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 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程是吉林省建设现代化农业、增产100亿斤粮食的重点工程。计划在我市实施玉米、水稻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程,将全面提升我市的现代化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则,以玉米为重点,水稻为辅,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并重点在玉米播种和收获、水稻插秧和收获等作业环节有新的突破;
二是突出民办公助的原则,以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 三是突出集中投入、规模经营、示范带动的原则,逐年建设,稳步推进;
四是突出农机化新技术的原则,以实施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实现结构优化、先进适用、运行高效的目标。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用4年左右时间(2007~2011年),在我市粮食主产区建设64万亩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其中:玉米占70%,水稻占30%;辐射带动面积64万亩,实现机耕、机种、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
2、机械化水平。到2008年末,通过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区建设带动作用,示范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6年的39%提高到53%;到2009年达到62%;到2010年达到70%;到2011年达到70%以上。
3、组织创新。
(1)到2008年末,计划建设4,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户40个。
(2)到2009年末,计划建设4,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户20个,2,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户40个。
(3)到2010年末,计划建设4,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户20个,2,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户40个。
(4)到2011年末,计划建设4,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户10个,2,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户60个。示范区内60%的耕地由示范基地覆盖,4、节本增效。到2010年末实现粮食增产1.5亿斤,节本增效11.2亿元,转移劳动力1.5万人。
四、建设主体
示范区建设主体为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两种模式。
(一)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主要选择在村级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机产业化没有形成规模或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转移较少的村,重点扶持有一定经济实力、在村中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并有一定农机化基础和农机运用管理工作经验的养机户。农机大户应具备2台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或农机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以上,自营土地规模在30公顷以上(含承包地)。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其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规模,完成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农机大户在经营上主要以代耕作业为主,在完成自耕自种的同时,面向全村、全乡(镇)开展农机田间和其它项目作业。在机具配套投入上,坚持整合当地现有可利用资源和填平补齐的原则,防止农机具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进而增加农民自筹资金,增加股份额度,真正实现股份合作。
(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主要是在一些村级经济基础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劳动力转移在30%以上,农民积极性高的行政村,优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现应具备4台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或自营土地规模在200公顷以上。合作组织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合作组织按照公司化模式进行组建,实行股份合作制管理,参股人为农户、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村集体和社会投资人。农民可以用土地、货币、机具和固定资产等多种形式参股。董事会由参股农民自己选举产生,使权利和利益共享,义务和风险共担。国家和省级财政投资按其它各投资比例进行配股,分别作为各方入股资金,国家补贴资金不作为股份,不参与分红。
五、建设地点、规模和内容
(一)建设地点
根据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实际需要,重点在玉米、水稻主产区建设,全市在16个乡(镇)、办事处进行大面积推广。
(二)建设规模
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总规模为64万亩,到2011年完成。2007年至2008年度建设16万亩,其中: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12.8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3.2万亩。建设规划原则上一个村建一个大户或合作组织,土地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村可建2个以上大户或合作组织,以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三)建设内容
一是2007年至2008年度我市建设平均4,000亩规模农机大户38个。2,000亩规模农机大户4个。
二是围绕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玉米精量播种、收获和水稻育插秧、收获等),装备拖拉机286台,配套农具369台,玉米收获机31台,水稻收获机23台,水稻插秧机15台。三是建设农机具库棚建设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拨付给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拨付到项目办库棚建设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拨付给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拨付到项目办公室专用帐户,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持省局批准申请报告及相关证明办理补贴手续,然后一次支付给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
公室专用帐户,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持省局批准申请报告及相关证明办理补贴手续,然后一次支付给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
所需的库棚8,000平方米,主机库4,000平方米,农具棚4,000平方米(即每个合作组织平均具备农机具库棚200平方米、主机库100平方米、农具棚100平方米;承担2,000亩的农机大户按一半计划建设。新建设库棚在100平方米以上。)
六、建设标准
(一)农机具配置标准
按照建设原则和建设主体的要求,为使每个建设主体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目的,真正起到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按照吉林省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建设主体中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最少要保证辖区内完成4,000亩耕地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任务,辐射带动4,000亩。也可以完成2,000亩耕地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任务,辐射带动2,000亩。要达到这一标准,就要配备足够的农业机械和配套农机具做保证,只有达到了全程机械化的配套水平,才能做到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目标。
(二)库、棚建设标准 按照农机标准化建设标准,无论农机合作组织还是农机大户,都要达到有固定场院、车有库、农具有棚、有停放场,要建成统一的标准,以便于管理。按照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农机具存放场、库、棚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农机大户重点建设主机库、农具棚(库)和机具临时停放场。主机库棚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旧房改建,达到防雨、防风、防晒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包括修缮库房盖、墙面、地面、门窗、防火等,新建库房要采用砖混结构。库房棚盖一律采用蓝色彩钢盖材料,防火墙体,水泥硬化地面,非木质门窗。机库举架高度要满足最高机车自由进出,农机库建筑面积要满足机车停放需要,可以是单机单库,也可以是多机一库,但最低面积不能少于200平方米,地面要进行水泥硬化,并且设地沟;农具棚应具有防止雨淋、日晒功能,除棚盖统一要求采用蓝色彩钢盖材料外,围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金属栅栏或砖混结构,库门采取拉门或卷帘门。承担2,000亩作业面积可以建筑100平方米的库棚。详细建设标准按建筑设计部门设计的标准建设。
七、投资规模及补助标准
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资金采取国家扶持、省级配套和农民自筹的投资办法。农机具购置按国家、省与农民自筹5:5的投资比例,场库棚建设资金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一)投资规模 2007年至2008年度示范区建设预算总投资3,68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28万元,省级配套672万元,农民自筹1,680万元。库棚建设国家投入补助资金320万元。
(二)补助标准
凡是承担示范作业面积4000亩以上任务的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需要总投资92万元,其中:用于农机具购置84万元(国家补贴42万元,农民自筹42万元);新建200平方米以上库棚给予8万元补贴,其余资金自筹。
凡是承担示范作业面积2000亩以上任务的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需要总投资46万元,其中:用于农机具购置42万元(国家补贴21万元,农民自筹21万元);新建100平方米以上库棚给予4万元补贴,其余资金自筹。
对原有库棚建设维修改建的,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使用和外观达到统一标准的,给予补贴2.4万元,对原有库棚建设维修改建的,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给予补贴1.2万元,其余资金自自筹。
对农民使用银行贷款解决自筹资金部分,其贷款应支付利息,省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补助。
(三)补贴机具及补贴率
拖拉机:省内产品补贴率50%;省外产品25-40马力补贴40%;40马力(不含)以上补贴50%,40马力补贴率40%;
插秧机:省内产品补贴率50%,其它不补贴; 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省内产品补贴率50%,其它不补贴;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补贴率50%; 其它机具:补贴50%;
八、购置农机具操作程序
1、具备条件的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由法人代表提出申请,并在乡、村、社公示7天后,无异议后,提交资质证明、身份证、土地使用证明以及购置农机具申请表,经农机局核实后,确定为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
2.确定为农机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后,要到农机局项目办公室交购置机具差价款和2万元保证金,并签定共建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合同书,以及购机合同和协议。
3、经省农机局项目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到指定经销商购置农机具
4.农机局项目办公室将建立农机具购置专户,农民购置机具差价款存入专户后,统一由农机局汇给经销商。
5.项目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购置机具进行验收,并填写机具验收单,由购机者、乡镇农机站和农机局项目办公室签字盖章。
九、项目管理机构
(一)项目领导小组。九台市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为加强项目建设,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成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安排等。
组 长:逯占元(九台市副市长)副组长:冯成河(九台市农业机械局局长)肖志华(九台市财政局局长)焦成岩(九台市农业局局长)吴愚民(九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胡 辉(九台市建设局局长)
成 员:王德会(九台市农机局副局长)高 野(九台市农业局副局长)栗振岗(九台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永瑞(九台市城建局副局长)
(二)项目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农机局,负责计划的制定,机具及设备的购置,项目的管理,调度协调日常事务,培训、宣传、总结等有关事宜。主任由九台市农业机械局副局长王德会担任。
(三)技术服务组。成立九台市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技术服务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协调、培训、指导和服务性工作。组长由九台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尚义担任。
十、实施进度及工作安排 一是项目的实施进度
根据确定的示范方向和重点内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行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务求实效,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
项目的建设期限为4年,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末。
1、项目的初始建设期,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末。这期间主要是搞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施小组的成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项目的申报、建设点的落实、资金筹措、购置机具的选型和配套等。
2、项目的集中实施期,第一批时间为2008年2月至同年7月末。这期间主要是搞好建设对象的试验示范,按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要求组织购进全部机具以及库棚设施建设:其中购置拖拉机286台,配套农机具369台(套),水稻插秧机15台;收获机54台,其中:水稻收获机23台,玉米收获机31台。
3、项目建设的验收期,时间为2008年8月至10月末。这期间主要是对项目建设进行项目检查评估,总结验收。
二是培训计划和进度安排
利用科技之冬和结合市里绿证培训,计划在市农机校集中培训两次。聘请省、长春市农机农业专家对全市农机人员、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玉米、水稻农机化生产技术规程,以及农机具的构造原理、使用维护、技术保养、故障排除等,计划培训600人次。
三是技术指导与宣传
通过编印发放技术手册,宣传资料,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并利用不同规模、不同层面的现场会、观摩演示会进行宣传,全年计划召开现场会4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份,技术手册3,000册。
十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为强化组织领导,九台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服务组,办公室设在市农机局,技术服务组由农机、农业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并聘请吉林省农机管理总站、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和九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层层落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以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
(二)资金管理。示范区建设农机具补贴资金由省财政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集中支付,场库棚建设补助资金和农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拨付市财政局,市财政局要为项目库棚建设设立专项帐户,由项目办公室专门管理帐目,由财政监管,项目办统一拔付给农机示范户和农机服务组织。
(三)资金整合。加大农机化资金投入力度,多方面筹措资金,整合部门资金、信贷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资金的整体效能。良种补贴、农业三项技术补贴、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要向农机化示范区倾斜。
(四)机具采购。为保障示范区建设农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功能、服务、管理等,机具采购采取目录选择、政府采购的形式,确保监管有力,阳光操作。
(五)机具管理。示范区建设所有装备的机具,其产权为购机者所有,市农机局项目办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喷涂统一标识和编号。所购机具5年内不得转卖,达到使用年限须更新的,经市农机局批准,报市财政局备案方可变卖或报废。
(六)技术培训。市农机局技术服务组,负责整个示范区建设中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与信息服务工作,并负责建设主体的联合集成与服务组织工作。
(七)制度建设。加强示范区农机标准化建设,制定建设标准,作业质量、机务管理、机具报废、经营核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示范区建设健康发展。
(八)资金支持。财政部门为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施,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保证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实施。
(九)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把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当作解决当地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帮助当地示范户或农机服务组织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土地部门、城建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好示范区库房建设的所需土地、库房建设审批手续;农行、信用联社拿出部分信贷资金支持示范户或农机服务组织缺少自筹资金的难题。
(十)检查验收。项目建设完成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按项目可研的批复要求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检查内容为资金使用、机具配备、场库棚建设和作业实施效果等。
十二、项目管理
为保证购置农机具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要加强对农机经营组织和农机经营者以及农业机械的管理,只有管理好,才能有效益,才能促进发展。
(一)、建立企业化管理制度。合作社组织要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符合企业化管理的管理制度,并依据《公司法》建立企业管理机构,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按照企业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农机大户也要参照上述的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结合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统一的作业质量管理和收费标准制度。要充分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机作业质量和收费标准的管理,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必须对农机的各项作业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收费标准,严格执行,防止作业质量差、乱收费和高收费现象的发生,保护养机和用机双方的利益。
(三)、实行完善严格的财务管理。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做好各项财务计划和实行法人代表审批制度。对机车及农具所提取的折旧费、大修理提存等专用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同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进行财务检查,一经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四)、强化培训,实行农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要经过农机培训学校全面系统的培训,在拿到资格证书后,方能够从事农机操作。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农机作业。农机管理人员也要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参加部门或专业系统组织的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五)、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服务功能。以农机使用管理、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安全生产、作业指导、市场信息、维修检测和油物料供应为主线,完善市、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农机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促进农机健康发展。
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二O一一年四月
第二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示范区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小麦为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多年发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平已较高,但在植保、烘干等环节仍较薄弱,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我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采用先进适用的小麦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及秸秆处理等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形成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优化配置各生产环节机械设备,健全和完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标准;补齐短板环节,充分体现农机化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突显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优势。
二、基本原则
1、广泛参与、突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农机推广长效机制和长期稳定的推广示范基地。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以能为先,要向县、乡推广机构、乡村集体组织、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倾斜。
2、规范选型、把握“六好”。与当地立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好;与项目建设内容的一致性好;与当地广泛使用的技术装备的差异性好;与全省农机推广试验示范类技术装备同步性好;与优质、高效、先进、环保要求的契合性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导向性好。
三、实施内容
1、示范区建设
在襄汾县和稷山县建设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2万亩。分别为:襄汾县1万亩、稷山县1万亩。
2、新购置机具选型考核
在省、市站的指导下,做好主要机具的选型和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依据当地生产实际,引进植保、收获、烘干及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机具;对新购置的机具开展试验选型考核,并提交考核报告。
3、开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建立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进行小麦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及秸秆处理等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通过引进植保、收获、等配套机具,形成适合当地生产、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路线。
4、开展示范演示活动
适时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演示等推广活动。
四、资金使用计划
在临汾市襄汾县、运城市稷山县组织实施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示范项目,每个县(市、区)支持资金为15万元。用于新装备购置补助12万元,单台装备购置补助比例不超过机具价格的80%;项目实施及技术推广费3万元,包括机具对比试验选型考核、新技术试验风险补助、试验示范装备维修费用、试验示范所需物料购置补助、试验示范区标志建设补助、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演示等推广活动。
项目资金使用要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计划和规定支出,并要有相关发票凭证,杜绝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和虚列支出等情况。
五、技术规范及要求
1、播前准备
①小麦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如济麦
22、鲁原502、鑫麦296、良星66等。
②种子处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提倡选用包衣种子,播前采用药剂拌种方法进行处理,拌后堆闷2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
③田块准备。一是秸秆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抛撒均匀。如采用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联合复式机具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应≤30cm。二是旋耕整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15%~25%,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cm以上,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为提高播种质量,提倡播后应及时镇压。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25~3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应及时合墒。三是保护性耕作。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以确保证机械播种质量。
2、机械播种
①适期播种。根据气候、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确定适宜播期。具体确定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安全越冬情况等,旱地小麦可在适宜播种期前后抢墒播种。
②适量播种。一年两熟区小麦每亩播种量20-25kg。但应根据播种时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和种子发芽率等情况适当增减。在干旱年份和晚播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也要避免盲目加大播种量,导致基本苗过多。
③提高播种质量。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播种深度为3~5cm,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无漏(重)播,覆土均匀严密,播后镇压效果良好(如土壤湿度较大或粘重土壤,亦可不需镇压)。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播种时应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调整播量时,应考虑药剂拌种导致种子重量增加的因素。
④播种机具选型。根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艺要求,提倡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播种机具,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
3、田间管理
①冬前管理。一是查苗补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发现漏播应及时补种。二是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的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三是冬前促弱控旺。在小麦3叶期前后,对基肥不足、麦苗瘦弱、群体不足田块,根据苗情,适量追施平衡肥,每亩追施尿素3~5 kg。
②春季管理。一是化学除草。对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化除的麦田,待气温回升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二是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在小麦生产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应加强植保机械化作业指导与服务,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择适宜的药剂和施药时间;在示范区采用无人植保机、高地隙植保机械进行作业确保达到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的要求。
4、机械收获
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质量,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同时做到割茬高度≤15cm,收割损失率≤2%。作业后,收割机应及时清仓,防止病虫害跨地区传播。
5、机械烘干
对收获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大于20%时,采用粮食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使含水率降到15%以下,达到粮食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六、实施进度安排 1、1-2月,下达计划任务,做好物料准备。省局下达全省推广项目计划任务,项目县做好物料、油料、作业机械保养等准备工作。2、3-4月,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区建设。各项目县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总站备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做好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工作。3、4-5月,开展中耕植保作业。引进高效植保机械,做好安装调试工作。开展小麦中耕、植保作业,以及多种形式的高效植保机械现场演示和推广活动,并进行高效植保机械试验考核工作,形成试验考核报告。4、5-7月,开展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开展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引进机械化烘干设备,并做好安装调试工作。5、8-9月,开展小麦机械化烘干作业。开展小麦机械化烘干作业,以及机械化烘干现场演示和推广活动,并进行烘干机的试验考核工作,形成试验考核报告。6、10-11月,开展小麦机械化播种作业。开展小麦深松整地和机械化施肥播种作业。7、11月15日前,进行项目验收、全年工作总结和绩效考评。各项目县要完成工作总结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况、实施范围、实施面积及机具完成情况,试验示范、宣传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总结出适合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路线等),提交植保机、烘干机的试验考核报告以及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并接受市站绩效考评。省站将适时对项目进行绩效考评抽查。
七、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机推广站要监督指导全市农机推广项目实施。有关市、县农机主管部门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的大力支持,把项目的实施纳入农机工作的重要议程。
各项目县要成立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组要协调和指导项目实施工作,责成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报道工作进度。技术指导组要负责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项目概况、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内容,要明确采取的技术模式、技术路线、技术内容、实施范围、工作步骤、组织措施、领导组技术组等),制定项目技术规范,实地监督指导项目实施和解决项目实施中有关技术问题,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做好新机型的试验考核工作。各县局要高度重视项目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技术人员及时到位,推广站要全力以赴做好此项工作,站长负责,责任到人,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实施。
2、落实项目任务。
省站根据省局项目建设计划任务清单的要求与各项目县农机局签订项目建设任务书,各县局要依据项目建设任务书认真做好项目的安排和落实工作,同时,要与项目具体承担单位(个人)签订项目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权利、义务等,明确项目机具用途和管理等。
3、设置推广标识。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选定核心示范区设立或悬挂项目示范标志牌,项目资金补贴购置的机具要喷绘“NJTGSFYJ2018-XX”字样进行管理。
4、搞好技术宣传、培训、指导服务。
各项目县要开展技术操作培训,规范作业质量标准。在作业期及时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作业示范。同时,积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对新技术进行宣传报道。要及时将开展项目有关工作的相关信息向省推广站反馈,同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山西农机信息网》和《山西农机推广信息网》,报送项目实施动态信息2篇以上。
5、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做好档案留存工作。相关市站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安排和落实工作,督导各项目县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将所有项目资料装订成册。包括项目县编制的实施方案,县研究落实项目的会议文件,机具票据(复印件),协议书,总结,试验报告,引进机具照片,机具作业现场、考核现场照片和影像资料,验收表,验收报告,绩效考评报告,资金支出明细(复印件)和票据(复印件)等。市站在项目实施期间适时到各县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省站要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抽查。
6、做好项目实施,认真进行检查验收、绩效自评。各项目县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认真记录项目实施过程,积累相关的数据记录、影像记录。每月报送《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动态情况报表》(见附件18),6月30日前报送半年总结。项目实施结束后,一是要撰写相关报告材料,包括项目工作总结、项目技术总结报告、项目机具跟踪考核报告、推广效益分析报告和项目绩效自评报告。二是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形成规范的验收表、验收报告。三是验收完成后,项目县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向市农机局提出绩效考核申请。各市对所辖县项目完成绩效考评。
第三篇: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地理标志产品——大方天麻”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贵州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毕节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贵州天麻产量高,质量好,而大方天麻又是贵州天麻中的佼佼者,是“上品特产中的上上品,地道药材中的真地道”。大方县种植天麻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大方有从事天麻种植、加工、营销的企业6家,全县天麻种植2万亩,种植农户6000余户,年产天麻干品800余吨,产值上亿元。天麻产品有礼品干天麻,天麻酒,天麻饮料、天麻颗粒、保鲜天麻系列产品等,市场前景均较好,供不应求。大方天麻品牌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大方县已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天麻之乡”称号。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发布公告。
为进一步贯彻国发[2012]文件的精神,落实2012年3月29日,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同志在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调研时提出的“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和“要在标准化的推广上要有新的突破”的总要求,为了不断加强我县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大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实际情况,因此,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大方天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编写大方天麻种植规范,规范大方天麻品种、制种、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确保大方天麻品质,对全县天麻
作组,满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需要。
(二)制定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参照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制定完善示范农产品的产地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种植技术、包装技术、储运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使示范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
(三)建设核心示范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办好若干个核心示范片,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片建设规模不小于示范区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四)加强技术培训。将制定编写的技术标准简化为通俗易懂的简明技术手册或操作卡,发放到农户,并对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五)提高装备水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和农业机械,提高示范区的装备能力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
(六)加大财政支持投入力度,建立专款专用的工作机制,确保资金专项使用率达到100%。
(七)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协调会议制度,对标准化建设项目中重大、重要问题采取召开协调会议的方式进行研究和解决,实现沟通机制运行良好,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八)组织专家进行标准体系的论证的审定,并发布实施。
四、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大方县“地理标志产品——大方天麻”农业标准化示范
开发有限公司和技术依托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等部门抽调技术业务骨干力量组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技术领导小组”,项目技术领导小组由科技办主任李云龙任组长,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文平任副组长,聘请贵阳中医学院魏升华教授任技术顾问。
(二)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由大方县科技办支持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昆明分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贵阳中医学院联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项目实施中的主要技术力量。主要进行大方天麻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丰产栽培新技术、仿野生天麻GAP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等技术创新与规范化工作。
(三)示范区建设保障措施
该项目由大方县科技办负责,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协作进行实施,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贵阳中医学院、毕节市药检所作技术依托单位,由毕节市药检所海市、汪勋和薛朝京负责天麻标准的编写。具体实施进度如下: 1、2012年6日-2013年6月:对大方天麻产地、环境、土壤、种植面积、品种进行调研,示范种植天麻100亩,按要求进行种植和加工工艺试验,培训天麻种植农户200人次。2、2013年7月-2013年11月: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天麻质量标准对试验的样品进行分析比较,编制地理标志产品大方天麻种植规范,征求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讨论评审。
六、示范区建设经费保障
区建设工作经费,保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银发〔2016〕84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金融扶贫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复函》(银函〔2017〕33号)要求,创建全国以省为单位的金融扶贫示范区,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瞄准脱贫攻坚重点人群和重点任务,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以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坚持超前探索、重点突破、县为基础、先行先试,加大金融扶贫产品和模式创新,加快金融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加大金融投入,优化融资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集中金融资源和力量助推脱贫攻坚,探索以“信用+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新路子、新模式,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从“救济式扶贫”走向“产业式扶贫”,力争金融扶贫在全国走在前列、成为表率,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先行先试。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部署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统筹资源率先加快推进。抓住牵动全局的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先行先试,重点突破。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注重市场化运作,以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为着眼点,改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建立政府投资资本化制度,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
产融结合,激发活力。注重产融结合,注重支持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创新提升,扶贫为本。以金融服务便利化、系统化为重点,以促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为突破口,对试点项目进行不断巩固和总结提升,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形成更加管用、更加便利、更加有效的支农惠农便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优化环境,防控风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把农户信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依托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坚持底线思维,在用活用足金融工具的同时,全面防控金融风险。
典型带动,全面推进。优先选择农村金融基础较好、带动作用强的盐池县、彭阳县、平罗县等开展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加大对扶贫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三)主要目标。通过开展金融扶贫示范区创建活动,力争用2年—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电子化档案“一档一户”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全覆盖、有贷款意愿贫困户小额信贷基本全覆盖、“扶贫保”全覆盖、手机使用全覆盖、行政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金融扶贫政策体系更加高效,金融可获得性显著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达到1万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三不愁、四保障”,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二、主要任务
(一)做服务器,把金融工具拿在手上。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夯实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基础。
1.建设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将普惠金融、智慧金融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依托相关部门信息数据平台,构建覆盖全区的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可视化、实时、动态信息查询、展示和智能分析服务,为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供服务、保驾护航。(牵头单位:自治区扶贫办、金融工作局;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信息化建设办,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完成时限:2017年底前)
2.建立精准管理机制。对接人民银行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金融扶贫贷款统计制度和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系统,实现对对象识别、致贫原因、帮扶责任、脱贫措施、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资源配置及退出跟踪等方面的精准管理,做到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数字化管理”转变。(牵头部门:自治区扶贫办、人行银川中心支行;配合部门: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成时限:2017年底前)
3.开发“宁夏精准扶贫APP系统”。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开发APP系统,打造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统筹发展物理网点、自助银行、金融综合服务站和电子银行“四位一体”等服务渠道,向贫困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普及金融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牵头部门:自治区扶贫办、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办、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完成时限:2018年底前)
4.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广应用APP。通过现场讲解、现场注册、现场指导、媒体宣传等方式,辅导贫困户使用APP,向贫困户提供科技、气象、就业、金融服务等信息。重点培养贫困户使用移动金融工具的习惯,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意识。针对建档立卡户提供微利通话、流量套餐,使贫困群众买得起、用得上,尽快摆脱贫困、富裕起来。(牵头部门:自治区扶贫办、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宁夏通信管理局,宁夏电信公司、宁夏移动公司、宁夏联通公司及有关企业;完成时限:2018年底前)
5.扎实推进“金惠工程”以及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全面实施“金惠工程”项目,运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快金融知识普及,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长期、定期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情况调查,动态掌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需求,提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发挥12363投诉咨询热线作用,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及时有效解决金融消费争议。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多方联动的协调机制。(牵头单位:自治区金融工作局、人行银川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宁夏银监局、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自治区扶贫办等;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二)编普惠网,做到金融机构覆盖乡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村。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类型机构和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构建接地气、普惠型的服务网络,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1.发展政策性担保网络。注重建立政府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分级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伞状担保体系,打造与银行合作、支持实体经济、广覆盖的担保网络。有条件的地区组建政府出资为主、独立的、专注于农业的全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鼓励各市、县(区)多渠道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担保资金池”,大力支持、积极指导各市、县(区)担保公司(平台公司)业务工作,确保良好运行,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扶贫办;配合部门: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国资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7年底前)
2.培育村级互助担保基金。以村为单位,以适当整合的涉农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户自愿出资为主导,以接受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培育发展村级互助担保基金。发挥村级领导班子熟悉当地村民情况的优势,成立由两委班子代表、党员代表、大学生村官、“两支一扶”人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管理小组,负责基金筹措、日常管理及风险防控。行政村将互助担保基金存入合作金融机构,与银行合作根据市场具体情况确定放大倍数,为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发展产业提供信贷支持。(牵头单位:自治区金融工作局、财政厅、扶贫办;配合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3.充分发挥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平台作用。总结全区各地互助资金试点经验,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增资扩面,保证贫困村互助资金规范管理。利用互助资金平台,探索提高贫困村互助资金的使用效能,使其成为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提供最直接、最基础的金融服务。(牵头单位: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配合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4.推进行政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全面推广彭阳县实现每个行政村建立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做法,按照“大村建服务站、小村建便民点”的基本原则,加快行政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取款、汇款、转账、缴费以及金融知识宣传等基础服务,到2018年,行政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惠农、支农、存贷一体功能的银行卡,提高农户银行卡使用率;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清算系统,畅通资金汇划渠道。(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配合部门: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5.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在贫困村增设网点和电子机具力度,加大对老旧ATM机、POS机的淘汰和新型智能设备的投放,提高单点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对已解决基础金融服务的行政村,进一步改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以流动营业网点、流动服务车等多种形式,为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提供服务。(牵头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配合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6.提升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扩展电子支付渠道,丰富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加快金融IC卡非接触式受理环境建设。鼓励商业银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安全单元、支付令牌等创新技术,提升金融IC卡近场支付非接触式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牵头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配合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7.提高现金服务水平和国库服务基层水平。扩大基础现金服务覆盖面,加大反假货币宣传力度,探索开展人民币防伪反假宣传的新途径,建成各金融机构内部统一的冠字号码查询系统;加强残损人民币兑换服务,实现小面额现金供应主办网点覆盖所有乡镇和重点行政村。拓展国库直接支付政策惠农资金的种类和范围,开办“财政+国库+助农取款点”的惠农资金“直通车”业务。组织开展“送国债下乡、助农民理财”等活动,将国债销售额度适度向市、县(区)、乡(镇)、村倾斜,延伸国债现售柜台,提升农民购买国债的便捷性。(牵头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配合部门:自治区财政厅,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8.扩大农村保险服务网点覆盖面。引导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县域和农村地区保险经营网点,持续加大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支持保险机构与基层农林技术推广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合作,促进农林技术推广、生产管理、防灾防损、家庭经济安全等与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相结合。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基层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完善农业保险协办机制。(牵头部门:宁夏保监局、自治区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自治区农牧厅、林业厅,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等;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三)建立交桥,把农村产权推到市场上。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以农村产权确权、分置、活化为核心,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引导农村各类产权有序流转,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
1.设立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在每个县(市、区)设立事业法人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村产权流转服务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形成集各项功能为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自治区金融工作局指导县(市、区)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委员会,完善相关制度,做好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农村产权流转实行免费服务。(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农牧厅;配合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自治区林业厅、国土资源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8年底前)
2.探索流转农村各类产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托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探索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四荒”地使用权、集体林权、草原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含土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业设施使用权、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经登记备案的大型农机具所有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各类农村产权的流转业务。本着“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稳步推进、逐步增加”的原则,妥善安排好进入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的流转品种及数量,逐步覆盖全部农村资产、资源。(牵头部门:自治区农牧厅;配合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林业厅、水利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3.推进农村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广平罗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稳妥推进金凤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总结完善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验,探索形成“保底股金+打工收入+盈余分红”的农民增收新模式。加快推进草原确权登记试点,扩面推开。围绕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开展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在服务组织、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机制上实现创新突破。结合产业精准扶贫,选择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开展农业项目资金投改股试点,有效提高农业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牵头部门:自治区农牧厅;配合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自治区金融工作局、扶贫办、林业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四)筑信用魂,把信贷支持落到户上。通过深入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塑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抓好信用示范市、示范县(区)及示范村建设,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提升农村社会风气,增强贫困户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
1.完善扶贫开发主办银行制度。深入推进《金融助推宁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项目的有效开展,规范扶贫开发主办银行筛选、管理、激励、考核等环节,完善支持配套措施,有序增加扶贫开发主办银行数量,发挥扶贫开发主办银行牵头服务和协调沟通作用,充分调动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的积极性。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研发推广“养殖通宝”“网络通宝”“益农贷”等专项信贷产品,探索向全区范围推广实施。(牵头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配合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扶贫办,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长期实施)2.做好建档立卡户评级授信工作。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方案。各市、县(区)政府牵头,成立由县(区)扶贫部门、乡镇、村级组织、驻村工作队以及县域内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评级授信小组或村级信用协会,充分发挥熟人社会信息优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对于信用级别符合授信条件的贫困户,银行按信用评级等级对应的授信额度给予相应授信。(牵头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自治区扶贫办;配合部门: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7年底前)
3.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向有发展能力、发展意愿、贷款需求、收入保障、诚实守信和生产经营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对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内继续享受5万元以下扶贫小额信贷基准利率贴息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对以前进入信用“黑名单”的贫困户进行认真识别,分类释放。对不属于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的农户,采取减息收本等措施,在清偿贷款本金后,重新评级授信。对担保人进入“黑名单”的,本人愿意偿还担保责任应承担贷款的,先解除黑名单贷款限制,放宽参考不良信用记录贷款标准,重新评级授信。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正向激励机制。(牵头部门:自治区扶贫办、人行银川中心支行;配合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宁夏银监局,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4.进一步深化“扶贫保”工作。坚持贫困户自愿投保,扶贫资金保费补贴,提供“一站式菜单化”服务,用商业保险的办法,兜住因病、因灾、因意外返贫的底线。做好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农业收入保险等保险创新产品的试点和推广工作,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降低保险费用、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和贫困户保险意识。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发挥保险增信作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逐步降低政府补助比例,引导鼓励农户自行购买商业保险。(牵头部门:宁夏保监局,自治区扶贫办;配合部门: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厅、金融工作局、葡萄产业发展局、妇联、残联,各保险公司,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5.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鼓励支持市、县(区)根据本地脱贫攻坚任务需要,设立一定规模扶贫产业担保基金,部分可用于风险补偿。自治区分3年筹集10亿元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补助到地级市,市本级可安排相应配套资金,以扩大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规模,增强担保实力,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贫困县(区)、贫困人口迁入区后续产业发展。健全完善扶贫产业担保基金使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金放大倍增效应,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良性运行。(牵头部门: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配合部门:自治区农牧厅、金融工作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五)打组合拳,把金融工具链接在产业链上。坚持以金融工具支持产业发展,发挥好“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功能,打好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组合拳”,引导金融资源向产业集聚。
1.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用足用好扶贫再贷款资金,健全挂钩机制,优先和主要支持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互助资金创新模式” “互助担保基金模式” “东方惠民小贷公司微贷业务模式”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模式” “商业保险保障模式” “蔡川模式” “农机具租赁”等创新经验,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围绕农产品存货、畜禽活体开展仓储抵质押业务。发展订单农业融资、产业链融资和保单质押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围绕“1+4”特色优势产业,综合运用直接补贴、贷款担保、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实物租赁、农业保险等方式,创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方式。(牵头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自治区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宁夏银监局、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2.全面提升和推广金融扶贫“盐池模式”。以产业支撑、信用评级、财政引导、担保跟进、银行支持、保险护航、风险防范和党建保障为主要任务,把行政资源、金融资源和市场资源有效衔接互动起来,对金融扶贫“盐池模式”进行不断巩固和总结提升,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形成更加管用、更加便利、更加有效的支农惠农便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厅、国土资源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3.深化移民搬迁金融服务。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做好扶贫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与扶贫搬迁融资需求对接,完善信贷管理,优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严格贷款用途,确保贷款支持对象精准、贷款资金专款专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安置区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借助不断深化的闽宁东西合作机制,加快金融资源倾斜配置力度,放宽来闽宁创业企业融资准入门槛,积极支持闽宁产业园区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金融支持闽宁脱贫攻坚示范。(牵头部门:自治区扶贫办、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牧厅,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金融工作局会同扶贫办建立由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农牧厅、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协调、定期协商、信息共享和风险防控。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实施方案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工作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份完成。2018年4月份之后,要巩固扩大经验成效,将示范区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各牵头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支持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区域性总部、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以及数据库、营运、研发、灾备等后援服务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出资人在宁夏设立地方性保险公司、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等法人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加大对宁夏的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倾斜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信贷、债券、基金、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工具,支持宁夏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支持宁夏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农龙头企业上市挂牌。支持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在保持市、县级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独立法人地位的基础上,按市场化原则,强化对辖内机构的服务和协同发展能力建设。鼓励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增设市、区和县域分支机构,积极参与金融扶贫工作。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规范网点建设和完善网点功能,稳步发展涉农和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监局、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三)建立监测机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统计监测制度,完善涵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信贷投放、信贷产品、利率和基础金融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动态跟踪监测各地、各金融机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为实施政策效果评估提供支撑。要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地方金融信息动态收集、报送、发布和成果运用制度,建立地方金融统计分析、形势研判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为全区金融扶贫工作提供及时、准确、便捷的统计监测分析数据,提高金融风险重大事件应急反应处置能力。(牵头部门:人行银川中心支行、自治区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宁夏银监局、宁夏证监局、宁夏保监局,自治区扶贫办,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四)开展定期评估。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对示范区创建进行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提高示范区创建的系统性和均衡性。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考核细则》,对每项重点任务、每个试点项目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成效和存在不足,进行考核验收和评价。发挥信息中介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市场化、动态化、专业化的信用评价机制建设,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实施。(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自治区扶贫办;配合部门:各牵头单位,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五)强化政策宣传。依托金融有关双向评价奖励活动,大力开展新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开展诚信创建活动。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以及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等公共宣传栏,大力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增进贫困群众对政策的了解。强化对县、乡、村干部金融知识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金融扶贫意识。要及时梳理、总结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和经验交流,营造良好的金融扶贫工作氛围。
(牵头部门:自治区金融工作局;配合部门:自治区金融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各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分行、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中国银行宁夏分行、建设银行宁夏分行、交通银行宁夏分行、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华夏银行银川分行、民生银行银川分行、浦发银行银川分行、中信银行银川分行、光大银行银川分行、招商银行银川分行、宁夏银行、石嘴山银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盐池汇发村镇银行、原州津汇村镇银行、同心津汇村镇银行、红寺堡汇发村镇银行、西吉汇发村镇银行、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人保寿险宁夏分公司)
第五篇: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大农业进程的重大举措。开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和示范作用,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整体素质,加快农业功能性开发,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市“十二五”农业重点工程,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标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的基本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园区建设水平,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能为目标,以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业科技化、经营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机制,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率先在我市建设一处高标准、大规模、装备精良、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精品示范区,全力助推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
二、建设规模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标准化种植为主体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50万亩,主要选址在农业基础较好、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东部乡镇,形成以102国道为中轴、横纵延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包括新兴乡、幸福乡、五家镇、东官镇、联兴乡、双城镇、朝阳乡、单城镇和同心乡等9个乡镇、38个行政村。
三、建设内容
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烤烟、露地菜和设施观光农业七大类精品园区。重点包括七个核心示范区和两大配套服务中心。
(一)玉米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玉米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通透密植栽培和小垄密植栽培,亩保苗4500株以上。其中,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通透密植栽培4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平移式喷灌;小垄密植栽培50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卷盘式喷灌。示范区平均单产900公斤,亩效益1000元。(责任部门:农业局、幸福乡)
(二)设施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集棚室生产、果蔬加工储藏、园艺会展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设施观光农业。其中,建设标准化温室500栋,标准化大棚500栋。(责任部门:林业局、幸福乡)
(三)烤烟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幸福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烤烟标准化栽培,配套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单产230公斤,纯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市烤烟办、幸福乡)
(四)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展示,亩保苗2.5万株,配套应用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亩产300公斤,亩效益600元。(责任部门:畜牧兽医局、幸福乡)
(五)高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双城镇中兴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高粱模式化栽培,配套应用节水喷灌技术。示范区亩产1300斤,亩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商务粮食局、双城镇)
(六)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单城镇和朝阳乡,示范区面积为5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配套建设育秧工厂和水稻农机合作社。示范区亩产1100斤,亩效益2000元以上。(责任部门:农机办、单城镇、朝阳乡)
(七)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同心乡同德村,示范区面积2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其中叶菜1000亩、果菜1000亩,配套应用软管滴灌设施,全部按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生产。示范区亩效益5000元以上。(责任部门:水务局、同心乡)
(八)市农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库棚(办公室)2500平方米,农机敞棚500平方米,维修保养间、零件库、培训和管理用房300平方米,油料储备库150平方米。装备大型农机具50台,配套农具200套。(责任部门:农机办)
(九)市农作物航化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航站及办公室200平方米,停机坪(棚)500平方米,地下油料库30平方米,材料库50平方米,拌药池2个,水泥跑道1000平方米,引进轻型固定翼喷药飞机5台。(责任部门:农业局)
四、重点工程
按照先进性、超前性的建设要求,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装备,并在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重点加强五大工程建设。
(一)农机化工程
在示范区内整合5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3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国内外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及全套农机装备。使示范区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装备265马力拖拉机10台,配套整地机械10套,210马力拖拉机20台,配套整地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5台,配套整地机械5套;按照新“三·三”轮耕制要求,对示范区耕地每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达到35公分以上;配套21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5套,实现玉米单粒精量点播,节约间苗定苗人工成本;装备液体追肥机5台,加油车5台,种子处理机5台。采用一次性施肥、机械覆膜、封闭灭草、机械中耕等方式,实现科学管理;示范区玉米全部采用机械化收获方式,收获过程中直接进行秸杆粉碎还田,装备玉米收获机20台。
(二)水利化工程
示范区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地下水源、地形特点和种植作物,因地制宜地选择平移、指针、卷盘和软管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全面提升示范区农田建设标准。
示范区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30%以上,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100%。玉米示范区以平移式和卷盘式为主,露地瓜菜以指针式和滴灌为主,大豆和棚室以滴灌为主。
示范区新打抗旱机电井80眼,装备平移式喷灌8套、指针式喷灌5套、卷盘式喷灌15套、滴灌设施500套。
(三)科技化工程
示范区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生物有机肥(包括沼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十项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全面推广模式化栽培技术,普及率要达到100%,其中玉米以大双覆、大双植和小垄密三种栽培模式为主,大豆以大垄密为主,瓜菜和烤烟以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为主。示范区重点普及先进的病虫害飞防技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示范区平均亩增产20%以上。
(四)规模化工程
要活化经营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协会和大户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规模经营形式。示范区全部实行集中连片经营。示范区内千亩以上规模经营比重要达到30%以上,其中核心区要实现全覆盖。
(五)产业化工程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协作力度,着力引进大型企业、大集团涉足农业领域,从事农业开发,负责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探索企乡、企村等共建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引导农产品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业基地,开发生产专用农产品品种或特色产品,实现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示范区订单农产品覆盖率要达到60%,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90%。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示范区领导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多、工作难度大的示范工程。为确保农业示范区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水产局、商务粮食局、农机办、供销联社、国土资源局、农业开发办、烤烟办、气象局、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和项目区乡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示范区的综合协调工作。示范区建设采取市级部门包乡镇、抓重点工程,乡镇包项目、抓具体落实的办法,切实建立起上下贯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引领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示范推广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
(二)整合项目资金,拓宽投资渠道
各有关部门都要以示范区建设为已任,从部门职能实际出发,大力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支持,整合各渠道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向示范区建设上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做到资金早安排、早拨付,确保在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投入。二是整合现有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良种化工程、科技推广、绿色食品等方面的专项资金,集中投向示范区建设,尽可能将各级财政给予的支持政策向示范区倾斜。三是涉农金融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优势,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切实形成以农民投入、政策性补贴、财政资金、金融贷款等为支撑的多元投入体系。
(三)出台政策,调动示范区建设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大户参与经营及服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的积极性,在市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对自愿统一耕作的,集中规模经营面积200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5元的种子补贴。二是新整合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超过1000元的,市财政给予5万元的专项补贴。三是建立大型农机服务中心,固定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市财政给予20万元的建设补贴。四是对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0亩的独立经营农户,给予20万元贷款贴息。五是对土地流转协会或农村经纪人组织土地流转2000亩以上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六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户优先享受支农惠农项目支持。七是示范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招聘示范区所在乡村劳动力。八是核心区规模经营农户,以户为单位,由市财政统一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费用。
(四)强化服务指导,提高示范区建设标准
市农技部门要结合示范区建设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玉米三大高产栽培模式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细化各项技术措施,针对不同乡镇、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确定种植模式和投入标准。在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段,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农民实施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借助场县共建、校县共建的有利契机,依托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垦系统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对示范区的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进行探索、实践,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示范区建设水平。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建成后设备管护
建立市乡村上下沟通、协调共管的项目管理机制,成立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建设内容,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项目建成,详细制定出各项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拨付制度、现金开支制度、施工招投标制度、施工管理制度、验收检查制度、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人头,明确责任人的职责。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所在的乡村都要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长期管理和设备管护。
(六)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示范区的辐射效应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运用。要借助示范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示范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农资、病虫防治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