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珠江人才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珠江人才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来源: 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办 发布日期: 2015-05-2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珠江人才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粤发〔2010〕1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13〕125号)和相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珠江人才计划是指我省组织实施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面向省外,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以下简称“团队”)、领军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
第三条 珠江人才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省财政安排用于组织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的专项资金,包括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及“千人计划”入选者资助资金。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遵循“科学规范、公开公正、绩效优先、专款专用、权责明确、全程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研究专项资金分配等重要事项。
第六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管理,牵头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审核专项资金年度安排计划和分配方案,办理专项资金拨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有关规定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视情况对专项资金实施重点评价或引入第三方评价。
第七条 省委组织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根据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的项目安排建议提出年度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并对专项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规定组织各地级以上市组织部门、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并配合省财政厅做好其他评价工作,负责信息公开等工作。
第八条 省级项目主管职能部门职责。
(一)省科技厅负责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及其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包括:组织项目申报、审核、评审,提出项目安排建议,项目日常管理,年度检查,中期评估,绩效管理,结题验收等;并及时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项。
(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领军人才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及其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包括:组织项目申报、审核、评审,提出项目安排建议,项目日常管理,年度检查,绩效管理,结题验收等;并及时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项。
(三)省委组织部负责“千人计划”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及其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包括:根据中央组织部有关文件中我省 “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提出资金安排建议,负责专项资金的年度检查、绩效管理、结题验收等;并及时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项。
第九条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负责按照国库支付管理有关规定拨付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合本级归口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申报、绩效自评,并配合做好其他评价工作。
第十条 省直、中直驻粤主管部门及各地级以上市归口管理部门,对本部门或本级项目单位申请资料的审核结果负责,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和绩效自评等工作,应加强对所属(所辖)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并协助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扶持范围和分配方法
第十一条 扶持范围和资助标准
(一)创新创业团队。省财政给予每个团队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助资金,其中100万元为住房补贴,其余部分为科研工作经费。
(二)领军人才。省财政给予每人不超过600万元的资助资金,其中含不超过500万元的科研工作经费和不超过100万元的住房补贴。
(三)“千人计划”入选者。可按中央财政一次性补助额度1:1.5的标准,获得省财政资助资金。创新长期、创业、溯及既往、外专千人项目资助资金为每人150万元,其中含100万元科研工作经费、50万元住房补贴;创新短期、青年千人项目资助资金为每人75万元,其中含50万元科研工作经费、25万元住房补贴;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资助资金额度。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评审、项目中期考核、验收等工作经费,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审核后,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十三条 除有特殊规定外,受资助人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只享受一次本专项资金资助。
第十四条 分配方法。专项资金主要采取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等方式分配。
第四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涉及多个部门,参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联席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联席审批,省委组织部为牵头部门。
(一)年度安排总体计划审批。省委组织部在收到省财政厅下达预算执行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提出专项资金年度安排总体计划,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报省领导审批。
(二)年度安排总体计划批复后,针对不同省级项目主管部门主管的项目资金,省委组织部以召开联席会议或联合发文形式会同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及省财政厅制订工作实施方案、项目评审方案、资金分配方案,其中资金分配方案须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级项目主管部门、省财政厅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审定。
(三)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及省财政厅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分别组织项目申报及评审,提出项目及资金安排初步意见。
(四)省委组织部根据各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提供的评审结果和项目及资金安排建议,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会同省财政厅制订资金安排方案,按程序公示后报省领导审批。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采取逐级申报、择优推荐的方式,申报珠江人才计划项目的单位应向省直、中直驻粤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申报材料。主管部门或归口管理部门对申请项目进行初审后,择优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推荐。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根据省政府领导批准同意的年度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及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定,及时办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手续。
(一)用款单位(即申报单位、用人单位,下同)属于省级预算单位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二)用款单位属于市县预算单位的,由省财政厅向市县财政部门办理预算拨付手续,由市县财政部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三)用款单位属于非预算单位的企业法人,由省财政厅向推荐该企业申报专项资金的市县财政部门办理预算拨付手续。市县财政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拨付至用款单位。
(四)用款单位属于中直驻粤单位或其他与省财政没有常规经费划拨关系的央属和省属国有企业等,由省财政厅将款项拨付至用款单位。
第十八条 对于第十七条所列的与省、市、县财政部门没有常规经费划拨关系的受资助单位获得的专项资金实行银行托管。财政部门择优选取托管银行,受资助单位在同级财政部门确定的托管银行开立专户,财政部门将资助资金一次性划拨到专户后,委托银行依照资金使用合同对受资助单位的用款申请进行审核放款。银行托管实施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科技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即预算单位),按现行规定拨付、管理资金。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受资助人开展研究工作和改善受资助人住房条件,包括科研工作经费和住房补贴两类。
第二十一条 科研工作经费可用于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人员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外部协作费、单位管理费和其他支出等方面,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人员费、劳务费两项支出总额最高不超过科研工作经费总额的30%。
(二)外部协作费支出总额最高不超过科研工作经费总额的10%,并符合本办法关于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考核与验收等要求。
(三)单位管理费支出总额最高不超过科研工作经费总额的2%。
(四)其他支出总额最高不超过科研工作经费总额的2%。
第二十二条 住房补贴主要用于支持受资助人在省内购买或租住住房,由受资助人支配使用(团队住房补贴由团队带头人支配使用)。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各资助项目的实施期限分别为:
(一)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5年。
(二)“千人计划”入选者项目不设资助实施期。
第二十四条 资助实施期内,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应按照相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资金预算使用资金,设立专账进行核算,确保资金用于规定用途;每年进行一次绩效自评,并于第二年3月31日前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归口管理部门报送以下材料:
(一)上年度专项资金决算报表。
(二)上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受资助人到岗情况、工作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 科研工作经费预算总额不可调整;预算明细确需调整的,调整后预算应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相关要求,并由受资助人及其用人单位提出申请,报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在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时予以确认。
第二十六条 在资助实施期内,如受资助人的用人单位变更,受资助人及新用人单位应提出变更申请,经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继续使用资金。
第二十七条 在资助实施期内,如发生以下重大事项,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可提出终止资助申请,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资助终止后,视情节轻重追回全部或部分已拨资金。
(一)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未履行约定义务,情节严重的。
(二)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工作计划无法继续实施的。
(三)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在资金申请、执行过程中有违法违纪或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五)其他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重大事项。
第六章 信息公开
第二十八条 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办法》,通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及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门户网站等渠道公开专项资金管理相关信息,包括: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包括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审批部门、经办部门、经办人员、查询电话等;
(三)项目资金申报情况,包括申报单位、申报项目、申请金额等;
(四)资金分配程序和分配方式,包括资金分配各环节的审批内容和时间要求、资金分配办法、审批方式等;
(五)专项资金分配结果,包括资金分配明细项目、金额、项目所属单位、项目负责人等;
(六)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审计结果和验收结果(结论),包括项目财务决算报告、项目验收情况、绩效自评、重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报告、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报告、审计结果公告等;
(七)接受、处理投诉情况,包括投诉事项和原因、投诉处理情况等;
(八)其他按规定应公开的内容。
第七章 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二十九条 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纪检监察部门对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会同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组织年度抽审、中期考核及结题验收。
第三十条 年度抽审一般安排在年度结束后6个月内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资助实施期第3年进行。结题验收一般在资助实施期满后6个月内完成。
第三十一条 年度抽审发现资金使用管理问题的,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应及时整改。逾期不整改或问题特别严重的,应终止资助,并视情节轻重追回全部或部分已拨资金。
第三十二条 中期考核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
(一)考核结果为合格的,资助继续执行。
(二)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的,冻结已拨但尚未使用的资金;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应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整改,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在半年内进行复核。复核合格的,视为考核合格;复核不合格的,视为考核不合格。
(三)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终止资助,并视情节轻重追回全部或部分已拨资金。第三十三条 结题验收结果分通过和不通过两种。验收不通过的,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应在接到通知1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在半年内整改完善并重新接受验收。重新验收仍未通过的,视为结题验收不通过。结题验收不通过的,按合同约定并视情节轻重追回全部或部分已拨资金。
第三十四条 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有关规定,组织各省直、中直驻粤主管部门及地级以上市归口管理部门和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并配合省财政厅做好其他评价工作;省财政厅将根据有关规定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视情况对专项资金实施重点评价或引入第三方评价。绩效评价可结合日常管理、年度审计、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工作进行。
第三十五条 专项资金实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一)在资金分配、审批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人员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予以追究责任,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二)受资助单位、受资助人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依照相应法律法规严肃处理,5年内不得再申请珠江人才计划专项资金,并向社会公开其不守信用信息。
(三)对涉及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一律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关于印发〈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组通〔2010〕30号)、《关于实施〈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粤组通〔2010〕51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组通〔2010〕44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镇江“金山英才”计划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
镇江“金山英才”计划人才专项
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确保镇江“金山英才”计划人才专项资金的高效管理和规范运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及《关于印发镇江“金山英才”计划的通知》(镇办发【2016】10号)、《关于印发市级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镇政办发【2011】8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专项资金是指由市、辖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镇江“金山英才”计划(下称金山英才计划)的资金。镇江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人才办)、镇江市财政局(下称市财政局)、镇江市领军人才引选平台(包括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镇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镇江市农业委员会、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下称人才引选平台)及各辖市区共同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
第三条 金山英才计划的资金来源于镇江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金山英才”计划专项经费和辖市区安排的相应专项资金。市级与辖市区原则上按1:1安排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采取无偿资助、人才基金投资、创新创业奖补、债转补等扶持方式,引进、培育人才。
第四条 专项资金建立评选机制和考核制度,遵循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的原则,专款专用,专项核算。金山英才计划实施期内,专项资金当年如有结余,按相关结余结转规定执行。
第五条 专项资金用于“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引进培育的产业发展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主要包括下列支出:
(一)顶尖人才专项计划;
(二)镇江制造2025领军人才计划;
(三)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计划;
(四)现代农业领军人才计划;
(五)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
(六)金山英才计划配套政策。
第六条 金山英才计划--顶尖人才资金扶持标准:
按照市、辖市区联动、部门资源整合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分两年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资助,特别突出的资助金额上不封顶。入选顶尖人才计划同时也入选金山英才其他子计划的人才项目,按照顶尖人才资金扶持标准予以资助。
第七条 金山英才计划—镇江制造2025领军人才资金扶持标准:
对经评定的先进制造业领军人才,按照创新成就、企业或者项目运行质量、经济和社会贡献等,分两年给予200万元或100万元 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其中用于个人补助的不得低于20%,并不得抵扣工资待遇。
第八条 金山英才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资金扶持标准:
对经评定的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按照创新成就、企业或者项目运行质量、经济和社会贡献等,分两年给予100万元或5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其中用于个人补助的不得低于20%,并不得抵扣工资待遇。
第九条 金山英才计划—现代农业领军人才资金扶持标准: 对经评定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按照创新成就、企业或者项目运行质量、经济和社会贡献等,分两年给予100万元或50万元的资金资助。其中用于个人补助的不得低于20%,并不得抵扣工资待遇。
第十条 金山英才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资金扶持标准: 根据《关于印发镇江“金山英才”计划的通知》(镇办发【2016】10号),对经认定的第(一)、(二)类高技能人才,按照创新成就、企业或者项目运行质量、经济和社会贡献等,分两年给予20万元或1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于第(三)类高技能人才,按照企业实际给付报酬的50%给予配套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其中用于个人补助的不得低于20%,并不得抵扣工资待遇。
第十一条 金山英才计划中涉及的人才创投基金投资、创新
创业奖补、债转补等,根据资金情况以及相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金山英才计划—顶尖人才计划资金拨付:
(一)资金拨付比例:市本级财政和辖市区财政各安排50%资助资金。资金分两年拨付,第一年拨付总资助额的40%资金,其中市本级和辖市区各拨付总资助额的20%;第二年拨付总资助额的60%资金,其中市本级和辖市区各拨付总资助额的30%。
(二)资金拨付材料:第一年,需提供顶尖人才入选的文件、资助协议、辖市区财政资金安排确认书及市人才办的拨付申请。第二年,需提供各项指标达到承诺目标值,符合资助条件的审计材料或绩效评价报告及市人才办的拨付申请。
(三)资金拨付流程:经审核后,符合拨付条件的,第一年市财政局按总资助额的20%资金拨付至人才所在辖市区财政局,辖市区财政局应连同本级资助的20%资金在30天内拨付至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第二年,市财政局按总资助额的30%资金拨付至人才所在辖市区财政局,辖市区财政局应连同本级资助的30%资金在30天内拨付至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
(四)资金暂缓拨付和终止拨付的流程:相关指标未达到承诺目标值,暂不符合资助条件的人才项目应暂缓拨付资金,由市人才办出具相应审计材料或绩效评价报告及暂缓拨付说明,市财政局暂缓拨付资金。自资助协议签订之日起两年内,经人才及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提出申请,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对暂缓资金拨付的人才项
目再次组织审计或绩效评价。如各项指标达到承诺目标值,市财政局根据审计材料或绩效评价报告和市人才办的拨付申请,恢复拨付程序,拨付相应资金;如各项指标仍未达到承诺目标值,不符合资助条件,市财政局根据审计材料或绩效评价报告和市人才办的说明,终止资金拨付。
第十三条 金山英才计划—镇江制造2025、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资金拨付:
(一)资金拨付比例:市本级财政和辖市区财政各安排50%资助资金。资金分两年拨付,第一年拨付总资助额的60%资金,其中市本级和辖市区各拨付总资助额的30%;第二年拨付总资助额的40%资金,其中市本级和辖市区各拨付总资助额的20%。
(二)资金拨付材料:第一年,需提供人才入选的文件、资助协议、辖市区财政资金安排确认书及市人才办的拨付申请。第二年,需提供符合资助条件的第三方评价报告及市人才办的拨付申请。
(三)资金拨付流程:经审核后,符合拨付条件的,第一年市财政局按总资助额的30%资金拨付至人才所在辖市区财政局,辖市区财政局应连同本级资助的30%资金在30天内拨付至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第二年,市财政局按总资助额的20%资金拨付至人才所在辖市区财政局,辖市区财政局应连同本级资助的20%资金在30天内拨付至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
(四)资金暂缓拨付和终止拨付的流程:对出现问题,暂不符合资助条件的人才项目应暂缓拨付资金,由辖市区人才办、财政局提出并出具第三方评价报告,经市人才办认定并出具暂缓拨付说明,市财政局暂缓拨付资金。自资助协议签订之日起两年内,经人才及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提出申请,辖市区人才办、财政局以及人才引选平台对暂缓资金拨付的人才项目再次组织第三方评价。如符合资助条件,市财政局根据第三方评价报告和市人才办的申请,恢复拨付程序,拨付相应资金。如不符合资助条件,市财政局根据第三方评价报告和市人才办的说明,终止资金拨付。
第十四条 市人才办或人才引选平台、人才、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与签订的资助协议内容应包括:
(一)双方相关权利义务;
(二)项目实施计划及资助资金使用计划;
(三)专项资金的拨付要求;
(四)人才及所在载体或企业承诺的各项指标目标值;
(五)辖市区财政资金安排确认书;
(六)相关违约责任等。
签订的资助协议应一式七份,市人才办、人才引选平台、市财政局、辖市区人办、辖市区财政局、人才、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各一份。
第十五条 市人才办主要职责是:牵头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等制度,审查批准资金计划安排;组织金山英才计划—顶尖人才计划的申报、评选、签订资助协议等;牵头审查批准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确定拨付时间,提出拨付申请;牵头组织对顶尖人才资助企业运行一年后的审计或绩效评价;牵头组织对第三方评价报告进行检查;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协助配合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检查监督;完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管理事项。
市财政局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安排专项资金的预算;协助金山英才计划—顶尖人才计划的申报、评选、签订资助协议等工作;根据市人才办批准资助对象、金额及时拨付资金;协助市人才办对顶尖人才资助企业运行一年后的审计或绩效评价;协助市人才办对第三方评价报告进行检查;牵头组织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检查监督;协助市人才办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完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管理事项。
人才引选平台主要职责是:组织金山英才计划—镇江制造2025、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的申报、评选、签订资助协议等;协助各辖市区人才办、财政局跟踪了解相关资助项目实施情况,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辖市区人才办、财政局对相关资助企业运行一年后进行第三方评价,每年向市人才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建议;完成市人才工作领
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各辖市区人才办、财政局主要职责是:安排专项资金的预算;协助金山英才计划的申报、评选,出具财政资金安排确认书等工作;及时将市财政和辖市区财政无偿资助资金拨付资助企业;牵头跟踪了解相关资助项目实施情况,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牵头组织对相关资助企业运行一年后进行第三方评价;每年向市人才办、市财政局报告资助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建议;市人才办、市财政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各人才办、财政局、人才引选平台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人才、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的申报名单、确定资助名单以及签订的资助协议等应及时告知辖市区人才办、财政局,金山英才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应及时报市人才办、市财政局。
第十七条 各人才办、财政局每年应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作为下一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审核项目和拨付资金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工作原则上由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择应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各部门、各辖市区应对专项资金的申报和使用加强监督管理,凡违反本规定,挤占、挪用、造假、虚报、甚至私分、侵占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立即停止拨付,责令整改,追回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等法律法规,追究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九条 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要求,认真履行资助协议;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办法,规范使用资助经费;及时上报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重大变动和项目进展等重要情况;配合市、辖市区有关部门对人才项目的审计、绩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工作;接受市、辖市区有关部门对财政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如果有违反法律法规、资金管理办法以及资助协议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要加强对金山英才计划入选人才的管理。对违法违纪、违反学术道德规范,产生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因个人原因不能发挥作用的,及时报告市人才办,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取消其金山英才计划入选资格,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辖市区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规范运作、发挥效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人才办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有效期为两年。
附件:资助资金安排确认书
第三篇:南京市“321计划”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南京市“321计划”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南京市“321计划”人才引进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321计划”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重点计划的通知》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321计划”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培养领军型科技创业家、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等的创业启动及税收扶持,以及其他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的相关经费支出。
第三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市、区(县)(包括园区,下同)两级财政分级承担。
第四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和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第五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管理坚持“突出重点、绩效导向、专款专用、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资助项目、标准和资金使用
第六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主要面向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根据每年确定的人才资助计划,重点资助以下引进人才:
(一)“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
(二)“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入选者;
(三)“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
第七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对“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市、区(县)财政按各50%给予企业初创扶持。其中入选重点扶持项目的,给予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入选扶持项目的,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二)对入选“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引进单位,市、区(县)财政按现行市区财政体制的有关规定,对入选企业获利之日起三年内,企业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给予全额奖励。
(三)对入选“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人才注册企业,参照执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市、区(县)财政按现行市区财政体制的有关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差额部分的全额补贴。
(四)对“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及企业团队核心成员和“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首次在我市购买自住商品房的,市、区(县)财政按现行市区财政体制的有关规定,给予自入选或引进之日起五年内个人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的全额奖励。
(五)对“321计划”项目受理、评审、培训、推介、宣传及考核奖励、人才服务等有关经费,经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也可从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八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入选“321计划”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引进单位的科技研发、改善生产科研条件或对入选者的个人补助等,不得用于审批项目之外的人员经费支出以及与审批项目无关的日常公用经费开支。
第三章 资金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九条 对于符合南京“321计划”规定条件的人才,按照有关部门发布的报名公告和引才公告,实行网上申报。
第十条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科委、市人社局按照相关规定对申报信息组织评审后,确定资助人员名单。
第十一条关于“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资助资金,由市人社局提交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申请(包括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助方式、资助金额等)。由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由区(县)组织部、人社局与受资助人签订资助合同。市财政局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下达各区(县)财政部门,并将需各区(县)财政部门配套安排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以发文形式通知各区(县)财政部门。
各区(县)财政部门应依据同级组织部门提供的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所在单位的信息,及时将市本级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以及区(县)配套专项资金拨付到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引进单位,督促引进人才单位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拔付给人才及其人才团队。并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与区县现有扶持政策资金相衔接,避免市区两级扶持资金重复安排。
第十二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一般应在“321计划”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引进单位正式签订资助合同后,30个工作日内拨付到位。
第四章 部门职责分工
第十三条 市科委、市人社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321计划”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其中市科委负责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市人社局负责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将全市“321计划”资助合同和相关资料报市财政局备案,组织开展对受资助人才的后续服务。
第十四条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千人计划”的组织申报,发布“321计划”入选名单,参与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计划编制,配合市财政局对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
第十五条市财政局的主要职责是:会同市委组织部,编制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预算,分配下达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对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
第十六条各区(县)委组织部、科技局、人社局的主要职责是:与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引进单位签订资助合同,对入选者做好服务工作,对其执行资助合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上报入选者创新创业成就。
各区(县)财政局的主要职责是:会同同级组织部门,及时向入选者企业拨付资助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引进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科学合理使用资金,落实合同约定的其它配套条件,及时报告入选者创新创业情况以及其它重要情况,接受市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以企业经营状况、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财务管理情况等作为主要依据。市组织部门按照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有关规定,对资金预算、执行全过程实施绩效自评价,或由市财政部门组织绩效重点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或调整以后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
第十九条 各区(县)委组织部、财政局、市相关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并于次年2月底前,将本区(县)或本部门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综合情况报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将根据有关规定对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组织进行抽查。
第二十条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挪用人才专项资金,以及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入选者及其企业,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将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回已拨款项罚款等措施进行处理、处罚。
人才注册企业或人才引进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资助合同的,依合同相关约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对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资助经费由市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保障外,《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重点计划的通知》(宁委发[2011]35号)文件中规定的其他资助经费按我市相关政策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与我市其他文件规定涉及同一主体、同一项目的相似政策,按照就高原则,不得重复享受。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执行有效期限为三年。
第四篇: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申报公告
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申报公告
为贯彻落实《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粤发〔2017〕1号),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为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现就2017年“珠江人才计划”申报工作公告如下:
一、团队项目
(一)支持重点
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疗、创新药物、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等高新技术领域,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取得先进创新成果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或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在粤高层次人才组建创新科研团队,加大对海外青年英才团队扶持力度,优先支持南沙、前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引进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
(二)支持类别
1.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面向国(境)外、省外引进具有稳定合作基础的创新创业团队。分为“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进行申报评审,下设“海外青年英才团队”项目。
技术研发产业化团队主要依托产业化项目引进,引进后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快速产业化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应用基础研究团队主要依托重大研发平台、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引进,引进后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原创性问题进行研究。
2.本土创新科研团队。支持已在我省从事创新科研工作的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为带头人组建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分为“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两类进行申报评审。
原创性基础研究团队主要依托重大研发平台、重点学科,围绕科技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原创性问题进行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团队主要围绕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紧缺的关键核心技术及突破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开展研发。
(三)支持政策
1.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对入选的技术研发产业化类团队按三个档次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的资助;对入选的应用基础研究类团队定额资助2000万元。
2.本土创新科研团队:入选团队在珠三角地区的由省财政按用人单位支持资金额度的1倍提供科研经费,在粤东西北地区的由省财政按用人单位支持资金额度的2倍提供科研经费,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3年后考核优秀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助。
3.新引进并符合条件的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经认定为“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省财政可给予最高350万元购房补贴和每年最高100万元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享受各类人才服务政策。
入选团队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可按省财政支持专项工作经费额度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支持。
(四)申报条件
基本条件如下:
1.申报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研究水平和成果居本领域、本行业前列,科研成果创新性突出或产业化前景好。
2.申报人身体健康,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年龄不超过65周岁(1951年8月1日之后出生)。本土创新科研团队成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61年8月1日之后出生)。诺贝尔奖等国际大奖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入选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全职来粤工作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3.用人单位在我省依法注册(截止申报之日前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4.团队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研究方向为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或能解决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紧缺的核心关键技术,或符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且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带动作用。项目应具有良好研究基础,预期3年内能实现重大突破,5年内能取得重大成果。
引进创新创业团队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1.团队由1名带头人和不少于4名核心成员组成,均为国(境)外、省外引进,优先支持从国(境)外引进的团队。
2.引进后需连续在粤工作5年以上,其中团队带头人需全职在粤工作;团队核心成员中至少2人全职在粤工作,默认为团队第一、二核心成员;其余核心成员可选择全职或平均每年兼职在粤工作3个月以上。优先支持所有成员全职在粤工作的团队。
3.团队成员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应占50%以上。
4.团队成员至少两两之间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或重大项目中有过3年以上稳定合作基础。
5.团队成员需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性合同,承诺入选后3个月内(从印发入选名单之日起算)签订正式合同并到岗;如已签订正式合同,首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间应在2016年1月1日之后。
6.海外青年英才团队所有成员年龄均不超过40周岁(1976年8月1日后出生),均从国(境)外引进、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
本土创新科研团队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1.团队由1名带头人和5-10名核心成员组成,拥有良好合作基础。
2.团队带头人应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且已全职在粤工作3年以上。
3.团队成员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应占50%以上。
4.团队带头人及60%以上核心成员应来自用人单位,并承诺 入选后连续5年全职在粤工作。其他成员可跨单位跨地区组成。
5.采取限项申报,中直驻粤单位(含下属单位,下同)及各地市每年推荐不超过3个,省属高校、省直单位每年推荐不超过2个。
(五)对下列团队开辟引才绿色通道
1.带头人为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入选者或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按一事一议的方式,免评确定资助档次及额度。
2.带头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或符合国家重点引才目录、我省重大战略布局或急需紧缺技术领域的团队,可按有关规定开辟绿色通道。
(六)申报日期和方式
本次申报自2017年8月10日至9月30日。
实行网络在线申报,登录广东省人才工作综合管理平台(网址:http://rc.gdstc.gov.cn),注册账号并在线填写申报书及上传相关附件,按系统要求提交审核。
具体途径如下:
(一)市、县(市、区)辖管单位(含非公有制单位)经地级以上市科技部门、组织部门审核后提交申报。
(二)省直、中直驻粤及其他各类单位,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提交申报。
具体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实施通知要求为准。请密切关注“广东组织工作网”“广东省人才工作综合管理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
二、高层次人才认定项目
(一)总体原则
坚持高精尖缺原则,坚持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并重的原则,坚持业内认可、社会认可的原则,以认定的方式引进符合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行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专业化、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
(二)认定对象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以及海外来粤短期工作专家。
(三)认定方式及补贴额度
采取“常态申报、定期认定”的方式进行认定,以用人单位“先引进、后资助”的方式给予支持。
经认定的创新领军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按实际年薪酬收入的1倍给予生活补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可连续资助5年,对从事基础研究的可连续资助10年,每年均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按就高不就低原则,被认定人员只享受一次我省人才专项资金资助。
经认定的海外来粤短期工作专家,来粤工作30-60天的,按照单位实际支出的薪酬,给予单位最高不超过25万元的资助;工作61天以上180天以下的,按照单位实际支出的薪酬,最高不超过40万元;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聘请单位,资助额度可上浮20%。
(四)认定条件
申报人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无不良从业记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申报人须全职在粤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人才,每年在粤工作时间累计9个月以上,且2016年1月1日后从国(境)外或省外来粤工作并依法纳税至少1年。海外来粤短期工作专家申报人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完成当年合同内容并取得预期成效,且当年在粤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0天,最高不超过180天,时间范围从2017年1月1日至申报截止时间止。
除以上基本条件外,各类申请人还须符合以下相应条件。
1.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支持引进符合广东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能够引领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的科学家,从事科学前沿探索和交叉研究、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重点引进符合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需要,在高端制造、生物工程、资源环境、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能够领衔重大科研任务、重大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型人才。申请人年龄应在65周岁以下(1951年8月1日后出生),且符合《广东省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认定标准(2017年)》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有特别突出贡献者,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
2.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重点支持引进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善于吸附和转化前沿技术成果、善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所创办 企业具有高成长特点,能够经受住市场考验,带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产生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高端创业企业家;引进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较高的战略开拓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具有一定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申请人年龄在55周岁(1961年8月1日后出生)以下且符合《广东省引进高端经营管理人才认定标准(2017年)》的,可认定为高端经营管理人才。
3.金融人才。在国内外金融业实务界、理论界具有较大影响力或拥有行业领军地位,掌握金融业核心技术,其管理的机构或团队能够填补广东金融业态的空白,对行业起到良好示范引领作用的金融领军人才;从事股权投资(VC、PE)、保险精算、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基金管理、投资银行、知识产权投融资、金融研究等广东金融市场亟需的业务,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工作业绩突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申请人年龄在65周岁以下(1951年8月1日后出生),且符合《广东省引进金融人才认定标准(2017年)》的可认定为金融人才。有特别突出贡献者,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同一法人金融机构(含同一控股股东或最大股东下属金融机构)内的人员交流任职不在此列。对符合条件的分A、B两类给予资助,认定当年,A类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B类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
4.青年拔尖人才。从事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技术创新性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申请人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6年8月1日后出生),且 符合《广东省引进青年拔尖人才认定标准(2017年)》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青年拔尖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分A、B两类给予资助,A类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B类每年最高不超过30万。
5.海外来粤短期工作专家。能够引领国际科学发展趋势、从事科学前沿探索和交叉研究或重大产业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创新潜质的海外科学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急需紧缺的其他海外人才。申请人须身体健康,且符合《广东省海外专家来粤短期工作资助计划专家(2017年)》的可认定为海外来粤短期工作专家。
(五)申报认定程序
1.提出申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认定由个人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海外来粤短期工作专家认定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须为在我省依法注册(截止申报之日前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内资单位及由中方控股的合资单位。符合条件的单位登录广东省人才工作综合管理平台(网址:http://rc.gdstc.gov.cn),按要求注册单位账号后按申报指南要求在线填写相应人才认定申请表,提交相关附件证明材料。
2.初审核实。按属地管理原则,市、县(市、区)辖管单位(含非公有制单位),经地级以上市人社部门会相关职能部门初审,报市委组织部审定后提交省人社厅引进领军人才工作办公室;省直、中直驻粤及其他各类单位,经所在单位核实后直接提交省人社厅引进领军人才工作办公室。
3.审核认定。依据认定条件对申请人专业水平、申报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后公示呈批,确定入选名单及资助金额。
(六)其他事项
1.本次申报自2017年9月1日开始,至2017年11月30日截止。
2.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对弄虚作假、套取专项资金的,省财政有权收回已拨付资金,并对违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相关法律责任。
三、博士后资助项目
(一)资助对象
资助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品学兼优,身体健康,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年龄在35岁以下(以进站时间为准)。
2.拟进站或在站博士后。在站博士后进站时间为2016年12月2日至申报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拟进站的博士后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设站单位签订意向性协议(入选公布1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资助资格)。
3.近2年内(2015年3月30日后)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内,排名以2017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为准)获得博士学位,在我省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承诺在站2年以上。
4.未获得过国家“千人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我省“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 计划”等国家和省重点人才工程资助。
5.优先资助国家和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及基础学科研究的博士后。
(二)资助方式
1.进站资助。省财政给予每位进站博士后资助60万元生活补贴,分两年发放到设站单位。2017年资助50名左右。
2.后续资助。对获得本计划资助,出站后与我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劳动合同,承诺连续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3.配套资助。设站单位应在此基础上自筹经费,适当提高待遇。鼓励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给予配套支持。
4.受资助对象不再享受其他省财政有关博士后生活方面的资助。
(三)申报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条件的进站博士后填写申请表,报设站单位主管部门。《申请表》可登录广东组织工作网(http://www.xiexiebang.com/)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
2.单位审核推荐。设站单位对申请人选进行资格审核,限额推荐优秀人选(每个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名),12月1日前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3.评审审核。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审核,公示呈批后确定入选名单。
(四)其他事项
1.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考核管理工作。对受资助人参照国内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制度实行考核。
2.申报者及设站单位存在弄虚作假等不正当行为的,取消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联系方式
1.团队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人才专项办公室
联系电话:(020)83163632、83163374、83163351、83163355;传真:(020)83163914。
2.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引进领军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方式:电话:(020)83134790、83134781;传真:(020)83134793。
3.海外来粤短期工作专家项目:广东省外国专家局项目处
联系方式:(020)83134798、83134795、83134797;传真:(020)83134793。
4.博士后资助项目: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联系方式:(020)83134848,传真:(020)83307379。
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8月10日
第五篇:“2011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1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2011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2011计划”专项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行业部门和企业投入资金以及高校自筹资金等。
第三条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经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中心的创新团队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日常运行等方面。地方财政资金、行业部门和企业投入资金以及高校自筹资金等,根据地方、行业部门、企业、高校的规定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规划统筹安排使用。
第四条“2011计划”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统筹规划,分年实施;分类支持,动态调整;专款专用,绩效考评。
第五条 凡使用“2011计划”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精心维护。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六条“2011计划”专项资金纳入牵头高校预算,专项用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第七条
财政部、教育部根据“2011计划”总体规划,确定经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周期内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数。同时预留一部分资金,根据中期检查和绩效评价情况,对建设成效显著、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好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给予适当奖励。
第八条 经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在建设周期内,根据财政部下达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数,统筹考虑中心建设需求以及地方财政资金、行业部门和企业投入资金、高校自筹资金等,自主编制“2011协同创新中心”预算,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财政部。经财政部审核后,按程序纳入下一部门预算。
第九条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牵头高校可根据“2011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协议、发展规划和预算,将协同单位所需资金拨付协同单位。
第十条 “2011计划”专项资金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原程序报批。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十一条 “2011计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创新团队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日常运行等方面的开支。
(一)创新团队建设。指“201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创新团队绩效情况给予的一定奖励。不得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在国家统一工资政策之外新设津贴、补贴、奖金项目,一律不准提高现有津贴、补贴、奖金的标准和水平,一律不准以现金或其他任何形式发放新的福利。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指“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内容方法改革等方面所需要的开支,包括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学生联合培养、专业培训等。
(三)合作交流。指“2011协同创新中心”用于合作交流的开支,主要包括差旅费、学术交流费等。从严控制出国经费支出。
(四)日常运行。指“2011协同创新中心”日常运行中所必需的开支。
第十二条 凡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三条 “2011计划”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支付罚款、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2011计划”建设内容之外的人员经费支出以及与“2011计划”无关的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不得作为其他项目的配套资金,也不得用于按照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支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科研项目等支出。
第四章 决算管理
第十四条 终了,牵头高校应将“2011计划”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纳入单位决算统一编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牵头高校上报决算时需对“2011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情况、资金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第十六条 牵头高校应加强管理,确保“2011计划”工作进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年末未列支的专项资金应按照财政部现行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规定严格管理和使用。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十七条 “2011计划”专项资金实行定期检查制度。财政部、教育部及有关主管部门将对“2011计划”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有截留、挤占、挪用“2011计划”专项资金的行为,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资产毁损、效益低下的,将暂停其后续拨款。牵头高校应督促“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真整改。在限期内按要求进行整改的,可恢复或适当调整拨款,否则将取消并终止拨款。对情节严重的责任人员,将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牵头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协同单位要建立健全“2011计划”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2011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和参与单位负责人要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承担首要责任。牵头高校对专项资金使用要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承担管理责任。牵头高校有权对其他协同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对于经济活动不规范的协同单位,责令进行整改。对于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拒不整改的协同单位,牵头高校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有权从该体系中将其除名。
第十九条
牵头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协同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确保“2011计划”顺利实施。
第二十条 “2011计划”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财政部、教育部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并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作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检查和阶段评估的重要依据。凡发生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高校,财政部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扣减经费等措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十二条
牵头高校应根据本办法,结合“2011协同创新中心”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