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时间:2019-05-14 10: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第一篇: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堤坝等建筑的建设,而是趋于多目标、多元化方向发展。城市河道的景观规划设计将包含更多的内容。目前,河道已从原来简单的河道防洪的治理,变成逐渐关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关键词:北方城市; 河道景观; 设计策略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明显,多为行洪河道。北方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传统的防洪治理、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滨水区环境的破坏等已经严重损坏了河道的景观和健康,恢复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至关重要。河道防洪设计

1.1 城市河道平面的改造 水利部门治理下的河道多是裁弯取直,建立形态单一的人工河床,其后果导致河流结构的简单化、河流蓄水空间的减少和河道生态廊道的消失,导致河流丰水期径流量增大,枯水期径流减小。在坑塘支流和出现低洼地的位置设计分洪口,将部分河水利用低洼地滞留起来,能够有效降低洪水规模。低洼地还可以有效地沉淀雨水和洪水中的泥沙,以保证下游景观水质。

自然河流中的深潭和浅滩是交互存在的,浅滩和深潭可极大增加河床的表面积和河流内环境,形成水体中不同的流速和生态环境,增加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水体自净能力的增强。在城市河流中,可以通过构筑双河道、人工岛、植石带和浮石带等方式形成浅滩和深潭,这样既有利于城市泄洪,又能改善水中的生态环境。

1.2 城市河道堤防断面的改造 堤防是使河水在河道内安全下泄、防止洪水泛滥的重要水工建筑物。堤距与堤顶的高程是紧密相关的。在同一洪水流量下,若两岸堤距窄,则占用的土地面积小,但洪水位高,堤身高,工程量大。若两岸堤距宽,则洪水位低,堤身矮,工程量小,但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堤防的形式与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根据滨水区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程度、水位落差、水流特性等诸多因素来综合确定。

在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地段和河流水位落差(1.00~2.00 m)较小的河段,堤防的形式可采用单层平台式。为了消除这种较呆板的形式,丰富景观效果,可以进行一些细节处理,如可以设计成为高差较小的台阶来提高视觉上的通透性,或者在边缘处增加绿化带来软化界面等方式。

在用地不是十分紧张和水位落差(3.00~5.00 m)一般的河段,堤防的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台阶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停留机会,并可作为讲演、表演的场地。若用地紧张,也可采用分层平台式。

若城市用地比较宽松和水位落差(5.00~10.00 m)较大的河段可以采用分层斜坡式,这种方式可以适应各种水位变化,常水位通常不超过下层平台,上层斜坡较缓的地段可以进行绿化覆盖。丰水期河床整体用来行洪,旱涝兼顾,枯水期底层较窄的河槽以少量水形成水体景观。特殊地段可以采用混合式。结合滨水地区设计为滨水广场,可以加强河道景观的亲水性

河道生态保护与设计

河道具备水生系统、陆生系统和水陆共生系统的多样性,是一个具有高度生态敏感性和物种丰富性的复杂环境。因此,诸如湿地、动植物、水源、土壤等自然生态保护问题一直都是河道景观设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2 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是指水陆之间能够受到水体影响的植被区。植被缓冲带对滨水区环境有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证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能够有效控制水源污染,逐步改善小气候和有效降低噪音,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止河道改道。此外,植被缓冲带还能提供大量的动植物栖息地,能够有效保证生物多样性。建立植被缓冲带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尽量避免在河边进行纯观赏性的人工绿化,而应参照原有自然植被群落进行适地适树的搭配。植被缓冲带的设计应参考当地自然植被群落组成和植物种类,多选用水土保持和阻沙过滤能力强的种类。

2.3 湿地保护和建设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指一些水域和陆地交接的环境,包括一些低洼地区、洪泛平原、淡水或咸水覆盖的地方,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湿地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滨水区域除了保持水体的自然形态外,还应当尽可能多设置小型蓄水池和间歇性湿地,起到收集雨水和收纳洪水的作用,增强景观的丰富性以及滨水区抵抗洪水的能力。

第二篇: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一、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1、综合地区生态特征

首先是综合生物链情况,保证采用的景观植物在该地区处于食物链中间环节中,不至于由于天敌较多或较少导致,景观建设投入成本过高或引发生物入侵现象。其次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选择跟当地气候特征相性最佳的景观类植物,避免由于气候不适导致植物生存环境恶劣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投入。最后综合河道的水文特征,确认河道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堤为主,还是观赏功能为主。防风固堤为主在景观选择上就需要倾向于湿地类植物,在涵养水源、削减洪流速度的同时发挥观赏作用。

2、综合地区人文特征

综合地区人文特征主要是城市精神文明和市民精神风貌。景观选择上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使河道景观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生态建设,更是城市文明建设。比如:是否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方向,能否良好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关于该河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且符合城市生态文明设计的河道景观能够极大程度的展示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市民的精神风貌,主要是考虑到市民对于河道附近地区的利用方式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河道景观都应当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活动空间上应当充足,能够供市民娱乐休闲使用,环境上应当适宜,要求景观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沉降灰尘的功能等。

3、综合景观组合美学

河道附近的景观建设不能单纯地将植物、动物或一些土建工程类项目进行罗列、摆放,河道景观建设过程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过程。因此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景观和建筑物、自然风物之间的美学特征。首先,植物景观和自然风貌和谐,不能培植一些仅看起来美观,但是却不符合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地质特征的植物景观;其次,景观和建筑物的和谐,景观和建筑物都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和谐,将植物和建筑物放在同一个取景器下,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融合;最后景观和景观之间和谐,河道附近景观建设不是单一项目,而是一个整体工程,不能存在某一部分是中国特色,另一部分是西方风格,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如同穿衣打扮一样,要每一部分相互映衬。

二、河道景观规划管理方案

1、河岸线的处理

城市河道进行景观建设滞后,可以发展成为居民娱乐活动的新场所。河道附近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河岸线的亲水性处理就是关键所在。河岸线平面、断面形状和驳岸形式的亲水性选择,是营造良好河道景观形象的重中之重。可以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形态特点,在平直流畅的部分、河岸线转弯的部分、河流的部分修建一些亲水平台,既能够为群众提供观景平台又能够营造河岸线上景观亲水性特征的景色和气氛。

2、河道断面的处理

通过对断面部分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河道断面部分一般可采取分层式、台阶式或坡地立体式建设方法,通过河道断面部分景观建设将河岸和河滩部分的景观连为一体,使其构成完整的河道景观。在河道景观建设中绿化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中立体式的绿化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首先河岸上能够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河岸上的绿化能够为群众遮阴避阳,可以考虑采用藤本植物或是灌木类绿化,既不会占用大量空间且能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驳岸的绿化可以采用灌木类、或高大茂密的垂直类植物,在装饰河岸线的同时能够净化河岸附近空气、美化环境。河滩附近培植一些水生植物或是浮游类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可以对河道进行美化装饰,也是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河道景观的后期维护

1、植物的养护

首先河道景观的植物绿化不能影响到正常的蓄洪功能,对河滩地附近绿化要求树冠高度不能超过20m,不能高堤岸0.3m左右。其次,为了迎接河道的汛期水量,需要在汛期对绿化进行修剪工作。另外,河道附近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差变化明显,要注意好景观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定期进行除虫作业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

2、其他设施维护

绿化和其他建筑类景观都是河道景观建设中的一体化工程,对于绿化工程可以依靠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养护工作,但是其他建筑类景观和设施的维护则需要号召附近居民一起进行,使群众一起参与其中,才能实现长久有效的维护工作。

3、保持河道生态生物多样性

保护接近原始的河流状态时景观河道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后期维护工作也需要对其有所侧重。首先,定期检查河道立体工程材料的状态,及时更换出现问题材料,保证不会有过量的水下渗,避免河道下层的地质条件被流水侵蚀。其次,对河道附近生物种类、数量进行定期统计,一旦发现有生物数量变化幅度不合理,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同时制定出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晨.关于南京老城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交互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5期

[2]陈杰,黄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水电与新能源》.2012年3期

[3]刘静.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对防洪影响的数值研究.水利工程.中国海洋大学.2014(学位)

第三篇:季风性雨源型河道景观设计策略论文

摘要:北方滨海地区季风性雨源型河道是当前河道景观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由于受雨季和海水潮汐的双重影响,不同时期河道景观的差异变化较大,且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海潮容易对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在对南泊河景观的改造中积极采取了有效的生态设计策略,合理利用自然规律变害为利,将海水对周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最终实现了海水资源的再利用,这种设计策略的尝试也将为其他河道的改造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季风性雨源型;设计论文

一季风性雨源型滨海河道景观的特征

据1985年出版的《青岛市水利志》介绍当前青岛三大河流体系中大部分属于平原河道,属季风性雨源河流。根据对此类河道景观调查,并结合青岛市域内入海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下几点特征。1.1水源不足,流速急,不利于涵养水源青岛处于山东半岛,属于沿海丘陵地区,水资源条件较为复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青岛市域内河流主要来自汛期降雨产生径流,通常情况下每年七八月份的降雨量较多,而冬季和春季的降雨量少。但是由于青岛地势东高西低,大部分河道坡降较大,汛期内雨水流速较快大部分流入大海,即便是截流的水体在蒸发和下渗的双重作用下日趋干枯,需要上游不断地提供水源补给。1.2潮汐、风暴潮形成顶托效应影响河道防洪排涝青岛市滨海河道与海相连接,受海潮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根据青岛市的气象资料显示,青岛海水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小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在一些河道河底高程较低的区域能够形成海水倒灌。除了每天的潮汐对河道水体的影响之外,最为重要的还要属暴风潮的影响。如果遇到汛期和风暴潮的双重作用,河道水体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河流会形成漫堤,会对于河道周边的防洪排涝带来一定的影响。1.3入海口淤泥较多,且周边土地盐碱化严重每年汛期大量的泥沙在洪水的作用下,流入大海,并在入海处形成大量的淤泥堆积,抬高入海口的地势,不利于河道水流入海。此外受海潮和风暴潮的影响,滨海河道两侧土壤容易遭受海水侵袭,形成盐碱地。1.4植被种类较少,但生物类型多样性情况较好受海水倒灌影响,河道两侧土壤盐碱度较高,不能够耐盐碱的植物无法生存,因此河道两侧的植物种类较少,青岛市沿海常见的耐盐碱植物种类主要有黑松,水生植物种类主要有碱蓬、芦苇等。尽管河流冲击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因素,也使得该地区带来了土质肥沃,生物多样化,也吸引了许多鸟类,形成了别样的滨海生态景观。

二季风性雨源型滨海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优先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在整治河道水利,往往考虑城市排洪防涝的需求,采取了扩宽河道,裁弯取直,将河道景观渠化的做法。如今这种做法出现了很多的弊端,逐渐被更加生态、自然的模式取代。当前城市绿道网络、海绵城市等新的生态设计概念不断引入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生态优先的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2.2可持续规划设计原则河道景观存在河道狭长、流域广阔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等特点,注定了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在实际的工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引入可持续规划设计理念。

三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河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青岛市即墨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河道属于典型的季风性雨源型河道,它位于鳌山湾西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中心地带。基地位于滨海大道以南,南泊河西路以东,南泊河东路以西,南至岛湾路入鳌山湾,全长约为1.93公里,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23.1公顷,河道面积约为5.71公顷(图1)。根据2012年青岛市政府批复的《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我们将该河道景观设计定位为在确保南泊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即墨蓝色硅谷规划建设“蓝色新城”的主题,着重体现“生态低碳、自然、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的特色,打造具有生态自然、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的滨水生态绿廊。在对河道满足基本的防洪排涝基本功能基础上,对现状河道设计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策略:3.1策略一:河道入海口外部设置挡潮闸该策略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闸,三堰,三河水”的设计思路(图2)。为了防止风暴潮引起的海水倒灌现象,采取在河道入海处设置挡潮闸,用于阻挡百年一遇的风暴潮。三堰就是经过河道的计算一共在南泊河河道上设置三道砌石堰,其中在科技四路桥下游新建砌石堰(2号堰)为界,分为北侧以淡水资源为主的河道景观和南侧以海水资源为主的生态湿地景观。北侧淡水景观区在科技一路以北设置砌石堰(3号堰)用于蓄足淡水,而南侧海水区则在问海路桥以南修建砌石堰(1号堰)用于截留由于潮汐作用带来的海水,形成自然的生态湿地景观。而三河水的概念就是3号堰以北水体为淡水资源景观。由于水源的匮乏,淡水景观区多考虑枯水季节的景观效果,注重考虑运用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河槽的基础上再布局设置支槽,满足枯水季节能有常流水,河床支渠周边可以设置形成多样的汀步和园路,形成多样的生态景观湿地效果。3号堰至2号堰以淡水资源为主,考虑到海水在潮汐的作用下能越过2号砌石堰,形成海水与淡水的融合。2号堰至1号堰河道景观区水体资源为海水,它能利用海水潮汐的作用,在涨潮的情况下可以不断的补充水源,能够形成稳定的水面效果。3.2策略二:河道入海口外部不设置挡潮闸该策略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闸,一堰,两河水”的设计思路(图3)。由于当地的淡水资源比较缺乏,不能满足河道的景观用水需求,同时沿海又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在潮汐的作用下不断涌入南泊河为河道景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经过河道防洪的计算,在科技路一桥的上游新建一座砌石堰用于存储淡水,在问海路新建一座钢闸坝用于截留涌入河道的海水,用于河道景观用水。因此,就形成了以科技一路砌石堰为界的淡水景观区和海水景观区。若本次对挡潮闸不予新建,则汇入口处需新建节制闸,同时对节制闸的功能要求上增加了挡潮作用,但是,当发生100年一遇的风暴潮时,由于外部无挡潮闸作用,有可能还会漫过节制闸闸顶,倒灌进入南泊河,对沿河地块造成较大威胁,同时,对节制闸提出了更高的防海水腐蚀作用。3.3策略分析比较通过对两种不同的策略分析(表格1)比较可以看出策略一优势较为突出。

四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河道景观专项设计研究

4.1多样化的砌石堰设计根据对河道水源利用的不同方式,分别设计了三种不同功能,不同结构的砌石堰。1号堰(桩号0+120)位于问海路以南,河道的第一道砌石堰,为斜坡堰,用于截留由于潮汐作用涌入河道的海水。2号堰(桩号0+465)是位于科技四路以南的第二道砌石堰,主要用于阻挡海水,防止海水向北蔓延,以此为界将河道分为淡水景观区和海水景观区。为了防止海水对淡水资源的渗透,该处砌石堰采用深层搅拌桩截渗墙的方法起到防盐碱处理的效果。3号堰(桩号1+025)是位于科技一路以北的第三道砌石堰,主要用于分级蓄淡水资源。4.2河床设计青岛市域内河道景观枯水期的时间大于丰水期,很多河道常年都没有水,且部分河道河底被硬化,仅在河底预留狭窄的排水沟,河底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将岸线形态和河底综合考虑设计了多层岸线景观,不仅在河道两侧设置多层滨水道路,而且在河床设置多层多级自由形态的子槽在不影响河道两侧步行交通的情况下,允许部分道路在丰水期或者汛期可以淹没。借鉴雨水花园的手法,保证不同水位情况下,河道内部景观的多样性。4.3海水利用由于青岛市域内水体资源匮乏,常年河道内缺少淡水,采用拦水坝或者在河底铺设土工布等形式仅仅只能解决部分河段缺水的问题,因此合理利用海水资源成为解决滨海河道景观用水的一个特殊的途径。在潮汐的作用下,海水被引入河道内,沿河道设置多级漫水堰,将进入河道的海水截流,形成海水、两河水和淡水三种不同水体景观效果,既可以弥补淡水资源缺乏带来的不足,又可以利用潮汐解决河道景观用水的窘境。4.4慢行系统设计慢行系统市考量城市景观人性化方面重要的一项因素。河道与城市交通相交,将河道景观划分为各个不同的段落不利于沿河整体的景观效果。为了形成连续的滨河慢行系统,在能够满足基本通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需要考虑在桥下设置栈道。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以南泊河为代表的季风性雨源河道景观的策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作为本次研究的结论。5.1系统性设计策略由于河道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与城市经济、生态、社会等分系统相关联,而且还包含了水利、市政、绿化、游憩、生态等多个内部子系统。因此在制订设计策略时,首先需要了解城市总体规划这个巨系统中与河道景观相关的内容,以确保能够在河道景观设计定位不能够与总体规划相背离。其次必须对河道景观这个分系统进行分解,然后对这些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最后,将这些内容统一在整体框架内,做好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5.2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土地权属等一系列问题注定了河道改造过程中的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长期性。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河道两侧的土地资源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这些所有者都有自己利益的考量和计划,如何能够统一在一个共同的生态河道景观理想下实现各方面的利益,是横亘在设计者面前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因此,需要建立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适应。众所周知,美国波士顿公园体系的最终建立同样也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何况当前河道改造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制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一项明智的选择。5.3因地制宜的生态理念策略受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不同的河道景观类型采用的景观策略也不近相同。设计应遵循自然,但更重要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微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措施的,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第四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

一、生态文明的概述

生态文明的宗旨是维护和尊重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重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的同时,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每个城市都有景观,但不是所有景观设计都符合生态美学原则。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代表着人与城市景观和谐的发展状态。

1.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街道景观基本由人工建造,很多城市的景观往往忽视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当今城市大多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水泥、钢筋成了一个城市的特征。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景观之路。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感性和诗意。

2.城市街道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生态美学强调,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自身的价值;若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街道景观有效融合,即可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跟一般的城市公园设计不同,应该让自然成为主角,挖掘人与自然亲近的空间,使身居城市中的人可以获得回归大自然的轻松愉悦的精神感受。

3.生态美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街道景观从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形象,用无声的语言传递城市的文化。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有创新,更要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必须和旧城保护、城市更新互相依存、互相协调,缺一不可。城市街道景观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审美情趣,也可以增加景观的文化感以及人们对景观的亲近感、认同感,体现了城市街道景观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完美状态。将生态设计概念引入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让人们重新认知自然、体验自然、关怀自然。

三、徐州城市街道景观街道的现状及分析

1.徐州城市街道景观介绍

近几年,徐州整个城市的街道景观焕然一新,道路绿地率逐年上升,政府也越发重视城市景观建设。如,将位于青年路的徐州老市委大院改造成为中华老字号精品街区,整个街区采用民国风格。与毗邻的老东门时尚街区不同的是,中华老字号街区引进了国内有名的老字号企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其中,主打传统文化牌,保留了老市委大院原有的建筑风格特色,再现了徐州的城市历史风貌。但总体而言,徐州作为有着悠久文化的历史古城,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底蕴还略显不足。

2.徐州城市街道景观问题分析

(1)街道景观千篇一律城市中的大部分道路景观都有类似或雷同情况,特别是徐州新城区道路景观非常相似,缺少独特性,也缺少标志性的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出徐州的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

(2)街道绿化带植物配置单调目前徐州市街道景观绿化面积有很大的提升,但在绿化植物配置种类、形式美感及植物色彩、季节变化上单一且缺乏文化主题。

(3)道路命名与景观配置缺乏衔接目前徐州地域文化与道路命名已经逐步有所关联,如汉源大道、彭祖大道、楚风路、汉风路的命名,彰显了徐州的两汉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不足的是,道路名称与道路景观缺乏融合与衔接。

(4)功能设施不健全不能仅仅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城市街道其他设施的建设,如城市交通标识、导示系统、霓虹灯夜景观等。

(5)城市街道硬件设施不足部分城市街道的照明系统还不完善,无法满足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材料持久性差。地面铺装材质要考虑耐磨、防滑,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特别缺少专为残疾人、老人、推儿童车的家长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这是目前徐州城市街道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辅助设施短缺,为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导示牌、公共电话亭、供路人休息的空间等严重短缺。

四、改进完善的建议

针对徐州市街道景观设计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对历史特色古街景观的创新设计改造。城市景观中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往往让人印象深刻,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和色彩、视觉符号最容易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结,使人随之产生文化认同感。喜爱老街,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沧桑,而且是透过这些所感受到的质朴、恬淡的心情和内心的安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片段,唤起人们的记忆。第二,对城市街道绿化的设计改造。街道绿化种类繁多,有草坪、花坛和行道树等,选择哪种形式不是随意的,要根据街道的建筑风格、环境特色等进行规划。商业街区客流量大,应慎用草坪,草坪容易受到破坏且占用空间较大。另外,设计要考虑绿化的灯光效果,考虑到灯光的色彩、律动、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绿化带夜晚时不会漆黑一片、没有生机和美感。第三,城市街道广告的改造。徐州近几年建成了很多成功的商业街区,位置区域不同,商业街区也风格各异,为徐州这座城市增色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街区内要适当增加广告数量,突出商业氛围;但绝不可随意布置,而要统一规划,确保广告的设置不会对景观、交通及行人造成不利影响;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广告,以适应不同的空间环境,营造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为商业街增加商业氛围。结语城市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而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又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文内涵,这对于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一些试探性的研究,希望通过对城市注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学研究方法的探讨,加深人们对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认知,引发关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新的思考,使现存的问题得以改善,让美丽的徐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城市。

第五篇:城市小游园景观设计初探

城市小游园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文章对孝感市新月园小游园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以其设计理念为主线,围绕五大文化内涵、六大功能分区、七大特色景点进行了设计探索。认为必须根据创意理念并体现本地文化特色进行设计,才能建造有文化内涵的地域景观。

关键词:小游园;景观设计;文化内涵;地域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2-0000-00

Abstract: By Xiaogan crescent moon garden,small garden area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analysis and research,to design as the main line,around five major cultural connotation,six functional partition,seven feature attractions design exploration.Think landscape design must be based on creative concept,embody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he building has a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regional landscape.Key words: Smal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Cultural connotation; Regional landscape

小游园,顾名思义,就是街道中的简易公园,其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分支,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投资较少、景观见效快、分布较广、易于实施、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小游园成为现阶段很多城市建设绿化工作的重点,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小游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小范围环境,而且与整个城市的绿地布局关系密切,它能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功能,达到装点街景、扩大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与目的[2]。小游园简易但不简单,要符合公园设计的原则,满足附近居民的基本需求,改善城市的小气候,营造宜人的景观等。

小游园设计要采用适当的手法满足人们的使用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或级别的公园,还要根据有关的规范,考虑其使用对象和服务范围,并结合场地特点,做出功能较为完善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本文以孝感新月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索城市小游园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特点。孝感市新月园是孝感市中心城区的一个小游园,由于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设计时间久远,原有景观中很多设施及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要,本设计方案从使用者的角度和孝感市的文化特色出发,力图营造一个舒适、优美、宜人的城市小游园。

1项目概况

1.1区位概况

新月园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城站路与文化路交叉处,为狭长型带状绿地,形似月亮,故以“月”为名。该园长约400 m,最宽处长50 m,总面积8 625?O,可分为东西两大地块,中间可通车;位置优越,处于繁华地带,人流量较大,周边有居住区与商业区,是人们散步、休息、聊天、活动的理想场所。

1.2 场地现状

新月园地理位置独佳,毗邻城市主干道,四周有超市、学校、行政建筑和居民楼,人流量较大,对丰富周围游人的户外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随着孝感市区的加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新月园必将成为更多人休闲、健身、娱乐、交流等的最佳场所。但目前由于建设时间过久,场地存在以下问题:

1)植物种类较少,可观性较差。植物多为本地常绿树种,色叶植物不多,花卉也很少;植物长时间没有修剪,长得过于高大,使得空间较为封闭。

2)小品利用率较低,实用性不强,管理维护需要加强。原场地东西两侧各设有一个中式凉亭,基本无人使用,也很少有人管理维修,显得较为破乱,常常成为垃圾的聚集点。部分石桌石凳也没多大使用价值。

3)道路布置和组织有待完善,下雨天存在积水问题。道路组织的流线性较差,宽窄设置也不适宜,多为水泥路面;道路的坡度处理存在不足,有较多低洼处,下雨后有严重的积水问题。

4)文化内涵欠缺,人文气息不浓厚。能够反映场地文化内涵的只有中部广场的董永和七仙女的雕塑,其它地方没有与之呼应的文化设施,显得单调且文化氛围不浓,文化主题不够明确。

2景观构思

2.1 设计立意及概念演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在《山居秋暝》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眼里,月亮成了表达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意象之一[3]。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淡泊情怀。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树叶,是绿色的基本表现,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城市的高速发展常常使得城市充斥着钢筋混凝土,被工业化的烟雾笼罩,人们对绿色、自然、健康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4],渴望在绿色中寻找自然的气息,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感受生命的真谛。新月园的建设要旨,便是在绿色中寻找自然的气息(图1)。

2.2总体规划的文化内涵

2.2.1棋艺文化 棋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很多人对棋艺独有情钟。我们时常可以在街头看到三三两两下棋、打牌的人。为人们提供一个这样的场地,既方便了棋者,又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2.2雕塑文化 雕塑文化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文化。通常是人们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5]。

2.2.3演绎文化 演绎文化源于人们自我表现欲的满足[6]。表现自己是人的本能之一,通过演绎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既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又为人们提供了可观可赏的表演。

2.2.4亲水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古今,水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亲水”的概念是喜欢水、靠近水,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轻易接触、享受和使用河流、小溪、湖泊、喷泉等水环境。因此,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与水亲密接触的场地显得尤为重要。

2.2.5花田文化 花,其形可观、其色可赏、其香可闻。对人而言,花田总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人们爱花,爱看花,爱穿梭于花田,领略置身花海的唯美。

3景观布局

在小游园中应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每个人都有获得一个相对独立空间的需求,即“领域感”[7]。我们根据这样的概念来分析、设计出具有不同“领域感”的游憩空间,创造不同的景观空间。根据小游园现有地形条件和场地现状,把小游园划分六个功能分区、七个特色景点,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游玩等要求(图2)。

4功能分区及特色景点

新月园作为小游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目的不仅是改造环境,而且扩展了城市绿地空间,同时还要满足居民休息、游玩、娱乐等要求,给游人和市民带来精神享受。根据场地实际需要,可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图3):

4.1 健身娱乐区

人民身体素质提高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健身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在公园西侧设置了一块“健身角”,该区设有较完善的健身设施,譬如推手架、伸背器、腹肌架、平衡滚桶、健骑机、划船器、漫步机、大转轮、太极揉推器、三位扭腰器等,为周围居民健身提供了便利,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该区域四周配置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木槿Hibiscus syriacus、紫荆Cercis chinensis、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等植物,既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又能美化环境。人们可在健身的同时闻桂花香、赏木槿姿、观花木色,形成一个良好的健身氛围。

4.2 老年活动区

该区专为老年人开辟了活动的场所,设有树池座椅、矮墙坐凳等休息设施,老年人可在此攀谈、对弈、集会等。结合场地现状和老年人需求,在公园中部偏西处开辟出了一个供中老年人下棋、打牌的对弈场所――对弈天地(图4)。老人们聚在一起,既愉悦了身心,又促进了邻里的和谐。对弈天地为半封闭空间,避免了周围人流、车流的干扰。同时,在场地中间种植两行槐树,在炎热的夏天可为对弈者送来一份阴凉,在冬天则可挡风避寒。外侧有香樟、紫薇、腊梅、悬铃木、龙柏,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让老年人能更好地享受对弈的乐趣。

4.3 演艺展示区

该区为游人演艺展示提供了极好的表现平台,圆形的新月广场(图5)为主要的演艺场地,广场的硬质铺地为放射状图案,象征着人们能在这个舞台上发光发热、展现自己,同时也娱乐了四周的观众。新月广场与新月园同取“新月”二字,其意为“日新月异”,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以及人们对户外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广场空间开阔,可作露天舞台使用,正所谓“人看人,其乐无穷”[9],它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满足了人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为很多演出活动提供了场地,丰富了游人的户外生活。广场周围设有坐凳,供人们欣赏表演及休息之用。广场四周环植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可观性良好的树种,散发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和广场的时代性相符。

4.4 儿童活动区

该区设有专门的儿童活动设施,譬如滑梯、跷跷板、独木桥、秋千、攀登架、游戏墙、红色钢构等。红色的线条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式各样的景观小品当中[10]。红色钢构(图6)以鲜明的颜色、简单的钢结构造型获得众多设计大师的青睐和人们的喜爱,也为儿童活动区添加了色彩。鲜艳的色彩、活泼的节奏、跳跃的音符加上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振人的叫声,构成了儿童游戏的乐园。该区南侧设置了供小孩和家长休息的树池座椅。使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玩耍,有效减少了意外的发生。为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铺装选择了具有跳跃对比色彩的方格拼接样式,植物配置也选用了较多的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红叶碧桃Prunus persica f.atropur purea、红枫Acer palma tum等彩叶树种,鲜艳的色彩能吸引更多小朋友的到来,真正成为一个儿童的乐园。

4.5 人文休闲区

该区内有文化浮雕、观景长廊(图7)、旱溪活泉三大特色景点,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浮雕墙以双面浮雕的形式记载了孝感的发展历史以及文人轶事,让人们深切感受历史、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植物配置方面选择了龙柏Sabina chinensisCv.Kaizuca、银杏Ginkgo biloba、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紫藤 Wistevia Sinensis Sweet等古色古香的植物。在场地东侧设有两个弧形的木质观景长廊,与浮雕墙遥相呼应,形成对景。长廊一侧设置了座椅,可供人们休息、赏景。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历史的延续性,人的心仿佛也因历史的洗礼而更加澄净,心境得到了升华[11]。植物如紫藤、常春藤Hedara nepalensia var.sinensis等攀援于长廊顶部,有庇护作用,同时减少太阳对人的热辐射,每逢花开时节尤为赏心悦目。旱溪活泉,与日本的枯山水相类似。中国画讲究留白,应用到景观中便是以虚代实,以无胜有。这里以白沙细石代替溪水,既能取“水”之意,又能让人们更好地身临其境,更与两侧的浅水池形成强烈对比,甚是微妙。此区的植物配置选择的是柳树、红叶李、合欢、构骨以及一些灌木。

4.6 休憩游赏区

该区有花、有树、有绿色,加之可穿行于其间的趣味小路,休憩游赏性极佳。其中的特色景点――阡陌花田是由各式的四季花卉和小路组成,小路较窄,基本上只允许一人通行,让人们独自一人静静地、慢慢地走,能更好地欣赏脚下的花田。花田由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鸡冠花CeJosiacristata、福禄考Phlox drummondii、月季Rosa chinese、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石竹Herba Dianthi Chinensis等多种花卉成片种植,人们在花田间穿行,可领略被花包围的别样的感受(图8)。

5结语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逐渐出现了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使用者需求的景观设计。城市小游园作为最贴近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公共绿地,应该非常注意。本文以孝感市新月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依托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和场地现状,探讨城市小游园的景观设计,希望能对城市小游园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予峰,赵利毅.浅析小游园设计――济源市望春园规划设计[J].洛阳大学学报,2002,17(4):97.[2]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2(1):23-26.[3]刘文.论王维《山居秋暝》的意境美[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67-268.[4]申培信.小游园的作用与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1991(4):31.[5]张启泰.环境艺术与雕塑文化属性的思考[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7(2):119.[6]张琳.人的行为心理与城市广场设计[J].城市问题,2008(8):65-67.[7]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高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8]北京园林学会.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04-108.[9]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57-58.[10]徐培迪,黄艾,林乐静.用景观演绎文化――以达州“凰城1号”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10831-10832.[11]王晓勤.行为心理学在小游园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125-127.

下载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探讨[最终版]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探讨吕静赵苇(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长春130021)摘要:针对提高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水平的迫切要求,初步细化了景观设计的范围,并对景观设计的多元统一,规模与......

    关于城市街道特色景观设计论文(最终定稿)

    1城市街道空间景观构成要素城市街道的空间景观构成中,街道是首要要素,是构成街道景观的主要部分。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景观两种。对于动态景观,主要......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崔鑫 1104014018 1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建筑师齐康认为居住区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功能:生活的组织功能、交往及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功能、休......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居住区的环境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对景观设......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报告 总结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报告 总结即是个化零为整的过程,总结归纳,从而提炼出所学的精华。本学期城市 景观设计课程通过①广场景观规划设计②公园规划设计③大型主题旅游景区规 划设......

    小议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小议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一)古希腊时期 西方城市广场最初兴起是在古希腊时期,最初是用于商谈国家大事和集贸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

    关于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参考材料(大全)

    目前,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众所周知,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浓厚的水情结,喜欢逐水而......

    城市河道处理技术

    城市河道治理浅析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河道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带来的其它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河道现状及-影响因素。阐述了河道对城市具有的生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