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研习(60):资金拆借解决之道
案例研习(60):资金拆借解决之道
(2011-07-10)【案例情况】
一、贵州百灵:大额资金拆借给非关联方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应收款项中有较大数额为拆借给其他公司的资金,请保荐人、律师核查发行人拆借给其他公司资金的原因及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资金往来采取的形式、资金占用费的定价及依据,并对上述资金拆借行为的合法性及是否会给公司带来潜在风险发表意见。】
1、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贵州宏立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立城公司”)。
发行人共计9次借款给宏立城公司。其中2005年8次,总金额41,250,000.00元;2006年借款1次,金额10,000,000.00元。宏立城公司于2005年还款5,000,000.00 元,2006年4月分两次还款共计21,280,000.00元,2006 年5月还款23,000,000.00元,2006年10月还款1,970,000。00元。
双方在业务上没有任何合作,资金拆借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临时相互支持,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但由于宏立城公司逾期还款,支付了发行人经济补偿金4,030,000.00元。
2、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贵州中卫时代医药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卫时代”)。
发行人于2005年7月借款24,000,000.00元给中卫时代。中卫时代于2007年8月还清借款。
借款时中卫时代是发行人的经销商,资金拆借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临时相互支持,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
3、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安顺商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顺商厦”)。
发行人于2006年4-5月共计借款21,000,000.00元给安顺商厦,并于2007年6月代安顺商厦支付保险费20,300.00元。安顺商厦于2008年6月全部还清。
双方在业务上没有任何合作,资金拆借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临时相互支持,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
4、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安顺开发区土地开发收购储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
发行人于2006年12月借款20,000,000.00 元给交易中心,交易中心于2007年2月还款8,000,000.00元,2007年4月还款10,000,000.00元,2007年7月还款2,000,000.00元。
双方在业务上没有任何合作,资金拆借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临时相互支持,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但由于交易中心逾期还款,支付了发行人经济补偿金450,166.00元。
5、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贵阳白云金田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田公司”)。
发行人于2006年陆续借款12,000,000.00元、2007年3月借款5,000,000.00 元共计17,000,000.00元给金田公司。金田公司于2007年10月还款15,500,000.00元,余款于2008年全部还清。
双方在业务上没有任何合作,资金拆借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临时相互支持,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
6、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贵州嘉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黔公司”)。
自2005年5月至2007年末,发行人累计向嘉黔公司拆借资金6,724.75万元,2008年6月末嘉黔公司全部还清。
拆借资金时嘉黔公司为发行人的控股子公司,资金拆借的原因是为了支持子公司的房地产开发,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
7、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吉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源公司”)。
发行人于2007年8月陆续借款17,000,000.00 元给吉源公司。吉源公司于2008年1月还清全部借款。
双方在业务上没有任何合作,资金拆借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临时相互支持,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
8、关于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贵州宏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宏泰公司”)。
发行人于2006年10月借款5,000,000.00元给宏泰公司,宏泰公司于2007年9月还清,逾期6个月。
双方在业务上没有任何合作,资金拆借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临时相互支持,约定不支付利息及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费。但由于宏泰公司逾期还款,支付了发行人经济补偿金43.64万元。
发行人将资金拆借给上述借款人违反了《贷款通则》的相应规定,虽未收取资金占用费,但收取了宏立城公司、交易中心及宏泰公司逾期还款的经济补偿金,存在被中国人民银行按《贷款通则》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按违规收入处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的风险。
2009年3月6日,发行人控股股东姜伟出具《承诺函》,承诺发行人若因在本承诺书出具日之前对外拆借资金而导致的行政、司法处罚给发行人带来的经济损失,全部由其本人承担。
综上,本所认为,发行人资金拆借行为虽然违反了《贷款通则》的相应规定,存在被处罚的风险,但鉴于发行人控股股东姜伟已出具《承诺函》,发行人的利益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上述资金拆借行为不会对本次发行并上市产生实质性障碍。
二、太阳电缆:代理捐款理财
【请保荐人和律师核查并披露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南平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会给发行人提供借款的原因。】
经本所律师核查,发行人分别向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南平市困难党员扶基金会借款200万元和50万元,这两笔款项实际上是发行人分别向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南平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会的捐款。上述两个基金会是为了保证其基金的保值增值,寻求安全性高、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回报,而将上述款项出借给发行人。根据发行人与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南平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会分别于2006年9月30日、2007年9月3日签订的《太阳电缆希望工程基金捐赠合作协议书》和《投资协议书》,发行人应每年分别向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南平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会支付固定收益25万元和6万元。
由于上述两项借款不符合《贷款通则》之规定,经双方协商同意,发行人已于2007年11月27日分别向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南平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会归还了上述借款。本所律师认为,虽然上述两项借款不符合《贷款通则》之规定,但发行人作为借入方,不存在因违规收入而被处罚的风险,因此,上述事项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凯美特气:向外资关联方拆借资金
【2009年9月,公司与关联方香港浩讯签订借款协议,向其借款1820万元用于流动资金所需;2010年,公司以支付的香港浩讯原拟香港上市中介费319万元抵偿部分借款金额。截至期末,发行人与香港浩讯之间的借款金额为1500万元。请发行人律师说明发行人与香港浩讯之间发生的该借款是否符合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资金借款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是否符合外汇管理相关规定、是否构成本次发行障碍】
(一)基本情况
1、经核查,香港浩讯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2001年8月17日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现持有32121246-000-08-07-0 号《商业登记证》,注册地址为香港九龙尖沙嘴赫德道8号20楼C室。2、2009年5月19日,香港浩讯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款共计人民币18,202,639.92元。2009年9月1日,香港浩讯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签订了《委托付款书》并向发行人出具了《授权书》,委托发行人代香港浩讯收取该股份转让款,并授权发行人办理此事项。3、2009年9月7日,香港浩讯与发行人签订了借款合同,香港浩讯同意将委托发行人收取的代收股份转让款以借款的方式借贷给发行人,借款期限为2009年9月8日至2010年9月8日。2010年5月10日,发行人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岳阳市中心支局提出《湖南凯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暂时存放香港浩讯转让境内投资所得的报告》,申请将上述款项存放于公司账户内。2010年5月12日,发行人该申请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岳阳市中心支局资本项目外汇的核准。根据发行人的说明,发行人正在办理购汇并拟于近期将该笔款项归还给香港浩讯。
(二)律师核查意见
1、发行人将代收控股股东香港浩讯的股权转让款未及时申请换汇支付而予以暂时保管存放的行为,实质上已经构成了发行人与香港浩讯之间的借贷关系;因香港浩讯系一家香港法人,发行人系其控股的一家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上述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不适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境内企业之间的资金借款的相关规定。
2、上述因临时保管存放股权转让款方式产生的境内外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属于资本项下外汇管理业务。中国目前外汇管理法律法规规定资本项下的外汇业务应当得到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或核准,发行人上述行为已得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岳阳市中心支局资本项目外汇项下的核准,因此不违反有关外汇管理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目前,发行人正在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购汇归还该笔借款。
据此,发行人因临时保管控股股东委托收取的股权转让款产生的境内外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未损害发行人及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且得到了有关外汇管理部门的核准,对本次发行及上市不构成实质法律障碍。
四、顺网科技:尽早规范风险较小
(一)小额资金占用
发行人前身顺网信息建立初期,经营规模较小,关联交易及重大事项审批决策流程较为简单。在资金使用方面主要采用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财务部经理复核、总经理批示及董事长(执行董事)审批的决策机制。
报告期内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存在如下占用发行人资金的情况及所履行审批决策程序如下: 1、2007年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华勇先生向公司借款20万元及2009年主要股东寿建明向公司借款14,026.00元;
2007年由顺网信息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当时经营环境的客观需要,提出申请,授予执行董事华勇先生一定数量的日常经营所需的备用金,额度为20万元;授予寿建明先生一定数量的日常经营所需的备用金,额度为20万元。经上报财务部经理复核后递交总经理批示,并在其明确同意后,由执行董事审批通过; 2、2008年华勇先生控制的鸿大网络向公司借款80万元
2008年董事长华勇先生的关联公司鸿大网络向顺网信息短期借贷流动资金80万元用于鸿大网络的生产经营周转,鉴于顺网信息当时流动资金充裕,经上报财务部经理复核后递交总经理批示,并在其明确同意后,由执行董事审批通过;
3、发行人主要股东寿建明先生控制的雨虹网吧于2008年向公司借款17,857.78元
雨虹网吧为降低采购成本,曾通过顺网信息先行垫付并代购了部分硬件设备,金额为17,857.78元。经上报财务部经理复核后递交总经理批示,并在其明确同意后,由执行董事审批通过。除雨虹网吧与顺网信息偶发性关联交易(代购设备)外,报告期内发行人与雨虹网吧无其它关联交易,雨虹网吧使用的网维大师软件系通过代理商购买。
上述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在报告期内对发行人前身顺网信息的资金占用金额较小,并已在股份公司设立前全部归还。尽管报告期内的资金占用履行了当时的内部程序,但程序简单,且无防范关联交易和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相关制度。在股份公司设立后,发行人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已形成防范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发行人资金的监管机制,并已在制度上和日常经营中规范了关联交易行为。
(二)公司向股东借款
从发行人前身顺网信息2005年7月成立至2007年11月份的28个月中,发行人致力于研发和寻找商业模式,各方面投入较大,原始投资已显不足。同时,由于网络广告及推广业务的快速发展,发行人存在流动资金紧缺的情况。期间,由于发行人尚处于创业期、资产较少,发展资金完全来自于自身累积资金,并未能获得银行贷款。为了保证业务的持续发展,主要股东寿建明及实际控制人华勇先生的妹妹华燕女士在2006年7月至2007年4月临时无偿拆借给发行人156,310.00元和300,000.00元以缓解营运资金的不足。上述借款于2007年期末的余额分别为156,310.00和300,000.00元。2008年随着发行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营运资金不足状况得到改善,发行人分别于2008年底和2009年8月归还上述临时拆借款。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上述关联方资金往来已全部结清。
经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实及申报会计师核查,发行人及其关联方之间于过往年度发生的资金拆借行为,不符合《贷款通则》的规定,但鉴于系发生在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前,上述资金拆借金额较小且未支付利息或收取资金占用费,经清理规范,顺网信息与关联方的上述资金拆借已结清,并未发生损害发行人及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况。股份公司成立后,发行人已形成防范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的监管机制,未再发生类似情况。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如下:①发行人的《公司章程》第四十三条、第八十一条、第一百零九条、第一百一十三条和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了有关关联交易的特殊决策程序,其中,包括了关联股东及有利害关系董事在进行关联交易表决时的回避程序和独立董事在关联交易中的特别职权。②2009年11月18日,发行人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此外,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华勇承诺:不利用大股东的地位通过以下列方式将公司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①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发行人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②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③委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进行投资活动;④为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⑤代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偿还债务。
五、西泵股份:以同期贷款利率拆借资金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
一、融资困难,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量上升,公司及各子公司单纯依靠银行贷款难以满足资金需求。为了保证公司研发投入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减轻资金压力,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西泵特铸向控股股东宛西制药及其子公司按市场同期贷款利率有偿拆借资金。报告期
内,本公司及子公司向宛西制药及其子公司拆借资金情况如下表:
公司及子公司各年度向宛西制药拆借资金金额较大,大部分是由于公司及子公司因临时资金头寸紧张,为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向宛西制药及其子公司短期拆借资金。2008年度,公司及子公司向大股东拆借资金数额较大,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的销售回款速度降低,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此外,2008年公司投资设立南阳零部件,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增加了向大股东的资金拆借;2008年度,公司及子公司向大股东还款数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及子公司于当年向大股东归还了2007年末其他应付款9,252.08万元及长期应付款2500万元,导致当年还款金额超过拆入金额。2009年度,随着产品产销量增加,公司营运资金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向宛西制药资金拆借减少。2010年1-6月,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好转,向宛西制药及其子公司资金拆借金额大幅降低,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从而避免向宛西制药及其子公司进行资金拆借。
六、双环传动:发行人是否通过资金拆借调节利润
(一)双环传动及其子公司与双环集团之间资金的占用情况
1、双环传动与双环集团之间的资金占用
公司与双环集团之间发生的经营性资金占用主要为2006年末公司向双环集团购买机器设备等资产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基于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公司营运资金较为短缺,公司暂未归还该笔款项,经双方约定,该款项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始计息。2007年和2008年,公司对双环集团提供的资金所支付的年利率分别为0.60%和0.72%,系参照双环集团同期向银行借款利率确定。截至2008年12月31日,发行人已结清全部资金往来本息。
双环集团基于资源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的原则,进行资金调度。根据玉环锻造和双环集团之间签订的借款协议书,对资金占用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资金使用费。2007年,玉环锻造对提供给双环集团的资金按0.62%的月利率收取利息,2007年7月,发行人收购玉环锻造,玉环锻造成为发行人子公司后,双环集团逐步归还向玉环锻造借款。2008年,双环集团对提供给玉环锻造的资金按0.61%的月利率收取资金使用费,截至2008年12月31日,已结清全部资金往来本息。
江苏双环设立之初,由于资金有限,双环集团将闲置资金拆借给江苏双环使用,以解决其营运和投资资金需求。2007年和2008年,双环集团对提供给江苏双环的资金分别按0.62%和0.63%的月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系参照了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截至2008年12月31日,已结清全部资金往来本息。
2、双环传动及其子公司与关联自然人之间的资金占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向关联自然人的借款情况如下:
蒋亦卿、叶春柳和柳守丹系原玉环锻造股东,该笔借款是玉环锻造延期支付向股东分红而形成。截至2008年12月31日,发行人与关联自然人之间资金往来的本息已全部结清。
3、资金占用还款资金来源
截至2008年末,发行人及其子公司已经清理了关联方之间的全部资金往来本息,发行人归还关联方资金的来源主要为公司的经营积累和债务融资。2007-2008年,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11,069.60万元、15,643.28万元;2008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余额分别为16,500.00万元和9,000.00万元,合计25,500.00万元。公司的经营积累以及通过债务融资获取的资金能够保障公司归还对关联方的资金占用,还款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4、资金占用对发行人经营业绩的影响
2007-2008年度,双环集团和关联自然人以多种形式将资金借予发行人使用,缓解了发行人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增强了发行人资金的流动性,发行人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资金成本合理,属于正常的财务费用支出,对发行人的经营成果不构成重大影响,子公司玉环锻造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双环集团利息,利息收入已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发行人不存在通过占用关联方资金调节利润的情形。
5、履行的决策程序
在资金审批方面,上述公司对关联方的资金占用均由公司主管审批确认,并签署了相关的借款协议,未提交发行人当时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对该事项,已于2009年11月1日取得发行人2009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确认,独立董事对公司2006年度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认真审查后,认为公司报告期内的关联交易遵循公平自愿原则,定价公允,并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符合交易当时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的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其他非关联股东利益的情况。
6、对独立性的影响
发行人在设立之初,为增强发行人生产经营能力,向双环集团购买设备资产,由此产生应付款项,因发行人设立初期因经营积累有限,而未在交易发生时向双环集团支付重组对价,是在特定时期下发生的行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发行人已全部清理了其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发行人在报告期内独立性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公开发行上市的独立运作能力。
7、规范关联方往来的措施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与关联方间的资金往来本息已全部结清,自2009年开始,公司及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没有再发生除经营性往来之外的其他资金往来。
2009年11月11日,双环集团出具《双环集团承诺函》,具体承诺如下:
(1)截至本承诺函出具之日,本公司及本公司控制的企业、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不存在占用双环传动及其子公司资金的情况;(2)本公司及本公司控制的企业、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自承诺函出具之日将不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双环传动及其控股子公司之资金,且将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有关规定,避免与本公司发生除正常业务外的一切资金往来;(3)如果双环传动及子公司因与双环集团及双环集团控制的企业、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相互借款行为而被政府主管部门处罚,本公司愿意对其因受罚所产生的经济损失予以全额补偿。
2009年11月11日,实际控制人出具《实际控制人承诺函》,具体承诺如下:(1)截至本承诺函出具之日,本人及本人控制的企业、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不存在占用双环传动及其控股子公司资金的情况;(2)本人及本人控制的企业、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自承诺函出具之日将不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双环传动及其子公司之资金,且将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有关规定,避免与本公司发生除正常业务外的一切资金往来。
就上述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与双环集团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发行人律师认为: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与关联法人之间的上述货币资金往来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但2006年—2008年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与双环集团之间存在的资金往来是在发行人多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以逐步形成发行人完整的齿轮生产资产和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双环集团对双环锻造欠款的同时,发行人及其子公司对双环集团欠款金额更多,资金往来双方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付了利息,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方资金占用操纵利润的情形。截至2008年12月31日,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与双环集团的资金往来均已清偿完毕,且之后再未发生。双环集团已出具承诺函,承诺自承诺函出具之日将不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之资金,且将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有关规定,避免与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发生除正常业务外的一切资金往来。报告期内,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与双环集团的资金往来行为未损害发行人的利益,未对发行人的经营成果构成重大影响,对本次发行上市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就上述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与双环集团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保荐机构认为:2007年-2008年,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与双环集团之间存在的资金往来是在发行人多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逐步形成完整的齿轮生产的资产和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双环集团对玉环锻造欠款的同时,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双环集团的欠款更多,资金往来双方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付了利息,截至2008年12月31日,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双环集团的资金往来均已清偿完毕,且之后再未发生。且双环集团已出具承诺函,承诺自承诺函出具之日将不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
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之资金,且将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有关规定,避免与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发生除正常业务外的一切资金往来。报告期内,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双环集团的资金往来行为未损害发行人的利益,未对发行人的经营成果构成重大影响,对本次发行不构成重大实质性障碍。
(二)关联方资金拆借
2007年,关联方天广房地产存在占用本公司资金的情况,其占用的资金主要用于当年在南安市开发房地产的临时周转,具体如下:
2007年底天广房地产的借款余额344万元及资金占用费184.35万元已在2008年1月5日前全部清偿完毕,自清偿完毕至今未再发生天广房地产的资金占用事项。
2007年度本公司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冲减财务费用,增加当期利润,资金占用费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为8.35%。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秀玉和另一股东陈文团已于2008年6月29日对本公司承诺:“保证不亲自或通过本人的关联方以任何形式占用贵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金。”
【案例评析】
1、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境,所以资金拆借的问题很普遍也很好理解,尤其是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根本就是投资者不愿搭理银行不让进门。
2、也正是因为此,在发行审核过程中对于企业历史上的资金拆借问题还是相对宽容,一般认为只要在申报材料之前清理干净就可以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有关案例来看,如果发行人的资金拆借在报告期外或者报告期的前期,只要是披露完备一般不会再重点关注,但是如果在申报期期末才清理完毕则有可能受到关注。还有一种观点是,如果企业已经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了,那么就代表企业已经进入规范运行阶段,就不应该存在资金拆借之类的不规范的行为了,小兵同意这种观点,也建议企业尽早清理资金拆借的问题。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既然你都已经是拟上市企业了,资产规模已经现金流应该是可以支撑日常经营的,也就无需拆借资金了;而如果你还需要拆借资金维持生产,那么企业的上市时机显然还不够成熟。
3、对于企业的资金拆借行为,小兵大体总结三种情形:①发行人向关联方或非关联方拆借资金;②发行人给关联方或非关联方拆借资金;③发行人向内部员工拆借资金。第三种小兵已经做过论述,不再他说。关于前两种行为,如果是发行人借别人的钱,那么只要解释理由且没有损害发行人利益,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如果是发行人借给别人钱,那个人觉得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4、发行人借给别人钱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借给非关联方,另外一种是借给关联方(主要是股东)。如果是前者,那么你需要解释为什么要借给他钱,有没有收取有关资金占用费或利息之类的,小兵个人觉得贵州百灵的行为还是很严重的,不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或许是因为药企现金流实在是太好了外借一些影响不大的原因吗?而如果是发行人借给了股东之类的关联人,那么就是典型的“资金占用”,小兵将另文阐述。
【参考规则】
1、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七十三条规定:“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擅自发放贷款的;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规收入处以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法复(1996)15号)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企业拆借合同期限届满后借款方不归还本金是否计算逾期利息及如何判决的请示》(川高法(1995)223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对于合同期限届满后,借款方逾期不归还本金,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除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经)发(1990)23号《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第二项的有关规定判决外,对自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还款期满之日起,至法院判决确定借款人返还本金期满期间内的利息,应当收缴,该利息按借贷双方原约定的利率计算,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借款利息未约定,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借款人未按判决确定的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几类金融纠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
38、不具有金融业务经营权的法人、其他组织,从事贷款业务,应确认其贷款行为无效,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41、上述38条、39条所述的情况,除本金予以返还外,一般应判决借款人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超出规定利率部分应判决无效。
第二篇:案例研习:减资问题解决之道
减资问题解决之道
【案例情况】
一、北新路桥:为了资质而增资后减资
1、减资的原因
公司自2005年以来,业务发展速度很快,对资金的需要越来越大,为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早日获得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而做准备,公司多次讨论增资方案,但当时资本市场正处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新股暂停发行较长时间,因对资本市场何时能恢复正常融资判断尚不明朗,为不耽误公司的发展,公司选择在2006年先向原有股东融资,考虑到申请特级资质对注册资本的要求,将增资后的注册资本定在31,000万元规模。由于控股股东计划的增资金额较大,涉及其资金的规划和调度,因此本次增资控股股东分两次出资。
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好转,由于公开发行股票在获得发展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可获得资本市场特有的多重附加收益,作为一个路桥施工企业,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并上市所带来的品牌优势对于公司业务发展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①作为公众公司,有利于公司在海内、外市场树立诚信的品牌形象,无形的广告效应可以促进业务的进一步拓展;②有助于公司打通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本平台的支持;③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吸引人才,提高技术水平,更快地实现公司获得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目标。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条,发行人在首次公开发行前注册资本必须已足额缴纳。而以发行人目前的业务规模和盈利状况,发行后合理的净资产规模约为六个亿左右。如果发行人募足3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以后再实施公开发行,发行人的净资产规模相对于业务规模将偏大,导致发行后净资产收益率过度稀释。因此,经发行人与股东慎重研究,控股股东决定放弃第二次出资(在法律形式上体现为控股股东承诺出资部分的注册资本减少),而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减资的法律程序 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并经2007年7月3日召开200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31,000万元减至14,195万元,同意控股股东兵团建工集团放弃承诺于2008年10月8日之前分期缴足的16,805万元出资。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发行人对主要债权人进行了书面通知,并于2007年7月5日,公司在《新疆经济报》上刊登了减资公告。在《公司法》规定的时间内,公司未接到债权人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的要求。2007年10月18日,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希会验字(2007)156号”《验资报告》,对本次减资进行了确认。本次减资后的股权结构如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11月3日出具了兵国资发[2007]215号文对该国有股权的管理予以批复。
2007年11月14日,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本次减资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
3、减资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根据建设部建建[2001]82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关于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规定,企业获得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一级资质标准在注册资本金和净资产方面有如下要求:企业注册资本金6,0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8,000万元以上;一级企业可承担的单项合同额为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各等级公路。减资前后,发行人在注册资本金、净资产以及可承担的单项合同额与一级资质标准要求对比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对比分析可看出,减资对发行人原有的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一级资质不构成影响。减资后,发行人无论是注册资本还是净资产,都仍然远超过一级资质标准在上述方面的要求;理论上减资对发行人最高承揽的单项合同额有一定影响,即由原来减资前最高可承揽单项合同额15.5亿元下降到最高可承揽单项合同额7.10亿元。事实上,由于国内高等级公路工程的业主通常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标段,每个标段的工程合同额多数在3亿以内。因此,减资对发行人承揽单项公路工程施工合同额并无实质影响。
发行人在减资以前承揽的国内工程金额均在3亿元以下,没有承揽超过实收资本5倍的项目。国外项目没有类似关于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揽项目金额的限制规定。
发行人律师意见:发行人本次减少注册资本已经履行了《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发行人公司章程规定的必要程序,该程序合法、有效;本次减少注册资本对发行人项目承揽资质不构成影响,对发行人项目承揽能力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4、发行人2007年8月减资时的验资情况
2007年10月18日,西安希格玛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希会验字(2007)156号验资报告,对公司本次减资时减少的注册资本情况进行核验。根据验资报告称,“截至2007年8月31日止,贵公司减少原认缴的注册资本人民币16,805.00万元,其中减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认缴人民币16,805.00万元”;“截至2007年8月31日止,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人民币14,195.00万元,实收资本人民币14,195.00万元”。
二、华中数控:子公司减资之后立即增资
(一)深圳华中数控
1、成立情况
2006年5月25日,公司召开2006第一次临时股东会,通过了《发起组建深圳华中数控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深圳数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00万元,公司以现金出资人民币1188万元人民币,占总股本的99%;自然人向华以现金出资12万元人民币,占总股本的1%。2006年6月27日,深圳方圆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深方验字(2006)第051号《验资报告》,审验截止2006年6月27日,深圳数控实收资本240万元,为股东第一期出资。设立深圳数控的原因: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设立深圳华中数控有利于公司积极占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数控产品市场,更好地与地方政府合作,了解客户需求,向客户提供售后和培训服务,进行产品应用开发。
2、减资
2008年7月9日,深圳数控召开股东会,同意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200万元减至300万元,自然人股东向华出资额为3万元人民币,公司出资额为297万元人民币,并通过了公司章程修正案。2008年8月31日,深圳星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深星源验字[2008]667号《验资报告》,审验截至2008年8月31日止,深圳数控收到本期出资共计60万元人民币,深圳数控累计实收资本为人民币300万元。2008年10月15日,深圳数控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
深圳数控本次减资的原因:由于深圳数控的业务开展情况未达到预期规模,暂不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故决定将深圳数控的注册资本由1,200万元减少至300万元。
3、增资
2009年5月8日,公司召开2009年第一次临时董事会,通过《关于变更深圳华中数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并增资的议案》,同意由公司向深圳数控增资900万元。2009年5月21日,深圳数控召开股东会,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00万元增加到人民币1200万元,由公司(原出资人民币297万元)新增出资900万元,占增资后深圳数控注册资本的99.75%;自然人股东向华共出资3万元人民币,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0.25%。本次股东会同时通过了章程修正案,就章程中记载的出资额及出资比例作出修改。2009年6月3日,深圳岭南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深岭验字[2009]第229号《验资报告》,审验截至2009年6月3日止,深圳数控共收到公司投入的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900万元,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均为人民币1200万元。
本次增资的原因:深圳数控经营及业务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中,为了解决经营场地不足的问题,深圳数控以480万元向深圳市华科兆恒科技有限公司出资,而深圳市华科兆恒科技有限公司是华中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项目的建设主体,目前其股权结构为:产业集团出资比例为58.84%,深圳数控出资比例为20.16%,深圳市兆恒实业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21%。
(二)宁波华中数控
1、成立情况
2007年3月20日,公司召开2006股东大会,通过了《发起组建宁波华中数控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投资组建宁波华中数控有限公司,公司和自然人张钰的出资比例分别为90%和10%。2007年7月17日,宁波东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宁东会验字[2007]2322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07年7月13日止,宁波数控已收到公司和张钰首次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300万元,其中公司第一期出资270万元,张钰第一期出资30万元,均以货币出资。2007年7月19日,宁波数控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实收资本为300万元。
设立宁波数控的原因: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设立宁波华中数控有利于公司积极占领长江三角洲地区数控系统市场,促进公司数控产品及其它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支持。
2、公司减少注册资本
2008年9月27日,公司召开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宁波华中数控有限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议案》,同意宁波数控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减少至300万元。2008年4月3日,宁波数控召开股东会,同意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00万元减至人民币300万元,并通过了章程修正案。2008年8月31日,宁波东海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所出具宁东会验字[2008]2459号《验资报告》,审验截至2008年11月30日止,宁波数控已减少注册资本人民币700万元,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万元,实收资本人民币300万元,其中,变更后自然人股东张钰出资额为人民币30万元,公司出资额为人民币270万元。2008年12月23日,宁波数控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
宁波数控本次减资的原因: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采取谨慎的对外投资策略,缩小对外投资规模,且宁波数控流动资金比较充裕。
三、嘉事堂:客观原因被动增资之后减资
1、减资原因
自2000年以来,公司参与了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和朝阳区5个区的国有医药企业改制,相继成立了嘉事宏润、嘉事裕丰、嘉事兴月和嘉事朝阳四家医药企业。随后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收购上述医药企业股权,至2006年基本完成了对各区医药企业的整合。在此过程中,公司股本被动地由 6,022.79万元增加至18,250万元,而公司的盈利水平没有相应幅度的提高。公司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及使资金规模与公司现有业务规模相匹配,同时考虑到公司持有的中青旅股份的解禁将会为公司提供充裕的流动资金,公司决定进行减资。
2、减资程序
公司2006年8月25日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本次减资采取所有股东等比例减资方案,将注册资本由18,250万元减少至12,000万元,缩减比例约为34.25%。减资部分公司按每股1元价格向股东返还资本金,减资前后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比例不变,经与国务院国资委沟通,由于公司采取同比例减资方式,不需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北京中守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该次减资事项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中守验字[2006]第010129号验资报告。
本次减资后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公司于2006年10月30日完成了减资工商变更登记。
3、核查意见
发行人律师认为:发行人的上述减资行为经发行人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履行了减资公告程序,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履行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和验资程序。发行人的此次减资系现金同比例减资,不涉及其他财产的分配,不存在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形。发行人此次减资合法有效,不存在风险或潜在问题。保荐人认为:经核查,发行人2006年减资时已经编制了相应的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并于2006年9月8日在《北京日报》发布减资公告,符合《公司法》“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的规定,发行人减资后注册资本由18,250万元变更为12,000万元,不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发行人此次减资采取所有股东等比例减资方案,减资前后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比例不变,经与国务院国资委沟通,不需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行人已就该次减资事项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备,北京中守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该次减资事项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中守验字[2006]第010129号验资报告对该次减资事项进行了审验。因此发行人本次减资履行了相应的程序,不存在潜在问题或风险。
4、公司2006年减资的验资情况
2006年10月,北京中守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发行人减少注册资本的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中守验字(2006)第010129号验资报告。根据该验资报告,截止2006年10月23日,公司已减少股本6,250万元,各股东持有的股份权益保持不变,减资后公司的注册资本变更为12,000万元。四、九九久:以减资规避纳税义务
(一)减资及第二次股权转让
2006年7月8日,海通化工通过股东会决议,主要内容为:(1)注册资本由3,915万元减至1,000万元;(2)剔除第一次股权转让的因素,减资后原则上恢复到第一次增资前的股权结构;减资额共计2,915万元,其中,将第一次增资时的货币增资额410万元以现金方式退还给相应的股东;(3)为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决定继续使公司部分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成为公司股东或者提高持股比例;同意周新基等2名股东将部分股权转让给郑晓兵等3名自然人。
1、减资(注册资本由3,915万元减至1,000万元)
2006年7月8日,海通化工在《南通日报》上刊登了减资公告。海通化工减资额合计2,915万元,其中410万元现金支付给股东,余额2,505万元形成股东债权。
2、减资原因
①2006年3月,海通化工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3,915万元,其中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转增2,505万元,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626.25万元。由于公司快速发展,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并且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够准确,认为因增资导致的个人所得税在减资后无需缴纳。因此,海通化工于2006年9月将注册资本由3,915万元减至1,000万元。
②2007年9月,公司启动上市工作,各中介机构经过论证后认为:因增资导致的个人所得税,在减资后仍需缴纳。因此,公司在股份制改制审计过程中,对2006年3月增资过程中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626.25万元予以补计提,并于2008年1月全部缴纳。
(二)第二次增资(2007年3月、注册资本4,300万元)
2007年2月25日,海通化工通过股东会决议:以货币资金增资1,000万元、以未分配利润转增2,300万元,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4,300万元。
2007年3月7日,南通永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通永会验[2007]021号):海通化工股东以货币资金增资1,000万元、以未分配利润转增2,300万元,截至2007年3月6日,新增注册资本3,300万元已足额到位。
2007年3月13日,海通化工于如东工商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更换《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206232102268)。
经保荐人与发行人律师核查:(1)南通永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于2007年3月7日出具的《验资报告》(通永会验[2007]021号)中对增资方式的表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2)海通化工2006年9月减资时,减资额共计2,915万元,现金支付给股东410万元,余额为2,505万元。原始账务将余额2,505万元转回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科目,会计处理不正确,应将2,505万元计入其他应付款(股东债权);(3)2007年3月,海通化工增资时各股东的出资方式不是未分配利润转增与货币资金增资,实际为以各股东的债权出资与货币资金增资。2007年12月5日,海通化工通过股东会决议,对2007年3月出资方式的更正事项予以确认;同日,南通永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关于“通永会验[2007]021 号”<验资报告>验资事项的补充说明》:“通永会验[2007]021号《验资报告》所表述的出资方式(以未分配利润及货币增资)与实际情况(以股东对公司的债权及货币增资)不一致,需要进行更正。经审验,截至2007年3月6日,海通化工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合计3,300万元,其中:股东以货币资金出资1,000 万元,以债权转股权出资2,300万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4,300万元,累计实收资本为4,300万元”。
五、科华恒盛:以减资规避股权转让限制等多种情形
(一)2001年3月增资及减资
2001年增资、减资主要内容如下:
2000年12月28日,公司股东大会以(2000)科华恒盛股字第4号、第5号决议,通过了增加和减少注册资本的议案。2000年10月23日、24日、25日,公司在《厦门商报》刊登减资公告3次。2001年2月28日,厦门安德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厦安德信内审(2001)第B-005号《验资报告》,对注册资本变更情况进行了验证。2001年3月30日,公司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2002年6月19日,厦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厦体改办(2002)35号文对本次股权变更予以确认。
本次股本变动前,公司共计129名股东,其中已离职人员18人(黄如凯等11名股东持86万股、陈文强等7名股东持39.78万股)由于拟退出股份,故未参与分红股,持有技术人员奖励股的14名股东参与分红股,其中1名新股东,共计112名股东参与分红股。
1、本次增资背景和原因
股份公司改制完成后,经过一年的运营,公司生产经营迅速走出低谷,业务蒸蒸日上,2000年成功获取和执行金税工程的订单,使公司在技术、管理、销售、新产品研发等各方面提升了一个档次,公司获得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表扬,员工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也增加了信心。
2000年9月,公司董事会通过了预分配方案:2000年滚存利润按19.8%的股本分红率分配,分为两种方式进行,按股东持股数以10%的股本分红率直接分红股;按股东持股数以9.8%的股本分红率分配红股或现金,分红股的数量或现金的金额由股东自行决定。由于公司经营形势向好,股东纷纷选择分红股的形式,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现金出资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一些原来不是公司股东的员工也要求参与此次增资,面对员工的增资意愿,公司主要经营者认为这是进一步增加公司凝聚力、稳定职工队伍的好机会,因此,对员工参与公司增资的意愿给予充分支持。经统计,股东愿意采取分红股形式增资的金额为2,364,696.65元,新老股东愿意以现金形式增资的金额为2,106,529.35元。2000年12月28日,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了本次增资议案。
2、本次采取减资而非股权转让方式的原因
公司设立以来,部分股东由于个人原因离职,上述离职的股东要求收回投资、退出股份,而此时,公司设立未满三年,按当时有效的《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为遵循《公司法》的规定和满足离职人员的要求,公司采取了减资的方式,回购并注销了上述股东持有的股份。
3、参与本次增、减资的股东身份
本次参与分红股的112名股东中,1名为新股东,其余为原股东;本次共计76名股东参与现金增资,其中54名为原股东,22名为新股东;本次参与减资的股东均为已离职的原公司员工。
4、发行人律师和保荐机构对本次减资的核查意见
发行人律师认为:依据当时有效的《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发行人减资应当先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后刊登减资公告。但是发行人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先刊登减资公告后召开股东大会的方式进行,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本次减资行为存在程序瑕疵。但是鉴于发行人本次减资完成后至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已逾七年,发行人未因前述减资程序事宜受到任何处罚;亦不存在发行人债权人就上述发行人减资程序瑕疵而提起法律诉讼或发生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形,本次减资事后及时取得发行人股东大会批准,并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因此,本所律师认为本次减资程序上的瑕疵不会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法律障碍。保荐机构认为: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发行人减资应当先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再刊登减资公告,但发行人在实际操作中先刊登了减资公告,后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因此,本次减资存在程序上的瑕疵。鉴于本次减资在刊登减资公告后至今没有债权人向发行人主张债权,减资公告内容事后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厦
门市体改办以厦体改办(2002)35号文对本次股本变化予以确认,该等程序上的瑕疵对发行人及其债权人并未产生实际影响。因此,保荐机构认为,本次减资程序上的瑕疵不会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法律障碍。
(二)2002年7月增资、减资和股权转让
2002年增资、减资和股权转让的具体内容包括:
2002年2月21日,公司股东大会以(2002)科华恒盛股字第03号决议批准了本次股本变更的议案。2002年6月11日,众诚所出具了(2002)漳众会验第143号验资报告,对注册资本变更情况进行了验证。2002年6月19日,厦门市体改办以厦体改办(2002)35号文批准了本次增资。2002年7月4日,公司办理了本次工商变更登记。本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22,308,771元,股东人数为129人。
1、本次增资的原因和背景
2002年3月,公司成立已满三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制时形成的香港振华奖励股,以及2001年初形成的技术人员奖励股,按当初的规定,应转为公司股份;另外,公司于2001年1月至4月期间陆续回购的7名离职股东持有的39.78万股股份,尚未履行批准程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002年2月21日,公司股东大会以(2002)科华恒盛股字第03号决议批准了本次股本变更的议案。
2、本次股权变动中存在减资方式的原因
本次实施减资的39.78万股股份,由于原持股的7名员工已离职,公司于2001年1-4月已实际回购了上述股份。当时,公司由于在2000年10月份已对拟减资86万股相关事宜进行了公告,2001年初准备履行上述减资86万股的批准程序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故未对拟减资39.78万元事宜履行公告和批准程序。因此,公司本次履行批准程序,注销已经回购的股份,并进行相应的工商变更登记。
3、本次增、减资及股权转让涉及股东的身份
本次增资中,共38名股东所持香港振华奖励股4,474,245元转为公司股本,该38名股东为公司主要经营者及业务骨干,均为原股东;共12名股东所持技术人员奖励股238,400元转为公司股本,该12名股东为公司技术骨干,均为原股东;5名股东将其持有的11万股股份转让给2名股东,受让的2名股东均为原股东;本次减资的股东为7人,均为已离职的原公司员工。4、2002年香港振华奖励股权形成公司股本的过程及相关调整 ①香港振华奖励股权的来源
1999年11月,为了稳定骨干职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振华贸易公司(香港)计划将其持有的科华电子、通信电源、通信配套(以下简称“三家科华公司”)部分股权用于奖励给公司主要经营者和业务骨干。由于境内自然人不能直接持有中外合资企业的股权,香港振华与公司签订了《三家科华公司股权转让(奖励)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约定香港振华将其分别持有的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奖励给陈建平等主要经营者和业务骨干,但上述人员必须在科华恒盛成立满三年后仍在职才能实际获得奖励股份。协议同时约定,公司成立满三年后,将上述股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由上述员工实际持有,在此期间该股权先由公司暂时持有。
为了便于框架协议的实施,公司与香港振华分别签订了零价受让三家科华公司12%股权的协议,并于1999年12月完成了上述股权过户的工商变更登记。
本次股权转让分别获得了漳州市外经贸委(漳外经贸[1999]资字149号)、(漳外经贸[1999]资字 150 号)及漳州市芗城区外经贸局(漳芗外经贸[1999]124号)批准。
②2000年至2002年香港振华奖励股权形成公司股本的过程 2000年1月31日,公司股东大会以(2000)科华恒盛股字第2号决议决定暂按三家科华公司注册资本的12%确定奖励股总金额为4,053,600元,最终奖励金额与三家科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根据年终业绩考核情况并结合工龄、职务及特殊贡献等因素,确定了将12%奖励股权分配给陈建平等40名主要经营者和其他技术、销售、管理骨干的方案。会议决定上述奖励股不列入实收资本、不参与分红,公司设立满三年后,仍在职的员工奖励股登记为注册资本,自动离职、辞职的员工奖励股权予以取消,重新分配。公司财务将上述奖励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入账,并形成资本公积金4,053,600元。
2002年1月,由于框架协议约定的奖励股转为公司股份的时间临近,考虑到近三年来,三家科华公司资产状况、盈利能力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委托福建省青商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2001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三家科华公司的净资产进行了评估,该所分别出具了(2002)第100号、(2002)第101号、(2002)第102号《资产评估报告书》。三家科华公司2001年12月31日净资产评估情况如下表:
2002年2月19日,公司董事会形成(2002)科华恒盛董字第02号董事会决议,确定12%股权价值4,474,245.62元,按照(2000)科华恒盛股字第2号决议所确定的奖励方案,将上述奖励股权分配给陈建平等38人,由于原奖励人员名单中的林志博、陈文强已经离开公司,其应获得的股权65,571元重新分配给了陈四雄等四人(含在38人奖励名单之内)。
2002年2月21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2002)科华恒盛股字第03号决议,批准了将上述奖励股权转为公司股份的议案。
2002年2月24日,公司与陈建平等38人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上述38人将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价值4,474,245元,零价格转让给公司。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冲回原来按 4,053,600元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金,重新按4,474,245元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相应形成资本公积金。2002年5月,公司将上述资本公积金转增为公司股本,并将增加的股份计入38人名下。
③2007年对上述增资有关会计差错的更正情况 2007年10月6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对公司2002年增资有关会计差错更正的议案》,对2002年有关香港振华奖励股形成股本过程中的会计差错更正如下:
A、冲回按获赠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进行的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并形成资本公积金的账务处理,冲回上述资本公积金转增为股本的账务处理。
B、38名员工与公司签订的无偿转让三家科华公司12%股权的转让协议,确认为无效。
C、根据《三家科华公司股权转让(奖励)框架协议》、(2000)科华恒盛股64 字第2号股东大会决议及(2002)科华恒盛董字第02号董事会决议、(2002)科华恒盛股字第03号决议,按2002年香港振华以其拥有的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作为出资投入本公司进行账务处理,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增加股本4,474,245元,并将增加的股份登记在获奖励员工名下。
2008年1月3日,科华恒盛、香港振华分别出具声明,一致确认1999年12 月至2002年5月期间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实际所有权人为香港振华。
2008年1月24日,漳州市外经贸委出具《关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确认外方股东出资等事宜的答复》,认为“自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31日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实际所有权人为香港振华,2002年厦门恒盛的增资实质上是一次股权出资行为,通过本次出资,厦门恒盛才实际享有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我局认为,厦门恒盛如上所述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属实。”
2008年3月11日,厦门市发改委出具《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对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注册资本出资方式确认的复函》(厦发改股证(2008)函2号),认为:“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799.3926万元增至2230.8771万元,其中股权出资447.4245万元,现金出资23.84万元,扣除当次减资39.78万元,实际增资431.4845万元。” 5、2002年技术人员奖励股形成公司注册资本的过程及相关调整 ①技术人员奖励股的来源 为了稳定和奖励技术人员,2000年1月,公司设立了董事长奖励基金,总裁陈成辉个人出资现金30万元做为首批奖励资金,奖励给郭贵华等15名技术人员,奖励以股份形式发放,由董事长陈建平及公司董事会确定分配方案。2000年1月31日,公司股东大会以(2000)科华恒盛股字第1号决议批准,上述奖励股列入公司股本,年终参与分红,但不列入注册资本(不在工商登记机关登记)。公司设立满三年后仍在公司任职的员工,奖励股予以注册登记,期间自动离职、辞职的员工其奖励股权取消,重新分配。
②2000年至2002年上述技术人员奖励股形成公司股本/注册资本的过程
2000年3月,公司将30万元技术人员奖励资金中的21,600元冲减了技术人员对公司的借款,剩余的278,400元计入公司股本,但上述股本未在厦门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登记。
2000年4月,由于原获奖励技术人员方海乐离职,公司将其名下技术奖励股47,800元计入资本公积,其余230,600元仍列为公司股本。2002年2月21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2002)科华恒盛股字第04号决议,将上述奖励股重新分配给陈四雄、张少武等四人(决议同时将因林志博、陈文强离职而未分配的香港振华奖励股权65,571元重新分配给陈四雄等四人,该四人共计获得奖励股113,371元)。公司账务处理将47,800元资本公积转增为股本,并登记在陈四雄等四人的名下。
2002年2月21日,公司股东大会以(2002)科华恒盛股字第03号决议,同意将上述奖励股给予注册登记,原列于公司股本的230,600元奖励股实际登记为注册资本的金额为190,600元,由于技术人员张盛煊、修洪祥离职,2人名下的奖励股 40,000元计入资本公积。
③2007年对上述增资有关会计差错的更正情况
2007年10月6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对公司2002年增资有关会计差错更正的议案》,对2002年技术人员奖励股登记为公司股份会计差错更正如下:
A、冲回2000年将47,800元奖励股计入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调整为计入其他应付款;
B、冲回2002年将上述奖励股重新分配时,由资本公积金转为股本的账务处理,调整为由其他应付款转为股本; C、2002年将总计278,400元奖励股的剩余部分230,600元登记为公司股份时,由于技术人员张盛煊、修洪祥离职而退回的40,000元奖励股,当时已计入资本公积,至今未重新分配,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长陈建平、副董事长陈成辉决定,上述 40,000元奖金不再进行分配,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
6、中介机构意见
(1)会计师出具验资复核报告
2008年1月25日,天健华证中洲所对公司2002股本变动情况及漳州众诚所出具的(2002)漳众会验第 143 号《验资报告》进行了专项复核,出具了《关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2002股本变动情况的专项复核报告》(天健华证中洲审(2008)专字第020074号),认为“根据我们的复核以及工商变更登记资料,截止2002年5月31日,香港振华以奖励股形式投入的三家科华公司12%股权已登记在贵公司名下,并按评估价4,474,245元作为股本入账,由38名获得奖励的员工持有;贵公司总裁陈成辉个人以现金奖励形式投入的30万元奖励款中238,400元已作为股本入账,40,000元已作为贵公司资本公积入账,21,600元冲抵被奖励员工的个人欠款;减少的注册资本397,800元贵公司已经实际支付。此次变更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22,308,771元”。
(2)发行人律师意见
根据发行人的陈述、香港振华出具的声明、框架协议等文件及《关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2002股本变动情况的复核报告》,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期间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实际所有权人为香港振华,发行人于2002年5月进行的零价受让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并将由此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为发行人股本并登记在38名获得奖励的员工名下,是为实现《框架协议》签订双方的意愿,使陈建平等38人实际获得发行人股份而进行的,实质是香港振华以其拥有的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向发行人增资的行为,通过本次以该等股权增资,发行人才实际享有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38名获得奖励的员工实际获得发行人的股份。2008年1月24日,漳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具《关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确认外方股东出资等事宜的答复》,认为上述情况属实。对于资本公积金转增为股本的相关账务处理,发行人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对相关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本次增资真实、有效,出资方式和原账务处理方式的调整不会引致纠纷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对于47,80元技术人员奖励股转增为股本的会计处理,发行人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对相关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根据复核报告并经合理查验,该笔出资实际应为现金出资。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本次股本变动中技术人员奖励股形成发行人股本真实、有效,出资方式和原账务处理方式的调整不会引致纠纷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佘美华、郭贵华等15名技术人员获得的技术人员奖励股在未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登记之前参与发行人股利分配事宜,已经发行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奖励股的资金来源于发行人总裁陈成辉个人出资现金30万元,与奖励股相应的资金已实际投入发行人,不存在损害发行人和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形,且上述人员获得红股并因此增加发行人注册资本事宜,已经厦门体改办以厦体改办[2002]35号《关于同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批复》予以确认。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本次股本变动事宜已经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本次股本变动涉及新增注册资本已经足额缴纳,合法有效。
本次股本变动过程中,发行人陆续减资39.78万元未事先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减资决议并刊登减资公告的行为不符合《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减资程序的规定。
鉴于发行人本次减资行为陆续进行,同时进行增资行为,且新增出资金额大于减资金额,发行人实缴资本总额并未持续减少,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另外发行人减资39.78万元,后经发行人股东大会以(2002)科华恒盛股字第03号决议补充批准,并且取得厦门市体改办的批复、验资机构验证以及厦门市工商局的核准变更登记,因此,本所律师认为本次减资程序上的法律瑕疵对发行人发行上市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3)保荐机构意见
根据科华恒盛、香港振华出具的声明、框架协议、《关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2002股本变动情况的复核报告》、《关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确认外方股东出资等事宜的答复》,发行人于2002年进行的零价受让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并将由此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为公司股份,并登记在38名员工名下的行为,是为实现《三家科华公司股权转让(奖励)框架协议》签订双方的意愿,使陈建平等38人实际获得科华恒盛股份而进行的,其实质是香港振华以其拥有的三家科华公司12%的股权向发行人增资的行为。2007年10月,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对2002年增资过程中形成的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冲回了资本公积金转增为股本的相关账务处理,调整为股权出资的账务处理,原账务处理方式引致的法律瑕疵予以消除。
对于47,800元技术人员奖励股形成股本的会计处理,发行人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对相关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关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2002股本变动情况的复核报告》确认该笔出资实际应为现金出资,并已实际入账。
佘美华、郭贵华等15名技术人员获得的技术人员奖励股230,600元未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之前,参与了2000股利分配,不符合《公司法》相关规定。鉴于技术人员奖励股参与股利分配已经发行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该笔现金出资实际已缴付发行人,并记入发行人股本,不存在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形;上述230,600万元技术人员奖励股参与2000股利分配获得的红股35,310股已于2001年登记为注册资本,已经发行人股东大会批准,且经厦门市体改办以厦体改办[2002]35号《关于同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批复》予以确认。因此,保荐机构认为,技术人员奖励股参与利润分配在法律上存在的瑕疵不会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障碍。
发行人在本次减资过程中,先于股东大会批准回购了拟减资的股份、未进行减资公告,不符合《公司法》相关规定。鉴于:2001年至今,未出现债权人就上述发行人未及时履行减资程序和进行减资公告而提起法律诉讼或发生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形;发行人在上述实际减资后进行了增资扩股,实缴资本总额并未持续减少,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2002年6月19日,厦门市体改办以厦体改办(2002)35号文批准了包括本次减资的股本变化,2002年7月,上述注册资本的变化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因此,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本次减资程序上的法律瑕疵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三)2004年9月增资、减资及股权转让
公司2004年增资及股权转让主要内容如下:
2004年5月7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2004)科华恒盛股字第4次决议,批准了上述增资、股权转让方案。2004年8月13日,漳州众诚所出具(2004)漳众会验第 102 号《验资报告》。2007年11月25日,漳州众诚所出具更正《说明》,对原验资报告所述增、减资股东人数及股东之间股权转让的人数和金额进行了更正。
2004年9月17日,公司向厦门市工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本次股权变动获厦门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2004)31号文批准。
1、本次增资的原因和背景
2003年初,公司销售中心两名副总经理离职,希望收回投资,并享受一定的投资回报,公司主要经营者经讨论形成以下意见:
一、公司经营多年,形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因此,可以按超过1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
二、公司改制至今实行的员工均可参股的政策显现出一定的弊端,对骨干员工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同时也消耗了较多的管理成本和精力,因此,经营者的思路需要调整,增加公司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应该采取股权、薪酬、福利以及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有必要以本次减资为契机调整股权结构,增加管理团队、业务骨干持股比例,同时,对于一般员工减持股份给予优惠政策。
2003年2月7日,公司2003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形成(2003)科华恒盛股字第01号决议:同意部分股东退股,由于公司净资产未进行评估,股本的价格无法确定,决定以每股面值25%的增值幅度确定本次退股价格,增值部分从公司资本公积金支付,个人所得税自行缴纳。本次退股截止日期为2003年4月30日,在此之后退股的股东按1元/股计算退股金,不享受25%的增值。
截止验资日,公司对持股总计2,101,800股的股东按1.25元/股减资,持股总计761,000股的股东按1元/股价格减资。公司本次减资和增资同时进行,且实际增加了注册资本,故未进行减资公告。
2、本次股权变动同时存在减资和股权转让的原因
对于本次股东减持股份,公司采取了减资方式而非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主要因为减资价格为1.25元/股,而增资按1元/股的价格,因此,大部分股东减持股份采取了减资方式。(2003)科华恒盛股字第01号决议规定的期限后,有退股意愿的股东,一部分由公司按1元/股的价格回购其股份,一部分自行转让给其他股东。
3、本次增资、减资、股权转让所涉及股东的身份
本次参与增资的31名股东中,28名为原股东,3名为新股东均为公司员工;受让股份的5名股东均为原股东,减资所涉及的55名股东中,26名为已离职的原公司员工,29 名为在职员工。
4、中介机构对公司此次减资的意见 ①发行人律师认为
“本次减资对股东采取不同的减资价格,已经发行人股东大会批准,至今没有出现发行人股东因减资价格不同提起法律诉讼或发生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形;经验资机构验证并经合理查验,发行人本次股本变动后的注册资本真实。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本次股本变动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但上述情形不会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构成法律障碍。”
“发行人减资286.28万元未履行减资公告程序不符合当时《公司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
鉴于截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发行人未因前述减资事宜受到任何处罚;亦不存在发行人债权人就上述发行人未履行减资程序而提起法律诉讼或发生
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形;发行人在减资的同时进行增资,实缴资本总额并未持续减少,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上述减资事宜距本律师工作报告出具之日已逾三年。综上,本所律师认为该事宜亦不会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法律障碍。”
②保荐机构东北证券认为:
发行人在本次减资过程中未履行公告程序,不符合《公司法》相关规定,鉴于发行人此次股本变动为减资与增资同时进行,减资时虽未按法定程序进行,但发行人实缴资本总额并未持续减少,本次股本变动实际增加了注册资本。本次增资已经厦门体改办(2004)31号文批准,减资至今,没有出现债权人就上述发行人未及时履行减资程序和进行减资公告而提起法律诉讼或发生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形。因此,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本次减资过程中未履行公告程序的法律瑕疵,对本次发行上市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公司2003年第一次股东大会批准的减资方案对全体股东提供了同等的减持股份条件和机会,并未对特定股东进行限制性规定,但由于股东自身原因造成了本次减资执行了不同的减资价格的结果,鉴于《公司法》并未对减资价格明确规定,且减资至今没有出现发行人股东因减资价格不同提起法律诉讼或发生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形,因此,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本次减资对股东采取不同的减资价格,对本次发行上市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四)2005年3-4月减资及增资
股份公司设立以来频繁的股本变动,让公司管理层感到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不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稳定。为保持公司股权结构和管理架构的稳定性,公司主要股东决定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将大部分股东所持股份平移到一个持股公司,由该持股公司作为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原股东通过该持股公司间接持有发行人的股份。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先采取减资方式,使现有的79名股东(除8名董事、高管退出部分股份外)退出全部股份,获得了2,361.70万元现金,上述78名股东再以2,361.70万元现金出资(1名股东未参与出资设立持股公司,出资差额部分由陈成辉出资),设立厦门科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然后,科华伟业以2,361.70万元现金向发行人增资,科华伟业成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完成了本次股权结构的调整。
本次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2004年9月18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2004)科华恒盛股字第5号决议,批准了上述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2004年10月1日、10月5日、10月8日,公司在《海峡生活报》刊登减资公告三次。2005年2月4日,漳州众诚所出具(2005)漳众会验第007号《验资报告》,对注册资本变更情况进行验证。2005年3月4日,公司向厦门市工商局办理变更登记。本次减资经厦门市体改办厦体改办(2005)4号文批准。2005年3月20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2005)科华恒盛股字第2号决议,批准了上述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案。2005年3月15日,漳州众诚所出具(2005)漳众会验第 020 号《验资报告》,对注册资本变更情况进行验证。2005年4月4日,公司向厦门市工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本次增资经厦门市体改办厦体改办(2005)9号文批准。
(五)发行人律师、保荐机构对发行人相关增减资是否实际为集资行为的核查意见
1999年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9〕41号),此通知中对有关非法集资概念及特点的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它具有如下特点:①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②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还包括以实物形式或其他形式;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④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发行人律师、保荐机构经核查,认为发行人设立以来历次增、减资不属于集资行为,发行人律师、保荐机构核查意见如下:
1、发行人律师的核查意见
经查验发行人工商档案资料、发行人设立以来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发行人历次增减资所涉及股东的身份证明资料(包括社保单据、工资单据、工作单位证明)以及发行人出具的书面说明。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设立以来的历次增、减资属于正常的股权变动,不属于集资行为。理由如下:
①发行人历次股本变动中的增、减资行为履行了合法的程序并经有权部门批准
经合理查验,除本补充法律意见书第一部分中涉及的股本变动存在部分瑕疵外,发行人其它股本变动均按照当时《公司法》通过了内部股东大会决议、厦门体改委的批准(包括补充确认)、验资机构对历次股本变动中所涉及的增减资行为的验证,以及厦门市工商局的核准变更登记,发行人同时获发了历次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②发行人没有在股东出资时向其承诺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给予固定回报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发行人历次增资前均未向拟增资的自然人承诺固定回报或还本付息,发行人每次分配红利时,均根据自身盈利状况确定分红比例,发行人分配的红利没有超过其可供分配的利润。
③发行人不存在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
根据发行人陈述并经合理查验,发行人历次增资减资所针对的对象特定,不具有非法集资所具有的向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特点,且每次增资减资人数符合当时和现实有效的《公司法》关于股东人数的规定。
④发行人历次增资减资的目的不是非法集资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历次增资减资并不以非法集资为目的,历次增资减资目的如下:
A、2000年4月增资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发行人于 1999 年 3 月 26 日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发行人生产经营开始步入正轨,市场份额逐步确定和扩大,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迫在眉睫。此时需要增强发行人凝聚力,稳定职工队伍特别是技术队伍,为此发行人针对技术骨干进行了本次增资。
B、2001年3月增资及减资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2001年3月,发行人已成立二年,业务发展迅速,2000成功完成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工程的订单。发行人在技术、管理、销售、新产品研发等各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档次,股东和员工均对发行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发行人为进一步增加凝聚力、稳定职工队伍发行人股东大会通过了本次增资。另外发行人设立以来,部分股东由于个人原因陆续离职,上述离职的股东要求收回出资,而当时发行人设立未满三年,按当时有效的《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之规定,发行人为遵循《公司法》规定和满足离职人员的要求,故采取了减资。
C、2002年增资、减资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2002年3月,发行人成立已满三年,香港振华公司奖励股转为发行人管理层、业务骨干的股份及技术人员奖励股转为技术人员的股份的时间均已到期,发行人为此进行了本次增资行为。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发行人于2001年1月至4月期间陆续回购的7名离职股东持有发行人的39.78万股股份尚未履行减资批准程序、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因此,发行人采取了减资行为。
D、2004年9月增资、减资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1999年3月设立至2003年初,发行人一直实行的鼓励职工持股的政策越来越多的显现出种种弊端,为调整管理层思路,发行人开始酝酿采取股权、薪酬、福利以及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发行人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发行人认为有必要以本次减资为契机调整股权结构,增加管理团队、业务骨干,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
E、2005年3月减资、2005年4月增资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发行人设立以来频繁的股本变动,让发行人管理层感到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不利于发行人法人治理结构的稳定和加强。为保持发行人股权结构和管理架构的稳定性、加强公司治理,发行人主要股东及管理层决定借鉴其他公司的管理经验,将大部分股东所持股份平移到一个持股公司(科华伟业),由该持股公司作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原股东则通过该持股公司间接持有发行人的股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行人先采取减资2,361.70万元,后又通过科华伟业增资2,361.70万元的方式完成了本次股权结构的调整。F、2007年10月增资
根据发行人出具的《说明》并经合理查验,2007年9月,发行人拟收购控股子公司科华技术、通信电源少数股东的股权,需要资金约1500万元,由于发行人股本规模较小,发行人管理层考虑以股权融资的方式对发行人最为有利,于是进行了本次增资。
综上,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设立以来股本变化虽然较为频繁,但每一次增资、减资的目的和其股本变动的特征表明历次增资、减资均属于正常的股本变动,不是集资行为。
2、保荐机构的核查意见
保荐机构经过对发行人设立以来历次增、减资的详细核查,认为发行人设立以来的增、减资是正常的股权变动,不属于集资行为。理由如下:
①发行人历次增减资履行了决策程序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公司历次增、减资均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并经厦门市体改委的批复或补充确认批复(由于2007年1月1日新实施的《公司法》取消了有关股份公司增减资需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定,故发行人2007年10月增资行为只通过了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历次增资、减资的过程虽然存在一定的法律瑕疵,但基本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不具备一般集资行为所具有的,未经有权机关批准而进行的特点。
②发行人历次增、减资的目的和股本变动的特征表明其不属于集资行为
发行人设立后至2004年以前,共经历了三次股本变动,其中,2000年4月现金增资240.27万元、2001年3月现金增资210.65万元、2002年7月现金增资23.84万元,上述几次现金增资金额较小,不具备一般集资有大规模现金流入的特点。
2004年9月,公司现金增资2,034.10万元,虽然金额较大,但参与人数较少,且主要为公司管理层人员。本次共31名股东参与了本次现金增资,其中28名为原股东,3名为新股东。从人员结构上看,本次参与增资的31人中,公司管理层7名成员增资1,804.50万元,占本次增资总额的88.71%,其他参与本次增资的人员中70%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本次减资涉及55名股东,除已离职的26人外,29名在职人员中2名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其余全部为普通员工。本次增、减资的人员结构,反映了本次增资、减资调整股权结构,增加管理层、业务骨干持股比例的目的。综上,本次增资涉及人员较少,增、减资的主要目的是调整股权结构,不属于集资行为。
2005年以后,公司共经历了三次股权变化,其中,2005年3月和4月进行的一次减资和一次增资,是发行人将大部分股东所持股份从直接持股转变为通过持股公司间接持股的操作,不属于集资行为。2007年10月,发行人增资521.3万股,获得现金1,355.38万元,此次增资由于参与人数较少(共7名股东参与),因此,不具备一般集资有大量人员参与的特点。
综上,公司设立以来股本变化虽然较为频繁,但每一次增资、减资的目的和其股本变动的特征表明,上述增资、减资属于正常的股本变动,不是集资行为。
③事先未承诺固定回报表明其不属于集资行为
保荐机构通过尽职调查合理确信,发行人每次增资前,均未向股东承诺过固定回报,发行人每次分配红利,均根据自身盈利状况确定分红比例,发行人分配的红利不超过其可供分配的利润。未事先承诺固定回报,不具备一般集资的特点。
④不存在大量资金的频繁进出表明其不属于集资行为
发行人设立至今,现金增资共计3,864.24万元(不含2005年4月现金增资),减资412.06万元(不含2005年3月减资)。其中,公司设立至2004年,现金增资474.76万元,减资125.78万元,减资的原因为员工离职退股,期间资金增加、减少的数量较小;公司主要的现金增资为2004年9月增资2,034.10万元和2007年10月增资1,355.38万元,而2004年9月减资只有286.28万元,即增资所获资金90%以上留在了股份公司。没有大规模的资金进出,不具备一般集资的特点。
⑤不存在股东的频繁进出,且股东均为特定对象
公司设立以来,虽然股本变化较为频繁,但并未出现某些股东频繁增减资的现象。公司成立至今,减资共计涉及73名股东,其中,2004年以前减资的18名股东均为离职员工,2004年9月减资涉及55名股东,26人已离职。离职人员占退股股东总数的60%,退股股东中的在职人员均为2004年调整股权结构时退出股份,其中93%为一般员工。公司成立以来七次股本变化中,不存在某一特定股东频繁进出的现象。且公司每次增减资的对象均是特定的,不具有非法集资所具有的向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特点,且每次增资减资人数符合当时和现行有效的《公司法》关于股东人数的规定。
公司成立时128名原科华四公司职工发起设立,有其改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后历次股权结构的变化,体现出公司设立以来,从职工全员持股到主要经营者、业务骨干持股的治理结构和股权理念的转变。因此,从公司股东变化的情况看,公司历次增资、减资属于股权结构的正常调整,不属于集资行为。
综上,保荐机构认为,公司历次增减资从其履行了决策程序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增减资的目的、股本变动的特征、未承诺固定回报、不存在大量资金的频繁进出、不存在股东的频繁进出等各方面特征来看,均不符合集资行为的特点;整体上综合来看,系公司设立以来从职工全员持股到管理层、业务骨干持股的治理结构和股权理念的转变所导致的股权变动,不属于集资行为。
六、齐翔腾达:公司回购股份从而减资
2007年11月,齐翔集团的工商注册股东为34名自然人和齐翔集团工会委员会,实际股东为702名自然人和齐翔集团工会委员会。工商登记注册股东中,除侯洪科、于东和、李秀彩、周洪秀、毕可斗、王竹青、于新杰持有的齐翔集团股权全部为其直接实名持有外,668名职工的身份置换出资和现金增资均以股权登记信托合同的形式委托其他的27名自然人或齐翔集团工会委员会持有。
考虑到齐翔集团股权的来历以及持股员工的实际利益,本着尊重历史和现状、维护持股人合法权益的原则,经慎重考虑,齐翔集团决定采取现金回购减资注销的方式进行清理规范,使齐翔集团实际股东人数和主体资格符合企业上市的有关要求。
(一)回购减资方案与程序
1、减资程序 2007年11月25日齐翔集团召开员工代表大会,审议了《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委托持股清理规范方案》,就该方案进行充分讨论,认为:①如果选择减资,减资员工可一次性实现投资期间的丰厚回报;如果继续持有齐翔集团的股权,齐翔腾达上市存在不确定性,即使成功实现上市,所持股权并非齐翔腾达的股份,不能直接在交易所转让;②规范齐翔集团的股权结构,实现齐翔腾达的发行上市,保持齐翔腾达持续发展壮大是所有员工前途和利益的根本保证;③为了激励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推动齐翔腾达、齐翔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以下决议:齐翔集团仅保留截至2006年6月公司增资时所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且现仍在岗者、现正职岗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含“以副代正”)共计 48 人为出资人,其余出资者全部由齐翔集团回购减资;④回购减资价格应高于经审计的净资产,维护了拟减资员工的利益。
2007年11月28日,齐翔集团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回购减资方案。
2007年12月13日,齐翔集团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王培选等26名原自然人注册股东减少注册资本38,590,195元,同时吸收增加郭豫、祝振茂、隋毅、庄洁、孙继军、孙传正、王国辉、焦卫、蔺士军、邵素慧、王凤芹、边立斌、隋吉斌、丁长春、肖远宁、纪玉利、郑立辉、张元春、韩静、王守军20名新注册股东,通过一系列的股权出资转让,以解除原注册股东中存在的委托代持齐翔集团新注册股东股权出资的行为。
2008年2月11日,齐翔集团工会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股权转让及减资的决定》,并经齐翔集团股东会决议通过,决定将齐翔集团工会委员会作为原注册股东委托代持的齐翔集团新注册股东中的5名自然人的股权,合计142万元,分别与实际持有人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其中 28 万元出资转让给迟德旭、15万元出资转让给王培选、32万元出资转让给焦卫、15万元出资转让给许守水、52万元出资转让给郑立辉。转让后注册登记出资剩余部分合计5,930,355元,由齐翔集团予以回购减资。至此,齐翔集团工会委员会不再持有齐翔集团的任何股权。
2008年3月15日,经齐翔集团股东会决议通过,侯洪科、王竹青、于东和、于新杰、周洪秀5人分别与车成聚签订《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分别持有的原委托车成聚代持的共计45万元股权转让给车成聚。本次股权转让后,车成聚实际持有股权由1,755万元增加至 1,800 万元,不再接受其他股东的委托持股。
2、减资公告和通知
2007年12月14日,齐翔集团在《鲁中晨报》上公告:“为规范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公司的经营管理,我公司拟进行减资,望各债权人周知,并自通知之日 45日内提出债权处理意见。债权人未在该期限内行使上述权力,本次减资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告发出后的一月内齐翔集团的相关债权方(包括借款银行等)出具了《对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减资无异议的函》,承诺放弃依据公司法第178条之规定赋予债权人就债务人回购减资时有权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或提供相应担保的权利。
3、回购价格
根据山东仲泰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的《审计报告》(鲁仲泰会师审字[2008]第11号),截至2007年12月31日,扣除应支付的2007股东分红3,600万元后,齐翔集团的净资产为178,833,844.39元,折合每元出资净资产为1.987元。在充分考虑到保障回购减资股东利益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同时结合齐翔集团的资金状况、实际股东的意愿,以及保证减资后净资产不低于实收注册资本以避免造成出资不实等因素,最后股东大会确定此次减资每1元出资的回购价格为2.00元,适当高于每1元出资额对应的净资产。
每1元原始出资的减资价格为2元,每1元原始出资自2004年至2007年累计分红收益为1.5元,投资期约3.5年,经测算年均回报高达71.43%。经山东仲泰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截至2008年3月31日,减资完成后齐翔集团总资产为35,496.65万元,净资产为8,792.27万元,每1元出资的账面净资产为1.93元。
4、减资价款支付与公证确认
2008年3月,在淄博市临淄公证处对654名职工股东一对一的现场公证下,齐翔集团完成了所有职工股东减资款项的支付以及个人确认函的签署。齐翔集团合计减少注册资本44,520,550元(含工会委员会的5,930,355元),以货币方式归还股东退资款89,041,100元(含税),同时代扣代缴减资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经保荐机构核查,齐翔集团支付的回购减资款全部现金为其自有资金(下属子公司的历年分红积累与部分银行贷款),无来源于其他第三方的临时拆借,资金来源合法有效。所有减资职工股东在淄博市临淄公证处的现场公证下签署了确认函,主要内容如下: “本人知晓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本人认同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及股本结构调整方案;”
“本人决定自即日起解除与受托人签订的《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登记信托合同》,并接受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回购、注销代持的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本人理解,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前述代持股权的现时价格,可能低于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上市后相应股权比例所对应的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价值;”
“本人确认,2008年即日收到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兑付的出资及相关权益(不含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已代为扣缴个人所得税);本人已于收到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兑付的出资及相关权益之当日缴回所持的《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证》。本人确认,无论何时、何人以何种原因均不能再以该股权证为依据向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张任何权利及/或权益;”
“本人对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历次股东及股本结构变动、增加注册资本等行为无异议;”
“本人确认对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已不存在任何权利或权益,与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不存在任何债权债务及其他权益纠纷。本人放弃对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任何权利或权益主张以及权利或权益的请求(如有)。”
“前述确认及同意系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公证处根据《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公证员王希军、刘勋章、邵亮,公证员助理于红波、瞿海燕,分别对654名职工股东款项的支付和上述承诺函的签署办理了公证,出具了654份《公证书》([2008]淄临淄证民字第206—245、247—275、286、288、289、307—332、334—
413、462—
528、530—
547、549—569、597—636、638—710、712—718、720—753、756—882、885—973号),对上述出资人对于齐翔集团回购其实际出资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了确认。
5、减资后齐翔集团股东情况
齐翔集团就本次回购减资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减资后净资产高于实收注册资本,不会造成出资不实的问题,不存在法律障碍。减资完毕后,北京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淄博分所出具了《验资报告》(天圆全淄验字[2008]019号),对齐翔集团减资后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发表了审验意见,齐翔集团于2008年3月28日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45,479,450元。车成聚先生个人出资为1,800万元,为齐翔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占注册资本比例为39.58%。
2008年3月29日,齐翔集团全体48名股东出具承诺函,声明:自签署承诺函之日,其不存在代任何第三人间接持有齐翔集团出资的情况,并承诺对本声明的真实性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如将来有任何第三人通过现有股东向齐翔集团主张股权出资权利,由该股东自行承担一切法律后果,并且齐翔集团现有全体股东承诺就解决该等第三人主张事项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2008年4月18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公证处出具了《公证书》([2008]淄临淄证民字第981号),对整个减资过程中的程序、记录及相关书面文件进行了“证据保全”公证,证明齐翔集团至2008年3月28日完成减资回购程序,公司注册资本由9,000万元变更为4,547.945万元。
6、中介机构的意见
发行人律师认为: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出资人通过员工代表大会以及签署确认函的形式共同及单独认同委托职工持股的清理过程,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该次减少注册资本已履行了《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淄博齐翔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章程》规定的召集、召开董事会与股东会并作出相关决议以及减少注册资本所需的取得债权人同意、公告、聘请注册会计师就减少注册资本进行验证、办理公司变更登记等程序,不违反《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保荐机构认为:在确定和实施齐翔集团职工委托持股清理规范方案的过程中,齐翔集团实际股东充分了解实施该方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职工委托投资的解除以及齐翔集团回购减资行为完全是在全体实际股东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整个清理过程履行了相应的法律程序,得到了法定公证机关的公证,并获得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的确认,委托持股的清理使齐翔集团原不规范的持股方式得以彻底纠正,目前不存在任何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经保荐机构内部审核部门进行的补充调查,确认齐翔集团整个减资过程充分听取了全体股东的意见,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改制职工利益,未发现存在可能遗留的或有纠纷和其他安排。齐翔集团减资后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减资股东未对减资回购行为提出异议,没有发生纠纷。故2007年11月齐翔集团对委托职工持股的清理过程合法合规,对本次发行上市不构成任何法律障碍。
七、瑞普生物:因出资瑕疵而减资
2008年4月20日,瑞普生物控股子公司瑞普高科股东会决议认定:天津畜研所以《兽药生产企业许可证》出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天津畜研所投入的其他五项无形资产和实物资产未取得相关发票等记账的合法原始凭证,实物资产也未移交瑞普高科使用,因此,天津畜研所上述出资427.51万元存在瑕疵。此427.51万元出资瑕疵的资产如下:
其中,实物资产共82项,主要为过滤器、培养箱、干燥箱、显微镜等仪器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空调、冰箱等辅助设备。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由于上述出资存在瑕疵,因此,应由天津畜研所以现金或其他非货币财产补足出资,并将存在瑕疵的资产退回天津畜研所。考虑到天津畜研所当时不具备补足出资的能力,瑞普高科股东会决议同意将注册资本从2,000万元减至1,500万元,减少天津畜研所的500万元出资额,其他股东出资额不变。
此后,瑞普高科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并于2008年4月23日在《北方经济时报》刊登了《减资公告》。2008年6月12 日,天津中兴财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津中兴财验字(2008)第040号)对本次减资进行了验证。2008年6月17日,瑞普高科就上述事项办理完毕工商登记手续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在减资过程中,瑞普高科履行了《公司法》规定的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通知债权人、公告等程序,并办理了验资和工商变更登记。
减资的500万元出资额包括天津畜研所存在瑕疵的出资427.51万元及现金出资72.49万元。减资500万元免除了天津畜研所补足出资427.51万元的义务,并退回天津畜研所现金出资72.49万元。
2009年8月4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关于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申请从天津牧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减资的批复》(津农科[2009]20 号)对上述减资事项予以确认。
2009年12月20日,天津畜研所就上述减资事项出具了《承诺函》:若天津瑞普高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因上述事项受到任何行政处罚或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则本研究所将无条件地全额承担因此给天津瑞普高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罚金、经济损失以及为承担法律责任所产生的相关费用。
此次减资后瑞普高科股权结构如下:
经核查,发行人律师认为:2008年6月,瑞普高科通过减资方式纠正出资瑕疵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减资后瑞普高科的注册资本1,500万元均足额到位。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瑞普高科历史出资中存在瑕疵,通过减资方式纠正出资瑕疵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减资后瑞普高科的注册资本1,500万元均足额到位。瑞普高科减资过程已履行了必要的内部决策和公告程序,减资过程合法、有效。
八、太阳电缆:因出资瑕疵和回购股份而减资
(一)1999年
1、调整注册资本
1996年发行人增资扩股时,发行人设立时土地评估价值为976万元的土地经评估确认新增土地价值1,129.84万元,该次增资时南平国资局认为发行人设立时仅按该块土地评估价值976万元的30%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92.8万元,因此此次增资扩股该土地增值部分应仅由南平国资局享有,因此南平国资局根据截至1996年8月31日发行人经评估确认的未包括上述新增土地价值的发行人每股净资产值,以新增土地价值1,129.84万元按1.8072﹕1的比例折为股份6,251,881股向发行人增资入股。1999年3月1日发行人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确认,1996年发行人增资扩股时,该土地增值部分不宜作为国家股增资入股,土地增值部分应由1996年增资扩股前发行人原全体股东共享,据此该次股东大会作出的关于核减股本并调整股权结构的决议,决议明确发行人1996年增资扩股时,各股东的出资按照发行人截至1996年8月31日经上述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值1.9245 元重新折股,同时发行人应补缴该块土地其余70%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计683.2 万元。本次注册资本调整后,发行人股本总额由11,777.6302万股调整为10,704.8528万股,其中,国家股4,200.492 万股,占股本总额的39.24%;法人股6,410.6908万股,占股本总额的59.89%;内部职工股93.6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0.87%。2、1999年发行人调整股权及减资的依据
①1999年3月1日发行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核减股本并调整股权结构;
②1999年3月3日,福建省土地管理局出具闽土资[1999]4号《关于确认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土地估价结果及重新处置土地使用权方案的批复》,对上述土地处置方案重新进行了确认;
③1999年3月12日,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出具闽国资商(1999)007号《关于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调整折股方案的批复》,同意发行人对1996年增资扩股的折股方案进行调整,折股比率由1.8072﹕1调整为1.9245﹕1,同时依据调整后的折股比率对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
④1999年3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具闽政体股[1999]3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总股本并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批准发行人本次调整股权及减资。
经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核查,发行人在1999年调整股权及减资时,未按照原《公司法》的规定,履行通知债权人并公告的义务;由于该次调整注册资本主要是对各股东出资的折股比例进行调整,并未对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实质性影响,且自发行人于1999年调整注册资本至今,无任何债权人就该事项与发行人发生争议或纠纷。因此,保荐人认为发行人在1999年调整股权及减资时未履行通知债权人并公告的义务,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不构成任何实质影响;发行人律师认为该事项不会成为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
自发行人于1997年1月完成1996年增资扩股工作至1999年3月调整股本结构期间,发行人共实施了两次利润分配,其中:(1)发行人分配1997利润时,是以1999年调整股本结构前的股本总额117,776,302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分配利润;(2)发行人分配1998利润时,是以1999年调整股本结构后的股本总额107,048,528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分配利润。经保荐人、发行人律师核查认为,发行人是以实施利润分配时的股本总额及股东持股数为基数向股东分配利润,并且上述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发行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也符合发行人当时的情况,是合法有效的。
发行人于1999年调整股本结构后,南平市国资局、中盛发展、浦建电力所持股份数量与本次股本结构调整前相比,分别减少7,123,252股、1,928,365股和1,676,157股,因此,若按照本次股本结构调整后的持股数量计算,发行人在实施1997利润分配时存在多分配利润给南平市国资局、中盛发展、浦建电力的情况。自发行人实施1997利润分配至今已有十年,发行人及其他股东均未要求南平国投、中盛发展、浦建电力退还股利,且上述权利主张的诉讼时效期间也已经届满。因此,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认为,上述发行人1999年股本结构调整前的利润分配不存在潜在风险。
(二)2001年
1、回购股份及减资
1998年6月,福建省证券委员会推荐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为1997计划指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审核申请,2000年8月31日,中国证监会以证监函[2000]218号文《关于不予核准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的决定》,对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决定不予核准。为研究解决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不能上市的后续问题,南平市政府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确认将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本部与建瓯电力分公司、浦城电力分公司的资产、负债、或有负债、人员全建制地进行拆分,并恢复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为1996年增资扩股前的经营状态,专注从事电线、电缆的制造业务。2001年1月12日,发行人200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作出了关于公司出售资产和回购股份并相应变更总股本及股权结构的决议,发行人将其建瓯电力分公司资产及相关负债、浦城电力分公司资产及相关负债分别按照2000年12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值作价转让给福建省建瓯市水利电力发展集团公司和浦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发行人回购并注销浦建电力持有的法人股2,582.3965万股、中盛发展持有的法人股2,970.9643万股、南平国资局持有的国家股1,342.4920万股。
本次回购股份过程中,发行人将其建瓯电力分公司资产及相关负债作价6,326万元转让给福建省建瓯市水利电力发展集团公司;同时,发行人分别按1,265万元和5,061万元的价格向南平国资局和浦建电力回购股份645.5991万股和2,582.3965万股;2001年1月12日,发行人、福建省建瓯市水利电力发展集团公司、南平国资局和浦建电力共同签订了《协议书》,就上述资产出售及股份回购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互相抵销之事宜达成一致。
本次回购股份过程中,发行人将其浦城电力分公司资产及相关负债作价7,189万元转让给浦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发行人分别按1,366万元和5,823万元的价格向南平国资局和中盛发展回购股份696.8929万股和2,970.9643万股;2001年1月12日,发行人、浦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南平国资局和中盛发展共同签订了《协议书》,就上述资产出售及股份回购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互相抵销之事宜达成一致。
对于本次回购股份及减少注册资本之事宜,发行人分别于2001年2月8日、2月15日、2月22日在《闽北日报》上刊登了公告,并就债务转移之事项与主要债权人达成了协议。发行人本次回购股份及减少注册资本之事宜已于2001年9月29日获得南平国资局南国资企[2001]28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缩减股本的批复》同意,并于2001年10月15日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体股[2001]33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调整总股本及股权结构的批复》批准。本次减资后的注册资本已于2001年10月25日经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闽华兴所(2001)股验字23号《验资报告》验证,发行人于2001 年10月30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回购股份及减少注册资本后,发行人的股本总额变更为3,809万股,股权结构为:国家股2,858万股,占股本总额的75.03%;法人股857.33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2.51%;内部职工股93.6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46%。经保荐人核查认为,2001年发行人回购股份符合原《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关于股份回购的规定。
经发行人律师核查认为,发行人本次回购股份符合《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关于股份回购的规定。
九、新都化工:因出资瑕疵而减资
(一)首次出资存在的瑕疵及规范情况
1、新都公司设立时,各股东以其在新都化工实验厂拥有的净资产进行出资,出资时未对新都化工实验厂资产情况进行审计或评估。
成都市新都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10年1月26日出具了《说明函》,“按当时的操作规范,对于公司设立时股东以实物资产出资的,主要审核公司申请设立时提交的《验资证明书》等申请文件,而没有要求其出具评估报告。原公司设立时提交的《验资证明书》等申请文件符合当时的要求,对于其设立股东实物出资是否经过评估事宜,我局不会再进行追究。”
本次申报会计师对新都公司首次出资进行了验资复核。根据《验资复核报告》,截至1995年7月,新都县氮肥厂(后更正为“新都五星玻璃厂”)出资710,000.00元,占注册资本的15.04%;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出资920,000.00元,占实收资本的19.49%;新都县科技开发中心出资290,000.00元,占实收资本的6.14%。经西南证券及天健正信对新都化工实验厂原始账目的核查,截至1995年7月,三名股东用于对新都公司出资的各自在新都化工实验厂拥有的净资产与其对新都公司的原始投入情况相符。
2、截止1997年4月,新都县氮肥厂用于首次设立出资的土地及土地附属物尚未完成产权过户手续,存在出资不实。但鉴于新都县氮肥厂用于出资的2,800,000元土地及土地附属物于1997年5月进行了减资,因此,新都公司设立时,土地及土地附属物没有进行评估及未过户的瑕疵通过1997年减资而消除。
3、新都公司股东以在新都化工实验厂的净资产出资未经审计及评估,可能存在出资不实,但在2005年设立股份公司时,按照经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师事务所评估后的净资产进行整体变更,新都公司设立时可能存在的出资不实瑕疵于2005年得到解决。
(二)1997年新都公司减资及股东变更 1、1997年新都公司减资
新都公司设立后,由于五星玻璃厂的实物资产出资280万元未能办理产权变更,1997年5月4日,新都公司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将五星玻璃厂出资中以土地及土地附属物出资部分280万元从注册资本中扣除的议案。
新都公司于1998年1月17日至19日在《成都晚报》上连续进行了三次公告,公告期满后,没有债权人提出异议。2、1997年新都公司股东变更
经核查原始财务凭证及经工商登记的《成都市新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关于注册资本变更和股东更正的情况说明》(1997年4月),五星玻璃厂系经新都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原属新都县氮肥厂具有法人资格的下属企业,故当初经办人员在起草开业章程时,误把股东名称写成了新都县氮肥厂,导致在1995年新都公司设立时,公司股东、章程、验资报告等文件上,股东均相应登记为新都县氮肥厂。按新都县体制改革委员会于1996年10月15日出具的新都体改[1996]197号文件《关于同意新都县氮肥厂与新都啤酒厂资产、人员划分结果的批复》,新都啤酒厂与新都县氮肥厂分立,分立后,原五星玻璃厂不再系新都县氮肥厂下属企业,变更为新都啤酒厂下属企业。由此,新都公司在1997年减资时,对此予以了更正,并相应进行了工商变更登记。
四川省新都县氮肥厂与五星玻璃厂及新都公司共同签署了《成都市新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关于注册资本变更和股东更正的情况说明》,并将该情况说明在工商局登记备案,同意并配合了本次更正,四川省新都县氮肥厂对此次股东变更无异议,股东变更至今,新都县氮肥厂从未提出任何异议,未出现纠纷,不存在纠纷及潜在纠纷。
此次股东变更及减资完成后,新都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920,000元,股东出资情况如下:
以上减资业经四川省审计师事务所于1997年12月16日出具的川审事验[1997]143号《验资报告》予以审验。
新都公司于1998年3月30日完成了本次减资和股东名称变更的工商登记。
2000年3月21日,经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新都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472万元减资到192万元。四川省审计事务所对截至1997年11月30日注册资本、投入资本变更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了审验,出具了川审事验[1997]143 号《验资报告》。根据该验资报告,截至1997年11月30日,变更后的成都市新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投入资本总额为 1,920,000.00元,其中实收资本1,920,000.00元均为法人资本金,资本公积3,983.10元,未分配利润321,155.40 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245,138.50元。
【案例评析】
1、公司增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再常见的一种法律行为,可是减资却往往就不是那么单纯了,不仅仅是程序上较为复杂,从实质上也更加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
2、从法律上讲,减资的程序主要包括:①股东大会作出决议;②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清单;③对主要债权人进行书面通知;④在报纸上刊登减资公告;⑤会计师出具验资之后验资报告;⑥工商变更换发营业执照。
3、对于减资问题的解决思路,除了要介绍清楚公司减资的整个法律程序之外,还可能需要解释如下几个事情:①为什么要减资;②减资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否会存在影响;③减资是否会存在潜在风险和纠纷等等。
4、下面就具体案例中体现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分别作出总结:
①北新路桥:当初为了更高级别的资质而决定增资且分两次出资,后来决定股东第二次出资义务不再履行从而减资。同时关注该减资对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由于路桥企业的业务量与注册资本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对该问题重点关注也是合理的。②华中数控:解决思路上还要解释减资的原因;案例存在既减资又增资的情形,原因都是因为业务发展需要,说白了就是业务发展不需要那么多钱就减资而后来又需要钱了就增资。
③嘉事堂:由于连续收购多家子公司导致注册资本被动增加,后为了提高资产收益率而减资。
④九九久:由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所以股东决定减资以免除纳税义务。
⑤科华恒盛:公司在历史沿革中存在多次的增资和减资行为,该情形主要是由于公司对技术人员进行股权激励以及技术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导致,另外,为了规避老公司法股份公司股东三年内不得转让的规定从而采取减资的方式而让原股东退出。另外,该案例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由于多次增资和减资,会里还关注这是否造成集资行为的界定,看来有时候对问题的考察需要更加深入啊。
⑥齐翔腾达:在该案例中,为了解决工会持股的问题公司采取了股份回购的方式从而减资,这是一个不常见的思路,比较新鲜。当然,为了解决潜在的纠纷,中介机构在股东决议、回回购价格、价款支付等方面均做了比较好的尝试,并且为此做了公证,值得借鉴。太阳电缆也存在回购股份而减资的情形。
⑦瑞普生物:如果股东的出资存在某些瑕疵,目前实务中的处理方式为以现金补足出资,而该案例中通过减资的方式解决了该瑕疵,也是不错的思路。在实务中之所以减资的方式没有被广泛运用,主要有担心减资程序的复杂,其实如果出资存在瑕疵而补足出资对于股东现金流压力又比较大的情况下,减资的方式也是值得尝试。新都公司和太阳电缆也均存在以减资而解决出资瑕疵的情形。
5、除上述案例外,存在减资事项的还有如下案例:新都化工、长信科技、雅化集团、太阳电缆、泰亚股份、佳隆股份、捷成股份、瑞普生物、杭锅股份、舒泰神、九九久等
第三篇:案例研习(二十六):重大安全事故解决之道
【案例情况】
一、联化科技
(一)江苏联化“11.27”爆炸事故情况
1、事故简要经过
2007年11月27日6时30分,在江苏联化染料业务五车间B7厂房的分散蓝79#滤饼重氮盐生产保温环节中,当班员工未将蒸汽进汽阀门关闭到位导致温度不断上升且监控不力,未发现反应釜已处于高温异常状态。10时6分,重氮化釜温度已达100℃,当班人员报警后,所有人员立即撤离。10时9分,江苏联化内部消防车赶到现场,动用3支水枪用雾状水对烟雾进行稀释、对反应釜进行釜外降温。江苏联化部分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车间有关人员约30多名公司人员参加了应急处置。10时20分,重氮化釜发生化学爆炸,引发储罐发生物理爆炸。
2、事故涉及厂区范围
江苏联化位于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的生产厂房共22间,建筑面积24203.46平方米,此次爆炸事故发生在其中的五车间分散蓝79#滤饼重氮化工序B7厂房,发生事故车间建筑面积735平方米,占整个厂区建筑面积的3%。
3、事故的后果
在事故抢险过程中,由于国内外未见过此类工艺生产发生爆炸事故的案例,抢救人员未能预见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参加抢救人员较多,距离反应釜较近,最终因反应釜爆炸,导致参加应急抢险的人员8人死亡(3人当场死亡),5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B7厂房坍塌,直接经济损失388万元。
4、事故的原因
操作工违章作业没有将加热蒸汽阀门关到位,造成重氮化反应釜在保温过程中被继续加热,反应釜内重氮盐剧烈分解造成爆炸,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现场抢救处置不当,是导致多人伤亡的主要原因。
5、整改措施
事故发生后,公司一方面主动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了整个事故的过程和原因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妥善地处理好了伤亡员工及家属的安抚和补偿工作。江苏联化根据盐城市及响水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质量监督局、消防支队等部门的整改建议对公司进行了整改,进一步消除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首先,江苏联化对相关硬件进行了整改:①对现有几个产品生产线硬件进行整改,将一些危险岗位、特殊岗位上人工操作程序增加了自动化设备或变更为自动化操作;②在原有的消防器材基础上,增加了部分特种消防器材及设施;③更换并补充了部分应急救援器材;④整改了小部分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设施;⑤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水平,并在新项目上首先执行。
其次,江苏联化还对软件进行了整改:①按照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台帐,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考试,确保持证上岗;②完善危化品台帐,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定期上报;③进一步完善隐患整改管理制度并对隐患排查整改记录进行回顾,逐一核对整改完成情况,确定整改完成落实到位;④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员工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⑤对江苏联化厂区内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及专业机构的验收。通过上述整改措施,有效减少了江苏联化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6、有关部门处理意见
2007年12月29日,盐城市人民政府事故调查组出具《关于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11.27”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认定这起事故是江苏联化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职工操作不当、安全设施配备不全、抢险处置不当造成的一起责任事故。其中,操作工未将蒸汽进汽阀门关闭到位,违章作业,对釜温监控不到位,现场抢险处置不当,抢险现场人员过多,抢险人员与事故点过近,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江苏联化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设施配备不全,监控装置自动化程度不够以及应急预案不完善是该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根据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2008年2月18日,盐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查明江苏联化此次事故属于较大责任事故,并出具苏盐安监行罚[2007]3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江苏处罚如下:①责令改正;②罚款人民币40万元。2008年2月20日,江苏联化向盐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定账户缴纳40万元罚款;并作出苏联化政字[2008]6号《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关于“11.27”事故的处理决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记大过、撤职、留用察看以及经济处罚等处分。
2008年4月10日,盐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出具了《关于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情况的说明》(盐安监[2008]91 号),确认“目前,该公司安全生产设施投入到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规程较为完善,安监部门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已落实到位,发现的事故隐患已全部整改结束”。
(二)中介机构核查意见
1、律师意见
①11·27事故由盐城市政府依法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认定,调查程序及处理符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之规定。
②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伤亡及经济损失已经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已经认定,事故的责任者已经进行处理,江苏联化已经总结教训,排查隐患,提出并落实了整改措施,各项整改措施已经有关部门复查验收合格。
③ 11·27事故是一起由于操作工违章作业且抢险处置不当造成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之规定,不构成重大或特大事故,事故等级为较大事故。
④ 虽然江苏联化因11•27事故受到行政处罚,但综合事故的经过、原因、经济损失、善后处理、整改措施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判断,该起事故不具有严重情节,因而不构成重大违法行为,不构成影响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性障碍。
2、保荐机构意见
联化科技及其子公司江苏联化已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了与染料中间体业务相关的生产审批手续,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此次事故主要是由于公司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职工操作不当,安全设施配备不全,抢险处置不当造成的意外事故。在此次事故发生后,联化科技及江苏联化及时向有关部门做出汇报,并积极做好了相应的善后处理工作。目前,政府有权部门已对此次事故出具了结案的处理意见,并认定此次事故为较大事故,给予江苏联化相应的行政处罚。
联化科技及江苏联化也积极整改,落实了相关的处理意见,针对此次事故带来的不确定事项已落实完毕。2008年4月10日,盐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出具了《关于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情况的说明》(盐安监[2008]91 号),确认公司安全生产设施投入到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规程较为完善,安监部门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已落实到位,发现的事故隐患已全部整改结束。
虽然江苏联化因“11.27 爆炸事故”受到行政处罚,但综合事故的原因、经过、涉及的厂区范围、后果、影响、安全整改措施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处理意见等方面进行判断,该起事故并不构成情节严重,且并未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因此,江苏联化此次“11.27爆炸事故”并未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所受的处罚并未对联化科技本次公开发行构成实质性障碍,公司符合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
(二)重大期后事项的影响
江苏联化2007年11月27日发生爆炸事故后,全厂8条生产线,包括广灭灵、联苯菊酯、氟磺胺草醚、2-氰基-4-硝基苯胺、2-氨基-5-硝基苯酚、索酚磺酰胺、分散蓝、分散橙产品的生产线,立即全面停产整顿。之后,江苏联化一方面进行善后处理工作,一方面进行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为尽快恢复生产,同时出于下一步将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考虑,江苏联化对染料中间体生产线未提出恢复生产的申请。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盐城市及响水县政府相继派质监、消防、安监、环保和工商等部门等到企业进行了复查及验收。
2008年1月7日,盐城市政府向响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车间复产申请的批复》(盐政复[2008]1号),同意江苏联化恢复广灭灵、联苯菊酯、氟磺胺草醚、2-氰基-4-硝基苯胺、2-氨基-5-硝基苯酚、索酚磺酰胺六种产品的生产。
2008年1月8日,响水县人民政府向江苏联化下发了响政复[2008]1 号《关于同意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车间复产申请的批复》,同意江苏联化按照市政府要求恢复生产。此后,江苏联化除染料中间体外的其他产品全面恢复生产。
在上述停产期间,联化科技及江苏联化部分客户对江苏联化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函积极支持联化科技及江苏联化完成整改及后续工作,确认不会因上述短期停产影响其与公司的业务合作。尽管如此,本次事故对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及业务仍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事故的直接损失及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信会师报字(2008)第20447号《关于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11.27”爆炸事故及相关后续处理的有关会计处理意见》,江苏联化“11.27”爆炸事故的经济损失共计3,880,332.36元,扣除收到保险公司赔偿款等因素,减少2007利润1,946,804.68元。具体明细如下:
(1)财产直接损失合计为1,230,013.36 元,其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支付的保险赔款1,228,821.80 元已于2008年1月22日收到;其余1,191.56元在2007年公司损益类科目中列支。
(2)死亡人员赔偿款项合计为2,510,319.00元,其中:响水县劳动保险管理处支付的蒋玉华等4名员工工亡补助金249,195.00元已于2008年1月29日收到;胡义灯等4名员工工亡补助金455,510.88元已经台州市黄岩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确认,具体补助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其余1,805,613.12元在2007年公司损益类科目中列支。死亡员工家属均与江苏联化签订了《和解协议书》,由江苏联化一次性支付死亡职工家属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及精神抚慰金等赔偿金共2,510,319元。
(3)受伤人员赔偿和医药等款项合计为140,000.00 元,在2007公司损益类科目中列支。
“11.27”爆炸事故后,受伤人员已得到充分的医疗,截至2008年3月20日,江苏联化“11.27”爆炸事故中5名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共计28.31万元,目前,此次事故中5 名受伤的员工均已出院,4人已恢复上班,1人在家疗养。
2、染料中间体生产业务的处置
江苏联化的业务涉及农药中间体及染料中间体,其中染料中间体生产业务占整体业务比重较小且正逐年降低,按合并报表计算,2007江苏联化染料中间体业务收入占联化科技同期合并报表的比重为3.95%,毛利比重为2.85%。此次事故后,结合业务发展战略,联化科技于2008年1月18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处置江苏联化染料生产线部分设备、存货的议案》和《关于撤销染料事业部的议案》,决定终止染料生产业务。2008年 1月18日,江苏联化召开了2008年第一次临时董事会,决议终止染料中间体生产业务。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公司未恢复生产的染料生产线处置出具了《关于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11.27”爆炸事故及相关后续处理的专项审核报告》(信会师报字[2008]第20447号),主要情况如下:
(1)未恢复生产的染料生产线固定资产、存货净值及处置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江苏联化染料生产线固定资产、存货情况如下:
(2)未恢复生产的染料生产线2007年产生的损益占比重情况
截至2008年2月20日,江苏联化已经处置完毕相关设备,因停产的染料生产线毛利仅占公司2007年毛利总额的2.85%,故未发现此次出售资产事宜对公司的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目前,江苏联化的染料中间体生产专用设备、原材料及库存商品等相关资产已处置完毕。
3、保荐机构意见 保荐机构经过审慎核查,认为:江苏联化此次爆炸事故没有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江苏联化所受的处罚并未对联化科技本次公开发行构成实质性障碍,公司符合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
二、辰州矿业
本公司金、锑、钨矿产的勘探开采主要在山区及井下,受断层、顶板、滑坡、涌水量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存在发生顶板塌落、粉尘污染、局部通风不畅、涌水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若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另外,生产过程存在爆破、危险化学品、电气设备及锅炉压力容器使用、重型车辆运输等环节,若技术或操作不规范,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报告期内,本公司共发生生产安全重伤事故2起,重伤2人;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3起,死亡4人。未发生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调查的重大生产伤亡事故。
有关事故的发生原因、处理经过及相关责任,具体如下:
1、重伤事故
2005年11月6日及2006年3月17日,公司冶炼厂及沃溪坑口发生2起操作事故,造成2人重伤。事故原因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负主要责任,相关管理人员负领导责任。各责任人分别处以安全责任罚款。
2、死亡事故
2004年4月1日、2006年5月30日及2006年11月1日,公司沃溪坑口发生1起冒顶事故和2起机械事故,造成4人死亡。事故原因为相关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负主要责任,相关安全主管人员负领导责任。各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警告、记大过、撤职等处分以及安全责任罚款,部分责任人解除劳动合同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本公司采取如下若干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力度,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公司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组织机构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根据主要风险环节,从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技术规范上制定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措施、规程更科学、更实用。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人事部、安全环保部负责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及对专(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和素质考核;对新进、换岗员工或参观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人员须经培训持证上岗;以区(段)为单位,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向广大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在完善组织和健全制度、加强宣传的同时,积极通过自检、互检、季度检查、专业检查等形式,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隐患的整改。
4、将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列入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目标考核、单位季度考核、合格班组考核、区(段)长安全环保意识考核和安全员工作责任考核等,安全生产的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制挂钩,并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每年公司还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比、表彰。
5、加强安全技术研究。通过自主研发“深井通风系统优化降温技术”等技术,成功解决深井通风系统的降温等问题,提高矿井生产安全水平。
三、赣锋锂业
反馈意见中披露:
1、根据新余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6月2日分别出具的余安监管罚决字【2006】第202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余安监管【2006】40号《关于新余赣锋有机锂有限公司“4·25”伤亡事故的结案批复》,公司员工在对丁基锂罐内的残留物进行清理处理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违章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严、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造成一死一伤的安全事故,员工李光芳和周小平违章作业,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主要负责人曹志昂对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处以2万元罚款,主要负责人已经按照要求缴纳罚款。
2、根据江西省政府2001年7月6日颁布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重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包括一次死亡三至九人,一次死亡一至两人同时重伤10人以上,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根据国务院于2007年4月9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生产安全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的经济损失。根据以上规定,公司一死一伤事故处于一般事故等级,不属于较大、重大事故。
3、发行人并未因本次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不构成发行人的违法行为。经律师向新余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核查,根据其出具的证明,公司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4、上述被处罚的主要负责人曹志昂目前未担任发行人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上述处罚不构成发行人的重大违法行为,亦不会对股份公司资产状况、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构成本次发行的法律障碍。
【案例关注】
1、对于报告期内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如何认定,最新审核政策的基本思路是尊重当地主管部门的意见,如果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能够出文证明不属于首发办法规定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一般情况下会里会认可,但是也不能没有限制,还是要控制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2、具体是怎样的标准呢?没有定论,不过联华科技的案例给了我一些启示。在该案例中,对于事故等级的认定是非常绝妙的,当然人家找到的也是国务院的文件,也不会引起太多的质疑。另外,赣锋锂业的案例也可以证明,一死一伤的事故还是可以很轻松过关的。
3、联化科技应该是在审核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中介机构自然会是很紧张,会里反馈意见作了重点关注,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也是尽可能的作了详细解释。其基本思路是:①将事故的基本情况介绍清楚;②由主管部门界定责任主体和处理结果;③认定事故不是重大责任事故;④介绍公司整改情况;⑤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指标和上市条件不会因为该次事故受影响。
4、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在矿业类上市中存在安全事故的还有:①紫金矿业,2006年12月27日,贵州紫金拥有的贵州水银洞金矿尾矿库发生子坝滑脱事故,造成1人轻伤,并轻度污染下游水库水体。②辰州矿业,报告期内,公司共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3起,死亡4人。③西部矿业,近三年发生安全事故共6起,其中1人死亡,6人重伤。④平煤股份,近五年发生安全事故共12起,共死亡17人。其中2006年6月份的一次事故,死亡人数最多,为4人。【平煤股份的上市进程一波三折,多次被否,多次更换券商和律师,直到2006年11月才终于通过发审委审核。】
5、最后有一点,小兵查阅了辰州矿业等几家上市企业的披露材料,发现对于安全事故的描述都是惜墨如金,难道是因为当时安全意识还没有现在那么强的原因,还是因为矿业公司死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是因为矿老板能耐大可以搞定很多事情。更过分的是赣锋锂业,就算是事情不大那也不能在招股书里连个面都没见吧,该事情只是在反馈意见中律师进行了简单回复,从会里的反应来看的确不是重大的问题。
第四篇:案例研习(41):定向募集解决之道
案例研习(41):定向募集解决之道
(2011-03-17 21:03:31)
【案例情况】
一、太阳电缆
发行人是在原国有企业南平电缆厂整体改制的基础上,由南平电缆厂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工行信托和武夷信托作为共同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设立情况 其设立的具体过程如下: 1、1994年2月24日,南平地区财政局以(94)南署财国资字第008号《关于同意南平电缆厂经营性资产评估立项的批复》同意对南平电缆厂生产经营性资产予以评估立项。
2、南平电缆厂委托福建省资产评估中心对其全部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进行评估,福建省资产评估中心于1994年3月31日出具了闽资(94)评字第15号《资产评估报告》。3、1994年4月5日,南平电缆厂与工行信托、武夷信托签订了《福建省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4、1994年4月29日,南平地区财政局以(94)南署财国资字第026号《关于南平电缆厂股份制改组国有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通知》对南平电缆厂截至1993年12月31日止经评估的资产、负债及净资产予以确认。5、1994年4月30日,南平地区财政局以[1994]南署财国资字第030号《关于南平电缆厂国有资产折股的批复》同意将南平电缆厂经评估确认后的国有资产净现值41,151,514.66元按1.44﹕1的比例折为国家股股本28,580,000元,余额 12,571,514.66元转为资本公积;同时要求南平电缆厂在募集股本时每股溢价发行不低于1.58元,溢价款转入资本公积。6、1994年5月12日,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闽体改[1994]057号《关于同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南平电缆厂、工行 信托和武夷信托共同作为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其中,国家股2,858万元,占股本总额的 71.45%;法人股1,042万元,占股本总额的26.05%;内部职工股100万元,占股本总额的2.5%。7、1994年5月30日,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和参与定向募集的40家法人单位签订了《法人股认购协议书》,定向募集法人股股东以每股1.58 元的价格认购股份共计657.33万股。8、1994年6月18日,南平电缆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我厂改制为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募集方案的决议》。根据该决议,认购内部职工股的范围为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30日前在册的正式职工及离退休职工。9、1994年6月28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筹建报告》、《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议案,并根据定向募集股份的实际情况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股本总额及股本结构的决议》。10、1994年6月29日,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闽体改[1994]075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的批复》 同意发行人对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股本总额为3,809万股,其中,国家股2,858万股,占股本总额的75.03%;法人股(包括发起 人所持法人股和定向募集法人股)857.33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2.51%;内部职工股93.6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46%。11、1994年7月3日,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闽华兴所(94)股验字第18号《验资报告》,确认发行人的注册资本3,809万元已足额缴纳。12、1994年7月11日,发行人在福建省南平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5698958-0)。
公司设立时,股权结构如下:
发行人是在《公司法》施行前依照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体改生[1992]31 号)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国务院国发[1995]17 号《关于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规范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发行人于1996年进行了规范工作。1996年12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体股[1996]17号《关于确认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规范工作的批复》确认发行人已按照《公司法》进行 了规范。1997年1月9日,公司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重新登记注册手续,换领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5816480-6)。
(二)内部职工股的具体情况
1、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及发行情况 1994年5月12日,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闽体改[1994]057号《关于同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南平电缆厂、工行信托和武夷信托共同作为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总额为4,000 万股,其中,内部职工股为10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5%;内部职工限于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份在册职工。
1994年6月18日,南平电缆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我厂改制为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募集方案的决议》,确定内部职工股的 认购范围为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30日前在册的正式职工及离退休职工;认购原则为按照职工在公司所任职务的高低、所承担责任的大小确定不同的认购限 额,其中,正厂级3,000股,副厂级2,300股,厂助级1,900股,正科级1,600股,副科级1,200股,正式职工工龄20年以下(含20 年)600股,20年以上至30年(含30年)700股,30年以上至35年(含35年)800股,35年以上900股,离休职工400股,退休职工 300股;若有余额,追加给在册的正式职工;职工在限额内自愿认购;凡已申请调出、辞职和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及死亡的人员不能认购内部职工股;认购时间为自 1994年6月18日至6月22日。据此,南平电缆厂职工以每股1.58元以现金方式认购内部职工股936,700股,经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核查验证并 出具闽华兴所(94)股验字第18号《验资报告》确认:内部职工股认股款1,479,986元,系由公司职工以现金投入,其中:认股936,700 股,按1.58:1认股,其面值部分列入“股本”科目,溢价部分计543,286元,列“资本公积”科目。
1994年6月29日,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闽体改[1994]075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的批复》同意发 行人对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股本总额为3,809万股,其中,内部职工股为93.6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46%。
2、内部职工股转让、继承和股份变动情况
发行人设立后内部职工股在三年内除因继承发生股权变更外,未发生转让情况,其中有8位持股职工去世,其所持内部职工股由其继承人继承。
自发行人设立满三年后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共发生508人(次)转让,内部职工股转让的受让人在受让股份时均为发行人的内部职工,此外有26位持股职工去世,其所持内部职工股由其继承人继承。2003年4月23日经发行人2002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发行人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本次转增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由93.67万股增至131.138万股,占转增后股本总额5,332.6 万股的2.46%。
2005年9月20日经发行人2005年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发行人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4730126股。本次转增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由131.138万股增至137.3409万股,占转增后股本总额10,000 万股的1.37%。
3、内部职工股的托管情况 发行人自设立后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由发行人管理而未进行托管。2007年7月16日,发行人与兴业证券签订了《内部职工股集中托管协议》,发行 人委托兴业证券南平滨江中路证券营业部对其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发行人的内部职工股股东共有982人,合计持有内部职工股137.3409万股已全部 在该营业部集中托管。
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情况如下:
4、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上述人员近亲属持有内部职工股情况
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内部职工股情况详见第八节“
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情况
(一)直接持股情 况”。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近亲属持有内部职工股情况详见第八节“
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情况
(三)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近亲属持有公司股份情况”。
(三)内部职工股核查情况
经保荐人、发行人律师核查发行人设立时的《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和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职工工资计算表》,参与认购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1,474 名认购人均为当时在南平电缆厂工作并在劳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工或离退休职工。根据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于1993年7月1日发布的《定向募集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体改委[1993]114号)第五条规定:“公司向内部职工募集的股份,只限于以下人员购买和持有:
(一)公司募集 股份时,在公司工作并在劳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工;
(二)公司派往子公司、联营企业工作,劳动人事关系仍在本公司的外派人员;
(三)公司的董事、监 事;
(四)公司全资附属企业的在册职工;
(五)公司及其全资附属企业在册管理的离退休职工。”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 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
经保荐人、发行人律师核查,自发行人于1994年7月11日设立后至1997年7月11日,在此三年期间内发行人共有8名持股职工死亡,其所持内部职工股 由其继承人继承,除此之外,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在发行人设立后三年内未发生转让行为;自发行人设立满三年后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共有26名持股职工 死亡,其所持内部职工股由其继承人继承;此外,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共发生了508人(次)转让行为。经核查发行人提供的受让方的工资表、离退休证明等材料,受让方在受让内部职工股时均为发行人的在册职工或离退休职工,内部职工股受让方均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经过上述内部 职工股转让或继承后,发行人现有内部职工股股东982人,其中,在职职工450人,离休职工5人,退休职工195人,离职人员318人;另有14人为外部 人员,系通过继承方式取得发行人内部职工股。
经保荐人、发行人律师核查,发行人自设立后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由发行人管理而未进行托管。根据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定向募集股份有 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体改生[1993]114号)第十三条规定“股权证不得交内部职工个人持有,由公司委托省级、计划单列市人民银行认可的证 券经营机构集中托管”;第二十四条规定“内部职工转让股份,须经公司委托的证券经营机构办理过户手续,并开具转让收据”,由于发行人在2007年7月之前 并未在证券经营机构办理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托管手续,不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为此发行人于2007年7月办理了内 部职工股集中托管,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在本次托管前未进行托管的问题已经得到纠正;同时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按照《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 进行集中托管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现已不存在违规情况。
对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自发行后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未托管期间内部职工股的转让和继承,保荐人、发行人律师核查了发行人设立时的内部职工股股东名册 以及自设立时起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托管前所发生的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情况,对于发生内部职工股转让的,转让双方签署了《内部职工股转让登记 表》,并承诺“转让行为是转让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无虚假或隐瞒;因转让行为产生的任何争议由转让双方自行负责”;对于因内部职工股股东死亡而发生继承 的,继承人提交了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继承关系的证明等材料。2008年3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具闽政函[2008]21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补充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转让、交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保荐人认为,发行人于1994年7月设立时起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托管前所发生的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虽未在证券经营机构办理过户手续,但由于发行 人已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有效凭证,在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上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并经当事人双方重新登记确认上述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事宜,上述 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2007年7月发行人在证券经营机构办理了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托管手续,并且发行人内部职工股上述转让和继承已 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确认。因此上述问题不会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
发行人律师认为,自发行人于1994年7月设立时起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托管前所发生的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虽未在证券经营机构办理过户手续,但由 于发行人已在其《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上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上述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并且,发行人已于2007年7月在证券经 营机构办理了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托管手续,并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确认,上述问题不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
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已对公司内部职工股股份持有人进行逐一核查,确认公司内部职工股托管所有人与实际持有人情况一致。
(四)福建省人民政府对内部职工股的确认情况
发行人1994年定向募集设立时,内部职工股未超比例、超范围发行。根据公司法、国务院国发(1995)17号文,国家体改委、国家国资局体改生(1995)117号文和国家体改委、国家工商局、国家国资局体改生(1996)122号文的有关精神,1996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证体改 [1996]17号《关于确认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规范工作的批复》确认公司为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为3809万股,其中,国有 股2858万股,法人857.33万股,内部职工股93.67万股,公司已按《公司法》进行了规范,规范工作符合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要求。
2007年11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具闽政函[2007]12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发行、托管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2008年3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具闽政函[2008]2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补充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转让、交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五)保荐人、发行人律师的核查意见
1、保荐人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核查意见
保荐人经核查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发行、转让、托管、确认情况属实,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已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平滨江中路营业部全部集中托管,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转让、交易和托管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
2、发行人律师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核查意见
发行人律师经核查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转让、交易中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目前已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托管并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
(六)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承诺
发行人控股股东太顺实业及主要股东厦门象屿、福建和盛、南平国投承诺:若因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存在的1994年7月至2007年7月的未托管状态,而造成发行人遭受任何损失或面临任何风险,概由太顺实业、福建和盛、厦门象屿和南平国投四方共同对该等损失或风险承担连带责任。
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名册请见本招股说明书附件1:《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名册》。
(七)反馈意见:请发行人列表披露内部职工股股东的名单、持股数量及身份证号码,请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对公司股份持有人逐一核查,并就托管所有人与 实际持有人是否一致出具意见;请保荐人和律师对内部职工股发行、转让、交易和托管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发表核查意见,并提供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行人内 部职工股转让和交易情况的确认意见。〔反馈意见第10条第(1)项和第(3)项〕
1、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托管所有人与实际持有人是否一致
根据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闽体改[1994]057号《关于同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和闽体改[1994]075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的批复》,发行人于1994年7月设立时,公司职工共计1,474人参与出资认购内部职工股93.67万股。根 据2003年4月23日发行人2002股东大会决议,发行人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4股的比例实施转增股本,本次转增后,发行人内部职 工股从93.67万股增至131.138万股。根据 2005年9月20日发行人2005年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发行人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 0.4730126股的比例实施转增股本,本次转增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从131.138万股增至137.3409万股,占发行人现有股本总额 10,000万股的1.37%。
自发行人于1994年7月设立后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日,公司共有34名持股职工因死亡而由其继承人继承内部职工股,此外,公司内部职工股共发生了508人(次)转让行为。
2007年7月16日,发行人委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平滨江中路证券营业部对其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该营业部于2007年12月12日出具了《内 部职工股托管证明》,确认截至2007年9月30日发行人内部职工股股东共有982人,合计持有内部职工股137.3409万股,已全部在该营业部集中托 管。2008年 3 月,兴业证券南平滨江中路证券营业部再次出具了《内部职工股托管证明》,确认发行人的内部职工股已全部在该营业部集中托管。
本所律师会同保荐人对发行人设立时的内部职工股股东名册以及自设立时至今所发生的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情况逐一进行了核查,对于发生内部职工股转让的,转 让双方提交了《内部职工股转让登记表》,并承诺“转让行为是转让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无虚假或隐瞒;因转让行为产生的任何争议由转让双方自行负责”;对于 因内部职工股股东死亡而发生继承的,继承人提交了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继承关系的证明等材料。经过上述核查,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内 部职工股的托管所有人与实际持有人是一致的。
2、关于内部职工股发行、转让、交易和托管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况(1)根据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闽体改[1994]075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的批复》,发行人设立时的股本 总额为3,809万股,其中,内部职工股为93.6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46%,不高于2.5%。根据发行人设立时的《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和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职工工资计算表》,参与认购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1,474名认购人均为当时在南平电缆厂工作并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工或离退 休职工。发行人向内部职工募集股份时印制了股权证,并未印制股票。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的比例、范围及方式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
(2)、自发行人于1994年7月11日设立后至1997年7月11日,在此三年期间内共有8名持股职工因死亡而由其继承人继承内部职工股,除此之外,发 行人内部职工股未发生转让行为。自发行人设立满三年后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日,发行人共有26名持股职工因死亡而由其继承人继承内部职工股,另外,发行 人内部职工股共发生了508人(次)转让行为。经核查发行人提供的受让方的工资表、离退休证明等材料,受让方在受让股份时均为发行人的在册职工或离退休职 工。2008年3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具闽政函[2008]2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补充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 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转让、交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转让、交易行为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 规定》的要求,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
(3)发行人于1994年向内部职工募集股份时印制了股权证,但未及时委托证券经营机构对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内部职工股历次发生转让时均是由发行人 在其《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上办理变更登记手续。2007年7月16日,发行人委托兴业证券南平滨江中路证券营业部对其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该营业 部于2007年12月12日出具了《内部职工股托管证明》,确认截至2007年9月30日发行人内部职工股股东共有982人,合计持有内部职工股 137.3409万股,已全部在该营业部集中托管。2007年11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具闽政函[2007]128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发行、托管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2008年3月,兴业证券南平滨江中路证券营业部再次出具了《内部职工股托管证明》,确认发行人的内部职工股已全部在该营业部集中托管。综上,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转让、交易中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目前已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托管并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
(八)第二次反馈:请保荐人和律师核查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在2007年托管前的转让是否合法合规,转让手续是否完备。
根据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体改生[1993]114 号)第十三条规定:“股权证不得交内部职工个人持有,由公司委托省级、计划单列市人民银行认可的证券经营机构集中托管。”第二十四条规定:“内部职工转让股份,须经公司委托的证券经营机构办理过户手续,并开具转让收据。”
本所律师对发行人于1994年7月设立时的内部职工股股东名册以及自设立时起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托管前所发生的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情况进行了核 查。对于内部职工股发生转让的,转让双方均向发行人提交了《内部职工股转让登记表》,并承诺“转让行为是转让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无虚假或隐瞒;因转让行 为产生的任何争议由转让双方自行负责”;对于因内部职工股股东死亡而发生继承的,继承人向发行人提交了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继承关系 的证明等材料。上述内部职工股的历次转让和继承均已由发行人在其《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上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但由于发行人在2007年7月之前并未在 证券经营机构办理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托管手续,上述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均未在证券经营机构办理过户手续,不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 定》的相关规定。
2007年7月16日,发行人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内部职工股集中托管协议》,发行人委托兴业证券南平滨江中路证券营业部对其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
福建省人民政府分别于2007年11月26日、2008年3月26日出具了闽政函[2007]128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和闽政函[2008]2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补充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发行、托管、转让、交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综上,本所律师认为,自发行人于1994年7月设立时起至2007年7月内部职工股托管前所发生的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虽未在证券经营机构办理过户手续,但由于发行人已在其《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上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上述内部职工股转让和继承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并且,发行人已于2007年7月在证 券经营机构办理了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托管手续,并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确认,上述问题不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
(九)第三次反馈:请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核查发行人目前内部职工股股东身份是否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
1、关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设置和审批
(1)1994年5月12日,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闽体改[1994]057号《关于同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南平电缆厂、工 行信托和武夷信托共同作为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总额为4,000万股,其中,内部职工股为100万股,占股本总 额的2.5%;内部职工限于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份在册职工。
(2)1994年6月18日,南平电缆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我厂改制为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募集方案的决议》,确定内部职 工股的认购范围为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30日前在册的正式职工及离退休职工;认购原则为按照职工在公司所任职务的高低、所承担责任的大小确定不同的认 购限额,其中,正厂级3,000股,副厂级2,300股,厂助级1,900股,正科级1,600股,副科级1,200股,正式职工工龄20年以下(含20 年)600股,20年以上至30年(含30年)700股,30年以上至35年(含35年)800股,35年以上900股,离休职工400股,退休职工 300股;若有余额,追加给在册的正式职工;职工在限额内自愿认购;凡已申请调出、辞职和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及死亡的人员不能认购内部职工股;认购时间为自 1994年6月18日至6月22日。根据发行人内部职工股股东名册,发行人设立时,公司职工共计1,474人出资认购内部职工股93.67万股。
(3)1994年6月29日,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闽体改[1994]075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的批复》 同意发行人对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股本总额为3,809万股,其中,内部职工股为93.6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46%。
2、关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范围/
经核查发行人设立时的《内部职工股持股花名册》和南平电缆厂1994年5月《职工工资计算表》,参与认购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1,474名认购人均为当时在 南平电缆厂工作并在劳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工或离退休职工。根据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于1993年7月1日发布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 工持股管理规定》(体改委[1993]114号)第五条规定:“公司向内部职工募集的股份,只限于以下人员购买和持有:
(一)公司募集股份时,在公司工作 并在劳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工;
(二)公司派往子公司、联营企业工作,劳动人事关系仍在本公司的外派人员;
(三)公司的董事、监事;
(四)公司全资 附属企业的在册职工;
(五)公司及其全资附属企业在册管理的离退休职工。”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范围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 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
3、关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演变
(1)自发行人于1994年7月11日设立后至1997年7月11日,在此三年期间内公司共有8名持股职工死亡,其所持内部职工股由其继承人继承,除此之外,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在发行人设立后三年内未发生转让行为。
(2)自发行人设立满三年后至今,公司共有26名持股职工死亡,其所持内部职工股由其继承人继承,此外,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共发生了508人(次)转让行为。经核查发行人提供的受让方的工资表、离退休证明等材料,受让方在受让内部职工股时均为发行人的在册职工或离退休职工。
(3)、根据2003年4月23日发行人2002股东大会作出的关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决议,发行人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4股的比例实施转增股本。本次转增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由93.67万股增至131.138万股。
(4)根据2005年9月20日发行人2005年临时股东大会作出的关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决议,发行人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
0.4730126股的比例实施转增股本。本次转增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由131.138万股增至137.3409万股,占发行人现有股本总额的 1.37%。
4、关于发行人目前内部职工股股东身份的确认/ 根据发行人的说明并经本所律师适当核查,经过前述内部职工股转让或继承后,发行人现有内部职工股股东982人,其中,在职职工450人,离休职工5人,退休职工195人,离职人员318人;另有14人为外部人员,系通过继承方式取得发行人内部职工股。
综上,在发行人设立时参与认购内部职工股的1,474名认购人均为当时在南平电缆厂工作并在劳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工或离退休职工,符合《定向募集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自发行人设立后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日,公司内部职工股共发生了508人(次)转让行为,受让方在受让内部 职工股时均为发行人的在册职工或离退休职工,公司另有34名持股职工因死亡而由其继承人继承内部职工股。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目前内部职工股股东身份符合 《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
(十)第四次反馈:请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核查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到本次托管前的未托管状态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对保荐人、发行人律师原核查意见发行人内部职工股不存在违法违规结论是否存在影响,如存在法律风险明确承担责任主体。
1、关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到本次托管前的未托管状态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对发行人律师原核查意见有关发行人内部职工股不存在违法违规的结论是否存在影响
经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闽体改[1994]057号《关于同意设立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和闽体改[1994]075 号《关于同意福建南平电缆股份 有限公司变更股本总额及股权结构的批复》批准,发行人在设立时发行内部职工股93.67万股,占发行人设立时股本总额3,809万股的2.46%。自发行 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至2007年7月,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未进行集中托管。2007年7月16日,发行人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内部职工股集中托管 协议》,发行人委托兴业证券南平滨江中路证券营业部对其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福建省人民政府分别于2007年11月26日、2008年3月26日出具 了闽政函[2007]12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和闽政函[2008]21号《福建省人民政 府关于补充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发行、托管、转让、交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本所律师认为,自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至本次托管前存在的内部职工股未托管状态不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发行人于 2007年7月办理了内部职工股集中托管,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在本次托管前未进行托管的问题已经得到纠正,不应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发行人内部职工 股目前已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托管并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已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此外,在本所律师于2008年3月31日出具的《补充法律意见书(之一)》中,本所律师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托管情况的核查结论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目前已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托管并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不存在 违法违规情况。”该核查结论是针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目前已办理集中托管的情况而作出,因此,上述内部职工股未托管状态对该核查结论不存在影响。
2、关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到本次托管前的未托管状态如存在法律风险的有关责任主体问题
发行人的前四大股东太顺实业、福建和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和盛集团”)、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象屿集团”)和福建省南平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 公司(简称“南平国投”)于 2008 年 7 月 15 日分别出具《承诺函》,太顺实业、和盛集团、象屿集团和南平国投承诺:若因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存在的未托管状态而造成发行人遭受任何损失或面临任何风险,概 由太顺实业、和盛集团、象屿集团和南平国投共同对该等损失或风险承担连带责任。据此,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到本次托管前的未托管状态如存 在法律风险,有关责任主体为太顺实业、和盛集团、象屿集团和南平国投。
(十一)第五次反馈:请保荐人、发行人律师核查1998年南平电缆股份公司申报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托管情况
根据发行人于2008年7月30日出具的《情况说明》,经福建省证券委员会闽证委[1998]03号《福建省证券委员会关于推荐福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发行股票的报告》同意,发行人曾于1998年向中国证监会申报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预选申请材料,当时发行人与福建证券交易中心就内部职工股托管事宜达 成了意向,发行人计划在预选申请材料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正式办理内部职工股托管手续,但由于该次发行申请未能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因此,发行人最终未在 福建证券交易中心正式办理内部职工股托管手续。
本所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未及时办理托管手续不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的要求,但鉴于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已于2007年7 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集中托管,并已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函[2007]12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 情况的函》和闽政函[2008]2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补充确认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托管问 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因此,该问题不应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
二、烟台氨纶
(一)发行人设立情况
1、发行人改制及设立情况
1993年3月17日,经烟台市体改委烟体改[1993]43号文《关于同意组建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原烟台氨纶厂以定向募集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本公司。根据烟台市国资局烟国资字[1993]第18号文《关于核定烟台氨纶厂国家股份的通知》批复,烟台氨纶厂投入本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性资产总额扣除负债后的 国有资产界定为3,173.62万元(其中:固定基金2,987.91万元;流动基金135.32万元;专用基金50.39万元),经核定作价入股的国有 资产为3,055.72万元,其中的2,500万元按1:1的比例折为2,500万股国家股,由烟台市国资局持有,其余555.72万元由公司成立后以现 金方式偿还烟台市国资局(公司成立后实际偿还500 万元,其余55.72万元1999年作为国家股增资扩股的投入转为本公司的股本)。同时原烟台氨纶厂委托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山东信托投资公司烟台办事处以 1.6元/股的价格向社会企事业法人及内部职工定向募集4,500万股。定向募集时,由于没有社会企事业法人认购股份,定向募集的4,500万股股份全部 由包括内部职工在内的自然人认购。经烟台市审计师事务所烟审验字[1993]第213号《关于对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股本金的验证报告》验证,截至 1993年5月6日,股本金全部到位。1993年5月10日,烟台市体改委以烟体改函[1993]3号《关于同意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的函》对公 司股权结构予以确认。
1993年5月18日,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并于1993年5月20日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工商注册登记号为16505208-7-1。
公司设立时的股本结构如下:
2、发行人律师关于发行人股本形成及演变情况的核查意见
发行人是根据《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尽管发行人定向募集股份并设立时存在内部职 工股超范围、超比例发行的问题,在设立审批的程序方面存在一定暇疵。但是,发行人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已按照当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 范文件的要求,经有关部门规范,并得到山东省有权部门的批准和确认,因而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不构成法律障碍。
发行人的股本设置和变化情况均经过有关审批机关的批准,符合有关批准文件的规定。发行人内部职工股超范围、超比例的问题是在当时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经过了 发行人的认真检查、规范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重新规范确认,不会构成公司本次发行与上市的法律障碍。同时,发行人产权界定和确认不存在纠纷及风险。
3、保荐人关于发行人股本形成及演变情况的核查意见
发行人是根据《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尽管发行人定向募集股份并设立时存在内部职 工股超范围、超比例发行的事实,在内部职工股的批准、发行上存在某些暇疵,但发行人设立运营后已按照当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文件的规定,均依法 得到山东省有权部门的批准和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批准、发行、托管不存在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其演变真实、有效,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不构成法律障碍。
发行人的股本形成和设立以来历次股本演变情况均履行了相关的法定程序,不存在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管理层、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情形。
(二)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情况
1、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及发行情况/
1993年3月17日,烟台市体改委以烟体改[1993]43号文批准原烟台氨纶厂以定向募集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根据该批复,公司股本总数为7,000万股,其中国家股2,500万股,向社会企事业法人及内部职工定向募集4,500万股。1993年3月21日,原烟台氨纶厂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山东信托投资公司烟台办事处签署了《委托募集股权证协议书》,委托该办事处为主承销商以全额包销方 式按1.6元/股的价格向社会企事业法人及内部职工发行4,500万股,承销期为1993年3月27日至1993年4月27日。公司(筹)于1993年3 月22日在《烟台日报》刊登了招股意向书。截至1993年4月27日,定向募集资金净额7,174.18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25.82万元)股款全部到位。烟台市审计师事务所于1993年5月8日出具了烟审验字[1993]第 213 号验证报告对此予以验证,股本金全部到位。
定向募集过程中,由于当时股份制处于试点阶段,公司筹委会及承销商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够,加上多数企业对股份制改革认识不足等原因,定向募集发行的 4,500万股股票全部由包括内部职工在内的自然人认购。发行人定向募集股份并设立时存在内部职工股超范围、超比例发行的问题,形成内部职工股4500万 股,占发行人设立时总股本的64.29%,超过《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中规定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认购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20%的规定;在设立审批的程序方面亦存在一定暇疵。1993年5月10日,烟台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烟体改函[1993]3号对公司股本结构予以确认,同意公司股本结构为国家股2,500万股,内部职工股4,500万股。
2、内部职工股交易和过户情况
本公司内部职工股未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挂牌交易活动,但存在内部职工股股东通过托管机构进行过户的情况。由于内部职工股超范围发行,致使内部职工股的过户超 出了内部职工的范围。1994年10月26日至1999年11月10日在烟台市股权证托管中心托管期间,公司内部职工股共发生过户2,586笔,涉及内部 职工股12,607,600股,占公司内部职工股总数的28.02%;1999年11月10日以后在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山东产权登记有 限责任公司”),截至2007年6月11日的托管期间,公司内部职工股共发生过户393笔,涉及内部职工股2,305,550 股,占公司内部职工股总数的5.12%。
3、内部职工股的托管情况(1)1993年定向募集时内部职工股最大11名持有人情况:
(2)本次发行前托管的内部职工股情况
① 本次发行前托管的内部职工股最大十一名持有人情况
②本次发行前托管的内部职工股股东名册
根据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关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确认情况的说明》,截至2007年6月6日,本公司托管的内部职工股数量4,488.95万股,占公司内部职工股的99.75%,内部职工股股东的名册见本招股说明书附录。
(3)托管单位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1994年10月26日公司与烟台市股权证托管中心签署《股票(股权证)托管协议书》,公司内部职工股在烟台市股权证托管中心集中托管。
1996年11月4日,烟台市股权证托管中心向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出具了烟登记[1996]5号《关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证集中托管的证 明》,证实公司内部职工股自1994年11月1日起集中托管于该中心,截至1996年11月1日,公司内部职工股托管总数为4,494.64万股,总户数 9,457户,占应托管总股数的98.9%。
为了加强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监管、做好分红派息等工作,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99年4月12日下发了鲁体改企字[1999]第40号文 《关于各地股权证服务中心股票托管移交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山东省各市地县股权证服务中心已进行托管的股票(在济南、淄博、青岛三家产权交易所柜台交易的 股票,不在此范围内)一律到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办理转托管手续。1999年11月10日,公司与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股权证托管协议书》,公司国家股和内部职工股在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集中托管。
(4)本次发行前内部职工股的托管情况
根据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集中托管情况证明》(鲁产登字[2007]3 号),截至2007年6月6日,本公司国有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已按规定全部集中托管于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托管数量占应托管数量的100%;根 据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关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确认情况的说明》和《股东名册》,截至2007年6月6日,在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 任公司确认股东身份的本公司内部职工股股东共计9,253户持有内部职工股4,488.95万股,占公司内部职工股总股数的99.75%,上述确认股东身份的股份托管的持有人和实际持有人一致。
2004年4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报送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发行及股票托管等有关情况的函》(鲁政字
[2004]316号),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情况进行了说明,发行人的全部股票已由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集中托管完毕,确认股东身份的内部职工股股东 持有股数占内部职工股总数的99.58%,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股票托管情况属实,未发现发行人的内部职工股问题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并对上述情况 承担相应责任。
2007年6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再次出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发行及股票托管等有关情况的函》(鲁政字 [2007]90号),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根据《公司法》进行规范、内部职工股的托管等情况进行了说明,根据山东产权登记有限公司《烟台氨纶股份 有限公司股票集中托管情况证明》(鲁产登字[2007]3号)及《关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确认情况的说明》,截至2007年6月6日,公司股 票已经山东省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集中托管完毕,确认股东身份的内部职工股股东持有的股数占内部职工股总数的 99.75%,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托管情况属实,未发现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对因内部职工股可能出现的问题,省政府将积极协调、妥善处理。
4、内部职工股的清理、规范和确认(1)集中托管
根据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清理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持股不规范做法的通知》(体改生[1993]115号)规定的对超范围超比例发行的内部职工股清理的方式,1994 年 10 月公司将内部职工股集中托管在烟台市股权证托管中心。
(2)根据《公司法》规范确认
根据国务院《关于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规范的通知》(国发[1995]17号)的要求,公司进行 了自查并申请确认和重新登记。1997年3月,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鲁体改函字[1997]22号《关于同意确认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的函》对公司 予以重新确认,同时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公司颁发了鲁政股字[1997]17号《山东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证书》。
(3)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公司内部职工股情况的确认
2004年4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报送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发行及股票托管等有关情况的函》(鲁政字 [2004]316号),对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根据《公司法》进行规范、内部职工股的托管等情况进行了说明,确认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托管情况属 实,未发现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并承担相应责任。
2007年6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再次出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发行及股票托管等有关情况的函》(鲁政字 [2007]90号),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根据《公司法》进行规范、内部职工股的托管等情况进行了说明,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托管情况属 实,未发现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对因内部职工股可能出现的问题,省政府将积极协调、妥善处理。
5、发行人律师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意见
发行人内部职工的审批、发行、演变、托管情况属实。发行人已根据《公司法》进行了规范,并已由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鲁体改函字[1997]22 号《关于同意确认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的函》对发行人予以重新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超比例、超范围的问题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发行人已根据《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的意见》和《关于清理定向募集股份有限 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不规范做法的通知》的精神,将国有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由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全部集中托管。持有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总股数99.75% 的股东已办理确权手续,已确认股东身份的内部职工股股东与实际持有人一致。发行人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不存在纠纷及潜在隐患。山东省人民政府出文对内部职工股的情况进行说明,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规范、增资、股票集中托管等情况进行了核查,确认发行人的全部股票已由山东产 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集中托管完毕,确认股东身份的内部职工股股东持有股数占内部职工股总数的99.75%,未发现发行人的内部职工股问题存在潜在问题及风 险隐患。
发行人律师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超比例、超范围的问题不会构成本次股票发行与上市的法律障碍。
6、保荐人(主承销商)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意见
保荐人(主承销商)经核查后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发行、演变、托管、确认情况属实。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批准、发行上虽然存在某些暇疵,但在发行 人设立运营后均依法得到了规范确认。发行人股票已在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全部集中托管,内部职工股的托管确认率超过95%。持有发行人内部职工股总股 数99.75%的股东已办理确权手续,其股份托管持有人和实际持有人一致,发行人不存在因送股、转股、配股带来的变相增加内部职工股的行为,发行人内部职 工股的批准、发行、托管不存在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其演变真实、有效,发行人内部职工股问题不构成本次公开发行的障碍。2004年4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报送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发行及股票托管等有关情况的函》(鲁政字
[2004]316号),对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根据《公司法》进行规范、内部职工股的托管等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文件表明,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审查,发行 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托管情况属实,未发现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鉴于上述情况,省政府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发行及股票托管等情况予以确认,并承担相应责 任。2007年6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再次出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发行及股票托管等有关情况的函》(鲁政字 [2007]90号),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根据《公司法》进行规范、内部职工股的托管等情况进行了说明,确认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托管情况属 实,未发现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对因内部职工股可能出现的问题,省政府将积极协调、妥善处理。
三、全聚德
(一)公司设立情况
根据《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公司内部职工股从公司新股发行之日起,期满三年方可上市流通。
公司原名为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设立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京体改委字[1993]第 200号)文件批准,于1994年6月16日由全聚德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上海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侨旅游侨汇 服务总公司、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及北京华北电力实业总公司等共同发起,采取向社会法人及内部职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26日,公司更名为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发行前,各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二)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发行和托管情况
1、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和发行情况
本公司是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委字(1993)第/200号”文批准,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其他有关规定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股本为7,000万股,其中向内部职工募集175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5%,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内部职工股发行的比例、范围及方式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以“(94)京会兴字第65号”《验资报告》对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情况进行了审验。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实际认购7,000万股,内部职工股实际认购175万股。内部职工股的发行符合国家体改委《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和“京体改委字(1993)第200 号”文要求,不存在超比例发放情况。
公司设立之初,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全聚德烤鸭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全聚德集团”)拟将前门店、和平门店、王府井店三个烤鸭店的经营性净资产和人员都投入 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因此,三个烤鸭店的职工都参与了内部职工股的认购。而公司设立时,王府井店正在进行翻建,因此未将王府井店的资产和人员投入公司。因 此,公司设立时认购内部职工股的人除经重组进入公司的员工外,还包括当时尚未重组进入公司的北京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员工。
(2)内部职工股演变情况
1997年,公司根据京体改发[1996]7号“关于北京市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规范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人 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重新登记的通知》(京政办函[1997]55号)对公司内部职工股进行了规范并重新登记。经北京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重新登记的通知》(京政办函[1997]55号)确认,公司内部职工股为175万股,占股本总额的 2.5%。1997年3月13日,公司1996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全体股东以10:8的比例配股的增资扩股方案。本次配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13家法人股东 放弃了1,732万股配股权,其他法人股东认购538万股,内部职工按配股比例认购140万股。1998年7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 同意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通知》(京政办函[1998]107号文件),同意公司增资扩股3,556万股,每股面值1元,认购价格为 1.5元/股,本次增资扩股后公司股份总数为10,556万股,股本总额10,556万元。其中由22家法人持有10,241万股,占股本总额的 97.01%,由内部职工持有315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98%。本次增资扩股中,由于13家法人股东放弃部分配股权,因此,内部职工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比例由2.5%提高到2.98%。
在此次增资扩股过程中,全聚德集团以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的资产认购,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的资产和职工相应的进入公司,其职工成为公司的员工,因此,前述部分内部职工股持有者是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员工而非公司内部职工的问题通过此次增资扩股得到了解决。
1998年9月8日,北京市中润达审计事务所对公司此次增资扩股出具了(98)润审验字第1-15号验资报告书。
(3)对内部职工股的确认
2001年11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以专函对公司内部职工股的规范工作进行了确认,认为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符合《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 管理规定》(国家体改委1993年7月1日发布)的规定,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的要求进行了集中托管。1998年配股后由于部分法人股东放弃配 股权,公司内部职工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达2.98%。公司内部职工股已集中托管于北京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原国家体改委《关于清理定向募集股份 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的通知》发布之后,不需参加内部职工股清理工作。
2002年8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确认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的函》(京政函[2002]60号)确认经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公司内部职工批准、发行、托管及清理等情况进行审查,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4)内部职工股发生过的转让和交易情况
根据2001年11月21日北京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出具的股东名册,当时公司内部职工股持有人共有1135人,持有315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2.98%。(注:股东名册中人数为1,136人,经核实,因其中一人重复登记,实际人数为1,135人)2001 年集中托管登记以后,由于部分内部职工股持有人去世、自公司离职等股东个人原因,发生部分职工股持股人变化的情况。
经核查,自2001年11月21日北京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出具公司股份托管的股东登记名册后至2007年6月11日,由于部分内部职工股持有人去世、自公司离职等股东个人原因,期间发生69次内部职工股持有人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①在上述内部职工股持有人变动中,内部职工股持有人合计出让或退股139,111股,该等股份中122,019股已转由公司其他职工继受取得。
②根据公司的说明和提供的资料,2001年公司股份集中托管之前,公司将26位自公司离职或者去世的内部职工股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按照退股进行处理,并将 相应股份转给公司其他职工。事后公司已取得其中15位原持股人的同意,并已向该15位原持股人支付相应股款;其余11位持股人因无法取得联系仍未获得该等 原持股人的同意。2007年3月,公司将2001年后陆续退股的内部职工股持股人退出的股份中的17,092股股份,按照前述11位原持股人原拥有的股份 数量向该11位原持股人予以返还。2007年4月,前述11位持股人中,公司与一人(戴惠敏)取得联系,戴惠敏已签订协议,将所持股份予以转让。公司内部职工股发生的转让交易,只限于在公司内部职工之间,未出现内部职工股社会化的情形。
2、本次发行前内部职工股的托管情况(1)内部职工股托管情况 1994年4月19日,北京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与公司筹建处签订了《内部股权证登记管理协议书》,北京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分别于1994年4月19日和1996年11月8日出具了《内部股权证登记托管证明书》。
为规范公司内部职工股的托管工作,公司于2001年6月20日与北京证券登记公司签署了《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托管协议书》,对公司的全部股份(包括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北京证券登记公司出具了《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集中托管情况证明》,证明公司股票已按规定集中托管于北京证券 登记公司,并全部冻结,股份托管符合上市要求,公司自设立以来,内部职工股股份变动未发现有违规现象。
根据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07年1月19日发出的《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关于 加强本市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登记管理的通知》(京国资发[2007]3号),北京市已有的国有参控股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须在前述通知发布之日起 三个月内到北京股权登记管理中心办理股权托管登记手续。
根据前述相关规定,2007年3月23日,公司与北京股权登记管理中心签订了《股权托管协议书》并重新办理了股权托管登记手续。2007年6月11日,北 京股权登记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出具《股权托管登记证明》:“内部职工股由 1110名自然人持有。本中心通过审核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交的所有材料,认为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股份变动情况的法律意见书》所述属实。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已经按规定集中托管于本中心,股权托管符合本中心的要求。”
(2)内部职工股前10名股东的持股情况 四、九鼎新材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南通华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系江苏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苏体改生[1994]290号文批 准、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1995年9月更名为“江苏九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更名为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鼎新材”)。
(一)公司设立时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及发行情况
1994年5月22日,根据江苏省体改委“苏体改生[1994]290号”文《关于同意设立南通华泰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公司设立时股本总额为 1,200万元,每股面值1元,计1,200万股。发起人认购901.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75.1%;募集股份298.3万股,占股本总额的 24.9%,其中公司内部职工股募集198.3万股,占股份总额的16.6%。根据公司发起人协议及江苏省体改委以苏体改生[1994]290号文《关于同意设立南通华泰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相关内容,除玻纤厂以实物资产出资以外,其他股东均应以货币资金出资。但在约定的出资期限期内,除玻纤厂外,公司 168 名内部职工股股东及其他股东均未以自有资金出资,公司设立时的出资均为玻纤厂以评估后的经营性净资产1200 万元垫付。
(二)本次发行前的内部职工股托管情况 公司设立时前十名内部职工股股东名单:
由于公司设立时内部职工股股东的出资由玻纤厂垫付,内部职工股东实际上没有真正出资购买该等股份,随后几年中也一直没有履行相关的出资义务,因此公司未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公司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和托管确认手续。
(三)内部职工股的清理
由于公司设立时正处在股份制企业试点阶段,企业缺乏相关的发行经验,使内部职工股发行在实际发行中存在以下不规范的情形:(1)内部职工股超比例发行:根 据江苏省体改委苏体改生[1994]290号文的批复,公司设立时内部职工股比例占股本总额的16.6%,不符合国家体改委1993年7月3日发布的《定 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中“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认购的股份总额,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二点五”的规定,存在着超比例发行的情 况;(2)内部职工股股东出资不规范:公司设立时,玻纤厂代公司内部职工股股东认缴了相应股份,内部职工股股东在随后几年中也一直没有履行相关的出资义 务;(3)由于公司内部职工股股东未履行相关的出资义务,故公司未按相关规定对内部职工股进行集中托管和托管确认手续。
对此,公司对上述内部职工股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规范及清理:2000年5月6日,公司股东大会做出决议,与会股东代表一致同意公司168名内部职工将其所 持有的全部股份共198.3万股转让给玻纤厂。2000 年 5 月 10 日,公司 168 名内部职工股股东与玻纤厂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书》,根据该协议,公司职工股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98.3万股以每股人民币1元的价格一次性全额转让 给玻纤厂,股份转让金共198.3万元;股份转让后,玻纤厂行使公司股东权利,承担相应义务,公司的收益与风险自此与职工股东无关。2001年6月25 日,公司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
(四)省政府关于对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问题的说明
2006年9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苏政办函字[2006]89号”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确认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问题 的函》对内部职工股有关问题进行了确认:“九鼎股份设立之初内部职工股设置、发行、托管和出资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该公司已于2001年根据当时相关 法律、法规进行了清理和纠正,基本不存在潜在隐患”。
(五)中介机构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意见
1、发行人律师的意见
发行人律师北京市天银律师事务所认为:九鼎新材内部职工股在审批、发行、托管及出资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由于九鼎新材内部职工股股东已于2001年6月将他们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给集团公司,因此,九鼎新材内部职工股已清理完毕。
2、发行人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关于内部职工股的意见
保荐机构对发行人内部职工股问题进行核查后认为:公司内部职工股在审批、发行、出资及托管等方面存在着超比例发行、内部职工股股东出资不规范及未集中托管 等不规范的行为;公司在设立运营后通过重新规范登记及公司内部职工股股东将其持有公司股权转让给玻纤厂的方式,于2001年6月完成对内部职工股的清理和 纠正;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已于2006年9月21日以“苏政办函字[2006]89 号”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确认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问题的函》对内部职工股有关问题进行了确认;因此,公司内部职工股问题不存在潜在 纠纷及隐患,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五、恒邦冶炼
1994年2月18日,经牟平县体改委牟经改[1994]4号文件批准,公司由原牟平县黄金冶炼厂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1997 年 6 月 26 日,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鲁体改函字[1997]98 号(随文颁发鲁政股字[1997]77号《山东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证书》)对公司进行了规范确认。
(一)内部职工股审批及发行情况
1994年2月6日,牟平县体改委以牟经改[1994]4号文批准公司由原牟平县黄金冶炼厂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股本总额设置为4,000万元,其中:发起人股3,000 万元,内部职工股1,000万元。
据此批复,原牟平县黄金冶炼厂以经牟平县审计师事务所评估(牟审所评[1994]第12号)的净资产3,000万元,按1:1比例折合发起人股3,000 万股,同时,公司向内部职工定向发行了1,000万股,发行价格1元/股,公司466名职工参与了认购。牟平县审计师事务所以牟审所验字[94]第11号 对公司实收资本进行了验证。
公司设立时,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导致出现内部职工股发行超比例的情况。1997年6月26日,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鲁体改函字[1997]98号 确认公司由原牟平县黄金冶炼厂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公司股份总数为4,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牟平县黄金工业总公司持有发起人法人股 3,00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75%;内部职工股1,00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25%。
(二)内部职工股托管情况
1、规范确认托管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5]17号文和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1995]126号文关于对原有股份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进行规范的要求,公司委托山东证 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对内部职工股进行了托管,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于1997年3月26日出具了《牟平县东方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证集中托管 情况证明》(鲁证登字[1997]第37号),证明公司内部职工股股权证已按规定集中托管于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由466名内部职工持有。
2、股权转让托管
2003年公司内部职工股全部转让给恒邦集团时,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前,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要求对公司内部职工股进行了托管,并于2004年 1月8日出具了《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集中托管证明》(鲁产登字[2004]1号),证明公司内部职工股1,000万股已全部托管在山东产权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由339名内部职工持有。
3、集中托管及变更情况证明
2007年9月17日,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集中托管及变更情况证明》(鲁产登字[2007]4号),对公司前述托管及变更情况进行了说明。截止目前,公司已不存在内部职工股。
(三)内部职工股转让和清理情况
公司内部职工股未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挂牌交易情况,但在清理前存在协议转让的情况。1、2002年部分内部职工股转让
2002年11月7日,王信恩等10名自然人分别与部分内部职工签署协议,受让了131名内部职工持有的内部职工股400万股,转让价格以2002年7月 25日烟台市牟平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的公司整体资产评估结果(每股净资产0.89元)为基准,协商确定为1元/股,转让价款合计400万元。本次内部职 工股转让经公司200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经山东省体改办鲁体改企字[2002]89 号批复同意。
本次部分内部职工股转让后,内部职工股数量不变,持有人数减少为339人。2、2003 年内部职工股清理
2003年10月22日,公司339名内部职工股股东与恒邦集团签署协议,将1,000万股内部职工股全部转让给恒邦集团,转让价格协商确定为1元/股。本次内部职工股转让经公司200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经山东省体改办鲁体改企字[2004]2号批复同意,股权转让资金的支付情况经烟台中 山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烟台中山会内验字[2003]137号验资报告验证。
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不再存在内部职工股,内部职工股得到了彻底清理。
3、省政府意见
2007年9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字[2007]164号文件对公司内部职工股的批准、发行、托管、清理等情况进行了确认,认为公司内部职工股的批准、发行、托管、清理等情况属实,未发现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
4、发行人律师意见
锦天城律师经核查后认为: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批准和发行比例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在公司设立运营后均依法得到了规范处理。发行人内部职工股的批准、发行、托管、清理工作不存在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其托管和清理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因此,上述瑕疵对发行人本次股票发行上市不构成法律障碍。
5、保荐人意见
国联证券经核查后认为:公司设立时,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导致出现内部职工股发行超比例的情况,现已得到彻底清理,且股本演变的过程均履行了相应的决策程序,并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目前已不存在潜在问题及风险隐患。
【案例评析】
1、新公司法颁布之后,现有发行审核政策只对两种股东超过200人的情形亮了绿灯,一种是定向募集另外一种是城商行的特批,不过对于城商行股东问题已经越来越收紧,所以定向募集就成为一种特例。
2、定向募集问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公司制改造时还是很具有普遍性的,且很多公司都是在1994年进行了处理。从审核实践来看,定向募集问题会里会重点关注,但是一般情况都不是成为首发障碍,而会里关注的重点无非就是是否存在潜在纠纷和法律风险。
3、对于定向募集的解释思路,基本情况如下:①详细介绍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和发行情况;② 详细核查内部职工股转让的情况,关注是否程序合规是否存在潜在纠纷;③详细介绍内部职工股的托管情况,如果托管单位存在变更的需要介绍历次变更情况;尤其 是要详细介绍发行人最后一次的托管情况,因此这是防止纠纷最后的防火墙,并且需要证明股份托管人与实际持有人一致以防止纠纷;内部职工股的托管确认率要达 到95%以上;④省级人民政府对定向募集问题的确认文件。⑤ 中介结构发表核查意见。
4、上述是定向募集问题的一般思路,上述案例有的还存在一些特殊之处:①太阳电缆反馈意见对该问题做了重点关注,并且还需要就该问题有责任承担主体因而股 东还做了承诺。②烟台氨纶尽管存在超比例和超范围发行内部职工股的情形,但是由于是历史问题最后也没有成为障碍。③全聚德还证明了一点,就是公司内部职工 股发生的转让交易,只限于在公司内部职工之间,未出现内部职工股社会化的情形。
5、允许定向募集问题在新公司法背景下首发上市,那也是“历史问题历史看”审核思路最重要的体现,企业存在的历史问题是我果经济体制发展变化的结果,这里应不应由企业来买单。
6、审核政策只是允许200以上股东存在,当然如果定向募集公司自行清理了内部职工股那当然也是很欢迎的。另外,尽管《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1号——关于定向募集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有关问题的审核要求》已经废止,但是对于该问题的处理该文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五篇:上市案例研习(92):主要供应商变动解决之道
案例研习(92):主要供应商变动解决之道
【案例情况】
一、和佳股份(300273):报告期内供应商较为分散且变动较大
(一)报告期内主要供应商变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十名最主要的供应商及向其采购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前10名供应商变化的原因是:
第一,公司产品种类较多,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下,各个产品的销量不同导致部分原材料采购数量和金额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报告期内供应商结构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但供应商总体变化并不大。如: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及工程的营业收入由2008年的2,536.83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9,763.31万 元,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相应地,制氧设备所需原材料也大幅增长。由于制氧设备各部件的单价较高,因此,报告期内制氧设备部件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增长较多,供 应商较为集中,数量较少。而肿瘤微创治疗系列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和专有技术上,产品组成中价值较高的软件采购于子公司谷原软件,其他原材料的品 种较多但单品种的采购金额较小,供应商较为分散,数量较多。因此,虽然报告期内肿瘤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主要供应商的内部结构相应发 生了变化。
第二,随着产品收入的增长,原材料采购量增加,公司有意识地扩大了供应商范围。如:随着制氧设备所需原材料的大幅增长,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相应扩大了供应商的选择范围。
第三,报告期内,公司对同一品牌的材料采购渠道进行了优化。如:上海康普艾压缩机有限公司为德国“康普艾”品牌压缩机在国内合资的生产厂家,深圳市风霸气动设备有限公司为“康普艾”品牌压缩机的华南地区总代理,格兰登福香港有限公司系德国产 “康普艾”品牌压缩机在亚太地区的销售商,公司根据报告期内业务发展情况、设备配置的实际需要及交通运输条件等情况,择优就近采购。
第四,随着公司新产品的推出,用于新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也相应增长。如公司自行研发的DR于2010年获得国家药监局产品注册证后已投入生产、销售,公司2010年从天安香港发展有限公司采购用于DR制造的进口部件数量相应增加。经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核查:公司与供应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商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的业务关系一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同时,长期的业务合作使得供应商能够满足公司持续创新对新的物料的需求。报告期各期的前 10 名供应商均不属于公司的关联方;公司在报告期不存在对单个供应商的采购额超过当期采购总额 50%的情况;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关联方或持有本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未在上述供应商中占有权益。
(二)反馈意见关注:发行人报告期内主要供应商每年变动都较大,2010年的前五大供应商中有三家是新增的供应商,请发行人补充披露:(1)主要产 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的种类、功能、采购模式、采购价格及各主要原材料报告期内的主要供应商;(2)详细说明报告期主要供应商变动较大的原因;(3)2010 年前 10 大供应商是否与发行人有关联关系。请保荐机构、律师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1、主要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的种类、功能、采购模式、采购价格及各主要原材料
目前发行人与主要供应商通常签订合同期为 1 年的框架性协议,协议约定采购原材料的品种、价格确定方式、交货期、结算付款期等条款,采购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由发行人向供应商下订购单,货款根据实际采购量结算。
2、报告期主要供应商变动较大的原因
经核查,报告期内供应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发行人产品种类较多,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下,各个产品的销量不同导致部分原材料采购数量和金额也发 生变化,从而导致报告期内供应商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供应商总体变化并不大。(2)随着产品销量和收入的增长,原材料采购量增加,发行人的采购议价能 力相应增强,相应地提升发行人选择供应商的能力,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3)报告期内,发行人对同一品牌的材料采购渠道进行了优化,虽然采购产品相同,但供应商发生变化(4)随着发行人新产品的推出,用于新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也相应增长,从而增加新的供应商。
总体而言,供应商总体相对稳定,发行人与供应商的稳定业务关系一方面降低了发行人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同时,长期的业务合作使得供应商能够满足发行人持续创新对新的物料的需求。
3、经核查,2010 年前 10 大供应商与发行人没有关联关系。
二、东软载波(300183):主要供应商发生变更
(一)供应商变更的简要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包括贝能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和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贝能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和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公司的空白芯片即“裸片”的主要原材料提供商。2007 年、2008 年公司主要向贝能电子(福建)有限公司采购,2009 年之后主要向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采购。
1、公司变更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具体原因
公司变更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原因,与同上海海尔合作开发技术的原因相类似,主要是受保密性和成本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随着载波通信芯片市场容量的增大,市场上出现公司第二代载波通信芯片的盗版产品,为提升产品保密性能,公司与上海海尔合作开发了一款定制芯片;第二,由于公司参与芯片设计,相比从福建贝能 采购的通用芯片,芯片结构更为精简,芯片性能有所提升,采用成本加成方式定价,芯片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2、公司与变更前后两主要供应商之间的芯片合作模式和定价方式间的差别 公司与变更前后的两个主要供应商之间的芯片合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与福建贝能合作,公司并不参与芯片设计。福建贝能系美国微芯科技公司代理商,芯片全部采购自美国微芯科技公司,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既从事芯片设计又从事晶圆加工、芯片封装,但美国微芯科技公司不独立对外销售。由于芯片在美国生产,通过福建贝能代理出售,产品价格偏高。而与上海海尔合作,公司与上海海尔共同完成芯片设计,上海海尔是一家专业无生产线芯片设计公司(Fabless),后续芯片生产过程由上海海尔负责在台积电公司组织生产。
公司与两主要供应商间的产品定价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系通用芯片,参考市场价格定价;而后者是定制芯片,通过成本加成协商定价。由于芯片在台积电生产,制程工艺比较先进,同时作为一款定制芯片略去了通用芯片中一些不需要使用的电路,且采用成本加成定价,因此上海海尔向公司提供的芯片价格优势比较明显。
3、公司与上海海尔在建立合作关系、原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困难
2008 年,公司与上海海尔合作完成 SSC1630/1631 芯片后,当年小批量生产了一批第三代芯片,后又结合客户反馈,对该芯片结构进行了微调。2009 年公司裸片正式开始大批量从上海海尔采购。
公司与福建贝能和上海海尔在原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困难不同。与福建贝能的合作,由于公司并不参与芯片设计,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仅限于裸片成品 发货前后,第一,要求福建贝能按美国微芯科技公司集成电路企业技术标准验收出货产品;第二,在原材料采购入库前,公司将按照企业集成电路芯片检验与检测标 准进行检测和验收。
与上海海尔合作,由于公司参与芯片设计,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更为深入,包括芯片设计阶段,公司与上海海尔共同完成,公司会先行设计芯片参数规格,严格按 照规格设计芯片;封装后的检测阶段,封装厂本身有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流程和检测流程,此外公司提供检测软件,上海海尔负责检测,出现不正常情况公司会协助 解决;上海海尔出货前,上海海尔会按产品规格书要求检验,如芯片质量问题,上海海尔承诺按 1:1 更换;原材料采购入库前,公司将按照企业集成电路芯片检验与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和验收。相对而言,与上海海尔合作,公司可以更深入的掌控产品质量。
4、主要供应商变更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2009 年相比 2008 年载波通信芯片单价由 23.66 元降为 18.73 元,由于更换供应商,公司载波通信芯片裸片成本由 7.60 元降为 5.82 元,有效保证了产品毛利率稳定。此外,自公司与上海海尔合作开发第三代芯片以来,公司产品未出现盗版情况,产品销量也并未出现下滑情况。因此,报告期内主要供应商的改变并没有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2008 年公司向福建贝能及2009 年公司向上海海尔的采购比例均超过50%,主要原因系:出于技术保密,公司一般仅选择一家专业集成电路供应商并外协加工芯片。但国内外可供选择的芯片专业供应商数量较多,且本公司目前是上海海尔的关键客户之一,故本公司不存在对上海海尔业务严重依赖的情况。目前,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人员,主要关联方或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均不在主要供应商中占有权益。
(二)2009 年起发行人芯片制造主要向上海海尔采购的具体情况说明
1、公司向上海海尔采购芯片基本情况
2009 年起公司载波通信芯片(裸片)主要向上海海尔采购,双方 2009 年交易数量 584.60 万片、交易总金额 3,402.39 万元、交易平均价格 5.82 元/片;2010 年 1-6 月签署了总量为 300 万片的采购合同,协议的主要内容没有变化,交易数量 292.81 万片、交易总金额 1,587.02 万元、交易平均价格 5.42 元/片。每份购销合同的有效期为十二个月。双方会根据市场需求签订新的购销合同。
2、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上对上海海尔依赖情况及对公司持续发展影响的说明 首先,双方在 SSC1640/ SSC1641 芯片合作合同中明确规定:若上海海尔由于各种原因营运不能继续时,为确保东软载波继续生产经营,东软载波有权以 25 万美元一次性购买合同标的产品在台积电的光罩直接使用权,由东软载波直接向台积电订购合同标的产品。
其次,国内外芯片设计企业众多,如上海海尔不与本公司合作,公司可快速找到芯片外协加工企业。因此,在原材料采购上公司不会对上海海尔产生重大依赖。但 SSC1630/ SSC1631 芯片合作合同中未明确若上海海尔由于各种原因营运不能继续时,东软载波是否有权向台积电购买光罩直接使用权。由于SSC1630/ SSC1631 芯片未来将逐步被 SSC1640/ SSC1641 芯片替代,因此,未明确该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有限。如果公司与上海海尔稳定的合作关系出现意外变化,虽不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会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综上,如上海海尔解除与公司的芯片采购合作关系,短期内会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三)反馈意见关注
2009 年发行人主要供应商由贝能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海尔。请发行人对以下问题补充说明并披露,请保荐机构、律师、申报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意见。
1、按外协加工产品种类说明报告期内各外协厂商加工产品数量、平均单价、金额及所占比例、定价及结算方式、质量控制措施。2、2009 年起发行人芯片制造主要向上海海尔采购的具体情况,包括双方签订协议时间、协议主要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数量、交易金额、交易价格及定价依据、价格 公允性、合作期限、到期后双方的计划安排,发行人与上海海尔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发行人在原材料采购上是否对上海海尔存在重大依赖及对发行人持续发展的影 响,并作“重大事项提示”。
3、报告期内发行人变更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具体原因,发行人与变更前后的两个主要供应商之间的芯片合作模式和定价方式以及存在的差别,发行人与新供应商在 建立合作关系、原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困难,并结合实际经营情况说明并披露报告期内主要供应商的改变是否对发行人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4、协议约定,双方作为专利共有人,不得在未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许可其他第三方实施该专利。请说明并披露如双方解除在技术研发、芯片制造上的合作关 系,发行人选择新的外协厂商是否能够取得上海海尔的书面同意以及对发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并作“重大事项提示”,补充提供发行人与上海海尔签订的相关协 议。
三、明家科技(300242):最近一年新增供应商
(一)新增供应商基本情况
2010 年,发行人前五名供应商中新增了东莞市企石雄骏五金制品厂、东莞市格赛贸易有限公司和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根据发行人提供的资料并经本所律师核查,报告期内上述三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
1、东莞市企石雄骏五金制品厂 根据 2011 年 3 月 9 日东莞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东莞市企石雄骏五金制品厂系经营者梁佐龙于 2006 年 2 月设立的,组织形式为个体工商户,住所为东莞市企石镇东山村(永盛工业区新加士厂内),经营范围及方式为加工、产销:五金制品、配电设备。
2、东莞市格赛贸易有限公司
根据 2011 年 3 月 9 日东莞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东莞市格赛贸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谢仲贤,注册资本为 100 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住所为东莞市常平镇大京九塑胶城京九大道 D36-37 号,经营范围为销售:五金、电子、塑料制品、普通机械、服装、金属材料、日用百货、陶瓷、建筑材料、其他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另据发行人提供的资料及东莞市格赛贸易有限公司的工商内档资料显示,其设立及历次股权变更基本情况如下:(略)
3、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 2011 年 3 月 9 日东莞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于 1997 年 8 月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谭颂斌,注册资本为 7500 万元,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与境内合资、未上市),住所为东莞市虎门镇居岐村,经营范围为生产和销售改性塑料:包括 PVC 胶料(原料为新料)、PP 防火胶料(原料为新料)、PA 改性胶粒、PC+ABS 共聚胶粒、阻燃 ABS胶粒、PBT 改性胶粒、PC 胶粒、LCP 胶粒、PPS 胶粒、PET 胶粒、TPR 胶粒、阻燃EVA 胶粒、阻燃 PE 胶粒。
据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内档资料显示,报告期内其设立及历次股权变更基本情况如下:(略)
(二)交易情况
根据发行人提供的资料并经本所律师核查,报告期内发行人与上述三家供应商交易的基本情况如下:
1、发行人 2009 年开始向东莞市企石雄骏五金制品厂采购工业电涌保护产品的外壳及部分配件,2009 采购金额为 50.89 万元,2010 采购金额为603.55 万元。
2、发行人 2009 年开始向东莞市格赛贸易有限公司采购生产电涌保护产品所需的胶粒,2009 采购额为 28.81 万元,2010 采购额为 596.98 万元。
3、发行人 2009 年开始向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生产电涌保护产品所需的胶粒,2009 采购额为 52.91 万元,2010 采购额为 363.67 万元。
(三)不存在关联关系
1、根据 2011 年 3 月 9 日东莞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报告期内,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在上述企业中担任董事、监事、(总)经理职务。2、2011 年 3 月 9 日,发行人出具了书面的声明,声明发行人、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东莞市企石雄骏五金制品厂、东莞市格赛贸易有限公司和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综上,本所律师认为,东莞市企石雄骏五金制品厂、东莞市格赛贸易有限公司和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关联关系,其相关的交易具备真实的商业背景。
四、安科瑞(300286):前十名供应商变动情况
(一)发行人前十名的供应商对象及其采购金额、采购占比等情况及报告期发生变化的原因
1、发行人前十名的供应商对象及其采购金额、采购占比等情况
根据发行人的说明并经本所律师审慎核查,报告期内,公司向前十名供应商采购情况如下:(略)
根据上表,报告期内,发行人前十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发行人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39.30%、41.26%、49.48%和 46.80%,不存在对单个供应商的采购依赖度过高的现象。
2、发行人报告期内前十名供应商及采购金额、采购占比变化原因分析 根据发行人的说明并经本所律师审慎核查,报告期内,发行人前十名供应商整体上保持基本稳定,未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发行人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发行人选择优 质供应商采购了较多的集成电路等主要原材料,前十名供应商供应原材料金额占原材料总采购金额的比例有所上升。基于发行人业务发展的需要,单个品种原材料的 主要供应厂家有所调整,主要变动情况如下:
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数据采集、监控管理、网络通讯等强大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主测量芯片、通讯接口等集成电路,因此发行人产品对集成电路的质量稳定性和技术含 量要求较高。随着发行人带通讯类功能的较高档次的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生产规模的扩大,发行人采购部门对集成电路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有所调整。2009 年以来,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时讯捷通讯有限公司的公司实力较强,尤其是代理国外知名品牌的集成电路的产品线较多,由此发行人加大了向两家供应商的采 购力度,相应减少了向上海峰程集成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高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采购集成电路的数量和金额,因此,发行人向上海峰程集成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高雁 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采购金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2010 年和 2011 年 1-6 月,上海高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列入发行人前十名供应商。
结构件采购方面,2008 年发行人向上海静佳贸易有限公司采购金额较大,而 2009年以来发行人向上海银晓电器有限公司采购力度加强。上海静佳贸易有限公司和上海银晓电器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均为卢峰,基于卢峰对其所控制公司业务规划的考虑,2009年以来主要由上海银晓电器有限公司向发行人供应结构件。2011 年 1-6 月,发行人向无锡市三江塑料模具厂采购结构件的金额增大,无锡市三江塑料模具厂列入发行人前十名供应商。
电子元件采购方面,2008 年发行人向上海炜瑞娜电子有限公司采购金额较大,而2009 年以来由于广州先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规模较大、提供产品质量过硬、代理证书数量较多、质保能力较强、售后服务较好,发行人向广州先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力度加强,上海炜瑞娜电子有限公司未列入发行人前十名供应商。
互感器采购方面,2010 年发行人向无锡里欧电子有限公司采购金额较大,无锡里欧电子有限公司位列 2010 年发行人前十名供应商。
印制板采购方面,2008 年发行人向昆山惠承电子有限公司采购金额较大,而 2009年以来发行人向昆山万正电路板有限公司采购力度加强,这与昆山万正电路板有限公司企业规模较大,供货能力较强有关。
(二)发行人与主要采购对象的业务由来及合作情况
根据发行人的说明并经本所律师审慎核查,发行人与主要采购对象的业务由来及合作情况如下:(略)
五、安洁科技(002635):供应商变动原因详细解释
(一)供应商变动的原因
经本所律师核查,前五大供应商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是:
1、中德莎(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2009 年和 2010 年进入发行人供应商前列,原因是苹果公司某新机型所需某器件产品面积较大、材料功能特殊、单价较高,且德莎为该材料的唯一生产厂家,造成发行人向德莎采购金额较大;
2、日东电工(上海浦东新区)有限公司 2009 年和 2010 年进入发行人供应商前列,原因是发行人客户的多个机种电池同时使用该材料,且单机多倍用量;
3、香港威格斯公司 2010 年跃居发行人第三大供应商,原因是自该公司采购的材料是苹果公司的唯一指定使用材质,用于 IPad 一代电池,而 IPad 一代为苹果公司新增产品系列,市场需求大,带动发行人对此材料的采购增加;
4、景辉电子有限公司 2009 年位列公司第五大供应商,原因是从景辉采购的材料主要用于 RIM 机种的柔性线路板上,配合机种 RIM STORM 和 RIM Niagara keyboard 为 RIM2008 和 2009 重点机种,市场需求量大,且由于发行人在柔板厂 MFLEX 公司的口碑极佳,MFLEX 公司给予发行人的份额较大,且该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和服务较之其他供应商更有竞争力,因此发行人在市场需求大的同时分与更多的采购量给景辉;
5、台湾瑞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位列发行人第二大供应商,但 2009年和 2010 年跌出前五大供应商名单,原因是 2009 年有其他供应商可以提供更有优势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发行人从成本和风险管理角度分摊了采购量,以及使用该材料的机种需求减少,因此发行人向其采购量减少;
6、锐意电子有限公司 2008 年位列发行人第三大供应商,但 2009 年和 2010年跌出前五大供应商名单,原因是 2008 年发行人需要的某型号胶带在国内市场供应比较紧张,发行人利用锐意电子注册于香港的良好的国际采购地理优势及多渠道采购优势,通过其在境外采购。自 2009 年 4 月之后,发行人直接从上游一级代理商台湾瑞克采购上述材料,未再与锐意电子发生交易;
7、苏州金开达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2008 年位列发行人第四大供应商,但 2009年和 2010 年跌出前五大供应商名单,原因是 2008 年自金开达采购的某两材料的组合金额较大,该材料组合用于苹果公司某 I-mac 机种,用于一体机玻璃与边框之间的结合,起防尘和缓冲作用,由于尺寸较大且该机种在 2008 年销售量很好,市场需求量大,故购买量随之增大。另外,2008 年公司承接的电脑外壳保护膜业务较多,金开达还供应各式保护膜,服务的产品覆盖面广,为与发行人交易量较大的供应商。2009 年以来由于苹果公司该 I-mac 机种退市,同时发行人随着业务开拓的产品方向变化对保护膜的需求量减少,故向金开达的总体采购量逐渐降低;
8、上海杰斐瑞有限公司 2008 年位列发行人第五大供应商,但 2009 年和 2010年跌出前五大供应商名单,原因是 2008 年某几种材料采购金额较大,2009 和 2010年发行人基本上不用该材料;
9、展运(上海)电子有限公司位列发行人前五名供应商的原因见下文所述。综上,本所律师认为,报告期内发行人前五大供应商位次变化是由于正常商业原因形成的。
(二)展运(上海)电子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既是前五大客户之一又是前五大供应商之一的原因 展运(上海)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运电子”)成立于 2002 年 4 月,注册资本 3000 万美元,位于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是广达电脑集团旗下专业从事消费电子产品注塑件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商,发行人向其供应表面保护和粘贴类等功能性产品。由于 2008 年惠普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开始采用一款背光铭板设计,单价高,用量大。其具体制程是:在展运电子进行膜内注塑,每一片塑件上同时有 16 个背光铭板单品,由于展运电子不具备雕铣制程,需将此塑件交给相应加工能力的企业将整片塑件雕铣成背光铭板单品,再返回其厂内和笔记本电脑外壳热熔组合成 笔记本电脑外壳半成品,再销售给系统组装厂。发行人与展运电子的业务交易采用的是进料深加工结转的方式,海关电子手册备案及核销 的监管方式要求发行人雕铣成背光铭板单品所用的整片塑件必须采购自展运电子,雕铣成的背光铭板单品也再以销售模式返还给展运电子,造成 2009 年展运电子同时入围发行人采购和销售的前五名。
【案例评析】
1、关于主要供应商发生变动的话题还算是比较新鲜,他与供应商集中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是完全两个层面的问题。如果发行人对某些供应商存在重大依 赖,则主要存在原材料供应风险从而影响到盈利能力;而主要供应商发生变动则除了影响原材料供应稳定之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变化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潜在利益安 排,并且后者才是这个问题关注的重点。
2、关于主要供应商变动的情形,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报告期内供应商较为分散且前五名供应商存在重大波动;②报告期内前五名供应商部分消失 了;③报告期最近一年新增一些新的供应商。其实,不论是哪一种情形,只要是符合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规划和基本的商业逻辑的,都不会成为首发上市的障碍。
3、关于主要供应商变动主要解释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现有案例中总结出一些思路,主要如下:①发行人供应商比例极度分散,前五名供应商发生变化属于正常,从 整体来看供应商保持稳定;②产品结构发生了调整(比如推出新产品或者加大附加值高产品的生产)导致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供应商结构也 发生了变化;③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发行人有意扩大了供应商的范围以加强对供应商的控制;④优化采购渠道,比如同样的产品为了就近采购不再选择河南的代理商 而是选择山东的代理商;⑤两家供应商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发行人从这家供应商调整为另一家供应商;⑥市场上出现了价格更加优惠且质量更加优良的供应商,发行人选择与其合作;⑦发行人与某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同时采取其产品作为原材料;⑧发行人产品品质逐渐提升,对于供应商的标准也提升,需要变更一些供应 商。
4、另外一些方面也需要关注:①主要供应商变动的关注重点在于发行人与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存在利润操纵以及其他利益安排等情形;②为了更好 的解释供应商变动的情况,可以披露前十名供应商情况,如果前五名变动较大而前十名相对稳定则没有问题;③从现有政策来看,创业板审核很可能要求披露前十名 供应商的情况,而中小板目前没有这样的要求,不过为了解释变动问题,主动披露前十名供应商也是可行的选择;④为了解释供应商与发行人没有关联关系,基本上 需要解释清楚供应商的基本情况和股权变动情况;⑤如果主要供应商变动,还需要解释如果该主要供应商不与发行人合作而对发行人经营业绩的影响。
5、从目前审核的实践来看,供应商发生变动的情形并不是很普遍,同时创业板关注的会相对更加严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