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关于科技创新和浦东的实践
(素材稿)
一、现状
近几年,浦东坚持以制度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以资本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以企业成长带动产业发展、以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探索形成了以科技投融资体系为核心、具有浦东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
(一)以制度创新促进自主创新,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战略地位日益突出。2006年4月,召开自主创新大会,颁布了《浦东新区关于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的决定》,提出‚‘三个聚焦、四个坚持’、建设创新浦东‛的发展理念。2006年10月,率先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建设以资本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2008年9月,出台《浦东新区促进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出了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的6项政策。2009年10月,研究制定《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09-2012)》。2010年12月,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问题的决议》。在浦东综合改革试点重点任务中,涉及科技创新的有50多项,推进科技创新已经逐步成为浦东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
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重要突破。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已成为浦东新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部、银监会、全国工商联
等支持浦东新区科技金融创新;发改委、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支持浦东新区开展集成电路产业保税监管等创新试点,知识产权局、质检总局等先后支持浦东新区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示范园区建设。市区联动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机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要事权下放浦东新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等重大制度创新在浦东先行先试,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在浦东新区已经形成,科技立法、科技奖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国资支持创业投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管理事权委托等重大事项,在浦东新区各部门共同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
(二)以资本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创业风险投资高地基本形成。通过引导基金与国内外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已设立面向高科技企业的19支投资基金,集聚创投资本超过300亿元。目前这些基金已向浦东科技企业投资超过60亿元,首笔投资,即对凯赛生物的200万美元,引导了7600万美元社会资本投入企业。《浦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试点方案》已经作为《<上海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12个配套政策实施细则之一,在全市推广。浦东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10年,浦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被纳入科技部重点合作单位。
科技企业债权融资渠道逐渐顺畅。2006年,浦东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为创新型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008年,开展科技企业信用互助融资服务,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探索信用融资和投贷联动。2009年,浦东新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2010年,启动银政合作,通过风险分担和贷款奖励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此外,浦东新区通过与政策性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合作,以及安排贷款贴息等方式,拓展科技企业的债权融资渠道。“十一五”期间,共帮助科技企业获得商业贷款超过100亿元。2010年,浦东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取得新进展。2008年,浦东新区颁布《科技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资助实施细则》,鼓励科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与上海市证监局、证券公司、专业中介机构的合作,形成企业上市的协调推进机制。2010年,推动张江高科技园区进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园区,试点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柜台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共有20多家科技企业在国内外上市,目前还有十几家科技企业在证监会上市备案,50余家企业进入上市通道。
(三)以企业成长带动产业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格局
企业研发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在政策引导和功能服务的双重推动下,大量研发创新资源向浦东集聚,科技企业研发创新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经认定的各类研发机构数达到34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2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
大科技专项中,浦东新区企业和研发机构承担了其中的191个子项目。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从2005年的3141、1204、329件增加到2009年的14600、5400、1600件,其中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市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9.6%、16.17%增加到2009年的23.4%和26.7%。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8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5项;获得上海市科学进步奖205项,其中一等奖34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型企业的快速成长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浦东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54家,占上海市的26.2%,中芯国际、展讯通信、中微半导体、中信国健、微创医疗、盛大网络、药明康德等一批骨干科技企业取得了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重大突破。2009年,浦东新区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28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1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8%,占上海市43.1%;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668亿元,比2005年增长44%,软件产业实现收入560亿元,比2005年增长154%,占上海市46%;网络游戏产业规模占全国30%。
(四)以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形成适应科技创新的人才体系 科技人才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和《浦东新区支持创新人才实施办法》,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建立人才“绿色通道”等方式,优化人才创业发
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在浦东新区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国资投资公司创业投资试点,探索国资背景投资公司运行机制改革,并于9月通过浦东科投和张江科投对首批6家中小型创业企业投资3.4亿元。召开浦东新区人才大会,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启动浦东新区“百人计划”。“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还通过实施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培训计划、张江“小千人计划”、留学生创业资助、支持博士后工作等方式,吸引和集聚创新人才到浦东新区创业。
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人才优势已经成为浦东新区的核心优势。目前,浦东新区人才总量已达78万,人才结构日趋合理,两院院士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各类专家250人,人才的国际化相当突出,国际化人才资源总量12万,其中在浦东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才3.5万,留学回国人员1.3万。高端人才的集聚,有力地支撑了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软件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形成创新创业全社会支撑体系 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浦东新区财力科学技术支出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18.0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76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4.6%。2007年,浦东新区探索建立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的联评制度,加大企业技术开发费用150%税收抵扣政策的实施力度,目前已累计加计抵扣税基61亿元,减免科技企业税收超
过12亿元,有力地激发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全社会R&D投入由2006年的62.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0亿元,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6年的2.66%增加到2009年的3%。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初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通过新建、共建与共享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2008年,上海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与浦东平台体系实现对接,实现平台资源的互联和共享。截止2009年,浦东新区拥有各类平台33项,其中,国家级平台12项、上海市级平台9项和浦东新区级12项,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软件研发中心、上海光源、上海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在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思考
最近,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浦东新区要建设成为上海市‘“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区和国家改革示范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为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需要做出特殊贡献。但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浦东的步子显得有些乏力。‚北中关村、南张江‛的说法已鲜见于耳;天津滨海新区GDP反超浦东;深圳批准建设拥有部分副省级管理权限的前海经济特区和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开发区评价报告显示张江高科技园区各项指标都不能在上海排进第一,此等种种,让我们反思,浦东的路在何方,这是政府,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引领浦东经济发展转型
浦东如何实现新一轮的率先转变和发展,我们认为,关键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以发挥资源和要素禀赋优势为条件,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素质为核心,实现‚导入推动‛向‚内生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变,可以成为浦东转型发展的基本模式。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资源和要素禀赋,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城市功能全面拓展、要素市场集聚发展、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增强,这些条件是我们提出发展目标,选择转型路径的基本依据;制度创新,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的规则制度、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等等,需要进行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经营者和管理者素质,即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是现代经济的灵魂,我们既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更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以锤炼;‚内生推动‛,更多体现在创新和效益推动企业和产业发展方面,表现为企业成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和创造附加值显著提高。
(二)提升浦东自主创新的效率问题
创新效率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若创新效率不高,即使增加研发投入,也难以提高创新成效,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相反,若大幅度提高创新效率,少量投入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提高创新效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浦东自主创新的效率如何?总体而言,并不尽如人意:研发成果
向产业转化能力不强,这点在张江表现得尤为突出,政府多年持续的高强度创新投入,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仍然寥寥无几;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的定位基本上都在中低端环节,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大多以加工制造为主,即使是比较有名的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仍然是以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2009年全市企业R&D投入只占全社会的37%,而且其中的2/3还在外资企业。
提升自主创新的效率,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道路,浦东应该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首先,浦东应该瞄准高端市场需求,聚焦高端产业领域,选择价值链微笑曲线上的高附加值环节,利用富有弹性的差别化、个性化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其次,做大做强企业,实现研发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这点对张江具有特殊意义,张江目前的政策设计和资源配臵方式有需要反思的地方,着眼于促进企业成长,还是瞄准机构、项目引进,政策效应具有很大的不同;再者,技术创新主要是由企业完成,还是主要由政府组织完成,这是影响创新效率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政府及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机构存在创新预算软约束问题和创新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忽略市场的倾向,难免导致创新低效率现象的发生,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研发创新的主体成为当务之急;此外,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的强度仍有必要,据说深圳在准备发布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决定中提出,全社会R&D投入要占到GDP的6%,我们目前刚到3%,政府在引导和鼓励社会研发投入的同时,自身也应不断加大投入,不能对科技创新风险过于敏感,从而裹足不前。
(三)加强软实力抵消商务成本劣势的问题
商务成本过高,已经成为我们各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商务成本不断攀升的趋势很难扭转,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加强软实力建设,来抵消商务成本的劣势。最近,正泰集团项目落户南汇工业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正泰集团可以有若干个选择,正是看中了浦东能够提供货运、融资等功能便利,促使其做出最后的决定。
针对商务成本过高,我们的政策设计思路要从着眼企业引进,转到企业引进和扶持企业成长并重上来,而对企业成长的扶持,完备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是扶持工作的核心。近年来,浦东做了大量工作,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组建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中心和若干个投资公司,组建和参与了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基金,加强政银合作。最近,又在通过创新国资创投公司盈利模式试点,引导国资投资机构对创新性中小企业大胆投入、大胆扶持。浦东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投融资服务体系,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以上这些工作一件件落到实处,发挥效能。
商务成本过高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人才引进。高企的房价不仅让上班白领、创业者们望而生畏,就连跨国公司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等精英阶层们也难以从容应对。特别随着现代化交通体系日趋发达,优秀人才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近年来,新区相继启动了‚金梧桐树工程‛、‚张江人才公寓‛、‚碧云国际社区人才公寓‛项目等,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但是,人才公寓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诸多小白
领依然是一房难求;人才公寓供给结构不成体系,难以适应不同层面人才的差别化需求;人才公寓管理和服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抱怨、批评的声音时有耳闻。
浦东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由此带来的资金融通、贸易结算、物流航运、信息交互和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便利,是其它地区难以效仿和复制的竞争优势。其中,有两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格外重视,加以把握: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税制突破问题。由于服务业适用的营业税对全部营业收入征税,而制造业适用的是增值税,因此,许多制造企业不愿将服务业独立出去。推动以营业税为核心的服务业税制突破,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繁荣的同时,推动制造业发展。二是新型服务业态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最近,张江的快钱公司、1号店等新型业态的出现,就是依托金融和航运中心而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随之出现的支付业务许可证问题、信息和支付网络安全问题、网上商户和用户诚信问题、扶持政策的适用性问题等等开始浮出水面,都是需要我们在研究中加以解决。
三、措施
‚十二五‛期间,浦东要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化科技领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为新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深化科技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
加快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张江柜台交易市场(OTC)开展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建立具备较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臵功能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在张江设立新药研发认证工作站,缩短审批时限,加快新药产业化;将CRO、CMO、IC设计等研发类产业纳入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范畴,享受相关政策支持;推动留学生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组织参与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有关科技计划项目。
推进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按照科技部会同一行三会发布的《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浦东新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方案,创建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区,进一步创新财力科技投入方式,推动浦发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在浦东合作设立专注服务科技企业的合资银行,开展科技保险服务工作,加强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
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决议。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组织和领导,发挥“7+1”生产力布局的科技主力军作用。贯彻落实新区关于事权下放的战略部署,按照“开发区的事开发区办”的原则,切实做好科技事权委托管理工作,充实开发区服务科技创新的政策抓手。
(二)深入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协调落实以南汇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浦东新能源产业化基地的规划和土地指标等问题;明确康桥南区1.28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的开发与运行主体,加快启动基地规划和建设;启动国际医学园区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产业化基地、康桥工业园物联网产业基地、金桥ICT产业基地等三个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祝桥空港园区申报航空配套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加快建设张江高技术服务业基地。争取国家和上海市相关部门支持,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积极争取国家和上海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在浦东先试先行;开展对浦东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根据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技术服务业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大力推广IBM结算中心模式、快钱公司和1号店等商业创新模式在新区推广应用。
推动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二期、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期、转化医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研究规划(中信国健)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平台、cGMP生物制品中试科研平台、新能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微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公共平台运行机制,引导平台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发挥公共平台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三)加大政策落实与创新力度,重塑浦东科技政策的整体竞争优势
强化现有科技政策落实。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认定以及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等各类科技认定工作;落实新区财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对新认定的独立核算研发机构给予‚三免三减半‛扶持政策;探索建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研发机构补贴等政策之间的联动机制,努力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策绩效,力争2011年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总额不低于60亿元,引导全社会R&D投入超过150亿元。
研究制定支持创新的专项政策。根据新区‚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在全面梳理各项科技政策的基础上,按照鼓励高端人才和项目落户浦东、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发展、鼓励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提高发展效益、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目标导向,调整优化浦东科技发展基金各专项资金政策;会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专项政策。
突破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制定高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目录,指导、规范和扶持产业发展;推动高技术服务业营业税转增值税的税制改革试点,通过税制杠杆的激励作用,促进有条件的高技术制造龙头企业向高技术服务企业转型;深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程保税监管模式试点,降低IC设计企业的税负成本;大力推动生物医药CMO发展,让医药研发企业能够分享研发新药的商业价值;针对第三方支
付等新兴服务业态的政策盲区,研究制定扶持新兴业态发展的专项政策。
(四)聚焦产业发展高端环节,着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
大力开展战略性招商。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目标,积极推进战略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瞄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引进龙头项目、核心项目和配套项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加强与兵装集团、大唐集团、扬子江集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等央企、大型企业集团以及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争取其区域总部、行业发展总部、研发总部等落户浦东。2011年力争引进15个以上的重点项目。
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在太阳能光伏、抗体药物、RFID、医疗器械、大飞机等重点领域,组织5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增强科技重大专项承担载体的能力建设;通过加大配套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联盟等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上海市重大产业化项目。2011年力争推动新区企事业机构承担50项以上国家和上海市重大专项,获取国家和上海资金支持20亿元以上。
积极实施高端引领和终端带动战略。聚焦扶持优势企业的高端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刻蚀机、光刻机、清洗机、薄膜光伏装备、机场驱雾系统、服务机器人等高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争取突破并形成产能,打破国际垄断;加快培育电子阅读器、微型激光投影仪、笔
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领域的一批技术和标准领先、市场广阔的创新集群、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努力做到技术上有话语权、市场上有定价权;推动壹号店等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应用集成,实现高端和高效的有机结合。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发挥政府示范引导作用,实施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新能源示范工程,结合六灶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临港低碳经济示范城区等建设,推动太阳能、风光互补型路灯、建筑与新能源一体化、新能源供热、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项目实施;开展世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对在世博会期间成功应用的微能耗、零排放多功能小区、物流园区物联网、世博新动力公交车和世博票务系统等新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推动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以及其它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工程,会同相关政府部门,支持政府采购、首购创新产品,帮助企业启动市场,鼓励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五)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区。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通过风险补偿、贷款奖励等机制创新和政策扶持,引导商业银行逐步成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导力量;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补贴机制,增加其抗风险能力;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评估、转让等支撑体系建设,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在浦东设立知
识产权质押登记办理点,搭建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特别通道。
深化国资背景投资公司机制改革。创新科技投资项目选择机制,简化国有资本开展创业投资的进入流程;创新对浦东科投、张江科投两个投资平台的评估考核机制,以功能性指标为主,在税收大循环的背景下,重点考察所投资企业发展状况及对新区财力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创新项目退出方式,按照‚成本+利息‛的方式将投资股权转让给企业创业团队;创新项目的合作投资方式,加大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力度,尽量邀请其共同投资,对于投资的项目,在投资失败时,国有资本可先于市场机构承担损失。2011年,国有资本支持创新创业项目的投入不少于1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不少于20亿元。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规模为8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2.5亿元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和10亿元的大唐产业并购基金;推动已集聚在浦东的创投资本向浦东100家以上的科技企业投资不少于50亿元;扩大投贷联动实践,为不少于200家企业提供新增贷款20亿元以上,引导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不少于30亿元;继续深化择优扶强工作,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落实股份制改造补贴和上市奖励等政策措施,推动5家左右科技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创新创业国际化人才高地
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到浦东发展。针对国际高端人才在归属感、精神满足等方面的特定需求,探索永久居留权、子女教育和医疗国民
待遇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安排;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和上海市‚千人计划‛,大力推进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实施浦东新区‚百人计划‛,引进高端创业团队,通过投资、孵化等方式支持其在浦东创业。2011年争取引进50个以上高端创业团队,培养100个以上的创业企业。
深入推进企业家创新领导力计划。深化与复旦、交大等著名高校合作,在总结第一批培训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品牌建设,在浦东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创新智慧、拥有卓越领导能力的企业家群体,发挥企业家和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2011年企业家创新领导力计划争取100名左右企业家参与培训。
组织实施新区科技奖励计划。召开浦东新区首届科技奖励大会,对100名左右浦东自主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成果进行奖励,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优秀人才到浦东发展,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在新区建功立业。
(七)优化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力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继续做好中微半导体、中芯国际、凯赛生物等典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服务的基础上,开展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与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合作,开展技术鉴定和侵权界定等工作;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建设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商业机密)司法鉴定平台;选择若干对专利分析需求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分析预警工作,引导企业围绕产品研发和生产进行
专利申请和布局。
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动100家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形成3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进企业专利技术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定;建立行业性专利联盟、技术标准联盟;推进企业实施商标战略,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扩张。
第二篇:思考、创新、实践
《思考、创新、实践》
新学期寄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攀登理性之巅,没有一躇而蹴的捷径,只有奋斗拼搏,学好一门知识,不是只学懂,学会,还要学精、会做。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适用人才!
新学期计划
在这新学期来临之际,我们也从过节的快乐中走出,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因此制定这个学习计划。
1..应该先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拥有好的心态,就会拥有好的成绩!
2.在语文上,想些办法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不能只想课内不管课外了。数学,不能只明白课本上的习题应怎么做,课外再花一些时间来钻研和多做一些练习。上课仔细听讲,弄懂每一个问题,作业及时完成,追求质量和速度。早晚多听读外语,多积累一些单词,提高英语各方面的水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新学期,新打算,也为新的目标努力
名人名言:
1.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作者:华罗庚
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3.作者:法布尔
咏春诗:
游园不值叶绍翁-南宋咏柳[唐]贺知章
应怜屐齿印苍苔,碧玉妆成一树高,小扣柴扉久不开。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色满园关不住,不知细叶谁裁出,一枝红杏出墙来。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联:
1.春到千家同致富;2.社会和谐歌德政;
福临万户共迎祥。国家安定颂尧天。
3.一年四季风光好;4.社会和谐百业兴旺;
万户千家幸福长。春风得意万象更新。
第三篇:浅论云南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文化实践思考
论文摘要:科技创新文化是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服务于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提供内源动力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一系列文化要素的总和。在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培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电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要求,提出了云南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文化植入业务、融入工作、融入管理、入脑入心的一系列践行落地措施,以期为实现云南电网“全国行业科技领先”的科技发展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论文关键词:云南电网;科技创新;企业文化;文化实践
近年来,科技创新文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李靖(2006)突出了科技创新文化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指出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误区,提出了结合实际、鼓励创新、树立模范以及公平激励等对策。①王培祥(2008)提到为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文化,需要建立人企双赢的愿景、加强制度管理、以人为本并建立和谐奋进的人文创新环境。②云南电网公司的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提出了“依托两型两化,支撑两个转变”的科技创新宗旨;“提高科技水平,驾驭现代电网”的科技创新使命;以“创新观、学习观、人才观、合作观、责任观”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价值观。本文在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培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创新、学习、团队、责任、诚信”五个主题,探讨全面打造规范科技创新行为、塑造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的行为文化建设问题,努力探索文化落地的实践机制,以期为实现云南电网“全国行业科技领先”的科技发展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一、行为文化塑造
1.创新文化
(1)宽容:鼓励探索、容忍失败。公司在体制机制上给科技人员创造宽松的活动“空间”,改革完全以科技成果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机制,注重创新实践体现的过程性价值,给科技人员传达“不以成败论英雄”和“鼓励探索、容忍失败”的意识。
(2)首创:崇尚首创、树立典型。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以及前沿性、高瞻性技术创新的个人及团队,公司通过“表彰杰出科技人才”、“树立典型模范”等方式,鼓励首创精神,形成崇尚首创的学术氛围。
(3)竞争:创先争优、不断超越。通过组织开展“科研成果评比大赛”和“科技成果走进基层”等活动,鼓励科技人员形成竞争意识,全面调动基层创新力量,把科技创新成果与绩效、薪酬直接挂钩,激发科技人员的潜在创造力,不断超越自我。
2.学习文化
(1)个人学习。建立“工作反思系统”,使科技人员由被动学习向自省式学习转变,逐步建立认识自我、自我实现、适应发展的内源式学习模式;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由培训管理、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等五个体系构成的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团队学习。第一,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全面提供团队学习载体。实现“隐形知识显性化,个体知识团体化”的目标。第二,开展“轮岗交流”。通过压担子、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教育。第三,定期举办“学习日”主题活动和优秀“学习型”部门评选等活动,广泛宣传学习观念,激发科技人员的学习热情。
(3)交流学习。第一,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帮助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反馈,全面激发科技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开展“双向学习”和“零距离沟通”活动,了解科技人员的收获和感受,形成改进建议;第三,搭建与科技人员的沟通平台,比如内部论坛、留言板、主任信箱等,多渠道实现信息反馈,了解科技人员科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
3.合作文化
(1)协作。探索建立内部科技人员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全面整合利用技术、人才资源,群策群力,以优质高效的团队协作形成强大的科研力量,整合利用公司各项资源,发挥公司各项制度的协同效用,共同促进综合科研实力进步,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共享。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统筹管理各渠道信息和技术情报,实现信息和情报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最大程度满足信息和情报的共享需求。建立内部成果共享平台,避免重复开发和立项,促进科技成果在公司内部推广应用。完善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科技项目申请、报奖、后评估等各个环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交流。首先,产学研各方在共同建设关键技术开发平台、联合研究制定新技术标准、联合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互相兼职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其次,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通过技术开发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充分发挥和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整体优势,集中力量对影响公司发展急需的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再次,注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智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最后,加强学术交流,选派各种专业的优秀人才,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技术考察活动,并对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进行奖励。
(4)团队。充分尊重人才、善用各种人才以创建高效能的团队;培养尊重开放、好学、快乐和合作的科技研发团队氛围;建立具有沟通和反馈、分享思想的最佳工作模式;鼓励和保持士气与生产力,建成成果导向的高效能团队,鼓励各种意见、冲突作为创新的源泉,以便实现企业创新目标。
4.责任文化
(1)敬业务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的各项项目指标,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意识,肩负起自己的部门责任,实现自己的部门目标。
(2)诚实做人。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三老”精神,时时处处为人正直、办事公平、心专于事、目标始终。把诚信内化为科技人员的信念,“说到做到”,使自己与核心目标和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通过科技人员的工作表现转化为现实的工作热情和生产效率。
(3)诚信做事。诚恳面对团队协作,严谨对待科研工作,重视科研职业操守,杜绝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避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科研成果,严禁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励;杜绝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和评审中的舞弊、失实行为。
(4)服务至上。对内服务公司,要求明确自身职责,忠诚于科研团队,严禁搭便车和偷懒行为,多沟通,多交流,多分享。对外服务社会,要以“提供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电力能源”为自身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工作中强化全员服务意识,服务“西电东送”,服务“节能减排”。
(5)自觉维护知识产权。提高科技管理及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在科技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跟踪、分析相关知识产权状况,防止侵权行为发生,并根据科技创新成果的特点和类型,分别采取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不同的方式加以保护。
二、执行体系
1.领导和管理机制
(1)完善公司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制度。云南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是公司科技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由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审定公司科技发展纲要、规划、公司科技计划,确定公司科技工作重点,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定期会议,讨论有关议题,并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纲要、规划、重点课题及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
(2)建立科技创新管理例会制度。组织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科技项目的论证、立项、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到验收、鉴定、评奖、后评估、推广应用等工作,形成高效的科技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公司科技发展的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协调。
(3)建立日常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通过修订制度和梳理流程,逐步建立从科技项目的产生、论证、立项、储备、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到验收、鉴定、评奖、后评估、推广应用等闭环的管理模式,形成高效的科技项目管理体系。
(4)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对内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年轻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使一大批优秀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拓宽吸引、使用人才的渠道,为创业人才、留学人员和研发机构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2.评价激励机制
(1)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发表进入SCI、EI、ISTP、ISR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后评估管理,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及工程化、产业化。
(2)完善成果—收益机制。将科技人员的业绩与科技人员的收益结合起来是挖掘科技人员潜能的有效途径,要将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其奖励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并且提高技术创新参与者在其他方面的收益,包括政治方面的、精神方面的等等,以此来解决公司评价体系注重安全而忽视创新的问题。
(3)实行竞聘上岗。对于有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强的科技人员采用职务晋升激励,凡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均可竞聘上岗,从低岗位到高岗位晋升,成立竞聘委员会,由竞聘委员会负责对应聘者的任职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公开的考评测试,提出录用建议,并对录用结果进行公示,保证竞聘上岗的公平性。
(4)开展培训激励。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在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应对优秀科技人员提供奖励性的培训,例如:安排业绩优秀的科技人员到国外研修等,让培训成为人人渴望的奖励。
(5)实行荣誉激励机制。倡导精神类的奖励,提高技术创新人才在个人发展中的收益,包括授予各种头衔和荣誉、职称、职务、在一定范围内宣传表彰、组织事迹录中留名。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提升和发展机会,尊重个人意见,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点,帮助他们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三、长效机制
1.以人为本
(1)引进人才,合理选人,发现人。对外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招收和选聘工作,扩大人才专业覆盖面,加强“五类人才”建设,建立一支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带头人、结构和梯次合理、专业齐全、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2)知人善任,实现价值,发展人。建立高技术专门人才及管理人才的人才库,规范人才管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及其交流合作;在用人策略上,“知人”方能“善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才能和潜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3)教育培训,鼓励创新,提升人。通过开展科技创新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会、现场会,技术技能比赛等活动提升科技人员科技创新水平;通过推出“虚拟岗位”和“挂职锻炼”培训,帮助科技人员在实践中了解工作流程,丰富技术技能,进而成为全能人才。
(4)改善环境,提高待遇,激励人。关爱科技人员心理健康,做到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关心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真诚关心每个人的成长,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努力为广大科技人员的个性发挥、个人成长、个体价值的实现打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融入管理
(1)关爱人才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建立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氛围,大力实施提高科技人才幸福指数的各项举措: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科技人才生活品质;注重心理疏导,关爱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摄影、绘画、书法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
(2)形象整合是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对科技创新外在形象进行设计、整合,通过标准建筑物、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现代组合,在公司科技创新重点单位内部建设科技创新文化长廊,在办公楼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展厅,设计科技创新形象识别系统,确立并统一科技创新主题歌曲、口号标语、形象标志、企业旗帜,做到标准字、标准色的统一。
(3)宣传教化是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完善落实《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手册》,通过对科技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系统培训,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云南电网内部简报、网络以及相关单位内部的文化宣传板,传播科技创新文化的核心理念、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定期进行关于科技创新文化的教育,加深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文化的认识,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免费看电影 www.xiexiebang.com tang)
(4)领导带头是文化建设的结合点。通过领导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让科技人员知道,领导不仅是科技创新文化的提出者,更是科技创新文化的杰出体现者,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制度文化的约束作用落到实处,真正成为维系科技创新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培养出科技创新文化的氛围。
3.融入工作
(1)通过工作实现文化传播。使科技人员在工作中践行创新观、学习观、团队观、诚信观和责任观,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学习交流,明确岗位职责。养成爱岗敬业、求新求变、求真求实、不断学习、至诚合作、尽心尽责的思维意识,在实践工作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做到工作经验共享,加强工作交流,将科技创新文化落到工作实处。
(2)丰富宣传载体。通过会议、研讨、联欢、论坛、征文、演讲、故事征集、成果汇报等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宣传载体,采取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借助阅读率高、视觉冲击效果好的宣传媒介,提高文化宣传的实效性。
(3)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寻找科技创新科技人员、团队典范,树立标杆,加强教育宣传。使科技创新文化深入人心,成为科技人员的工作指南,用贴近科技人员实际的榜样激励科技人员,带动科技人员,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自觉地向“创新英雄”靠拢,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气氛,学习他们的做法以期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功,进而形成新的创新价值观。
4.入脑入心
在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云南电网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制度和机制,制订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实施成果—收益机制等激励办法,最大程度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形成初具规模的科技创新文化宣传阵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外在环境,营造重视科技、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注重培植创新土壤,培育基层创新文化和科技人员岗位文化。
四、结束语
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要以云南电网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撑,以理念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为支撑、行为文化为基础,全面培育和打造云南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文化体系,努力探索文化落地的实践机制,提出科技创新文化植入业务、融入工作、融入管理、入脑入心的一系列践行落地措施,实现科技创新文化“率先探索,南网领先”的建设目标,为云南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第四篇:科技创新实践部学期工作总结
学期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实践部
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已经快要结束了,作为一个年轻的团体,回首这学期科技创新实践部的工作我感觉到自己收获很大,工作的成绩还能够令院里、自己以及社会实践部的每一位部员满意。这一学期我们主要在院团委老师以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我们自己部也组织大家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得了学校、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工作我们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失误,但经过我们的总结和回顾我们从工作中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新一届的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科技创新实践部成员有 :
部 长:马腾远
副部长:孙永艳
干 事:陈传乐,刘逊煌,刘朋,董亚风,魏闲伟,朱荣辉,冯国保,顾准,路桂强,张峰,邹成全,严翔,王广东,汪赛,王保凯
新一届的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科技创新实践部成立以来我们团结一致、紧密合作、分工明确认真细致而又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的工作。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实践能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本学期工作具体如下:
1、开展创造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科技素养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是进行科技教育的核心,我们以“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主旨,让广大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在验证的基础上去运用、去发挥,能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长期坚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和小考察活动。本着“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目的,以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 主题,搭建了平台、为学生提供一次机会来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激励自己的信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举办科技文化节
本届科技文化节以全院同学为依托,本着实事求是、发展创新的原则;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以丰富我校大学生活,彰显我校大学生个性为目的,广泛举办了电子竞技大赛;电工技能大赛;电路制图与制版大赛;汽车发动机装配与维修大赛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赛项目。此次活动得到了院团委和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活动的策划、宣传和实施中,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并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营造了氛围。在活动中,我系团委学生会和科技创新组积极发动了全院各系学生广泛参与,同学们报名踊跃,态度积极。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此次活动,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对今后如何利用身边的电子科技产品和信息网络资源,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同时,此次活动对于我系学生干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整个活动的计划、筹备、宣传和实施过程中,我系团委学生会以及科技创新实践部的成员广泛参与,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本届科技文化节,学生参赛人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氛围之浓厚、效果之显著,都是历届科技艺术节之无法相比的。“学生参与面广、真正起到了科技普及的效果、展示作品有份量、科技文化氛围浓厚。”
本届科技艺术节诸位项目负责老师,以及科技创新组,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强烈的责任心,心思缜密、考虑周全,从方案策划、赛前指导、场地安排、组织实施、结果评比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取得本科技艺术节成功的根本保证。
本部工作小结: 优点:
1.科技创新实践部各位成员工作努力、认真负责。
2.科技创新实践部各位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又不缺乏交流。
3.科技创新实践部各位成员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集思广益。
4.部长与委员之间经常交流,帮助委员解决思想、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问题,让委员感觉到社会实践部就像一个家。5.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展符合本部门特色的活动。
缺点;
1.做工作有时缺乏计划性,有时会做无用功。
2.和专业老师的交流与合作太少,仅是科技创新实践部内部成员交流。
对团委学生会的建议
1.在做工作前要做好分工,但是也要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分工时要考虑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工作时要避免有的部门工作压力特别大,而其他部室却没事干。工作前景展望
虽然科技实践部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部门,但却掌握着我校科技发展的方向,引领着我校学术科技创新的潮流,并为众多科研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其作用无可替代。以往,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部组织开展了各类专业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我校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创新性人才,为我校的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往后的科技之旅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科技实践部的每一个成员坚信:我们是一个充满无限战斗力的集体!我们是科技活动的先锋,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日子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定会创造出更新、更优、更具挑战性的伟绩来!我们会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新的目标,实施新的举措,把我院的科技创新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舞台!
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
科技创新实践部
2011-6-23
第五篇:创新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创新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资中县明心寺镇田坝小学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本学年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一、活动的宗旨。
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的主题。
体验、创新、成长。
三、方案所涉及的对象。
由我校教师和全体学生参加。
四、活动内容。
本届科技创新活动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各班级通过班、队会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3、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
(二)科技实践活动。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
2、开展一些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3、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特殊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1、主题、说明
A.“科技创新小制作”——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与废旧物品创新制作科技玩具、模型等制作。
B.“生活中的小发明”——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与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或发明出实用、多功能的新弄用具。
C.“科学幻想画”——围绕本届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绘制图画。
2、活动要求:
A.根据给出的创造发明主题,进行准备与制作,每位学生可独立或与家长共同制作一至二件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参赛。
B.比赛作品应围绕科技节主题,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并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五、活动安排。
1、启动阶段:2月23日—25日。
营造氛围,办科技黑板报。
2、实施阶段:2月26日—3月5日。
(1)读一本科技书;
(2)创新科技小制作比赛;
(3)生活中的小发明比赛;
(4)科学幻想绘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