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安市政0809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等办法的通知0806大全
【法规名称】六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等办法的通知
【发文单位】六安市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六政办〔2010〕88号
【颁布时间】2010-6-18
【实施时间】2010-6-18
【正文】
六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等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六政办〔2010〕8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试验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六政〔2010〕4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办法》、《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激励引导机制实施办法》、《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实施办法》、《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六月十八日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逐步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精细化、数据查询智能化、信息处理网络化目标,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六政〔2010〕48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应坚持条块结合、信息共享,实时监管、辅助决策,操作简便、实用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建设,以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为领导决策、监督检查、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第二章 信息反馈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反馈是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数据查询等功能模块,实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第五条 县(区)农发部门利用项目建设模块,将项目规划、入库项目、立项申报、计划批复、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工程监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绩效评价等项目基础信息资料,及时、准确、规范录入,全面提供项目相关信息。
第六条 县(区)农发部门利用资金管理模块反映项目计划、资金筹集情况,以及项目资金报账进度,并依托现有财务软件进行资金核算。
第七条 县(区)农发部门利用数据查询模块,将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提供项目基本情况查询、项目实施进度查询、项目建设资金支付查询等服务。
第三章 动态监管
第八条 市农发部门对县(区)农发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为项目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第九条 立项申报时,县(区)农发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指标,在30个工作日内,负责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提供项目申请、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农发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县(区)农发部门。
第十条 项目招投标前,县(区)农发部门应在收到市农发部门项目计划批复15个工作日内,上传项目的招标范围和招标文件。市农发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审查项目招标范围、标段划分、评标办法等是否合理合规,对不符合要求的,通知县(区)农发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修改上报。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区)农发部门要实时上传项目实施进度等相关信息资料。市农发部门应审查县(区)是否按照计划组织施工,对工程进度滞后的,要督促县(区)加快工程进度。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拨付时,县(区)农发部门应于资金拨付3个工作日内,向市农发部门提供资金报账相关信息。市农发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审查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对滞拨资金的,要及时通知县(区)农发部门,限期拨付到位。
第十三条 项目完工后,县(区)农发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竣工验收自验报告等相关信息资料及时上传。市农发部门审查项目建设任务是否全面完成、资金是否足额拨付、工程是否全部移交,对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责令县(区)及时整改。
第四章 信息管理
第十四条 市农发部门对县(区)上传的信息应进行归类、汇总,并做好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
第十五条 县(区)农发部门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更新、审核、数据传输等工作,保证信息及时真实准确。
第十六条 县(区)农发部门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上传虚假信息。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信息失真的,严格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激励引导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激励引导机制,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六政〔2010〕48 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激励引导机制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明确权责、合同管理,公正评价、奖优罚劣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激励引导机制建设应采取竞争立项、先建后补、合同管理、绩效考评等方式,充分调动项目实施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 竞争立项
第四条 竞争立项是指在多个拟开发的项目单位(乡镇政府、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提交立项申请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由审定立项的市、县(区)农发部门依据本级制定的竞争立项办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申报立项项目。
第五条 实行竞争立项范围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一条龙”模式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财政补助项目、种粮大户项目、省级科技推广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六条 省农发部门下达到市本级的项目、市农发部门本级安排的项目,由市农发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竞争立项;省农发部门下达到市,但未安排到县(区)的项目,由市农发部门在县(区)之间进行竞争立项;省、市农发部门直接下达到县(区)的项目,由县(区)农发部门在本县(区)范围内进行竞争立项。
第七条 开展竞争立项之前,市、县(区)农发部门应根据上级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及时发布竞争立项公告,公开本级项目立项条件、项目建设任务和投资规模等内容,并按竞争立项办法中规定的比例,初选出拟申报项目,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对初选的拟申报项目,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应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立项评审专家库,随机选定评审人员。项目评审严格实行责任制,对因评审不充分,导致项目立项失误的,评审人员要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 先建后补
第十条 先建后补是指由项目投资业主按照立项的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自主负责项目开发,待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按合同约定兑现财政资金补助。
第十一条 先建后补项目应按照“自愿申报、审核审批、明确标准、合同管理、自主开发、竣工验收、中介审计、定额补助”的程序实施。
第十二条 先建后补项目范围包括:新建或扩建具有一定规模和明显特色产业化类财政补助项目、土地治理扶持种粮大户等经营性强的项目、土地治理项目中难以准确计量、点多面广的小型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项目。
第十三条 先建后补扶持对象包括: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土地治理项目中实施土建工程的企业等。
第十四条 先建后补应实行业主参与式开发,在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充分尊重业主意愿,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要加强对先建后补项目的管理,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和竣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应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先建后补工程项目严格实行合同管理,项目建设业主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建设内容和标准组织施工,不得自行改变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对不按合同规定组织施工的,不予验收、不予补助。
第十七条 先建后补财政补助资金的比例按照国家和省农发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办法发布前已经建成的开发项目不予申请立项补助。
第四章 合同管理
第十八条 合同管理是指以书面方式,约定农业综合开发各项目责任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规范项目建设和管理行为。
第十九条 县(区)农发部门应推行建立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决算审计、竣工验收、工程管护等全程合同制管理,明确项目建设中有关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合同要合法、规范,合同条款应包括项目名称、规模、主体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施工工期、质量与验收、合同价款与支付、材料及设备要求、施工变更、竣工与结算、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竣工验收过程中,应签订规划设计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审计合同以及科技服务类合同。合同内容要明确使用定性的量化指标,避免在合同履行时发生争议。
第二十二条 项目工程施工中有关双方应签订施工合同。对涉及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图纸详细、工程量小、工期短、工程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且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工程,宜采用固定总价承包方式。
第二十三条 先建后补项目,由县(区)农发部门与业主签订建设实施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条 县(区)农发部门在竣工项目移交后,应及时与项目区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产权使用单位和个人签订工程管护合同,落实管护人员和责任。
第五章 绩效考评
第二十五条 绩效考评是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系统的方法,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目标实现程度以及管理效果。
第二十六条 市农发部门要制定对县(区)农发工作的综合考评办法,考评指标应包括规划设计、项目立项、工程实施、资金管理以及机构建设、人员配备、领导重视程度等。县(区)农发部门要制定单个农发项目的考评办法,分别对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等项目进行考评。
第二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评应采取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单项考评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绩效考评可由农发部门组织实施,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定性考评可采取问卷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进行,定量考评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实行百分制测评。
第二十八条 县(区)农发部门应适时对单个项目的开发效益、工程质量、群众受益等情况进行考核。对项目工程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可从农发事业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项目区乡镇予以奖励;对项目工程不合格的,给予项目区乡镇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到位。
第二十九条 市农发部门每年应对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对考评得分90分以上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视情增加下一年度项目投资规模;对考评得分70分以下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减下一年度项目投资规模,并追究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农发项目信息公开,切实增强项目管理的监督约束力,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六政〔2010〕48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应坚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监督约束、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按照立足项目建设、把握关键环节、接受社会监督的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第二章 信息公开与要求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公开包括:
(一)项目规划公开
公开内容:国家及省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包括项目资金扶持范围、建设目标、农民筹资和先建后补等政策;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项目库建设情况。
公开方式:文件、报刊、公告、有关网站、明白纸、项目区公开栏等。
公开主体:市、县(区)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民群众、农业产业化企业等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公开时间:常年公开,及时更新。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
(二)申报立项公开
公开内容: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的项目建设范围、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范围和效益分析等;竞争立项的操作办法和程序,评审量化指标、程序和方法;拟申报立项的乡镇、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实施主体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承诺、保障措施;项目类型、数量、实施地点、主要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等。
公开方式:文件、会议、报刊、有关网站、项目区公示牌、公开栏。
公开主体:市、县(区)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政府及相关部门、农业产业化企业等项目实施主体单位、项目区农民群众。
公开时间:在收到国家项目申报指南、省市级计划下达后7个工作日内公开。县(区)申报立项入库情况、市级初评意见上报前公开。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
(三)招标采购公开
公开内容:招标公告,工程投资规模、标段划分,招标代理机构、招标监督部门,投标方式,评标办法,中标单位、中标价格等;项目建设需要采购的各种物资种类、规格、数量、技术要求等。
公开方式:报刊、公告、有关网站。
公开主体:招标代理机构或组织招标的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投标单位、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公开时间:按招标程序分步公开。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农发部门,同级监察部门。
(四)建设管理公开
公开内容:施工企业名称、工程概况,合同条款中的主要工程清单、合同金额、施工期限、质量标准;监理机构名称,驻工地监理人员、农民监督员姓名以及省市信息员联系电话,工程质量和项目实施进度;工程变更批准的部门,工程变更原因、地点、数量、技术标准等,监理签证资料以及合同执行情况。
公开方式:文件、报刊、有关网站、项目区公示牌、公开栏。
公开主体:施工单位、县(区)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项目区乡镇、村及农民群众,项目相关监督单位。
公开时间:施工期间、工程变更批复后5个工作日内。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农发部门。
(五)竣工验收公开
公开内容:项目工程名称、建设规模、项目法人、竣工时间;审计单位的名称、资质;合同价、施工单位决算价、审计决算价;组织竣工验收单位、参加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综合评价情况、交付使用时间、验收结果等。
公开方式:报刊、公告、有关网站、项目区公开栏。
公开主体:县(区)农发部门、项目法人单位。
公开对象:项目区乡镇、村及农民群众,项目相关监督单位。
公开时间:项目决算审计、验收后5个工作日内。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农发部门。
(六)管护责任公开
公开内容:工程管护组织、管护制度、责任人、损毁责任、处罚措施等。
公开方式:项目区公示牌,乡镇、村公开栏。
公开主体:项目区乡镇、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织以及种粮大户等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公开对象:项目区乡镇、村及农民群众。
公开时间:项目交付使用后10个工作日内。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县(区)农发部门。
第五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项目区乡镇等信息公开主体可结合当地实际,适时增加需要公开的项目信息,做到应公开的信息都及时全面公开,切实增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第三章 意见收集与处理
第六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应建立项目区群众监督员制度和信访接待日制度,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对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杜绝推诿、搪塞现象的发生。
第七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应确定专人做好群众意见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或建议,要认真予以采纳,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
第四章 违规责任与追究
第八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单位,要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切实做到信息公开常态化。对信息公开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处理。
第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公开对象认为市、县(区)农发部门等信息公开主体不认真履行公开义务的,可向上级财政、农发部门反映,也可向同级监察机关举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责任,加大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力度,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六政〔2010〕48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统一、激励约束”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实行全员负责制和全程责任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严格责任追究,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稳妥有效实施。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四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矛盾和问题,讨论审定本级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年度考核评比,提出纳入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的具体意见。
第五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县(区)财政部门负责足额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事业费;指导和监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负责农发机构建设,协调人员配备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参与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设计和竣工验收工作。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负责提供行业技术规范,推荐新技术、新工艺;审计部门负责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工作。
第七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是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负责拟定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建立市级项目库,择优选项向省推荐申报;指导县(区)做好项目的初选工作;审核批准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监督项目计划执行、资金筹集和使用;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及县(区)工作考评;向县(区)派驻市级信息员。
第八条 县(区)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是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拟定本县(区)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建立和更新县级项目库;指导项目实施主体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负责政策宣传、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组织竣工项目验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九条 项目区乡镇负责项目实施的动员工作,组织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外部环境问题;动员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筹资投劳;
参与项目工程监督管理、验收工作;落实工程管护措施;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反馈信息。
第十条 项目实施单位(包括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负责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批复的方案实施项目,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反馈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落实有关方面下达的整改要求。
第十一条 项目施工单位按照承包合同约定履行职责,负责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第十二条 项目设计单位依据项目建设标准,结合项目主管部门要求和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
第十三条 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人委托范围内负责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组织评标开标、协调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招标事宜。
第十四条 项目监理单位负责编写项目监理计划、记录监理日志;审定项目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复核工程计量;检查施工材料以及工程质量;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审计机构(含社会中介机构)根据项目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单项工程造价审计和项目决算审计,并提交审计结果。
第三章 职责履行
第十六条 项目申报立项环节:乡镇、龙头企业等单位应根据县(区)农发部门发布的当年立项信息,提交项目申请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区)农发部门应将申请立项项目纳入项目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实行公开竞争立项,择优申报。
第十七条 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环节:县(区)农发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扩初设计;市农发部门应对县(区)上报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批复,报上级农发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项目招标采购环节:县(区)农发部门将应招标项目工程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投标。委托代理机构应严格资格审查,按招标程序进行评标、开标,确定中标人,协助中标人与县(区)农发部门签订合同。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环节:项目施工单位应根据中标签订的承包合同,及时提交施工方案,组织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应选派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监督、审核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工程变更等情况。县(区)农发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督、检查,并选派农民监督员参与项目监督。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环节:项目施工单位应对项目工程实际完成数量、质量进行自验,并向县(区)农发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区)农发部门应制定项目验收方案,组织项目验收,市农发项目验收组根据县(区)验收申请报告,深入项目区现场,实地检查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向县(区)反馈验收情况,出具验收报告,公开验收结果。
第二十一条 项目资金管理环节:市农发部门应加强对县(区)农发项目资金的监管。县(区)农发部门应根据工程进度实行县级报账制,并及时处理相关会计事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内业管理环节:市、县(区)农发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等内业资料的搜集,并按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及时分类、整理、归档。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和中介审计机构等合同管理单位不履行合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除按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处理外,实行信用管理。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和不良信用记录超过五次以上的,分别在二年和三年内不得参与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招标代理和审计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实施产业化经营及补助类项目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实施,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并责令限期改正;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的项目单位,如提供信息不真实、骗取项目资金的,除追回项目资金,五年内不予申报农发项目,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区乡镇不支持配合农发工作,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滞后的,不能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投劳“一事一议”政策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不能有效开展项目区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引发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的,工程建成后管护责任不落实、工程损毁严重引发群众上访的,影响较大的,给予项目区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
第二十六条 县(区)农发部门对项目评估论证不充分,导致与实际开发效果有较大偏差的,没有落实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公开、不及时管理维护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系统的,项目施工监管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达标的,不按时报送项目报表、信息资料、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给予县(区)农发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内容,招标采购不规范、未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的,滞留、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的,依法追究县(区)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市农发部门对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审核不认真、造成项目难以实施的,监督项目计划执行不到位的,给予市农发部门通报批评;对市级农发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的县(区)年度项目,而在国家和省抽查验收中不合格的,依法追究市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不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不配合、不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实施,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九条 市、县财政部门不足额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和专项事业费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因项目工程质量差、引起群众上访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上级审计、检查发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县(区)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 对农业综合开发年度考核后进的县(区),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扣减下一年度农发项目投资规模;对连续二年考核为后进的县(区),暂停新项目申报立项资格,建议组织部门对其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好资料来自互联网
共同分享
第二篇: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实施办法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
机制实施等办法的通知
六政办〔2010〕8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试验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六政〔2010〕4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办法》、《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激励引导机制实施办法》、《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实施办法》、《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责任,加大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力度,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六政〔2010〕48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统一、激励约束”的原则。
—1—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实行全员负责制和全程责任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严格责任追究,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稳妥有效实施。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四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矛盾和问题,讨论审定本级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考核评比,提出纳入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的具体意见。
第五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县(区)财政部门负责足额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事业费;指导和监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负责农发机构建设,协调人员配备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参与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设计和竣工验收工作。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负责提供行业技术规范,推荐新技术、新工艺;审计部门负责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工作。
第七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是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负责拟定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建立市级项目库,择优选项向省推荐申报;指导县(区)做好项目的初选工作;审核批准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监督项目计划执行、资金筹集和使用;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及县(区)工作考评;向县(区)派驻市级信息员。
第八条 县(区)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是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拟定本县(区)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建立和更新县级项目库;指导项目实施主体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负责政策宣传、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组织竣工项目验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九条 项目区乡镇负责项目实施的动员工作,组织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外部环境问题;动员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
—2—
筹资投劳;参与项目工程监督管理、验收工作;落实工程管护措施;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反馈信息。
第十条 项目实施单位(包括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负责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批复的方案实施项目,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反馈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落实有关方面下达的整改要求。
第十一条 项目施工单位按照承包合同约定履行职责,负责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第十二条 项目设计单位依据项目建设标准,结合项目主管部门要求和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
第十三条 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人委托范围内负责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组织评标开标、协调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招标事宜。
第十四条 项目监理单位负责编写项目监理计划、记录监理日志;审定项目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复核工程计量;检查施工材料以及工程质量;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审计机构(含社会中介机构)根据项目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单项工程造价审计和项目决算审计,并提交审计结果。
第三章 职责履行
第十六条 项目申报立项环节:乡镇、龙头企业等单位应根据县(区)农发部门发布的当年立项信息,提交项目申请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区)农发部门应将申请立项项目纳入项目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实行公开竞争立项,择优申报。
第十七条 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环节:县(区)农发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扩初设计;市农发部门应对县(区)上报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批复,报上级农发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项目招标采购环节:县(区)农发部门将应招标项目工程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投标。委托代理机构应严格资格审查,按招标程序进行评标、开标,确定中标人,协助中标人与县(区)农发部门签订合同。
—3—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环节:项目施工单位应根据中标签订的承包合同,及时提交施工方案,组织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应选派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监督、审核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工程变更等情况。县(区)农发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督、检查,并选派农民监督员参与项目监督。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环节:项目施工单位应对项目工程实际完成数量、质量进行自验,并向县(区)农发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区)农发部门应制定项目验收方案,组织项目验收,市农发项目验收组根据县(区)验收申请报告,深入项目区现场,实地检查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向县(区)反馈验收情况,出具验收报告,公开验收结果。
第二十一条 项目资金管理环节:市农发部门应加强对县(区)农发项目资金的监管。县(区)农发部门应根据工程进度实行县级报账制,并及时处理相关会计事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内业管理环节:市、县(区)农发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等内业资料的搜集,并按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及时分类、整理、归档。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和中介审计机构等合同管理单位不履行合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除按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处理外,实行信用管理。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和不良信用记录超过五次以上的,分别在二年和三年内不得参与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招标代理和审计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实施产业化经营及补助类项目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实施,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并责令限期改正;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的项目单位,如提供信息不真实、骗取项目资金的,除追回项目资金,五年内不予申报农发项目,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区乡镇不支持配合农发工作,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滞后的,不能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投劳“一事一议”政策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不能有效开展项目区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引发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的,工程建成后管护责任不落实、工程损毁严重引发群众上访的,—4—
影响较大的,给予项目区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
第二十六条 县(区)农发部门对项目评估论证不充分,导致与实际开发效果有较大偏差的,没有落实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公开、不及时管理维护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系统的,项目施工监管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达标的,不按时报送项目报表、信息资料、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给予县(区)农发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内容,招标采购不规范、未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的,滞留、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的,依法追究县(区)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市农发部门对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审核不认真、造成项目难以实施的,监督项目计划执行不到位的,给予市农发部门通报批评;对市级农发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的县(区)项目,而在国家和省抽查验收中不合格的,依法追究市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不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不配合、不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实施,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九条 市、县财政部门不足额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和专项事业费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因项目工程质量差、引起群众上访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上级审计、检查发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县(区)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 对农业综合开发考核后进的县(区),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扣减下一农发项目投资规模;对连续二年考核为后进的县(区),暂停新项目申报立项资格,建议组织部门对其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5—
第三篇:六安市农0809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办法0806
【法规名称】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办法
【发文单位】六安市政府办公室
【颁布时间】2010-6-18
【实施时间】2010-6-18
【正文】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逐步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精细化、数据查询智能化、信息处理网络化目标,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六政〔2010〕48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应坚持条块结合、信息共享,实时监管、辅助决策,操作简便、实用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反馈机制建设,以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为领导决策、监督检查、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第二章 信息反馈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反馈是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数据查询等功能模块,实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第五条 县(区)农发部门利用项目建设模块,将项目规划、入库项目、立项申报、计划批复、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工程监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绩效评价等项目基础信息资料,及时、准确、规范录入,全面提供项目相关信息。
第六条 县(区)农发部门利用资金管理模块反映项目计划、资金筹集情况,以及项目资金报账进度,并依托现有财务软件进行资金核算。
第七条 县(区)农发部门利用数据查询模块,将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提供项目基本情况查询、项目实施进度查询、项目建设资金支付查询等服务。
第三章 动态监管
第八条 市农发部门对县(区)农发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为项目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第九条 立项申报时,县(区)农发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指标,在30个工作日内,负责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提供项目申请、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农发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县(区)农发部门。
第十条 项目招投标前,县(区)农发部门应在收到市农发部门项目计划批复15个工作日内,上传项目的招标范围和招标文件。市农发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审查项目招标范围、标段划分、评标办法等是否合理合规,对不符合要求的,通知县(区)农发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修改上报。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区)农发部门要实时上传项目实施进度等相关信息资料。市农发部门应审查县(区)是否按照计划组织施工,对工程进度滞后的,要督促县(区)加快工程进度。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拨付时,县(区)农发部门应于资金拨付3个工作日内,向市农发部门提供资金报账相关信息。市农发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审查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对滞拨资金的,要及时通知县(区)农发部门,限期拨付到位。
第十三条 项目完工后,县(区)农发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竣工验收自验报告等相关信息资料及时上传。市农发部门审查项目建设任务是否全面完成、资金是否足额拨付、工程是否全部移交,对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责令县(区)及时整改。
第四章 信息管理
第十四条 市农发部门对县(区)上传的信息应进行归类、汇总,并做好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
第十五条 县(区)农发部门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更新、审核、数据传输等工作,保证信息及时真实准确。
第十六条 县(区)农发部门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上传虚假信息。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信息失真的,严格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激励引导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激励引导机制,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六政〔2010〕48 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激励引导机制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明确权责、合同管理,公正评价、奖优罚劣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激励引导机制建设应采取竞争立项、先建后补、合同管理、绩效考评等方式,充分调动项目实施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 竞争立项
第四条 竞争立项是指在多个拟开发的项目单位(乡镇政府、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提交立项申请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由审定立项的市、县(区)农发部门依据本级制定的竞争立项办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申报立项项目。
第五条 实行竞争立项范围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一条龙”模式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财政补助项目、种粮大户项目、省级科技推广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六条 省农发部门下达到市本级的项目、市农发部门本级安排的项目,由市农发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竞争立项;省农发部门下达到市,但未安排到县(区)的项目,由市农发部门在县(区)之间进行竞争立项;省、市农发部门直接下达到县(区)的项目,由县(区)农发部门在本县(区)范围内进行竞争立项。
第七条 开展竞争立项之前,市、县(区)农发部门应根据上级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及时发布竞争立项公告,公开本级项目立项条件、项目建设任务和投资规模等内容,并按竞争立项办法中规定的比例,初选出拟申报项目,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对初选的拟申报项目,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应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立项评审专家库,随机选定评审人员。项目评审严格实行责任制,对因评审不充分,导致项目立项失误的,评审人员要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 先建后补
第十条 先建后补是指由项目投资业主按照立项的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自主负责项目开发,待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按合同约定兑现财政资金补助。
第十一条 先建后补项目应按照“自愿申报、审核审批、明确标准、合同管理、自主开发、竣工验收、中介审计、定额补助”的程序实施。
第十二条 先建后补项目范围包括:新建或扩建具有一定规模和明显特色产业化类财政补助项目、土地治理扶持种粮大户等经营性强的项目、土地治理项目中难以准确计量、点多面广的小型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项目。
第十三条 先建后补扶持对象包括: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土地治理项目中实施土建工程的企业等。
第十四条 先建后补应实行业主参与式开发,在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充分尊重业主意愿,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要加强对先建后补项目的管理,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和竣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应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先建后补工程项目严格实行合同管理,项目建设业主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建设内容和标准组织施工,不得自行改变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对不按合同规定组织施工的,不予验收、不予补助。
第十七条 先建后补财政补助资金的比例按照国家和省农发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办法发布前已经建成的开发项目不予申请立项补助。
第四章 合同管理
第十八条 合同管理是指以书面方式,约定农业综合开发各项目责任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规范项目建设和管理行为。
第十九条 县(区)农发部门应推行建立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决算审计、竣工验收、工程管护等全程合同制管理,明确项目建设中有关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合同要合法、规范,合同条款应包括项目名称、规模、主体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施工工期、质量与验收、合同价款与支付、材料及设备要求、施工变更、竣工与结算、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竣工验收过程中,应签订规划设计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审计合同以及科技服务类合同。合同内容要明确使用定性的量化指标,避免在合同履行时发生争议。
第二十二条 项目工程施工中有关双方应签订施工合同。对涉及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图纸详细、工程量小、工期短、工程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且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工程,宜采用固定总价承包方式。
第二十三条 先建后补项目,由县(区)农发部门与业主签订建设实施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条 县(区)农发部门在竣工项目移交后,应及时与项目区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产权使用单位和个人签订工程管护合同,落实管护人员和责任。
第五章 绩效考评
第二十五条 绩效考评是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系统的方法,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目标实现程度以及管理效果。
第二十六条 市农发部门要制定对县(区)农发工作的综合考评办法,考评指标应包括规划设计、项目立项、工程实施、资金管理以及机构建设、人员配备、领导重视程度等。县(区)农发部门要制定单个农发项目的考评办法,分别对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等项目进行考评。
第二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评应采取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和考评相结合,单项考评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绩效考评可由农发部门组织实施,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定性考评可采取问卷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进行,定量考评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实行百分制测评。
第二十八条 县(区)农发部门应适时对单个项目的开发效益、工程质量、群众受益等情况进行考核。对项目工程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可从农发事业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项目区乡镇予以奖励;对项目工程不合格的,给予项目区乡镇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到位。
第二十九条 市农发部门每年应对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对考评得分90分以上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视情增加下一项目投资规模;对考评得分70分以下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减下一项目投资规模,并追究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农发项目信息公开,切实增强项目管理的监督约束力,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六政〔2010〕48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应坚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监督约束、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按照立足项目建设、把握关键环节、接受社会监督的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第二章 信息公开与要求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公开包括:
(一)项目规划公开
公开内容:国家及省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包括项目资金扶持范围、建设目标、农民筹资和先建后补等政策;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和项目库建设情况。
公开方式:文件、报刊、公告、有关网站、明白纸、项目区公开栏等。
公开主体:市、县(区)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民群众、农业产业化企业等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公开时间:常年公开,及时更新。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
(二)申报立项公开
公开内容: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的项目建设范围、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范围和效益分析等;竞争立项的操作办法和程序,评审量化指标、程序和方
法;拟申报立项的乡镇、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实施主体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承诺、保障措施;项目类型、数量、实施地点、主要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等。
公开方式:文件、会议、报刊、有关网站、项目区公示牌、公开栏。
公开主体:市、县(区)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政府及相关部门、农业产业化企业等项目实施主体单位、项目区农民群众。
公开时间:在收到国家项目申报指南、省市级计划下达后7个工作日内公开。县(区)申报立项入库情况、市级初评意见上报前公开。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
(三)招标采购公开
公开内容:招标公告,工程投资规模、标段划分,招标代理机构、招标监督部门,投标方式,评标办法,中标单位、中标价格等;项目建设需要采购的各种物资种类、规格、数量、技术要求等。
公开方式:报刊、公告、有关网站。
公开主体:招标代理机构或组织招标的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投标单位、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公开时间:按招标程序分步公开。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农发部门,同级监察部门。
(四)建设管理公开
公开内容:施工企业名称、工程概况,合同条款中的主要工程清单、合同金额、施工期限、质量标准;监理机构名称,驻工地监理人员、农民监督员姓名以及省市信息员联系电话,工程质量和项目实施进度;工程变更批准的部门,工程变更原因、地点、数量、技术标准等,监理签证资料以及合同执行情况。
公开方式:文件、报刊、有关网站、项目区公示牌、公开栏。
公开主体:施工单位、县(区)农发部门。
公开对象:项目区乡镇、村及农民群众,项目相关监督单位。
公开时间:施工期间、工程变更批复后5个工作日内。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农发部门。
(五)竣工验收公开
公开内容:项目工程名称、建设规模、项目法人、竣工时间;审计单位的名称、资质;合同价、施工单位决算价、审计决算价;组织竣工验收单位、参加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综合评价情况、交付使用时间、验收结果等。
公开方式:报刊、公告、有关网站、项目区公开栏。
公开主体:县(区)农发部门、项目法人单位。
公开对象:项目区乡镇、村及农民群众,项目相关监督单位。
公开时间:项目决算审计、验收后5个工作日内。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市县(区)财政、农发部门。
(六)管护责任公开
公开内容:工程管护组织、管护制度、责任人、损毁责任、处罚措施等。
公开方式:项目区公示牌,乡镇、村公开栏。
公开主体:项目区乡镇、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织以及种粮大户等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公开对象:项目区乡镇、村及农民群众。
公开时间:项目交付使用后10个工作日内。
公开监督检查部门:县(区)农发部门。
第五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项目区乡镇等信息公开主体可结合当地实际,适时增加需要公开的项目信息,做到应公开的信息都及时全面公开,切实增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第三章 意见收集与处理
第六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应建立项目区群众监督员制度和信访接待日制度,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对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杜绝推诿、搪塞现象的发生。
第七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应确定专人做好群众意见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或建议,要认真予以采纳,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
第四章 违规责任与追究
第八条 市、县(区)农发部门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单位,要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切实做到信息公开常态化。对信息公开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处理。
第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信息公开对象认为市、县(区)农发部门等信息公开主体不认真履行公开义务的,可向上级财政、农发部门反映,也可向同级监察机关举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六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责任,加大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力度,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六政〔2010〕48号)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在六安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发综〔2010〕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统一、激励约束”的原则。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实行全员负责制和全程责任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严格责任追究,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稳妥有效实施。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四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矛盾和问题,讨论审定本级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考核评比,提出纳入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的具体意见。
第五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县(区)财政部门负责足额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事业费;指导和监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负责农发机构建设,协调人员配备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参与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设计和竣工验收工作。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负责提供行业技术规范,推荐新技术、新工艺;审计部门负责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工作。
第七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是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负责拟定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建立市级项目库,择优选项向省推荐申报;指导县(区)做好项目的初选工作;审核批准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监督项目计划执行、资金筹集和使用;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及县(区)工作考评;向县(区)派驻市级信息员。
第八条 县(区)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是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拟定本县(区)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建立和更新县级项目库;指导项目实施主体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负责政策宣传、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组织竣工项目验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九条 项目区乡镇负责项目实施的动员工作,组织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外部环境问题;动员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参与项目工程监督管理、验收工作;落实工程管护措施;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反馈信息。
第十条 项目实施单位(包括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负责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批复的方案实施项目,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反馈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落实有关方面下达的整改要求。
第十一条 项目施工单位按照承包合同约定履行职责,负责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第十二条 项目设计单位依据项目建设标准,结合项目主管部门要求和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
第十三条 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人委托范围内负责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组织评标开标、协调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招标事宜。
第十四条 项目监理单位负责编写项目监理计划、记录监理日志;审定项目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复核工程计量;检查施工材料以及工程质量;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审计机构(含社会中介机构)根据项目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单项工程造价审计和项目决算审计,并提交审计结果。
第三章 职责履行
第十六条 项目申报立项环节:乡镇、龙头企业等单位应根据县(区)农发部门发布的当年立项信息,提交项目申请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区)农发部门应将申请立项项目纳入项目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实行公开竞争立项,择优申报。
第十七条 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环节:县(区)农发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扩初设计;市农发部门应对县(区)上报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批复,报上级农发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项目招标采购环节:县(区)农发部门将应招标项目工程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投标。委托代理机构应严格资格审查,按招标程序进行评标、开标,确定中标人,协助中标人与县(区)农发部门签订合同。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环节:项目施工单位应根据中标签订的承包合同,及时提交施工方案,组织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应选派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监督、审核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工程变更等情况。县(区)农发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督、检查,并选派农民监督员参与项目监督。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环节:项目施工单位应对项目工程实际完成数量、质量进行自验,并向县(区)农发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区)农发部门应制定项目验收方案,组织项目验收,市农发项目验收组根据县(区)验收申请报告,深入项目区现场,实地检查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向县(区)反馈验收情况,出具验收报告,公开验收结果。
第二十一条 项目资金管理环节:市农发部门应加强对县(区)农发项目资金的监管。县(区)农发部门应根据工程进度实行县级报账制,并及时处理相关会计事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内业管理环节:市、县(区)农发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等内业资料的搜集,并按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及时分类、整理、归档。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和中介审计机构等合同管理单位不履行合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除按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处理外,实行信用管理。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和不良信用记录超过五次以上的,分别在二年和三年内不得参与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招标代理和审计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实施产业化经营及补助类项目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实施,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并责令限期改正;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的项目单位,如提供信息不真实、骗取项目资金的,除追回项目资金,五年内不予申报农发项目,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区乡镇不支持配合农发工作,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滞后的,不能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投劳“一事一议”政策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不能有效开展项目区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引发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的,工程建成后管护责任不落实、工程损毁严重引发群众上访的,影响较大的,给予项目区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
第二十六条 县(区)农发部门对项目评估论证不充分,导致与实际开发效果有较大偏差的,没有落实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公开、不及时管理维护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系统的,项目施工监管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达标的,不按时报送项目报表、信息资料、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给予县(区)农发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内容,招标采购不规范、未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的,滞留、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的,依法追究县(区)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市农发部门对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审核不认真、造成项目难以实施的,监督项目计划执行不到位的,给予市农发部门通报批评;对市级农发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的县(区)项目,而在国家和省抽查验收中不合格的,依法追究市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不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不配合、不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实施,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九条 市、县财政部门不足额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和专项事业费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因项目工程质量差、引起群众上访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上级审计、检查发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县(区)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 对农业综合开发考核后进的县(区),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扣减下一农发项目投资规模;对连续二年考核为后进的县(区),暂停新项目申报立项资格,建议组织部门对其财政、农发部门主要负责人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好资料来自互联网
共同分享
第四篇: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办法》的通知 财发[2011]31号
颁布时间:2011-6-28发文单位: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供销总社农业综合开发机构:
为了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工作,财政部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反馈。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办法
财政部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以下简称综合检查)行为,保障综合检查有效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63号)、《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令第32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综合检查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每年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组织实施的由中央财政资金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进行检查和综合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 综合检查的依据是: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行业规范。
(三)计划批复(备案)文件及调整、变更和终止批复(备案)文件、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初步设计)等资料。
(四)项目评审立项的文件。
(五)资金拨付文件、预决算报告及相关会计资料。
第四条 对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评审和立项情况,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情况。
(二)项目实施计划批复、调整、变更和终止情况。
(三)省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拨付情况。
(四)资金和项目管理及其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五)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情况。
第五条 对未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市(地区、民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实施计划报批情况。
(二)市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中央财政、省级和市级财政配套资金拨付情况。
第六条 对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前期准备情况。项目库建立及管理情况;项目初选和申报情况;项目初步设计编审情况。
(二)项目实施计划编报、调整、变更和终止情况。
(三)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四)自筹资金落实情况。
(五)经批复的项目实施计划执行情况。组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各项建设内容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六)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财政资金按计划使用情况及按工程进度报账情况;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护费提取及使用情况。
(七)资金管理情况。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度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实行情况;资金预决算和会计核算情况等。
(八)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工程管护制度执行情况;对上级财政部门竣工项目验收提出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以下简称开发县)审计及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 对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单位(指负责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单位资质情况,项目申报、实施及其运转情况。
(二)自筹资金到位情况。
(三)基础会计资料归集及管理情况。
第八条 国家农发办根据开发县财政资金投资额度、项目种类、历年检查情况等因素,一般按不超过各省开发县总数百分之十的比例确定检查开发县的数量,但不得少于两个。
第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农发办综合检查通知要求,做好准备工作;需推迟综合检查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报国家农发办同意。
第十条 国家农发办一般在三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省级财政部门下达检查通知书,主要内容包括检查起始时间、检查开发县名单、检查组长和检查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等。
第十一条 国家农发办采取委托或直接组织的方式进行综合检查。
委托检查方式是由国家农发办委托专门机构组成检查组,独立开展检查工作,国家农发办派联络员协助工作。
直接组织检查方式是由国家农发办组成检查组,成员由财政部门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按要求开展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 检查组可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抽查项目工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综合检查。
检查人员应当运用对照检查的方法,核对资金支出与项目工程建设情况、项目工程规划设计与实际竣工工程情况、项目工程数量与质量情况,以及核对审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等情况,并将主要检查内容与事项予以记录或摘录,编制工作底稿。
必要时,检查组可以对有关问题进行延伸检查。
第十三条 检查组应当采取一定形式,将检查中取得的有关证明材料提请当地财政部门或被检查单位进行确认,未取得确认的应当注明原因。
国家农发办直接组织的检查组应当就检查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等事项与被检查省级财政部门交换意见。
第十四条 国家农发办通过专题会议的形式,听取综合检查工作汇报,复核综合检查情况,考评检查组工作,对被检查省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提出综合评议意见。
第十五条 财政部向各省级财政部门通报综合检查情况,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六条 国家农发办将综合检查结果作为对有关省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评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纳入综合因素法在分配中央财政资金时予以体现。
第十七条 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检查组长应当按照规范的程序组织开展检查工作,对检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复核,并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检查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当及时报告。
第十八条 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监督、廉洁自律、保守秘密,公正客观、规范高效地完成综合检查任务。
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或检查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九条 被检查单位应当按检查内容,全面、及时提供有关文件、账表、凭证等档案资料和数据,并对所提供材料、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检查单位和个人,财政部除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以外,还要向有关机关、机构提出追究责任人员责任的建议:
(一)拒绝、拖延提供情况和资料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的;
(二)妨碍综合检查人员行使职权的;
(三)拒不执行整改要求的;
(四)报复检查人员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检查人员,财政部除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以外,还要向有关机关、机构提出追究责任人员责任的建议:
(一)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泄漏财政部门秘密或者被检查单位秘密的。
第二十二条 对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综合检查和国家农发办组织的专项检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未设置在财政部门的,开展综合检查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农综办[2004]24号
各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规范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所建工程达到预期目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对国家立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凡财政投资lO万元以上(含lO万元)的单项工程都应按此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监理,财政投资在lO万元以下的单项工程是否需要监理由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决定。现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
建设监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农办〔2004〕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现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
公室反馈。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
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2003]93号)以及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监理的政策规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是指承担监理任务的单位受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或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监理委托单位)的委托,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对本办法规定的应当进行监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审定的项目扩初设计和施工设计图、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 监理委托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原则上应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具备相应建设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
有监理资格的单位是指具有一定资质、经国家认可的专业监理单位;有监理能力的单位是指有相关专业技术力量的法人,其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名,有承担同类工程的建设监理或质量监督工作经验,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完成监理任务。
第四条 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工程建设监理活动。
第二章 监理范围及内容
第五条 国家立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中,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单项工程纳入监理范围,包括小型水库、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防渗渠道、机耕路,桥涵闸等,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或者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对于上述范围以外的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是否需要进行监理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决定。
第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单位的具体工作应包括:
审查项目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下同)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审查与控制工程建设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对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要督促项目承包单位采取措施限期解决;
督促检查项目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国家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发现问题应及时指令承包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指令承包单位停工整改;
组织工程建设质量综合评定,签署工程检验认可书和工程付款凭证;
定期向监理委托单位报告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情况; 工程竣工后,整理合同文件和有关工程技术档案材料,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和相关验收文件的签署,提交工程监理报告; 在工程保修阶段,负责检查工程质量状况,承担质量责任,并督促承包单位保修。
第三章 监理合同与监理程序
第七条 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业务,应当与监理委托单位签订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明确工程建设监理的范围和内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监理费的计取与支付、违约责任以及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第八条 工程建设监理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二)按工程建设进度编制工程建设监理细则;
(三)按照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进行建设监理;
(四)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签署建设监理意见;
(五)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委托单位提交工程建设监理报告和档案资料。
第九条 实施监理前,监理委托单位应将选定的监理单位、监理的内容、监理人员姓名及所赋予的权限,书面通知项目承包单位,并报上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项目承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的规定接受监理。第十一条 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机构或监理人员应进驻施工现场,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按作业程序即时进行建设监理。
第四章 权利与义务
第十二条 监理委托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监理单位与项目承包单位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监理单位应按照“公正、独立”的原则,主动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维护监理委托单位以及项目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具备监理资格的专业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任务时,应当组建由相关资质人员参加的工程建设监理机构;具备监理能力的非专业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任务时,应当成立项目工程监理小组。第十四条 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分包监理业务。
第十五条 监理单位不得从事所监理工程的施工和建筑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等的经营活动。
监理人员不得在所监理工程的项目法人单位、建设单位或施工、设备制造、材料供应单位兼职,不得是施工、设备制造和材料、构配件供应单位的合伙经营者。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由于未按合同规定进行监理而造成工程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监理单位与项目承包单位串 通,为承包单位谋取非法利益而造成工程损失的,与项目承包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监理人员按照监理合同规定行使监理单位的权限,在授权范围内发布有关指令。项目建设单位或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不得擅自更改监理人员的指令。
第十八条 监理人员有权建议撤换不合格的项目承包单位、项目承包负责人及有关人员。
第十九条 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承包单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施工;财政部门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农发机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章 监理费用
第二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监理费,按照实施监理的土地治理项目单项工程财政投资总额的2%以内控制使用,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按实际支出数计入工程成本。监理费的支付实行县级报账制。报账时,应按监理费总额的20%预留质量保证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再予以拨付。第二十一条 未实行建设监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不得列支监理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监理委托单位或监理单位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国家相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备案。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编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工程建设委托监理合同(范 本)工程名称: 委 托 人: 监 理 人: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制
第一部分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委托人 与监理人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委托人委托监理人监理的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概况如下: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规模: 总 投 资:
二、本合同中的有关词语含义与本合同第二部分《标准条件》中所赋予的定义相同。
三、下列文件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①监理投标书或中标通知书; ②本合同标准条件; ③本合同专用条件;
④在实施过程中双方共同签署的补充与修正文件。
四、监理人向委托人承诺,按照本合同的规定,承担本合同专用条件中议定范围内的监理业务。
五、委托人向监理人承诺按照本合同注明的期限、方式、币种,向监理人支付报酬。
本合同自 年 月 日开始实施,至 年 月 日完成。本合同一式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执 份。
委托人:(签章)监理人:(签章)住 所: 住 所:
第一责任人:(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账号: 账号: 邮编: 邮编: 电话: 电话:
本合同签订于: 年 月 日
第二部分 标准条件
第一条 下列名词和用语,除上下文另有规定外,有如下含义:(1)“工程”是指委托人委托实施监理的工程。
(2)“委托人”是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或项目建设单位。
(3)“监理人”是指承担监理业务和履行监理义务,且具备相应建设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
(4)“监理机构”是指监理人派驻工程现场实施监理业务,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
(5)“总监理工程师”是指经委托人同意,监理人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派到监理机构全面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全权负责人。
(6)“承包单位”是指除监理人以外,委托人就工程建设有关事宜签订合同的当事人。
(7)“工程监理的正常工作”是指监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人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委托人实施的监督。委托人委托的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双方在专用条件中约定。
(8)“工程监理的附加工作”是指:①委托人委托监理范围以外,通过双方书面协议另外增加的工作内容;③由于委托人或承包人原因,使监理工作受到阻碍或延误,因增加工作量或持续时间而增加的工作。
(9)“工程监理的额外工作”是指正常工作和附加工作以外,或非监理人自己的原因而暂停或终止监理业务,其善后工作及恢复监理业务的工作。第二条 本工程委托监理合同适用的法律,是指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专用条件中议定的部门规章或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法规、地方规章。第三条 监理人的义务与责任(1)监理人在履行本合同义务期间,应认真、勤奋地工作,运用合理的技能协助委托人实现合同预定的目标,完成监理合同专用条件中约定的监理工程范围内的监理业务。
(2)监理工作要守法、诚信、公正、科学、遵守职业道德。
(3)监理机构定期向委托人报送:监理月报、每旬简报、阶段性工作总结和重大事件专项报告。
(4)监理人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监理岗位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生负责制,对工程建设质量要负责到底。第四条 委托人的义务与责任
(1)委托人负责与监理人签订监理合同,协调外部关系,支付监理酬金。(2)委托人提供与工程有关的前期工程资料、行政文件及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副本)以及订货合同和采购协议。
(3)委托人应授权一名熟悉本项目情况、能迅速做出决定的项目负责人,与监理人联系,并解答和处理日常事务。
(4)在有条件的县,委托人应尽可能为监理人员提供必需的生活、工作的便利条件及使用农村信息网。第五条 监理人的权利
委托人在委托的工程范围内,授予监理人以下监理权利:
(1)协助委托人选择符合规定的施工队伍,并具有对施工进度的检查、监督权。
(2)对工程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有建议权,对工程质量有严格把关权,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有权提出整改。对项目上使用的材料、设备及施工质量有检验权。(3)在项目承包合同约定的工程款范围内,对工程款支付有审核和签认权,对结算工程款的复核有确认与否定权。未经监理人签字确认,委托人不得支付工程款。
第六条 委托人的权利(1)监理人员的配备,应事先征得委托人同意;监理人调换总监理工程师,应事先征得委托人同意。
(2)委托人有权要求监理人更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3)委托人有权要求监理人及时通报工程情况。第七条 监理报酬
正常的监理工作、附加工作和额外工作的报酬,按照监理合同专用条件中约定的方法计算,并按约定的时间和数额支付。第八条 其它
(1)由于工程需要,委托人要求监理人员出差时,所需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2)监理人如须另聘专家咨询或协助,所需费用由监理人承担。(3)因违反或终止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和损害的赔偿,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如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提交仲裁机关仲裁。
第三部分 专用条件
第二条 本合同适用的法律及监理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2)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3)国家先行的有关施工及验收评定标准。(4)委托人和施工单位签定的正式合同、协议。第三条 监理范围和监理工作内容:(1)监理范围:
(2)监理内容: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
(3)审核项目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下同)提出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4)审查和控制工程建设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对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要督促项目承包单位采取措施限期解决。
(5)督促、检查项目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国家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发现问题应及时指令承包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指令承包单位停工整改。
(6)组织工程建设质量综合评定,签署工程检验认可书和工程付款凭证。(7)定期向监理委托人报告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情况。
(8)工程竣工后,整理合同文件和有关工程技术档案材料,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和相关验收文件的签署,提交工程监理报告。
(9)在工程保修阶段,负责检查工程质量状况,承担质量责任,并督促承包单位保修。
第四条 委托人的常驻代表为。
第七条 委托人同意按以下的计算方法、支付时间与金额,支付监理人的报酬:
工程监理费=实施监理的单项工程财政投资总额× %,即人民币 万元整。
工程监理费的支付方式:
工程监理的附加工作报酬:(报酬=附加工作日数*合同报酬/监理服务日)双方同意用人民币支付监理报酬。第八条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难以解决的,双方同意由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双方不在本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