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 号)、财政部和国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 号)、财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04 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16〕107 号)、《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苏教科〔2016〕7 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述科研经费是指用于科研活动(包括科 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推广或转让、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等)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根据其来源,分为纵 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
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以学校作为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从各级 政府主管部门获得的经费及学校配套经费。我校校级科研项目 经费作为纵向科研经费管理。
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开展科研活动从政府主管部门之外的渠道取得的各种经费,包括通过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等方式取得的经费。
第三条 对以我校名义或我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取得的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执行,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照相关科研管理办法、科研合同、委托协议等要求合理使用。
第二章 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 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校长及分管科研的校领导对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学校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是科研经费业务管理和监督的具体部门。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决定。
第五条 二级学院(部)、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承担监管责任。各二级学院(部)、研究机构根据专业特点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监督预算执行,督促项目进度。学校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二级学院(部)考核范围。
第六条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具体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任务书)、合同和项目预算开展科研工作,监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协助财务处做好科研经费的预决算管理工作。
第七条 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审计处、监察处负责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八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要熟悉并掌握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依法、据实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按照批复预算和合同(任务书)使用经费,接受上级、学校相关部门和所在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预决算管理
第九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财务处、科技与校企合作处的协助下,按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根据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第十条 科研经费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是指同一项目不同来源渠道的经费预算,包括申请的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含非税收入、企业及社会捐赠等)。
支出预算是指与科研相关的各类开支预算,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一)直接费用是指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及计算分析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以及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的其他费用。
直接费用各支出科目预算不设比例限制,但需对支出的主要用途、测算方法和依据进行必要的说明,其中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科目费用,自然科学类项目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包括教育学、艺术学等)不超过直接费用 2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二)间接费用是指在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用于学校因承担科研任务而产生的公共成本补偿支出及项目组的绩效支出等。
1.纵向科研经费的间接费用根据相应经费管理办法核定或 合同约定的比例编制预算。
自然科学类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 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上限为:500 万元及以下部
分为 20%;超过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部分为 15%;超过 1000万元的部分为 13%。
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包括教育学、艺术学等)间接费用 一般按照不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上限为:5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为20%;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为13%。
2.横向科研经费的间接费用按合同约定编制预算,可申请按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40%预算间接费用。
(三)多个单位合作承担项目的,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并签署合作协议,项目负责人和合作单位参与者分别编制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汇总填报预算。直接费用的转拨合作研究资金要根据预算和协议执行。间接费用转拨依据有关规定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 科研项目预算经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预审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项目组必须按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项目进度执行,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且符合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履行相关调整程序。
(一)间接费用预算不得调整。直接费用预算确需调整的,按以下规定予以调整:
1.在项目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物费、其他支出预算等如需调整,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报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批。
2.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在不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的前提下可调剂使用。
3.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批后,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
第十二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须根据项目要求编制项目决算。编制时要严格按照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科研项目明细帐,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经学校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和审计处审核签署意见后,按要求报送并存档。
第四章 收支管理
第一节 纵向科研经费收支管理
第十三条 纵向科研经费到达学校财务帐后,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批文、科研合同、学校相关部门文件办理同意立项和入账手续,确认科研经费收入。项目负责人须根据实际批准经费,制订经费预算表,经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核后,交财务处作为报销依据。
第十四条 纵向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项目下达部门的有关管理办法,违反规定或经费预算所造成的后果由项目负责人承担。对没有经费管理办法的纵向科研项目,其经费使用范围包括:
(一)直接费用
1.设备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购置或研制的专用仪器设备,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2.材料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数据采集及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调查、访谈、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支出的费用,也包括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加工及计算分析等费用。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专用的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5.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了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研究工作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等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6.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试验(实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科研差旅的开支范围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包括因公出国、赴港澳台地区的签证费、护照费、国际差旅(含保险)、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公杂费等。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访问交流的国际旅费(含保险)、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报告费等。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物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图书及资料费、复印费、翻拍费、翻译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讯费、专利申请费等费用。
9.劳务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劳务性费用。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用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和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11.其他支出:是指在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以上费用科目之外的直接开支,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野外考察、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以及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参加学术交流发生费用等,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予以报销。
(二)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由学校根据项目预算一次性提取,统筹管理和使用。其中,科研管理费由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按照总经费的5%在间接费用中提取进入学校科研管理费专项(2020年底前暂不提取);项目组绩效支出项目完成情况,结合科研实绩,最高按照间接费用减去科研管理费后的额度列支。绩效支出以酬金形式发放给项目组,由项目主持人统筹分配。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根据项目组提交的年度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及结题验收材料等,以及评估审核项目绩效情况,按年度发放。
科研项目执行期间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得发放项目绩效,并有权追回已发放科研绩效。
1.未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相关材料,包括计划任务书(合同书)、预算书、年度进展报告、中期总结报告、验收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
2.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负责人、参加人员、经费预算、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重要事项的调整未按要求提前报批。
3.无正当理由,项目未按合同进展执行,逾期不结题或未按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
4.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
第十五条 凡用纵向科研经费购置、按学校规定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物品,产权归学校所有,必须在办理固定资产登记等相关手续后方可报销。
第十六条 纵向经费使用按《党委会会议纪要》(苏建院会纪[2016]12号)规定的程序审批,即,5000元以下的由二级单位分管科研工作领导或主要领导、科技与校企合作处长签字后报销,5000元以上的在履行上述手续后经分管校领导签批报销,20000元以上的,再经学校院长签批后报销。
第二节 横向科研经费收支管理
第十七条 横向科研经费到达学校财务帐后,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根据科技合同签单办理立项,并交由财务处确认入账。
第十八条 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按照项目合同预算的经费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合同中若无经费使用条款,需由项目负责人会同科技与校企合作处签署经费支出预算,其直接经费使用除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纵向科研经费支出的科目外,还可支出:
1.交通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学术调研或仪器设备运输所产生的交通费用,包括租车费、燃油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车辆维修费等。
2.食宿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专家或技术人员非会议学术交流的用餐和住宿费,也包括项目研究中课题组加班产生的住宿费和餐费。食宿费开支标准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执行。
3.代购实验设备仪器费:横向科研经费中为委托方代为购置仪器设备的,须在订立合同时附上拟采购的设备清单,采购完成后,需由委托方在“科研项目代购设备验收单”上加盖单位公章,由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核,财务处报销。
4.其他支出: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以上科目费用之外的直接开支,应由项目合同各方同意并签署补充协议,财务处审核列支。
第十九条 横向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在学校提取到账经费的3%作为科研管理费(2020年底前暂不收取)后,可根据项目负责人的申请提取到帐经费的剩余部分的30%作为绩效,在项目完成并验收后一次或分次提取。二级单位可按不高于3%的比例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条 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原则上由项目负责人签字报销。涉及到个人酬金、招待费、专家食宿费和单笔5000元以上的,增加单位负责人和科技与校企合作处长签批报销。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根据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科研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纵向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项目结余资金在2年内可用于项目成果发表及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若2年后结余资金仍有剩余,如项目下达部门有结余资金退回要求的,按规定由原渠道退回;没有退回要求的,项目结余资金可用于课题组新设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未通过审核验收的项目,结余资金应当在接到有关通知后30日内按原渠道退回项目下达单位。
横向项目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后,项目组可申请提取不超过结余资金的70%作为科技服务奖励,剩余资金在2年内可用于课题组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若2年后结余资金仍有剩余,可用于课题组新设横向项目的研究。科技服务奖励由项目主持人统筹分配,以酬金形式发放给项目组成员。
第二十二条 科研项目在执行期间应按规定每年填报年度报告。如按期或提前完成,经鉴定或验收合格的,应在六个月之内到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办理结题和结账手续。
第二十三条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每年年终清理一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理结账及结余经费划转手续,结余经费额度较小的全部转入学校科研配套专项统一管理,额度较大的暂停经费使用,直至办理经费结转手续为止。
第六章 科研经费的监管
第二十四条 科研经费支出涉及纳税款的,在科研经费直接费中支出,由财务处代扣代缴。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其研究工作而要求终止或撤销原定项目,或项目下达单位及委托单位因某种原因要求终止或撤销原定项目时,相关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按规定办法进行处理。第二十六条 科研经费的转拨须按所签订的科研合作合同,经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审批,并经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签批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财务处应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动态情况,重要情况应及时向拨款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分年度拨款的科研项目,在年度检查时由项目负责人按时向所在单位报送阶段性研究成果、经费使用等进展情况的书面材料,并送交科技与校企合作处。对不能按时报送上述材料的,科技与校企合作处有权暂时冻结项目经费使用。
第二十九条 凡项目下达单位有审计要求的,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须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审计费用从直接费中支出。
第三十条 各有关方面应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和学校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当事人三年内的一切项目申报、奖项申报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相应责任或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7年10月30日起执行。原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不符之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为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活动,拟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与个人教学工作量转换、同等经费转移二级学院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科技与校企合作处会同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假条
建筑工程技术学院学生请假条
请假学生情况
请假时间请假 范围请假 事由
请假负责人签字
辅导员意见:
副书记意见:
销假情况
晚自习签字签字共人
共天 □早操 申请日期年月年月日年月日经办老师签字 :年月
日□日
第三篇: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员管理办法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员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信息工作力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各部门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信息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我院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现根据党的宣传政策、宣传纪律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队伍组成与管理
1、信息员队伍由教工和学生组成。信息员在开展信息工作时,由党委宣传部和二级单位共同负责管理和指导。
2、宣传部定期统计各部门信息员名单。为便于管理和开展工作,信息员人选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教工信息员一年内、学生信息员一学期内不作变动。如需调整,各部门应及时确定新人选并报宣传部备案。
二、工作职责与纪律
1、认真学习信息方面理论知识,逐渐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性,提高信息宣传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顾全大局,坚持以正面报道和正面引导为主,努力维护学院的良好形象。
2、教工信息员应及时了解本部门各项工作的最新信息、重大活动及优秀个人事迹(舆情信息员应及时上报本部门舆情工作),学生信息员应及时了解身边的学生活动和优秀学生事迹,真实、客观、准确地撰写新闻稿件(如日常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教学、科研中的重大成果,师生中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的优秀人物,和谐校园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等),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积极向学院新闻网站投稿,及时向党委宣传部提供新闻线索,做好新闻信息的报送工作。对于优秀稿件,党委宣传部将向校外有关媒体推荐。协助党委宣传部完成相关的宣传报道和采访任务。
4、积极向校外新闻媒体投稿,及时向社会宣传工作中的好做法和新成果,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信息员面向校外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开展外宣活动,需经所在部门主要领导批准并报党委宣传部审批备案,在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稿件一经刊(播)发,速与宣传部联系备案。
5、负责本部门网站、宣传栏及通过其他宣传媒介的各种宣
党委宣传部
2014年3月5日
附件1:
宣传工作考评内容及计分细则
宣传工作采用计分考评办法,具体考评内容与计分细则如下:
各类教师、学生活动的普通新闻稿件、图片新闻每篇计40分,字数超过1000字的新闻特稿每篇计80分。
7、两人合写的稿件各计半篇,两人以上合作的,按比例计算。同一题材的新闻作品被其他媒体转载报道的或同时符合两个及以上计分标准的,计分按最高档次计算,不重复计分。对于头版头条、报眼和份量重(超千字)、影响大的稿件,报请相关领导审批,予以额外奖励。
7满分50分。具体计分办法如下:
1、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经常研究指导宣传工作。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分值为5分。
2、配备专职或兼职信息员,队伍健全。分值为5分。
3、积极宣传本部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举措、成效或先进典型,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较多、影响较大(主要考量中央和省级媒体的报道数量和效果)。分值为30分。
4、当未发生信息迟报、漏报和失实、泄密等,如发生重大负面事件,能依法处置,未造成不良影响,未造成媒体炒作现象,分值为10分。
(三)基础分计分办法
基础分主要是考察相关部门当宣传工作实际情况和当申报材料准备情况,满分20分。
五、表彰与奖励
宣传工作考核将作为学院考核中部门单项考核项目,参照考核优秀标准进行奖励。
第四篇:江苏(原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划归原煤炭工业部,更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1998年划归江苏省,更名为徐州建筑工程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百强行列。
30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得到了很大发展,近4万名毕业生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生力军。目前,学校占地1080亩,全日制在校生13300人;672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176余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绿色大学”等荣誉称号。
准军事化的管理,不仅让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文明新风常在、严明军风永驻,还在师生间凝聚成一道精诚团结、坚不可摧的“人文长城”。30年来,该学院师资力量、学生素质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在院系建设、课程设置、学生培育、科研成果等各个领域,师生们争相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如今,莘莘学子,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和帮助下,勤学本领,苦练内功,锻造出一副适应社会需要的“强筋铁骨”。
★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江苏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职学院★江苏省高校师资队伍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置的公办全日制高职学院 ★原为军校 现直属江苏省教育厅 ★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试点单位 ★全国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煤矿安全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应用技能鉴定站单位★江苏省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建筑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 ★江苏省基础课实验室评估优秀学校 ★江苏省文明单位★徐州市首批绿色大学
一、校史沿革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东麓,始建于1979年,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随百万裁军,划归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随国务院机构改革,煤炭工业部撤消,划归江苏省;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10所高职院校之一。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学院是江苏建筑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建筑类分专业主任委员单位。
二、机构设置
学院是江苏省省属普通全日制高职院校。设有19个党总支(含直属党支部),12个党政处室、3个群团组织和4个教辅服务部门。有12个二级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学院、建筑装饰艺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建筑设计学院、市政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与公共基础教学学院)、3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部、实验实训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共16个教学单位。设有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8个科研院所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等5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
三、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108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学院图书馆藏书5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5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8亿元。目前,学院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校内集成、校企合作”的思路,建有5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中心),79个实验实训室,50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点),拥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以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为纽带,与龙信集团、中南集团、中建八局、南通四建、中煤五公司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200余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苏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先进单位。
学院自成立以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和“访问工程师”制度。学院现有教职工647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正高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168人,高级职称比例达36.5%,有兼职教师44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54%。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一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团队,有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有12人担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还积极参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十百千计划”,建立了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制度,已经分期分批选送100余名教师出国培训和学术交流。
四、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充实内涵,提高效益,办出特色,创建示范”的工作方针,坚持职业教育方向不动摇,坚持建筑类专业特色不动摇,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不动摇,立足江苏,服务行业,面向区域,辐射全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根据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建筑行业、煤炭建设行业、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学院实际出发,形成了以工为主、以建筑为特色,土建类、机电类、经济贸易类专业为骨干的9个专业群,现开设5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坚持以岗位能力为本位,通过专业顾问委员会,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05年,学院牵头组建了由建筑企业和职业院校参加的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依托职教集团,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根据企业需求为其培训员工、订单培养学生,企业为学院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现有成员单位111家,其中有15家特级资质企业和45家一级资质企业。2001年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学院有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以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按照国家级、省级、院级三个层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已有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荣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
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学院重视教材建设,各教学单位均制定了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学院有15部省级精品教材,15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9部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3200余人。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考核办公室,实行教学督导制、听课制、信息反馈制、教师评教制、学生评教制等,把监控和评价的结果与教师个人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及岗位津贴挂钩,建立并形成了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9.3%。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社会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和称职率均达96%以上,在本地区和建筑行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和省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院成立的56个学生社团中,连续五年有5个社团获得江苏省“十佳”社团,有1个社团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建校30年来,学院已经为国家输送了4万多名毕业生。
五、科技服务
“十五”到“十一五”期间,由学院承担的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90余项,先后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有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淮海科技进步奖,1项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6项徐州科技进步奖,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材技术、噪声治理、节水技术等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工程测量、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师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服务。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我院牵头制定了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部分专业和课程的标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首届中国高校优秀期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十佳”学报和核心期刊。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依托建筑职教集团、教科研机构、校办产业,开发新项目、新产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学院完成的“苏北地区建筑节能技术”在建设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近两年,学院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经营,以及解决企业的具体技术难题3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辐射功能。积极开展与中西部地区和淮海经济区高职院校之间的对口支援,为其培养师资150余人,并在联合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场所等方面与相关高职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六、取得的荣誉
学院升格10年来,连续三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2008年两次被表彰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2007年两次被表彰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008年两次被表彰为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008年被表彰为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工之家”称号。
面向未来,学院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具有建筑特色的高职教育新模式,把学院建设成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第五篇:江苏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附件
江苏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确保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述科研经费是指学校为开展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各类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
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以学校作为科研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从政府主管部门获得的经费。
横向科研经费指学校开展科研活动从政府主管部门之外的渠道取得的各种经费,包括通过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等方式取得的经费。
第三条
科研经费的管理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执行,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照相关科研管理办法、科研合同、委托协议的要求合理使用。
第二章
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
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合理确定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职责和权限。
(三)协作费用是指外单位协作承担项目部分研究试验工作的费用,须注明协作单位名称和协作内容,不得用于合作单位研究经费。
(四)科研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各类费用支出预算比例,根据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纵向科研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项目进度执行,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调整范围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履行相关调整程序。
横向科研项目预算的调整按照合同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进行。
按规定属于学校预算调整权限内的一般预算调整事项,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经院系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由财务部门批准后执行;重大预算调整事项,除履行上述一般预算调整程序外,还须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三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须根据项目要求编制项目决算。编制时要严格按照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科研项目明细账,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按要求报送并存档。
第四章
收支管理
第十四条
科研经费到达学校财务账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批文、科研合同、学校相关部门文件统一
办理立项和入账手续,确认科研经费收入。
第十五条
学校要完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严格票据审核,必要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提供明细单等有效证明,杜绝虚假票据;建立银行卡支付制度,依据有关规定发放给个人的劳务性费用,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资格、标准,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以零现金方式支付;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规定,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通过规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进行。
第十六条
学校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任务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严禁编造虚假合同;严禁违规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严禁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材料;严禁虚构经济业务套取科研经费;严禁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严禁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严禁开支与项目研究活动无关的宴请、非科研用房物业管理费、娱乐场所消费、旅游费用、福利费用、罚款、捐款、赞助及其他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严禁设立“小金库”。
第十七条 科研经费的具体支出范围:
(一)直接费用
1、设备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购置或研制的专用仪器设备,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要合理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2、材料费:是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
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公益性组织的,应提供收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资料。项目负责人应对合作(外协)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负责。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不得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
第十八条
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按照科研合同约定的经费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国家和学校相关管理办法,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
结转和结余是指科研项目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第二十条
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应当根据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收回的经费,学校应根据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制定项目结余经费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结余在学校的经费主要用于科研仪器设备运转的维护、人才培养及其他研究发展项目的预研和启动等,也可适当用于研究生助研酬金等人员经费方面的开支,但不得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等支出,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或长期挂账,不得违反规定使用和转移结转结余资金。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
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形成的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应按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办理手续,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国有资产或利用国有资产谋取私利。
第二十三条
学校要严格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建立完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相关保密工作管理制度,落实保密工作管理责任制,完善保密防护措施,规范涉密信息系统、载体和设备等的管理,加强对从事涉密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在项目申报、立项和验收时,及时提出定密建议。对于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注重发挥科研成果的科学普及功能。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研项目成果服务社会的意识,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科研项目成果效益,大力推进学校相关科研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和共享,鼓励科研人员积极面向社会和学生开展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全社会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第二十五条
学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规章执行。
第七章
绩效考核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突出人才培养成效,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学校要建立并落实各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