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夷山双遗产文化调研报告
武夷山双遗产文化调研报告
裘国伟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 要:武夷山拥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素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之雅称。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被列为世界双遗产后,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及九曲溪源头的森林保护;减少景区内及其景区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控制了进入景区的车辆和人员等。
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现有馆藏文物19433件,国保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还有很多著名的古道和古关隘,如武夷山分水关及其崇安古道、光泽杉关及古道、浦城仙霞关及古道。闽北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南平南词戏、政和四平戏。
武夷山地灵人杰,名流辈出,曾出过大量政界、文学界及科学界名人。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闽北四大文化名人,即朱熹、柳永、辛弃疾和陆游。
为加强对武夷山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必须站在“大武夷文化”的高度上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利用,共同保护,形成开发、保护、利用的整体合力。
关键词:武夷山 双遗产文化 现状 保护
2007年7月31日至8月9日,省社科规划课题“武夷山双遗产文化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先后对武夷山市自然保护区、古汉城遗址等地以及武夷山市周边有关县、市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察调研,同时就武夷山双世遗的现状包括作为自然遗产地的自然保护区和风光景点的状况和列入世界遗产后对生态保护所采取的措施,武夷山及周边县市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影响,武夷山及其周边县市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出土文物、古建筑(古寺庙、古桥、古民居、祠堂等)、关隘、民间艺术的保护、利用与传承等问题走访了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和南平市及相关县市的文体局领导。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市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全区呈长条形,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区内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千百万年以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九十九”、“四十六”之胜。
武夷山还有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座落于武夷山脉偏北的最高地段,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属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及评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区内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在国际上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的王国”和“鸟的乐园”。
武夷山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有过夏商、西汉和南宋等多次鼎盛时期,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更是闽越文化的摇篮。古越人特有的葬俗“架壑船棺”、“虹桥板”等古物,历经3800多年的风风雨雨,留存至今。武夷山的城村汉城遗址,距今2000多年,面积48万平方米,是江南保存最完整和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城市遗址。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生活40余年,期间广收门徒,著书讲学,使武夷山一度成为东南文化学术中心,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之雅称。
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二、武夷山列入双世遗后,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
武夷山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后,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尤其是武夷市政府对武夷山自然生态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及九曲溪源头的森林保护
历史上由于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特别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武夷山的生态资源曾经遭受多次破坏。如:50年代大跃进后的大规模砍伐运动和改革开放初期山民们为了脱贫致富而进行的大规模砍伐,都一度使这里森林和整体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后果十分严重。1998年的“6.22”特大洪灾,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森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持水资源的根本。武夷山列入双世遗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武夷山地区的森林保护工作。首先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限止资源消耗大的产业,发展生态型的产业,如茶叶,旅游服务等。其次是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劝说当地居民用液化气取代木柴做燃料,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的使用,并对居民的燃料费用进行补贴;当地茶厂通过科研改用煤炭烘焙茶叶取代传统木炭烘焙的方法等等。
(二)努力减少景区内及其景区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武夷山景区及保护区内曾有居民几万人,每日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还有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其残流物源源不断流进九曲溪及景区内的其它河流,严重影响了遗产地的生态质量。武夷山列入双世遗后,当地政府采取了许多建设性的措施,努力减少居民的生产生活对遗产地的生态影响。
一是对景区内的居民尤其是九曲溪沿岸的居民进行集体迁移。将景区内的居民迁出景区或迁到距离主要景点特别是九曲溪较远的地方进行集体安置。例如将九曲溪沿岸星村镇里位于九曲溪沿岸的居民搬迁到离九曲溪较远的地方,在那里建设一个生态型的小区——齐云小区,2003年5月确立为省级建设新农村试点小区。小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定位,是建成一个生态型的居民小区。小区的生态建设指标很高,绿地面积在35%以上。小区建设突出水资源保护这个重点,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来解决小区污水排放问题,即在小区中规划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2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水,排放到远离九曲溪的江墩溪中。
二是对目前尚不具备集体搬迁条件的景区内居民点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居民生活垃圾通过集中点由专人运送至垃圾转运站后转运垃圾处理场,处理后,垃圾无害化达99%以上。对于特种垃圾(医院及涉外机构垃圾)由市固废中心进行处理。对于景区中分散的自然村,则由景区管委会拨专款雇请专职的清洁工每天到各自然村收集垃圾,并进行处理。
(三)逐步控制进入景区的车辆和人员
随着武夷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人数急剧增加。特别到“五一”、“国庆”黄金周,更是人满为患,很多景点出现了旅游人群拥堵的情况,九曲溪更是出现了“一排难求”的现象。大量的旅游垃圾直接散落在景区内和九曲溪里,加上有些游客不走规定步道,而是在山中另辟蹊径,对景区的植被亦造成严重破坏。针对上述问题,景区管理机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提高主要景区票价、在黄金周期间限制车辆进入景区、开辟周围新景点以缓解主景区的压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旅游和环保旅游、修建环景区公路限制过境车辆进入景区等措施加强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武夷山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现状
(一)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遗存
南平自古是闽地与中原交流的通道,境内文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千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面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自具特色。全市现有文化系统管理的博物馆12所,共有馆藏文物19433件,其中一级品22件,二级品189件,三级品9136件。2006年,闽北新增的国保单位七处,它们是:武夷山的余庆桥、崖葬船棺墓群、遇林亭窑址,建瓯的东岳庙、北苑御茶园遗址、建阳的朱熹墓园,邵武的宝严寺。目前,国保单位共计10处。同年,新增加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它们是:延平区的樟湖蛇王庙、峡阳古民居;浦城的真西山故居、镇安桥、锦城遗址;武夷山的丹崖嶂崖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达24处。浦城县猫儿弄山商代窑址和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相继获得2005年度、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
闽北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有3座: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邵武和平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2处:武夷山五夫镇和延平区峡阳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武夷山市下梅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4处:浦城观前村、延平南山大垻村、武夷山市兴田村、光泽县崇仁村。
(二)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古道、古关隘
闽北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尤其是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北方遗民南迁,给闽北留下了一些著名的古道和古关隘,而其中跨越武夷山脉的三大古道尤为著名,是中原文化南移的主要通道,也是古闽越人南征北战的重要隘口。“衣冠南渡”、王审之入闽、理学南移、霞客壮游等经这三大古道留下诸多文化遗存赋予它们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三大古道是:以武夷山分水关为标志的崇安古道、以杉关为标志的光泽古道、以仙霞关为标志的浦城古道。
崇安分水关与崇安古道。分水关又名大关,是当年闽赣交通的要冲,距武夷山市区西34公里,海拔1400多米,在武夷山通往中原的九大关隘中的地位首屈一指。《读史方舆纪要》介绍:“分水关,县西北分水岭上,接江西铅山县界,为江闽之襟要。五代至宋皆置寨于此。嘉定间,郡守史弥坚增修,后废。开庆元年修复,并置大安驿,元废。明洪武初,复置关,设巡司戍守,亦曰大关。”[1]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隘口上公路旁的一块写着“武夷山-江西”的分界路标。
杉关与光泽古道。杉关地处武夷山脉,在光泽县止马镇以西6公里,为闽、赣边界要塞,故称“瓯闽西户”,“其冲要推闽陆道第一”。关隘城亘建于山脊之上,施屏障于闽、赣边界。杉关始建于唐广明元年(880年)。据清光绪《光泽县志》记载,关隘“岭峻道狭,仅容单骑。”[2]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燹。清光绪四年(1878年),复建。杉关两翼城墙,高4至5米,上宽下窄,残长约1500米,自古为闽北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自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至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凭据杉关或路过杉关的农民起义军就有十多次。如宋范汝为、元陈友谅起义军,明朱元璋,清同治三年太平军等。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扼守杉关,出击汛口(今江西省黎川县地),歼灭国民党一个师。历代封建朝廷频繁调兵遣将,派强兵把守。如宋代的韩世忠、元朝的王溥、明朝的张楷、清朝的许贞等将领,均曾率所部在此守关。杉关同时也是闽、赣两省重要的商贸陆行通道。
仙霞关与浦城古道。仙霞岭共有六岭,跨闽浙两省,包括浙江省境内的有窑岭、茶岭、小竿岭和福建境内浦城的大竿岭、枫岭、梨岭。贞元二十年,日本俯角真言宗开山祖师空海和尚在霞浦登陆,北上长安即走此道。
唐以降至民国各朝、士子、官员、商旅、教徒、军队进出福建大都经此道。仙霞关为此路要冲,位于浙江江山县保安乡距浦城县界10公里。《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凡入闽者,由清湖渡,舍舟登陆,连延曲折,逾岭而至浦城县西,从北向南逾仙霞关,经二十八都,枫岭深坑,庙湾:逾梨岭,经九牧,过杉坊;逾渔梁岭,经渔梁、仙阳、朴树桥、五里塘至浦城,出城西迎远门复舍陆登舟,顺南浦溪、建溪达闽海。”[3] 仙阳古道系仙霞古道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它南起朴树桥,北至渔梁岭。自南而北贯穿仙阳镇,全长20公里。至今还保留一段保存完好且最长的路段,宽2米,用块石砌筑。古道上还可具备独轮碾成的车辙。
仙阳镇的渔梁村则是仙霞古道繁盛时期的重要缩影。自唐代设驿延自明清,为中原入闽第一驿。无数文人学者在此投宿,意兴所至,留下不少佳作美文。爱国诗人陆游,经仙霞宿渔梁,留有诗作《宿渔梁驿五鼓起行有感》等二首。清代日本琉球国使者程顺则,也留下了《夜宿渔梁》等诗文,其他如蔡襄、刘克庄、黄公度、朱熹、蒋之奇、翁白、林则徐、袁枚、赵翼、陈万策、张际亮等在此驻足留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入闽,亦投宿于渔梁。
渔梁村现存的遗址有驿馆、马坪、养马和伙房场所。在驿馆后面,有座妈祖庙。古代进入八闽的官贾商旅在翻山越岭之后为求在建溪、闽江行舟安全,多在此进香,祈求妈祖保佑水路平安。
四、武夷山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名人
闽北地灵人杰,名流辈出,除了长期在此传道授业的朱熹及相关的理学名流外,闽还曾出现过大量政界、文学界及科学界名人。闽北十七宰相,如邵武的李纲、浦城的真德秀、建瓯的杨荣等,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历史学家衰枢,文学家严羽、诗人杨亿、词人柳永等,均由闽北丰厚土壤孕育而出。历史文化名人黄巢、江淹、李商隐、陆游、文天样、辛弃疾、徐霞客、马可波罗、海瑞、成继光、郑成功等,也都在闽北留下踪迹及诗文。
尤其是两宋时期,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闽北成了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经济的欣欣向荣,带动了地方教育的蒸蒸日上,人才辈出。据据史书记载,宋时闽北“冠带诗书,翕然大肄,人才之望、遂甲天下。”据台湾学者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统计,宋代闽北有100多位诗人,16位宰相,仅浦城一县就出了122位进士,4个状元,8个宰相。
(一)朱熹及其理学思想对闽北的影响
朱熹是闽北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毕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以注释儒家经典的方法,揉合了佛教、道教及诸子学说,阐述自己思想,建立以“理”为中心,囊括自然、社会、人生等各方面内容在内的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并形成以之为代表的闽学学派,也称朱子学。
台湾国学家钱穆教授生前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最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4] 由于朱熹长期生活在闽北,不仅在闽北成就其理学思想,而且对当地的文风教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在闽北各县市仍能处处感觉到朱熹在此生活的种种印记:在武夷山有记载着朱熹成长过程的故居——五夫紫阳楼;有其传道授业的武夷书院(武夷精舍);有他留下的赞美武夷风光的九曲棹歌和无数的磨崖石刻。在建阳,有他亲自创办的寒泉书院、同文书院、云谷书院、考亭书院,还有他本人及家人包括母亲、妻、子的墓地。在政和,有朱熹父亲朱松在政和为官时创办的云耕书院。此外,虽非朱熹及其家人亲自创办,但与他有关的包括他曾亲临讲学过或是其门人为祭祀他而创办的书院曾遍布闽北各县、市,如建阳的鳌峰书院、横渠书院、廌山书院、庐峰书院、瑞樟书院;邵武的和平书院、樵溪书院;松溪的湛卢书院;光泽的云岩书院、西山书院;政和的星溪书院、翔凤书院等。如今,这些书院由于岁月沧桑,完整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有的甚至难寻遗迹,但它们曾经是闽北乃至八闽学子求学成才的庄严圣地,曾为闽北历史文化的繁荣培育了无数先贤名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熹在闽北四十年里,广招门徒,教授讲学,深受其理学思想影响和教化的历史文化名人曾遍布闽北各地,对整个闽北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
在闽北历史上颇具名望的“乌洲李氏理学世家”中,继承杨时、朱熹之学,在理学研究上造诣颇深的就有李深、李郁、李吕、李阁祖、李相祖、李方子、李应龙等七人,被誉为“乌洲李氏七贤”。
浦城“八宰相”之一的真德秀(1178—1235),是朱熹的私淑弟子,也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深得理学真传,才华出众,为官清廉正直、爱民勤政,《宋史》中称他:“宦游所至,惠政深洽”。
顺昌备受尊崇的廖德明,师从朱朱熹于建阳云谷晦庵草堂,并随师往来于云谷、寒泉、五夫屏山之间。他在广东任职期间还刊刻了朱熹的著作《家礼》、《近思录》等书,与州学诸生讲论理学思想,使朱熹的学说传播到广东。
在闽学发展史上广泛流传,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建阳蔡氏四世九儒中,较重要的人物蔡元定和蔡沈,都与朱熹关系密。蔡元定(1135一1198),相继从学朱熹于建阳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武夷精舍和考享沧洲精舍,其学识颇得朱熹的赞赏,著作有《律吕新书》、《燕乐原辨》、《洪范解》和《大衍详说》等。
蔡沈(1167—1230),为朱熹晚年在考亭沧洲精舍最得意的门生。庆元五年(1199)冬,朱熹临逝世的前几个月,将其来不及完成的《书集传》一书嘱托蔡沈。十年后,即嘉定二年(1209),蔡沈不负师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部书的写作。
朱熹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700余年,而且传至日韩国、日本,甚至欧洲,其精华影响流传至今。为了更好地传承、研究朱子理学思想,挖掘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理思想内核,经多方努力,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举办的“宋明理学中心”于2005年10在武夷山武夷学院挂牌成立。该中心至成立以来,已举办了两届国际学术研究讨会,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国内外研究朱子学的专家近200人次。近期南平市政府决定今后该中心将每年举办一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以推动海内外朱子理学的研究。
(二)三大文学名人与武夷山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是武夷山妇孺皆知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柳永出身于儒宦世家,但仕途坎坷,在政治上抑郁失志。他的词自成一格,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5]。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为纪念这位武夷山籍伟大词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武夷山市方志委经广泛收集资料,创建了柳永纪念馆。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中段,一曲溪北岸,是一座三层楼阁式仿宋民间建筑,占地300米,坐南朝北,有展厅及办公室、储藏室、茶室等设施。原中顾委委员、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锐为纪念馆题名。
2002年4月12日,在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期间正式对外开放,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辛弃疾(1140-1207),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志士、文学泰斗、词坛巨星。他的词激越沉郁、悲壮苍凉,是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人。他先后四次任武夷山冲佑观提举。写了《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等30多首诗词。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福建文化、武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死后葬于离武夷山极近的江西铅山县。
2004年4月12日至15日,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武夷山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专家学者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在66岁告老还乡之前,曾经三次坐过武夷山冲佑观提举这条冷板凳,这段经历对他生命自然心性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风光秀丽的武夷山让他“未到名山梦已新”了,使他得以暂时搁下心中的金戈铁马,而纵情于山水之间,开始了素食和品茶的晚年心境。在他一生留下的9300首诗中,有320首写茶、200多首与吃有关。
武夷市正在筹备于2007年12月举行陆游学术研讨会。
五、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北是我国南方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个性,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闽北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闽北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次调研期间,课题组深入闽北部分乡镇,领略了深藏在民间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闽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闽北目前挖掘并已确定为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9项。其中,国家级3项,分别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南平南词戏、政和四平戏。省级10项,分别是邵武长门、傩舞、三角戏、和平游浆豆腐制作工艺,延平佛教修士音乐、战胜鼓、塔前大腔金线傀儡、南词曲艺,建瓯挑幡,建阳建本雕版印刷。
(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大红袍乃岩茶之王,是武夷岩茶中的珍品和代表。岩茶与历史上的绿茶、红茶制作工艺一脉相承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创的工艺和高超的技能。与这些工艺相伴而生的长达三百年的民间习俗有其丰富的内涵,如祭茶喊山、斗茶(品质比赛)、品饮艺术等,为提高岩茶制作工艺起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是经过几百年来茶农的实践中摸索出来并通过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它的工艺复杂,许多环节都有绝技。岩茶的传统艺技能分十道工序,一环扣一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这些工艺中有许多环节是有绝技的,没有具体的标准,全靠茶农们手上的感觉。
政和四平戏。四平戏是由明代中叶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嘉靖年间盛行于徽州(即现在的安徽歙县)一带。明末清初,四平戏随商人、官员等传入福建的政和、屏南以及福清、长乐、漳州、南靖等地。清中叶后,四平腔为徽调、婺剧等所吸收,成为常用腔调之一。而作为一个曾经独立的剧种,四平戏渐渐消失了,戏曲史的专家们也都认为它不复存在了。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人们却意外在政和等地的大山深处,听到了四平戏的那高昂粗犷、诙谐风趣的唱腔,看到在山村的古老戏台上,年复一年地上演着代代相传的剧目,甚是惊喜,把它称之为“中国戏曲的活文物”。四平戏传入政和,与当地人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张瑾有关。张瑾曾是唐末年间朝廷的一位武将,在平定黄巢起义中战死,被赐封“英节侯”,葬于政和县的铁山乡。过去每到“英节候”的忌日,杨源村民都要唱上三天的四平戏,以祭奠和缅怀祖先。
如今,会唱和爱看四平戏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保护这一传统的戏曲,杨源专门成立了四平戏剧团。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在英杰庙,亲耳听到了几位老艺人为我们演唱的四平戏。年,四平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平南词曲艺。南平南词是流行于福建北部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认为是江南的南词于清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南平之后逐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融合发展而成。
南平南词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另有多人分执不同乐器列坐周围,按照不同的行当轮递配合说唱。
南词在18世纪后期传入南平,刚刚传入时即出现过著名的活动班社“静逸轩”,至今已历二百多年,传人有9代之多,艺术传统相当深厚,艺术生命力十分顽强。但是,南平南词在今天的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后继乏人,困难重重,亟需加以扶持和保护。
六、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闽北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事业,始于改革开放后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跟其他文化事业相比,相对起步较晚。虽然通过多次的遗产大普查和坚持不断的遗产发掘、保护、研究与合理的开发利用,闽北的文化遗产质量和数量,其学术价值、人文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均受到省内外专家所公认,闽北已成为我省的遗产大市之一。但是,总体而言,闽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础依然薄弱,与文化遗产大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保护措施还未全面到位。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五个纳入”贯彻还不到位,有待进一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尚未完全纳入法制轨道,致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状态。
2、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经费不足,许多濒危的文化遗产未能得到及时有效保护。有的博物馆馆舍、库房设备陈旧,展厅陈列多年无法更新,文物征集、民间文艺搜集编纂、民间艺术的学术研究等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处于濒危状态的南平南词曲艺、政和四平戏、浦城闽派古琴急需得到有效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和科研功能发挥不出来,效果不明显。另外,闽北地面上现存大量有价值的木构古建筑,如古寺庙、古祠堂民居、古木桥等,因经费困难,消防安全隐患还未完全消除。
3、有关的遗产保护法规、规章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自从新文物法允许私人收藏和交换文物之后,文物立法的配套措施一时无法跟上,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个别地方偷盗古墓、古遗址和私自征购出土文物的现象抬头。国有博物馆在对民间流散和出土文物的征集方面,无论是信息、资金、管理措施等方面,目前都跟不上。
4、树立正确的保护利用观。开发利用的功利思想较为突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对一些具有重要学术研究和科考价值而暂不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艺术继承保护不力
5、四是民间艺术的专业研究人员奇缺。
(二)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各县(市、区)政府应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建立起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把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做好保护宣传和项目展示。把文化遗产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做好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使之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切实推进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事工程。
2、树立文化保护的全局观念。
闽北文化遗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县市不能各自为政,应站在“大武夷文化”的高度上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利用,共同保护,形成开发、保护、利用的整体合力。
3、挖掘古道、古关旅游资源。
闽北古道及其古代交通建筑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原文化南渐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闽北历史文化甚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有着无比丰厚的史学、经济学、建筑学、美学价值,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加以精选、整理可望形成高品质的旅游线路,成为连结武夷山、邵武、浦城、光泽、建阳等县市从而真正形成大武夷旅游的文化走廊。
4、应充分挖掘闽北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闽北旅游文化品牌,形成规范效应。
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充分发掘、合理保护和利用闽北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闽北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文艺精品,努力举办好朱子文化节。
5、加大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
政府应组织力量加大闽北文化研究的力度,提升闽北的文化底蕴,并积极发挥闽北历史文化的现代意义。
6、加强传承人队伍的建设。
采取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努力改变目前民族民间艺术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为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尽力保护,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7、组织开展好文物普查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方案;抓紧完成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县(市)级文保单位和代表名录的规划保护和建档工作。
注释:
[1][3]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中华书局2005年3月出版。[2] 《光泽县志》,光泽县县志编撰委员会编,群众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4] 《朱子学提纲》,钱穆,三联书店出版。
[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编纂,中华书局影印。
作者简介:裘国伟,男,1954年生,武夷学院副教授、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世界遗产。已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关于世界遗产的论文。通信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邮编:354300 电话:0599-5136668 传真:0599-5136668 E-mail:QGW3577@yahoo.com.cn
第二篇:厦门华安土楼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7日旅游攻略
厦门华安土楼武夷山 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7日游
行程特色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的象征最精华的代表作~华安土楼群 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 海上花园鼓浪屿电瓶车环岛领略蓝天碧海的壮美万国建筑美景 胡里山炮台红夷大炮清兵操演秀再现明清时期厦门港炮台的军事盛况 特别安排乘船游鹭江夜景 印象大红袍-张艺谋第五个印象系列作品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在 23个世界双文化遗产胜地创作 全程不走购物点没有压力没有纠纷轻松愉快 风味特色 厦门土楼风味好清香风味
海鲜风味 武夷山酒店迎宾宴绿色养生宴 茶宴风味山珍野菇宴
文公宴 第ㄧ天台北厦门 黄金海岸环岛公路 MF-888 13251500 集合于桃园国际机场搭乘直航班机飞往厦门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
厦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以说这里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自古厦门便是白鹭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因此厦门又被称为『鹭岛』
除了自然风光优美厦门的城市环境也非常整洁是大陆著名的旅游城市 搭乘直航机前往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厦门抵达后观赏黄金海岸环岛公路 一九八七年新开辟的它从轮渡广场起经各主要园景后从西面回到轮渡广场完成绕岛一周的游览它不但自成一景还可让游客一边领略蓝天碧海的壮美一边浏览小岛的自然景色而且把岛上许多景点连成一体给游客带来千变万化的景色和无穷的遐想 早餐敬请自理 午餐机上套餐 晚餐亲朋好友宴请 自理 住宿温德姆和平国际5星 海景房 第二天 厦门 华安土楼胡里山炮台鹭江夜游 早餐后前往华安华安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现存土楼68幢数量不多但却拥有土楼之母土楼之王等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属于福佬民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厚而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目前华安土楼旅游区主要由大地土楼群上坪土楼群世界竹种源三大景区组成是福建土楼文化传承的典范也是福建土楼走向世界的源头位于华安县沙建镇的上坪土楼群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土楼群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被誉为福建土楼发源地主要由土楼之母齐云楼配合 土楼中的圆明园日新楼土楼碉堡升平楼组成这三座土 楼并不是保存完整的土楼楼内没有居民但每一座土楼都代表了一种土楼特色分别展示出土楼居住土楼建筑和土楼军事等文化主题不仅让人领略福建土楼深厚的文化魅力还别有一番残缺与沧桑的美让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华安土楼土楼源头不到源头白看土楼 后参观胡里山炮台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日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日工期二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晚餐后安排搭船夜游欣赏鹭江美景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土楼风味 晚餐亲朋好友宴请 自理 住宿温德姆和平国际5星 海景房
第三天 厦门(鼓浪屿 南普陀寺 集美学村)
早餐后前往码头搭乘渡轮前往海上明珠鼓浪屿 含环岛电瓶车 岛上岗峦起伏浓林茂密树木蔘天风景如画素以海上花园的美称享誉中外这是目前厦门年轻人最热门的旅游约会景点游览菽庄花园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错落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园中钢琴博物馆展出了十九世纪德国奥地利产的古钢琴都是胡友义先生的私人藏品 后前往五老峰山下的千年古刹南普陀始建于唐代与厦门大学相邻由于该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 厦门集美嘉庚园简介该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学村东南部海滨处并与鳌园毗邻是纪念陈嘉庚华侨所建造的园区陈嘉庚先生于公元1874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17岁时与父亲前往新加坡从事商业贸易后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他便创立了集美学校厦门大学以及鳌园的博物大观对于当地的奉献十分具有意义因此在陈嘉庚先生逝世后便根据其遗愿建造了厦门集美嘉庚园除了意义价值不凡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南普陀素宴 晚餐好清香风味 住宿 温德姆和平国际5星 海景房 第四天厦门武夷山 一线天25H健行印象大红袍
参加4天3夜团友搭机返回台北结束愉快旅程 早餐后搭机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 随后前往一线天在武夷山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象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 晚间客人可自由安排或自费观赏张艺谋最新推出的印象系列--印象大红袍 是目前唯一在世界「双遗产」地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张艺谋印象系列作品它将以融历史民俗山水和茶文化于一体的实景演出来表现武夷山岩茶极品大红袍的神韵2003年以来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完成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雪山篇和《印象西湖》 等印象系列作品创造了山水实景演出的新模式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绿色养生宴 晚餐茶宴风味 住宿武夷山悦华酒店5星 第五天武夷山风景区 九曲溪竹筏漂流2H天游峰25H爬山 早餐后搭车前往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坐竹筏漂流九曲溪全长628公里经星村入武夷山折为九曲到武夷宫前汇于崇溪盘绕山中约75公里水绕山行自有风情随后前往天游峰为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云窝参观这里可以说是武夷山最美的地方之一它位于五曲和六曲的北岸接笋峰和仙掌峰之间依山临水奇峰林立有上下云窝之分磊落的岩峦之下隐藏着许多洞穴冬春时节常有缕缕烟云从洞中逸出在峰石间卷舒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山珍野菇宴 晚餐文公宴 住宿武夷山悦华酒店5星 第六天武夷山-厦门 虎啸岩25H爬山水濂洞1H MF80151700-1740 早餐后专车前往虎啸岩参观"虎啸八景有坡仙带不浪舟语儿泉白莲渡集云关普门兜宾曦栋″等美景然后前往水濂洞是武夷山风景区最大的岩洞是水平岩层中较软岩层受流水侵蚀凹陷而成洞顶有泉下落形成高达80米的瀑布水大如水管涌澎湃水小如白色玉带随风漂洒古人赞“赤壁千寻睛疑雨明珠万颗画垂帘”被誉为“山中最佳之最”傍晚时分搭乘飞机返回厦门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中式料理 晚餐海鲜风味 住宿温德姆和平国际5星 海景房 1本行程需与团体同进同出若有中途脱队者,行程中所载明之餐食旅游住宿机位等团体行程除视同个人放弃 外恕不退费 2团体票不可累绩哩程数机票限制不可延迟或提早回台 3原定参考行程饭店航班如遇飞机气候或其他非人为不可抗拒之因素公司有权保留行程之变 更及更换同级旅馆之权以使团体顺利为原则利 4全程使用豪华五星级酒店饭店内使用中西式自助早餐质量保证 5享用各地风味美食晚餐安排豪华包厢内享用 6为确保充足的旅游时间本行程全程皆不安排任何购物点 7全程使用豪华大巴安全舒适每日赠送矿泉水 8费用含机场来回接送导游及司机小费行李小费履约责任险1000万含20万医疗 70岁以上 及14岁以下孩童限定保险400万 9费用不含护照费1700元 新申请需白底彩色2吋相片2张 头需大 身份证正本 新办台胞证费1700元 相片一张身份证复印件护照 台胞证加签600元 10费用每人台币 38300元整四天三夜报价23500元整 此报价为暂报因出发日期为20111022日期尚远若航空 公司及酒店价格若有变动价格再适时调整行程所列所有航班及时间仅供参考若有异动再另行通知 11欲报名参加者请缴交订金每人10000元以利方便作业谢谢 第七天厦门台北 MF-887 10451225 早餐后前往机场搭乘豪华客机返回台北温暖的家结束这次难忘的武夷山厦门深度之旅并期待再相逢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机上套餐 晚餐自理 住宿温暖的家 备注
第三篇: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意见》(供销合字[2012]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的软实力,促进全区供销事业科学发展,按照市社《关于对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区从8月25日开始对文化建设情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有四个基层供销社和一个社属企业,分别是益门供销社、晁峪供销社、甘峪供销社、固川供销社,城区生产资料公司。五个单位拥有土地面积52580.71平方米,房产面积15749.41平方米。现有在册职工196人,其中在岗职工113人,离退休职工186人,资产总额2529万元,负债总额160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63%。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区供销社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进一步健全网络体系,积极推进机制改革,努力实现资产增值,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着力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盈、系统增辉。在不断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确保全系统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二、主要工作措施
基层供销社文化的范畴很宽泛,它不仅有文化的一般性,更具行业文化的特殊性。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思想、管理、业务、制度、道德形象等多个方面。近年来,我区供销社围绕全系统精神文化、管理文化、道德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方面不断挖掘和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含和实质,配合区上、市社“创先争优”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认精神文化建设为源动力,构建“和谐”竞争的发展格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我们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抓经济建设的同
时,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对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职工社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系统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影视宣传等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使供销人诚实友善,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得到了提升,树立了合法经营、热忱服务、和谐奋进的行业之风。
2.以“管理”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引导企业规范运营、科学发展。管理文化是基层供销社文化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管理出效益,把管理融入到基层供销社文化建设之中,重点在制度建设,其有效性存在于各种规章制度、办法的科学性之中。自去年底,区社党委、理事会围绕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精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管理文化得到丰富和完善。只有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才能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实践活动中有章可循,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以道德文化建设为底线,加强廉政建设。基层供销社是依法治社、依法管社的具体实践者,担负着经营与管理等重要工作。如果没有廉政文化、道德文化做保障,不廉政现象就会滋生蔓延。因此道德文化建设是供销社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区社领导班子、各股室、各企业都分别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人,分管领导按照责任制要求以身作则,并经常过问、督促,检查班子和各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开展及落实情况,特别
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惩处,不姑息,不迁就。全系统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过硬,系统的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扎实推进。近年来,全系统未出现大的违规违纪事件。在系统内构建起了廉政文化防腐体系,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了反腐倡廉工作中,营造了以廉为荣的浓厚行业氛围。
4.把基层化改造作为重点,重塑供销形象。基层供销社的形象是整个供销社工作在社会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单位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建设。今年以来,全系统按照区上的工作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内外部环境整治活动。我区的基层社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为了抓住城市发展“西进、东阔、南移”和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同时改善基层社经营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益门供销社抓住市区提升南大门形象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了益门供销社北院综合楼的建设。城区生产资料公司预计对高家镇闲置的院子进行开发,建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高家村的各项农副产品提供一个交易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近几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趁势而上,在文化建设领域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这次的调查过程中,我区供销社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现实中供销社文化总体上处于较低的层面。一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的不景气,各级甚至单位自身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高,外界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大,投入不足,研究不深,文化服务功能较为薄弱。二是文化普及不够广,部分干部职工对供销社的历史沿革,包括体制、性质、宗旨、发展历程等不甚了解。三是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载体没有建立起来,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很少开展。四是全系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和文化背景参差,人
才队伍亟需加强。五是一些由政策造成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造成发展空间受限。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供销社文化发展和作用发挥,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来加以解决。
四、几点体会:
1.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塑造供销精神。要大力塑造具有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供销合作社精神,它是供销合作社发展之根,前进之本,力量之源。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传承和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的同时大胆开拓,锐意创新,不断塑造那种拾遗补缺、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那种心系“三农”,爱农为民的“民本”精神,那种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的“创业”精神,那种追求共赢、互助互利的“合作”精神,使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广泛认同,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知名度,享誉度,影响力显著提高。
2.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强化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各基层供销社领导既是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培育者,也是供销合作社文化的执行者和践行者,要不断培养和强化文化意识,并带头示范,身体力行,把文化建设纳入供销合作社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位置,与经济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有序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基层供销社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3.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不断灌输理念。要对系统干部职工加强正面宣传和系统培训,不断灌输和强化供销合作社理念,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管理风格等渗透到每位干部职工,使之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要通过宣传、演示、讨论、培训、考核、比赛等方式,使供销合作社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增强基层供销社
干部职工开展为农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通过示范感染、目标激励、感情凝聚、活跃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等各种形式,把总社倡导的价值观、敬业精神、经营理念、职业操守、为人之道等,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自然和谐地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使供销合作社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个人的自然情感、自觉行动和自我要求。
4.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坚持分类推进。区社机关要塑造优质高效的机关文化,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引领系统又好又快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推进理念、制度、机制创新,加快品牌培育和诚信经营,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社文化,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理念,发挥好在新农村建设中桥梁与纽带作用;村级综合服务站要建设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提供文娱、信息、科技等综合文化服务;行业协会要打造有影响力的行业文化,加强行业自律,推行规范标准,提供诚信优质服务,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话语权。
5.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系统内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以及社会上一些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权威性和影响性较大的媒体,大力宣传合作社的理念和文化,宣传系统内的优秀企业、先进事迹、劳动模范、政策措施,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不断提高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影响,逐步构建起统筹协调、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宣传格局。
渭滨区商务局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双联调研报告
关于帮扶户郭**家庭情况调查
报告
3月5日,由局长亲自带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来到联系帮扶村**镇**村,每名干部职工深入到各自联系户,宣传政策、讲明意义。同时开展调查,摸清底子,掌握情况,初谈帮扶计划,确立帮扶项目。现将帮扶户***家庭调查情况报告予后。
一、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结构情况:联系帮扶户郭**,家住**村**湾合作社,全家6口人,4男2女,劳力2个,主要成员郭**,现年68岁,初中文化程度,老伴**,现年68岁,小学文化程度,3儿子***,现年40岁,高中文化程度,务农,其妻**现年39岁,初中文化程度,务农,大孙***(现年14岁)、二孙***(现年6岁),分别在初三和学前班读书。
2、土地占有、种植结构情况:全家耕地面积12亩(一等塬地5.2亩,二等4.3亩,三等2.5亩),其中粮田6.5亩,果园(苹果)5.5亩,2009年后季定植。平均每年种植小麦5亩,占总粮田面积77%,玉米1.5亩,占23%。
3、固定资产及设备情况:占有房屋9间,其中平房3间,砖混结构尖顶房6间,小型面包车1辆,架子车2辆,电视机2台。
4、其它主要产业情况:从事养殖和运输业。年均养殖
奶牛2头,母猪3头,育肥仔猪8头。
二、经济收支现状:
全年家庭总收入50725元,其中:农业收入5385元,养殖业收入17000元,运输业收入26500元,馈赠收入1000元,其它收入840元。总支出39060元,其中:农业支出1690元,养殖业支出10950元,运输业支出14000元,家庭生活费支出4320元,医疗费5000元,学杂费1600元,其它支出1500元。当年纯收入11665元,人均1944.17元,历年结余存款2.2万元,人均3660元。
三、制约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对该家庭基本情况和经济收支现状了解分析,制约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现有粮田6.5亩,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亩,占总粮田面积77%,玉米种植面积1.5亩,只占总粮田面积的23%,小麦亩产量580斤,而玉米亩产量达1200斤,是小麦亩产的2倍多,从市场价格相比基本平衡,据此每亩小麦比每亩玉米少收入600多元。
2、养殖业发展规模太小。现养殖奶牛2头,母猪3头,仔猪5头,养殖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29.2%,比农业高出11.2%,是该家庭发展的主导产业。但养殖数量较少,发展规模太小,效益不高。
3、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是缺乏技术指导和科
学管理经验,在肥料投资,田间管理人力、技术投资方面资金不足。导致果树发育不良,生长期过长,影响挂果期及苹果质量。
四、帮扶计划:
1、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可调整为3:3.5。
2、扩大规模,增加奶牛(母)2头,母猪3头,育肥仔猪6头,扩建圈舍,科学饲养,需帮助规划建设用地0.2亩。
3、帮助聘请果树管理技术员现场培训指导,掌握科学管理技术知识,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帮助解决化肥投资等问题。
第五篇:双联调研报告
深入调查破难题,践行“双联”促发展
“双联” 行动开展以来。我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固本强基、推广典型。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强化“三农”工作和促农增收有效结合起来,与推进扶贫攻坚有效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结合起来,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下功夫帮助所联系的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通过深入联系帮扶村广泛开展调研,现将基本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距西峰乡政府4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2人,总户数227户。党员23名。本村失地农民占总人口的一般以上,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带头调研。自联村联户活动开展以来,统计站、新农办部门负责人带领包村工作人员深入联系点西峰村,与帮扶点进行了衔接。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确定联系对象,并于群众一道研究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
二是深入村户摸底。自行动开展以来,包村部门及干部积极进村入户、一看:进村入户掌握基本情况,二听:召开座谈会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三问: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进一步掌握重点情况;四理:梳理汇总意见建议;五析:通过深入走访,准确、客观、规范填写了酒泉市社会保险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卡,实现了一村一卡、一户一卡,并发放了民情连心卡,方便了群众联系干部。
三是帮助解决困难。在调研中发现,贫困村存在着主导产业
规模不大,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针对问题研究制定了帮扶计划,确定2012年联村帮扶的具体措施是:为西峰村联系免费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输转劳动力300人;维修村委会房屋,帮助建成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包村干部联户帮扶的具体措施是:按照干部每户每年1000元的帮扶标准,帮助贫困户种植果菜,同时
积极帮助本村困难户联系务工单位,尽快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1.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家中人多地少,妻子患病,养育的子女多,他们家中面临两个孩子上学和妻子看病,这些问题都需要经济作为支撑,但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就能解决暂时的困难,发家致富更是无从谈起。
2.土地劳作收入微薄。近几年,普遍存在农作物种植投入
较大,农作物产量不高,价格偏低,土地耕作收入微薄等状况。有时候,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也不敢有大的投入。
3.缺乏脱贫致富技能。由于多数村民土地被征用,村民文
化层次低、劳动技能单
一、缺乏就业竞争意识,导致失地既失业,自谋职业困难。在帮扶的农户中,普遍存在因缺乏应有的劳动技术技能,只能成为廉价劳动力,辛苦一年,却收入不高,大多只能满足自己一人的消费需求,没有多少积蓄。
四、下一步措施
1、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1)宣传粮食直补、农资综
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的 审批程序、补贴物种、标准等政策;
(2)宣传关于扶持、鼓励、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 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帮扶政策,积极引导参与乡镇重点项目,增加收
入;(3)宣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妇女创业,拓宽经济来源。
2、以点带面,帮扶子女教育。经入户调查核实,贫困户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100%,无辍学情况;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家庭教育经费负担较为严重,重视了孩子的教育而限制了村民经济发展。在以后的帮扶过程中在子女教育上切实关注。
3、立足长远,重在增收致富。这次联村联户行动要立足长远,切实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联系的户找准一个脱贫致富路子,制定 扶计划,特别是尽可能的为农民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 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转变思路,切实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下一步,相关包村部门将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认真帮助困难群 众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深入人心,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求真务实的过硬作风,确保这次行动取得实效,努力为困难 群众脱贫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迈向小康社 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