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云农综办[2004]15号
各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透明度,让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整个建设和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最近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国农办[2004)35号),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以下简称公示制),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州(市)农开办务必高度重视,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公示制贯彻落实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对公示牌,公示栏、公示墙的设立,应符合经济适用,清晰规范的要求,坚决杜绝形象工程,禁设豪华公示牌。请及时将此<通知》转发到所属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的通
知
2004年4月5日国农办[2004]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透明度,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现随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反馈。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2]13号)和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 [2003]93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以下简称公示制)是指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公示栏等形式,公布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有关内容,以接受项目区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的制度。
第三条 公示制应当遵循真实、及时、公开的原则,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四条 县级农发办事机构作为公示的直接责任人,承担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指导和监督项目乡镇、村组做好项目申报阶段的公示。
第五条 项目申报、实施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应实行公示制。
(一)项目申报前,拟申报项目的乡镇应向农民群众公示项目的建设地点、规划方案、需农民筹资投劳方案等内容,以广泛听取农民意见,优化项目设计,确保农民筹资投劳方案的落实。
(二)项目实施阶段,以项目区为单位向农民群众公示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工程及数量、财政资金及农民筹资投劳的使用计划情况等。在主要单项工程实施地点,向农民群众公示所建工程的标准、投资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
(三)项目竣工验收后,以项目区为单位向农民群众公示项目的名称、投资完成情况(包括农民筹资投劳使用情况)、建设内容、主要工程及数量、项目预期效益、运行管护(包括管护范围、内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等)。
第六条 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内容应向上一级农发办事机构备案。上一级农发办事机构发现公示内容不当或错误的,应责令改正。经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或国家农发办同意,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调整的,应在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中予以说明。
第七条 公示的方式主要采用在项目区内设立公示牌、公示栏、公示墙等,也可采用印发简报、宣传单或在当地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等方式。
第八条设立公示牌、公示栏、公示墙等,应符合经济适用、清楚规范的要求,尽可能利用排灌站和机电井管护房等建筑物,坚决杜绝形象工程,严禁建设豪华公示牌。
第九条 申报审批阶段的公示应至少保留20天,项目实施阶段的公示应至少保留10天,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应至少保留3年。
第十条 各阶段的公示都应注明对公示内容的质询、举报渠道,如电话、信箱和联系人等。
第十一条 项目区农民群众如对公示内容有疑问,可以向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提出质询,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应当在15天内作出答复。
第十二条 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未及时作出答复或者质询人对答复不满意的,质询人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天内向其上一级农发办事机构反映。上一级农发办事机构应在30天内,对反映事项进行核实并作出处理决定。对以实名反映的,应以书面形式将处理结果通知质询人。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农发办事机构要将公示制执行情况作为项目和资金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指导。
第十四条 各省(区、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农发办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通知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1年宣传工作要点
宣传工作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影响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精神,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做好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 “三农”工作大局,服务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工作,加强正面宣传,积极引导舆论,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弘扬文化,为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氛围。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宣传工作的要点是:
一、明确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扩大影响,争取支持。既要注重向各级领导、社会大众、专家学者宣传,还要注重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既要注重向农、林、水等涉农部门宣传,还要注重向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宣 传。要提高宣传的主动性、敏锐性,注重宣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氛围。
(二)鼓舞干劲,凝聚力量。农业综合开发借鉴世界银行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在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要深入总结宣传这些经验做法,增强工作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赢取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三)宣传政策,推动工作。要发挥好宣传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了解出台各项政策的初衷和目的,理解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对开展的试点工作、出台的新政策、新制度等,做好解读工作。通过宣传使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深入人心,得到贯彻落实。
(四)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及时公开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制度、工作动态等信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营造社会理解、参与和支持的发展环境。
二、突出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指示精神。大力宣传“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情况。
(二)深入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运用生动翔实的资料,深入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在财政支农工作中的显著成就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与改革的艰辛探索。积极宣传农业综合开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进程。
(三)深入宣传农业综合开发重要政策和重点工作。加强正面宣传,解疑释惑,及时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规定。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扶持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有效做法。
(四)深入宣传各地丰富多彩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及时将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归纳提炼和宣传 推广。既要将上级的决策部署和改革措施及时准确地传达贯彻到基层,又要全面收集和客观反映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和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
(五)深入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系统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围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宣传和倡导在平凡岗位甘于默默奉献、开拓创新、服务群众、报效“三农”的精神;积极宣传和倡导对国家、对人民、对农业综合开发事业高度负责、严谨细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积极宣传和倡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六)深入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文化创建活动。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为载体,大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文化建设。要从丰富多彩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汲取时代精神,丰富农业综合开发文化内容,提炼农业综合开发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和文化活动,丰富和充实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大家身心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
三、加强宣传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在重要媒体上开展宣传报道。把握关键宣传时点,积极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财政》、《中国水利报》等媒体上开展宣传报道。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与新闻媒体共同策划对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热点问题的报道。
(二)加强自身宣传平台建设。充分调动各级农发干部共同办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的积极性,充实编辑部人员力量,提高编辑水平,扩大发行面,提高办刊质量和效果,增强杂志的影响力。进一步办好财政部门户网站农发频道,提高采编水平,精心设置栏目,突出农发特色,丰富网站内容,加快信息发布速度,规范信息发布流程,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利用好《财政简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简报》、《情况反映》等内部刊物,向各级领导及时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
(三)加强重要信息报送工作。督促各地区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部门报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信息。按照财政部办公厅的要求,认真研究信息报送选题,明确信息报送分工和责任,落实信息报送的任务,提高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加强与地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扩大信息来源,督促和指导各地区将 涉及本地区主要领导关于农发工作的讲话(指示)精神、本地区农发工作的重要进展等情况,及时整理成“财政信息专报”上报财政部办公厅,进一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影响。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视察项目区。继续开展项目区采风活动,以及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笔会或征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
(五)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管理。重要的宣传议题和方案由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并跟踪问效。各处室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宣传工作经费要给予保障。督促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宣传重点,落实宣传责任,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各地区开展宣传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分配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一项因素。按照财政部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规定,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宣传的相关管理工作。
(六)提高做好宣传工作的能力。通过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干部新闻宣传管理和新闻写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农业综合开发通讯员队 伍,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提供人才和组织保障。
第三篇: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科技推广实施方案
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在邕宁区新江镇那云村。为了贯彻落实好项目的科技推广工作,辐射带动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目的,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优势主导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强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及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基本情况
那云村位于新江镇的西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城区12公里,全村辖6个坡,20个村民小组469户,总人口2349人,共有耕地面积5586亩,其中水田1836亩,旱地3750亩。云村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春秋相连,降水量充沛,土质良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村经济以甘蔗、蔬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其中韭菜是那云村的一个新兴产业,2010年全村种植面积380亩,年收韭菜10刀,亩总产量达8000公斤亩,年收入10000元以上,是南 1
宁市有名的韭菜村。
三、概述(包括意义和必要性,总体目标和示范内容等)
(一)意义和必要性
科技推广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措施,是指通过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应用于项目区农业生产的过程。加强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是将农业、林业、水利等措施形成的生产能力转化为产品的重要途径。改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能解决粮食由低产到中产,由中产到高产,关键要靠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也是推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农业,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培养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总体目标和示范内容
1、总体目标
在新江镇那云村那云坡建立一个“甘蔗双高生产示范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甘蔗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实现甘蔗高产高糖,以推动新江镇甘蔗产业的发展;在那蚕坡建立150亩韭菜新品种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掌握新品种的农艺性状,筛选适应本地种植推广的韭菜新品种。集成推广高产高效韭菜栽培技术,提高韭菜产量和品质。
2、示范内容
围绕土地治理项目的总体要求,把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发展上,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高
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示范内容如下:
(1)按照甘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200亩高产高糖甘蔗生产示范基地,示范辐射面积2000亩,示范基地严格按照DB450100/T1—2005《糖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配套推广农业机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黑色地膜覆盖、科学病虫防治等综合技术,以提高甘蔗单产和品质。通过项目实施,应用推广2项以上甘蔗高产栽培新技术,总结一套实现甘蔗高产高糖的栽培技术。示范区甘蔗平均亩产7吨,辐射区年平均亩产6吨,分别比2010年增产10%以上;
(2)建立韭菜新品种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50亩,推广面积800亩,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推广科学喷灌、物理防虫、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等综合技术,探索韭菜全年生产的配套技术措施,提高韭菜产量和品质。示范基地韭菜年平均亩产量达到8000公斤,推广区平均亩产量为7500公斤,均比常规种植的韭菜品种亩增产10%以上。
(3)建立1个“乡村科技网点”,为全村80%以上的人口提供信息服务;建立1个村级“乡村教室”,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次以上;建立1个农村“乡村科技书屋”,至2011年底,藏书量达1000册以上,且长期对群众开放。
四、工作步骤和任务
2011年1月至2011年 6月:做好项目的宣传、落实示范基地、引种、育苗、定植等工作;
2011年7月至2011年11月:指导农民做好两个示范基地、管理、收
割工作,同时做好“乡村教室”、“乡村科技书屋”、“乡村科技网点”建设工作;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做好两产业示范基地产量验收工作; 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做好项目的示范再推广工作; 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写好总结材料,结题项目。
五、投资估算
(一)建立一个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引进甘蔗新品种进行试种,以找出一个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计划投资8.4万元。主要用于引进甘蔗新品种柳城03/182及新台糖22号健康脱毒种苗各50亩,并对示范区进行肥料补贴,每亩补贴100元。
(二)建立一个韭菜新品种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引进韭菜新品种5个以上,并进行试种试验,计划投资8万元。主要用于购买韭菜新品种、肥料补贴、试验经费、购买滴灌器械等。
(三)建立1个村级“乡村教室”,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次以上,计划投资6万元。主要用于购买黑板、椅子、课桌及培训经费等。
(四)建立一个“乡村科技网点”,为全村80%以上的人口提供信息服务,计划投资3.5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电脑、打印机、安装宽带网、建立信息发布栏等。
(五)建立1个农村“乡村科技书屋”,至2011年底藏书量达1000册以上,且定期对群众开放。预计投入资金2.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图书、书架、阅读书桌等。
六、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新江镇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新农村副镇长担任,成员由农业服务中心、土地所、财政所等有关部门组成,下设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项目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处理和协调项目实施工作。
成立邕宁区新江镇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实施小组和技术小组,并聘请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及甘蔗研究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由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具体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和组织项目实施。
(二)项目采用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办法,实行“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严格按照无公害技术规程组织生产,进行科学喷灌、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等无公害化措施开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科学施肥,推广应用有机肥、生物菌肥。以实现农业生产无公害,并组织专家进行无公害认证,形成品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要精心部署,广泛动员,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的重要意义,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到科技推广建设中来,各单位和各村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科技推广的好处、好经验,形成浓厚的氛围。
(四)认真做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必须做好农民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进
村入户举办培训班,直接面对农民,避免农业新技术在培训过程中打折扣;另一方面,和农民面对面问答和现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回答;再次是技术人员直接驻村指导科技示范,选择科技意识强的示范户,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直接扶持,起到直接宣传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采用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使项目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每户至少有一份技术明白纸,至少有1名技术明白人。
(五)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项目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遵循预算程序和项目内容规模以及投资额度,做到专款专用。
(六)搞好项目规划,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顺应自然规律,优化调整品种和种植结构,改革耕作制度,科学平衡施肥。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其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严格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技术指导服务人员全年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搞好不同时期性状调查、测产和总结。
新江镇农业服务中心2010年11月3日
第四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流程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流程图
前期工作阶段
总体规划;
县级农发办事机构依据国家农发办及省级农办事机构规划,以及本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农业开发后备资源情况,编制本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五年总体规 划。
前 期 准 备
1、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意识。
2、项目申报单位提出立项申请前,应由村民委员会采取民主方式征求农民是否愿意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和是否自愿筹资投劳,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编制项目建议书
1、县级农发办事机构要指导乡镇等项目申报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
2、项目建议书按国家农发办有关要求编制。
编制项目库
1、项目建议书建省(地)级农发办事机构或委托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实地考察(审查)合格后,方可存入项目库。
2、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入库项目材料应存入计划机并报上级农发办事机构。
3、县级农发办事机构采取竞争立项办法,从项目库中选择扶持项目。
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1、依据经审查合格后的项目建议书,由有资质的单位或县级农发办事机构组织专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国家农发办有关要求编制和上报。
3、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作为项目实施计划的编报依据,各级农发办事机机构须加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质量。
评估审定
1、省级或委托地级农发办事机构对所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定或审查。
2、地级农发办事机构组织专家对所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抽查。
3、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或审查意见和项目实地考察结果,择优确定项目。
4、需国家农发办组织评估审定的项目可行研究报告须在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下达前报送国家农发办。
5、项目评审应建立责任制,明确评估人员的职责。
申 报 批 复 阶 段
下达投资控制指标
(一)1、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根据国家农发办下达的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及项目计划编报要求,下达各地级或县级控制指标和项目计划编制要求。
2、胰有农发办事机构将上级下达的投资控制指标和计划编报要求及时下达给项目申报单位。编报项目实施计划
1、根据经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计划编报要求,县级农发办事机构编制项目实施计划。
2、项目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按国家农发办有关规定。
3、县级农发办事机构编制的项目实施计划经地级、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农级审查汇总后报国家农发办审批。
编报项目实施计划
(二)1、国家农发办审核批复省级农发办事机构上报的项目实施计划。
2、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根据国家农发办批复,向地级或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批复具体项目实施计划;或地级批复县级具体项目实施计划。同时,省级将批复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3、项目实施单位须严格按批复的项目实施计划施工。
4、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复,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调整、变更和终止的,应按国家农发办规定的权限报省级或国家农发办批准。
编制初步设计
1、根据经审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复的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初步设计。
2、由具备相应资质单位或有能力的县级农发办事机构编制。
3、初步设计应报省级或地级农发办事机构组织审定,或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审定。
4、有条件的地区项目初步设计也可依据经审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申报项目实施计划之前编制。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工程实施
1、对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和主要设备、材料的采凤实行招标制。
2、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应实行工程监理制。
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实行公示制。
4、建设期内要定期检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并报报上级农发办备案。
5、项目工程实施完后,要进行工程决算。
资金管理
1、坚持“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2、项目资金应及时足额筹措到位。
3、实行县级报帐制,应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拨付财政资金。
4、项目资金(包括农民筹资投劳)使用情况实行公示制。
5、项目工程实施完后,要进行财务决算。
验收管护阶段
项目验收
1、项目工程竣工后,县级办事机构要进行竣工验收准备。
2、地(市)级农发办事机构要检查县级的验收准备情况。
3、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一般由省级农发办事机构进行验收,部分竣工项目一般由省级农发办事机构进行验收。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对竣工项目组织验收的基础上,提交验收考评申请并附验收总结报告。
4、国家农发办对项目竣工验收每三年进行一次考评。
工程管护
1、明确已建工程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2、建立健全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建后评价
1、项目竣工验收并运行一年后,应对项目工程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有关情况报上级农发办事机构。
第五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度
崆峒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度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以下简称公示制)是指县级农发办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公示栏等形式,公布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有关内容,以接受项目区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的制度。
第三条公示制应当遵循真实、及时、公开的原则,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四条县级农发办作为公示的直接责任人,承担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指导和监督项目乡镇、村组做好项目申报阶段的公示。
第五条项目申报、实施和验工验收三个阶段应实行公示制。
(一)项目申报前,拟申报项目的乡镇应向农民群众公示项目的建设地点、规划方案、需农民筹资投劳方案等内容,以广泛听取农民意见,优化项目设计,确保农民筹资投劳方案的落实。
(二)项目实施阶段,以项目区为单位向农民群众公示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工程及数量、财政资金及农民筹资投劳的使用计划情况等。在主要单项工程实施地点,向农民群众公示所建工程的标准、投资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
(三)项目竣工验收后,以项目区为单位向农民群众公示项目的名称、投资完成情况(包括农民筹资投劳使用情况)、建设内容、主要工程及数量、项目预期效益、运行管护(包括管护范围、内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等)。
第六条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内容应向上一级农发办事机构备案。上一级农发办事机构发现公示内容不当或错误的,应责令改正。经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或国家农发办同意,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调整的,应在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中予以说明。
第七条公示的方式主要采用在项目区内设立公示牌、公示栏、公示墙等,也可采用印发简报、宣传单或在当地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等方式。
第八条设立公示牌、公示栏、公示墙等,应符合经济适用、清楚规范的要求,尽可能利用排灌站和机电井管护房等建筑物,坚决杜绝形象工程,严禁建设豪华公示牌。
第九条申报审批阶段的公示应至少保留20天,项目实施阶段的公示至少保留10天,竣工验收阶段的公示应至少保留3年。
第十条各阶段的公示都应注明对公示内容的质询、举报渠道,如电话、信箱和联系人等。
第十一条项目区农民群众如对公示内容有疑问,可以向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提出质询,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应当在15天内作出答复。
第十二条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未及时作出答复或者质询人对答复不满意的,质询人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天内向其上一级农发办反映。上一级农发办事机构应在30天内,对反映事项进行核实并作出处理决定。对以实名反映的,应以书面形式将处理结果通知质询人。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农发办要将公示制执行情况作为项目和资金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指导。
第十四条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