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吸引集聚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好的海外人才支持,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联合设立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以下简称浦江计划)。
第二条
浦江计划主要资助近期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
(一)应聘来本市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二)在本市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三)其他本市特殊急需的留学人员及团队。第三条
浦江计划按照A(科研开发类)、B(企业创新创业类)、C(社会科学类)、D(特殊急需类)四种类型项目进行申报和资助。其中,A类项目资助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B类项目主要资助以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创业,包括创新和创业两类,其中创新类针对企业引进的留学人员,创业类针对自主创办科技企业的留学人员;C类项目资助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D类项目资助其他本市紧缺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留学人员。
第四条
浦江计划资助资金来源于市财政拨款。资助经费一次核定,根据使用需要一次或分批拨付。
(一)A、B类项目经费遵照《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二)C、D类项目经费可用于:
1.科研开发、教学、文化艺术创作等研究费用,包括:设备购置、材料购买、分析测试、人员费用、出版物(文献等信息传播)费用、知识产权事务费等;
2.申请者部分生活补贴、国际交流与合作差旅费等; 3.其它特殊需求的相关费用。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联合成立浦江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浦江计划并监督资助经费使用。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浦江计划的实施和资助资金的管理。
第七条
浦江计划受理窗口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八条
申请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所在单位应在沪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所在单位承诺给予申请者必要的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三)截至申报当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50周岁,且回国工作不超过2年或回国创业不超过4年;
(四)回国后未获得过国家或本市政府资金资助;
(五)未获得过本计划资助,且申请本计划次数总计不超过2次。第九条
A类(科研开发)项目申请者并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博士学位;
(二)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2年(含)以上。第十条
B类(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申请者并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创新类
1.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2年(含)以上; 2.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在国(境)外知名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4年(含)以上。
(二)创业类
1.具有学士(含)以上学位;
2.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含)以上; 3.申请者为所创办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或担任法定代表人并持有个人股权不低于30%;
4.所创企业已获得本市有关部门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第十一条
C类(社会科学)项目申请者应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含)以上,并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具有博士学位;
(二)具有硕士学位,并被聘任为本市高校或科研院所副教授(或副研究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具有硕士学位,并在本市新闻媒体单位担任主任记者、主任编辑、副编审(含)以上等专业技术职务;
(四)具有硕士学位,并在本市金融单位工作担任部门经理(含)以上职务;
(五)具有学士(含)以上学位,并在本市文化艺术院团担任二级导演、二级演员、二级演奏员、二级指挥、二级美术师、二级舞蹈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且被聘任为本市高等院校音乐曲艺类讲师(或助理研究员)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
(六)创办文化产业类经济实体的,参照B类企业创业类申请条件。第十二条
D类(特殊急需)项目申请者应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含以上),并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项目符合年度申请指南公布的重点领域;
(二)持有重要发明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来沪自主创业或上海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留学回国人员;
(三)经局级单位或主管部门择优推荐,并通过浦江计划管理办公室审核。
第四章 申报
第十三条
浦江计划每年申报评审一次,由管理办公室通过“上海科技”网(www.xiexiebang.com)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等相关网站发布年度申请指南。
第十四条
申请者根据年度申请指南,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办理资格认定后,在“上海科技”网上填报《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书》,在线打印后报送所在单位审核。
第十五条
申请者所在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对申请者的基本情况和申报内容进行审核,如实填写单位意见和有关承诺,择优向管理办公室推荐。B类创业企业并须经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或区(县)科委审核推荐;C、D类创业企业并须经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或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推荐。
第十六条
一位申请者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网上填报并提交成功、报送的书面材料签章齐全并与网上提交的电子文档内容一致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第五章 评审
第十七条
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第十八条
管理办公室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通过初评的申请者参加“专家见面会”进行复评。不参加复评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九条
通过复评的申请者名单由管理办公室报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通过“上海科技”网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等相关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凡无异议或经异议调查后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申请者,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批准,通过“上海科技”网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等相关网站公布资助通知,并颁发证书。
第六章 管理和考核
第二十一条
资助通知发布后,申请者应按要求填写计划任务书,编制经费预算,同时其所在单位与管理办公室签订书面合同。
第二十二条
合同签订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向申请者所在单位账户拨付项目经费,用于受资助对象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资助经费专款专用,经费管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合同到期后三个月内,受资助者应提交总结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表(经费决算表)等资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管理办公室备案或验收。
第二十四条
凡得到浦江计划经费资助所取得的成果或发表的文章,均应标注中文“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或英文“Sponsored by Shanghai Pujiang Program”。
第二十五条
浦江计划入选者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截留、转让或挪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受资助者患病、调离岗位、出国(境)等情况影响项目如期完成的,入选者及所在单位应及时向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报告,经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办理合同终止或变更手续。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内,不再受理合同变更申请。
第二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的,经管理办公室核实后,将终止项目、追回资助经费并取消其今后申请本计划的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
关于发布《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人社外发〔2015〕50号
2015-12-31
各有关单位: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吸引了大批海外优秀人才来上海创新创业,为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人才支持。根据前期实施情况,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修订完善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5年12月31日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吸引集聚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好的海外人才支持,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联合设立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以下简称浦江计划)。
第二条
浦江计划主要资助近期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
(一)应聘来本市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二)在本市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三)其他本市特殊急需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第三条
浦江计划按照A(科研开发类)、B(企业创新创业类)、C(社会科学类)、D(特殊急需类)四种类型项目进行申报和资助。其中,A类项目资助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B类项目主要资助以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创业,包括创新和创业两类,其中创新类针对企业引进的留学人员,创业类针对自主创办科技企业的留学人员;C类项目资助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D类项目资助其他本市紧缺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留学人员。
第四条
浦江计划资助资金来源于市财政拨款。资助经费一次核定,根据使用需要一次或分批拨付。
(一)A、B类项目经费遵照《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二)C、D类项目经费可用于:
1.科研开发、教学、文化艺术创作等研究费用,包括:设备购置、材料购买、分析测试、人员费用、出版物(文献等信息传播)费用、知识产权事务费等;
2.申请者部分生活补贴、国际交流与合作差旅费等; 3.其它特殊需求的相关费用。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联合成立浦江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浦江计划并监督资助经费使用。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浦江计划的实施和资助资金的管理。
第七条
浦江计划受理窗口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八条
申请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所在单位应在沪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所在单位承诺给予申请者必要的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三)截至申报当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50周岁,且回国工作不超过2年或回国创业不超过4年;
(四)回国后未获得过国家或本市政府资金资助;
(五)未获得过本计划资助,且申请本计划次数总计不超过2次。第九条
A类(科研开发)项目申请者并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博士学位;
(二)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2年(含)以上。第十条
B类(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申请者并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创新类
1.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2年(含)以上;
2.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在国(境)外知名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4年(含)以上。
(二)创业类
1.具有学士(含)以上学位;
2.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含)以上;
3.申请者为所创办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或担任法定代表人并持有个人股权不低于30%; 4.所创企业已获得本市有关部门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C类(社会科学)项目申请者应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含)以上,并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具有博士学位;
(二)具有硕士学位,并被聘任为本市高校或科研院所副教授(或副研究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具有硕士学位,并在本市新闻媒体单位担任主任记者、主任编辑、副编审(含)以上等专业技术职务;
(四)具有硕士学位,并在本市金融单位工作担任部门经理(含)以上职务;
(五)具有学士(含)以上学位,并在本市文化艺术院团担任二级导演、二级演员、二级演奏员、二级指挥、二级美术师、二级舞蹈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且被聘任为本市高等院校音乐曲艺类讲师(或助理研究员)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
(六)创办文化产业类经济实体的,参照B类企业创业类申请条件。
第十二条 D类(特殊急需)项目申请者应以留学身份在国(境)外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含以上),并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项目符合申请指南公布的重点领域;
(二)持有重要发明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来沪自主创业或上海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留学回国人员;
(三)经局级单位或主管部门择优推荐,并通过浦江计划管理办公室审核。
第四章 申报
第十三条
浦江计划每年申报评审一次,由管理办公室通过“上海科技”网(www.xiexiebang.com)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等相关网站发布申请指南。
第十四条
申请者根据申请指南,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办理资格认定后,在“上海科技”网上填报《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书》,在线打印后报送所在单位审核。第十五条
申请者所在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对申请者的基本情况和申报内容进行审核,如实填写单位意见和有关承诺,择优向管理办公室推荐。B类创业企业并须经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或区(县)科委审核推荐;C、D类创业企业并须经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或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推荐。
第十六条
一位申请者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网上填报并提交成功、报送的书面材料签章齐全并与网上提交的电子文档内容一致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第五章 评审
第十七条
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
第十八条
管理办公室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通过初评的申请者参加“专家见面会”进行复评。不参加复评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九条
通过复评的申请者名单由管理办公室报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通过“上海科技”网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等相关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凡无异议或经异议调查后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申请者,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批准,通过“上海科技”网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等相关网站公布资助通知,并颁发证书。
第六章 管理和考核
第二十一条
资助通知发布后,申请者应按要求填写计划任务书,编制经费预算,同时其所在单位与管理办公室签订书面合同。
第二十二条
合同签订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向申请者所在单位账户拨付项目经费,用于受资助对象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资助经费专款专用,经费管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合同到期后三个月内,受资助者应提交总结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表(经费决算表)等资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管理办公室备案或验收。
第二十四条
凡得到浦江计划经费资助所取得的成果或发表的文章,均应标注中文“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或英文“Sponsored by Shanghai Pujiang Program”。
第二十五条
浦江计划入选者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截留、转让或挪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受资助者患病、调离岗位、出国(境)等情况影响项目如期完成的,入选者及所在单位应及时向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报告,经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办理合同终止或变更手续。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内,不再受理合同变更申请。
第二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的,经管理办公室核实后,将终止项目、追回资助经费并取消其今后申请本计划的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科委负责解释。
第三篇:高定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0421)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落实《上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加快集聚海外优秀留学人员,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环境,上海市人事局(以下简称市人事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联合设立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以下简称浦江计划)。
第二条 浦江计划主要资助近期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
1、应聘来本市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及团队;2、3、4、在本市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来本市讲学或进行咨询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其他本市特殊急需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第三条 浦江计划资助资金来源市财政拨款,主要用途为:
1、科研开发、科技创业、教学、文化艺术创作等研究费用,包括:设备购置、材料(包括试剂等)购买、分析测试、人员费用、国际交流与合作旅差费、出版物(文献等信息传播)费用、知识产权事务费等;
2、申请项目的贷款贴息;3、4、5、6、申请者部分生活补贴; 成就奖励;
解决特殊困难的费用; 其他相关费用。
浦江计划资助经费一次核定,根据使用需要一次或分年拨付。
浦江计划按照科研开发(A类)、科技创业(B类)、社会科学(C类)以及特殊急需人才(D类)四种类型项目申报和资助。
科研开发(A类)主要资助在沪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引进的留学回国科技人才及团队的研发项目。
科技创业(B类)主要资助留学回国科技人才及团队自主创办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包括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和后续技术研发工作等。
社会科学(C类)主要资助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新闻、金融、保险、证券、财会、体育等)领域留学回国人员及团队的工作启动、来沪讲学(教学)或进行咨询和自主创业。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特殊急需人才(D类)主要资助上海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启动项目。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十条 市人事局和市科委联合成立浦江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浦江计划并监督资助经费使用。
第十一条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市人事局留学人员工作处和市科委基础研究处。
第十二条 市人事局和市科委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浦江计划的实施(包括申请受理、组织专家评审以及组织验收等)和各类资助资金的管理,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第十三条 浦江计划受理窗口设在市人事局。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十四条 申请者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2、3、申请者必须通过市人事局的留学人员资格认定;新近回国来沪工作或创业不超过2年;
必须具有本市户籍或持有有效期1年(含)以上的《上海市居住证》;应邀来本市讲学或进行咨询的留学人员除外;
4、申请当年1月1日年龄未满50周岁;
5、申请者申请项目的执行年限必须在申请者与所在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有效期内。
第十五条 申报创办企业资助的留学人员,还必须通过市人事局的留学人员企业资格认定,获得《出国留学人员来沪投资享受优惠资格认定证书》。
第十六条 申请科研开发(A类)资助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2、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博士后;
在国内取得硕士(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连续工作学习1年(含)以上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
3、在国内取得硕士(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到海外知名跨国公司、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且连续工作1年(含)以上的海外留学人员。
第十七条 申请科技创业(B类)资助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持有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技术或者专有技术急需开展产业化研究或后续技术研发;
2、留学回国人才必须在其创办的企业中担任副总经理(含副总经理)以上高级管理职务。
第十八条 申请社会科学(C类)资助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且被聘任为本市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
2、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在本市文化艺术院团担任二级导演、二级演员、二级演奏员、二级指挥、二级美术师、二级舞蹈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
3、获得硕士(含)以上学位,在本市新闻媒体单位担任主任记者、主任编辑、副编审以上(含)等专业技术职务;
4、获得博士学位,在本市金融单位(包括保险、证券、财会、基金组织等)担任部门经理以上(含)职务;
5、创办文化产业类经济实体的留学人员必须获得本科(含)以上学历、具有相关专业5年以上(含)工作经历且在其创办的经济实体中担任副总经理以上(含)高级管理职务。
第十九条 特殊急需人才(D类)资助将根据本市战略产业发展导向和《上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另行公布申请条件。
第二十条 持有重要发明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来沪自主创业或上海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不受学历、经历等条件限制。
第二十一条 申请者所在单位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实验装备等必须的支撑保障条件,保证申请者主要精力和时间从事本计划资助项目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 优先资助有单位、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区(县)科委或人事局匹配资金支持的项目。
第四章 申报
第二十三条 浦江计划资助采用个人申请,单位审核择优推荐,专家评审考核,管理办公室审定,由市人事局和市科委核准公布的方式进行遴选。
第二十四条 浦江计划每年申报评审一次,由管理办公室通过“上海科技”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和“21世纪人才”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发布申请指南。
第二十五条 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在“上海科技 ”网或“21世纪人才”网上填报《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书》,并在线打印后连同有关附件材料,报送所在单位审核。
第二十六条 申请者所在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对申请者的基本情况和申报内容进行审核,如实填写单位意见和经费匹配等有关承诺,择优向管理办公室推荐。
第二十七条 申报科研开发(A类)和社会科学(C类)中非创业资助的留学人员通过所在单位审核推荐。
第二十八条 申报科技创业(B类)资助的留学人员必须通过所在区(县)科委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审核推荐;区(县)科委应将有关情况抄送区(县)人事局;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应将有关情况抄送区(县)科委和区(县)人事局。
第二十九条 申报社会科学(C类)资助的创业留学人员必须通过所在区(县)人事局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审核推荐; 区(县)人事局应将有关情况抄送区(县)科委;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应将有关情况抄送区(县)科委和区(县)人事局。
第三十条 申报特殊急需人才(D类)资助的留学人员应根据另行发布的申请条件和要求,直接向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
第三十一条 网上填报并提交成功、报送的书面材料签章齐全并与网上提交的电子文档内容一致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第五章 评审
第三十二条 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第三十三条 管理办公室提前10个工作日通知通过初评的申请者参加项目复评或答辩会(见面会),本人不参加复评的申请者视为自动放弃。
第三十四条 通过项目复评的申请者,由管理办公室报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通过“上海科技”网和“21世纪人才”网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第三十五条 凡无异议或经异议调查后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入选者,经市人事局和市科委批准,通过“上海科技”网和“21世纪人才”网予以公布,并颁发证书。
第三十六条 管理办公室与入选者所在单位签订合同,共同对资助经费的使用和项目进展进行监督。
第六章 义务和责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入选者应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总结报告和项目资助预算执行情况表(经费决算表)等资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管理办公室验收。
第三十八条 凡得到浦江计划经费资助所取得的成果或发表的文章,均应标注中文“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英文为“Sponsored by Shanghai Pujiang Program”。
第三十九条 浦江计划入选者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截留、转让或挪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患病、调离岗位等情况影响研究工作如期完成的,入选者及所在单位应及时向管理办公室书面报告,管理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合同中止或变更手续。
第四十条 如发现入选者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经管理办公室核实后,将撤消其入选资格、追回资助经费并取消其今后本计划的申请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和市科委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1.2.22.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指南
关于印发《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指南》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2-24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人才强市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上海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提高上海城市创新能力,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和创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实施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指南》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
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指南
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和创业,优化上海自主创新发展环境,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实施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一、资助对象
1、应聘来本市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2、在本市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3、其他本市特殊急需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留学人员具体申请条件参见《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二、资助类别、重点及强度
浦江计划资助类别分为四类:科研开发(A类)、科技创业(B类)、社会科学(C类)以及特殊急需人才(D类)。其中A和B类由市科委负责组织实施,C和D类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实施。
2011资助重点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工程、海洋工程、金融、航运、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会展传媒、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等。
浦江计划资助强度分为三类:团队资助为30至50万元;自然科学及科技创业类项目为20万元;社会科学类项目为10万元。
三、注意事项
1、年龄要求:本资助的留学人员年龄一般应不超过50周岁(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回国年限:本资助的非创办企业类人员一般应在2009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沪工作;创办企业类人员一般应在2007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沪工作。
3、在国(境)外以留学身份连续学习或进修1年(含)以上,且全职回国来沪工作,每年在沪工作时间须9个月(含)以上。
4、每位限报一项且四个资助类别不得兼报。
5、申报A类资助的留学人员,一般应在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以留学身份连续学习或进修2年(含)以上。
6、申报B类资助的留学人员,其创办的企业必须完成相关注册手续且获得本市有关部门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等证件。
7、申报C类资助的留学人员,凡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做博士后研究的,可不受职称限制。
8、申报D类资助的留学人员,应符合本指南所规定的资助重点领域,且持有重要研究成果或拥有重要发明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来沪自主创业或具有特殊专长。申报该类资助的留学人员须由所在单位书面推荐(推荐人的背景情况和推荐理由),加盖主管部门(局级单位)公章,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报送浦江计划管理办公室,经浦江计划管理办公室审核,确定申报资格。
9、申请团队资助须作为科技研发或社会科学研究团队被高校、科研院所或大中型企业整体引进或作为创业团队共同回国创办企业,且持有有效留学人员资格认定证书的3人及以上团队。申报团队资助须经浦江计划管理办公室审核,确定申报资格。
四、申请方式
浦江计划项目申报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的要求,申报人员首先要通过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留学人员资格认定(具体事宜详见附件),然后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技”网站(http://)或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1世纪人才网”上
(http://)填报《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书》,在线打印后连同附件材料(一式五份),送交所在单位、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或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委审核盖章后,向受理窗口集中报送。
网上填报并提交成功、报送的书面材料签章齐全并与网上提交的电子文档内容一致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上海科技”网站(http://),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责任人”、“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责任人、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五、受理时间
1、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资格认定时间:3月1日至3月30日。
2、课题网上填报和书面材料受理时间:3月1日至3月31日。
3、资格认定和书面材料受理时间为每个工作日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6:00。
六、联系方式
1、留学人员资格认定受理窗口地址:上海人才大厦1楼大厅(梅园路77号),电话:32511577、32511588。
2、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
(1)A和B类:市科委基础研究处,电话:23112524、23112583。
(2)C和D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外国专家与留学人员工作处,电话:24022588、24022583。
3、书面材料受理地址:
(1)A和B类:科学会堂思南楼1314室(南昌路59号),电话:63875151-667、665。
(2)C和D类:上海人才大厦1楼大厅(梅园路77号)。
本指南公开发布,凡符合申请条件的留学人员均可提出申请。请各单位和有关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委认真组织择优申报。
附件:
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报工作流程
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留学人员资格认定所需提供的材料
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网上填写说明
(以上附件点此下载)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校内通知-2014浦江人才申报通知
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报通知
各学院、系: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申报现已开始,详情请点击“上海市科委网(http:///)”(科委通知附后),请各学院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现将校内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申报方式
年龄要求:本资助的留学人员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根据浦江计划为留学人员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提供“第一桶金”资助的原则,留学回国后已获得国家或本市政府资金支持的,不再列入本次申报范围。其他申报条件详见科委通知(附件1)。
二、材料受理时间及地点
请各单位于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前将网上提交打印的申请书报送相关归口管理部门,交科研院及人力资源处的材料一式5份,交文科建设处的材料一式6份。同时请将项目申报汇总表和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相应邮箱。
请按照项目申报类别归口报送申报材料,不受理个人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1、A类受理地点:科研院(闵行校区新行政楼B605室)
联系人:王淑琴,电话:34206880-187, E-mail:wshq@sjtu.edu.cn2、C类受理地址:文科建设处(闵行校区新行政楼B803室),联系人:吴乐娜,电话34205041,邮箱wkjs@sjtu.edu.cn3、D类申请人须提交书面版的个人申请书及推荐理由,申请书须有所在单位的意见并加盖公章。地点在人力资源处(闵行校区新行政楼B527室)联系人:陆琪,电话:34206724,E-mail:luqi@sjtu.edu.cn
科研院
人力资源处
文科建设处
2014-1-13
附件:
1、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指南
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申请汇总表
3、浦江人才项目申报注意事项
4、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报工作流程
5、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留学人员资格认定所需提供的材料
6、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网上填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