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正式确定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70号)要求,我县于2006年被正式列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一。整个示范区共分为10个项目区,建设规模16.24万亩,建设总投资30283.96万元。现1号项目——××县××镇百长村等六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省、州财政、国土部
门已预下达投资计划,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任务和目标
(一)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县××镇,项目区大部分位于××县天马宽谷,少部分位于天马宽谷两侧的低山坡地和××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东经100°37′50.9″~100°41′45.6″,北纬25°20′44.51″~25°24′52″之间。东至棕棚村(瓜地山脚),西至九约村(老母猪山),南至大坡村(老红山),北至九约村(下九约板桥道班)。涉及九约、蛟起、百长、天马、棕棚、大坡等6个村民委员会。
(二)项目建设及投资规模。××县××镇百长村等六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2007年批准实施的项目,项目批复建设规模1332.5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21.62公顷,新增耕地率9.13%,项目预算总投资3231.73万元。
按照国家关于土地整理项目变更的相关政策要求,在保证满足项目位置不变、建设总规模不减少、总投入资金量不增加、新增耕地率不减少等“四不”原则的情况下,项目于2009年4月启动规划优化完善,优化后预算总投资3231.73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861.59万元,占总投资的88.55%;设备购置费3.93万元,占总投资的0.12%;其他费用共计302.86万元,占总投资的9.37%;不可预见费63.34万元,占总投资的1.96%。根据优化设计,优化后项目区预算总投资金额为3231.73万元,省国土资源厅预下达资金3202.88万元,资金不足部分可申请不可预见费解决。
(三)建设工期。该项目规划实施期限为1年。为确保2010年大春种植顺利开展,各项工程尽可能同步实施。项目工程分为六个标段,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工程于2009年11月份开工,用半年时间完成该项目。
(四)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完善区内农田基础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实现高产、稳产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推动项目区内耕地的生产力逐步提高,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完成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21.62公顷,新增耕地率9.13%。
二、项目组织实施机构
(一)项目领导机构
项目实施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1号项目建设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县人大杨树金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国土资源的副县长和分管农、林、水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交通局、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局、公安局、司法局、××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及国土资源局分管的副局长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在县国土资源局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局分管土地开发整理的副局长兼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从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和××镇抽调。
××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项目区的土地权属调查登记、权属纠纷调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权调整、项目施工前的宣传发动、整理后的土地经营权发包等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组织实施、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工程招投标、项目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县水利局负责配合协调项目区的测量、施工设计及工程的监督;县司法局负责土地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农民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发生的争议进行调解、裁定;县财政局负责资金使用的安排、监督;县政府办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县公安局负责项目实施期间的安全稳定,依法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二)项目管理机构
为加强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区现场设立指挥部,由县人大副主任杨树金任指挥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和分管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组成人员从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部门抽调懂工程技术的人员组成,由县人事局发文抽调确定。指挥部下设综合组、技术组、协调组、资金管理组、督察组。
综合组: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包括会务安排等工作,联系协调及文秘、宣传、保密与文件资料归档,影像资料收集,内务后勤工作。主要工作人员由李淑贤、秦体身、魏志林、赵巨鸣、王家会组成。
技术组:组织项目实施。负责组织审定工程设计技术方案,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的质量、进度、安全及文明施工;参与项目决策;控制投资
;协调建设各方关系,负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主要工作人员由王文明、李家才、邹家荣、罗启明、杨兆祥、徐永光及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工作人员组成。
协调组:协调项目区群众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负责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的编制和权属管理工作;向项目区群众和社会宣传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政策。主要工作人员由康体祥、丁学明、张介强
组成。
资金管理组:按照财政、国土部门相关规定,负责项目资金的调度、管理、使用,完成项目资金的拨付、报账、会计核算、竣工财务决算,对资金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编报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支出预算。主要工作人员由杨汝娟、任有勋、王颖、陆先组成。
督察组:负责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全程参与项目的招投标,负责项目招标文件、资格审查等工作。主要工作人员由赵宗义、陈蛟、紫映德组成。
(三)项目实施的组织方式
1.项目指挥部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镇、村负责项目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及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协调项目区群众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做好项目区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镇、村、组逐级成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协调机构。
2.工程项目招标前进行工程造价前置审计,该项目工程由县审计局进行工程控制造价前置审计后即可进入招标程序。
3.招标代理机构的确定:按照相关规定,1号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确定采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方式为邀请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代理机构面商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1)代理机构须具备的资格:云南省范围内具有工程招标代理乙级资质及以上资格,注册资金300万元及以上。
(2)其他要求:有类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代理招标业绩;能维护招标人的合法权益,不向他人泄露有关招投标的情况;有能认真、准确地考察投标单位基本情况的能力;招标代理服务费相对较低;能代理业主向招标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招标备案登记等手续。
(3)委托代理范围:工程施工招标。
(4)施工单位的确定:委托招标代理机构,采用分标段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独立承担工程建设任务。
(5)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的确定:在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下,已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熟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并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理业绩的工程监理单位中,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监理单位。
(6)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该项目工程共分六个标段,点多面广,实施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指挥部人员需现场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区现场就近设立指挥部,指挥部办公用房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租用,指挥部人员统一办公、食宿,由指挥部统一购置办公用品、餐具、行李,严格指挥部工作人员考勤,并按月发放补助,指挥部配备专用交通工具。
三、管理制度
(一)公告制度
1.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在项目实施前1个月将土地整理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总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建设工期、土地权属情况、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等内容向社会公告,供项目区群众讨论,发表意见。
2.权属管理公告。在实施前将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基本情况、项目完工后权属调整方案在项目区内由镇、村进行为期15天的公告,公告期内发生异议进行调解处理。
3.项目招投标公告。为提高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相关单位要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并根据《招标投标法》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地选用全省范围内三级以上资质(含三级)的施工企业进行招标。竞投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方案,最终由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领导组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技术交底、现场踏勘—施工单位投标—开标—确定中标施工单位。项目招投标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和招投标方式、招投标结果等。
(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周期的各个过程实施全程管理和负责。
1.准备阶段:负责组织工程施工、招投标,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编制实施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及完善有关制度。落实开工前的其他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2.建设阶段:发布公告接受当地群众监督,履行法人义务,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合同情况,协调其他问题,抓好组织、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3.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落实项目后期管护措施。
(三)合同管理制度
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由县国土资源局分别与招标代理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签订工程招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
合同管理由专人负责。其他招投标合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法人盖章签发。合同纠纷调处按《合同法》规定程序处理。
(四)招投标制度
1.招标的组织实施: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具备项目施工招标能力的单位作为招标代理人,具体负责招标工作。县国土资源局与招标代理人共同拟定出具体的招投标方案,提交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领导组审定通过后实施。县纪委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等部门须自始至终参加招标、施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工作。
2.招标方式:公开招标,由招标人通过电子幕墙、电视台、报刊等宣传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公开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竞争,凡符合规定条件的施工企业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3.工程施工招投标的基本程序为: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发放招标文件,然后投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人,签订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
4.相关内容及具体要求:投标人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三级以上施工企业资质。建造师必须为二级以上国家注册建造师,具有三年以上施工经验及近三年类似工程施工业绩。
5.整个招投标活动严格按照《大理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试行)》(大政办法〔2007〕29号)执行。
(五)工程监理制度
按工程建设的实施需要,以邀请招标的形式择优选择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监理单位负责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建立严格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签订监理合同。监理单位承担任务后,实行全过程监理,按国家规定的主要监理依据实施工程监理:1.监理机构必须配备足够的现场专职监理人员,每标段至少派驻2名专职监理人员,监理人员必须坚持原则,履行职责,同时真实、及时提供各种监理记录。2.监理机构应当向县国土资源局交纳履约保证金。3.在工程施工期间要做好监理日记和工程监理月报。4.工程结束后,监理单位应提交监理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理组织机构和工作起止时间、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的监理执行情况;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估;工程费用分析;对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监理过程中的照片或录像等。
(六)工作制度
实行领导责任制、检查督办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相关部门、项目所在镇及项目村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列入年度行政效能考核。同时要求:1.每个标段必须每个星期向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领导组办公室汇报一次工程进度情况;2.项目技术指导组每个星期都要到项目点进入现场检查,检查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3.建立廉政制度,严格工程款项拨付程序;4.建立考勤制度,严格工作纪律;5.建立奖惩制度。
四、项目建设质量管理
(一)质量标准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200、td/t1012—2000、td/t1013—2000)以及项目规划设计书所确定的建设标准执行,建设项目必须按审批的规划设计书实施,单项工程必须按照交通、水利、环保、电力等行业标准进行建设,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实施应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及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二)质量监督控制
工程施工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实行施工质量监督。质量监督分专业监督和工期监督。施工前进行基础条件检验,施工中进行隐蔽工程监督验收,重要工程部位和专业工程要做实验或技术负荷,工程完工后进行全面验收。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构配件质量检查与控制。按国家规定进行砼强度试验、钢筋强度试验,对进入工地的材料必须具备出厂的合格资料,进行抽样试验,做到不合格产品材料不进场。
施工单位要配足配全农田水利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施工组织纪律制度,全程参与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的开发施工放样。
施工队伍建立全面质量保证体系,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专职质检人员,完善质量检查制度。监理人员可对任何工艺、材料设备进行无条件的检查和监督。
五、项目资金管理
(一)项目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来源于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属专项资金范畴。其开支范围为组织实施管理项目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的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业主管理费、竣工验收费、不可预见费等,各项费用列支必须在预算规定的比例内据实列支。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机制,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确保项目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的顺利执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各方面管理的需要。切实加强资金风险防范。
项目资金设立专门账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县国土资源局开设银行专户储存,根据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安排使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扩大使用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当项目批复后和实施中,如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报告。
(二)资金管理机构
指挥部下设的项目资金管理组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和使用,若遇特殊原因需调整支出应按有关规定报批。
(三)资金管理方式
1.资金支付:支付项目资金时,应划清各项费用的开支界限,严格遵守费用的开支范围。工程款由施工单位申请,监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按职责审核签署意见,并报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能支付。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和现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资金支付的原始凭证,必须真实、有效和完整。
2.财务监督检查:由审计部门审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领导组监督检查。
3.竣工决算: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
六、项目权属管理工作
(一)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全面落实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各个工作程序,界定各项土地权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避免出现土地权属争议,准确反映土地整理项目区的位置、界线、地类、面积等土地利用现状,确保地类认定上的真实性。
(二)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所在的××镇负责调查清楚项目区土地权属类型及分布,明晰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界线,明确各村组集体土地的界线和范围。对项目实施前后需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分配的,必须组织村组有关人员做好土地的丈量和登记造册。
(三)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原则和依据
土地整理以后,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和农田四至标识,在土地权属调整过程中,既要保证标准田块的完整性,又要防止人为的割裂而违背项目的初衷。土地权属调整必须依据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土地集中连片、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二是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是公平、公正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同时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四是必须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权属文件精神,依法行事,权属调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规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
(四)土地权属调整主要措施
1.成立项目区土地权属管理协调机构。××镇要成立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工作组,负责项目区的权属调查、调整等工作,完成权属管理的所有工作,由××镇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村干部为成员。
2.土地整理前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查清项目区内宗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土地权利人的类型、数量,并登记造册、开会、形成协议。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工作组就土地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听取意见,作为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制定的依据。
3.制定并公告权属调整方案。尊重土地权利人的意愿,根据土地权属调整协议,编制和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基本方法为:坚持集体土地总面积不变,按照沿袭传统、集中连片的原则,根据项目区各单位的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沿其田间道路、生产道、林道、沟渠等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定界址拐点和界址线,确认四至并埋设界桩。公告后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4.土地权属调整的方式。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的调整必须在原国有与集体所有土地之间不规则处,按等量或等价,经双方协商后进行调整。村界两侧的集体土地,可按等当量或等价原则进行调整,若土地质量相同,可按等数量原则调整;相邻村间的插花地按等当量原则调整;不相邻村间的插花地按等当量原则通过各自相邻的村依次调整。土地整理过程中农户土地经营承包权的调整按等质等量模式进行调整。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使用权归当地村集体统一经营使用。
5.土地权属调整后的管理。权属调整工作完成后,由县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权属证书。涉及所有权调整的村与村签订权属调整协议,统一格式,一式多份。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村与农民签订协议,重新登记造册。
七、项目信息文档管理
由专人收集示范区建设内外信息及每个工作环节的信息,分类整理,及时、准确、真实地传递到项目管理实施者手中,为管理决策服务。
文档资料由专人管理,从建设项目申报立项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以及土地权属调整等所有的文件资料、合同、附件、协议、会议纪要、工程日记,监理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原材料试测报告、工程联系单、工程月报、进度报告、技术鉴定书、工作总结、财务决算资料、审计报告、图片、录像等均由专人建档,分门别类归档保管。
八、检查验收工作方案
项目竣工验收组(包括国土、农业、水利、林业、交通、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有关批复和技术文本资料,相关政策法规及技术规范,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000),农、林、水、环保、交通、城镇(村镇)建设等相关行业标准,确定检查验收内容和要求、程序和步骤。
(一)项目验收(中间验收)
1.隐蔽工程验收:工程达到验收条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并同时提交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验收后形成“重要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2.分部工程验收:成立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承担单位、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是:鉴定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评定工程质量;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出具“分部工程验收签证”。
3.单位工程验收:当一个单位工程的所有分部工程完工后,进行单位工程完工验收。检查工程是否已按批准设计建设完成;检查工程质量鉴定工程质量等级,对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安全运行条件,并出具“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二)项目竣工验收
1.土地整理项目检查验收方式: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室内核算与实地勘查相结合,座谈、审阅文件、走访农户等方式。
2.项目检查验收内容及要求如下:土地数量和质量情况,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组织机构运行情况,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财务资金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情况,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工程管护情况,问题和建议。要求项目必须全面完工,达到规划设计要求。
3.检查验收程序:施工单位竣工自查—填写验收申请报告—县级自检自查—州级初验—报省部最终验收;
4.验收步骤
(1)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报告。(2)实地查验工程建设、新增耕地和土地权属调整等情况,听取意见。(3)查阅项目有关资料。(4)反馈项目验收情况。
九、项目工程后期管护工作
为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转,在确保项目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晰产权。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工程,按照“自有、自用、自管”的原则,其产权归个人所有;受益农户较多的工程应由乡镇负责牵头组织进行管护。
县国土资源局为项目实施建设主体,项目建设完工验收后即委托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对项目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林网等进行后期管护,双方签订项目管护合同。项目后期管护者应认真负责,自筹资金,严格按照项目承担单位的管护要求对项目进行管护。
第二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
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财政局(公章)案
国土资源局(公章)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目录
一、前言.....................................................................................................................................1
(一)编制目的.............................................................................................................1
(二)编制依据.............................................................................................................1
(三)编制任务.............................................................................................................2
(四)编制时限.............................................................................................................3
二、基本农田现状................................................................................................................4
(一)基本农田现状...................................................................................................4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分布........................................................4
三、2014年建设任务.........................................................................................................5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5
(二)目标任务.............................................................................................................5
四、建设内容...........................................................................................................................7
(一)总体说明.............................................................................................................7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8
五、资金估算...........................................................................................................................9
(一)投资估算.............................................................................................................9
(二)资金筹措.............................................................................................................9
六、保障措施.........................................................................................................................10
七、附表-----------13
1、各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调查表----------------------------13 2、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汇总表-------------------------14 3、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工程量统计表----------15
一、前言
(一)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和《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皖国土资〔2012〕180号)要求,通过制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和具体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为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做好上图入库、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作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1)、《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2)、《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
4)、《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各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05〕70号);
5)、《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
6)、《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2〕63号);
7)、《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皖国土资〔2012〕180号);
8)、《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9)、《省新增220亿斤生产能力规划纲要》;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1)、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 12)、《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05-2003); 1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14)、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 15)、本地实际基本农田保有量和各部门在建和计划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资料;
16)、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三)编制任务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四)编制时限
落实当年可建成并能通过验收的在建项目,编制时限为2014年6月-12月。
二、基本农田现状
(一)基本农田现状
截止2013年底,耕地保有量为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公顷,基本农田占耕地的比例为
%。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基本农田配套设施工程标准较低,大部分是90年代修建的且年久失修,达不到《高标准基本建设规范》规定的标准,需要稍加改造或全面整治,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分布
通过开展调查统计,现有基本农田中主要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规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分为“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改造”、“需要全面整治”三类情况。现有基本农田143.97万亩,其中:“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基本农田16.50万亩,主要分布在;“稍加改造”基本农田46.25万亩,主要分布在;“需要全面整治”基本农田81.22万亩,主要分布在。
三、2014年建设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党的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紧紧抓住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实施政策倾斜的契机,以基本农田改造为重点,通过“缺什么、补什么”为切入点,大面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快速发展服务。
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下达的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全县总建设任务13.75万亩,经适当投资可达标的项目13.75万亩。
根据实际情况,全县落实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建设任务
万亩,高于上级下达指标
万亩,经过稍加改造,适当投资后,可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
万亩。
规划将建设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每个耕作田块直接临渠(管)、临沟、临路,保证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相连;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如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措施,实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给合功能。
四、建设内容
(一)总体说明
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今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全部为“稍加改造”类型项目。
1)建设规模。今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亩,均为“稍加改造”类型的基本农田。
2)项目布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布在,其中
。3)工程建设内容。灌溉与排水工程,清淤沟渠
公里,修建农用桥
座,涵洞
座;田间道路工程,新修田间道
公里,新修生产路
公里;打机井
眼。
4)工程建设标准。
(a)田块规划标准。耕作田块的布置坚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溉排水、水土保持和防风,便于经营管理等。规划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具体依自然条件确定,耕作田块多数为南北方向,长400~500m,宽200~300m。
(b)农田水工程利规划标准。防洪标准:按二十年一遇;排涝标准,旱作区农田排水采用 年一遇,1d~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d~3d排至田面无积水。灌溉标准: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规划为75%。农桥按
年一遇排涝标准规划。
(c)道路规划标准。合理确定田间道路密度,满足农业机械化和生产生活便利的需要。田间道的路面宽3~6m,生产路的路面宽度为3m以下。田间道路高出田面30~50cm,生产路高出田面30cm。
(d)农田生态防护林网规划标准。农田生态防护林规划应本着创造新的农业地理景观,建立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5)实施期限。本项目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全部完成。6)进度安排。在建并能在今年年底前验收。
7)主管部门。本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是国土资源部门。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
今年拟安排并能在今年十二月底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亩。
五、资金估算
(一)投资估算
根据确定的建设任务,按照“稍加改造”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分别测算相应的投资强度,结合计划开展相关基础建设工作所需经费,测算全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估算。根据上级下达指标,今年“稍加改造”项目每亩按500元投资,总投资
万元。
(二)资金筹措
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主,积极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对今年列入稍加改造、适当投资项目,省级实行以奖代补方式补助。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国土、农业、水利及其他部门一把手为领导的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共同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保证资金足额投入,强化制度保障,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统筹安排建设资金。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统筹安排农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涉农资金,建立集中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建设任务和目标。
3)、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开展各级各类在建项目的梳理,收集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第二次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4)、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已建成和新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及时划界、设立标志,实施永久保护。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成果,对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5)、适时上图入库。项目审批及开工后要按照土地整治项目报备要求在国土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依托“一张图”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统一、全面全程监管,实时报备信息,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现势性强。
6)、加强监督和考核。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后期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做好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完成情况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7)、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及廉政建设规定,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要完善项目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8)、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三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调研报告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3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调研报告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调研报告(2)
开展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争取项目,狠抓项目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了总结经验,为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借鉴,4月5月至4月10日,本人带领规划科和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深入**镇,采取座谈会等方式对项目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
目是我县十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中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982公顷,总投资3048万元,该项目涉及**镇16个村民委员会。项目于2006年1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入库,2008年10月资金全部到位。项目于2008年11月6日开工,计划2009年4月30日完工。项目主要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目前,已进入了收尾验收阶段。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迅速成立班子,明确职责
为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镇基本农田整理领导小组(陆政办发[2008]141号),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镇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财政、农业、环保、林业、水务、审计、监察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指挥部在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局长
任指挥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和**镇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国土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打总体战的管理体制和良好局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曲靖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工程建设极为关注和重视,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亲自检查过问,实地了解一线情况,听取汇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项目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也给予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
(二)强化资金监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与资金的投入息息相关,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保障。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并
订立了详细的资金风险防范方案和措施,配置了专门的财务专职会计、出纳人员,资金的支付和申请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格财经纪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上述措施,使项目资金得到安全、高效运行,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三)阳光操作,严格招投标
资金下达后,县国土资源局做为项目法人,制定了招投标方案该项目共划分为7个标段,工程委托云南国合建设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投标,为使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采用编制工程预算控制价,无标底开标确定施工企业。招标前,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县**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招标监督委员会,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还邀请了县纪委、监察、检察、工商等部门的同志参加,招投标工作运作比较规范,公正公平。
(四)搞好宣传发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
土地整理建设离不开广大干部群
众的共同参与,因此,宣传发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会议、广播、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项目区召开了土地整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层层发动。制作公告牌、召开项目区群众会进行公告。并将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一是严格工程监理。在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同时,项目工程监理委托**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配备有固定、持证的监理人员10名常住项目区指挥部,负责对七个标段工程项目的“三控制,一协调”。现场监理工作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范》实施,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同时当地村组干部积极配合工程质量的监督。
二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求施工
队成立项目经理部,将工程范围、内容、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完成时限、项目负责人、实际安排的施工人数等进行挂牌公示,接受乡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和各级领导的监督。
三是坚持巡视办公,及时解决问题。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坚持每天现场巡视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得到了有效控制,合同约定得到了有效履行,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得到了有效协调。
三、项目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调研报告
开展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争取项目,狠抓项目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了总结经验,为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借鉴,4月5月至4月10日,本人带领规划科和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深入**镇,采取座谈会等方式对项目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我县十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中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982公顷,总投资3048万元,该项目涉及**镇16个村民委员会。项目于2006年1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入库,2008年10月资金全部到位。项目于2008年11月6日开工,计划2009年4月30日完工。项目主要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目前,已进入了收尾验收阶段。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迅速成立班子,明确职责
为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镇基本农田整理领导小组(陆政办发[2008]141号),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镇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财政、农业、环保、林业、水务、审计、监察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指挥部在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局长任指挥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和**镇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国土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打总体战的管理体制和良好局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曲靖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工程建设极为关注和重视,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亲自检查过问,实地了解一线情况,听取汇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项目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也给予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
(二)强化资金监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与资金的投入息息相关,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保障。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并订立了详细的资金风险防范方案和措施,配置了专门的财务专职会计、出纳人员,资金的支付和申请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格财经纪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上述措施,使项目资金得到安全、高效运行,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三)阳光操作,严格招投标
资金下达后,县国土资源局做为项目法人,制定了招投标方案该项目共划分为7个标段,工程委托云南国合建设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投标,为使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采用编制工程预算控制价,无标底开标确定施工企业。招标前,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县**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招标监督委员会,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还邀请了县纪委、监察、检察、工商等部门的同志参加,招投标工作运作比较规范,公正公平。
(四)搞好宣传发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
土地整理建设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宣传发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会议、广播、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项目区召开了土地整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层层发动。制作公告牌、召开项目区群众会进行公告。并将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一是严格工程监理。在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同时,项目工程监理委托**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配备有固定、持证的监理人员10名常住项目区指挥部,负责对七个标段工程项目的“三控制,一协调”。现场监理工作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范》实施,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同时当地村组干部积极配合工程质量的监督。
二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求施工队成立项目经理部,将工程范围、内容、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完成时限、项目负责人、实际安排的施工人数等进行挂牌公示,接受乡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和各级领导的监督。
三是坚持巡视办公,及时解决问题。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坚持每天现场巡视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得到了有效控制,合同约定得到了有效履行,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得到了有效协调。
三、项目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项目修建田间道路29797米,生产道849米,农沟58424米,农渠2986米,斗沟14343米,田埂828米,闸门300道,涵管1500米,新建(改建)泵站13座。机耕路、排灌渠密度明显增强,道路通达度和质量快速提高,防洪防涝抗旱能力
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原有耕地均为基本农田,原有耕地形状极不规则,水利和道路设施部分不配套,总体数量少,田间排水不畅,长期受水患威胁,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田间道路不畅通,耕作条件差。通过项目建设完善灌溉、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农田正常的排灌功能,使项目区达到田园化、水利化水平,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改变,农作物产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增的耕地可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土地供养人数,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项目实施后人均耕地将由原来的0.21公顷增加到0.22公顷,人均耕地增加0.01公顷。项目实施前,人均纯收入为2175元/年,项目实施后,净收益增加489.1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96.57元/年,人均收入将达到2771.57元/年。
四、取得经验
在缺乏实践经验、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质量要求严、标准高的情况下,最终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为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并加快我县土地开发整理步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面向未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项目符合民意、顺应民心,是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来源于:
第一,争取各方支持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对促进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受到了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县及时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亲临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项目建设涉及水利、农业等部门,我局十分重视与这些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这些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当地农民对项目建设也经历了从将信将疑到充分理解,从犹豫不决到积极参与的过程。事实证明,取得农民的支持和理解,既要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更要用实际行动让农民感受到政府是真心实意为自己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因地制宜是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了部分规划设计方案。
第三,抓好财务管理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在财务管理上,实行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专项资金,从严控制各项支出,在施工中,精打细算,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保证项目不突破预算;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款项,并加强了审计监督。整个项目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四,维护农民利益是项目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在马军堡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比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征求农民意见本着方便生产的原则确定出水口,一般一家一个,地块较小的几家合用一个,在平整土地时根据农民意愿,一部分选择了“大平小不平”,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利益。
第五,结合新农村建设是项目实施中统筹考虑的重要内容。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整理项目在实施中注意与当地的村镇规划、农业规划相结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还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五、下一步完善措施
(一)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统一工作技术标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业务,除技术骨干以外的工作人员对业务的了解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在业余时间又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虽然在工作中能做到态度端正,虚心请教,但难免有所欠缺。下步我局将开展专题培训,确实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宣传。在项目得到群众认可的情况下,仍然要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宣传作为首要工作,充分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法制意识、大局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使一线工作干部充分认识到项目利益和目的,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招聘当地民工。在项目施工村组有条件的尽可能招用项目所在地有技术的民工,让农民群众在项目实施时就得到收益,同时也有利于项目工程的管理。
第五篇: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
一、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年)》把数字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推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省中小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一批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典型。为了引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展“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对于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目标
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和应用效果好的学校,通过实验探索,形成百所省内国内领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的数字校园示范校,引领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三、建设思路
1、以构建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
借鉴国外基础教育建设经验,构建国内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革命作用,全面支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系统建设。
2、以对信息社会教育形态的研究为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革,继工业社会之后的信息社会正在形成。与之相应,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系统日趋重要。为构建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系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分析、设计,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3、实验先行,重点突破。在先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形成数字校园示范校,为全面提升我省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提供经验和示范。示范学校要不断提升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水平和效果,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前沿技术、新兴产品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其对学校教育、师生发展、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变革等,形成新的突破。
4、活动推动,应用创新。围绕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项目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进数字校园的常态化应用和创新应用。
四、实验内容
1、利用先进技术,前瞻建设数字校园环境
(1)完善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在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创设网络环境,推进个性化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重视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设;重视基于新技术的应用。
(2)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整合各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
(3)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在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学校管理、家校互联系统、网络社区等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支撑和应用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关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教学过程评价系统建设,整合和开发支持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
2、加强数字校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1)加强数字校园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虚拟实验及各种生活体验,探索高水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各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
(2)加强数字校园教学系统的全面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推进数字校园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加强数字校园教育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教育管理决策的数字化,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办学水平。
(4)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展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城乡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泛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基于手持移动设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等等。
(5)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发展研究。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科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伴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心理辅导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等。
3、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教育、教学型态
(1)推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创新,鼓励中小学学校、教师开展各类教学创新活动,建立并完善新型的教育、教学型态。
(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间协同教育系统的应用,发挥数字校园在校际协作、家校协作、远程协作等方面的作用。
4、探索并形成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投入和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建设经费投入和日常经费保障的机制,关注数字校园专业队伍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申报与确认
在各州市条件具备的学校中遴选,评审通过的学校要与省电化教育馆签署相关研究、管理协议,开展数字校园实验示范的研究,参加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各种培训并接受指导。
1、项目学校的基本条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能够把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与本校整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具有良好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基础,已实现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终端设备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常态化应用要求;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实现常态化应用,并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影响力;
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有专项经费支持和人力等条件保障;
学校自愿,并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和充分支持。
2、项目学校的确认
市州电化教育馆(站)推荐,省电化教育馆组织专家评审,省电化教育馆审批确认。
3、示范校确认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评估验收优秀的学校确认为数字校园示范校。
六、组织与保障
1、项目的组织管理
省电化教育馆成立“湖北省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和“湖北省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等的拟定、项目学校的评估和指导,相关市州电教机构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保障项目的有序进行。
项目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
2、项目学校的队伍建设
省电化教育馆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组织项目学校校长、教育信息技术专门人员及教师的培训,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研究队伍。省电化教育馆提供包括远程在线支持、咨询服务、网上培训等在线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项目学校要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并结合本校的实际,通过应用提升队伍的水平。
3、加强数字校园的应用
省电化教育馆将根据项目学校的实际,组织开展数字校园的应用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
项目学校要积极参与有关数字校园的应用活动,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数字校园应用的评估制度,提高数字校园的应用效率和效果。
4、加强项目学校的管理与协作
构建项目学校的网络管理与交流平台,实现专家咨询指导、成果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项目学校的协作研究和整体实施的效率、质量。
项目学校通过该平台进行经验交流与研讨,总结和宣传本单位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与经验。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二)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三个月的研修活动,引导参训教师进一步系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参训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组织管理
(一)置换培训院校主要职责
置换培训院校要成立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教务、财务、有关教学院系、培训、后勤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工作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与协调。
负责制定顶岗实习规划及管理办法,选派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督促实习生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虚心向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努力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协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实习学校做好实习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安全工作;组织顶岗实习生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按要求遴选培训师资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制定参训教师研修学习管理制度,提高研修项目的质量;加强对参训教师的学习、生活和组织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为参训教师提供学习和生活服务保障;强化安全责任,开展安全教育,保障参训学员学习期间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经费开支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效益。
(二)参训教师所在县(市、区)职责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教师的选派;并分学科指定专人协助参训教师的管理;负责参训教师往返交通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照与培训院校协议安排好实习生的实习活动,提供食宿便利。提倡和鼓励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为顶岗实习生提供优质实习条件与适当的生活补助。
三、课程设置
按照360学时的总课时设置如下课程:
(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修(120课时)
1、现代教育理念:学习和讨论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观点,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区别,怎样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特色:学习和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主要特色和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理解和掌握《纲要》精神实质,剖析教育热点问题——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内涵、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等
4、教师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的动力、阶段、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和历史进程。
5、师德修养概论:师德修养的内涵、形成过程和师德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6、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对重要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解读,重点解读《教师法》和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7、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涵义、特征、层次和不同的教学设计观以及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和方法。
8、师生健康心态与心理调适:开展教师职业倦怠感和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类别和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设计与实施,如何开展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
10、班主任与学生工作:班主任职责,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留守学生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整合与家庭教育指导。
(二)学科领域学习与研修(120课时)
依据不同学科设置教育教学内容,重点为“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应改变以学科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的方式,树立“去课程化”的教学理念,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上,根据参训教师的学段和学科,确定相应的研修内容。
(三)实践性教学与教师实践智慧提升(120课时)
1、组织参训教师分别到相关的学校进行学习与研修,通过观摩、听课、交流、考察和座谈等方式向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充分发挥中小学优秀教师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
2、组织参训教师相互开展研讨、评课和说课比赛等活动。
3、对参训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4、组织优秀中小学教师为参训教师作学科教学示范与专题讲座。
四、考核评价
1、原则。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分类考评的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对象和主体。考评对象为各项目基地院校。考评主体为省教育厅、财政厅。同时各项目院校要做好自评工作,并接受和配合做好上级部门的考核评价工作。
3、内容和方法。考评内容包括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业务考评主要包括对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参训教师集中研修实施过程、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培训效果、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资源建设、承办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情况等;财务考评主要包括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等。
考评采取承办单位自评、专家实地考评和网络匿名考评相结合。具体包括:收集和分析学员及学员单位对培训效果的反馈意见,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查验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绩效的各种文献、资料和效果,问卷调查和召开参训学员座谈会等。
4、结果和运用。考评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评结束后,将及时反馈考评意见,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总结经验,对考评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提交整改报告。对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单位调整后续培训计划或取消项目承担资格,对严重违背有关规定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