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规程(暂行)[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0: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规程(暂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规程(暂行)》。

第一篇: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规程(暂行)

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规程(暂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用地申请

第三章

报批方式与用地指标

第四章

报件目录、报件技术、质量要求 第五章

审查报批 第六章

批准用地 第七章

批后实施 第八章

备案与检查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1.1 目的、依据

为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1.2 适用范围

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用和土地供应的,其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均应按本《规程》执行。1.3 审批原则 审查报批应当坚持以下原则: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与保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必要的建设用地相结合;依法规范与简化、高效相结合;集体会审与分工负责相结合。1.4 质量保障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建设用地报件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在审查中发现存在大重大问题未能解决的其用地不得呈报审批。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审查下级呈报的建设用地时,发现明显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不符合报批要求的,应将报批材料退回。问题较轻的应及时通知补件或改错。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通知10日内予发补、改。逾期未能补、改或补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受理机关应将报件退回。省国土资源厅将按季通报各地建用地合格率情况,并作为建设用地管理年度考核内容之一。第二章 建设用地申请 2.1 建设用地项目预申请

2.1.1 申请主体: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主管部门。

2.1.2 申请时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无可行性报告的,应在立项批复前。

2.1.3 申请形式:以填写《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见附件1)的形式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

2.1.4 申请受理:由与批准立项机关同级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建设用地预。受理机关为省综合利用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时,项目用地所在地的市、县土地主管部门应出具建设用地初审意见书。2.2 单独选址(具体)建设项目用地申请。2.2.1 申请主体:建设单位划建设项目主管部门。

2.2.2 申请时间:需初设的应在初设批复后;勿需初设的应在可研报告批复后;无可研报告的应在项目预审后。

2.2.3 申请形式:以填写《具体建设项目用地申请表》(见附表2)的形式提出申请。

2.2.4 申请受理:市、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2.3 临时用地申请

2.3.1 申请主体: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主管部门。2.3.2 申请时间:因施工或地质勘查需要临时用地前.2.3.3 申请形式:以填写《临时用地申请表》(见附件3)形式提出申请。

2.3.4 申请受理:市、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章

报批方式与用地指标

3.1 报批方式

3.1.1 按批次用地方式 报批:

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集镇、村庄建设留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圈”)内,为实施城市、集镇、村庄规划占用土地的; 2)选用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在待置换建设用地和上述建设留用地上选址的。3.1.2 每个批次包含的建设用地项目或地块原则上不少于2 个。每个市、县使用计划指标的,报批 批次原则上不多于5 个批次。每个市、县使用折抵指标的,报批批次原则上也不多于5 个批次。3.1.3 按单个项目用地方式报批:

1)占用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圈”内国有建设用地的具体建设用地项目用地;

2)使用“圈”内本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集体建设项目用地; 3)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环保等确需使用“圈”外土地的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用地;

4)符合“圈”外单独选址条件的建设项目同时占用部分“圈”内土地的建设项目用地; 5)临时用地。3.1.3 水利水电

3.1.4 工程坝区、库区及移民等配套设施用地原则上应一次报批;对已经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的大型、特大型水利水电水电工程,一次性报批确有困难的以有批准权的机关同意,坝区、库区移民配套设施用地可以分别申请和报批。

3.1.5 需要批准深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涉及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一并报批。3.2 指标的使用

3.2.1 “圈”内批次用地使用上级下达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亦可使用土地整理折抵指标。3.2.2 “圈”外单独用地项目须使用上级下达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3.2.3 使用待置换区建设用地的,原则上使用土地整理折抵指标 3.2.4 同一个项目或同一个批次须使用同一种指标。

3.2.5 年度计划一般使用至当年12月15日止,遇节假日顺延。超期结余指标待次年核准后再结转。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可以跨年度使用,但每年使用截止日期同计划指标。第四章 报件目录

4.1 预审申请用地报件目录: 1)建设用地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项目建议书批复; 3)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4)建设项目用地位置图;

5)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是否压覆主要矿藏的说明;

6)报省以上的建设项目,应附项目所在地的市、县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书。4.2 批次建设用地报件目录: 1)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及农用地和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地方案(见附件4至附件4-4);

2)农转用年度计划指标使用台账或农村土地整理账册(见附件5)3)实地踏勘表(见附件6)

4)征用土地调查表(见附件4---4---2)

5)土地权属证明材料(如被征地单位已在征用土地调查表上盖章确认,此件可省);

6)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情况表或使用集体土地被偿情况说明(见附件4—4—3);

7)批次用地涉及的相关部门意见;

8)省辖市土地行下主管部门对下组长呈报材料的审查意见; 9)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土地勘定界图;

10)土地利用现状图(如勘测定界图已能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则此图可省);

1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可以是局部图); 1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或补充耕地位置图(可以是局部的); 13)涉及规划局部调整的,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见附件4--6);

14)报国务院批准的的需有下级政府给 上级政府的批次用地请示。4.3 单独选址项目报件目录:

保留批次报件目录中除土地整理账册外;同时还需增加: 1)土地供应方案(见附件4--5);

2)有有偿使用附草签的合同(有偿使用方案)、地价评估报告或地价确认依据;

3)迁建用地的有关说明; 4)具体建设项目用申请表; 5)建设用地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 6)可行性报告批复或其它立项批准文件; 7)初步设计批复或其它有关设计批准文件(有初步设计批复的,前项内容可以省略); 8)建设用地预审意见;

9)块状工程的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或线形工程的平面图和标准横、纵断面图;

上述4—9荐材料由建设用地单位提供。4.4 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报件目录; 1)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 2)供地方案;

3)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复; 4)具体建设项目用地申请表; 5)建设单位资证明;

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其它立项文件;

7)初步设计批复或其它有关批复文件(有初步设计批复的,前项内容可省略);

8)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9)建设项目用预审意见; 10)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11)国有土地使用权偿使用合同草案及地价评估报告或其它地价依据;

12)缴纳有关规费凭证(复印件); 上述(4—11)的资料由建设用地单位提供。4.5 临时用地目录1)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2)临时用地申请表;3)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协议);4)临时用地位置图;5)土地复垦费收缴凭证。

第五章 报件技术、质量要求

5.1报件质量的基本要求

5.1.1 程序内容的合法性。报件时序要体现法定程序。《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形成时间不应早于各方案形成时间,各方案形成时间不应早于方案附件材料形成的时间。报件实体内容如行为主体,用地位置、补偿标准及及建设内容必须具备真实性并符合有关法律规定。5.1.2 土地分类在的统一性。土地分类应以土地现状调查或变更登记调查为依据,以土地资源调查规程确定的8大类、46小类为标准,进而归并入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支是否占用基本农田,按经批准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划区定界确定的基农田保护区范围认定。

5.1.3 报批面积 的正确性。确定征地面积必须以宗地的勘测定界为依据,面积 精确到平方米。严格区分权属和地类,原则上应征求被 征地单位的意见,否则必须另行担供合法的土地权属证明。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5.1.4 报件数据的一致性.在报件中,数据应依据报批要求分另按地类、权属和供地方式汇总。每一种数据应具有单一性,各种数据之间应具有内在一致性。

5.1.5 部门之间协调凡法律、法规和政府行政规章规定必须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报件中庆附具本关部门的书面意见,并注重时间的合法性。

5.1.6 报件装订规范性。报批材料应按报件目录顺序规范汇总装订。可将图件和文件归类一起装订,也可将图件和文件分开装订,但无论那种方式,原则上须按省厅规定的顺序装订,必须列出报批材料时细表。

5.2 用地报件质量要求: 5.2.1 预审报求

1)建设用地项目预审申请表:由省国土资厅统一监制。按设计栏目填写,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空白处加一横杠,修改处加加盖(出具)单位校正章。原件(以下所有表格填写要求同此)

2)可行性研究报告:除常内容外,还应包括建设项目规拟定选址地点;建设项目拟用规模,其中占用耕地情况;耕地补偿途径及费用安排等。原件

3)建设项目用地位置图:用地位置应标注地1:1万乡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图上。复印件。

4)初审意见书:应就项目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指标安排和用地定额等问题提出明确意见。原件。5.2.2 批次报件要求: 1)“一书三方案”。报国务院批准的,需一式三套,其中省厅规档一套: *由市、县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填写,统一编号。*计划指标和折抵指标 分设序列号编号。

*面积和资金单位分别为公顷和万元,各保留4位小数。

*“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指用地面积中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和未利用 土地面积之和。

*“补充耕地地责任单位”指申请建设用地单位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承担垦造耕地任务的部位。

*“补充耕地方式”一栏中“自行补充”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补充耕地的方式。

*被 征用土地权属单位在“乡、镇”一栏填写名称,“村”一栏中填写村的个数。

*“征地补偿倍数”、“安置补助费倍数”、“费用标准”可以填写幅度。

*“征地综合标准„指支付给被征地部位费用总和折算到 每公顷土地上的单价,部位为万元/公顷。

*“安置途径”包括货币安置、用地单位安置、农业安置、征地款入股安置、社会保险安置、留地安置等。按实际安置途径具体填写。*农用地转 用面积和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为依据,按土地类别和土地权属进行归类。各数据相互之间应有内在的逻辑性。

2)建设用地审批台账或农村土地整理账册:可以是复印件,但局章不能复印。3)实地踏勘表:踏勘人须如实填写并签名,不准漏填。报省厅须原件。

4)征用土地情况调查表:可以委托征地事务杨构填 写。一村一表。应征求被征地单位意见。被 征地单位 在意见栏内加盖的集体经济组织公章或村民委员会公章,可作为被 征土地权属证明。

5)土地权属证明:征地调查表上无征地单位章的须附具土地权属证明。该证明可以是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也可以是由市、县土地登记机关出具的书面证明。乡(镇)政府出具的的权属证明无效。书证主要内容为项目名称、土地权利人(明确到乡、村、组)、用地面积、土地类别(按土地资源详查8大类区分)、土地权属(国有、集体)情况、其他需说明的部题、出具证明的时间、部位、公章。报省厅需原件。

6)批次用地涉及的有关部门意见:部门主要指城市 规划、林业、水利、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指意的总的原则认同书面意见。报省厅需原件。

7)省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组长呈报材料的审查意见:主要内空为建设用地依据及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概述;农用地转用方案概述;补充耕地方案概述;征地方案概述;结论。报国务院审批的,需正式文件形式,原件。

8)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土地勘测定界图。其成果资料主要内容有:

*勘测定界工作说明。包括工作依据,工作时间、技术指标和其它需要说明 的问题; *建设用地地理位置图,可与规划图合二为一。标明建设用地区域位置;比例尺为1:1万或1:5万。

*勘测定界图。按国家的统一制图标准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绘制。图上段标明建设 用地范围、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界线、四邻四至。测量精度等技术指标,具体按照《浙江省土地勘测技术规程》的要求执行。

*面积汇总表,包括土地总面积地类分解表、农用地转面积地类分解表、征用土地面积地类分解表、国 有土地地类分解表。地类分解按土地详查规程。面积计量单位用公顷,取4 位小数。

*勘测定界坐标表,包括用地范围拐点坐标表。测量坐标系暂不作统一规定。

9)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1 :1万标准分幅图,可以是复印件,但右下角须加盖县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间门公章。10)补充耕地位置图或土地开发整理图:前图可以直标注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后图为1:1分幅图。

11)政府请示:必须符合公文格式。报国务院项目的请示须由政府法定代表人签以。标题为“**市报请国务院批准第*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编号与报省政府审批的批次号分开。5.2.3 单独选址报件要求

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报件中涉及的“一书三方案”及附件的技术质量要求在批次报件中已明确,故本小节公对“供地方案”及附件补充要求。1)土地供应方案 : *“本期供地”中“功能分区”栏目必须严格按照用地指标规定的名称的内容准确填写。

*用地面积按功能分区的不同分栏填写。适应相同建设用地指标规定的名称和内容准确填写。“面积(公顷)”栏填写,用地面积之和。“数量”栏填写功能分区的个数或填写线状工程有关工程段的段数。*改、扩建、增建工程项目等,需在原有建设有地基础上申请新增建设用地外,除“本期拟供用地”中“新增用地” 栏填写本次申请用地外,还应在“原有用地”栏栏填写原有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面积,如本次申请用地用地中没有而原工程中有的功能分区的用地面积,亦应在“原有用地”中如实填写。

*表中“指标控制面积”是指建设用地指标 值计算的用地面积;“指标对应条件”栏 填写选用该建设用地指标所依据的条件。

*当实际面积大于指标控制面积时,应在“建设用地指标适应情况汲说明”栏中说明理由和依据。

*“提供方式”栏填写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供地方式。“评估价格”按土地评估报告评定的价格填写。以协议方式供地的,拟价格应按草签合同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初步达成的出让价格(或出资额)填写;以招标拍买方式供地的,可以填写底价的内容。*表中“设定用途”是指土地估价时所设定的用途。

2)草签的有偿使用合同(有偿使用方案)、地价评估报告::以国地资源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重新公布的范本为依据,印刷品;原件。3)迁建用地的有关说明:需迁建项目的个数、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拟迁建用地位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面积、地类、耕地补充途径、建筑面容积率等。4)具体项目建设用地申请表:原件。

5)建设单位资质证明:即投资主体资格证明,可以是企业的批准证书,企业的营业执照,也可以是政府批准成立业主单位(如筹委会、指挥部等)的批准文件。可以是复印件。

6)可研批复或其它批准文件:报省厅可以是复印件。7)初步批复或其它批准文件:报省厅可以是复印件。

8)用地初审意见;内容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是否落实、补充耕地措施是否或行等。报省厅需原件。

9)块状工程的总平面图和线性工程的总平面图、横断面图: *总平面图需按国家统一的制图标准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绘制,蓝晒图或电脑图均可,并须有资格的设计单位绘制加盖出图专用章; *扩建、续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须包括已建工程平面布置,注明已建和待建项目。用地面积较大的建设项目另附地理位置图。比例尺可以是1:1万。

*块状工程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0公顷---30公顷不小于1:1000;30公顷以上的不小于1:2000;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区、矿产开发项目开采区等大规模用地项目,比例尺可采取1:10000。*线性工程平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不小于1:2000;横断面图比例为1:500。

10)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内容包括:规划 建设用地错位、不足的调整和补划基本农田的说明及规划图件。5.2.4 具体项目供地报要求

具体项目供地报件与5.2.3的基本要求相同,因此可以照上述要求准备报件。其中征地祉偿安置方案批复应为市 县政府正式文件(原件。)包括:

1、批复名称,即是关于那批次或项目的征地[站偿安置方案批复;

2、程序认定即该方式是否经过“二公告一登记”的法定程序;

3、补偿安置途径认定,即是否与批准的征地方案相一致;

4、方案批复应以政府有效文件形式下达,加盖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办公室章。

5.2.5 临时用地项目组件要求

1)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由土地行政主客部门填写。原件。2)临时用地申请表:由用地单位填写,盖章。原件。

3)临时用地合同(协议):临时使用集体土地的由建设用地单位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建设用地单位与县、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签 订。合同内容主要包括:临时用地的面积、位置、期限、费用及合同双方的其它权利义务等。合同应当使用文字打印,报批时应提供原件。

4)临时用地图件。实测图或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明位置与范围。第六章 审查报批

6.1 审查依据

1)《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实施条例》、《浙江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2)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3)建设项目所在地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4)建设用地定额指标的技术规范; 5)建设用地项目预审意见书。6.2 审查程序

6.2.1 所有建用地报件均由用地地统一受理;

6.2.2 由窗口按内部职责分工将报件转耕保(科、股)审查; 6.2.3 由主办科室提出(汇总)审查意见,拟文报领导和政府审查可或批准。6.3 审查时限

6.3.1 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 的建项目设用地,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用地,应在5个工作 日内完毕。

6.3.3 省国土资源厅对爱理的建设项目用地,在15个工件日内审查完毕。6.4 审查内容

6.4.1 预审申请用地项目的审查报批 1)审查报批主体: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审查要点:

*报件是否齐全且质量符合要求; *建设项目是否具备申请用地资格;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拟建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的是否可以调整;

*拟建项目选 址是否外于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或压覆重要矿藏; *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用地指标是否落实;

*涉及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是否已足额和科学合理等。*建设用地项目面积是否符合额定和科学合理等。6.4.2 批次项目用地审查报批

1)审查报批主体:组织用地报件的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2)审查要点:

*报件是否齐全且符合技术质量要求; *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土地权属、地类、面积等各种数据是否清楚、准确;

*征地补偿费用是否符合法定标准; *占用林地、水域等是否已经林业、水等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审核同意; *存在违法用地行为的,是否已依法查处; *其它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3)审查方式:凡报国务院审批的用地,必须实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会审制度。

6.4.3 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审查报批

1)审查报批主体: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审查要点:除按6.4.2的要求审查外,还需审查以下情况: *建设项目是不足具备申请用地资格;

*建设用地项目前期工作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规定的的有关建设程序;

*建设用地是否在项目可行性阶段通过预审; *供地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用地面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 *建设用地压覆重要矿藏的,是否经有权批准;

*建设用地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是否提供了地质灾害危险危险性评估报告等。

*允许作规划局部调整的,有否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及是否符合要求; *征地补偿落实。

6.4.4 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

1)审查报批主体: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审查要点:

*参照6.4.2和6.4.3的有关要求审查办理外,还须审查: *征地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以及实偿措施是否落实; *供地方案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供地价格的依据是否充分和合理。6.4.5 临时用地审批

1)审查主体:县、市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2)审查要点:

*报件是否齐全且质量符合要求; *临时用地是否确属必要; *使用面积和时间是否合理; *补偿标准是否合理等。

6.5 建设用地报件不予受理或退回报件:

建设项目用地报件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不予受理或退回报件:

1)建设用地项目不具备申请用地资格的; 2)呈报土地权属不清、面积不准的; 3)征地站偿标准不符合法定标准的; 4)劳动力安置途径不落实的;

5)建设用地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用地计划不落实的;

6)耕地占补平衡不落实的; 7)供地方式不合法的;

8)申请用地用地超过国家已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而无充足理由的;

9)报批资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10)未按法定程序呈报的; 11)发现存在土地违法行为未依法予以处理的; 12)其它不符合法和政策规定的情况。

退件以《退件通知书》形式,书面千知退件理由。6.6 建设用地报批 6.6.1 呈报主体: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材料需上报审批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报送; 2)批次建设用地和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政府审核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

3)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材料由市县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同级有民政府审查批准;需上报审批 的,由市、县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6.6.2 呈报形式: 1)预审申请用地和临时用地以《申请表》及附件的形式上报; 2)批次建设用地、单独选址用地、具体项目用地以《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及其相关方案等附件上报;

3)批次用地、单独选址用地需报国务院须以《政府请示》及然相关的说明书、方案等附件形式上报。

第七章 建设用地批准

7.1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和临时用地申请,批准将分别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文件《建设用地批准书》和《临时用地批准书》的形式表达。7.2 批次用地、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和具体项目用地,在少政府权限内,批准由《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中省政府意见栏内签字、加谏诈政府建设用审批专用章的形式表达。

7.3 对国务院批准的,批准由省国土资源厅依据省政府公文转发国务院批复形式表达,批复中注明“经省政府呈报国务院批准”字样。7.4 批次用地和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中部分农用进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转用的,可以采取批复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在用“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的有关栏目中进行专项说明的方式表达。如该项目用地需报国务院的,则必须采取批复形式表达。

7.5建设用地项目经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同级土地和近部门应在收到批件后5日内将批件发出。

7.6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后,市、县土地行政主秋部门需要行文建设用地单位的,采用《建设用地批准书》的形式下达。

第八章 批后实施

8.1 征地方案的实施 8.1.1 征地方案公告

1)公告主体:被征地单位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2)公告时间:收到批准征用土地方案之日起10日内;

3)公告内容:批准征地同机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用途、范围、面积、以及补偿标准、窕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期限等; 4)公告范围;在补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8.1.2 征用土地补偿登记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它有效证明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客部门信其派出机构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征地事务机构可以受本级土地土地管理部门委托担任事务技术性工作。8.1.3 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1)拟定主体: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并会同有关部门。2)拟定依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登记情况; 3)拟订方式:在批次用地中,补偿安置方案可以一次性拟订,也可以限据建设项目用地落实情况分别拟订;

4)方案公告:拟订好征地补偿方案应在被征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意见。群众有合理意见的,方案应适当修改; 5)方案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由市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并服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6)实施: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须在征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实施完毕。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方案实施。8.2 提供建设用地

8.2.1 供地时间:向建设用地单位提供建设用地应在完成法定审批程序之后。报批供地方案应在完成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后。进场施工应在全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并经依法批准 后;虽经依法批准,但未全额支付征 地费用或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进场 施工的,应征得被征地单位的同意。8.2.2 供地审批:具体建设项目用报件组织、审查、批准,均按前述有关规定操作。8.2.3 供地方式:

1)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由服市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正式征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向建设用地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2)划拨国有土地的,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3)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参照前款办理。

8.2.4 登记发证:所有建设项目用地,均应依规定办理土地登记。8.2.5 供地公告:由市 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将建设用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予以公布。

第九章 用地备案与检查监督

9.1建设用地备案

批次用地、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和临时用地必须按照规定,以表格的形式备案。所有备案表均按季度上报,时间为次季度的第一个的上旬。9.1.1 农用地转用备案: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和使用的土地面积应分别列表上报国土资源厅备案(备案范围不包括已随基它农用地或征地材料上报审批部分)。备案内容为土地类别、面积和权属。备案 表见附件7。

9.1.2建设用地供地备案:

市、县审批的具体项目供地均按季度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其中属省政府和国务院批准 批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应以批次为单位分别列表按季上报备案。表式见附件8。该 批次建设用地未供地完毕的,应持续上报备案,直至用完为止。9.1.2 临时用地备案:

临时用地须依法上报备案。备案表见附件9。9.2 监督检查

各级土地行下主管部门自学成才经常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和实施过程中的程序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时限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照法纪严肃查处: 1)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 2)超越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限上批土地的; 3)徇私舞弊、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4)弄虚作假审批土地的;

5)不依法办理土地权属登记或登记不当不纠正的。

第十章 附则

10.1 本《规程》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二○○八年四月八日

第二篇: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1999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发布 2010年11月30日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6年11月25 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理、审查、报批工作。第四条 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第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

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六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

(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

第七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第八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编制,一年申报一次;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回复。

第九条 建设只占用国有农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只需拟订供地方案;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当包括用地安排情况、拟使用土地情况等,并应附具下列材料:

(一)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同时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三)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提供城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

第十一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面积、质量等,以及符合规划计划、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等情况。

补充耕地方案,应当包括补充耕地的位置、面积、质量,补充的期限,资金落实情况等,以及补充耕地项目备案信息。

征收土地方案,应当包括征收土地的范围、种类、面积、权属,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等。

供地方案,应当包括供地方式、面积、用途等。

第十二条 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后,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并将审查所需的材料及时送该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对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必须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并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国务院批准征收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后,应当将批准文件和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三条 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按规定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30日内审查完毕。

建设用地审查应当实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内部会审制度。

第十四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和补充耕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确属必需占用农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三)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且面积、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四)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必须符合单独选址条件。

第十五条 征收土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被征收土地界址、地类、面积清楚,权属无争议的;

(二)被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三)被征收土地上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切实可行。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依法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不得办理土地征收。

第十六条 供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二)申请用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标准和集约用地的要求;

(三)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的,符合规划、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第十七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批件后5日内将批复发出。

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复建设用地。其中,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办理回复文件。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方案经批准下达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第二十条 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按照《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向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并落实需要安置农业人口的安置途径。

第二十一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要求,设定使用条件,确定使用方式,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以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向建设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使用者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后,依照规定办理土地登记。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依照规定办理土地登记。《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应当包括划拨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等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用地批准书》公示于施工现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提供国有土地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布。第二十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用地进行跟踪检查。

对违反本办法批准建设用地或者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

修改决定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69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6年11月25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姜大明 2016年11月29日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作出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修改为:“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

(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 “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 “

(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

四、将第七条改为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编制,一年申报一次;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回复。”

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删除第(四)项,将第(五)项改为第(四)项。

六、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面积、质量等,以及符合规划计划、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等情况。

“补充耕地方案,应当包括补充耕地的位置、面积、质量,补充的期限,资金落实情况等,以及补充耕地项目备案信息。

“征收土地方案,应当包括征收土地的范围、种类、面积、权属,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等。

“供地方案,应当包括供地方式、面积、用途等。”

七、将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六条,删除第(三)项、第(四)项,将第(五)项改为第(三)项。

八、将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七条,将第二款修改为:“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复建设用地。其中,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办理回复文件。”

九、将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条,将第一款和第二款合并,修改为:“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按照《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将第三款改为第二款。

十、将第三条、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中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本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发布。[1] 内容解读 编辑

2016年11月2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申报内容,如建设项目用地呈报书不再附具体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相关材料,对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的内容进行了简化。同时,全面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程序,首次在规章层面上明确了先行用地的适用范围和相关要求。[2]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5〕162号)下发以来,自治区建设用地管理工作在为自治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护耕地坚守红线,促进自治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还存在审查权责不明确、报件内容不规范、报批周期仍然较长、批后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分级负责,明确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审查权责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认真履行用地审查职责,做到严格、规范、高效。

(一)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受理建设用地申请和按要求组织报件,负责审查申请用地条件,核实申请用地的权属、地类和面积,编报建设项目用地“一书四方案”,履行征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和听证程序等,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上述内容的审查情况,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二)地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查用地是否落实预审意见、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涉及规划调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查用地是否确权登记、地类和面积是否准确;审查用地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申请用地面积是否符合建设用地标准和节约用地的要求,是否落实征地补偿安置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是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划基本农田;审查是否按规定办理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和土地复垦方案评审;对未批先用等违法用地行为,审查是否已进行依法查处,是否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等。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地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上述内容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要求,形成报厅的审查报告(格式详见附件),说明审查依据,提出审查意见,对审查内容和意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二、加强管理,规范建设用地报件内容

(一)关于建设用地报件内容。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8号)的要求,报国务院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部审查材料,由现行的35件减少到10件,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备案的仍为35件。建设项目申请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先行用地报部审查材料为6件。各地组织建设用地报件时应按照要求,分别组织报部审查和报厅审查的建设用地报件纸质各2套,电子版各1套。

(二)关于补充耕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先补后占”的要求,用于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必须完成验收、入库、备案、确认,并建立耕地指标使用管理台帐。补充耕地方案中应填写与建设项目对应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部备案号、项目名称及本次抵顶的耕地面积,并出具耕地开垦费缴纳凭证。

(三)关于建设用地备案材料。按照国土资源部及国家土地督察局的备案要求,需要随报件材料一同报送备案材料。备案材料包含建设用地电子坐标、标注项目位置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补充耕地位置图。备案材料应单独装订,并附电子版光盘。

(四)关于建设用地电子坐标。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应随报件提供该建设用地的位置坐标电子版,电子坐标应为EXCEL格式,并统一使用1980西安坐标系,表格内容按照《关于提供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电子坐标的通知》(新国土资办发〔2009〕15号)要求填写。单独选址建设项目还需同时提供建设用地中心点经纬度坐标,线性工程应提供起始点及各拐点经纬度坐标,便于查询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

(五)关于图件。建设用地报件材料相关图件应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件相一致的标准分幅图件,以便检核。

(六)关于建设项目用地论证。建设项目用地申请占用基本农田的,除应当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踏勘论证的,其他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踏勘论证。

三、接办分离,及时呈报建设项目用地

(一)各地建设用地报件材料由地州市国土资源局直接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窗口办文室受理,补件、退件等工作也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窗口办文室具体负责处理,实行严格的建设用地报件接办分离制度。

(二)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不得突破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不能结转到下一使用。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应在当年的12月1日前将建设用地报件呈报至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逾期不予受理。建设用地材料补正时间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能按期补正的应及时出具说明,未按期补件又不能合理说明原因的按退件处理,并不再受理该地州市新的建设用地申请。

(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建设用地申请后,要切实优化审查程序,严格控制内部运转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查上报工作。既要严格把关、规范管理,又要缩短周期、提高效率,保障各项建设依法及时用地。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在受理建设用地申请30日内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将建设用地报件呈报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地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10日内呈报用地审查意见。

四、强化监管,健全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制度

各地要加快运行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完善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制度。重点对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执行、土地审批及土地征收、项目用地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切实预防和防止未批即用、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现象的发生。今后各地报送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时应提供前一批次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落实说明,对不报、瞒报或征地率及供地率较低的,暂缓受理该地州市建设用地申请。

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新受理申报的建设用地申请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附件:

1、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

2、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市(县)***第***批建设用地的审查意见(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

二○一○年二月十二日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法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颁布日期】 19990302

【实施日期】 19990302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已经1999年2月24日 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章名】 全文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 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 理、审查、报批工作。

第四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 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

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 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 告。

第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 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 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 列材料:

(一)建设单位有关资质证明;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四)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五)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六)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七)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报告。

第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 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农用地转用 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 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七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 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 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用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 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 和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 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 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八条 建设只占用国有农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 门只需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 部门只需拟订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规定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供地 方案;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 定办理。

第九条 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当包括项目用地安排情况、拟使 用土地情况等,并应附具下列材料:

(一)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应当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由建设单位提交的、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 界技术报告书;

(三)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以有偿方式供地的,还应当提供草签的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 明和有关文件;

(五)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城 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

第十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位置、面积、质量等。

补充耕地方案,应当包括补充耕地或者补划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质量,补充的期限,资金落实情况等,并附具相应的图件。

征用土地方案,应当包括征用土地的范围、种类、面积、权属,土地 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等。

供地方案,应当包括供地方式、面积、用途,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标准、数额等。

第十一条 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 有关方案后,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报经同级人民政府 审核。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并将审 查所需的材料及时送该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对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必须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并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国务院批准征用土地 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后,应当将批准文 件和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二条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的 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按规定征求 有关方面意见后30日内审查完毕。

建设用地审查应当实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会审制度。

第十三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和补充耕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 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确属必需占用农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

(三)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且面积、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四)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必须符合单独选址条件。

第十四条 征用土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 人民政府批准:

(一)被征用土地界址、地类、面积清楚,权属无争议的;

(二)被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三)被征用土地上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切实可行。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依法 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不得办理土地征用。

第十五条 供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 政府批准:

(一)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二)申请用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标准和集约用地的要求;

(三)划拨方式供地的,符合法定的划拨用地条件;

(四)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供地的方式、年限、有偿使用费的标 准、数额符合规定;

(五)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必须符合规划、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第十六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 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批件 后5日内将批复发出。

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准建设用地。

第十七条 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 和供地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方案经批准下达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由市、县人民政府土 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第十九条 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 批准文件之日起10日内,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范围内,公告《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内容。

公告期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征用土地方案和征 地补偿登记情况,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范围内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内容,应当符合《土地管理法实施 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依照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向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支付土 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并落实需要安置农业人口的安置途 径。

第二十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 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应当公布规划要求,设定使用条件,确定使用方式,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以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 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向建设单 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使用者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后,依照规 定办理土地登记。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 部门向建设单位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依 照规定办理土地登记。《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应当包括划拨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等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用地批准书》公示于施工 现场。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提供国有土地的情况定期予 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跟踪检 查。

对违反本办法批准建设用地或者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 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8年11月22日原 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暂行规定》和19 90年4月29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管 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事指南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事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精神,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现将报省政府批准“圈外”单独选址和“圈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报批资料目录、报省政府批准“圈内”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资料目录、先行用地报批资料目录公示。

报省政府批准“圈外”单独选址和“圈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报批资料目录

1.建设用地单位报送的资料:(1)用地申请;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或核准文件;(3)建设单位有关资质证明;(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有资质的单位提供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及其备案材料和评审意见;

(6)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7)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拟征(占)用土地的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8)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

(9)占用耕地的,提出补充耕地方案,涉及25度以上坡耕地的,提供证明及确认材料。

2.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的资料:

(1)建设用地呈报材料“一书四方案”;

(2)征(占)用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的,须填写土地证号,并附证书复印件;未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的,须由县级土地登记机关出具有关说明);

(3)拟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的,须提供草签的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4)土地征前公告、地类确认、补偿安置听证材料(对于用地量大的项目,地类确认可报汇总材料,基础资料由县归档保存)修改的,政府批准权限的,报批用地时,附政府对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准文件;其他乡镇规划或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修改方案在报批用地时一并上报;

(6)涉及补充耕地的,出具《新增耕地合格证》;

(7)州(市、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建设用地审查意见。3.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和县级人民政府报送的资料:(1)县级人民政府建设用地请示文件;

(2)县级人民政府关于征地补偿费用标准合法、合理性,征地补偿费用兑现承诺;采取多途径安置措施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说明及承诺;

(3)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建设用地请示文件。报省政府批准“圈内”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资料目录

1.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的资料:

(1)建设用地呈报材料“一书三方案”;

(2)征(占)用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的,须填写土地证号,并附证书复印件;未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的,须由县级土地登记机关出具有关说明);

(3)土地征前公告、地类确认、补偿安置听证材料(对于用地量大的项目,地类确认可报汇总材料,基础资料由县归档保存)先行用地报批资料目录

(一)报国土资源部审批的先行用地

1.项目业主单位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先行用地书面申请,同时提交下列资料:(1)用地预审意见;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或核准文件;(3)控制工期单体工程的名称、规模、用地面积(列表)。

2.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提出初审意见后转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二)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的先行用地

1.项目业主单位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先行用地申请,同时提交下列资料:

(1)用地预审意见;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

(3)控制工期单体工程的名称、规模、用地面积(列表)。

2.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初审后向省国土资源厅转报提出先行用地申请。

下载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规程(暂行)[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工作规程(暂行)[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5篇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1999/3/2(1999)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1999/3/2(1999)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已经1999年2月24日国土......

    惠州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法试行(范文)

    惠州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行为,提高审查报批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建设用地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推荐5篇]

    建设用地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从事土地管理的工作者,必须熟悉建设用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律和政策,掌握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原则、要求......

    最新国土资源部修订版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

    国有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程序如下

    国有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程序如下: 1、用地预申请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预申请。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陕西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试行办法

    陕西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试行办法(新)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

    兵团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兵团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69号令),结合兵团实际......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9号令)5篇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9号令《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已经2010年11月29日国土资源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