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外通知
关于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
朝阳区各参保单位:
根据《关于做好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京社保发[2017]9号)文件要求,现就办理本市企业退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1、参保人员应首先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网上查询系统(网址:http://si.12333.gov.cn)”,查询选择的异地医院是否为直接结算的“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
2、若选择医院确认为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参保人员应登录“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网址:www.xiexiebang.com/csibiz)”,在“通知公告”栏阅读《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知情同意书》,并填写《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备案登记表》(附件1)(以下简称“直接结算备案登记表”)一式两份;若不在全国直接结算范畴内的,应填写《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手工报销备案登记表》(附件2)(以下简称“手工报销备案登记表”)一式两份。
3、用人单位应携带上述表格及参保人员社保卡到社保经办机构为参保人办理备案(详细办理流程请查看附件4)
(二)注意事项:
1、异地医院应选择同一地区2家异地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保留1家北京市定点医疗机构。
2、目前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备案仅支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在职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异地就医目前仅能选择手工报销,直接结算工作将另行通知。
3、办理直接结算备案的人员应由用人单位持《直接结算备案登记表》和参保人员社保卡到我区医保中心八层4号窗口办理“住院卡激活”手续。曾经持社保卡在本市办理过住院结算手续的,无需办理“住院卡激活”手续。
4、填写表格时,若选择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在已公布的“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内,则不需要异地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盖章;若不在该名单内,则仍需要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盖章确认。在直接结算医院范围内的医院也可以选择手工报销方式。
(三)办理时间:
每月1日至月末倒数第二个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00;遇节假日提前,敬请关注社保中心网站通知。
(四)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生效时间: 自备案审核次日生效。
二、河北燕达医院实时结算备案
参保人员如果选择“河北燕达医院”,需要填写《河北燕达医院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备案登记表》(附件3)(以下简称“燕达医院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表”)一式两份,不需要“河北燕达医院”和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盖章。用人单位为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后,参保人员可持社保卡在“河北燕达医院”直接就医结算。
三、变更、取消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参保人员变更、取消异地就医备案的,需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填写“直接结算备案登记表”,“手工报销备案登记表”和“燕达医院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表”一式两份,报社保经办机构变更、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附件1:《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备案登记表》;
附件2:《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手工报销备案登记表》;
附件3:《河北燕达医院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备案登记表》。
附件4:企业退休人员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流程图 附件5:《关于做好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 备案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京社保发【2017】9号)
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2017年6月26日
第二篇: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20号)要求,决定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建立备案人员信息库,保证全国联网后备案人员能及时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经办服务。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备案人员范围
以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开展人员备案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逐步将其他长期异地居住人员纳入备案管理范围。
二、多种渠道开展备案工作
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要广泛告知符合条件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主动参加备案工作,按统一格式要求采集备案信息(附件1)。异地安置人员应按参保地经办机构相关规定自愿提出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备案申请。先期已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员,经办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按附件1要求重新整理登记,必填信息缺失的,要及时告知备案人员进行补充。
同时,地市级、省级经办机构应将备案人员名单提供给同级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卡服务机构),进一步核实备案人员持卡情况,对尚未办理社会保障卡的要及时办理。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群众自助查询、办理备案、信息变更、打印表单等相关业务。
三、建立部、省两级备案人员信息库
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要在采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备案人员信息库,并及时报送至省级经办机构(部分信息不全可空项,待全国联网后补登)。
省级经办机构及时接受参保地上传的备案信息,建立省级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信息库,生成“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信息汇总表”(附件2)。信息库录入标准依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接口规范和地方系统改造要点的通知》(人社厅发〔2016〕161号)中《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接口规范(住院类)V1.0》中8.6上传业务类〔1602〕备案信息上传中输入参数表单标准执行。
省级经办机构及时上传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基础信息至部社保中心,建立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人员备案信息库。
四、开展预付金测算工作
省级经办机构要根据前三年跨省异地安置人员和转诊转院人员的人数和费用情况,测算2017年跨省异地就医基金支出情况,并填写2017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支出测算表(附件3)。
五、报送渠道
省级经办机构通过人社系统信息专网(或报盘)报送。省级经办机构要在2016年12月30日前,将附件2和附件3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工作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结合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把好事办好。
(二)严格标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点多线长,规范化、标准化要求高,各地要严格按照联网标准采集信息并严格执行,为省、部平台顺利对接打好基础。前期已点对点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地区,要根据新的要求整理或补充异地安置人员备案信息。备案信息涉及参保人员隐私,各地要做好备案信息保管工作,防止外泄和非授权访问。
(三)加强宣传。各地要加强宣传,通过政府和人社系统网站、社区服务中心、12333等媒体和服务平台,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办理备案登记,并为备案人员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第三篇: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人社函〔2011〕636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绥芬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抚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和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医疗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黑政办发〔2011〕14号),推进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09〕190号)和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黑人保发〔2010〕1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多措并举,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提高参保地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就医地的医疗服务监控,推进统筹地区建立异地协作机制,方便异地就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结算,减少个人垫付医疗费,并逐步实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持卡结算。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异地就医结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人社厅厅长林秀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省人社厅副厅长贾辉、梁席民、省医保局局长张杨同志担任,成员由省人社厅医保处、省医保局、省人社厅信息中心组成。领导小组在省医保局下设办公室。
三、基本原则
(一)联网范围。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只与市(地)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联网,各县的参保数据只有市级数据集中后通过信息系统办理业务。各行业、系统应打破原有行业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壁垒,原则执行省内异地就医结算方案。
(二)协议管理。由就医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协调就医地、参保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共同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并组织实施。就医地经办机构将定点医疗机构为异地就医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情况纳入“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并作为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分级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定点范围。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的确定由参保地经办机构在就医地经办机构所签订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中选取。全省范围内对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实行资源共享,各地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审结果互认。
(四)就医政策。异地就医人员到就医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执行就医地基本医疗保险“三项目录”。
(五)费用审核。由参保地经办机构对异地就医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初审,就医地经办机构进行复审。
(六)费用结算。异地就医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参保地政策进行分解、结算。
(七)基金结算。
1.异地就医结算建立储备金制度,各统筹地区依据异地人员的居住分布,按上年人均住院费支出与异地人员的数量核算出一定比例的储备金,先行转给就医地经办机构。
2.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依据协议进行按月结算。3.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参保地经办机构定期进行结算。
四、实施途径
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按两种途径同步推进。
途径一是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组织协调,就现有金保工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使我省目前搭载使用金保工程软件的统筹地区间实行省内异地就医,并实行实时结算。途径二是在实现途径一的同时,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协调并着手建立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并开发相关接口。该平台与各市(地)经办机构实时联网,实现省内异地就医信息实时交互。在不改变部分统筹地区现有业务系统的情况下开展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同时,该平台的建设最终实现与省际间的异地就医信息实时交互。
五、实施步骤
(一)先行试点。先期选择大兴安岭地区为试点,于2011年12月实现该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二)稳步推开。于2012年底前,实现我省所有搭载使用金保工程软件的市(地)、行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开展省内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
(三)全面开展。异地结算平台建设完成后,实现全省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六、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减轻参保人员垫付资金压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保人员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是医改近期工作目标及考核的内容之一。各统筹地区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细则,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二)市(地)级经办机构应认真履行异地就医管理和医疗费用审核结算的职责,对医疗服务进行监控。设专人负责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及时做好费用的审核结算工作,保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三)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直接关系到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各级人社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主要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及参保人员的政策深入人心。
第四篇:关于北京市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本站推荐)
关于北京市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京人社养发〔2010〕306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劳动处,各中央在京企业,各计划单列企业:
为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内退休人员(含退职人员,下同)的基本生活,经市政府批准,现对2011年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10年12月31日前,经批准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含机关、财政全额供款和差额供款事业单位中执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计发办法和调整政策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自2011年1月1日起调整基本养老金。
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以下办法调整:
(一)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调整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5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退休人员(不含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5元;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2.5元。
(二)按绝对额调整基本养老金。在按缴费年限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45元。
(三)在按本通知调整基本养老金前,低于统筹范围内平均基本养老金水平2058元/月的退休人员(不包括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原工商业者),在按本条
(一)、(二)两项规定调整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按下述办法调整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30年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45元;缴费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不含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5元。上述人员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不超过2268元/月。
三、经国家或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在退休前被单位聘用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按相应管理权限批准的高级政工师及劳动部门批准的高级技师,在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二)两项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退休前享受教授级同等待遇的高级工程师,经国家或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上述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后,低于2268元/月的,补足到2268元/月(不含退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四、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发[2002]8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29号)精神,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二)两项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低于2268元/月的,补足到2268元/月。
五、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战部、财政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解决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9号)精神,原工商业者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二)两项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低于2268元/月的,补足到2268元/月(不含退职的原工商业者)。
六、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按原劳动人事部《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劳人险[1983]3号)规定,享受原标准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40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8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60元。
七、65岁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在按照上述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按照下列标准增加基本养老金:
年满65岁至69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年满70岁至74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80元;年满75岁至79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年满80岁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20元。
按照本通知第六、第七两条规定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作为享受标准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每年增发1—2个月生活补助费的基数。其增加部分自本通知执行之月起,一次性全额发给。
八、按照北京市生产服务合作总社《关于北京市生产服务合作总社系统社员职工退休、退养和退职试行办法的通知》(京合总字[1983]008号)规定办理退养并按月领取退养费的人员,缴费年限满10年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120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九、按照原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中央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参加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1]74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正常事业费的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已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仍执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科技部、建设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离休人员待遇调整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5号)的规定。
十、自2011年1月1日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的最低标准调整为1100元;按月领取退职生活费的退职人员,月退职生活费的最低标准调整为1000元;按月领取退养生活补助费的人员及按月领取养老生活补助费的原临时工养老人员(原签定短期劳动合同的人员),月退养生活补助费、养老生活补助费的最低标准调整为900元。
按照本通知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的人员,调整后仍不足上述最低标准的,补足到最低标准。
十一、本通知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北京市2007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关于北京市2007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京劳社养发〔2007〕110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劳动处,各中央在京企业,各计划单列企业:
为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内退休人员(含退职人员,下同)的基本生活,经市政府批准,现对2007年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6年12月31日前,经批准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享受基本养老待遇的人员(不含机关、财政全额供款和差额供款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基本养老金。
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以下办法调整。
(一)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调整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5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退休人员(不含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5元;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2.5元。
(二)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前,低于2006年底统筹范围内平均基本养老金水平(1227元/月)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项调整基本养老金后,低于统筹范围内调整后平均基本养老金水平(1377元/月)的退休人员(不包括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原工商业者),再按下述办法调整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3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5元;缴费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5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退休人员(不含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5元。上述人员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不超过1377元。
三、经国家或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在退休前被单位聘用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按相应管理权限批准的高级政工师及劳动部门批准的高级技师,在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项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退休前享受教授级同等待遇的高级工程师,经国家或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上述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后,低于1377元的,补足到1377元(不含退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四、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发[2002]8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29号)精神,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项调整基本养老金后,低于1377元的,补足到1377元。
五、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战部、财政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解决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9号)精神,原工商业者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项调整基本养老金后,低于1377元的,补足到1377元(不含退职人员)。
六、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按原劳动人事部《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劳人险[1983]3号)规定享受原标准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
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26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24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220元。
按本通知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作为享受标准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每年增发1—2个月生活补助费的基数。其增加部分自本通知执行之月起,一次性全额发给。
七、65岁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在按照上述规定按月增加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按照下列标准增加基本养老金。
65岁至69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20元;70岁至74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70元;75岁至79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80岁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再增加115元。
八、按照北京市生产服务合作总社《关于北京市生产服务合作总社系统社员职工退休、退养和退职试行办法的通知》(京合总字[1983]008号)规定办理退养并按月领取退养费的人员,缴费年限满10年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九、按照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中央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参加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1]74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正常事业费的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已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仍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科技部、建设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2]5号)的规定。
十、本通知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