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滨劳社[2009] 40号)

时间:2019-05-14 10:2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滨劳社[2009] 40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滨劳社[2009] 40号)》。

第一篇:关于印发《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滨劳社[2009] 40号)

关于印发《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实

施细则》的通知

滨劳社[2009] 4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37号)、关于转发《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的通知》(滨劳社„2009‟11号)和《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管理办法》(鲁劳社[2009]37号)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培训项目”)。

第三条 培训项目坚持政府主办、培训机构承办、劳动者受益的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体劳动者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

第四条 培训项目按照国家和省、市促进就业政策中有关职业培训政策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培训项目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或国家批准的专项职业能力项目为培养标准,重点提高学员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

第六条 培训项目由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负责管理,建立培训、考核、考评相互独立的项目实施机制。

第二章

培训职业(工种)管理

第七条 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根据预算安排情况,结合当年实际需求和上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确定年度培训计划,每年12月底前下达下一年度培训计划。

第八条 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

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和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以及当地行业或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职业(工种)。培训职业(工种)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

(二)有国家职业标准或经省劳动保障厅认定的行业、企业标准,并明确设定了职业资格等级的;

(三)符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分技能岗位目录》或省里开发、经国家批准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规定的;

(四)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职业(工种)有关办法新出台的职业(工种)。

第九条 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根据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和确定的培训专业(工种),按照《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定点培训机构招投标办法的通知》(鲁劳社办[2009‟24号)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

第十条 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按照鲁劳社办„2009‟24号要求,将中标情况向社会公布,并编制《定点培训机构中标单位及培训任务一览表》,报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备案。

第十一条 市招标确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工种)、培训人数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培训机构管理

第十二条 经招投标认定的“山东省加强就业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定点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培训机构)的有关培训项目日常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财政部门配合。

第十三条 市及县(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定点培训机构的开班审核、教学监管、组织结业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补贴 的审核。

第十四条 定点培训机构要与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签订培训承诺书,积极建立以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为主要培训模式的面向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制度。

第十五条 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前,要制定包括培训时间、培训人数、培训大纲、培训课时、培训教材、培训后就业情况等内容的详细培训计划.

第十六条 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要报所在市、县(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所在市、县(区)就业服务机构出具审核意见后方可实施。县(区)培训计划报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定点培训机构应依据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制定详细的课程安排计划,严格组织教学与实操训练。

第十八条 培训结束后,定点培训机构要组织培训人员参加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结业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

第四章 报名管理

第十九条 符合条件的人员到户口所在地市、县(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报名参加培训。报名时,需提交《就业失业登记证》和身份证。

第二十条 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根据《定点培训机构中标单位及培训任务一览表》,结合本人意愿,自主选择定点培训机构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第二十一条 企业组织本企业内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或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可向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企业用工登记名册和培训人员名册;

(三)培训人员劳动合同及身份证复印件;

(四)培训申请及职业工种。

第五章

培训内容与要求

第二十二条 培训采取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可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

第二十三条 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训,其中,实际操作培训时间不少于总培训时间的2/3。

第二十四条 初级职业技能培训时间200至400课时;中级职业技能培训时间300至600课时;高级职业培训时间100至300课时;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不低于80课时。

第二十五条 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前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当前有关职业发展状况及本机构的实际培训条件,制定职业(工种)的培训大纲。培训大纲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本职业(工种)的培训要求;

(二)本职业(工种)理论知识培训计划,课时分配方案,选用教材情况;

(三)本职业(工种)操作技能培训计划,课时分配方案,选用教材情况。

第二十六条 创业培训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服务。创业意识培训不少于20课时,创业能力培训不少于130课时,创业服务时间不少于200课时。培训大纲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创业培训基本要求;

(二)创业意识培训、能力培训计划,课时分配方案,选用教材情况;

(三)创业服务计划,主要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人员配备等。

第六章 考核与发证

第二十七条 培训项目的结业考试由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结业考试由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组成。第二十九条 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合格证书”。

第三十条 培训学员如果选择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可不参加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结业考试,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视为考试合格。

第三十一条 考试不合格或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未通过的学员,可随下一次培训批次补考一次。

第三十二条 “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合格证书”由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设计,并制作样本发放各市。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印制、发放。

第三十三条 合格证书由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统一编号.合格证书编号按省、市、年度顺序编号,如滨州市合格证书编号为:“SDBZ2009XXXXX”,“SDBZ2010XXXXX”,…… “SDBZ2013XXXXX”。

第七章 信息管理

第三十四条 对培训学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培训学员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1)姓名(2)性别(3)年龄(4)身份证号码(5)《就业失业登记证》(6)联系电话(7)家庭地址(8)培训机构名称(9)培训工种(10)培训等级(11)培训班次(12)培训时间(13)培训费用(14)培训考核情况(或职业技能鉴定情况)(15)培训后就业情况(实现就业的应提供劳动合同编号或其他就业证明材料)(16)实际拨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第三十五条 每个培训班次开班前,定点培训机构要将培训信息(1)一(13)报送至所在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并录入”劳动力市场

信息系统”(劳动99三版),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开班公示。

第三十六条 培训结束后,定点培训机构要将培训信息(14)一(15)报送至所在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并录入“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劳动99三版),由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

第三十七条 培训情况公示结束后,根据《山东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按照相应培训职业(工种)的补贴标准,拨付职业培训补贴。定点培训机构将培训信息(16)报送至所在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并录入“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劳动99三版)。

第三十八条 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将本市培训信息以培训班次为单位汇总,并建立培训信息台帐,存档备查。

第八章

项目考评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 省、市两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是培训项目的绩效考评机构,对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绩效考评。

第四十条 市考评机构对本市范围内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考评,考评中应抽取不少于30%的培训人员进行直接考评.省级考评机构主要采取抽查方式进行复评,并出具年度绩效考评报告。

第四十一条 省财政根据培训项目绩效考评等因素,按年度审核并拨付培训项目省财政补助资金。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监督检查。定点培训机构违反有关规定的,要视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1)通报批评;(2)限期整改;(3)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格。

第四十三条 凡是发现弄虚作假行为、骗取培训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将视其情节轻重,按照《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进行严肃处理,追回有关财政资金;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由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牡丹区加强就业培训 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

牡丹区加强就业培训 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

牡丹区以“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为工作目标,通过完善就业政策,加强机构建设,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积极有效地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切实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性,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一、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区人社、财政部门联合印发了《牡丹区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牡丹区“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完善就业培训体系,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督导考核,搭建就业信息和职业培训服务平台,高质量地完成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是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健全培训人员档案台账,登记表、考勤表、培训协议、《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等证件资料,归档齐全。区人社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实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评估,通过登录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查询、纸质档案台账核实、电话调查、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实名制检查,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培训质量。目前,牡丹区6所定点培训机构拥有教学场地1.9万平方米,专兼职教师223人,开设机电、仪表、焊接、数控车床、微机、面点、汽车驾驶等20多个专业。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培训。各定点培训机构坚持贴近市场、服务就业的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技能训练,培训期限长短结合,培训层次以初、中级技能为主,采取定单培训、岗前培训、校企合作等形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针对失业人员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差的实际,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就业培训班期期爆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一项战略措施。当前,深化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广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

这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三农”工作要求的需要。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不断的深入,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村村落终结“新三农”问题又显现出来。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长期以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始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职业技能不高的问题,直接制约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既符合广大农民工的群体利益,也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这是当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

这是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是把农民逐步变为市民的过程。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由于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从事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可替

代性,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减少,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去抓。使农民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拥有立身之本,这样他们才能在由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换中,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

这是增加农民工家庭收入的需要。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较低。要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假如一个农民工原来是干保安,他每月的收入可能是1500元左右,如果他学习了电焊技术,每月的收入就会提高到3000元左右;如果学习了烹饪技术,每月的收入就会提高到4000至5000元。从蓝翔技校的情况看,30年来培养的40多万学生中,80%以上来自农村,他们经过技能培训就业后,大都获得了较高的工资收入。还有的学生创业成功,成为了老板。实践证明,培养一个有技术的农民工、可以造福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二、实施适合农民工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专业课程。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保证农民工接受的培训符

合就业市场发展要求。要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基础、年龄状况,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学制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短期培训具有随到随学的灵活性,较为适合文化程度不高、迫切需要就业的农民工培训。一年以上的学制教育,适合培训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接受能力较强、对技能有较高要求、希望有高起点发展的农民工。要针对农民工培训的特殊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性,立足于促进就业创业,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使农民工所学知识与市场就业需求相符合,与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现状相对接。

要以增强农民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实行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搬进学校,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的课时安排,要加大实习课的比例,保证实习时间落实,做到实习全部在校内完成。通过边理论、边实习,理论和实习融为一体,使农民工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掌握必需职业技能,达到就业素质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符合。如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时,要直接用真实的设备进行展示,并让他们动手操练,而不是单纯在黑板上去画构造图。在实习模式上,学校实习车间可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把企业生产的某个环节纳入到培训的环节中来,根据企业的需求,直接进行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实训,既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提高农民工的实践能力。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协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列入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之中。要克服一些地方农民工培训的随意性,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牵头,组织农村、学校、企业参加,共同制定农民工的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就业方向等,使农民工的培训做到农村、学校、企业有机对接,形成入学有计划保证、培训有质量保证、毕业有就业保证的的良性发展局面。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项政策的落实。

要设立各个层面的农民工培训基地。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农民接受教育的状况不一样,农民就业的需求不相同。因此,有关部门要从推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培养各个层面的技能人才,根据有关学校和企业的专业设置、设施设备等培训能力,确定一批国家级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各省、市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抓好因地因人施教的培训机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面农民工学习的需要。目前,有的农民工培训基地仅限

于挂牌命名,农民工不知道,也没有单位和部门输送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所以,要对需要培训的对象先具体进行摸底调查,针对个人培训意愿,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及专业分别进行统计,根据培训的层次和类别,将培训人数及名单,分别送到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培训。

要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和设施设备投入。要在政策上对农民工的培训给予支持,免除农民工的培训费用。要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造“工厂”化的物质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对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教师配备、教学质量、培训目标、就业要求等,要提出统一的要求,严格培训质量考核。目前,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农民工培训工作,但是培训设施设备缺乏,有许多培训机构还停留在“黑板上画图”的阶段,没有充足的实习设备供农民工进行实习,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流于形式等。

第四篇: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一项战略措施。当前,深化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广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这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三农”工作要求的需要。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不断的深入,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村村落终结“新三农”问题又显现出来。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长期以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始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职业技能不高的问题,直接制约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既符合广大农民工的群体利益,也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这是当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

2、这是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是把农民逐步变为市民的过程。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由于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从事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减少,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去抓。使农民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拥有立身之本,这样他们才能在由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换中,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

3、这是增加农民工家庭收入的需要。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较低。要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假如一个农民工原来是干保安,他每月的收入可能是1500元左右,如果他学习了电焊技术,每月的收入就会提高到3000元左右;如果学习了烹饪技术,每月的收入就会提高到4000至5000元。从蓝翔技校的情况看,30年来培养的40多万学生中,80%以上来自农村,他们经过技能培训就业后,大都获得了较高的工资收入。还有的学生创业成功,成为了老板。实践证明,培养一个有技术的农民工、可以造福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二、实施适合农民工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1、要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专业课程。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保证农民工接受的培训符合就业市场发展要求。要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基础、年龄状况,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学制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短期培训具有随到随学的灵活性,较为适合文化程度不高、迫切需要就业的农民工培训。一年以上的学制教育,适合培训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接受能力较强、对技能有较高要求、希望有高起点发展的农民工。要针对农民工培训的特殊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性,立足于促进就业创业,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使农民工所学知识与市场就业需求相符合,与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现状相对接。

2、要以增强农民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实行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搬进学校,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的课时安排,要加大实习课的比例,保证实习时间落实,做到实习全部在校内完成。通过边理论、边实习,理论和实习融为一体,使农民工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掌握必需职业技能,达到就业素质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符合。如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时,要直接用真实的设备进行展示,并让他们动手操练,而不是单纯在黑板上去画构造图。在实习模式上,学校实习车间可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把企业生产的某个环节纳入到培训的环节中来,根据企业的需求,直接进行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实训,既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提高农民工的实践能力。

3、要严格落实教学匹配标准,确保农民工实现零距离就业目标。从农民工入学开始,每个阶段要进行哪些理论和实习课程,理论和实习应该各占多少课时,理论要学习哪些内容,实习需要多少设备及消耗多少材料,理论和实习教师配置,理论和实习如何进行考核,毕业时要达到什么标准,到最终如何确保就业,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标准规定,确保农民工的学习质量。要把教学质量的管理考核与确保农民工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就业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与就业率紧密联系,制定严格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从而促进 “走上讲台能讲课、走进车间能带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要按课程进度的模块考试、学期考核、毕业考试进行考核,达到毕业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1、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协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列入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之中。要克服一些地方农民工培训的随意性,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牵头,组织农村、学校、企业参加,共同制定农民工的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就业方向等,使农民工的培训做到农村、学校、企业有机对接,形成入学有计划保证、培训有质量保证、毕业有就业保证的的良性发展局面。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项政策的落实。

2、要设立各个层面的农民工培训基地。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农民接受教育的状况不一样,农民就业的需求不相同。因此,有关部门要从推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培养各个层面的技能人才,根据有关学校和企业的专业设置、设施设备等培训能力,确定一批国家级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各省、市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抓好因地因人施教的培训机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面农民工学习的需要。目前,有的农民工培训基地仅限于挂牌命名,农民工不知道,也没有单位和部门输送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所以,要对需要培训的对象先具体进行摸底调查,针对个人培训意愿,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及专业分别进行统计,根据培训的层次和类别,将培训人数及名单,分别送到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培训。

3、要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和设施设备投入。要在政策上对农民工的培训给予支持,免除农民工的培训费用。要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造“工厂”化的物质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对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教师配备、教学质量、培训目标、就业要求等,要提出统一的要求,严格培训质量考核。目前,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农民工培训工作,但是培训设施设备缺乏,有许多培训机构还停留在“黑板上画图”的阶段,没有充足的实习设备供农民工进行实习,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流于形式等。必须在实习设施设备的配备、维护和实习材料上加大投入,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农民工都能真正动手实习,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第五篇:关于印发《滨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滨财社〔2009〕30号)

关于印发•滨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滨财社„2009‟30号

各县(区)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公室: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鲁财社[2009]16号‣文件规定,我们制定了•滨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各县(区)要依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尽快明确各项补贴具体标准、办理时限和资金拨付程序,制定检查监督等操作办法。各县(区)的实施办法,要于8月30日前报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滨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滨政发„2008‟54号)和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社[2009]16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就业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就业专项资金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的用于促进就业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以及省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等。

第五条 就业专项资金要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

理。就业专项资金的支付管理,按照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法筹集和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做好资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工作,如实反映资金收支状况;加强资金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

第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管理原则

第八条 就业专项资金按照管理使用层次,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第九条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要符合国家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规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要保证就业专项资金的申请申领程序科学、严密,审核与支付程序阳光、透明。

第十条 就业专项资金要根据财力情况,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使用,注重效益。

第十一条 就业专项资金要严格按规定的用途、范围和程序使用。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监督和检查,实行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切实发挥资金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资金筹集

第十二条 就业专项资金来源包括中央、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及市、县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

第十三条 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

第十四条 对各地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等支出,中央和省财政通过专项

转移支付方式给予适当补助。中央和省就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与各县(区)就业状况、地方财政投入(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保障情况)、就业工作绩效等因素挂钩。补助资金实行年初和年中分两次拨付、全面考评、全年重点跟踪检查的办法。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十五条 职业介绍补贴。按照“谁提供中介服务、谁享受补贴”的原则,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对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可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人数,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每位符合补贴条件人员,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且不得与失业保险的职业介绍补 贴重复享受。具体补贴标准按照每人不高于120元的标准,由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社会举办的职业中介机构申请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举办的职业中介机构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时,应提供经其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后,已实现就业人员的登记失业人员名单及本人签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山东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原件、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其他就业证明材料、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到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职业介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就业失业登记等免费就业服务的机构。对已经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其享受财政补助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并结合其承担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量,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包括设备购置、修缮、基本建设、就业失业登记证印制支出等)和项目经费,上述经费由同级财政在部门

预算中统筹安排。未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暂按社会举办的职业中介机构申领职业介绍补贴的规定,向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县(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合理布局。

第十六条 职业培训补贴。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根据其参加培训和就业状况,可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符合条件人员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且不得与失业保险的职业培训补贴重复享受。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培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各县(区)要根据不同的培训专业(工种),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1500元。各县(区)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培训任务的定点职业培训机构。要建立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一)个人申领职业培训补贴。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在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在培训后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在培训后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按照最高不超过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个人申领职业培训补贴时,应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原件、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就业的应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其他就业证明材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县(市、区)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直接支付给申请者本人,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同级劳

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二)培训机构代为申领职业培训补贴。符合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人员,到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可由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领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对在培训后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在培训后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按照最高不超过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补贴时,应提供培训人员名单、接受培训者本人与培训机构签订的代为申领职业培训补贴协议书、•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原件、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复印件,实现就业的应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其他就业证明材料、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证明材料。定点职业培训机构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三)用人单位申领职业培训补贴。对用人单位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而且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对用人单位按照最高不超过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50%支付职业培训补贴。申领职业培训补贴时,用人单位应提供培训人员名单、培训人员•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原件、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向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

先缴后补的办法。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自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之日起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一)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各类企业(单位)及各级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其中,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公益性岗位招用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公益性岗位开发企业(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给予补贴。上述社会保险补贴均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企业(单位)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在申报缴费时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每季度终了后,应按规定向参保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经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名单、登记证原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上季度企业(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资料,经受理其社会保险缴费的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支付到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二)对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就业,不含有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当地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比例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仅限于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后,要向街道(社区)申报就业,按规定进行就业登记并按规定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参保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申请社会保险补贴时,应提供由本人签字、劳动保障部门盖章确认的、注明从事灵活就业的单位、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本人登记证原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资料。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第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在合同期限内给予适当额度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两项补贴之和不低于当地上社会平均工资的40%,不高于当地上社会平均工资的60%。单位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应提供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名单、登记证原件、劳动合同复印件、上季度为这部分人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为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资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有条件的地方,可按上述标准和方式,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城镇各类用人单位给予岗位补贴。

第十九条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

时,应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原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按照鲁价费发„2005‟174号文件规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的80%确定。

第二十条 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对从事创业活动人员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按照申请补贴时创造就业岗位个数,向创业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创业开发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个岗位 500元,每个创业人员只能享受一次。成功创业人员申请岗位开发补贴时,应提供本人登记证原件、参加创业培训结业证明、营业执照副本、吸纳失业人员名单及其失业证明、劳动合同复印件、工资支付凭证、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明细账(单)、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材料。创业人员创业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创业岗位开发补贴支付给申请者本人。有条件的地方可按上述方式,对创业成功人员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具体管理办法,按财政部、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特定就业政策补助。现行特定就业政策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各级人民政府为国有困难企业“4050”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补助的政策,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可安排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对下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于加强其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软件购置以及开发应用支出)给予必要支持。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作为就业专项资金的组成部分,必须单独安排、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不得与其他

就业专项资金相互调剂使用。从2009年起,各县(区)财政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列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80701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科目,以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如有修改,相应列入修改后的科目中。

第五章 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四条 加强预算管理。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制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十五条 加强决算管理。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终了后,要认真做好就业专项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并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说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说明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县(区)财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审核汇总后的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就业专项资金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第二十六条 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各地要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承办机构实行公开招标,采取购买就业服务成果的办法,实施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化、规范化操作。

第二十七条 建立健全就业专项资金信息化管理制度。各县(区)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就业资金信息数据库和发放台账,并对享受各项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等实时进行网上公示,不断强化就业专项资金基础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实施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按照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滨州市就业资金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的

通知‣(滨财社„2008‟38号)有关规定,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实施就业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工作,市里每年抽取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县(区)进行重点考评;考评结果,与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分配挂钩。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建立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定期公开制度。每年年中,各县(区)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本地上各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包括享受补助的单位名称、享受补助的人数、具体补助数额等。要定期向上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报告就业人数、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有关情况。

第三十条 加强就业专项资金检查监督。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应由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出,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办公楼、劳动市场、培训基地等房屋建筑物购建、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基本建设支出。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对违规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具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轻重,按照•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 进行严肃处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就业专项资金的;

(二)擅自改变就业专项资金用途的;

(三)擅自改变支出范围和标准的;

(四)虚报、冒领、骗取就业专项资金的;

(五)其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按照属地原则做好中央和省属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各县(区)要将中央和省属企业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纳入企业所在地政府的就业规划,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落实,省市财政在对各地就业专项资金进行补助时一并予以考虑。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滨州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山东省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滨财社[2006]16号)同时废止。

下载关于印发《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滨劳社[2009] 40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滨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滨劳社[2009] 40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