坚持不改者;
(2)在课程考试和论文工作中舞弊作伪情节严重者;
(3)受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者;
(4)业务上有不符合本条例有关规定和要求者。
凡有下述情况的,可以暂缓授予学位;(1)在课程考试和论文工作中有舞弊作伪现象,但尚未作出处理者;
(2)未达到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其他有关要求者。
第十一条硕士学位材料申报和归档
1.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审查通过授予硕士学位名单后,应向校学位办公室送交学位获得者的下列材料:
(1)答辩申请书;
(2)《学位申请书》(一式二份);
(3)论文评阅书(三份);
(4)论文答辩会议原始记录;
(5)答辩表决票;
(6)学位论文(含电子版)。
未通过授予学位人员需交的材料和已获得学位人员相同。
凡经审查同意申请人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的有关各种材料,由院(所、部、中心)保存,留作以后答辩时参考。
2.硕士研究生的全部学位申请材料由学校学位办公室和各院(所、部、中心)档案员送校档案馆存档。
第三章 博士学位
第十二条经德育考核,凡符合本条例第三条规定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或达到博士生水平的同等学力人员,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三条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学校每年定期举行。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内要求的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工作后,可以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
第十四条博士学位的考试课程和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外国语。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为满足本条例第十二条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中确定的有关规定。
申请人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的,应提交有关的出版著作、发明的鉴定或证书等材料,经两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考试委员会审查后提出,可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
第十五条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SCI收录一篇论文或在一级学报上发表两篇论文;
民族医学专业博士最低要求发表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其中一篇在《中国藏学》期刊上发表,另外一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第十六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生要求进行论文答辩,应由本人申请,导师推荐,经同行对论文详细摘要或论文进行评议,审批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成员一般应是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应尽可能聘请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其他专家,除本校专家外必须有两至三位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当由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外单位专家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应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特殊情况须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论文答辩通过毕业而未通过建议授予学位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并做出决议,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如果论文答辩委员会未做出同意修改论文的决议,任何个人无权同意修改论文并重新组织答辩。
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对论文答辩会全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情况以笔录方式做如实记录。
第十七条本校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申请博士学位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学位课程成绩单;
2.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3.指导教师学术评议书、论文评阅人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议书;
4.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记录;
5.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6.博士学位审批表;
7.毕业研究生登记表(包括鉴定材料);
8.上述各项材料的电子版各一份。
第十八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定期审查本学科范围内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全部材料,确定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名单,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经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作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者,要逐个对其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成绩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做出相应的决议。
凡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不进行审核。论文答辩委员会通过的某些论文,经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的,可以做出明确的决议;或是允许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已按第十六条规定重新答辩者除外);或建议缓授学位;或做出不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作出授予博士学位决议时,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表决不能采用通讯方式。会议应有记录。
学位评定委员会应逐个审查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材料。在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时,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表决不能采用通讯方式。会议应有记录。
第十九条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从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之日起证书生效。
第四章 其 他 第二十条本条例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报青海省学位委员会备案,从通过之日开始实行。
第二十一条本实施条例的修改权、解释权属于校学位评定委员。
第二篇:授予同力硕士博士学位实施细则
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
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
硕士、博士学位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学位[1998]54号文件)(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照本实施细则向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条 凡我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且已授予毕业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均可开展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
第四条 在开展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本实施细则进行,坚持标准,严格审核,确保质量。
二、硕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五条 资格审查
(一)学位申请基本条件
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
(二)提出学位申请时间及应提交的材料
申请人应在每年5月份到我校学位办公室办理学位申请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1、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审查后退回)及复印件;
2、最后学历证书原件(审查后退回)及复印件;
3、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的证明材料原件(审查后退回)及复印件;
4、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校提供的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学位办公室收齐上述材料后,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及时通知申请人。
(三)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学校聘请校内一位具有副教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同时也可聘请申请人所在单位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应在申请人报名后二个月内,根据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申请人的情况提出课程学习和考试计划,经研究生院(筹)培养处批准后作为申请人硕士课程考试要求的依据。
学位办公室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按本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
1的认定。
第六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学位办公室按照《规定》的第七条,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对申请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在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与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一篇(含被公开出版的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的论文),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专著或教材至少一部,或作为主要骨干完成科研项目至少一项,并取得成果(提交包括课题组成员名单的项目任务书、专家鉴定证书复印件)。必要时,可以到申请人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
l、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
学校对申请人应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考试。考试应在学校严格按相同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的考试要求和评卷标准进行。
2、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1)申请人必须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成绩由考试部门直接提供);
(2)申请人必须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参加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科由国务院学位办确定,其考试成绩由考试部门直接提供)。
申请人自报名登记之日起,必须在四年内参加我校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且成绩合格。四年内未通过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申请人应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交学位论文。校内指导教师要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指导。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
1、论文要求: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英文摘要。
2、论文评阅:
(1)学校聘请至少三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有成绩的专家。聘请的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不得聘请申请人的导师作为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由学位办公室送交论文评阅人。论文在送交评阅时,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2)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要求。
3、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五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三人是指导过研究生的导师、一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应先得到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认可。
学位办公室应在论文答辩日期半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由有关学院统一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之后,报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后送交学位办公室。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
(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若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第七条 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已向我校申请硕士学位者不得同时向其它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三、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八条 资格审查
(一)学位申请基本条件
1、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2、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具体要求见校学位字【2004】10号);
3、申请人拟申请的学科一般应与所获硕士学位的学科相同或相近。
(二)提出学位申请时间及应提交的材料
申请人应在每年5月到我校学位办公室办理学位申请手续,并提交下列资料:
I、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审查后退回)及复印件;
2、最后学历证书原件(审查后退回)及复印件;
3、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4、已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有关学术论文、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制原件(审查后退回及复印件;
5、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校提供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学位办公室收齐上述材料后,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小组(具有正高职
称者三至五人)着重审查申请人的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专家小组将审查结果以书面意见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后送交学位办公室,并由学位办公室将审查结果及时通知申请人。
对已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申请人,按本实施细则第九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第九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学位办公室按照《规定》的第十条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对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 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其要求与我校全日制博士生的一致);其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并持有获奖证书(原件)。必要时,可以到申请人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
学位办公室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在校组织考试。考试要求和评卷标准要严格按相同专业在校博士研究生的考试要求和评卷标准进行。自报名登记之同起,一年内参加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应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经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专家推荐,学位办公室审查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可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申请人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我校指定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就论文是否修改补充提出意见。
l、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
(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已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3)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英文摘要。
(4)申请人必须在我校指定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我校相应的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
2、论文评阅及同行评议:
(1)学校聘请至少3名校外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匿名送审),学校聘请同行评议专家4-7人,对论文进行评议,且同行评议专家不能是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和同行评议专家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
在科学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或同行评议专家。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二个月以前,由学位办公室送交论文评阅人和同行评议专家。论文评阅人和同行评议专家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评议)意见应密封传递。
(2)论文评阅人和同行评议专家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评议),提出评阅(评议)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意见。
3、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研究生导师、二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应先得到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认可。
学位办公室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
(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若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第十条 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并签署意见后,将材料报送学位办公室。学位办公室按规定时间将有关材料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审核,作出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姓名及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等应及时向社会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公布,并经三个月的争议期后颁发学位证书。
已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者不得同时向其它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四、组织和管理
第十一条 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学位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仲裁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的问题。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批准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时,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学位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课程考试、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工作,并负责处理其它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我校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所收取的费用,由申请人本人或申请人所在单位支付,其收费标准参照国家下达的研究生经费标准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申请人在通过资格认定后,为准备参加课程考试或论文答辩,可享有不超过两个月的假期。
博士学位申请人的所在单位应允许申请人到我校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十四条 学校向同等学力人员颁发学位证书和向有关单位送交学位论文存档,均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证书需单独编号。
第十五条 学校建立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所
涉及的有关材料,包括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等应在申请人获得学位后保留五年,以备检查与评估。
五、质量监督
第十六条 为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工作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
第十七条 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对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及本实施细则开展工作,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袭,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六、附则
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发布实行。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6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细则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本校按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五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和专业,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报请上海市学位办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后公布。
第二章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第三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但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
学位申请人必须符合以下二个基本要求:
(一)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全部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各培养环节(含通过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取得所要求的科研成果。
(二)申请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第三章硕士学位
第四条课程与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外国语:要求第一外国语,须通过硕士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写作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三)基础课与专业课: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
(四)硕士生的学位课程考试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人培养计划进行,硕士生须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各培养环节,且成绩合格。
(五)科研成果要求:
申请硕士学位者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申请理、工、农学的硕士学位者,在学期间须在SCI、EI、ISTP、CSCD收录的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以上(含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并注明对应学位论文的第几章节;申请经、管类学科及农学类渔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者,需在CSCD或CSSCI收录的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录用)2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
2、获得署名前五名(含第五名)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3、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或实审)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第一发明人或设计人,或是以导师指导小组主要成员为首的第二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且上海海洋大学为专利权人。注:
1.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其中增刊上的论文不计入科研成果。
2.所有发表论文须第一作者、或导师指导小组主要成员为首的第二作者;导师指导小组成员需经研究生部认定备案。
3.所有发表论文须以上海海洋大学名义,或将上海海洋大学与联合培养单位名称并列。
4.对于论文录用的情况,在资格审核时,需同时提交以下材料:①录用通知(以后发表的论文题目要与录用通知上的一致);②录用文章的全文;③导师的承诺。学院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内对该录用文章进行跟踪。该论文公开发表后,导师需将发表论文原件交学院。若在规定时间内该论文未正式发表,导师需承担相应责任,有关规定参见《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条例》。
第五条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① 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② 对论文所有相关的内容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研究。
③ 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明确、实验设计或调查方法合理、数据资料真实、分析方法正确、结论可靠。
④论文文字通顺、书写符合研究论文的规范(参见《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⑤ 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意或应用价值或学术参考价值。
⑥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明确后,用于论文的时间至少应在一年左右。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硕士生最迟应在答辩前三个月交出论文答辩初稿和《实验原始记录本》。指导教师应在半个月内审查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审查学位论文所涉及的数据是否直接源于《实验原始记录本》、《实验原始记录本》记录是否符合规范。对于无实验数据的学科专业,导师要重点审查论文内容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行为。硕士生要在本硕士点作预答辩,以征求意见。经过修改报院系领导同意后方可付印。同时填写《硕士学位申请表》。
第七条硕士学位论文评阅
硕士论文应在答辩前一个月完成,并聘请二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评阅。
论文评阅人的确定及评阅手续的办理:
(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论文评阅人名单,填写《上海海洋大学聘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送审表》,填报4人(校外填报2人)。
(二)由研究生部确定2名论文评阅人(校外1人,评阅人中至少有1人具有硕导资格)。
(三)学院派专人送学位论文、论文评阅人聘书和《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给论文评阅人。
(四)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是否达到与学位相应的学术水平和可否提交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学位论文和《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寄至研究生部。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中有一人的评语是属否定的,不能进行答辩。应增聘一名论文评阅人,如评语仍为否定的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半年后学生重新进行学位申请的程序。
(五)研究生部将学位论文和《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学院,学院安排研究生导师根据论文评阅人的意见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
(六)为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学校可根据需要对硕士学位论文开展匿名评审。
第八条上海市研究生论文盲审
1、拟申请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当上海市的论文盲审,领取确认号后上网登录信息,并填写《盲审简况表》。
2、被抽中同学需在两日内将学位论文一本交研究生部。由研究生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送审。
3、盲审成绩未通过的,研究生在一个月内修改论文后,由研究生部重新增加一名论文评阅人进行论文盲审,仍未通过,则本次申请无效,需半年后重新申请答辩。
4、论文送审超过20天成绩未出,研究生可进入答辩程序。如答辩后盲审成绩未过的,由研究生部重新增加一名评阅人进行盲评,如通过,则本次答辩有效;如仍未通过,则本次答辩无效。需在半年内修改论文,重新进行学位申请。
5、论文盲审成绩至学院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之时仍未出来的,视为通过。
第九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硕士生将学位论文一式三份送交本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填写《上海海洋大学聘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送审表》,交研究生部审批。答辩委员会由副教授以上的专家3人以上(包括3人)组成(其中至少1人为校外专家;至少2人为硕导;评阅人和答辩委员重复不超过1人),其中主席
1人,由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另设秘书1人,由硕士学位获得者或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担任。
(三)硕士生指导教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但在答辩时可以列席,在讨论表决及形成决议时应离席回避。
(四)学院派专人在答辩前一周送学位论文和答辩委员聘书给答辩委员会委员。
(五)学院填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安排表》,并张贴《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海报》。
(六)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的姓名、职称、所在单位和学术专长;
2、研究生指导教师或有关人员介绍学位论文作者的政治表现、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工作等情况;
3、论文作者报告论文主要内容(时间为半小时);
4、答辩委员会委员审阅评阅意见书,并和与会者提出问题,答辩研究生回答问题;
5、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答辩研究生、指导教师及其他参加人员退场):
(1)答辩委员会委员讨论论文答辩情况,交换意见后写出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
(2)答辩委员会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是否同意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为通过。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3)答辩委员会秘书填写《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评分汇总表》和《上海海洋大学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汇总表》,统计出评分等级和表决结果。
(4)答辩研究生、指导教师及其他人员进场,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
第十条 论文答辩不合格情况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或论文答辩通过而未被建议授予学位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并做出决议,可在半年内修改论文,申请重新答辩一次。如答辩委员会未作出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十一条 答辩时秘书应认真做好记录
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将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整理好,填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并连同学位申请者的《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申请表》、《上海海洋大学硕士毕业生论文评阅意见书》、学位论文一式三份(交磁盘全文)、《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评分表》、《上海海洋大学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评分汇总表》、《上海海洋大学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汇总表》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
第四章博士学位
第十二条课程与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外国语: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须通过博士生学位外语课程考试。要求具有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有较好的外语写作和听、说应用能力。能以第一外国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三)基础课与专业课: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四)博士生的学位课程考试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人培养计划进行。博士生须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各培养环节,且成绩合格。
(五)科研成果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学期间须在SCI、EI、ISTP收录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以上(含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论文;或在CSCD核心库收录的期刊上公开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性论文;或在CSSCI收录的期刊上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核心库2篇);其中至少一篇已经正式发表。
其中,受国家重点学科支持的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有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博士点)博士研究生须在SCI、EI、ISTP、CSCD核心库收录的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 其中SCI、EI、ISTP收录期刊论文至少1篇,发表的论文中至少1篇已经正式发表。
2、获得署名前五名(含第五名)的省部级二等(含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3、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1项(第一发明人或设计人,或是以导师指导小组主要成员为首的第二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且上海海洋大学为专利权人。
注:
1.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其中增刊上的论文不计入科研成果。
2.所有发表论文须第一作者、或导师指导小组主要成员为首的第二作者;导师指导小组成员需经研究生部认定备案。
3.所有发表论文须以上海海洋大学名义,或将上海海洋大学与联合培养单位名称并列。
4.对于论文录用的情况,在资格审核时,需同时提交以下材料:①录用通知(以后发表的论文题目要与录用通知上的一致);②录用文章的全文;③导师的承诺。学院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内对该录用文章进行跟踪。该论文公开发表后,导师需将发表论文原件交学院。若在规定时间内该论文未正式发表,导师需承担相应责任,有关规定参见《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条例》。
第十三条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① 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② 对某领域以及相关的内容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
③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明确、实验设计或调查方法科学合理、资料翔实、数据真实、分析方法正确、论证严密、结论可靠。
④学位论文逻辑清晰、文笔流畅,撰写合乎《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⑤论文研究内容应在学科领域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要有创新性。
⑥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明确后,用于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二年。第十四条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生最迟应在答辩前四个月交出论文答辩初稿和《实验原始记录本》。指导教师应在一个月内审毕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审查学位论文所涉及的数据是否直接源于《实验原始记录本》、《实验原始记录本》记录是否符合规范。对于无实验数据的学科专业,导师要重点审查论文内容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行为。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校内同行专家进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广泛征求意见,并将所提意见的记录报送研究生部。预答辩通过者,可填写《博士学位申请表》。
第十五条博士学位论文评阅
博士学位论文和摘要应在答辩前三个月完成,并聘请五位相关学科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或研究员评阅。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的确定及评阅手续的办理:
(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论文评阅人名单,填写《上海海洋大学聘请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送审表》,填报6人(校内3人,校外3人)。
(二)由研究生部确定5名论文评阅人(其中至少有1名科研院所专家,校内专家不超过2人,博导不得少于3人)。
(三)研究生部派专人送学位论文、论文评阅人聘书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给论文评阅人。
(四)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是否达到与学位相应的学术水平和可否提交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学位论文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寄至研究生部。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中有二人的评语是否定的,则本次申请无效;有一人的评语是属否定的,不能进行答辩,应增聘一名论文评阅人,如评语仍为否定的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本次申请无效的,半年内不得申请重新答辩。
(五)研究生部将学位论文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学院,学院安排博士生导师根据论文评阅人的意见指导博士生修改论文。
第十六条上海市研究生论文盲审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盲审同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见第八条。
第十七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博士生将学位论文一式五份送交本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填写《上海海洋大学聘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送审表》,交研究生部。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研究员5人以上(包括5人)组成(至少3人为博导;校外专家2人以上;校外专家中至少有1人是博导),其中主席1人。另设秘书1人,由博士学位获得者或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担任。答辩委员和论文评阅专家重复不超过2人。
(三)博士生指导教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但在答辩时可以列席,在讨论表决及形成决议时应离席回避。
(四)学校派专人在答辩前半个月送博士学位论文和答辩委员聘书给答辩委员会委员。
(五)学院填报《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安排表》,并张贴《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海报》。
(六)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介绍答辩委员的姓名、职称、所在单位和学术专长;
2、博士生指导教师或有关人员介绍学位论文作者的政治表现、课程考试成绩、学位论文工作等情况;
3、论文作者报告论文主要内容(不超过一小时);
4、答辩委员会委员审阅《论文评阅意见书》,并和与会者提出问题,答辩博士生回答问题;
5、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答辩博士生、指导教师及其他参加人员退场):
(1)答辩委员会委员就论文及答辩情况交换意见,讨论并写出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
(2)答辩委员会委员填写《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评分表》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表决票》,就是否同意通过论文和是否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以无记名方式表决(未出席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成员同意,方为通过;
(3)答辩委员会秘书填写《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评分汇总表》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及答辩表决票汇总表》,统计出评分等级和表决结果。
(4)答辩博士生、指导教师及其他人员进场,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
第十八条论文答辩不合格情况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或论文答辩通过而未被建议授予学位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并做出决议,可在半年内修改论文,申请重新答辩一次。如答辩委员会未作出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十九条答辩时秘书应认真做好记录
答辩结束后,各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将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整理好,填入《上海海洋大
学博士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并连同学位申请者的《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表》、《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意见书》、学位论文一式四份(交磁盘全文)、《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评分表》、《上海海洋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上海海洋大学博士论文评分汇总表》、《上海海洋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汇总表》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
第五章学位审批
第二十条院学位评定分委员对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就是否建议授予相应的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同意票数超过全体委员半数以上为通过。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分委员会在规定的日期将有关材料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交研究生部。第二十一条研究生部整理汇总材料,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二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逐个审核的基础上进行审批,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是否授予相应的学位,开会出席人数应为委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数超过全体委员半数以上为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字。
第二十三条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博士学位证书须在博士学位获得者名单公示三个月后无异议时,予以颁发)。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证书生效日期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四条学位申请人自提交论文及有关表格后,在整个论文评阅、答辩,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期间,严禁进行非正当活动,一经发现要按纪律从严处理。一切有关人员要严守纪律,申请者本人不应了解的内容,严禁泄露,违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十五条对于已毕业而未获得学位者,硕士研究生可以在毕业后一年内,博士研究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达到学位申请的基本条件后,可申请学位。
第六章其他
第二十六条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参照本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对于已授予的学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如确认发现有舞弊作伪等违反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情况,对授予的学位应予复议,可以作出撤消的决定。
第二十八条学位申请者对学位授予存有异议,可自学位授予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到研究生部提出书面申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最终决定权。
第二十九条本细则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校长批准后执行,并报上海市学位办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于批准之日开始执行,其中对于科研成果的要求,自2009届研究生开始执行。
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二OO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四篇:合肥工业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工作办法
附件
合肥工业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工作办法(2013年11月2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修订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发展需要,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申请我校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按照我校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授予博士学位。
第三条 课程学习要求
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所在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75分,非学位课不低于60分。
第四条 学位论文要求
一、博士生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撰写完成学位论文。
二、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规范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另行规定);正文一般不应少于5万字。
三、学位论文应能表明学位申请者确已掌握了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四、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内容可形成较高水平的研究论 文,并能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涉密学位论文除外)。
五、论文作者对本人学位论文的文责负责;指导教师应对学位论文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有无创新性等进行严格审查、把关。
第五条 学位论文评议与评审
一、学位申请者应在达到课程学习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后,于答辩前3个月将完稿的学位论文印送有关单位,用于同行评议和评审。
二、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应聘请5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议。评议人员(博士生导师应占2/3以上)名单由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分会”)拟定,报学位办批准。评议意见中须有2/3以上为肯定意见时,方可组织论文评审。
三、学位论文评审采用双盲方式进行。学位办聘请3位(至少有2位博士生导师)与论文有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审论文,至少有2位外单位专家。指导教师不得受聘为论文评审人。
四、学位论文评审结论为“通过”的申请者,方可举行论文答辩;评审结论“不通过”的学位论文,修改期限为1~2年。修改后的论文须重新评审。重审论文仍不通过的,取消该论文作者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
第六条 学位论文答辩
一、申请者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并通过学院组织的资格审核(课程审核、学位论文查重、《合肥工业大学学风建设实施 细则》中要求的相关审查等),方可举行论文答辩会;答辩会一般应公开举行(涉密学位论文除外)。
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位或7位教授级同行专家组成。成员中博士生导师应占2/3以上,且外单位的专家应不少于2位。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博士生导师担任。学位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得兼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三、分会须委派一名责任心强、办事认真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详细记录答辩过程中委员的提问、论文作者的回答以及答辩委员会的评议等情况,并处理答辩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四、答辩委员会依据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作出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中2/3以上同意,方可获得通过。
五、答辩委员会应对学位论文提出具体的意见。对于通过答辩、需少量修改的论文,申请者可在15天内进行修改,并由导师审查认定后,作为学位申请材料上报;对于通过答辩、需作较大补充修改的论文,申请者可在3~6个月期间内进行修改,并由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和分会审查认定后,方可作为学位申请材料上报;对于未通过答辩、限期修改的不合格论文,申请者须在1~2年期间里修改学位论文,并申请二次答辩。逾期未举行二次答辩或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以后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作结业处理。
六、答辩委员会若认为,学位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且答辩者未获得过所申请学科的硕士学位,可作出建议授予其硕士学位的决议。
七、对符合博士学位申请人课程学习、学位论文与学术成果资格要求,但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且未解除处分的博士生,可允许其举行毕业答辩,但当年不得申请学位。
第七条 学位申请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且答辩委员会作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后,学位申请者应向所在分会提出学位申请,履行学位申请手续,并提交相关材料(材料的种类和份数,另行规定)。
第八条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分会组织实施。分会应依照学位申请者的培养计划,对其在学期间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学习成绩、业务能力、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学位申请者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在学期间未受到党、政、团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二、在学期间,取得以下学术成果(涉密学位论文者另行规定);
(一)理、工类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发表JCR二区及以上(在学期间的数据库均有效)论文≧1篇。
2、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EI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或校定核心期刊论文(2010版)≧2篇。
3、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项,或以前3位参加制订并获颁布国家标准(或排序前5位的国际标准)1项;且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EI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或校定核心期刊论文(2010版)≧1篇。
4、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前4位)或省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前2位)≧1项。
(二)人文社科类(含哲学、法学、文学、经济、管理、艺术)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发表SCI、SSCI或A&HCI收录的期刊论文≧1篇。
2、发表EI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或校定核心期刊论文(2010版)≧2篇。
3、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项,且发表EI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或校定核心期刊论文(2010版)≧1篇。
4、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科技成果(含社科类)一等奖(前5位)或省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前3位)≧1项。
三、所有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合格;
四、综合考试和中期考核通过;
五、未超出学习年限;
六、无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和论文作假行为;
七、学位申请材料齐全。第九条 学位授予
一、分会须每年规定时间召开会议,对学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并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作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并及时上报学位办审核。出席会议的委员至少达到全体委员数的2/3,会议方为有效;表决同意的票数不少于参会委员的2/3,建议决定方为通过。
二、评委会召开全委会,听取学位办与分会对申请者的审查情况汇报,对学位申请进行审议,并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作出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获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方为 通过。
三、对学位申请未通过者,应说明不授予博士学位或暂缓授予博士学位的理由。对于暂缓授予博士学位者,评委会与分会协商后,作出限期修改的决定;申请者可在1~2年完成论文修改后,重新提交审批一次。对于未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而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申请者,依据本人申请和答辩委员会的建议,评委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
四、对于在校期间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且毕业时尚未解除处分的博士生,可在毕业后2年内(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者除外)向学位办提出学位申请,并递交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现实表现证明;符合学位授予条例者,经导师、分会审核同意,提交评委会审议;最终获得学位者,其学位授予时间为评委会审批通过的日期。
五、批准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须在校园网上公示3个月,公示期满后无异议者,方可授予博士学位,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六、申请者若对学位授予程序、决定有异议,可在10个工作日内向分会或学位办提出书面申述材料,由评委会复审、裁决。学位办将裁决意见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及所在分会。
第十条 关于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的相关说明如下:
一、本规定提及的论文、专利、科技成果奖等各类学术成果均应与学位申请者所作的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且符合所在学科研究方向。
二、本规定提及的期刊论文以收录检索数据库中的文献类型分类为准,可包括专辑论文,但不含增刊论文。
三、SCI(SSCI)检索的重要国际会议论文,经分会认定并签署认可意见后,可视为校定核心期刊论文(2010版)。
四、学位申请者以录用通知书形式确认的期刊论文不得超过1篇。录用在SCI、SSCI、A&HCI期刊源数据库(在学期间的数据库均有效)中的论文,可视为相应收录。
五、本规定提及的论文、发明专利,合肥工业大学须为第一署名单位(或专利权人),申请者须为第一作者(发明人)。若申请者排序第2时,导师排序第1,可视其为第一作者(发明人)。
六、本规定提及的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合肥工业大学须为署名单位,参加人员排序以校内排序为准;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合肥工业大学须为第一署名单位。
七、列入《科学技术部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名录》的全国性专业协会(学会)设立的科学技术奖,经校科学技术研究院认定后,可视为相应等级的省部级奖。
第十一条 各分会可根据所属学科特点及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制定不低于本规定的条件要求,经评委会审议通过,由学位办备案后实施。
第十二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评委会提名,报教育部审查并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对于在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提出学位申请的,可参照本办法审定是否授予其博士学位。
第十三条 对于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抽检“不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依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博士学位证书由学位办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统一制定的证书格式制发。
第十五条 学位办应建立学位申请及授予的有关档案,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及安徽省学位办公室的检查监督和质量评估,按要求向国家报送相关学位授予信息资料。
第十六条 学位办负责受理对学位申请、论文评审及答辩中的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举报;对违反《合肥工业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细则》者,依照该细则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校长批准后实施,并报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和修改权属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五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授予博士学位证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授予博士学位证明
同学,学号:,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专业博士研究生,已于年月日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于年月日召开会议,同意授予博士学位。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校研字[2005]41号)有关规定,需要公示三个月,若无异议者方可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特此证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